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研究

时间:2022-01-20 06:46:21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研究

摘要:地理学是一门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意在解释和表明区域地理特征,人类自然现象,以及在地球上出现的各种现象,物种的发展和分布规律。目前状况来看,我们中学地理教学的目标仅仅只表现在注重学生的地理成绩,而忽视了学生们的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积淀,是全面发展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要想使中学地理课程更具有生动性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是为了感兴趣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就要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逐步渗入人文精神教育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49-01

1.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加强人文精神教育的必要性

1.1 地理是一门中学基础教育的学科,由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构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涉及的范围很广,从宇宙、地球到国家山川、自然资源。从社会产业中的工农业、商业以及交通运输和文化旅游业。从民族风情到乡土文化到人口社会。众多事物的联系造就了地理学学科的广泛性和综合性,也使地理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内涵。现行的地理课标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今的中学地理教材之所以会把有关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课程设置进去,是因为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体现了我国素有中华上下五千年来所传承下来"礼仪之邦"的美称,更加完美的体现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作为一名中学地理教师,要善于钻研地理新课标,逐步挖掘隐藏在地理知识中的人文资源,寻找地理教材中人文精神内容的嵌入点。

1.2 地理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独特的教育发展价值,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地理教师也只有重新树立教育理念,并及时定位地理教育的功能,尽力挖掘教学中一切隐含人文价值的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构建充满人文精神的地理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既具有实践能力又充满责任感的高尚人文素养的健全人才。

2.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2.1 文化素养的培养。地理教育课程内容蕴藏有丰富的文化素养内容,文化素质教育在地理教育过程中与其他教育科目在地理教育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区别,它具有强大的涵盖面,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审美能力。因此,文化素质教育是地理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精神培养的核心。

2.2 地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地理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也是多功能的。地理教育过程中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也是符合现代人文素质培养以及当代人文精神培养重要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3.中学地理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的互动

3.1 人文精神教育对中学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 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孕育着不同特色的文化。通过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领略并且欣赏到各地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从而体验到他们的无穷魅力和丰富的精神养料。地理学家克里克认为"倘若一个地理学家不能像风景画家和诗人一样掌握地区美的的特征,他描写的东西就欠缺真正的内容和最美的修饰"。通过对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而中学地理教学最为注重的就是地区与民族,整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很重要。

3.2 中学地理教学对人文精神教育的促进作用。 在日常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担负着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促进者的职责,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但是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也具有自己的精神价值观念,学生可以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同样也是主体。这样就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彼此相互尊重、展开自由民主的对话,每个人内在的潜能都可以得到发展,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就是人文精神教育方面的一种体现。因此,结合相应具体的教材内容,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学地理教材中潜在的科学探索,从而有效的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全面的人文精神培养,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索需要人文精神去规范和导向,让其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人类;作为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美,唤醒学生们对于美的追求,从而充分培养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审美情怀。

4.加强中学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的建议

提升地理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学生实施人文教育的首要条件。教师是学生学习人文精神方面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所以教师必须将自身原有的等级观念进行转变。教师在上,学生在下。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只有当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互敬互爱,有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只有这样,这样的人文精神教育理念,才能让让学生欣然的接受。如果中学地理教学失去了对人的关怀,而只有乏味无趣的给学生讲授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毫无意义!人文精神教育是一个渐进性的启迪感悟的过程,学生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教师的诗德人品、治学精神、言谈举止、仪表气质、教学态度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句话曾这样说过:"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面对面交往的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对中学生的心理影响所形成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是无论怎么靠去学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或者靠考试成绩建立惩罚制度都无法取代的,要通过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从而在地理教学中展示人文精神,让学生从独特的地理视角观察社会,关注他们的生活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所应该具有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更要勇于承担这些责任,使学生都成为合格的人文精神公民,是当代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中学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精神教育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论文大全网--西北师范大学论文

[2] 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01、12

[3] 《地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超 段玉山 2002.2

[4] 《人文地理学概论》山东省地图出版社 王中兴等 1999.8

[5] 济南中学"地理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李晓云

上一篇:浅议新课程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职学生学习Photoshop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