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课堂

时间:2022-04-19 01:00:08

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王菘舟老师也说过:“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的课堂。”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应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段情。

什么是诗意?词典里这样阐述:像诗里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意境。顾名思义,诗意的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美。让语文教学多一些诗意,就要深入解读文本,参透文本之中的情感,文本之中的意味,就要让教师的情、学生的情、文本的情,三情相融;把语言的美、人性的美、形式的美、内涵的美,四美合一。

一、情满课堂,三情相融

“情是文之经”,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语文课本上入选的课文也不例外。要让语文课充满诗意,让语文“味”浓起来,我们的语文课就要富有情感,让丰富的情感激荡于课堂,这是由语文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决定的。

1.教师动情在先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用真情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在激起学生情感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应该起到示范作用,对待有情感的文章如果淡漠处之,没有情感,那么学生就不可能动情,不可能受到语言和人物形象的感染。读《第一次抱母亲》必然会涌动对母亲的浓浓爱意;读《庐山的云雾》就会感受庐山的秀美壮丽;读《歌唱二小放牛郎》激起内心对英雄的崇敬;读《在大海中永生》激发对伟人的深情缅怀……让自己动情,然后才能让学生入情。

2.学生披文入情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是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互动。这需要老师怀情而教,学生动情去学,用浓郁的情感去触动学生平静或不平静的心,进行情感教育。教学时,老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吟咏,咀嚼文中语言的匠心之处,使学生产生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的感觉,达到“神与物游,心与理合”的那种境界。王菘舟老师教学《慈母情深》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这一句,老师创设情境:“听过震耳欲聋的声音吗?感觉是怎么样的?”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到听到这种声音是令人烦躁,感觉吵闹的。带着这种感觉再读书,自然就领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母亲的工作环境如此的恶劣。

师:当噪声传来时,你烦,但我的母亲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昨天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到了秋天、冬天,我的母亲还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

生读:……

如此“一咏三叹”,更是推波助澜,让课堂激荡学生的情感、老师的激情。学生仿佛走进文本内核,来到梁晓声母亲的工作车间,听到了这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震耳欲聋噪声。真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二、美溢课堂,四美合一

语文是一门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和人文性为一体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只要潜心挖掘,并尽可能加以展现,都能够激发学生情感体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诗意的语文课堂是美的,这份美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语言之美,吸引学生心灵

语言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对学生个性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他的语言的丰富性和动人的表现力。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语言美是创造美的氛围的第一要义。在教学中,教师或娓娓道来,或抑扬顿挫,都应情不自禁、油然而生。如教学《思乡组诗》时,孙双金老师深情叙述:“天上的月亮好比是故乡,水中月亮是现在生活的地方,天上的月亮、水里的月亮互相思念。故乡是什么?故乡是白发的亲娘、故乡是儿时的伙伴;故乡是小桥流水、故乡是绵绵思量。”在老师浑厚动情的叙述中,我们看到了作者绵绵的乡愁,课堂弥漫着浓浓的乡思。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文章的体验进行情感的外化,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通过自己丰富的表情给学生以直觉的体验,使学生沉浸在美的天地里。

2.人性之美,体现和谐自然

诗意的课堂应是和谐自然的,师生处与同一平台。课堂上,老师应努力营造民主、轻松的氛围,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处处彰显人性的美。如有位教师执教《坐井观天》时,有位学生读句子:“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结结巴巴地,老师没有打断他的朗读,也没有刻意让他重读,只是让他说说这样读的理由,结果学生回答:因为这只青蛙呆在井底太久了,长时间没有说话,所以才会结巴。全场想起了掌声。这掌声是送给学生的,更是送给老师的。因为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才会出现这样的和谐美。

3.形式的美,营造美丽意境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像个万花桶,形式多样、自主的课堂张扬学生的个性;合作的课堂尽显学生的智慧;探究的课堂彰显学生的灵动;情境教学再现课文的情景、想象教学让学生自由翱翔……形式多样的课堂、丰富多样的教法,让学生在课堂各显身手,展示自己的才华。支玉恒老师执教《歌声》时,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自由提问,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充当学生的引领者。颇有“四两拨千斤”的味道,学生能够在合作中找到学习乐趣。

4.内涵的美,提升学生价值

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是长河大浪淘沙而成精品,是历史上那些对历史现实进行过深邃思考,具有高度智慧的文化精英带给后代的心灵足迹。翻阅小语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蕴含着美: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雄伟气魄,有《庐山的云雾》的秀丽多姿,有《和他的大黑骡子》中的、《闪光的金子》中的徐虎……它们就像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卷,向学生展现了千姿百态的世界。教学时,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在文字中畅游,细细品味,发现文字中蕴涵的美、品位语言的美、人性的美……

诗意的语文要让语文教学多一些情趣,多一些幽默,多一些变化,多一些文化,多一些个性……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栖居,把语文当成一首诗来品味,当成一幅画来欣赏,当成一段情来回味。

上一篇:“尝试学习单”引发的再思考 下一篇:具有生物工程专业针对性的化工原理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