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PACS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时间:2022-01-07 07:08:14

区域PACS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摘要】目的: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在区域PACS系统实现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实现区域PACS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目的。方法: 提出EMPI(病人主索引)的概念,以XDS-I应用为技术框架,介绍区域PACS系统的架构组成,详细论述EMPI及XDS-I技术在区域PACS系统中的应用方法及优势。结果:应用了EMPI及XDS-I技术框架后,使得区域PACS系统解决了患者的身份识别问题以及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间影像资料的存储与共享问题。结论:EMPI及XDS-I技术在区域PACS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将患者资料快速准确完整地传输,实现了区域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区域内医疗机构日常诊断的效率,为科学分析和综合诊断提供了有利保障。

【关键词】区域PACS;EMPI;XDS-I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诊疗工作越来越多地依赖现代化的检查结果。像X光检查、CT、MRI、超声、胃肠镜、血管造影等影像学检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传统的医学影像系统中,影像的存储介质是胶片、磁带等,其耗材成本支出高,存放、查找、借阅难,且由于信息资源不能共享,难以避免病人重复检查等问题,使得病人检查费用居高不下。因此,传统的医学影像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采用数字化影像管理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已迫在眉睫。目前,虽然有部分医院已经开始对医疗影像的数字化管理,在医院内部实现了这些资源的共享,但跨院间的信息共享尚不能实现。因此,区域PACS系统的应用是必然发展趋势。

1.简述区域PACS系统的架构组成

1.1 区域PACS系统发展历程

一般PACS系统用于医院的影像科室,最初主要用于放射科,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PACS已经从简单的几台放射影像设备之间的图像存储与通信,扩展至医院所有影像设备乃至不同医院影像之间的相互操作,因此出现诸多分类叫法,如几台放射设备的联网称为Mini PACS(微型PACS);放射科内所有影像设备的联网Radiology PACS(放射科PACS);全院整体化PACS,实现全院影像资源的共享,称为FULL PACS(全院级PACS)[1]。而PACS的未来将是区域PACS的形成,组建本地区、跨地区广域网的PACS网络,实现全社会医学影像的网络化。

1.2 区域PACS系统概述

区域PACS目前尚无公认的完整准确定义。一般来讲区域PACS是从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大局出发,以区域内代表性医院为核心,通过构造区域内部的医学影像信息交换平台,以实现区域内医院的医学影像资源的共享与整合[2]。

区域PACS目标是在集团医院之间,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之间,通过公共网络进行影像同步和传输[3]。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诊前往大型医院进行影像检查,社区卫生中心可以随时调阅位于影像中心的患者最新和历史影像进行诊断读片和治疗,同时如果患者在不同医院间转院治疗时,该病人的医学影像资料也会通过影像中心和电子病历资料一起发送到接诊医院。区域PACS的一般性应用架构如图1所示。

1.3 区域PACS系统主要应用

区域PACS与目前医院内部的PACS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目前来讲区域PACS所覆盖的应用主要包括:远程诊断咨询或者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医学继续教育,区域内部医学影像资源共享或者医院内部PACS系统的互联互通,远程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等。

2.区域PACS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由于区域PACS的应用范围跨越了单一的医院实体,从而产生了很多医院内部PACS所没有的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包括:

(1)患者的身份识别问题;

(2)影像资料的存储与共享问题。通过以下技术应用可以解决这些关键问题。

2.1 EMPI应用

区域PACS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出发点就是能够使患者在区域内医疗机构进行的所有影像检查结果能够在授权许可的情况下被整个区域内的医疗机构所共享访问[4]。例如患者曾经在甲医院进行过CT检查,过了一段时间,又在乙医院进行检查,乙医院的医生应该能够通过区域PACS调阅患者在甲医院的历史检查结果,以决定是否重新进行检查或者在进行诊断时参考。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就是解决患者的身份识别问题。

EMPI(病人主索引)的概念引出,将有效地解决病人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问题,为区域PACS系统提供一个独立、长久存在的患者信息库,保证患者信息一致性、准确性。通过病人主索引可以检索到所有关于该病患的信息所以在区域PACS系统应用软件开发与实施项目建设中推行唯一标识的机制,如图2所示。

如何保证数据来源的畅通、鲜活、准确、标准是系统中数据共享、传输的关键点。由业务操作在为新患者做业务处理时,需要在数据中根据EMPI的管理方式进行ID的识别与整合,创建主索引和映射信息,建立信息共享的基础连接的需求;数据中心通过安全管理、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为信息共享提供可靠的保障;当数据中心接收查询请求信息时,通过映射关系查询病人的主ID;根据病人的主ID及其规则权限,查找需要调阅系统的ID信息;根据此ID信息在数据中心获取需要的相关数据。

2.2 XDS-I应用

区域PACS建设目前有集中存储的解决方案,也有分布式存储的解决方案。影像资料的存储既要考虑成本问题,也要考虑访问效率的问题。目前来讲国内应用的PACS系统,因为大部分厂家的产品都很好的遵从了DICOM 3.0标准,不同厂家PACS系统产品的整合一般还不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诊断报告的格式则千差万别。为了解决不同医疗机构信息系统间信息共享的问题,IHE提出了“跨医疗企业文档共享(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即XDS)”集成方案。XDS(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是IHE IT基础技术框架(Integrat-ing the Healthcare Enterprise IT Infrast-ructure Technical Framework)中一个重要部分,它为IHE中的各医疗机构(医院)提供共享信息的注册,,以及跨医疗机构的文件共享服务[5]。

考虑到所有数据大集中可能造成的风险,在数据存储上一般建议采用集中/分布式模式。在实际的存储中,对于影像文件而言,把阳性率图像文件和报告文件集中存储在中心,而其他的则分布存储在各自的医院。也就是说与阳性检查、科研、教学相关的医学文件都集中存储在中心,其它医学影像报告文件存储在各医院。但是,所有的文件,不论是存储在医院还是存储在中心,都需要集中在中心进行注册管理,便于查询检索使用。

3.讨论

区域PACS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医学影像(例如常见的CT、MRI、B超等)的获取、存储、传送和管理的综合平台。对患者而言,它跟过去的传统医学影像存储模式相比,主要具备以下优势:医学影像信息的共享可以直接避免重复检查,从而降低就医成本;无论是在大医院或是在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由于实现了信息共享,可以将患者资料快速准确完整地传输,提高日常诊断的效率,对于疑难病症,可以及时获得区域乃至更广域的资深专家会诊;患者的医学影像信息和过往病史可以随时查询,为科学分析和综合诊断提供了有利保障。

区域PACS系统的建设,在医疗信息资源的共享、优化放射科检查流程、提高科室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及改善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意义,有利于全区医疗卫生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更有利于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成伟.医院数字化先锋[J].软件世界,2004(03).

[2]吴静炯,罗晓晨,唐苏红.区域医疗与PACS网络系统建设的决策意义[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3(01).

[3]赵丹丹.上海医疗资源纵向整合研究[J].复旦大学,2008.

[4]李彭军.医学影像云服务平台基础架构研究与实践[J].南方医科大学,2011.

[5]杨雪.基于IHE XDS框架的区域PACS文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东北大学,2010.

上一篇:制粉系统运行方式对锅炉低负荷运行安全性和经... 下一篇:关于通信机房节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