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教育的艺术

时间:2022-01-19 02:21:42

惩罚教育的艺术

摘 要: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可能采取了很多不同方法,其中不乏含有惩罚的手段。惩罚并不等于打骂,其内涵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它不仅是一种教育策略,更是一种呵护,一种艺术。只要罚之有方,罚中有度,度中有情,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合理的惩罚往往能让学生改掉学习过程中的恶习,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让他们爱上英语,乐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惩罚教育;教育措施;教育手段

一、惩罚的含义

惩罚是对学生的过错行为做出一种否定和强制性的纠正,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

体罚是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实施让他们身心感到痛苦的惩罚,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通过它们的概念我们不难看出:体罚与惩罚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体罚学生是被明令禁止的,应坚决反对,而惩罚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所采取的教育学生的方式及策略,是一种教育艺术。

二、惩罚的必要性

合理的惩罚是十分必要的。它能促使学生明辨是非,认识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逐步让他们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锻炼学生的意志,形成健全的人格,最终达成让学生身心健康且快乐成长的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都存在惩罚教育。如果没有惩罚教育必将使我们的教育成为不完整、有缺憾的教育。惩罚的目的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合理的教育惩罚是通过教育改造学生,而不是伤害学生。只要我们本着惩罚的形式必须适当、适度的原则,就能真正达到惩罚的目的。

三、惩罚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时沟通

为人师者对学生进行惩罚之前,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正原因,要与孩子进行适时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它是惩罚教育得以正确实施的保证。我们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千万不要根据自己的独断专行冤枉他们,否则孩子们对你将会丧失信任感。

(二)罚之有方

我们教师不是神,有时候总免不了发火,但我们要很好地调适自己的情绪,假如我们能安静,学生也会安静。老师不能靠恐惧去“镇压”学生。平日我们所常说的“听话”似乎就是学生的无条件服从,是强者对弱者威逼的结果,但这是不平等和不公平的。教师不应该按自己的要求去“格式化”孩子们。惩罚要讲究艺术,一定要做到罚之有方。

比如,以前我会因为某个学生没有写作业而惩罚整个班级,我原以为学生会因为怕连累其他人或怕受到其他人的谴责而不再犯此错误,然而结果并非如此。这种现象不但^续发生,还让好孩子对老师产生了反感,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只对不交作业的学生惩罚,让他补交作业,并耐心地教育他,我发现效果远比极端的惩罚好得多。

(三)罚中有度

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让学生分清是非、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切忌将惩罚做到没有回旋的余地。罚中有度要求教师不要学生每做错一件事就责罚他一次。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一天大概会被责罚很多次。吹毛求疵的教师可能会滋长孩子的对立情绪,形成逆反心理。同时,责罚孩子时不要过于严肃,要把握好一个度,要让学生心理能够承受并乐于接受。

以前的我,常常因孩子们背不好英语单词而生气,有时就会一时犯起糊涂,罚一些孩子抄写英语单词,有时甚至是罚抄一百遍。但亲眼看到孩子罚写单词或者抄整篇课文时,我的心里也会过意不去,因为我深知:机械的抄袭又有何用,只会讨来孩子对老师、对英语的反感。后来我改变了方法:只要求他们及时将错误改正后,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抄写。我只给出最低限度,抄一个,上不封顶,只要能背下错误单词即使写一遍也可以,但如果写一遍背不下来,那么你要抄写第二遍,最终要写多少遍不取决于老师而是孩子们自己。这样的惩罚让学生心服口服。我想老师不应该以“罚孩子”作为赚取高分的手段,或者作为提高威信的法宝,我觉得这是教育的悲哀、孩子的不幸。对学生的惩罚要把握好一个适度,这样才能让惩罚教育达到最佳的成效。

(四)罚中有情

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孩子那样该管就管,有错就罚。当然这其中老师的情感激励很重要,一定要罚中有情。

我们应该常对学生说:“在老师眼里,只要你改正错误了就好,只要你尽力了,有进步了,你就是一个好学生。”这时,一些曾经犯错或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喜形于色,那些充满人情味的惩罚就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把握好了这个信任的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

惩罚是一种呵护,是一种艺术。只要惩罚有方,罚中有度,度中有情,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惩罚又何妨?在教学中,通过使用合理的惩罚,学生不仅改正了自己的不当行为,逐渐进步,还促使他们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为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谈小学生的数学体验 下一篇:运筹学教学效果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