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经济结构比较评价与调整

时间:2022-10-03 06:40:19

南通经济结构比较评价与调整

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是《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对南通的目标定位,率先在江苏江北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对南通市的明确要求。根据这一发展定位和要求,本文着重分析南通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问题,并提出加快南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一、南通经济结构的比较评价

近年来,南通市始终坚持把经济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为了促进并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必要对当前南通经济结构进行比较评价。

1.产业高度化水平的比较判别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测度区域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可通过计算霍夫曼系数、软化度系数、产业结构水平系数等方法进行评价。

霍夫曼把发展分为4个阶段,以判别产业高级化程度。霍夫曼系数=轻工业增加值÷重工业增加值。霍夫曼系数

产业结构软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是指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出现经济服务化趋势;二是随着工业结构的高度加工化和高技术化过程,在整个产业结构中对管理、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加强。软化系数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与其从业人员比重之和的算术平均值。按照日本标准,软化率大于60%的为高软化产业;软化率在40%-60%为低软化产业;而软化率低于40%的产业是硬产业。利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1),长三角的软化系数最高为45.8%,重工业化和产业高级化程度最高;其次是江苏接近40%为39.0%,南通软化系数较小为36.6%,南通和江苏(本文所指江苏、浙江,均为省平均值)产业结构软化率均低于40%为硬产业。南通产业结构软化系数分别比长三角、江苏平均水平低9.2、2.4个百分点。

表1 2010年南通产业结构软化系数、霍夫曼系数与长三角、江苏比较

地 区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t比(%)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 软化系数(%) 霍夫曼系数

长三角 45.2 46.4 45.8 0.45

江 苏 41.4 35.7 39.0 0.40

南 通 37.2 36.0 36.6 0.64

资料来源:《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长三角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

产业结构水平系数是对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演化的综合度量,是对产业高度化水平的综合判别。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2),江苏的产业结构系数最高为3.56,其次是长三角为3.17;南通产业结构系数较小为2.81,南通产业结构水平系数低于江苏和长三角平均水平。

表2 2010年南通产业结构水平系数与长三角、江苏比较

地 区 H1 H2 H3 Hi=H1+H2+H3

长三角 0.07 1.60 1.50 3.17

江 苏 0.11 1.96 1.49 3.56

南 通 0.14 1.64 1.03 2.81

资料来源:《2011中国统计年鉴》、《2011长三角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

表中:H1表示第一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的贡献率,H1=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平方根,H2和H3以此表示第二和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水平中的贡献度,类推H1的公式计算。

2.需求结构的比较评价

需求结构实质上是经济运行中建设与当前人民生活的关系,测度区域需求结构协调水平就是判断投资率与消费率的比例关系是否合理。

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国际上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需求与经济增长关系,一般按支出法GDP恒等式进行分析。运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角度衡量国民经济发展的总量指标,它由最终消费支出(消费需求)、资本形成总额(投资需求)、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部分构成。用2010年数据测算,南通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0.9%。

消费率和需求率比例关系的比较。根据国际上通行的计算方法,反映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的合适指标是投资率和消费率。即国内生产总值使用额中资本形成总额和最终消费总额所占比重。就一国而言,最终消费总额和资本形成总额构成国内需求。根据国内外的发展经验,考虑我国的发展阶段,我国投资与消费的合理水平是:投资率一般应不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两者合理的比值一般在0.7左右。用2010年数据测算,南通的投资率高达67.5%,比浙江、江苏平均水平分别高20.8和16.4个百分点;消费率低至35.5%,比浙江、江苏平均水平分别低10.0和5.9个百分点。

3.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比较判别

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份额大幅度下降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城市化成长发展的主要形式。测度区域城镇化发展进程,可通过城镇化率、非农化率、工业化率三者的互动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城镇化与非农化水平比较。本文选取二、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计算非农化率进行分析。国际经验表明,就NU值(N=非农化率,U=城镇化率)分析角度而言,即指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并以此值的高低判断城镇化发展是否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滞后的程度。当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相互关系达到比较适度和协调时,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比值大致趋近于1.20左右。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3),江苏NU比值为1.29,趋近于1.20左右的标准值,表明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间关系比较适度和协调;南通的NU比值偏离标准值较多为1.47,表明南通人口城镇化与就业结构非农化间关系欠适度和协调。

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比较。国际经验表明,工业化率达到20%-40%,为正在工业化初期;40%-60%为半工业化国家;60%以上为工业化国家。就IU比值(I=工业化率,U=城镇化率)分析角度而言,一般情况是,IU比值开始大于1,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特别是服务经济成分提高,IU比值逐步降低。利用2010年数据测算(见表3),浙江的IU比值最低为0.76,其次是江苏为0.78,表明其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南通IU比值最大为0.82,表明与浙江、江苏相比南通市经济发展程度相对偏低。

表3 2010年南通城镇化率、非农化率、工业化率与浙江、江苏比较

指 标 浙江 江苏 南通

城镇化率(%)(U) 61.6 60.2 56.0

非农化率(%)(N) 84.0 77.7 82.5

工业化率(%)(I) 46.5 47.1 45.9

非农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NU) 1.36 1.29 1.47

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IU) 0.76 0.78 0.82

资料来源:《2011浙江统计年鉴》、《2011长三角年鉴》、《2011江苏统计年鉴》。

归结起来,南通经济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偏低。工业化程度、产业结构软化程度、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区域对比表明,南通市目前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南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长三角低8个百分点,比江苏低4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合理化来看,南通市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占比偏低,主要源于城市化和市场化发展不足,服务业经济效益相对偏低,第三产业内部存在着结构低水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而长三角、江苏相对于南通更高的产业结构水平则主要是依靠第三产业效益实现的。

投资与消费比例不合理。投资率、消费率的区域比较表明,南通市目前的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与浙江、江苏相比,南通投资率偏高15个百分点左右,消费率偏低5-10个百分点。从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合理水平来看,南通市投资率较高主要源于相对较低的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特别是相对较低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较高的储蓄率,制约了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

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城镇化率、工业化率、非农化率的区域对比表明,南通市目前城镇化水平不仅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而且还滞后于非农化水平。与浙江、江苏相比,南通城镇化率低4个百分点左右。从城镇化与工业化适度协调互动来看,南通市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主要源于产业结构的非农化未能有效带动就业结构的非农化,长期实行重工业化优先发展的战略,而重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较少,再加上吸纳就业能力较强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导致了城镇化率相对偏低。

二、加快南通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

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永恒主题,针对南通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不合理问题,只有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与转型升级上寻求新的发展动力,才能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

1.加快推进消费结构升级

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途径。当前要切实贯彻落实国家鼓励消费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消费能力,积极拓展新型消费业态,努力促进居民服务性消费,着力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政府应制定与完善引导居民消费的政策,在居民增收、产业引导、财税扶持、银行信贷、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形成良好的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引导消费结构由单一物质消费向文化、旅游、健康等服务消费拓展和提升。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建立与完善居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突出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二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保障广泛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三是积极引导和扩大城镇居民住房、汽车等带动力强的大宗消费。四是着力开发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身保健、网络购物等消费。五是大力开拓城乡市场,加快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结合城市拆迁改造和新城区建设,调整商贸流通企业布局,鼓励和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发展集团化、网络化、连锁化、品牌化经营。鼓励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向农村延伸,推进农村综合服务社区建设,着力培育农村新的消费热点。同时,还要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切实加强政府在健康、卫生、环境等领域的社会性监管,让群众放心消费、安全消费。

2.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当前要按照两大国家规划对南通城市的新定位,优化调整城镇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构建经济实力较强、功能优势互补、江海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群。具体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建设水平。围绕构建“一核三片区”的大城市发展新格局,突出加强重点片区建设,优化中心城市功能区分,增强中心城市配套服务功能和承载能力。二是加快提升中心城市管理水平。创新市政公用事业投资、管理和运营体制,提高市政公用事业服务水平。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水平。三是加快提升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水平。以良好的基础设施引导产业集聚,以完善的城市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聚集,将县(市)城区建成规划科学、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中小城市。

3.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后工业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当前要紧紧抓住两大国家战略机遇,按照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的定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有效扩大服务业对劳动力的吸纳容量,促进产业结构软化,以此带动南通经济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政府应按照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以及竞争优势理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战略性产业扶持政策,鉴于当前南通市第三产业较为依赖“生活性”服务业的低质结构,应加快发展物流、金融、旅游休闲、服务外包等知识型或生产型服务业,致力于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实施优惠政策,发动拥有新知识、新技术的人才发展服务业,既解决就业难问题还可以实现产业升级。因此,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存量调整,即以牺牲制造业为代价去发展服务业,而是做大服务业增量。主要涉及五个方面:一要加快发展生产业,高度重视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并进,切实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二要依托江海大港和现代化交通体系,加快建设服务长三角和苏北地区、辐射长江中下游、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长三角北翼物流中心。三要加快服务业聚集化发展,推动服务业产业集聚、业态提升、链条延伸。四要加快发展集江风海韵与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南通特色旅游休闲业。五要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和社会养老等面向民生的生活业。

4.加快推进投资结构调整

投资结构决定了未来的经济结构。从南通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看,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十二五”及以后较长的时期内仍将发挥巨大作用。在当前出口锐减、内需不振的形势下,政府应坚持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并举,并将着力点放在投资结构的调整上,用足用好国家各项投资政策,在保证投资规模的前提下,更好地通过增量的调整带动存量的调优,切实扩大有效投入。具体涉及五个方面:一是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正确的投资观,要进一步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二是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市场优胜劣汰、企业兼并重组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是要注重发挥政府调控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为结构调整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改革和规范投资项目的行政审批体制,积极优化投资结构,合理调整消费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加大政府对主导产业、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重点技术研发的投入。四是要合理地引导外资流向。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通过有关政策措施的导向,使外商投资结构的变化与南通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调基本上趋于一致,积极引导外商加大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同时相对减少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引导外商增加对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减少对一般加工工业的投资;引导外商投资更多地流向一些基础薄弱的第三产业部门。五是要注重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民资向优势产业倾斜,加大对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薄弱环节的投入。

(张莉云: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沈阳: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上一篇:重切收入蛋糕 下一篇:用友软件:财务矛盾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