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试研究

时间:2022-07-23 09:33:45

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试研究

摘要:通过文献综述、专家咨询和预测分析得到《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量量表》的理论构想,在正式量表编制过程中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数分析对该理论构想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大学生生涯成熟程度可以通过生涯觉察、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来体现;(2)编制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量量表》的理论构想较为合理,并且是一份具有良好信效度的测量工具。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

1 引言

舒伯(Super 1976)提出的生涯发展理论讨论人一生中的发展阶段,包括:成长期、探索期、建立期、维持期、退休期。每个阶段都有其发展任务。Super 用生涯成熟度(career maturity,Super,1955)来表示个人在每个阶段里生涯任务的完成程度及面对生涯发展问题的准备度。从生涯发展历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生在经历成长期的基础教育之后,其生涯发展正处于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即在透过生涯探索的历程,增进生涯觉知(career awareness),并逐渐厘清期生涯发展方向,以完成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生涯成熟度高的大学生,知道生涯相关信息对于自己将来生涯发展与决定的重要性,对于自己的生涯特质有相当程度的自我了解,同时也积极收集就业的相关资料,他们拥有良好的能力及态度来处理及面对自己的生涯发展问题。Crites(1976)认为生涯成熟度对从发展途径去理解职业行为极为重要,他是对个体的与职业有关的发展任务上的进展水平的一个评估。Savickas(1984)认为生涯成熟度就是指个体作出明智的,适合年龄的职业决策和处理适当的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NicoleJ. Borges(2007)认为生涯成熟度反映了个体逐渐获得做出健全的职业决策能力的一个成长过程。它在所有年龄和各界人士的职业发展的理论和研究中扮演着中心角色。综合国内外关于生涯成熟度的定义和研究,结合当下大学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行以及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实际状况,文章沿用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成熟度界定为:大学生完成大学生生涯发展任务,面对生涯议题的适应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十分严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继续深化,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此形成对比的是,在校大学生却普遍存在着对自我和工作世界了解不够,生涯规划意识不强,有的忙禄却茫然,有的空虚无聊、沉溺娱乐和游戏,造成焦灼和懒散并存的状况,不能以成功就业为目标,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成功就职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各高校受到了极大地关注,旨在促进大学生关注未来出路及规划前途发展,但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效工程,且缺乏大量的实证研究作为基础,很难做好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教育。本文欲研究大学生生涯成熟的现状,并分析不同年级、性别等人口统计学方面的特征,以期能够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做出不同的生涯教育方案提供依据。增进对大学生职业心理发展特点的了解,提高职业生涯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为职业生涯辅导效果的评估提供有力的依据。

2 方法和程序

2.1量表结构的初步构建

根据Super关于生涯成熟度的定义,我们把生涯成熟度理解成生涯觉知、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的变化;

生涯觉知(career awareness):是否能用整体性,终身性的眼光,来看人生风貌,并对其形成关怀及辨识的能力。开始注意“我的人生该怎么过”。生涯觉知的训练包括了认识生涯意义,了解生涯型态,了解生涯阻碍,认识生涯发展的内外在因素,理解生涯发展任务等。结合我校大学生生涯教育的实际,我们在量表中对生涯觉知中“生涯规划重要性”和“生涯自主与责任意识”进行测试。

生涯能力:美国职业资讯统合委员会(NOICC,1992)为成年早期大学生的生涯能力订定了主题指标,包括了自我认知、教育与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三个方面的12项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本量表挑选了12项能力中的四个子项,主要对 “探索自我能力”、“探索职业能力”、“发展暂定生涯目标的能力”、“评估调整能力”加以测试。

生涯行动:是否表现出愿意不断地学习、思考,养成习惯和动机,进而获得导致实现目标结果的行为。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倾向于在不断尝试、在“做”的过程中学习和提升;结合学生实际和本校生涯教育的程度、对 “制定规划方案的行动”、“收集职业信息行动”、“实施生涯计划行动”等三个部分进行测试。

参考以上依据,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量量表结构构想包括3个分量表,它们是:生涯意识分量表(共14个题项)、生涯能力分量表(共30个题项)和生涯行动分量表(共37个题项)。共计81个题目。

2.2预备测试

预测使用由81个题项、3个分量表构成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预测量表(自编),采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不认同(不符合)”―1到“完全认同(符合)”―5),要求被试进行自我评定。

经过两次预测,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施测的项目进行筛选,第一次预测保留36个题项,第二次预测保留34个题项。项目筛选标准为:(1)根据初测量表题项的通俗性水平(对应项目难度)筛选:以“题项平均分/题项满分”作为指标,剔除结果大于等于0.85或小于等于0.15的题项。(2)依据初测量表的鉴别力指数(对应项目的区分度)筛选:按照量表总分的高低将被试排序,取排前27%的被试作为高分组(N\-高=49人),后27%作为低分组(N\-低=49人),分别对每个题项上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成绩做T检验,删除差异不显著的项目。(3)依据初测量表的信度指标进行筛选:删除该项目移除后内部一致性信度上升的项目。(4)依据对初测量表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筛选: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共同因素,以最大方差法进行正交旋转得出旋转因素负荷矩阵,并根据此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筛选题项,标准为:①项目的共同度大于0.2(h\+2>0.2); ②项目的因素负荷大于0.4(a>0.4);③项目最大的两个因素负荷之差大于0.2(a\-1-a\-2>0.2);④题项归属因子特征值大于1、归属因子因素解符合陡阶检验并且归属因子内所含题项数大于3。

2.3 正式施测

2.3.1被试

从昆明理工大学大一到大三年级采用随机整班抽取被试的方式,从三个学院抽取十多个专业班级,发放量表786份,回收有效量表7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2.2%,量表筛选标准为:(1)连续10个及以上题项选择同一答案;(2)累计10个及以上题项(包括个人信息)没有回答。满足以上任一条件的量表均被剔除。

作答有效被试基本分布情况见表1。

2.3.2 施测工具

测试采用由34个题项、三个分量表构成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自编),量表使用Likert五点量表(从“完全不认同(不符合)”―1到“完全认同(符合)”―5),要求被试进行自我评定,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生涯成熟度越高。

3结果――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1信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a系数)指标来检验正式量表的信度,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量表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8282―0.8865之间,且总量表为0.927。虽然生涯能力分量表中部分因子的信度系数较低,但是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均在0.8以上,由此可以认为本量表的信度颇佳。

3.2效度检验

3.2.1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逻辑分析,主要是依靠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做出判断。判断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吻合程度高低有两个标准:一是确定好的内容范围,二是测验题项是已经确定的内容范围的代表性样本。本研究中所编制量表的因素和题项均来源于理论分析、文献综述及知名量表,其内容涉及的是与生涯发展相关的意识、能力和行为,且在量表初测前后多次请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专家进行审查和修订,基本保证了量表的因素和题项能够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方面,并具有代表性。以上过程保证了本量表的内容效度。

3.2.2 结构效度

采用实验干预法探究量表分量表划分的合理性,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两种方法检验正式量表各分量表的结构效度。

3.2.2.1实验干预法

在具体测验实践中,我们发现有的测验容易受到专门训练的影响,而有的测验得分则不容易受到训练的影响,因而根据不同测验的不同特性,我们可以依据经过某种特定的干预后的特定变化来推测某个测验的结构效度。通常我们认为经过课程培训,意识水平的变化较为迅速,能力和行为模式变化较为缓慢。因此我们推测,参与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生在意识水平方面变化较大,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较慢。我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三个年级学生在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验量表三个分量表上的自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个年级学生在生涯意识方面差异十分显著,生涯能力方面差异显著,生涯行动方面没有表现出差异。生涯意识表现为一年级学生跟二、三年级学生的显著差异,而生涯能力表现为一年级学生与三年级学生的差异。通过对三个年级学生生涯成熟度的考查发现,将大学生生涯成熟度分为生涯意识、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得到实证证据支持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验量表》的结构划分具有合理性。

3.2.2.2 探索性因素分析

(1)生涯意识分量表

对收集来的740名被试的生涯意识分量表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849,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两个,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3.78%。各题项因素负荷见下表:

从表4中可以看见,抽取出来的两个因子包括7个题项。因子1主要测查对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识,因子2主要测查是否具备生涯自主与责任意识。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构想效度。

(2)生涯能力分量表

对收集来的740名被试的生涯能力分量表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902,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四个,能够解释总变异的57.70%。各题项因素负荷见表5:

从表5中可以看见,抽取出来的四个因子包括15个题项。因子1主要测查被试对于自己的计划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的能力,因子2主要测查发展生涯目标的能力,因子3主要测查探索自我能力,因子4主要测查探索职业能力。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构想效度。

(3)生涯行动分量表

对收集来的740名被试的生涯行动分量表部分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其KMO值为0.890,表明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用主成份分析法,结合陡阶检验准则提取因子,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三个,能够解释总变异的65.59%。各题项因素负荷见表6:

从表6中可以看见,抽取出来的三个个因子包括 个题项。因子1主要测查被试收集职业信息的行动,因子2主要测查实施生涯计划的行动,因子3主要测查制定规划方案的行动。数据结果表明,该量表具备良好的结构构想效度。

3.2.2.3 验证性因素分析

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模型,可以进一步由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模型对实际数据的拟合程度,从而检验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1)生涯意识分量表

为更好的探寻《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中的生涯意识分量表的结构,除正式量表所采用的两因素模型外,研究还构建了另两种模型以供比较:虚无模型,题项之间各自独立;单因素模型,将正式量表的重要性意识(因素1)和自主与责任意识(因素2)合并为生涯意识。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其拟合指标比较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两因素模型符合模型的各项参数都达到拟合度可接受标准,并且在各竞争模型中是表现是最好的。这表明生涯意识分量表采用两因素结构模型更为理想。

(2)生涯能力分量表

为更好的探寻《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中的生涯能力分量表的结构,除正式量表所采用的四因素模型外,研究还构建了另两种模型以供比较:虚无模型,题项之间各自独立;两因素模型,将正式量表的评估调整能力(因素1)和发展生涯目标能力(因素2)合并成为达成目标能力,将探索自我能力(因素3)和探索职业能力(因素4)合并为探索能力。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其拟合指标比较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四因素模型的各项参数都达到拟合度可接受标准,并且在各竞争模型中是表现是最好的。这表明生涯能力分量表采用四因素结构模型更为理想。

(3)生涯行动分量表

为更好的探寻《大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中的生涯行动分量表的结构,除正式量表所采用的三因素模型外,研究还构建了另两种模型以供比较:虚无模型,题项之间各自独立;两因素模型,将正式量表的收集职业信息行动(因素1)和实施生涯计划行动(因素2)合并成为实施生涯方案行动。采用LISREL8.7软件分析,其拟合指标比较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三因素模型的各项参数都达到拟合度可接受标准,并且在各竞争模型中是表现是最好的。这表明生涯能力分量表采用三因素结构模型更为理想。

4.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生涯成熟度的心理结构包括生涯意识、生涯能力和生涯行动三个方面;包括9个因子,分别是:生涯规划重要性意识、生涯自主责任意识、探索自我能力、探索职业能力、发展生涯目标能力、评估调整能力、指定规划方案行动、收集职业信息能力和实施生涯计划能力。(2)自编的“大学生生涯成熟度测验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量评估大学生生涯发展成熟度的适宜工具。

[参考文献]

[1]沈之菲:《生涯心理辅导》,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2]林清文:《生涯发展与规划手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3版。

[3]李亚真:《大学生生涯发展的相关因素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陈晓峰:《职业地位及声望与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90―93。

[5]龙立荣,方俐洛,凌文:《职业成熟度研究进展》,《心理科学》2000年第5期。

[6]王胜男,贾绪计:《大学生职业生涯确定水平问卷的初步编制》,《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第8期。

(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 昆明 650000)

上一篇:高职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区域教育交流计划的国际化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