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交流,一个志愿者的肩负

时间:2022-01-12 01:43:41

文化交流,一个志愿者的肩负

我们曾经被忽视被误解甚至不被人了解,我们也曾经在困难面前踌躇过彷徨过,但是无论在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之下,大气的态度、善意的举动以及充满爱与关怀的心灵,都将会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为什么公主与平民的浪漫戏码没有发生在奢靡的巴黎?为什么丑陋的敲钟人会躲在卢浮宫不远处的钟楼里?当我们从一种文化走进另一种文化的时候我们将知道,世界如此不同。对于喜欢旅行的人来说,用双脚丈量一片土地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对于一个汉语教师志愿者而言,远赴他乡绝非体会风景那么简单。

2011年8月,被得知入选为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一方面是感觉机会难得,而更深的是对于前路上各种变数的猜测。因为我们将会在9月赴英进行汉语教学,我突然之间觉得时间紧张了起来,在和校方做了简单的沟通之后,我便着手开始准备相应的教材和教具以及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礼品(由于当地是第一次较大规模地开展汉语课程,教学资源肯定是很匮乏的,而当时我们认为第一要务自然是要开设汉语课程的,所以汉语教具一定要准备齐全)。所以几个人回到北京之后又一起去买了一些教具加上之前汉办为志愿者配备的教学资源包,我们总算是觉得心里有了底。

初到曼城

2011年9月中旬我们乘坐由北京前往曼城的航班,到达教学所在地斯托克波特。英方主管亲自开车过来将我们接到了市政府的会议室,为了让我们迅速了解教学情况,她先给我们开了一个很周密的工作布置会议之后才把我们送到了各个房东家。说实话,那次的会议内容我现在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涉及了当地情况简介、教学制度介绍以及语言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她的语速也很快,很多内容我都似懂非懂,我们几个志愿者都努力地做着笔记希望不要漏掉重要的信息点。

听说由于我们这个城市第一次有中国官方外派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当地政府极其重视,在给我们选择住家的时候非常慎重。我们几个志愿者的房东都有多年租房经验,我已经是我们家第五任房客了,此前的四任房客也都是来支持当地语言教学的学生外语助教,房东们非常有经验,给予了我们自由的空间和很温馨的家庭气氛。

在整顿休息了两天之后,我正式到三所小学报到了。由于三所学校之前都没有开设汉语课程的经验,所以我的到来着实让他们忙活了一阵子。当我逐渐熟悉起了三所学校的时候,我的异国汉语教学才正式开始。

差别的沉重

起初的教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但是也没那么顺利和精彩,问题层出不穷。除了语言沟通上的难题,更重要的问题显现出来了:之前做的教学准备与实际要求并不相符,虽然我们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但是之前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学习基本上都是针对成年学习者的,而学习者年龄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的不一致。

除此之外,课堂管理也是问题。国外的孩子不像国内的孩子那样从入学开始就养成抱臂坐好听老师指挥的纪律观念,他们往往分组围坐在大桌子旁边,又或者直接坐在地毯上,孩子们活跃爱表达爱展示自我,即使是他们的老师也往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才能让不足30人的班级稍微安静一点。这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中外教学管理上的差别。

如果这个差别还好解决,接下来的差异让我始料不及。起初,我认为作为一名汉语语言老师在课堂上语言教学才是根本的。然而,当一个小学期过后,一个学校反馈邮件让我彻底明白了介绍中国文化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在邮件中我的指导教师写到:“你在这一学期里做了很多工作,孩子们很喜欢你,我们也很欣赏你所做的一切。但是,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并不只希望孩子们会说汉语,我们更多地希望他们有机会了解中国的文化。”

在汉语教学方面,也是趣事多多。孩子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汉语,平时也很少有机会可以用到汉语,为了让他们在课堂上多开口,我每节课的开始都不厌其烦地重复相同的步骤。向大家问好之后,分别向每个孩子问好,问他们的姓名,问他们的年龄,本以为这个过程很枯燥,但对于英国的孩子而言,每周只有一次这样说汉语的机会,他们总是兴致极其高涨地举手示意我,让我向他们提问。

我们通过学唱《找朋友》学习自我介绍,通过用手指魔术(即用一只手表现一到十的数字,这是中国特有的表示方法)学习数字,通过对京剧脸谱中不同色彩代表不同含义这一文化项目中学习颜色词,通过饶舌和舞蹈学习动作词,我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专业的语言课老师,更加活跃更加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的整个过程。

汉语教师的肩负

在没到英国以前,我总认为应该向外国的孩子们多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然而真正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发现,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是很有兴趣,但是他们更渴望了解现代的中国。

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对中国了解甚少。他们知道日本,因为知道日本的动画;会知道香港是购物的天堂;会知道韩国的首都是首尔;但是不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他们只知道中国有功夫,有熊猫。除此之外,稍大一点的预科班孩子(相当于初中生)甚至问我,“北京有没有网络?北京是不是没有高楼?”这也难怪,因为他们认知中国的书都是老版的,其中反映的中国与现在差距几十年,而这却是他们认知中国的单一途径。听到这些话,我不知道该是悲伤还是什么,但感触最多的是作为汉语交流的志愿者,我有责任让他们了解一下真实的中国。

我们一起认识中国地图,了解中国概况。由于中国的版图看起来像一只大公鸡,于是在概况介绍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中国传统技艺折纸“公鸡”,并请孩子们在大公鸡的身上尝试绘制中国的版图。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折出了大公鸡的样子,并细心地绘制出了由大陆和两个宝岛组成的活灵活现的“公鸡”版图。看似这个过程很简单,其实心情的复杂程度无言以表。思考最多的是,我们认为中国有5000年的文化积淀,但是文化输出的差异和交流程度的简浅的差别这么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今年将在伦敦举行,我还设计了奥运接力棒的文化项目,将北京奥运会与伦敦奥运会放在一起一并向孩子们展示介绍。(因为在此之前,他们竟然不知道上届的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五个福娃形态各异、鸟巢水立方大气磅礴、开幕式精彩纷呈,每当我展示出一张图片或者播放一段视频的时候,孩子们总是爆发出惊异的呼喊,“天呐,我太喜欢欢欢了!”“我真的很想去看一看那个体育馆,它看起来确实像个鸟巢!”“我什么时候才能去中国呢?”听到孩子们热烈地反馈,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欣慰,而作为一名汉语教师,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我不远万里来到这里站在这里的意义所在。

文化不是孤独的

一转眼,我的志愿服务任期已接近尾声。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也为我准备了礼物,一个学校的学生甚至为我开了一个送别的party,在众多礼物中最为珍贵的是三本孩子们亲手制作的纪念册,上面有他们的照片,还有他们歪歪扭扭的汉字以及他们对我的祝福。他们在纪念册里写着“我会因为你去中国的!”他们用略带稚气的声音和我说“再见!”我想任何语言在那一刻都必将显得苍白无力。

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汉语志愿者教师,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和我一样的志愿者们奔赴世界各地去努力地推广中国的文化。对于我们而言,他乡的孤独、不同文化的冲突以及生活上的琐事都不足挂齿,学生们的进步以及当地人对于中国文化的更多了解才是能够鼓励我们继续向前的最佳动力。

也许,我们曾经被忽视被误解甚至不被人了解,我们也曾经在困难面前踌躇过彷徨过,但是无论在任何一种文化背景之下,大气的态度、善意的举动以及充满爱与关怀的心灵,都将会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

有人说,汉语教师志愿者是中国文化的名片,是中国在世界各地的民间大使,这样的称号叫起来容易,背负起来真的太重太重了,我们心怀正气地推广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着不同文化的魅力。

在世界逐渐走向大同的未来里,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独地存在着,只有文化的融合才能促进世界和谐的发展,只有对于不同文化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才能为世界各国的人民搭建起更多的渠道和更为广阔的沟通平台。虽然地域不同,文化不同,但是可以一同感受不同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教化,只要我们伸出双手就一定会有另一双手与我们相握,只要我们心怀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灵,就一定会有人愿意听到我们的声音。但如何去对待不同的文化,如何表达一个国家的文化气度,给我以后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上一篇:专访美国安克诚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裁郝思可(Sc... 下一篇:高校要自觉践行文化育人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