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1-12 06:36:28

现代信息技术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结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教学,从利用多媒体“先入为主,走进诗歌;巧播音乐,激趣;指导朗读,感受音韵;创设意境,体味情感;优化教学形式,品悟诗韵”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体现多媒体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古诗词教学 教学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声像交融、图文并茂、效果直观、感受深刻等特点,已广泛应用到各学科教学中,对教育教学过程和效果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它语言含蓄、意境深远,它以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出优美的意境,表达出深挚的感情或深奥的哲理。古诗词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的一部分,由于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又由于中职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对于诗词难以理解感悟,仅靠传统教学中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因此,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古诗教学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我们怎样让多媒体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呢?笔者结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利用网络先入为主,走进诗歌

古诗词或写景、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都是作者人生价值观与审美情感的统一体,但诗人所处时代与当今大不相同,教师只有让学生走进诗人心灵、走进文本、进入诗的意境,才能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才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参与搜集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授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前,先发动学生搜集柳永的生平经历、该诗的写作背景及评价等,并在课堂中适时的运用这些资料,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诗歌内涵。

二、利用多媒体巧播音乐,激趣

古诗词的节奏、韵律都很和谐,具有音乐美;而音乐又是最美的听觉语言,二者相通共融。在古诗词教学中适时奏响诗词的主旋律,渲染气氛,烘托诗境,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学习诗歌,使古诗课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如在教学《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我将邓丽君演唱的《相看泪眼》在课前播放,学生全都坐在教室里欣赏音乐,情绪非常激动,有些同学还跟着一起演唱起来,整个教室里回荡着优美旋律。学生们在强烈的音乐氛围的感染下,产生了学好诗歌的强烈愿望。

三、利用多媒体指导朗读,感受音韵

古诗词虽然短小精悍,但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回味无穷。再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对诗的含义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意会。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授课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名家配乐朗诵直观地展现出来,学生通过感受、模仿、试读,热情高涨,不但对诗歌有了正确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对中华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意境,体味情感

如在《雨霖铃・寒蝉凄切》授课过程中,我让学生在初步感知诗句的基础上进行“诗画欣赏”,多媒体的屏幕上缓慢地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深秋雨后图”、“都门饯别图”、“兰舟催发图”、“恋人惜别图”、“千里楚江图”、“醉醒杨柳图”、“别后相思图”,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图片的同时,我开启了和内容相配合的音乐及朗诵,多媒体将诗、画、曲、情多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使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与震撼,每位同学在这种立体感受中,与作者以及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达到感情共鸣。

五、利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形式,品悟诗韵

我教授《雨霖铃・寒蝉凄切》时,根据中职学生的能力及兴趣爱好,主要采用了课前自学、网络课件辅助学习及课后自主创新探索学习三步走的教学形式。首先,我让学生在课前根据课文注释自主学习诗歌,大致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及情感,并通过网络资源,查阅作者生平、诗歌评价等。其次,在课堂上则采用网络课件进行授课,课件根据诗歌的内容,分为创作背景、作者介绍、音乐欣赏、配乐朗诵、重点难点分析、语言欣赏、专家点评、相关内容链接等几个板块,由于学生课前预习全面,因而学习很主动、很投入,教师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准备充分,所以讲解能做到深入浅出,对学生的疑问也能迎刃而解,整个课堂发言踊跃、场面热烈、观点新颖、参与面广,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古诗词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以声音渲染氛围,以图片营造意境,以文字精妙分析,以方法促进效果,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转静态为动态,为学生思维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以更好地开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清代 王夫之《姜斋诗话》。

[2]近代 王国维《人间词话》。

上一篇: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构建高中生物理想课堂 下一篇: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