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对策问题研究

时间:2022-01-08 10:49:18

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对策问题研究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反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十报告这段精辟论述,充分说明反腐倡廉制度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依靠制度建设预防腐败,既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发展,也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因此,认真研究腐败问题产生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深刻认识腐败问题的危害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科学、有中国特色反腐倡廉制度,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它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同时还有着极其复杂的国际因素。

(一)腐败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

腐败问题自古有之,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华民族为人类的进步和文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大家知道:”等级特权”是封建社会的显著特征之一,有特权就有腐败,中国封建社会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与皇帝和官吏的腐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打开中国历史的长卷,一个个腐败官吏的嘴脸仍历历在目,令人瞩目惊心:秦朝的赵高、东汉的梁冀、唐朝的杨国忠、宋朝的蔡京、明朝的严嵩、清朝的和|。他们一个个都是祸国殃民的大贪官,尤其是和|,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大贪官,据载和|被抄家时其私产达八亿两白银,是当时朝廷十年收入的总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封建社会的腐朽思想得到了彻底的清算,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特权和腐败等消极因素又死灰复燃,并不断腐蚀着我们一些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使他们一步步滑向腐败的罪恶深渊。

(二)腐败问题产生的现实原因

建国初期,就有刘青山、张子善因贪污被处以极刑,经过|“三反五反”运动,贪污、浪费等问题在相当长时期得到了有的效控制,改革开放以来,腐败问题又逐渐抬头,并且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一下几点。

1、“病态”是领导干部腐败的主观原因。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教育实践活动要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那些腐败的领导干部,实际上是“病态”所致,他们忘记了党的宗旨,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愿分析问题的原因,不愿对症下药治疗自己的疾病,长期以往,积重难返,最终滑向犯罪的深渊。

2、分配不公是腐败分子产生疾病的客观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大力倡导部分人先富起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贫富差别的矛盾日显突出,河南是一个人均收入不高的省份,据统计每5637人就有一个千万富翁,亿万富翁有12000人。另外,原属公务员系列后改为国有企业的高管们,年薪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十百万元,最高的达一千多万元。而我们的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又如何呢?据统计现在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是1000--1500元,笔者是一个毕业30多年的大学生,且具有高级职称,现每月拿手的工资只有2900多元,若单靠工资,极难维持一家的开支,更谈不上购房的问题了。分配不公、贫富差异,会使一些领导干部心理失衡、产生病态,进而走向腐败。

3、社会上不法分子的腐蚀拉拢是领导干部腐败的客观诱因。如前所述笔者为解决生计(上有老母需赡养、下有女儿需抚养),就兼做了律师,故经常接触一些私企老板,他们为攫取经济利益,会不择手段地腐蚀拉拢我们掌握实权的干部,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走向腐败。

4、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跟不上改革开放形势发展的需要,是腐败产生的另一个客观因素。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为了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廉政守则》等。但是,这些党规政纪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从而使贪污、腐败滋生蔓延,十后针对干部廉政问题提出“八项规定”,紧接着又在全党开展“反”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反腐败强有力的重大举措。

(三)腐败问题产生的国际原因

改革开放后,我们在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的同时,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也逐步渗透进来,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正在腐蚀我们一些干部的灵魂,使我们逐步走向腐败。同时,腐败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都存在着腐败问题,联合国为解决这一国际性问题,制定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该公约于2005年12月生效,共有167个会员国,2005年10月我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加入了该公约,依据该公约联合国每年对各会员国政府的廉政性进行评估、排名,我国一直排名在75名左右,显得有点强差人意。

二、反腐问题的危害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义

腐败问题危害极大,从腐败问题的危害性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所在。

(一)腐败问题严重损害我们党、国家和政府的形象

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绝大多数干部都是党员,领导干部腐败,不仅与党的宗旨相背离,而且会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反”和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纠正一些干部的腐败问题,塑造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伟大形象。

我国的各级政府是人民政府,政府就应当为民办事,为民服务,为民谋福祉。否则 ,政府不仅有愧“人民政府”的称谓,而且损害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过去我们的政府重管理,轻服务,这是导致政府官员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在我们新一届中央政府在总理的领导下,正在大力推进行政改革,其主旨就是放权,进而使政府真正做好服务,使政府真正成为人民的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具有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但是,腐败问题也是对我国形象的极大损害。

(二)腐败问题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危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而使我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在长期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付出“高耗能、高污染”的代价。目前,中央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扶持高效、低耗和高科技附加值的新型企业,以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为此我们必须逐步关停一些高耗、低能和高污染企业,这势必会触及一些集团的利益,如果这些利益集团与腐败官员相互利用,势必影响经济转型的进程。

(三)腐败问题将直接妨碍我国的社会发展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与内地、东部与西部的差距在不断拉大,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各种社会矛盾日显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素,是造成社会上一些人心理失衡的主要因素,也是一些领导干部心理诱因。目前中央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以实现社会全面、均衡的发展,确保社会发展大局的稳定。但是,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进步。

(四)腐败问题直接我国的文化建设

十报告第六部分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建设包括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道德素质建设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建设,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目的就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整体实力和国家竞争力。最近我们在全国开展了“最美教师、最美村官、最美的哥”等一系列弘扬社会美德活动。但是腐败问题会腐蚀人的灵魂,加速道德沦丧,干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三、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思考

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广大理论工作者都在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搞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克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中的错误认识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工作中,既不能把腐败问题看的过于严重,甚至认为腐败问题已无药可救,进而丧失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信心,也不能把反腐倡廉形势估计的过于乐观,认为反腐倡廉可以一蹴而就。因为腐败问题产生的复杂性决定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复杂性,我们必须要有同腐败问题进行长期斗争的思想准备,把反腐倡廉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常抓不懈,要结合不同时期腐败问题的不同特点,采取切实、有效、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二)加大反腐败工作的打击力度,使想腐败者不敢以身试法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腐败的打击力度,诸如、等一批高官纷纷落马,其打击力度极为严厉。但是在惩治腐败的打击力度上仍存在不平衡现象,在一个时期,腐败官员判缓刑的多、判实刑的少,判轻刑的多、判重的少。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已引起中央的重视,目前已有较大的改观。另外,在对待行贿受贿腐败问题,处理受贿的多、处理行贿的少,对受贿者惩处重、对行贿者惩处轻,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极为不妥,没有行贿者,何来有受贿者?!我们应当加大对行贿者的打击力度,以铲除受贿腐败的温床和土壤。因此,在惩治和打击腐败问题上,必须全国形成一盘棋,统一量刑标准,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试行统一的刑事审判量刑标准,笔者盼望在惩治腐败犯罪问题上,尽快出台统一量刑标准,加大打击力度,使那些有腐败苗头者,不敢以身试法。

(三)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防控廉政风险

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我们已经制定了一整套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可以说在反腐败问题上我们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有章可遵。但是,我们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绝非尽善尽美,我们仍有许多文章可作:

1.建立党员干部财产申报法律制度。在党员干部财产申报问题上,学界已呼吁多年,虽广东等省已有地方性规章出台。但尚无全国性党纪政规规定。在已惩处的许多腐败案件中,检查机关无法查实的财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这充分表明,尽快制定党员干部财产申报制度,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客观形势发展需要。

当然,制定党员干部财产申报制度,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实行一刀切,要把重点放在单位的一把手身上,放在掌握人、财、物的干部身上,放在名人身上,放在对其他单位、行业和下属有影响力的领导干部身上。对于那些不掌握人权、物权和财权的一般干部,可以适当予以放宽。

2.完善新闻媒体和网络的监督制度。实践证明,新闻媒体和网络监督是反腐败的有效手段之一。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因在处理重大交通事故现场微笑引起网民的不满,后发现其带名表对其进行身肉搜索,结果是陕西省纪委介入调查,发现杨有几十块名表,有存款上千万元被;广东的房叔蔡琳、原铁道部宣传处长陈宜涵的天价广告费被曝光都与网络媒体的监督有直接关系。可见,完善新闻媒体和网络的监督制度,已迫在眉睫。

3.建立健全异地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异地监督制度,是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大家知道,由于体制的原因,我们的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是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这就形成了纪检监察察机关在监督同级党委时缩手缩脚的局面。为此,我们必须下决心建立异地监督监察制度,是监督监察人员解除思想顾虑,大胆发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纪检监察的功能。

(四)严格规范和监督权力的行使,杜绝特权

我们的各级人民政府,都有一定的权利和管理职能,而这些权利和管理职能都需要落实到各个具体的职能部门和具体的人员,这就是我们的一些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掌握着人、财、物等资源分配和再分配权利,进而为一些干部创造了机会,为他们的亲属和朋友聚财带来了机遇,2013年10月25日,央视报道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村给承包荒地的马进礼报4000亩粮补田,每年骗国家粮补38万元,并持续达八年之久,此事实令人吃惊。为防止干部滥用权利、和,十报告指出,必须“严格规范权利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利的监督。”

另外,谈到特权问题,广大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在计划经济时代,掌握计划供应物资的粮、棉、油等部门是社会的上等职业;现在掌握资源分配部门则成为特权的滋生地。为此,十报告强调:“各级领导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

(五)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

腐败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和制定措施加以预防,我们应当借鉴国际上反腐败的经验,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台湾的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公示制度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与此同时,我们更应当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签订刑事司法合作协议。据统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逃高官上万人,携款约八千多万亿,其中金额最大当属广东开平支行行长余振东,2000年他外逃时挪用汇出4.82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折合人民币达39亿多元,此人到2004年才我国押回受审。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反腐败的国际合作,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建设制度,使腐败分子在国内无处可藏,在国际上无处可逃。最近公安部专门成立追捕小组,赴东南亚追捕外逃人员,这就是一项大得人心的反腐败有力措施。

总之,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一项宏大的、长远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真总结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建立健全科学、高效、切实可行的反腐倡廉制度,在思想上使党员干部不愿腐败,在打击力度上使党员干部不敢腐败,在制度建设上使党员干部无法腐败,只有这样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上一篇:浅谈技校英语教学中的困惑或对策 下一篇:试论新时期如何大力加强对领导干部“德”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