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城乡规划转型模式的理解与应用

时间:2022-01-16 08:43:57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城乡规划转型模式的理解与应用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于2012年我国的中央经济座谈会上首次提出,国家将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确立为我国社会发展前进中的关键部分,并设立了更高的发展目标和建设要求。文章就此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规划;转型模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往的城镇化建设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的要求,因此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已经是国家想要继续前行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社会主义建设步伐的大趋势,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的要求下,加快全面转型和深化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城乡规划战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1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概述

自1949年国家成立以来,城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十分重视的国家发展项目之一,期间出现过一些起伏,但在整体上我国仍在朝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前行,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率逐年稳步上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在新时期新的背景下,国家要求城镇与乡村要共同发展进步,逐步缩小二者之间存在的差距,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将发展重心转移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上,兼顾中小城市和乡镇的共同发展,以城市化集群作为城乡规划主要发展形态,协调城镇乡村之间相互关系,加快发展城镇化进度。在制度规划上,积极推行建设新模式,取代传统的从下至上的探索方式,设立以基础创新为根本,高度结合顶层O计探索的发展战略。在生态文明方面,注重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农业人口转移市民化,提高城镇化质量”,规划绿色低碳、智能节约的新型城镇化路线,避免走入先污染后治理的恶性循环圈。在思想上,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认识到人文发展的重要性,以人类城镇化替代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能极大地满足人内心的真正需求。

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城乡规划的新要求

2.1 做好城乡关系协调及区域内关系协调的工作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各基层单位及区域之间的协调工作,加强区域内和城乡之间的联系,将眼光从中心城市转移到区域中的中小城市及乡镇,转变规划角度,着眼于区域间的协同作用。合理调配区域内发展的多种资源,在结合城镇集群功能、国家政策等多种因素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区域资源调配的合理化,实现城乡规划发展体系的快速构建和发展。

在城乡关系协调工作上,要彻底反思以往的重大城市轻小城镇的发展路线,转变思维,结合城市与乡镇两者独有的经济发展优势,加强协调工作,真正实现城乡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弥补,在保证城乡经济发展独特优势的基础上,从文化生活、社会经济、空间模式、生态产业等多方面做好城乡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实现二者之间的资源互补,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从而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转变步伐。

2.2 做好改变工作模式及规划方案的工作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城乡规划工作者的工作模式和规划方案也一定要做到相应的转变,在空间要素方面,城乡规划正在从土地增量模式向土地存量模式转变,因此存量式定将成为未来城乡规划战略的主要发展方向,将存量规划与增量规划二者放在相同的战略发展高度是当前社会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工作模式上,规划工作细分化也将替代传统的工作方式,逐步发展为城乡规划工作中的重要规划方式,由于工作细分化模式能够比较完整地考虑到规划体系内各个部分的细节,相比以往更能实现城乡规划的精准建设,这也是实现城市与乡镇各类资源科学调配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2.3 优化城市内部结构及完善各类设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城市如何更好地发挥功能而不再是如何对城市进行建设,但城市内存在的各部分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城市集群功能的发挥。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正在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的宜居性、安全性、包容性、环境处理能力以及多功能性的期望已经远高于对传统的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的期望,衡量一个城市发展的好坏也不再用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作为标准,对当前的城乡规划工作来说,建设宜居家园战略应当放在建设发展目标中的首位。

2.4 优化城乡规划传统工作理念及核心价值观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以往的城乡规划工作理念和价值观念已经不能再满足当前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因而作为当代的城乡规划工作者,就更加需要做好传统城乡规划工作理念及价值观的优化工作。人类作为社会工作的主体,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类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共创良好的生活环境才应当是城乡规划工作的终极目标,因此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在全新的发展战略下,城乡规划工作者的社会价值观必须要以贴近人们日常生活,而不再是以往注重经济快速发展忽视了人文的不科学价值观念。

3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城乡规划工作转型应对策略

3.1 促进城乡关系协调与区域关系协调工作的科学发展

在具体的城乡规划工作中,要采用相对灵活的规划应对策略,重视全局规划中的统筹兼顾性及区域的特色性,根据各区域的具体实际情况来灵活应用各类规划方案。以发挥各区域的特色为工作基点,切实考虑该区域在文化、民俗传统及生态环境等方面所独有的优势并加以利用,在全局上对各区域进行协调和统筹兼顾,在共同繁荣发展的同时,保证各区域的独特性,充分利用区域独有的资源及文化优势,在发展经济、完善城乡规划建设体系的同时又可以保留各区域独特的民风民情。灵活运用各类发展策略,针对具体情况以及实际工作中每部分的独有特点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通过灵活的变动和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促进城市科学建设及内部结构优化

在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背景下,规划细分化是城乡规划工作的必然要求,而在具体的规划工作中,要针对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和发展时间段对规划方案和思路不断进行调整,加强工作模式优化与规划思维分析,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城市内部结构的优化工作中,不断梳理城市空间发展顺序及宏观优化城市结构,使城市内各个部分都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实现提升城市内部品质的目标。在规划工作模式方面,要不断促进向存量土地规划模式进行转变,在保证城市空间发展减缓的情况下,实现城乡规划方案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利用,优化城乡规划发展中的空间因素。

3.3 积极转变为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变规划思维、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具体实施城乡规划工作时,要注重人本身的需求,在方案的制定思维与表达形式上,也要彻底改变以往重形式、轻内涵、过分追求观感的特点,真正把工作的重心从物质转移到人上来,充分满足人们对日常生活的需求,尽最大可能解决医疗、学习、工作、生活保障等与日常息息相关的问题,这才是城乡规划发展的终极目标。

4 结束语

“以人文本,科学发展”是当今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核心要素。在大的时代背景下,城乡规划工作重心要向着区域关系与城乡关系协调、城市内部结构优化等方向不断迁移,工作理念要向着“以人为本,促进生态文明和谐”的目标不断靠拢,完善城乡规划的工作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美好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璐瑶.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J].建筑设计管理,2015(07):08-11.

[2]刘一荻.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J].居业,2016(04):11-14.

上一篇:地质勘查工程中的新技术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恒温箱温度计量性能参数的调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