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礼谈“子” 莫问“妻”

时间:2022-01-23 11:43:47

许多中国人,就算是老朋友,他们之间也从不会询问对方家中女士的生活状况,更不会以任何方式问及她们。对于中国男人而言,如果有人问他们“您的妻子最近还好吗?”这种礼貌的问候在其他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在中国就会被当作对人格的侮辱。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即使是交往多年的老朋友也会立刻反目成仇。那些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直到满头白发,他们所谈论的事情也只与自己的儿女或者其他事情相关,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谈论彼此家庭中的女性如何,就连家中八九岁的小女孩也是不能被提及的。在他们的谈话中,与这个最为忌讳的话题最接近的词语就是“您的家人”,但是,这其中包含的含义是非常模糊的。

当时一位尊贵的清朝官员与一位美国女子喜结良缘。当时,那位官员还在美国,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正巧我与领事有事前往总理衙门进行交谈。途中,领事对我说,他想顺便就中美联姻这件事情向官员表示祝贺。我立刻提醒他,这个话题违背了中国的习俗,会引来误解的。来到总理衙门以后,按照以往的礼仪,首先我们与中国官员们正襟危坐;等到茶水端上来之后,便是例行公事般的一番客套;就在这时,出乎我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领事要求我对那位还在朝廷执政的恭亲王说以下这些话:“在过去这些年里,中美两国的关系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尤其近来优秀的中国官员与美国女子的联姻,将两国之间的关系推进了一大步。”我再次劝告领事这番话有可能招来非议,但是他仍然坚持己见,要求我照他说的去做;于是,我只好把这番话转述给恭亲王。当时我们全部围坐在一张圆桌旁边,除了恭亲王之外,还有内阁中其他六名成员。他们已经满头白发,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人物;我的话语落地之后,便是一片寂静,他们全部低头看着眼前的盘子,谁也没有说话;最后恭亲王抬头看着我,然后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今天的天气真是热得可怕!”我们的领事虽然满怀好意,但是却违背了大清帝国的风俗礼仪,所以只能得到这样的回应。

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的男士可以较为自由地相互拜访、交谈。但是,他们那固有的矫揉造作和繁文缛节令人疲于应付、焦躁烦闷。主客之间必须经过琐碎的客套,这使得交谈少了一些真诚的意味,多了一些虚情假意的感觉;而且还让整个过程变得沉重不堪,几乎没有乐趣可言。例如,去拜访一位朋友,刚到他家门口,那位朋友就已经等候多时,准备亲自迎接了;而此时,必定会用去五分钟的时间用于有关谁先进门的问题。其实对于谁先跨进门槛,彼此心里非常清楚,但是在中国这个讲求礼仪的国家就必须要礼让一番。客人进门的时候,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与主人作揖,落座之后,就会立刻往客人面前放上一杯茶水;而且,在整个交谈过程中,客人必须掌握好分寸,观察主人的脸色行事。从拜访朋友所要进行的这些礼仪中,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社交活动,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种让人疲惫不堪的负担。

中国人的客厅和书房,通常情况下都被布置装饰得十分雅致、考究,而且古香古色,尽管从我们的观点看来,这种装饰未必方便实用。让我们延续前面提到过的关于中国家庭中女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话题。我们可以注意到,如果访客要到某家拜访,那么在他走到书房或客厅门口时,就会刻意地咳嗽几声,表示有客来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里面的女性在访客进屋前,有充足的时间回避。中国人常常将自己的儿子看作是一种骄傲和自豪,凡有客来访,主人的儿子都可以在场招呼。但是其父在将他们介绍给客人时,却常常用一种以讽刺、嘲笑、轻描淡写、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自己的儿子是如何的愚笨无知、孺子不可教之类的话。不过这种话却让对方感觉,那只是一张掩盖自豪和骄傲的面纱。若想赢得一位中国做人父者的好感,并且和他建立友好关系的办法,就是到他家去拜访他,然后当着他的面大加赞赏其儿子的优点。这是最万无一失的办法。

(摘自《中国人的德行》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图/傅树清)

上一篇:让图画书阅读滋养孩子的心灵 下一篇:由同一考点命题的变迁看新课程能力要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