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电影来袭

时间:2022-09-16 10:15:45

小成本电影来袭

《泰囧》票房不断冲高,说明主题突出,接地气,有“真气”的小成本电影照样爆棚。

12月22日,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单日票房突破1.6亿元,观影人次近400万,创下中国历史单日票房纪录。而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一部小成本电影——《泰囧》。

这部叫《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电影,制作成本仅仅2000-3000万元,上映首日票房冲到3900万元,上映一周破4亿。而这一成绩几乎超越稍早上映的由李安执导的好莱坞大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胜大制作《1942》及《王的盛宴》。

12月22日当天,已经上映接近两周的《泰囧》保持迅猛势头,仍以210万人次、6800万票房排名第一。最新数据显示,其已打破《画皮2》保持的7.2亿华语片票房纪录,并有望冲击10亿大关。

这部小成本喜剧片,正在成为线上线下、圈内圈外热议的话题。

整合营销

“电影营销无教科书,营销对票房的效果也无法做评估,但这已经是产业链里不可少的环节。” 影视剧营销专家,新丽传媒副总裁张文伯说。而对于近年来,一系列取得票房佳绩的小成本电影,诸如《泰囧》、《失恋33天》等来说,其成功背后都有成功营销的身影。

光线传媒作为《泰囧》的制作发行方,其对《泰囧》投入了跟制作成本至少相等的营销费用。导演徐峥此前也说,《泰囧》是“有备而来”,这里面就已经包含了对营销推广的规划。

无独有偶,去年11月上映的小成本《失恋33天》,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也是貌不惊人,但最终其票房收入却让所有人瞠目结舌,这些都不得不归功于《失恋33天》前期完美的整合营销。

从2011年3月,《失恋33天》就开始做网络上的话题营销,在全国多个城市都做了失恋物语,为电影积累人气。再到借助视频网站、微博、人人网号召参与和转发,然后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在电影票房取得成功后,又推出了APP的主题应用,并将热度从影院转移到了电视上。

当然,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除去营销能力,内容也是其生机勃发的关键。再辉煌的场面和宏大投入,都无法脱离对“真情”的追求。《泰囧》爆棚给大制作们上了一课,正如徐峥所言,“要做有主题的喜剧片,主打接地气的喜剧风格”。

在档期的选择上,《泰囧》也是颇费了一番苦心,一开始的放映日期定在了今年的12月21日,但由于《十二生肖》、《血滴子》等大片扎堆,所以不得不调整了档期提前到12月12日上映,才取得了不俗成绩。

大制作隐忧

11月29日,导演冯小刚的电影《1942》和陆川的新作《王的盛宴》同一天登陆大荧幕。然而上映还不到一周,《王的盛宴》就遭遇了网络黑水(专给差评的网络水军)。导演陆川坚信口碑不佳、评分过低都是“黑水”惹的祸。无独有偶,冯小刚的新作《1942》首映票房仅为2600万元,远低预期。影片上映第二天,华谊兄弟股票便被砸盘跌停。有分析认为,《1942》的口碑过低不排除与网络水军带来恶意差评有关。

《1942》虽然投资巨大,但所讲述的故事是沉重的逃荒题材,其票房早就不被业内看好,加上营销遭遇黑水等因素,影片票房成绩欠佳似乎已在情理之中。

但大制作普遍存在的细节不足、叙事平淡、高潮缺失、想象力缺乏等却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作为中国第一部大片,张艺谋执导的《英雄》适逢其时。

2002年12月14日,《英雄》在人民大会堂首映。这部中国当年投资最高的电影首次票房过亿,开创中国电影的大投资、商业化之路。但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大片的争议之声就未曾断绝。分别投资6亿和2亿的《金陵十三钗》、《1942》,虽然大导、明星云集,却遭遇惨败。

对于《1942》,比较集中的意见是电影整体表现比较平淡,缺乏必要的起承转合,高潮戏令人失望等等。

细节的不足、叙事的平淡、高潮的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由于想象力的缺乏。国产片情节、对白、场景,普遍都单调而苍白,整部影片浮于表象,给不了人真正的震撼,更谈不上引发人深入的思考。

针对小成本与大制作的冰火两重天,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周文对本刊记者说:“这说明从2002年《英雄》开始的大投入大制作大回报的大片时代在一定程度上结束,小成本完全可以四两拨千斤。影片本身的质量成为关键。口口相传的好口碑比大规模砸钱地毯式宣传营销起作用。除《失恋三十三天》、《泰囧》外,像李安的《少年派》在中国几乎无宣传,票房也非常好,接近6个亿。为中国电影的多种可能性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借鉴,增强了后辈电影人与年轻电影人的信心。”

好莱坞秘笈

好莱坞靠小成本起家成就了今日庞大的电影工业。

业界曾认为其成功的原因是好故事,类型化及后期特效,但观众依然不买账。

近来国内学界开始关注好莱坞的管理。李安就曾经感叹好莱坞团队的职业素养。

今天的好莱坞早已不是传统概念的电影人占主导的地方,其商业电影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包括:植入式广告、贴片广告、首映礼运作和衍生产品开发等多种方式。在其团队中,风险投资人、工程师、材料专家、IT精英已随处可见。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周文对本刊记者说:“近年我国文化产业很热闹,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产业交易额很高,但是,缺乏真正有创意的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产品。”

但像《泰囧》和《失恋33天》这样的小成本影片不靠烧钱,靠专业素质,最终以小搏大、大获全胜,的确让人们眼前一亮。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票房和口碑的收益,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功经验。

上一篇:冬雪的医疗保健功效 下一篇:新海宜增发的“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