浅谈初中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时间:2022-01-24 02:47:57

浅谈初中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备课中体现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数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抓住导人环节设下悬念,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学习“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三根木棒能组成一个三角形吗?”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居然不能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感到很惊奇。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截去一段后,与另两根组成了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去寻找三角形三边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样的教法既能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教学生“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

3.带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4.引导学生“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

5.引导学生学会“复习”。俗话说:“温故而知新”,这就是说,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

三、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个性差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上一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巧妙运用 下一篇:给学生一片灿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