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生教育的生活化

时间:2022-10-20 02:57:59

实现学生教育的生活化

学生教育,必须从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去寻找挖掘教育资源,并使之为学生将来的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更便于学生获得知识经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实施《纲要》改革课程的今天,生活化教育的意义越来越大。那么如何将生活化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分析现状,树立意识

学生的生活是极其丰富的,其中蕴藏着数不清的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就像学生们的老师,能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灵感,提升他们的智慧与能力。生活是学生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大课堂,我们要建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学习的理念。有时,由于我们缺乏生活教育的意识,所以就无形中丧失了生活教育的机会。为此,在生活化教育方面,教师要明确目标,树立与学生共同生活成长的意识,让学生了解生活,懂得生活,拥抱生活。

二、创设环境,营造氛围

生活环境与学生密不可分,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它们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体验,提升认识,收获知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而且适宜学生健康成长的生活化的教育情境。

游戏是学生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学生最喜欢的。在创设生活化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区域布置好他们搜集的或者亲手制作的材料和作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操作练习中获得知识,促进能力的发展。在“娃娃家”摆放扣纽扣、系鞋带等生活材料,让学生通过练习,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在自然区,学生们通过亲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感受自然的奇妙,逐步懂得珍惜爱护生命。

三、捕捉资源,促进发展

学生的生活在教育资源中的地位不容忽视。教育的资源必须来源于生活,必须利用学生的生活开展教育活动。在学生园教育中,教师应以生活为基础,与学生共同挖掘蕴含在生活中的知识,让学生在感知、体验、探索过程中逐渐适应生活,掌握生活的技能,使之能更好地生活。

1.及时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生活中、学习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并巧妙地以之为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和教育。例如,在一次晨间活动中,我带着学生们在操场上玩跳格子。大家玩得正尽兴时,突然,天天叫起来:“快看,好多蝴蝶啊!”学生们一下子都兴奋起来,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这么多蝴蝶从哪儿来的呀?”“都是白色的蝴蝶!”“我家油菜田里也有好多蝴蝶啊!”说着说着有些小朋友跟着蝴蝶跑起来。看到学生们对蝴蝶那么有兴趣,我灵机一动,随即将当时的晨间活动调整为捉蝴蝶,学生们在追蝴蝶的过程中训练了跑、跳、躲、闪的体育技能。另外抓住学生的这个兴趣点,我还生成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美丽的蝴蝶》。真是生活中处处隐藏着教育契机。

2.努力寻找素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神奇的大自然为学生们带来了一个充满童话、神奇色彩的世界。学生们徜徉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大胆想象,努力发现,去揭开大自然的神秘面纱。学生们在这些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身体,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如在美丽的春季,学生无不被春天的美景所吸引。于是,沐浴着春天的和风,我带着学生们走进田野,让学生们亲身融入大自然,观察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色彩斑斓。学生们不时地指指点点,和伙伴分享自己的发现和快乐。活动之后,学生们用一幅幅画、一件件手工艺品充分表达了他们独特的想法,萌发了热爱大自然和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3.善于结合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节日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资源,每一个节日都有其来源和传说,都反映了某个社会、民族的特色。我们经常结合这些节日,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开心过好节日的同时,了解节日特色,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家人的情感。

4.言传身教利于培养良好习惯。上学

时,教育学生们要与老师、同学主动打招呼,与爸爸妈妈说再见,体现了礼貌、情感、语言等方面的教育。进餐前,用说儿歌或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为了减少学生餐前的消极等待,老师们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消除学生焦虑的负面情绪。

5.积极走进社区了解社会生活。平时,

我们要带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不同的公共场所(医院、超市、银行等),使学生在接触生活、参与生活、了解生活的情况下,获得生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生活处处是课堂,课堂处处有生活”,以生活为源泉,以生活为根基,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生活游戏中茁壮成长。

上一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下一篇: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