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留白”――绚烂写作百花园的沃土

时间:2022-01-15 05:14:29

文本“留白”――绚烂写作百花园的沃土

“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清代著名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这样说道:“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长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可见,“留白”手法对于艺术的表现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出现了“留白”现象,并且很好地体现了“无字处皆其意也”的效果。这些恰到好处的文本“留白”,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同时还给了学生自主探究,以使得创造性思维得以有效发展的广阔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充分地挖掘这些空白资源,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富有自我体验的补白,实则,就是在悄然无迹中给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写作之花的绽放,找寻到了一片肥沃的土壤。

一、链接字词补“白”,沉潜感悟

语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概括性,这种抽象与概括有时就为文本留下了一定的空白。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善于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的翅膀,沉潜感悟,对文本进行个性填补与建构,实现灵魂与文本的直接对话。

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解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句话。在多遍的朗读之后,教师抓住“翻山越岭”这一概括性词语,引发学生想象:“母亲手里拉着我,背上还背着妹妹,肩上又挑着100多斤重的担子,在回家的途中慢慢地行走着,在那连绵不断、陡峭而崎岖的山路上,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的诱导有效地放飞了学生的思绪。“我仿佛看到母亲的额前挂满了汗水,头发已经湿透了,不停地喘着气。”“我仿佛看到一个弱小的身影,在大山中艰难地行走着。汗水湿透了衣服,她的裤腿上全是泥巴,在过一段陡峭的路口时,只见她先将儿子抱起来,艰难地迈着步,送到了前方不远处,然后又转身回来,抱起她那哇哇啼哭着的小女儿,用一双粗糙的手擦拭着孩子脸上的泪水,接着,将女儿也送达前方那平缓的路边。此时,她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滴着,但她没有过多的休息,又吃力地挑起那担重重的柴火,费力地通过了这段陡峭的山路,此时,天色已渐渐地暗下去了。”……这样的情境,这样的补白,不仅深深地震撼着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也让他们的语言此时在情感的润泽中,变得流畅而富有生命的热度。

二、描述内容补“白”,丰富文本

在许多文章中,作者在列举描述对象时,往往会选择性地用墨,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谋篇布局,这种方式的使用,就使得文本内容留下了空白。教师可充分地挖掘诸如此类的空白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填补,实现有效练笔的目的。如在教学《莫高窟》时,教师就可充分抓住文中“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将;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这一内容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飞天除了这些姿势之外,还可能有哪些形状,看起来又像什么?在如此优美的句子的浸润下,学生笔下的飞天也显得异常飘逸与灵动:有的携手含笑,漫步云端;有的衣袂飘飘,横持竹笛……

三、续写情节补“白”,艺术再构

文学作品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着鲜明的艺术性。有些文章由于作者立意构思、谋篇布局的需要,往往会省略掉相关情节,这就需要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行使第二作者的角色,通过丰富的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创造。这时候,教师就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在充满冲突的精彩情节中,乘着想象的翅膀,挥毫泼墨,创造出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

在《爱之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紧紧抓住故事情节结尾处的留白点,在学生充分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人物性格与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顺着课文续写故事。这番设计不但极大地点燃了学生的兴趣,也让他们的思维与想象力获得了自由的舒张与驰骋,那些稚嫩却饱含深情的文字,充分彰显了他们各自内心对故事、对人情、对社会的观照,同时也照亮了他们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前行的身影。

四、巧借插图补“白”,有效解读

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仅在课文的选择上遵循了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在编排上,还照顾了学生阅读时的感受与人文体验。一些课文,编者还有意地配备了精美的课文插图,有效地丰富了文章内容的“空白”。像这样的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时,要充分利用插图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详尽地描述插图,来实现立体式、全方面解读文本的目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如在教学古诗《元日》的过程中,对于“爆竹声中一岁除”这一概括性的诗句。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叙说大年三十各自晚上放鞭炮、放烟花的情景。而后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并相机诱发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一声声爆竹燃放的声音响彻了夜空,仿佛在说……,碎了一地的纸片,红红绿绿,看上去像什么啊?”“小伙伴们一边放爆竹,一边嘴里会说些什么呢?”……在这些情境的创设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目光紧紧地盯着文中的插图,脑海中大年三十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情景也逐渐地丰满与清晰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文字来充实与诠释诗句,不仅显得唾手可得,并且还给他们带来了愉悦的心理体验与创作的成就感。

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当前许多教师倍感艰难的一个话题。殊不知,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与挖掘,处处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文本的“留白”,不仅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还具有着鲜明生动的情境优势,为学生的练笔提供了珍贵的资源。愿每一位语文教师能充分利用这一篇沃土,培植出绚烂的写作之花。

上一篇:小学生作文教学初探 下一篇:装上隐形翅膀 让想象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