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时间:2022-01-18 09:59:32

浅析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摘 要: 文章以《海豹突击队员的承诺》英译汉翻译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举例和对比的研究方法,重点分析翻译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翻译技巧与方法,一方面,可以深入地了解与掌握翻译技巧,另一方面,对实践的反思与总结能给日后的翻译实践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方法运用

翻译的过程由两个阶段构成,一是理解,二是表达,而理解则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表达是在正确且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当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对原文的理解并不困难,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间的悬殊差异,一些词、短语和句子的处理并不容易,比如词意的选取、褒贬色彩的保留与否、长难句如何处理,以及译文是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异域特色与文体形式还是符合中文读者的口味等,因而我们有必要运用一些翻译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一、正反表达法

正反表达法是指英语句子以肯定的形式出现,在翻译成汉语之后,对应的句子则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之所以要做这样的处理,则是考虑到译文的通顺性与可读性,避免重复性。

例:Not all people smelled good up close, but he did.[1]

分析:英文中he did用的是肯定式,而翻译时采用的译文为“离得近时不见得所有人都有好闻的气味,但他不一样”,如果完全按照英文直译出来“离得近时不见得所有人都有好闻的气味,但他却有好闻的气味”,译文则显得唆冗赘,可读性也不强。运用正反表达法可以使得译文不至于拖泥带水,避免了硬译现象的产生。

二、增译法

刘宓庆在著作《英汉翻译技能指引》中提到,译者除了要把原文中明显的表层意思转换成译文外,原文的内隐成分也必须翻译出来[2]。将这些语义上的语气修辞或是文化上的内隐成分翻译出来所用到的翻译方法就是增译法。

例:Ruth’s very good-looking and has always had a ton of boyfriends, but from what I can tell, those relationships are stormy.[1]

译文1:鲁思很漂亮,而且有过很多男朋友,但在我看来,那些关系都是狂风暴雨般的。

译文2:鲁思很漂亮,而且有过很多男朋友,但在我看来,那些关系都是狂风暴雨般的,来得快去得也快。

分析:翻译的难点在英语单词“stormy”上,直译这个词就是狂风暴雨般的,而且从汉语表达上来看,它不存在表述生硬的情况,问题在于狂风暴雨般的感情关系是怎样的关系,狂风暴雨是用来形容相处方式的,还是用来形容相处时间的,如果不增译一些补充性的文字,则很容易让读者误会。在后文中,女主角描述了妹妹换男友的频率很高,从中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里的狂风暴雨指的是时间上的短暂性,因而增译出“来得快去得也快”是十分必要的。

三、分g法

学者王武兴曾对英汉句子结构进行过比喻与比较,在他看来,汉语句子结构就犹如一根竹子一样,一节一节地连在一起,而英语的句子结构就像是一串葡萄一样,有主干也有枝干,短短的主干伸展出多个长长的枝干,枝干上则挂满累累的硕果[3]。这种比喻形象贴切,生动地将两者的区别展现在我们脑海中,而重形合的英语与重意合的汉语间如何做好转换,也就是如何将复杂的英语表述转换成句子结构相对简单灵活的汉语表达,分译法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Quickly, Lacey headed for the doorway leading to the area where produce was unloaded from trucks.[1]

分析:学者刘宓庆在《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一书中提到:英语的句子开头封闭,而结尾开放,定语及修饰语往往后置,而汉语句子的特点则与英语句子相反,它是句首开放,而句尾收缩[2]。由此可以看出,英语句子多将修饰语至于后面,而汉语则至于前面。例子中这句话的主句其实很简单,就是莱西走向门口,翻译难点在doorway后面长长的修饰语的翻译上,如果采用直译的方式和汉语重前饰的表述方式进行翻译,过长的修饰语就会使汉语读起来冗长晦涩,如“莱西迅速地走向通往从卡车上卸货的农产品区域的门口”,这样的译文显然不过关,这句话有两个被修饰词,一个是doorway,一个是area,笔者将这句话断为两小句,将doorway的修饰句按照原来的语句顺序放在后面,area的修饰句翻译成前置定语,最终译文为“莱西快速向门口走去,那儿通往农产品卡车卸货的地方”,这样的翻译尽管改变了原文的语序和结构,但是更清楚明了地表述了原文的意思。

四、网络资源的运用

做好小说翻译,不是字对字的简单替换,也不仅仅局限于阅读小说原文,译者还应查找小说之外的信息完善小说的翻译,因为有些答案在小说本身是找不到的,这就要求译者拥有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而得益于如今日益完善的网络资源,这样的工作变得越发简单可行。

例1:“Ted wanted to name her Anne, with an e.”

“Of Green Gables,I presume.” They both laughed.[1]

译文1:“特德想给他起名叫安妮,带一个妮字。”

“绿山墙的吧,我猜想。”他们都笑了起来。

译文2:“特德想给她起名叫安妮,带女字旁的妮。”

“绿山墙的吧,我猜想。”他们都笑了起来。

分析:最初笔者在翻译这两句话时有些迷惑,一是不知道短语with an e该如何处理,二是对Of Green Gables这个短语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gable有山形墙的意思,绿色的山形墙又是什么呢?笔者当时猜想这很有可能是美国的一句俚语,因而在网上进行了查找,发现Anne of Green Gables是一部文学作品,是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创作的长篇小说,这本小说的书名在中国有多个译法,如《清秀佳人》、《小孤女》、《绿山墙的安妮》,单从小说书名的处理上来看,这几种译法都各有千秋,有的选用直译法,有的根据故事情节最终确定的小说书名,但是在处理第二句话时,笔者选择了第三个书名的译法,因为原文对话把书名分割成了两个部分,如果选择前两种书名的译法就体现不出原文的对话形式。

在确定了第二句话的翻译后,笔者开始思考第一句话应该如何处理。起初笔者选择了第一种译法,因为Ann和Anne的中文译文分别对应安和安妮,而译入语中后者较之前者就是多了一个妮字,但为了译文的准确性,笔者查阅了小说原文,发现Anne of Green Gables中的小说人物安妮在初见领养她的兄妹时是这么介绍自己的:“But if you call me Anne please call me Anne spelled with an e. A-n-n looks dreadful, but A-n-n-e looks so much more distinguished。”[4]安妮说Ann看上去糟透了,而不是听上去糟透了,这说明Ann和Anne的区别不是体现在读音上,而是体现在拼写上,反映到中文中则应该是体现在偏旁部首的不同上。为了确定猜想是否正确,笔者查阅了英文词典,发现Ann和Anne的读音是完全相同的,都是/?Vn/,而不是之前想当然的Ann的读音是/?Vn/,Anne的读音是/?Vni/,因而笔者了之前的翻译方法,将两者的区别体现在无女字旁的尼和有女字旁的妮上,最后就确定了译文2的翻译。

五、结语

翻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情况,一种方法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这就需要译者在相关翻译策略指导下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笔者通过这次翻译实践深刻体会到若能做到活学活用翻译理论,则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反过来,在实践中应用理论与技巧又能使译者更加深刻地对其进行理解与掌握。

笔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深深体会到了善用网络资源的重要性,正如之前提到的,有些语言背后所包含的信息仅仅从小说本身是找不到确切答案的,只有多搜集相关的信息才能理解其_切含义。当在网络上查找资源也行不通的情况下就应向小说作者寻求帮助,本次翻译实践中就存在一些词典与网络上都无法查找到的术语和作者杜撰的词语表达,译者在揣摩不出词句意思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与作者取得联系,因为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想要表述的内容与思想,求证于原作者既是对小说作者与读者的尊重与负责,又可以验证译者的猜想正确与否,从而检验译者对小说的理解程度,进而指导后续的相关翻译。

参考文献:

[1]Winters,Rebecca.The Seal’s Promise[M].Ontario:Harlequin Enterprise Limited,2012.

[2]刘宓庆.英汉翻译技能指引[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6.

[3]王武兴.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蒙哥马利,著.邓少勉,马新林,译.小孤女[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上一篇:“手机”在吉本芭娜娜《你好下北泽》中的象征... 下一篇:内部审计制度创设模式:理论框架和例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