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文化发展中的图书馆影响研究

时间:2022-01-08 12:49:41

推进生态文化发展中的图书馆影响研究

【摘 要】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文化进程中最为创新的一种文化取向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一种延伸和趋势。图书馆作为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对人类文化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图书馆要与时俱进的发展同样必然也要借鉴生态文化理念对图书馆进行内因结构的分析强化具有生态文化发展特征的图书馆。本文论述图书馆中生态文化构建的意义提出图书馆创新的新思维。

【关键词】生态文化 图书馆发展 影响

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曾提出“新型的图书馆文化”(The Culture of New Species of Library)一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型的图书馆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九十年代初,图书馆与文化的关系开始受到普遍关注,第64届国际图联大会“信息与文化的聚合点”这一主题,使图书馆界人士取得了对“图书馆保存从古到今永恒结构的文化”之共识。大学图书馆作为社会中最为神圣之处,自身无疑具有许多独到的光辉和色彩。人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看出大学图书馆的真、善、美与博、智、雅,同时“生态文化”这一特点也日益显露。学者们对大学图书馆文化的具体的研究和探究的文章屡见不鲜,而当前却极少有专门对大学图书馆生态文化构建的报道,此文愿作抛砖引玉之功。

一、图书馆生态文化的形成与意义

基于对人类文明和文化视角分析,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即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生态文化四个时代。无论在中文还是在西语中,文化属于使用频率极高而又极为模糊的概念。据统计,古今中外有关文化的定义达2000余种。综合而言,文化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和实践中所积累和创造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而生态文化的重点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生物系统之间关系的具象化研究,是论述和谐论的一个分支,也是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有着宏深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天道生生”、“仁爱万物”、“道法自然”、“与天地参”等等,这些都是尊重生命之生态伦理。与此相对应,西方学者也有诸多理论,若干先驱呼喊出“拯救地球”、“敬畏生命”、“全球伦理”的口号。如法国思想家,现代生态伦理学的奠基人施韦兹有《文明的哲学:文化与伦理学》、《敬畏生命》等著述。他认为,文化的本质是双重的。用关于对事物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生态世界观代替机械论、元素论;另外,这些著作和观点也引发了人们用宏观层面的生态学思维将代替机械论的分析思维 。这些思维集中的全方位的表现,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项创新。

当代,随着人们文明进程的推进,生态文化的涵义也发生了变化已经逐渐演变到多个领域,这从一个层面也反映出当前社会中人们尊重生态的基本价值观已经形成。作为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的传播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然需要借鉴生态文化理念,图书馆在注重人与环境浑然一体关系、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学术生态、增强辐射力度等方面,加强其生态文化建设具有特殊意义。一方面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创造图书馆优秀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可强化图书馆特色管理与服务。还有通过生态文化建设,培养图书馆人与自然间的精神和谐,塑造新形象。

二、以生态理念构建图书馆主体新文化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就图书馆文化发展而言,新世纪图书馆生态文化将形成主流,这是由科学文化向生态文化转化而引发的教育生态化观念与思维的结果。

图书馆除立体绿化、遮阳设计与保温节能结合外,还注重将建筑物的绿化同场地的地景结合起来,在垂直和水平两向上造成季节性的阴影变化,对建筑物进行遮荫,又在玻璃幕墙的外表面设置滚动水幕自然调温。屋顶的绿化同室外阅览室场地结合,为学生创造宜人的室外读书环境:蓝天、绿地、花木、池水。室内还引入园林景观设计,设置一些植物景观小品同时对阅读者的思维起到很好的舒缓效果。如:在图书馆入口的检索大厅设计有贯通五层的共享空间,中庭载植排排翠竹,似入南国。南侧咖啡厅正面瀑布倾泻,其下水打芭蕉,潺潺流水环绕,鱼儿畅游嬉闹,在花树草木间随意地摆设一些圆形藤椅,凭栏水池胜似庭院。阅览室两侧由通透的落地玻璃分隔,园林水木尽收眼底,天气晴朗时整个图书馆银光闪闪,充满阳光,人与环境的互动是灵活多样的,大到室内装修,灯具布置,小到垃圾桶颜色及顶端搁置的盆花,构成或动或静、不同特色的阅览环境。让绿色来增加生气、丰富色彩、陶冶情操,使读者感受到轻松愉快的阅读感受。

三、推进图书馆生态文化的生态人本化管理

生态之中处处强调人性化,时时表现人的主体性。斯图亚特在论述图书馆管理中设备、资源、人员三个组成部分时说:“只有最后一个――工作人员――才能给图书馆带来生命,使图书馆有了原动力,成为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在规章制度中注入人文关怀,追求一种柔性化的管理风格。如:使用门禁系统、防盗系统、监测设备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劝善抑恶”,而不是为了“惩恶锄盗”,这里强调的是以“人性善”为基础,强调了充分尊重读者人格,赋予人性更多的关怀,提供和谐和友善的氛围提供给读者情感上的满足。

四、图书馆生态文化的生态精神辐射

所谓的生态精神辐射,主要指以图书馆生态文化为辐射源,以图书馆人员、图书馆形象和图书馆环境等为媒介,而以社会为被辐射对象。这种辐射功能是图书馆生态文化所特有的,通过感化、愉悦读者,而逐渐波及校园和社会。社会的和谐开放打破了原有社会系统间的一些封闭性,图书馆作为人们掌握历史、学习新知的重要场所,在当前伴随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同时互联数字的图书馆实现已经成为可能,而更远的未来,人们对于生态文明的更高追求中,图书馆立足生态建设和构建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互联网实现了图书馆将来更加透明和面向社会实现全面的开放,而这种开放强化了图书馆对社会文化辐射能力的促进。未来,图书馆可以在更广阔的空间发生影响,实现其价值的超越;另一方面,自觉地参与到现实社会中,成为社会的“服务器”,对社会的文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未来,新世纪的图书馆不仅要达到内部生态管理、服务的平衡,还要努力促使外部生态环境的优化,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胡唐明,何艳宁,黄建年等.基于系统平衡的图书馆生态指标体系构建[J].情报杂志,2009,28(8):88-91,66.DOI:10.3969/j.issn.1002-1965.2009.08.021.

[2]何艳宁.图书馆生态指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5):21-24.DOI:10.3969/j.issn.1005-6610.2010.05.005.

上一篇:初中数学之高效课堂 学生教师的双向高效 下一篇:让学生拥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