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辅导创作及表演心得

时间:2022-01-10 04:52:26

群文辅导创作及表演心得

摘 要:群文创作辅导,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群众文化工作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点:情感联动;专业推动;把握好“三度”,然后分析了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途径:坚持工作的群众性特点;基层群文工作要与“免费开放”处理好关系;做好群众文化的娱乐性以及审美性。

关键词:群文辅导;创作;表演;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群文创作辅导是群文工作重要内容。担任过群文创作辅导工作的人都知道,群文创作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新时期,群文辅导干部每天面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群众,必须自觉认真履行职责,用心、用情、用能地辅导好群文活动,用好文化惠民政策,推动当地群众文化的开展,为发展和繁荣党和国家的文艺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点

(一)情感联动

当前,开展群众文艺创作活动,仍面临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普遍存在着在群文创作作者队伍弱化的倾向,由于群文文艺创作比较艰辛,出好作品难,作品如果不能在省市评比中获奖,就没有出路,难获经济利益,对业余作者的吸引力越来越小。另外,还一部分有实力的作者因工作调动或者退休等原因而退出了群文创作队伍,削弱了创作队伍的力量。剩下的创作队伍,有些年纪偏大,有些来自农村、企业基层,生活比较艰苦。不能尽心开展创作。针对这种状况,要改变现状,辅导干部要在取得上级领导的支持下,与群文作者交上朋友,洞悉他们的参与群文创作真实心态。个人的体会是,群文作者对群文创作非常热爱,对回报要求并不高。所以,辅导干部首先要当好服务员,为群文作者创造良好的创作氛围,拓展创作空间。

(二)专业推动

做好群文创作辅导工作,不能只停留的服务角色这一层面上。也就是说,辅导干部如果对群文创作是“外行”,就不能很好地履行好职责,也不能与群文作者形成艺术创作的默契,无法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我开展群文创作辅导过程中,一方面,拜群文作者为师,不耻下问,经常与他们交流创作经验;一方面,广泛阅读文艺作品,以书为师。寻求艺术创作的门径,掌握创作的规律。经过一番的努力,逐渐悟出了创作的奥秘。实现了两个转折:在辅导作者、开展创作交流中,群文作者对自己的意见由敷衍、到发生激烈争论,最后到认真聆听,真正被作所看重;在创作上,也收获了一些成绩。

(三)把握好“三度”

近几年开展群文创作,我个人深深体会到,党委和政府是我们群文工作者的大后台、大靠山,没有上级领导的支持、激励和帮助,群文创作辅导可以说是寸步难行。要搞好群文创作辅导,就要坚持“三度”。一是要自觉保持政治高度。要确保我们的思想始终与党和政府保持一致。艺术创作现在提倡接地气,那么,我们基层的群文工作者,就要接“天气”,时时掌握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领会党的文艺政策,坚持二为方向,才能准确生动地把国家层面的精神传递给百姓群众。二是要刻苦探索群文创作的深度。一方面,我们要自觉地加强群文创作艺术修养的学习与磨练,掌握技巧,为了创作精品打好基础。一方面还要紧跟时代的节拍,贴近生活,掌握源泉,使作品符合时代风貌和人民群众的要求。三是要保持群文创作的热度。群文创作与其他艺术创作并无不同,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十年板凳冷,不追逐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真正为群众着想,这也许是我们这一代群文工作者最需要也是最主要的精神风貌。

二、提升群文工作的途径

(一)坚持工作的群众性特点

艺术来源于生活,群众文化创作也不例外。群众文化工作通过其自身独特的艺术手段来形容和体现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且通过形体语言来表达其中蕴含的思想。在群文的创作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群众性的特点,并且遵循自身具有的创作规律,换言之,群文的创作要牢牢的建立在群众文化的根基上,将群众性这一突出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体现。例如,一个优秀的舞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价值,不仅仅是在其创作的难度上,也包括其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以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艺术期待。笔者在实际的工作之中有着深刻的体会,通过在实际的群文舞蹈的创作与表演,深刻认识到群文所独有的群众性正是其能够走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基层群文工作要与“免费开放”处理好关系

基层群文辅导应与“免费开放”有机结合眼下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实乃惠及民生的绝好举措。它非字面意义上的不收费了,它的涵义来自诸多层面。首先说,它不仅仅是文化基础设施、活动场地、健身器材等,表面意义上的免费开放,还应对一些保障基本职能所要实现的辅助也应实施免费。恰到好处地保障“免费开放”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都能适应各类人群,使其更加彰显“免费开放”的灵活性、目的性,切实让人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免费开放”所带来的实惠。

(三)深刻感受表演艺术源泉问题

群众文化和所有的表演艺术一样,无不来源于日常生活。在这样硕大的人生舞台上,每日都上演着悲欢离合。首先演员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或明显或隐约地投射到所要塑造的人物性格上,包括表演技巧、言谈举止上都会有所反映。例如一个演员生活中喜欢琴棋书画,那么他演儒生就很容易入境,若是教他演贫苦的农民,恐怕还需要一些磨练。这就要求演员自身必须热爱生活、热爱他所饰演的角色,并尝试去顺应变化的处境,不论是艰难困苦的,还是一帆风顺的。我以为,群众文化工作者要深入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感受他们感受的心绪。同时要立足资源、寻求特色,才能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

参考文献:

[1] 李宗彦.提高群众文化辅导水平对文化发展的意义[J].神州(下旬刊),2013,(11):47-47,53.

[2] 陈永舒.浅谈群众文化辅导培训的普及和提高[J].大科技,2014,(15):2-2,3.

[3] 王华平.基层群众文化辅导热点问题探讨[J].大观周刊,2012,(42):33-33.

上一篇: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下一篇:优化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具体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