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观念与发声技巧的关系

时间:2022-01-17 11:36:28

声乐观念与发声技巧的关系

【摘 要】在声乐学习中,往往会出现许多误区,例如不能正确把握唱歌与声乐的区别,掌握不好正确的声乐观念与发声技巧,或者只能顾其一而不能顾全局。要想取得一个很好的声音效果,就必须要掌握好上述的内容,弄清其相互关系。这样达到思想与行动的统一,方能有效地、正确地提升演唱水平,取得更好的声音效果。

【关键词】唱歌;声乐;声乐观念;发声技巧

一、区别唱歌与声乐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音乐有许多种,学习音乐者同样是术业有专攻。有的从事器乐方面的学习,有的从事声乐方面的学习。在非专业人士看来,器乐无非是吹拉弹,而声乐讲究于一个“唱”字。从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不成文的解释:声乐就是唱歌。那么声乐真的就是单纯的唱歌吗?它与唱歌之间的区别在哪、联系又在哪?

一直以来声乐被大多数人认为等同于唱歌。这样理解也有其中的道理。声乐包括在唱歌之内,它与唱歌一样,使用喉、唇、齿、舌、牙这样的器官,通过作用于这些发声器官来产生声音、乐音。但是“唱歌”未必就是“声乐”了。声乐之所以能作为艺术上的一门独立的科学,自然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唱歌的地方。歌唱艺术不是塑造生活中触手可得的实体形象,也不是通过科学实验或说明概念来表情达意,而是通过独特的音乐元素,借助音乐技巧塑造形象、抒感,以此引发欣赏着的情感共鸣。

而声乐,包含在唱歌之内又高于唱歌。它使用正确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动听的歌声,通过歌声这种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声、歌唱语言和表演能力以及相关的知识和修养,目的是在演唱时创造性地把声乐作品变为现实音响和形象。但凡学习声乐,都是指经过专业训练的,在正确的声乐观念的引导下,在本能中更多地融入技术、技巧,去追求悦耳的、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歌声。目前,声乐大体分为三种基本唱法:

第一种是美声唱法。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其演唱音色优美圆润,声音可塑性强,情感表达上很有张力。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在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下,逐渐产生了歌剧,美声唱法也逐渐完善。佩里根写出意大利最早的歌剧《达芙妮》,1600年又写出了歌剧《犹丽狄茜》。作曲家的创作,使歌剧突破了以往的唱法。

第二种是民族唱法。民族唱法源自于各民族本土的演唱方式,后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在声乐领域中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产生于人民之中,继承了民族声乐的优秀传统,并且借鉴了美声唱法与戏曲艺术,在演唱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演唱风格又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语言生动,感情质朴。因此,在群众中拥有广泛好评,并且日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第三种是通俗唱法(又名流行唱法),是一种比较大众化的唱法。始于中国二十世纪,30年代得到广泛的流传。由于其很大众化,所以很受业余声乐学习者的追捧。它使用真声较多,声音较贴近说话,故音量较小,经常会借助于扩音器。虽然这种唱法属于后起之秀,但是目前已经是最受欢迎的一种演唱方法之一。

另外还有原生态等后来兴起的唱法。这些都能规划到声乐的范畴。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样,声乐源于唱歌且高于唱歌,由此观之,这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不能脱离对方而独立存在,同时也不能够单纯地把唱歌当做声乐。

二、基本声乐观念与发声技巧

所谓观念,即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由此观之,声乐观念即是声乐学习者在不断的演唱中,根据对歌曲的认识、情感的把握、词曲的理解、演唱的熟练程度等事物的认识,从而总结出的各种用来指导实践的认识。

基本的声乐观念就包括以下几点:

(1)思想观念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点在思想观念上尤其重要。人们的行动是通过大脑来支配,也就是受思想来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思想必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在声乐学习的路途上,我们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受到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各种各样的观念的影响。甚至每个人与每个人在嗓音上的差异,对声乐的认识各有不同,都是造成声乐观念差异的因素。反过来,这种不尽相同的声乐观念又会来指导我们在声乐实践中的行为,因而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唱法与教法。所以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水平,在思想上拥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是重中之重的。

(2)用力观念 这个观念是对于声乐初学者来说最重要的观念。1.通常只追求音色的完美或过多的注重声音技巧的运用。2.不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时代特征。3.缺乏个性的投入与演唱等等。不管是丹田还是喉头又或者是整个身体的状态,哪些地方需要用力,哪些地方需要松弛,哪些地方该用多大的力,该往哪用力都是属于用力这个范畴的,也就是声乐学习者通常所说的方法。

(3)声音观念 这样是一个需要明确的观念。首先来说,起码要人听着舒服。演唱者对音乐作品情感的把握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演唱的效果。那么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说,声音包括了许多方面:音色、音准、音量,还有在歌唱中的咬字、声音圆润程度等等。好的声音,以声音饱满、圆润、自然、连贯,有优秀的乐感,咬字清晰正确,能正确地表情达意为佳。

四、辩证看待观念与技巧,努力提高声乐表演水平

总的来说,正确的声乐观念与发声技巧同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都服务于如何演唱好声乐作品,他们是辩证地存在的。两者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于歌唱。脱离正确的声乐观念谈发声技巧,那么满脑子都是小腹、喉头、颈部等这些部位,这只能归结为无脑死唱。那么离开发声技巧谈声乐观念,则成了纸上谈兵了。

另外,这些观念也不局限在演唱上,例如在对歌曲情感的把握、声音的把握、风格的把握上也有一定体现。悲伤的歌曲不能用开心的情感去演唱;对声音要求干净、清澈、明亮的歌曲,不能使用大声、笨拙的方式去演唱;或者说本身是一首带有我国民族特点的歌曲,硬是要用美声的方式去演唱,这样即使技巧再高超、对观念的把握再正确,也不能说演唱者很完美的演绎了那首歌曲。

在正确的声乐观念的支撑下,灵活地使用各种发声技巧,并对其进行继承、发展、加工、修整、不断充实与一定的二度创作,使自身形式与作品内容达到高度统一。每一首歌曲都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情趣,它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只要是演唱需要,各种技巧就以最合理的存在形态开始运行。他们已经摆脱了技巧的束缚,达到一种人与音乐“和合为一”的境界。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2]无论是哪种门类的人类活动,或者是更高层次的艺术,无为而无不为才是应该达到的最终形态。而正确的声乐观念的树立与发声技巧的训练这两者的辩证关系,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存在的,也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这两者在声乐学习者的学习路途上是缺一不可的,它们的存在合理,也是构成歌唱的必备条件,要想学习好声乐这门艺术,就一定要掌握好这两者的辩证关系,使之正确、合理、最后近乎本能地存在于演唱者自身,最终达到声乐领域的至高境界。

上一篇:浅谈当今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下一篇:浅谈动漫形象在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