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手段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时间:2022-01-06 03:48:48

运用多媒体手段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展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过程中,声、光、图、色、影有机结合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创设十分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一步优化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

一、发挥多媒体优势,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他们勤奋学习的无穷动力,是引导他们跨入知识殿堂的力量源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信心和毅力,才能主动与老师一道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去探索语文学习的奥妙,去感悟下笔如有神的快乐,去体验获得成功的欣喜。实践证明,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新知,在探究中提高能力。

例如,笔者在教学《孔乙己》一课前就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精心制作了课件“苦苦挣扎的孔乙己”,上课时先演示课件,让学生观看孔乙己的四幅画像以及旧中国末世大众深陷在封建统治思想、秩序的重压下,麻木、冷漠,没有一点儿生气和活力的一系列社会生活图像,变枯燥无味的文字为图文并茂的画面,十分直观、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课文的写作背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引起了学生感情上的强烈共鸣,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然后笔者再让学生欣赏“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三十多篇小说,他自己最满意的是《孔乙己》。《孔乙己》写于一九一八年冬天,鲁迅先生选取鲁镇的咸亨酒店,艺术地展现了20多年前社会的世态炎凉以及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的人物形象,就在于启发读者对照孔乙己的生活道路和当时的教育现状,思考当时的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孔乙己这个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的艺术形象。”这一段的配乐朗读录音,观看这一段的相关图片投影,进一步创设了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为后面的阅读、分析教学奠定了基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综合性学习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将需要展示的事物和现象生动直观地引入综合性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活综合性学习课,提高综合性学习实效。

例如,笔者在教学综合性学习“走进小说天地”一课前,先安排学生分组在网络、报纸杂志上搜集自己喜欢的小说、名人读书故事以及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然后在老师指导下分组制作“走进小说天地”课件。上课时,先分组演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名人读书故事以及古今中外的小说名著精彩片段,演示结束,评出“优秀课件制作小组”予以表扬奖励。这样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开放、灵活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搜集资料、畅游小说天地中有意识地将目光引向人生理想,引向社会生活,引向自然世界,在探究中开阔视野,使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更加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讲精彩故事,说恩恩怨怨”活动,大家兴趣盎然,主动站起来讲述他(她)与小说的“恩恩怨怨”,每小组分别评出1名“故事大王”予以表扬。“讲精彩故事,说恩恩怨怨”活动结束,笔者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让学生看图象、听配乐朗读片段、猜小说人物,说出小说人物的姓名及小说作品的题目,然后描述这些小说人物的肖像,表演这些小说人物的动作,效果很好。最后,笔者组织学生改写、续写和独立创作,将改写、续写和独立创作的优美文章配乐朗诵、投影出来,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喜欢上综合性学习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增强了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为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便利,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为语文新课程教学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上一篇:具有生物工程专业针对性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 下一篇:创建特色学校的路径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