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知研究

时间:2022-01-14 08:10:43

普通高校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认知研究

摘要:利用测试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实际,深入了解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内涵解读以及对《标准》的认识程度和达标测试的干预等方面进行了剖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期为普通高校实施《标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认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1-0109-03

大学生一直以来便是大多数领域的主要人才,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只有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才能担负起来自社会的各种挑战,因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显得尤其重要。党和国家从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出发,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它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标准》中的一些测试指标从某些方面可以客观地反映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的分析,了解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现状的认识,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及干预建议,以期为当前大学生身体健康体质测试研究提供参考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标准》解读及对有关专家访问,按照研究内容的要求设计了问卷。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湖南省10所本专科院校的部分学生及教师作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推理法。

二、体育课程实施及其《标准》实施的内涵

关于体育课程实施,具有代表性的说法:一是使课程改革成为课程实践的过程;二是教学过程是课程计划的实施。以上两种观点都有其特定的着眼点,从不同的角度对实施取向进行了界定。关于《标准》的实施过程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各项指标更细化、具体化。我国学者对课程实施的界定也有两种观点:一是课程实施就是将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二是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一个方案的落实问题,还需要根据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的特定情境,对预定的体育课程方案进行调适。《标准》实施的内涵是测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的评价标准。涵盖的是与学校体育密切相关的学生身体健康范畴。为了界定它的内涵,又避免与三维的健康概念混淆,故将“体质”作为“健康”的定语。

三、大学生对《标准》测试的认知现状

1.大学生对《标准》内涵的解读

从《大学生合格标准》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演变,其实质是国家对当前大学生健康指导思想的变化。我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观念一直是进步的,这令人可喜,同时大部分学生都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也是非常有益的,这些都体现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以及体质测试对促进学生正确解读标准的效果。以我校为例,我校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每年都进行一次调研,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既有城镇男女生,也有农村男女生,并分别对不同的年龄层次进行达标调研,这种调研活动的开展积极促进了《标准》的实施。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的男生整体达标测试指标略高于城市男生,而农村女生的整体达标测试指标和城市女生持平,调研结果基本反映了当前城乡男女生的身体素质。调研活动也使得来自不同地域和环境的学生加深了对《标准》的认识,提高了《标准》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在调研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质健康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定并掌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认为没有疾病是身体健康或体质良好的表现。这表明当前大学生对《标准》的内涵认知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能从更深层面上认识《标准》的真正意义。

2.大学生对《标准》测试项目的正确认知

大学生对《标准》测试项目的正确认知能促进测试的科学合理,使得测试项目指标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让学生正确了解《标准》的意义和掌握基本的测试方法,正确认识测试项目的测试手段和反映身体的具体功能特征,才能使学生保持主动积极的态度,集中注意力去完成锻炼,达到增强体质的实效。本研究选用的指标是反映与身体健康关系密切的身体成分、心血管系统功能、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关节和肌肉的柔韧性等要素的基本状况。

由表1可知,学生对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引体向上的认识一般。学生对具体的能体现反应速度、耐力或者有明确指标的达标项目如1000M/800M、立定跳远等项目认知相对较高,对客观反映成绩的数据指标认识较高,对坐位体前屈方面的认识较低,说明学生对《标准》的内容及项目作用认识不够科学,学校还应加强对这方面达标知识的普及和疏导。

3.大学生对《标准》测试的态度认识

态度认识指个人对于特定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是个性倾向性的表现,与其认识、情感有着直接的联系。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对体质健康测试的态度。调查发现,有65.79%的大学生对体质健康测试比较重视,但有53.28%的大学生认为《标准》测试数据不能如实反映自身的体质健康状况,他们认为测试过程中有其他因素影响到了数据的准确性。这说明测试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还有待提高。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健康,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对于强健体魄的需要,要求《标准》要能真正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为了较准确地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减轻教师负担,《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没有过多选用可用于锻炼的项目和内容,而是提出通过体育课中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但同时由于部分学校对体育课教学内容缺乏明确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态度认知。

4.大学生对《标准》测试舞弊的认识

《标准》测试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等级。因为测试成绩和评奖、评优等挂钩,学生成绩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会影响评奖评优,因此测试易出现舞弊;大学生对《标准》的认识不足,且在测试过程中很多人轻易蒙蔽过关也滋生了找人替代的现象。通过对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统计,在测试过程中,3.23%的学生有过严重舞弊;87.45%的学生会偶尔出现舞弊;只有10.38%的学生从来没出现过舞弊。在测试中,大部分学校都要求学生出示有效证件,并进行分组测试,同学小组长基本能负责好每个小组测试。当然也有少部分学校因为教师人手不够、学生又多,在测试中组织人员较忙很难及时发现代测或测试动作不规范等现象,容易影响到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也是当前大学里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笔者建议采用分流、分时间段、分批进行达标测试,这样,实施效果应该会理想些。

四、测试方法与手段的现状与分析

1.达标测试项目的挑选

依据《标准》,大学生需要进行的测试项目共计6项:身高、体重是身体形态方面指标;肺活量、体重指数是身体机能指标;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等耐力项目和台阶实验任选测一项;坐位体前屈是柔韧性指标;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握力体重指数(选测一项);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选测一)是速度、灵巧项目。笔者调查访谈的10所普通高等院校都进行了6个项目的测试,在1000M/800M和台阶测试两个选测项目中,选择了台阶测试的有8所学校,占总数的80%,选择了1000M/800M的有2所学校。由表2可知,学校在50米跑、立定跳远、跳绳、篮球运球、足球运球、排球垫球等速度、灵巧项目中,球类练习几乎没有采用;选择台阶、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的有10所学校,掷实心球只有2所学校。在测试过程中,学校仪器设备和教师工作量以及测试时间是影响学校选择测试项目的影响因素。因为在测试过程中,频繁使用使得有些仪器容易出现故障,有时也无法及时进行器材维护,只能改用其他测试项目或者放弃这项测试项目。同时,在选择测试项目时也会考虑到教师工作量和测试时间的问题,学校基本选择能集中在某一时间段进行测试,如我校在选择项目时,台阶试验测试一直进行的较好,但是由于测试仪器故障较多,也会采用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来进行替换。

2.测试手段的选择

《标准》于2000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学校试点,2003年9月在全国推行,经过长期有效的推广与实施,许多学校根据需要配备了一些相应的仪器,2009年9月全面推行后,这些仪器仍然可以使用。国家对相应的各个达标项目测试方法和手段进行了相关培训,大部分学校基本在原有的基础上配备一些仪器,许多学校及时增添和更换仪器设备。标准测试手段的选择基本采用仪器和手工相结合的形式,对仪器使用方面进行专人培训,专人负责管理,这样基本能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调查访谈中10所学校基本都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来维护和管理,有一半的学校在每次进行达标测试前都会进行相关培训,然后及时维修和更新仪器,尽量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当然有时候仪器长久使用已经完全损坏,或者在测试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故障无法彻底维修好会影响测试结果的精确度,这种情况下只好采用仪器与手工两种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还没出现完全采用手工进行测试的学校。(见表3)

五、达标测试的干预方式与建议

1.把学生依《标准》测试的成绩。特别是800m、1000m作为高考成绩的一部分

在2010年的“两会”上,体育界的委员们提出了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连续下滑,政府需解决的提案。政协代表蒋敦愚先生在“将提高全民族身体健康素质列为国家战略方针”的提案中写道:不但学生中考要增加体育分值,而且还建议国家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在全国高考中统一增加体育考试,选择速度、力量、耐力三项,计人高考总分。

2.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

大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可以解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脱节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3.建立学校学生管理干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奖罚措施的长效机制

国家各级职能部门应建立《标准》合格率差与“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达不到要求的学校校长问责制和评优一票否决制,学校应以行政的命令制订“阳光体育运动”评价体系与管理制度,将学生课外活动的出勤与制度纳入教学管理范畴,不但计入学生体育课成绩,还要计入学生处、团委对院系的综合测评成绩中,建立各学院、各体育协会、各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工作业绩长效机制,把学生开展活动的次数、人数、时间和学生的健康素质指标作为评价其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奖罚措施,让体育部老师、院系管理工作者和学生个体都能认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达到学生体质健康全面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新课标理念下情景式语文教学初探 下一篇:如何让绩效工资更有效地服务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