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模式与评价

时间:2022-01-20 01:01:27

浅谈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模式与评价

摘 要:本文围绕中职生的心理特点,着眼提高中职生心理活动课教学效果,通过从心理活动课的开设背景及意义、授课的理念和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框架及评价形式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达到明确心理活动课授课目的,让学生自己正确面对生活和心理上的难题,达到知、情、意的统一,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中职学校开设心理活动课的背景与意义

心理活动课,顾名思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教育活动。其特点是:以活动为主线,用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旨在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来确立活动目标,以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关注热点组织活动内容,以学生学会自助和助人为目的,以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体验为核心,以学生智能得以开发和人格得以塑造为宗旨,以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和成长为归宿。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一般的专业课有着质的区别。中职生大多不仅有着青春期共有的“成长的烦恼”,还因过去失败的经历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较低,人际交往困难,对家长、学校、老师的管理方式不满,对未来困惑等等问题,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教学之路任重而道远。

2、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必须确立两个理念

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阵地之一就是心理健康课,这一课程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成百万中职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高低与个人性格成长能否良好的塑造,关系着社会上数千万中职毕业生如何去看待自我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这一终极教学目的。心理活动课的开展必须以上述目的为前提,坚持两个教学理念:1、树立“全人”教育的理念。2、树立“全面”的课程理念。

第一、 教育贵在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而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全人教育,是培养能独立生存的个体,造就体魄俱健,身心俱健的一代新人,这已成为教育者的共识。

人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身是“硬件”,心是“软件”,好比“人”字的撇和捺,二者缺一不可。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郑日昌教授曾用一个大大的“人”字来图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人的素质可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亦可分为体育和心育,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开发智能和塑造人格。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随着高中和大学的不断扩招,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学历要求不断提高,中职学校的招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不景气,生源素质明显下降。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是同龄孩子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学习上“弱势”——多数文化课基础差;在家庭背景上“弱势”——多数父母社会地位低,且离异家庭多;在经济生活上“弱势”——父母下岗的多,经济困难的多;在心理素质上“弱势”——有心理问题的多,如:缺乏自信、进取心不强、厌学、早恋、集体意识淡漠、自控能力差、不合群、我行我素等等。在生活中,这些孩子大多数在中学时期是不幸运的,不但本身固有的潜能未被发现和挖掘,甚至在上中专前已经被贴上了“无能”、“真笨”等否定性标签。这是学生的悲剧,也是中职教育的悲剧。

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中职学生在心理活动课上需要学习什么呢?我认为:英国中小学开设的“生命线——社会与个人的发展”很值得借鉴。这一教育从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角度切入人生话题:“学会如何学习”,从低年级的作业整洁,为何需要家庭作业,到高年级的研究性学习指导。“学习友谊”,从低年级的对待朋友态度,打架原因分析,到高年级的异往,早恋、早婚、早育的不良效果分析。“学习情绪的调控”,从了解别人情绪,关心他人,到对自身情绪了解与不良情绪的转化。“学习生活技能”,从如何用钱、如何闲暇,到如何求职;从为何要节约能源,到保护环境以及如何看待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人们的相互尊重、和平相处等问题......

第二、我们必须树立“全面”的课程观念,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习以下内容:一是学习自尊、自信与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三是学习怎样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四是学习爱与被爱,了解爱的真谛;五是学习人际交流、合作与竞争;六是学习自控和克服不良情绪;七是学习审视自我,悦纳自我,发掘自我,展示自我;八是学习求职择业,爱业敬业......要使我们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贴近学生的实际,起到帮助学生待人处事,净化学生心灵,教会学生学习和做人的作用,使我们的学生感觉到:学习生活更有意义,学习心情更加愉快,学业更加进步,学习效果更好。

3、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的教学框架

心理健康课是一种内容涵盖丰富、教学形式灵活的活动教育课,为了便于实施,本人尝试构建了“一个核心,两项原则,三个结合,四种模式,”的运行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1 一个核心

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和内心体验是心理健康课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3.2 二项原则

一是团体互动原则。教师要掌握“问题导入-互动点拨-感悟反思”的新型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运用多种活动模式,增进团体成员互动,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的学生。

二是经验分享原则。教师要创设适合学生交流的安全、开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开放自我的宽松环境中,表露自我,敞开心扉,坦诚交流,同时关注其他同学的情感体验,分享彼此的经验。

3.3三个结合

3.3.1课内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课内学习活动中,教师做到了“目中有人”,给学生创设了宽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使学生得到了教育和训练。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向外延伸、拓展,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有所感悟,得到启迪。

3.3.2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想结合

在发挥学校主阵地的同时,我们还要通过班主任与家庭、社区建立联系,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取得家庭、社会的认同与支持,从而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统一的教育大环境。

3.3.3内心感悟与外部影响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心灵的教育,精神的教育,既需要来自他人的关怀与帮助,更需要自身的内心体验与感悟,而内心的自我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更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全程渗透和校园文化的全面影响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鼓励中学会自信,在忍耐中学会耐心,在接受中学会感激,在付出中学会爱,在认可中学会谦虚,在奋斗中学会追求,在分享中学会慷慨......

3.4四种模式

3.4.1 认知模式:这一模式突出“知”,让学生把外在认知内化为自我领悟。

3.4.2 活动模式:以活动为主,通过渲、论、扮、辩,即引导学生合理渲泄,广泛讨论,角色扮演,充分辩论等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

3.4.3 训练模式:以心理训练为主,对学生进行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交往能力等训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4.4调控模式: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如考前焦虑,情绪冲动,烦恼痛苦,适应不良等负性情绪进行调节,要教会学生调整情绪的方法,自信乐观地面对各种挫折和考验。

四、中职学校心理活动课教学的评价与思考

在近些年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中,从之前的以教师为主体发展为目前的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教师面对着教改要进行教的探索,学生也经历学的改变。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具有一技之长,毕业后能在社会中尽快立足,实现学校教育的目的与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家长、学校还有学生本人都希望看到的。而心理健康这一因素直接关系到以上种种结果的实现,我们相信,具备了勇气、自信、乐观、诚实、勤奋等等这些品质的中职生一定会解决今后可能面的种种考验。而能否具备以上这些相对显性的分数而言的隐性特质,是心理健康课的授课成果的体现。对于每一位心理健康课的教育者而言,才是终极目标,也是评价这一课程教学成果的最高标准。

参考资料:

黄希庭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张东海 谢安邦 全人教育理念下的环境教育及其对课程改革的意义《国外中小学教育》 2007

上一篇:铁路复线路堑微差控爆的应用及安全防护措施 下一篇:关于线路故障处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