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1-23 12:34:56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文章描述了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 高职市场营销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51-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是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很好的平台和基础。由于市场营销专业注重素质培养、实践性强的特点,很多高职院校开始探索在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上培养高端技能型营销人才。

一、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通过知网(CNKI)以“高职;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专业”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从1993年到2013年共有3267篇文章。从的时间上来看,2009年2012年数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详见下表)。

这表明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近几年有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这些探索和实践主要集中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方面。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特点就是学校充分考虑企业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未来的员工。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和企业分别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代表性。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与华润万家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在营销专业设立“华润班”, 华润公司向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提供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信息, 参与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参与对营销专业班的教育教学, 为营销专业班学生实习、技能训练提供方便, 并优先安排营销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

(二)“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职学生在三年学习中间,两年时间在学校接受理论学习,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是企业和学校紧密联系,共同培养人才。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改变了高校单一办学主体的情况,使办学主体呈现双元化或多元化 ,企业不是协助学校培养人才,而是直接参与其中。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销售公司的形式进行了“2+1”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

(三)“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典型的高职“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生的学习分为“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 两个部分,在整个学业阶段将这两个部分交替进行。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同时按照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践单位,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巡查,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学习生产实习情况,从而保证了学生学习、实践效果。

淄博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将“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如下表所示)。

第一阶段安排在第一学年。在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学生在校内学习实训。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二学年,将营销专业学生分为四批赴企业进行每批三个月的实习。具体安排是第一批安排在7月16日―10月15日;第二批安排在10月16日―次年1月14日;第三批安排在1月15日―4月15日;第四批安排在4月16日―7月15日,这样保证全年学生在企业实习不断岗,学生在3个月的实习后带着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继续学习。第三阶段安排在第三学年,其中第五学期是学习,第六学期是顶岗实习加毕业设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无论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都还有进一步挖掘和探索的空间。这些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企业的参与还不够充分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和学校双方的密切合作。企业仅仅参与人才培养是不够的,应该让合作的企业认识到,与高职院校展开产学研深度合作,可以让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这些利益包括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品质的改善、经营成本的下降、销售的收入增加等等。

(二)产学研合作不协调

产学研合作不协调指的是在人才培养中产学结合做到了,而产学研结合还不够。既然是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仅仅注重产学结合是不够的,应该在高职营销人才培养方面加上研这一块。

(三)重技能轻素质的情况仍然存在

如果说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话,学生仅仅掌握操作技能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无论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培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高素质的养成比较困难。

(四)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与否也取决于教师方面。这方面的问题有二,一是能否确保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真正懂企业。二是能否确保企业的兼职教师真正懂教育。

(五)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进一步挖掘

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种,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应该结合各自区域、院校乃至专业的特点积极探索和挖掘更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文列举出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入、全面合作

在营销领域高职院校与企业展开深入、全面合作,不再是仅仅培养企业的销售人员,应该在市场调研、营销策划、价格的制定和调整、销售渠道的建立和调整、促销乃至销售效果的评价等等方面充分合作。这种合作培养出来的营销人才不仅职业技能非常全面,而且职业素养也会很高。

(二)产学研合作要协调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体现产中学、学中研。产中学指的是学生在生产中学习,工学结合;学中研指的是学生在企业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研究营销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与改进。

(三)重视“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营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坚实的营销理论基础、过硬的综合职业素质、很强的专业技能、熟练的岗位操作能力。应该在高职营销人才培养中体现这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特点。

(四)进一步提高师资力量

积极探索提高师资力量的途径,可以让企业人员长期兼职专业教师的同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长期兼职企业。这样可以解决企业人员不懂教育的问题,也可以解决专业教师不熟悉企业的问题。

(五)积极挖掘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潜力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了目前被采用比较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2+1”人才培养模式、“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外,还有全方位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训―科研―就业”模式、“双定生”模式、校企双向介入合作教育模式、结合当地经济全面合作模式、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办学模式等,应该进一步结合专业的特点挖掘各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张西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2+1”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基于学生销售公司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 2011.7

[2]程恒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大众商务,2009.9

[3]曲岚,姜国玉.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模式探究[J],教育时空,2011

[4]庞洪芬,牛大山.市场营销专业产学研结合问题及途径探讨[J],教育新观察,2009.2

[5]王春兰.市场营销专业实行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与实践[J],科技成果纵横,2007.6

[6]杨芳玲.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进行产学研结合的探讨[J],华章,2011年第29期

作者简介:

周健(1974.7-),男,汉,安徽省长丰人,职称:讲师,学位: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上一篇: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下一篇:如何进行后进生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