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时间:2022-01-15 03:21:44

谈初中化学教学如何渗透法制教育

摘 要:初中化学教学中涉及易燃、易爆、腐蚀性的物质较多,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实际,渗透安全、环保、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法制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8437(2015)02-0041-01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与社会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初级中学的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不仅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还应发挥学科知识的优势,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青少年违法乱纪现象,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法制教育,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1 结合化学物质特性及自然现象,进行自我保护与法律知识教育

初中化学中涉及到的较为典型的物质特性知识与化学自然现象较多,如:易燃、易爆、腐蚀性物质,大气污染、臭氧层的破坏、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的腐蚀和防锈,生活中食品的营养和安全、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工业盐和酒精等等,这些教学内容与生活及相关法律密切相关,是密切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好素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更要密切联系生活与社会实际,逐步渗透自我保护、遵纪守法思想教育。

例如:在学习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时,讲述了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时,要重点强调如果不慎洒上浓硫酸后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同时要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犯罪分子,利用浓硫酸泼人面孔,打击报复伤害别人,严重侵害公民的人生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结合禁止携带爆炸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有毒物品、压缩气体等乘车、船、飞机等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安全法律常识教育,以免不小心造成无意伤害,触犯法律,害人误己,遗憾终生。

又例如:在学到温室效应时,可通过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温室效应的成因及其导致的后果和可能导致的后果资料,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切实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亟待解决的紧迫性。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说出他们针对温室效应想出的解决方法。这些具体方法可以不是大而空的理论,而是生活中的具体做法,小到节约每一双筷子,每一张纸,甚至是随手关灯等等,使学生更好理解“低碳生活”的内涵,并知道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 结合环境化学知识,进行环境保护与法律知识教育

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要求:“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教学中可结合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引起空气污染、酸雨,导致建筑物、桥梁、雕塑的损坏,土壤酸化,臭氧层破坏,以及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温室效应等,进行大气污染防治法宣传。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规范实验行为,如废弃液不能随便倒入下水道中等等。

3 结合媒体报道的化学事件,进行安全与法律知识教育

化学教学活动中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教师应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正反面案例,如报纸、期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关于瓦斯爆炸,化工厂危险品泄漏等方面的新闻报道,将法律知识有机融合在教学中,因势利导,使知识传授与学生行为规范、安全生产、科学人生观、传统美德等教育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水平。

总之,化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责任感和义务感,知法守法,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修养。作为化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在教学中注意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上一篇:加强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初中数学动点问题的解题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