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资助育人中有效发挥义工团队的作用

时间:2022-01-18 07:56:54

如何在资助育人中有效发挥义工团队的作用

摘 要:目前,国家建立了“奖、助、勤、贷、补、减、免”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资助体系,同时也逐年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也积极设立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经济困难,但高校的主体作用是“育人”,仅仅解决经济问题是不够的,更应该高度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内在发展的需要。义工团队是一个很好的发挥资助育人的载体和平台,但如何有效发挥义工团队的作用,是一个亟须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资助育人;全面发展;实践团队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尽管国家、高校、社会都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给予高度关注,以及制定了完善的资助体系和力度,但在资助育人过程中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受资助学生以为理所应当,缺乏感恩意识;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自卑心理,不擅交际;由于从小教育资源的缺乏,学习成绩不好和综合能力欠缺等问题。资助育人的基础是资助,目标是育人。如何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展开有效的育人工作,是每一名高校资助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资助工作的现状

高校作为施助主体,不仅有助人的义务,更承担着育人的职责。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未来接班人,是高校的神圣使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见的大学生,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已基本形成,但还是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他们普遍存在一定的经济困难,但由于家庭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的不同,他们中很多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问题。有的学生因经济压力过大,忙于各种兼职,无暇顾及学业,导致学习成绩差,甚至影响到毕业;有的学生心中存在自卑感,心思细腻敏感,不擅交际,与同学关系疏远;有的学生逃避现实,出现自暴自弃现象……高校工作者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给以他们不同的引导与鼓励,为他们提供锻炼的平台。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完善的资助体系和各类奖助学金基本上覆盖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学校在重视经济资助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的其他问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学生的诚信问题,学校定期开展诚信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校借助各类奖助学金的颁奖仪式,融入感恩教育;为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学校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让学生学会自立自强;同时,学校还设立“强能培训班”,全方位提高学生。

但是,资助育人的工作仍存在问题:一是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效果甚微;二是对庞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来说,真正的受众偏小;三是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锻炼平台、完善组织和制度保障。

二、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

资助育人是资助工作的升华,资助体系的完善必须与育人效果相协调。针对在资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资助育人的目标则非常明确:

1.规范诚信行为,成为立身之本

资助工作关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必须通过建立诚信体系,规范诚信行为,保障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

2.强化感恩意识,化为感恩行动

很多受资助学生一是不知感恩父母的辛苦,甚至抱怨父母,二是认为国家、学校、社会的资助理所应当,甚至形成依赖心理,习惯接受,却不知付出。

3.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受资助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成长成才是对他们的必然要求。

三、义工团队的组建以及预期发展目标

义工的概念由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以1993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的成立作为标志,此后逐渐蓬勃发展起来。义工活动有四个特征: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但是,这里所指的义工,是狭隘意义上的义工,特指受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组成的义工团队。

首先,成立以义工培训、组织、管理为主要工作的学生组织;其次,所有受资助学生自动成为该学生组织下属的义工团队。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设立专门的学生组织――阳光中心,负责义工的培训、组织、管理,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和服务。阳光中心为学院学生会下属十大学生组织之一,具有完善的组织架构,精细的制度管理。学院义工团队现在的工作主要包括学院各办公室的卫生打扫、相关部门的资料整理等,以基层工作为主。义工岗位定期,义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岗位,每位义工有一张特制的义工卡,每次工作时间由指导老师签字确认,每周固定时间交由阳光中心登记。工时以积分制,每个工时相当于200积分,所获积分应等于或大于本学年获得的奖助学金。自义工团队成立的两年来,受资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会有得到有付出,不坐享其成,养成自强自立的态度。但是,义工的工作层次、激励制度等仍需不断完善。

1.组建义工暑期实践团队,在实践中成长

校团委每年会下发社会实践的指导意见和具体通知,尤其是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从团队组建、选题、策划书、答辩等层层筛选,确立最终派出的实践团队。暑期社会实践不仅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且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近基层、关注民生,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由阳关中心牵头,经过义工的自愿申报、组建团队、选题、策划书准备等环节,将由义工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推荐给学院。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服务意识,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2.定期慰问退休老教师,在交流中学习

退休老教师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学识,深受学生爱戴,同时,由于年龄关系,他们也需要学生的帮助。定期慰问,建立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纽带,在帮助中感受自己付出的快乐,在交流中收获人生的成长。

3.进行优秀义工评选,树立学习模范

每年进行优秀义工的评选,通过网络平台、海报宣传、颁奖仪式等方式,扩大影响力,营造学模范、做模范的氛围。

4.发放义工证,助力学生就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对能够做满相应工时的学生发放义工证,这对他们既是一种鼓励,也是走入社会的一个通行证。

义工团队的建立、义工工作的不断拓展和激励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会给资助育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会是资助育人新的载体,相信在以后的探索中,会收到意想中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肖杰.高校发展型资助模式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4(22).

[2]杨明.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学生行为文化的构建[J].文史博览,2015(01).

上一篇: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高中函数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