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防火墙》课程设计

时间:2022-01-23 06:32:01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防火墙》课程设计

摘要:针对传统《防火墙》课程存在的问题,如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方式分割等,本文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即先对其相关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再通过提炼升华转化为学习领域,然后设计学习情境,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防火墙;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00-02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是由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ITB)于20世纪80年代推出,本世纪初在全德推广使用,并由欧盟“亚洲联系”项目带入中国的,它是实现工学结合最好的课程设计方法。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是针对中国高职教育的特征提出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的方法。它不是以知识传授为目的,而是着眼于知识运用。这种方法将一个工作的完整过程作为一项职业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使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直接对接,并将似乎不成体系的离散、跳跃、不连续的知识集成于工作过程中,而成为对学生有用的知识。

高职《防火墙》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传统《防火墙》课程传授的是陈述性知识,而非关于办事操作步骤和过程的过程性知识;内容编排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即按学科知识结构,以内在的知识点为主线进行设计的。这种方法对于培养科学型人才非常适用,它考虑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认知的心理顺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的“时序”串行的情况。但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它导致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以及知识排序的方式与知识习得的方式分割。这是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的。因此,本文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防火墙》课程的设计方法,使课程不再是静态学科体系显性理论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行动体系隐性知识的生成与构建。

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系统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是指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人员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因此,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将现实工作内容经过教学加工变为可实施的课程教学内容。

笔者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想对《防火墙》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即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一定的学习情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

(一)课程定位

通过在深圳市迪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调研,对与《防火墙》课程相关的工作岗位加以描述,如表1所示。

(二)体系设计

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提炼升华转化为学习领域,并设计学习情境。

典型工作任务与学习领域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并针对各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领域,具体设计如图1所示。

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真实、接近实际工作的学习背景,其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支撑物以启动教学。生动、直观、接近现实的学习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联系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完成对新知识的构建。学习情境构建有四大特点,即目标性、整合性、范例性、完整性。为学习领域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之间的包含关系如图2所示,学习情境的任务分解如图3所示。

(三)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基于“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思想,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改善教学成效。以“学习情境2:局域网防火墙的配置”中“学习子情境:硬件防火墙的配备”下“任务7:硬件防火墙体系的配置”的实施为例,综合运用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教师引导法、演示模拟法、协同工作法、项目表述法以及比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如图4所示。

通过项目教学法可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的有机融合,为学生将来踏上企业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任务驱动法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引导文教学法可使教和学的目标更明确;通过小组讨论法可营造相互启发的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法和演示模拟法可降低任务难度,达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效果;通过协同工作法可培养理解并设计技术方案的能力,训练服从小组、项目和行业规范等意识;通过项目表述法和比较法可使考核评价体系更客观、公平。总之,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改善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对比

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防火墙》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图5~图8所示。

图5~图8为信息安全专业2006级和2007级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试点班和利用传统课程体系的非试点班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的对比图。对比结果表明:试点班的学习成绩与综合能力都比非试点班有很大的提高,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防火墙》课程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防火墙》是一门岗位针对性较强的课程,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学生能够“零距离”接近目标岗位,符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陈颖魁.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10(1):1-6.

[3]闵建杰.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新路径——姜大源新著《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解读[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0):3-6.

[4]韩洪照,黎雯霞.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2):123-125.

[5]莫俊.高职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方案刍议[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46-48.

[6]郭俊恩,陈荟慧.以“项目引导教学法”促进数据库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16):69-71.

[7]张亚,韩芳.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EDA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25):196.

[8]张素琴.项目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数字电路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51-54.

[9]王辉静,耿壮,秦文.“教、学、做、用、鉴”一体化课程设计探讨[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23-25.

作者简介:

高月芳(1979—),女,江苏泰州人,博士,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信息安全。

上一篇:基于一个典型任务的钢结构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下一篇:“袁朗式”训练及其一体化教学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