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起跑线的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转化

时间:2022-01-15 04:38:23

基于起跑线的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转化

【摘 要】在世界飞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如何拥有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本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是一种大爱,教育关爱的是生命,教育关爱的是每一个学生的生命,舍弃了一部分学生就不是真正的教育。本文就如何在农村初中科学起始阶段中引导学困生转变观念,找回自信,重塑学习科学的信心,从分析原因入手,在教法、学法上有针对性地为他们创造条件。

【关键词】学困生;初中起始阶段;转化

一、问题的起缘

在新世纪年初,就有报载,当时我国现有的3亿多中小学生,有5000万之众的青少年被现行的评价标准划入了“学困生”行列。这个数字相当于一个法国、十个瑞士、一个卢森堡的人口。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主体应体现普及性、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乡村初中学困生数量随年级递增而增长,两极分化趋势在科学课程更是严重恶化。

二、农村初中科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农村学校、家庭因素

1.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学习资源匮乏

办学规模不大,教学条件有限资金上看,经济紧张的状况普遍存在,难以迅速改变教学条件。有的村小连幻灯机、录音机都买不起,更谈不上买计算机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施了。

2.农村小学科学师资力量薄弱

农村小学没有专业的科学老师,一般都由其他学科老师兼课。如此专业交流受局限,这种情况制约了教师的教研水平。由于科学的教学,很少得到高水平的专业指导,很少有高水平的教学实例做参照,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很少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缺少反思。教学教研信息闭塞,教师走出去的机会少,接受新的思想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较慢,学校教科研工作滞后。

(二)学生因素

1.小学、初中衔接问题

小学科学常识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了解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所以学生比较易于接受;而初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许多知识内容难度增大,对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不能及时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使得学习过程中出现多种问题,跟不上初中科学学习的步伐,特别是初二年级学生,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这就使得学生科学学习困难的问题表现得极为突出。

2.农村学生与外界的接触面

虽然与前几年相比,与外界的接触面广了,比如可以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了解各行各业,了解科技、社会的进步。然而由于各种氛围的影响,他们只会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如游戏、明星、聊吧等,其实关于科技等知识类的几乎不“触碰”。所以他们的视野较窄,各种思维的扩散、动手小设计很差。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柄“双仞剑”,在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和巨大的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容易滋生拜金和享乐主义,致使人们在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追求之间失横。大多学困生认为读书无用,,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中有些盲目追求穿名牌、比消费的心理就是这种社会现象影响的结果。

2.社会上不良社会风气及腐败现象的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对滞后,社会上贪污、受贿等屡见不鲜,影响着成长中的青少年,如给老师和“用得上”的班干部送礼等。社会难逃其咎。

三、解决科学学困生初中起始阶段的策略

成功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具体体现,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如何将成功学原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促使每一个学困生在都有所进步,是我们要探讨的,在初一年级学生的初中科学起步阶段,帮助学生渡过科学学习“困难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教学、教法方面

1.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

利用科学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通过讲述科学史有关的生动事例,以学生的好奇心

理所激起的兴趣为切入点,学生急于探索知识的心情,使学生由初级的“有趣”上升为乐于探索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心组织小学、初中衔接,防止学生科学学学习分化

初中的科学知识比小学的广度、深度都有了很大的强度,所以应该衔接好。

(1)做好始学教育。

讲清楚初中和小学在教材内容、教师教法、思维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比如小学只需了解植物的器官,而初中就应了解植物的每个器官的作用及它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小学中的科学计算几乎没有,可初中的解题应有步骤等。应该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

(2)注意学困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可见好学的重要性。

四、取得的成效

1.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的集体主义观念

教育爱是教师个体基于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背景,对消除学困生的自卑、人格尊严的建立有一定促进作用。教师只有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放下架子,摆正位置,真正关心爱护学困生,诚心诚意地做学困生的朋友,为学困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2.激发了学困生主动学习的意愿

运用成功教育思想对学困生的情感倾斜,点燃他们的理想之灯,激励他们、体会成功的快乐和注重有效的方法,努力唤起了学生新的需要、兴趣和自求完善的意向,调动学困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着力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困生和其他学生一样能享受到爱的关怀,把主动学习表现为一种渴求和不断进取的愿望。

五、结语

学困生转化的过程是一个凤凰涅磐的过程,也是一个化蛹为蝶的过程。转化非朝夕之功。比如探询其背后的原因、转化他的心态和行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教育环境等等需要教师投入教高的时间成本,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身就是严格过程。我们应该在课堂上让更多的学生有说和问的机会,为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日积月累地引导、教育和帮助,农村学困生也一定会学好科学。

上一篇:小学生交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下一篇:基于系统论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微课艺术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