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动了谁的奶酪

时间:2022-01-16 07:59:12

能让两大央企同时惊呼“狼来了”,腾讯微信本身就证明了其存在意义。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腾讯微信。

首先发难的是中国移动CEO李跃。在此前不久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他说:“希望腾讯的业务有更多的发展,但是也希望他们的业务能保护现有的总体环境,保护客户依法通信的行为。”言外之意,似乎腾讯不有所收敛,移动就要有所行动了。

无独有偶,中国联通总经理陆益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也直陈“微信确实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的事实。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聊天软件。这款足以代替手机短信、彩信乃至即时通话功能的完全免费软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用户数达到了惊人的4亿。要知道,财大气粗的中国移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积淀,也只有7亿用户。

腾讯与运营商之间的的OTT之争,看来在所难免。“OTT”是Over The Top的缩写,指移动互联网企业利用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发展自己的业务,使运营商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根本无法分享传输管道中的巨大价值。

对于腾讯微信的“违法”指责,李跃并没有指明是何种法律。而从央企角度而言,基于垄断资源和倾向于自身的条文法案为基础,进而设置竞争准入条件,这本身就是垄断的一种延伸。

两大央企电信运营商指责腾讯微信的主要逻辑是源于这样的:腾讯QQ和微信等产品占用运营商的心灵资源非常大,而原来的一些机制又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

另外一个没有提到的影响,是微信的迅速推广,让原本电信运营商的重要利润源头之一的短信业务急剧下降。

事实上,电信运营与OTT之争不仅存在于中国。据悉,全世界运营商网络被即时通讯系统干扰情况并不鲜见,甚至出现大规模阻断通讯的案例。

微信作为一种置于手机上的移动应用,目前只能通过运营商的网络通道。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坐不住的,关键点不在资源占用,而是占用资源却“不给钱”,白白地为腾讯做嫁衣裳。

两大央企通信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坦陈受到互联网新兴企业的冲击,这还是第一次。以往,运营商与OTT之间井水不犯河水的竞合局面或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被打破。两大运营商在警示腾讯的同时,也透露出了“合作共赢”、有钱大家一起赚的意思。

腾讯的确有其骄傲的资本,后发先至,后来居上的情景已经不止一次重现。将对手的创新变为自己的模式,对于腾讯来说并不新鲜。从最早一款OICQ的即时通讯软件开始,马化腾就证明了“我的复制可以成功”。相信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对此体会更为深刻。

然而,在遭遇央企的时候,前景还不明朗之时腾讯还且要韬光养晦。就在中国移动声讨腾讯之时,马化腾便因故未能出席当日的会议。当然,腾讯也不必过分忌惮央企,毕竟,在合法合理的前提下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红利,才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内因。

最近,新浪微博上广泛转载一条香港宽带的微博,微博中的照片显示,香港千兆的宽带每月收费仅160元,这个价格比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4兆宽带收费还要低。按性价比衡量,垄断央企的宽带业务比香港价格高250倍还要多。国内的宽带用户要疯了,原来这么多年,用的一直是窄带。

由此可见,微信崛起的意义,不仅让同质的米聊和陌陌等难能望其项背,更让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内的垄断央企直呼“狼来了”。

大多数央企的当务之急,则应实践一直宣称的“为用户着想”,逐步推进让利和开放竞争。而不是动辄就以央企和垄断的名义去警告体制外企业。

上一篇:酷科技 第1期 下一篇:凤凰光学的“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