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0-27 17:42:21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1

【关键词】 高职;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 融通发展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中指出:高中职要面向社会大力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全国年培训量达到1000万人次,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年培训人次要达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省级示范院校要达到1.5倍。

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系统中承担两项职能: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而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存在如下不足:与企业(行业)结合不紧密,培养目标岗位针对性不强、能力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更新、实训条件建设与岗位工作环境不一致;在职业培训中方案欠规范、培训师资、场地引起社会不信用、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学历教育与职业岗位能力培训不融通而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等等。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从融通发展的重要性、融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分析、融通发展对策与建议几方面进行训融通发展研究,以期达到推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一、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的重要性

1.是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经济结构调整阶段。然而,我国现有技术技能型劳动者总量严重不足,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9%,而且多数是初级工,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5%。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这种新情况的出现,对人才供给端尤其是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实打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必须能够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同时也警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光靠学历教育“一条腿”走路,必须将职业培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方面不断创新。

2.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需要。

在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行业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技术技能人才抢手,低端劳动力就业困难。为适应工作岗位和就业环境,大批劳动者都有针对自身需要进行再学习和再教育的愿望,国家对此也出台了相关文件政策,并注入大量资金支持。高职院校具备资源优势,有能力也有余力举办多种职业培训项目。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履行其社会职能,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特别是针对新增劳动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协助国家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有利于维护社会安定,有利于合理利用学校教育教学资源,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历教育的进一步改革,

3.是促M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要求。

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即“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之职业教育体系”,“按终身教育的理念,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纵向流动、双向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和总体布局”来进行建设的。高职院校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主体,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通过职业培训等多种教育形式为在校学生和其他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机会,更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职责。

4.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经过近30年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规模扩张,目前正处于转型发展之中。高职院校进驻职业培训市场,可以缓解生源短缺、竞争加剧的压力,拓展职业教育职能,拓宽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职业培训,可以及时了解产业行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可以熟悉许多工种的职业标准和岗位流程,促进教材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多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符合国家职业教育建设思路,有助于高职院校打造品牌、特色办学、扩大社会影响。

二、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层次不高。从培训对象来看,主要进行的是按照双证制要求,面相在校生,让学生通过职业资格鉴定,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面向社会开展的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规模很小,远远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从培训内容上看,主要进行的是技术含量不高的较低层次的培训,如大学生就业创业培训、各类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新员工上岗前基本常识培训、农民工培训等,而真正使受训对象能够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培训后能够谋取到理想岗位的培训不多见,象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只局限于四级以下的工种,三级以上的工种乃至技师培训,除极少高职院校,基本上是空白。

2.主动性不强。近几年,高职院校扩招止步。为了弥补经费不足,开辟新的增长点,提高办学收益,高职院校才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职业培训方面。与社会上运作多年的专业培训机构相比,高职院校缺乏培训资质和经验,培训渠道封闭,加上体制束缚,从事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也不很高。在开展职业培训时,往往不注重对社会需求和培训市场的调研,不主动去开拓培训市场,坐等业务上门,既无规模更无特色,致使高职院校的一些优质培训资源闲置,培训效果和社会影响平平。

3.培训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培训手段落后,硬件建设跟不上,校企合作不紧密。高职院校开展职业培训,主要依靠校内资源。某些职业工种像钳工、车工、数控工等,技术要求较高,受训者应当到现役设备上操作演示,而摆在高职院校实验室里的仪器设备往往是陈旧落后甚至是退役了的,使用这种设备培训出来的学生到了工作岗位,还得重新学习。

4.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灵活。从国家层面看,目前,我国职业培训市场法律法规不尽完善,培训主体多且良莠不齐,证出多门,各具权威,互不相认,扰乱了培训市场。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分由教育部和人社部“双轨”管理,人为割离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障碍过多。从学校层面看,职业培训一般由校内的某个二级机构如培训部或继续教育学院承担,招生、培训、管理、分配独立运行。这种模式看似责权利明晰,实则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相分离,运行起来十分艰难。由于没有师资、场地、设备,开展培训须依靠多个部门配合,一旦某个环节没有协调好,整个培训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这对于承担方来说,压力过大。加上职业培训只是被看作学历教育的辅业,地位不高,积极性也大打折扣。从企业层面看,由于国家并未全面实施就业准入,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企业用工随意性大,受利益驱使,企业也不愿意在员工培训方面多安排时间和资金。

三、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1.认识原因。“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些传统观念已在劳动者心目中根深蒂固。主观认识上的禁锢,使他们认为参加职业培训是“被培训”,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不佳。

高职院校同样存在认识偏差。很多领导头脑中固有的“以教学为中心”观念很难转变,认为职业培训会挤占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冲击正常的学历教育,仅把职业培训看成是学校创收的辅业,置之于非重要地位。

现实中,教育部和人社部的“双轨制”管理,造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行的假象。所以长期以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泾渭分明,二者在各自轨道上独立运行,高职院校几乎成为纯粹的学历教育。

2.高职院校自身原因。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代谢迅速,应用周期缩短,等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对职业培训的内容、方法、体系、结构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职院校显现出诸多不适应性:一是“双师”缺口大,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难以适应新要求;二是教学仪器设备陈旧,实习实训、实验室建设很难跟上市场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变化;三是教学模式封闭,;仍然存在自我循环、脱离;实际、培训质量不高现象;四是管理经验不足,培训市场拓展、组织、服务各方面社会公认度不高。

3.宏观环境原因。首先,职业培训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不高,供需双方培训信息不对称,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灵敏反应。其次,培训管理不规范。再次,就业准入制度远未深入人心,企业用工并未真正贯彻《职业教育法》精要,劳动监管职能缺位,职业培训的地位、重要性不凸显。

4.行业企业原因。行业企业在参与职业培训上都不同程度存在有认识模糊、方向不明问题,认为只有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经营管理人员才是人才,对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重视不够,还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重外地、轻本土,重引进、轻培训现象倾向。一些企业转型之后急功近利,对一线人员重使用、轻培训,甚至不培训,有的企业虽然名义上开展了员工培训,但在培训时间和经费投入方面远不能达到国家规定。

四、国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高职办学模式中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的问题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西方发达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教育相互沟通的研究较多,制度已经非常完备,课程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课程模式(技能模块组合课程)、美国、加拿大的CBE课程模式(能力本位模块课程,)、德国的"双元制"课程模式(核心阶梯型课程)和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美国的职业群集课程模式和生计群集课程模式等。

各国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统一性,为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加强企业社会竞争力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有效途径;重视职业教育立法,让职业资格证书的运作有明确的规范法则 ;制定统一的职业资格标准与考核方法。

五、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1.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每个地州市至少有1所高职院校的格局,但各校的主管(主办)部门不同,身份不同,待遇也不同,这种管理体制势必阻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通发展。既然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两种形式的融通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因而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其方向应该是改多头管理为统一管理。建议在国家、省、市三级设立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相关行政部门参与的职业教育协作办公室,建立横向协调、上下畅通的领导管理体制,实施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等工作。同时,建立由职教专家、行业代表共同参加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开展决策咨询、工作指导以及评估等工作,形成一个“国家宏观调控---地方统一协调---供需双方按需规划”的管理体制,把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事项纳入地方政府常规工作序列。

2.深化高职院校教学改革。

推进高职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深化内部改革。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允许课程培训成绩转移、衔接到学历教育体系,累积学分达到毕业要求的,授予学历教育毕业证书,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要求,每个专业对应2~3个职业岗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地增加课程间的纵横联系,实现课程体系的合理组合和延伸。注重课程体系的整体性和灵活性,使之既能适用于学历教育,又能支持职业培训。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推行“名师工程”,鼓励教师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研究,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高职院校要完善人事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政策,优先聘任既能胜任学历教学任务,又能胜任职业培训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提高教师综合能力。

4.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实行高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融通发展,离开企业的支持是行不通的。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法》执行情况的督查力度,并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主动为校企合作搭建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参入职业教育工作,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高职院校要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积极寻找双方合作的利益共同点,让企业深知参与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真正成为职业教育的承担主体。

5.完善就业准入制度。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从2000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90个职业实行就业准入。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原则,让职业资格证书成为人们择业的“通行证”,中介机构招聘信息,必须注明职业资格要求。人社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

⒖嘉南祝

[1]何明辉.浅谈企业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1).

[2]韩嫣.英国大学生职业培训对我国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借鉴研究[J].成人教育,2011(12).

[3]周青.现代企业培训理念对高职教学模式改革的启示[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8(3).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5]《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7]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

作者简介:

贺亮明(1964-),女,汉族,湖南湘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田芸(1987-),女,汉族,山东沂水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讲师职称,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职业教育实证研究。

王伟(1985-),男,汉族,河北沧州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讲师职称,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议

以下从管理体制、办学形式、层次定位、法律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些建议。

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互衔接与沟通的“立交网络”,解决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畅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间能相互衔接与沟通,多数国家学历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间建立了相互转换或等价关系,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在不断向高一级延伸。而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相互衔接不紧、沟通渠道单调,职业资格培训与高等职业学历教育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毕业文凭与资格证书之间脱钩。据此,应该尽快建立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间衔接与沟通的“立交网络”;解决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管理体制不畅问题,构建起毕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间的有效转换机制,使两者之间有序协调发展;完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废除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标准类”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省级地方政府的优势,使地方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在管理体制、学制、入学要求与资格、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没有硬性的“国家标准”,而是各个州甚至学院之间各具差异,形成了不同特色。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德国等视实际情况确定学制长短,美国、加拿大各州(省)的教育体制都不完全相同,甚至各个学院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社会和科技文化变化来制定管理、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与课程内容等,连比较保守的德国、英国和瑞士也是如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单一、没有地方特色,由于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不尽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极大,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应注意因地制宜。因此,必须废除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关“国家标准类”规章制度,如学校名称、层次、学制、入学考试与入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管理、新生入学与毕业生注册时间等,相应地,国家应出台有关法规,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优势,提倡地方政府制定不同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开办各具特色的职业院校,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需要,确定招生计划、招生办法、专业设置、收费标准、户籍管理、指导毕业生就业、生均教育事业费补贴标准等,以保证教育质量、规范办学秩序和改善办学条件。

将“高等职业教育”改称为“高等技术教育”,更加符合国际高等教育发展史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从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看,最先出现的是“学术型教育”,随后从“学术型教育”中分离出“工程型教育”,20世纪50年代又从“工程型教育”中分离出“技术教育”,即高等教育具有三种基本类型,相应地有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三种高级人才基本类型。学术型教育培养从事理论研究规划型的高级人才;工程型教育培养开发与设计型人才;技术型教育培养将工程设计、技术规范、管理法则转化为实际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人才。三者彼此相互补充、相互依存。还有传统的以农业、工商业、家政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出现技术化(技术性),以及传统的职业岗位对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或者说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是技术化越来越浓厚。在国际上,一般将培养工程师的称“工程教育”,培养技术工人的称“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员的则称“技术教育”,如美国招收2年制技术员培养“技术师”,法国培养“高级技术员”的短期技术学院,英国培养“技术工程师”的多科技术学院,德国培养“应用型工程师”的专科高等学校和技术学院等,这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实质上是高等“技术教育”。因此,中国将技术型教育称之为“高等职业教育”是不妥当的,应将“高等职业教育”改称为“高等技术教育”,实质上也是对该类型教育的一个明确的属性定位。

积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探索及其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程模式的研究,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无论是学术型教育、工程型教育还是技术型教育都应该存在自身的教育规律,具有各自的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学术型、工程型教育与技术型教育在学术性与职业性的选择、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培养条件的要求等方面都存在着质的差异。可见,我国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并不一定比长期从事技术型教育的职业院校好,而这些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既不像研究型又不像技术型。如此一来,我国把高等职业教育的本科、研究生层次及其学位授予权置于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可能并不恰当,反之,应该支持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大力研究专业领域、职业岗位(群)的发生发展规律,尽快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对于研究水平高、师资力量强、仪器设备先进的成熟职业院校在专科层次基础上,可开展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经过国家学位委员会的审核同样具有学位授予权。目前,我国的技术型教育无论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还是办学模式、课程体系,要么是过多地受到学术型、工程型教育的影响,要么是显著存在中等专业学校甚至技工学校的痕迹,绝大多数没有建立自身的特色,存在着水平不高、效益不高、特色不明的缺陷。因此,如何创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方法、课程模式以及如何办出特色等是亟待解决的一系列学术问题,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学中的重要课题。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制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由专业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含量决定事实上,学制长短主要取决于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又取决于该专业所需知识、技术含量的多少,而不是事先硬性地规定学制长短。虽然,不少专业的确只需要2~3年的教育就可以达到培养目标,但有些专业如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临床医学、数控技术以及复合型较强的专业如城市规划与建设等完全需要实施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教育才能实现培养目标。因此,制定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技术型人才的特点、专业(职业)领域的知识与技术含量多寡、教育层次等因素,以此再确定学制的长短,只要达到了培养目标其学制多短或多长都可以,绝不能一刀切。

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采取统合型课程模式,课程体系应考虑文化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学术课程等的有机结合,注重职业资格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等有机结合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存在“双元制”、“三明治”、CBE、培训包等教学模式,其共性是“习而学”。首先,德国和英国的课程理论深度处于中等、有利于人才培养,德国的课程与职业岗位的匹配程度很高、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的经济效益最好,英国的理论课与实践课整合度比较理想,教学效果最好。其次,从课程模式来看,现有单位职业型(如CBE)、职业群集型(如培训包)、阶梯型(如三段式)以及统合型(如双元制)等四种常见类型。再次,20世纪末期职业教育由终结性演变为终身性,由狭义技能拓展到综合素质,由单一满足上岗走向适应社会发展,导致要求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乃至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很多国家的课程体系由普通课程、职业课程与学术课程组成,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应建立一个包括文化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学术课程等在内的课程体系,采取统合型课程模式进行课程开发,注重素质课程与知识课程有机结合、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有机结合,注重灵活多样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有机结合。同时,将职业资格考核体系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参考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密切结合,进一步完善我国职业标准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改变提倡学校自己“做大做强”思想,国家加大资金投入,出台有利于社会、学校、企业三者发展的产学研政策,对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实行费税优惠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的校内实训基地规模较大、工程环境好、设备先进、没有创收要求,实训基地建设、人员工资、仪器设备和实训材料等费用均由政府提供资助;政府重视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要求企业必须接受学生实习和技能培训并可得到政府补贴,真正典型的产学结合。究其根本原因,政府重视实训基地建设,重视产学结合,对实施产学结合的企业具有优惠的政策待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途径提倡产学研结合,实质上是松散的结合,在企业实施主要是顶岗实习,企业并非自觉自愿与学校合作;还有些学校看似依托行业办学,行业却没给学校优待,实质上仅仅是行业性质的学校。为了加快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切实推进产学研结合,确保高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建设做出实际效果的贡献,各级政府必须改变提倡学校自己“做大做强”思想,国家必须加大对教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和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国家应出台有利于社会、学校、企业三者发展的产学研政策,明确主管部门和学校的责任、权力、义务,对主管部门制定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支持措施,规定企业支持学校产学研结合的义务,给实施产学研结合的企业实行费税优惠。

必须尽快制定《?教师法?的实施细则》,确定师资准入条件,实行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年检”,加快教师的培训,尽快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众所周知,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教师质量,为了尽快缩短与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国家的师资差距,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形势。根据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特点和我国从事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现状,必须尽快制定《?教师法?的实施细则》,并严格贯彻执行,尽快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准入条件,定期考核,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实行“年检”,对考核和检查不合格者调离教师岗位,按照教师岗前培训的具体要求和教学大纲,加强师资培训;必须加快教师的业务知识和技术能力培训,积极鼓励教师攻读研究生,采取内邀外请的方式开展各种专题讲座,使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尽快变成“双师型”;必须尽快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应该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对受益企业开征高等教育税或人力资源享受费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公立学校教育经费主要是政府拨款;政府对私立学校也有一定的资助,程度不一,且有逐年提高趋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经费严重紧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有拨款其数目因各地经济发展程度差异悬殊,或者有些拨款也只有人员经费,没有办公经费和发展经费或有也是杯水车薪。仅仅依靠提高学费来维系学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是不恰当的,对学生也是不公平的,必须有赖于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各个方面来解决,尤其是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由于“教育产品”很特殊,是社会“公共产品”,提高国民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科学素质是任何一个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的义务就是教育而非筹款,政府对职业院校办学经费给予拨款是一种义务,按照《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故其办学经费也应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切实保障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同时,企业由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加盟使其经济效益翻番、成倍受益,企业也应是社会捐助的主体,有义务给职业院校捐助经费;或者政府对受益企业开征高等教育税或人力资源享受费,专门用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壮大。

尽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修定现有的法律法规,出台有关实施细则我国《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颁布时,几乎没有考虑地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保护、学生顶岗实习伤残等问题,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教育立法的经验,尽快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对已有法律进一步修订,出台有关实施细则,明确政府和学校的教育管理职责、义务、权力,对办学经费渠道与拨款数目、师资培养经费、专业开发资金、实训基地建设费用等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

参考文献:

[1]左家哺,王,黄旭,等.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4):372-379.

[2]左家哺,彭蝶飞,屈中正,等.发达国家及地区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6,(2):78-85.

作者简介: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3

课题组由民盟省委会专家组组织民盟、职教社七名教育系统高职称的人员组成。自6月至10月,在福州、厦门及内陆地区,选择不同类别院校展开调查研究工作。调研采取搜集资料,问卷调查,深入重点院校考察座谈,了解师生及社会、家长反映等形式。然后课题组组织学习了职教法律法规和中央政策,进行数据统计、多次讨论研究。调研中,我们均以派、职教社成员身份进行,力求深入实际,“问实事、讲实话、摸实情、求良策”,讲究实效。经过各方面努力及调查的各院校积极配合,已经基本完成课题任务,现将我们调研情况,认识建议报告如下。

一、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贯彻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三改一补”发展高职的方针,特别是在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提出“六车道”一起办高职的一片热潮中发展起来的。但起步要比浙江、广东迟三年,2002年我们才开始运作起步,此时教育部已开始调控。因此,高职教育存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实力问题,也可谓“先天不足”。短短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走出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谷,迅速从14所发展到如今的53所(其中公办31所,民办22所),尚有2所公办未备案。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高等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发展形势可谓相当喜人。

根据近三年高职院校招生数统计已达17.53万人,且呈逐年增多趋势。省教育厅提供50所高职院校资料(其中公办33所,民办17所)统计分析:专任教师总数已达9040人,公办校均专任教师数为211人,民办校均123人,公办比民办校均专任教师多出70.9%,明显优于民办。专任教师学历结构:研究生公办校占10.34%(民办为15.95%);本科公办占84.39%(民办为80%);专科以下公办占5.27%(民办4.1%)。教师职务职称结构:公办高级占25.91%(民办23.54%);中级公办占33.49%(民办占19.58);初级公办占29.74%(民办占42.07%)。以上显示高职专任教师学历,职务结构均不尽合理。

又据我们调研涉及26所高职院校,其中收回17所(公办11所,民办6所),自报完整统一的“补充调查表”统计:高职院校平均校园占地396.75亩(最大占1200亩,最小占147.18亩),公办校均占地369.4亩(民办校均446.9亩),17所院校平均建筑面积为9.78万㎡(最多有20万㎡,最少仅3.5万㎡)公办明显高于民办。从自报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数比例来看,17所平均占43%,最高已占70%,最小仅占7.0%,公办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强于民办校。以填报的在校学生数分析,公办在校生平均数为4972人(民办校3273人);师生比例分类,公办校平均为1:24,民办校为1:26.4。再从自报毕业生就业率比较,17所高职院校平均为93.9%(其中公办94.7%,民办92.4%),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最高达99.6%,最低仅有81.16%。调查的17所高职院校年生均学费平均为5975元(最高8000元,最低4800元),公办平均是5530元,民办6717元,民办收缴学费明显高于公办。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中有银行贷款的已占52.9%,银行贷款最高已达1.25亿元,最少的71.4万元,个别院校银行贷款已成沉重的负担。

在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中,也有办学条件、规模质量、效益比较好,对经济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职院校,如交通职院、福州职院、省水利水电职院、厦门城市职院以及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等。尤其是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具有近代官办百多年高等实业船政学堂,深厚文化底蕴和明确办学理念,是2006年以前,唯一被教育部批准成立并选入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建设计划”的立项建设单位,其办学综合水平在居领先地位,选为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的执行主席单位。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综合水平以优秀等级已获通过了教育部评估,现为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单位,高职教育研究会长单位。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迁入内陆永安市已五十余年,是省水利厅公办的行业高等职院,虽然占地仅209亩,但以其品牌的水利水电工程及国家级发电电机维护精品课程和“立足行业,面向社会,服务地方”办学理念,注重实训,培养出的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几乎供不应求,对区域经济社会作出重大贡献。民办的厦门华厦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办学指导思想是民办高职成败的关键,也是我省民办院校少数能正确处理好投资者与教管者关系,注重内涵建设,“以生为本,服务就业”做得比较突出的民办高职院校。

上述状况说明:近几年在各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并努力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规模是应当肯定的,质量也有一定提高,而且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经验,创新特色更是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这是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克服的。去年省教育厅组织教育专家组对电力职院,泉州华光、中营,省信息职院,福州职院,水利电力职院和厦门海洋职院等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预评估”,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方案”标准测评,结果具备和基本具备部评条件的仅2所,必须抓紧整改的占5所。为此,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各院校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抓紧整改。从我们调研涉及的院校了解,主要是对高职教育认识还不到位,政策不落实,普遍反映办学经费来源不畅,投资不足,已严重制约着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行业办校和欠发达设区市办校,投资更不落实,发展困难。部分民办院校反映更为强烈,要求公平对待,纳入政府扶持、引导、服务。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不少新办高职院校困难甚多,呈现“后天乏力”现象,不容乐观。总之,办学理念、目标、质量与加快“海西”建设发展,产业人才支撑,还有相当距离,必须引起进一步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提升、运作的。

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对我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定位、作用认识尚不到位,紧迫感不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2005)。全国28省市都先后已经召开“职教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实施办法”。然而,我们虽亦积极筹备,几易其稿,但至今省政府尚未召开会议全面动员部署贯彻,及时出台实施办法和具体政策性措施。这对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新办的高职院校,如何抓紧科学论证,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与特色,注重内涵自身建设,影响很大。

省委早已明确指出,加快“海西”建设与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支撑产业体系。“海西”战略决策,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又好又快发展。时代要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赋予了职教事业的责任定位和极大的战略意义,以及重要性、紧迫性。三教统筹,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战略重点,需要媒体舆论的正确导向,引导社会、家长,以及青少年学子如何认识职业教育与个人谋生就业志向,这是高、中级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基础,但目前还宣传不力。

(二)政府及行政主管部门引导、管理、服务、扶持尚不到位,具体化不足:

按中央要求,职业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如何理解,细化职责,明确责任,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相互监督,目前尚未形成可操作的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建设与发展,政策性强,涉及部门行业多,事关重大民生就业和社会关心热点。如何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各级地方政府及主管部门必须认真研究,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以改革创新精神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有关实际问题的更好解决。根据调研中反映,目前存在的以下问题,有待具体办法解决。

办学理念不够清晰,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内涵建设不够重视;有的院校领导班子尚未配齐配强,协作决策能力尚弱;土地置换、供地建设、融资渠道协调不够,资金投入缺口较大;校企之间的互动平台、利益协调、合作互补有待加强,校企、工学、产学研结合合作亟待具体政策和运作机制建立;区域、行业界线障碍,教育资源整合运作力度不大;有的院校基础建设存在重复、浪费现象,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亟待列入议事日程,加以落实;建立高职院校职称独立系列评审制度,消除专兼职、双师型教师准入障碍有待努力;职业教育“双认证”制的就业渠道亟待疏通,就业准入制度需要规范加强;根据实际和“海西”发展需求,需要合理调控高职发展规模,尽快制定本省高职院校独立体系,评估标准;专业设置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亟待改革,重点及精品专业需要大力扶持建设;招生市场需要进一步规范,有待实行灵活指导性指标,并需要研究建立普通、职教同等学历学生合理交流、互动及高中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机制等。

(三)高职院校自身建设滞后,严重影响实用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调研涉及的高职院校,虽然还不够普遍,但各种类别院校选择还是注意到了,因此,具有代表性。我们发现外部环境条件制约因素,固然是主要的,但院校自身发展不平衡,也存在不少不利因素,这是不容忽视的,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服务“海西”,明确目标作用,准确定位不足;正确处理好外延扩展与内涵建设,摆正规模、质量、效益关系缺乏力度,有的甚至盲目圈地扩展基建,靠银行贷款负债经营;新办院校班子建设滞后,决策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不足;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和专业适应能力教育不够,学校教育管理不强;教师培养乏力,双师型欠缺,未形成专兼职实力队伍;有的专业设置不能量力而行,存在文、理科倒挂,工科成本高无力设置的现象,“万金油”专业,教材难以规范,社会就业难;校内实验、教学设施差,技能操作难以实施,校企关系松散,实习效果欠佳,严重影响职业教育本质与毕业生就业;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疏于规范管理;少数院校出现官场化、企业化趋向,作风浮躁,甚至弄虚作假,治学不严。凡此种种现象,我们认为院校主管单位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教育行政部门督导不足。

(四)民办高职院校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民办高职院校已占22所,是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中普遍反映,民办院校不同程度存在下列问题与困难:

公平待遇问题反映普遍:在政治、双重主管、税费、供地、融资、经费补助、教职人员待遇、保障等方面要求与公办院校相对公平的待遇;如何正确理顺举办者(投资者)与学校产权、管理者的利益关系及经费使用、分配原则有的尚不落实;民办院校树立正确办学理念,明确公益性质,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个别尚不明确;慎重处理好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正确处理规模、质量、效益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强化优势特色加强内涵与师资、教管队伍建设,培植品牌专业,提高就业率和社会公认度,有待强化;教师权益保障及寻求合理的职称评定新办法,稳定专兼职教师队伍亟待努力;个别民办院校尚存在短期行为,追逐营利,盲目圈地建设而又实力不足的不良倾向,必须高度重视引导督促纠正。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职教先驱黄炎培先生八十多年前就倡导并践行了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脑手并用,双手万能”是职教本质要求和培养途径等,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仿效之意义。

世界公认制造业品牌“德国制造”,实是得益于德国至今还是世界“职业教育帝国”。朱鎔基总理在位时,曾研究过世界职业教育四大模式,并崇尚于德国双轨制工学模式。我国有识之士,前仆后继,一直在探索着职业教育强国之路。2005年,在国务院决定中明确指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同时中央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不少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中央对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定位、决心。最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等原则要求又写入胡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既指明了方向,又制定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的责任、任务,就是全面理解、坚决执行中央的决策,结合实际,尽快把自己的高、中等职业教育的事办实办好,做强做大,服务“海西”,促进海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鉴于调研情况及上述认识,我们谨提出以下具体建议:

(一)建议省政府尽快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认真总结五年来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动员、部署今后五年职教发展规划,并制定出台具有“海西”特色的具体化“贯彻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性地引导、协调、统筹解决一些带普遍性、紧迫性的职教问题。

(二)建议省委宣传部、省委教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央和十七大精神,研究制定“职教宣传大纲”及方案,大造媒体舆论,引导正确导向。安排省电视台、省教育电视台、省广播电台及主要报纸刊物,增设专栏、节目,大力宣传中央决策与我省职教发展经验典型,使社会、学校、企业、家长形成共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选择就学、就业志向,促进教育公平,社会稳定,人人关注民生和就业。

(三)建议省政府强化省、市“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把高等职业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议事计划”和“议事规则”,明确责任分工。建议“联席会议”原由教育厅局主持改为由省、市分管的省、市长担任,提升“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能力,增强职教“联席会议”的地位作用,为我省高、中级职业教育发展,多办实事好事。

(四)建议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调整力量,明确分工,加强协调,真正体现“三教统筹”,突出“职业教育战略地位”,围绕“海西职业教育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当好参谋,用好职权,公开政务,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对高等职教院校的服务意识与督导力度。

(五)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及科教文卫委加强“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监督与评议,并结合实际与海西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短缺需求,尽快研究制定我省有关“实施办法”等相应法规,推动职业教育服务海西,加快发展。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背景

1.国际社会确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要求对发展采取一种综合方式,这种方式承认下述方面是相互依存的:消除一切形式和层面的贫穷;消除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保护地球;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所有男女获得充分的生产性就业和体面工作以及确保充分的性别平等以及促进社会包容。

2.教育与培训对实现2030年议程至关重要。《仁川宣言:2030年教育》的愿景充分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四――“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中。“2030年教育”高度注重职业技术技能的培养,尤其是在获得负担得起的优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获得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职业技术技能;消除性别差距以及确保弱者的机会等方面。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希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通过帮助年轻人和成年人培养就业、体面工作和创业所需的技能、促进平等、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支持向绿色经济和环境可持续性转变来满足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多种需求。

3.过去6年里,教科文组织实施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10-2015 年)》①,其目的在于加大对会员国的支持,以改进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体系。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通过的《上海共识》②为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分析与预期发展成果相联系提出了一个构想,并且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改革和政策制定提出了重要建议。

4.《上海共识》的构想和政策领域有助于启发《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的修订和起草工作,该建议书是通过与新近修订的《关于成人学习与教育的建议书》(2015年)密切协调和配合制定的。这两项建议书为终身学习领域的工作提供了动力,对于帮助实施“2030年教育”至关重要。

5.2014-2015年期间对《战略》进行了一次评估③,评估发现教科文组织的工作受到广泛赞赏。教科文组织在提供政策建议、能力建设和开展政策审查方面的专门知识在国家一级受到重视,而其概念性和准则性工作构成一种特殊的附加值,有助于会员国制定和改进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体系。评估还强调了教科文组织在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定位为促进公平、社会正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学习途径方面的全球领导作用。评估还认识到由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组成的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UNESCO-UNEVOC)全球网络④的独特性,以及教科文组织在团结那些活跃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国际组织方面的号召力。评估还表明,教科文组织在国家一级开展的活动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方面也面临若干挑战,包括缺乏一种长期的战略方式。尽管自2010年以来通过改进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网络取得了公认的进展,但评估结论显示,该网络的潜力需得到更加充分的实现。

6. 这一新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的制定考虑了2030年议程、《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2010-2015年)》评估、《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教科文组织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域全球趋势的分析⑤以及各种磋商,例如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组织的一次关于新《战略》的虚拟会议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间工作组关于2030年议程中技能的会议。磋商和起草工作是与《2030年教育行动框架》(FFA)的制定协调进行的,其目的是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和《行动框架》的实施以相辅相成的方式解决关键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问题,尤其是青年就业、体面工作、创业和终身学习等问题。

目标和优先领域

7.《战略》在《中期战略》(37 C/4)框架内确定了2016至2021年期间的关键政策领域和行动。《战略》有助于实现教科文组织的战略目标、本组织的总体优先事项――性别平等和非洲、《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行动计划》以及《青年业务战略》。

8.在这一背景下,《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四――“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完全一致,旨在支持会员国加强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相关性以及让所有青年和成年人掌握就业、体面工作、创业和终身学习所需技能的努力,并为整个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施作出贡献。

9.《战略》有三个优先领域: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促进公平和性别平等;促进向绿色经济和可持续社会转变。

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

10. 增加青年就业是当今世界各个经济体和社会面临的最重大问题之一,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如此。为了吸收目前失业的7 300万年轻人以及每年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4 000万人,未来10年里需创造至少4.75亿个新的工作岗位⑥。与此同时,经合组织的调查⑦显示,不论是雇主还是青年都认为许多毕业生对工作领域准备不足。获得体面工作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许多国家,非正规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源。就业不稳定的工人目前在全世界有14.4亿之多⑧。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南亚的工人占该数字的一半以上,这些地区有3/4的工人处于不稳定就业状态。

11.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够让年轻人掌握进入工作领域所需的技能,包括自营职业的技能。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能够提高满足公司和社区不断变化的技能需求的能力,提高生产率,提高薪资水平。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能够减少进入工作领域的障碍,例如通过基于工作的学习,确保所获得的技能得到承认和认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能够为就业不充分或失业的低技能人员、失学青年以及失学、失业、没有接受培训的人提供技能发展机会。

12. 教科文组织将继续为国家一级的干预行动提供基于证据和注重影响的建议,并在适当的情况下利用地区和全球倡议的方式。在国家一级,教科文组织将支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审查和政策制定以及对具体优先领域的深入分析,包括供资。此外,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国家决策者和负责培训教学人员和管理者的机构的能力建设倡议。在地区一级,教科文组织将支持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议程的出现、同伴学习和知识共享。在全球一级,教科文组织将鼓励和支持在全世界促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和增强吸引力以促进青年就业、获得体面工作和创业的多边举措和合作活动。

支持政策审查和政策制定

13. 教科文组织将倡导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采取一种全政府的办法,促进青年就业以及更好地连接和匹配相关政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就业、工业和经济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健康以及社会政策。干预行动将以需求为导向,并且将完全按照受益国的发展背景和政策优先事项来进行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

14. 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审查和政策制定的支持将以《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2015年)所述重要政策方针为依据,其中包括机构安排、治理和监管框架、供资、公平和准入(尤其是对边缘化群体和妇女而言)、质量和相关性、课程改革、资格框架和质量保障、教学人员的职业发展以及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战略和计划的监测和评估等。

15. 教科文组织将支持会员国通过将创业课程纳入正规课程和认证、支持小企业提供工作场所培训以及鼓励与私营部门和社区一起制定指标和合作项目等战略,确保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促进创业技能的发展。

16. 教科文组织将通过正常计划预算向全世界30个国家提供政策审查和支持。这些国家的挑选将根据具体援助申请并以需求为依据,同时适当关注教科文组织的优先事项和地域分配。受益国家数目的增加将取决于预算外供资和伙伴关系。

17. 为确保可以获得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稳定的和可持续的资源,教科文组织的工作预计将支持会员国设计有效和高效的供资战略以及在对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而言具有成本效益的项目和计划中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面的投资为目标。这将包括查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供资机制的设计、治理和管理方面的良好做法以及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扩大、公平和质量提供资金的可选方法。

18. 教科文组织将通过正常计划预算向全世界约10个国家提供支持,以便制定一个包括私营部门捐款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供资战略。本组织将为增加受益国家的数量寻求伙伴关系和预算外资源。

促进协作方式和能力建设

19. 制定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战略的国家在实施方面并不都是成功的。对许多国家来说,缺乏能力和伙伴关系是一个大问题。为了支持实施工作,教科文组织将关注如何在政府之间以及在国家和地方级别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机构之间创建有效的体系和伙伴关系。教科文组织将通过专门的预算外举措加大对会员国的支持。

20. 教科文组织还将重点支持对部委、机构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院校中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的培养。为此,教科文组织将通过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领导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师资培训机构负责人的能力建设启动一个《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能力计划》。《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领导能力计划》将使全世界大约100个教科文组织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中心受益。

2. 促进公平和性别平等

21. 尽管技术在进步,经济在增长,但不平等和贫困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平均而言,对有可用数据的国家来说,最富有的10%的人赚取了30%~40%的国家总收入。相反,最贫困的10%的人仅赚取总收入的2%左右⑨。有太多的人,尤其是妇女,缺乏获得技能发展和体面工作的机会。总的说来,妇女仍然有着更高的失业率,参与劳动力的可能性更小,面临的不稳定就业风险更高,例如自营职业或充当家庭帮工。2014年,全球的妇女失业率为6.4%(而男子为5.7%),全球的妇女劳动力参与率为68.7%(而男子为81.7%)⑩。

22. 由于更广泛的性别不平等和成规定型观念,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计划常常有性别偏向,影响妇女进入和参与特定职业领域。例如,在数据最为完整并且正规教育中的职业计划十分明确的高中阶段(ISCED 3),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估计全世界参与“普通”教育计划的女生比例为48%,参与职业教育计划的比例为44%。而这一参与问题又导致工作领域和全社会的性别不平等长期存在,对实现了机会均等的国家来说也一样。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5

关键词 UNESCO;技术和职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框架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1-0011-07

一、研究背景

在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召开相关国际会议、开发和修订相关标准引导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一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重要工作领域。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52年,UNESCO就发表了《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想法》的报告。1960 年,UNESCO 第十一届大会发表了《建立有关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规范的报告》,建议UNESCO建立职业技术教育国际规范。1962年,UNESCO第十二届大会通过《技术和职业教育建议书》,这是UNESCO第一份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规范性文件[1]。自此开始,UNESCO非常重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的变化对职业教育文件进行修订,并分别于1974年、1989年、2001年、2015年最新版的职业教育公约或建议书。UNESCO对于相关职业教育规范的修订历程,具体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UNESCO基本以12年或14年为一个周期对职业教育文件进行修订。而且需要强调的是,UNESCO不同时期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与当时的国际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劳动力市场工作模式及其工作重心都有着密切关联。UNESCO每一次对于职业教育规范文件的修订,都经过广泛的全球范围内的讨论以及对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和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并力图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概念范围、目标、政策规划、管理制度、教育教学等方面为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设性和有针对性的建议。以目前对国际社会仍比较有影响力的1989、2001和2015年的三次修订为例,其分别以1987年、1999年和2012年在德国柏林、韩国汉城和我国上海召开的三次国际职业教育大会的结论和会议报告为重要基础,并在会后对全球范围内职业教育研究和政策人员进行广泛咨询的基础上的。就2015年最新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书》来说,在2012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上就提出,考虑到UNESCO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协定》(1989年)和《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2001年)的相关性和适应性,在可能的情况下发展新的或再次修订更加合乎规范的工具性文件,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2]。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UNESCO历次的职业教育文件都标志着经济社会变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及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趋势。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14年接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有必要将我国的职业教育政策文本与国际标准进行比较。从此出发,本研究将系统梳理目前仍具有较大影响力的1989、2001和2015年UNESCO的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对其相关内容演变历程进行比较,试图明确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理念和趋势,为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未来走向和趋势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历次UNESCO职业教育政策内容变革特点

1989年的《技术和职业教育公约》(简称《公约》)主要从概念范围、政策规划、体系结构、教学、教师、国际合作六方面对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作出了具体规定[3]。2001年《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简称《修订建议》)主要讨论了以下内容:概念范围,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普通教育中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进入职场的准备,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组织,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项目内容,技术和职业教育作为继续教育,技术和职业教育中的指导,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员工,国际合作[4]。2015年《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建议书》(简称《建议书》)所涵盖的主题包括:范围,愿景和目标,政策和治理,质量和相关性,信息和指导,监测和评估,研究和知识管理,国际合作[5]。

考察三个规范性文件内容结构的变化,其中既有一些一脉相承的内容,更多可以看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的拓宽及改革策略的突破与创新。这表现在这三个文件中既有一些共同强调的内容,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相比来看,1989和2001年的文件主要从职业教育组织实施的相关要素及其性质的角度作出具体规定,而2015年《建议书》的内容则在主题上突出了一些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强调的重要领域。

(一)职业教育概念:从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到更广泛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关于职业教育概念范围的界定是三个规范性文件在文件之首的内容。1989年《公约》指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指各种形式和各种级别的教育过程,除普通知识外,还包括技术和有关科学的学习,以及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用技术、专门技能、态度和知识。2001年的《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术语,其指教育过程中除去普通教育,对于技术和相关科学的学习,获得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中与职业相关的实践技能、态度、理解力和知识的教育过程。2015年《建议书》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概念取代了技术和职业教育,并将其范围界定为“指包括与广泛的职业领域、生产、服务和生计有关的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并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作为终身学习的一部分,可能发生在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阶段,并且包括可能使人得到学历资格的、基于工作的学习以及继续培训及职业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还包括适合国情和当地情况的各种各样的技能发展机会。学会学习、培养识字和算术技能、通用技能和公民技能是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组成部分。

从职业教育概念的演变来看,在多年的发展中,职业教育概念的范围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趋势,远远超出了UNESCO最初对于职业教育的定义,如UNESCO在1952年发表的《关于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想法》提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个人掌握并发展某一具体工作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理解、能力、态度和信息等,使之具有职业胜任力[6]。总体来看,在UNESCO的引导下,目前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接受了职业教育是一种广义概念的思路,即用广义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TVET)这一概念来代替技术和职业教育(TVE),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职业教育必须超越仅仅培养人们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其需要为青年和成年人提供工作和生活都必需的知识、工具和态度,TVET的概念不仅涵盖“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还包括更传统一些的“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7]。这种广泛性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在教育形式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包括多种不同环境下通过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形式进行的多样化学习。二是在教育期限上,更加强调从终身学习的框架开展。三是在教育目的和内容上,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超越培养个体特定职业领域技能的理念,认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包含复杂多样的技能发展领域,这体现在2015年《建议书》深刻体现了超越培养个体特定职业领域技能的目标范畴,强调TVET要有助于为就业、职业、生计和终身学习培养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在这个政策领域,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成为个人成长和创新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关键要素。四是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提出了发展全民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目标。正如UNESCO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在2012年所提出的,“TVET对于个人、经济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摆脱目前方法的限制,把TVET纳入到一个更广泛的背景下,扩大教育与培训对于所有社会成员的影响”[8]。

(二)职业教育目标:从明确的社会和个人并重拓展到全面的可持续发展导向

关于发展目标的表述是每个时代职业教育建议书的重点内容,并对其他部分内容具有重要影响,反映了这一时代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定位。1989年《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达到的目标,应考虑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每个人的充分发展。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在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革命的背景下,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成为所有国家整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特别要:积极促进实现更高程度的民主化以及整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同时致力于开发所有个体的潜能;培养人们的科学和技术意识,使人类能够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015年《建议书》提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愿景是通过增强个人、组织、企业和社区的能力以及促进就业、体面工作和终身学习,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及竞争力、社会公平和环境可持续性,对可持续发展发挥促进作用。

总体来看,UNESCO三个文件在关于职业教育目标的表述方面,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的特征,这种稳定性体现在三个文件自始至终都强调职业教育同时对于经济、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价值。但是,在这三个基本目标取向的基础上,2001年的《修订建议》和2015年的《建议书》都对这一目标进行了拓展,2001年强调了促进社会民主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2015年的目标则进一步完善,突出强调了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正如UNESCO总干事伊莲娜・博科娃所提出的,我们需要发展一个新的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满足个体和社会需要,并有利于实现社会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与培训目标[9]。而在向国际专家征询意见的过程中,很多国际专家也呼吁,TVET发展的作用需要有更多体现[10]。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国际层面,职业教育日益被赋予更广泛的社会职能,其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也更加凸显,其不仅要强调对目前发展方式的适应性,还要进一步突出创新性和对于经济社会变革的引领性,在前瞻性的社会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如2015年《建议书》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要有助于为绿色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知识、技能和能力,发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维护环境完整性所需的创新办法和技术解决方案。

(三)职业教育政策和管理:走向与经济、社会、就业等更广泛政策的协同一体及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

政策规划是UNESCO职业教育文件关注的重要方面,1989、2001和2015年文件的第三大部分都是关于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和管理方面的内容,这表明,积极引导世界各国制定适应性的职业教育政策是UNESCO职业教育政策的核心目标。1989年的《公约》提出,各国同意制定政策、确定战略以及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资源情况并在他们各自的教育系统范围内为青年人和成年人开办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计划和教学大纲,以便使他们获得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和专门技能,以及使他们每个人在社会中得到个人和文化方面的充分发展。2001年《修订建议》这一部分内容的主题为“政策、规划和行政管理”,主要用五方面内容来进行具体阐述:一是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应通过政府、雇主、专业协会、行业、雇主及其代表、地方社区及非政府组织间的新型伙伴关系设计和实施。必须通过这些主体间的伙伴关系创立一个连贯的法律框架,启动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国家战略。二是建立国家技术和职业教育协调机构,在国家发展议程和教育改革中突出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三是关于技术和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有效应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四是强调劳动和就业部门、非政府组织、校外教育机构、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到技术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中。2015年《建议书》提出,会员国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治理结构和宪法规定,制定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相关政策,这些政策应与广泛的政策领域相一致,包括教育、就业和政府的总体战略目标,尤其是经济、社会和环境目标。

从三个文件关于职业教育政策的规定可以看出,1989年文件的侧重点是在教育系统的范围内制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了通过多部门合作启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法律框架和战略的思路,而2015年文件则提出了制定与经济、环境等其他领域政策协同性职业教育政策的目标。这反映了国际社会日益以一种开阔的视野看待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逐渐把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领域。正如2012年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成功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改革必然触及多个错综复杂的政策领域,以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的制定同背景、更广泛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应更加注重那种进一步聚焦于环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和发展目标之间关联的全面分析方法[11]。“强有力的TVET体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其需要综合性和包容性的国家技能战略”[12]。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更加强调从终身性、综合性、参与性的角度开展职业教育治理,建立多元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模式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这表现在1989年《公约》和2001年《修订建议》都强调职业教育的管理,而2015年《建议书》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治理的理念,并指出,在治理和监管框架方面,考虑建立或加强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吸引相关的地方利益攸关方的治理模式。促进部委间协调并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治理、管理和融资方面的技术、行政和机构能力。

(四)职业教育教学:更加突出对于学习过程和目标的多样化要求,关键技能培养、工作本位学习和传统学徒制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UNESCO职业教育规范性文件关注的重要方面。1989年的《公约》提出,各国定期检查技术与职业教育结构、教学计划与规划以及培训方法与教材,以及学校系统与职业界开展合作的形式,以使之不断适应科技进步、文化进步、适应各经济部门就业需要的变化,又可以利用教育研究和教育革新的成果,实施最有效的教学方法。2001年的《修订建议》用9个方面对学习过程作出了规定,其中提出,21世纪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要求学习者中心、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学习途径,包括对课程进行重新定向,把科技、环境、外语和文化、创业以及快速发展的服务业的要求考虑进来。以此为基础,建议对于理论实践相结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设备设施以及教学评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相比来看,2015年的《建议书》在学习过程方面,更加重视对于具体学习结果和形式的规定,其中明确提出,除了与职场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学习过程应以基础技能为基础,进一步深化对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环境、经济以及其他方面的理解。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应该是整体性的,培养通用技能和创业技能、促进健康和工作安全、文化发展、负责任的公民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应促进各种形式的基于工作的学习,包括在职培训、委培、见习培训和实习。应提高基于工作的学习质量,适时辅以基于机构的学习或其他形式的学习。而且,2015年《建议书》明确提出要发展传统学徒制,包括通过吸引农村和城市地区利益攸关方的参与,在小型、微型和家庭企业中提供良好的传统学徒教育。

职业教育的教学和学习过程是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最本质要求。从UNESCO文件关于教学的规定可以看出,进一步实现学习形式的多样化,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加强通用或关键技能的培养,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工作本位学习,大力推广传统学徒制,成为国际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五)职业教育体系:融通性、终身性、公平性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追求的永恒目标

除了随着时代变化内容的超越性外,UNESCO三个文件中还有很多一脉相承的内容,这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强调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衔接沟通,如1989年的《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之间的关系,要特别注意教育计划的横向和纵向连接;2001年的《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成为普通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成为人们自由积极的选择,允许实现教育晋升和融通,包括在技术和职业教育范围内以及在职业和学术教育路径之间;2015年的《建议书》提出,会员国应发展各种途径,便利中等、中等后和高等教育之间的过渡,包括灵活的招生程序和指导、学分积累和转移、得到有关当局承认和认证的教程和同等计划的互通。

第二,三个文件都强调把职业教育放到终身学习的框架下理解和实施。1989年《公约》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应在开放和灵活的结构范围内,根据终身教育的原则设计。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技术和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和为负责任公民作准备的一个重要方面,应通过创立开放、灵活、补充性的教育、培训和职业指导框架,在广泛的终身教育的政策框架内实施。2015年《建议书》提出,应通过一个全面的终身学习框架来引导、认可和促进各种形式和环境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该框架应重视让所有年轻人和成人获得相关的工作和生活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创造更好的劳动力市场及社会成果。这深刻体现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TVET的本质是终生学习和全方位学习”[13]的理念。

第三,都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公平的学习与培训机会。1989年《公约》提出,凡是接受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个人,都不得因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原籍或社会出身……而受到歧视。2001年《修订建议》提出,要为教育体系内部及其更广泛社区群体中人口提供最大限度的广泛的技术和职业教育机会。2015年的《建议书》把公平和机会作为政策规划的关键主题,提出要通过改革和扩大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满足多种多样的学习和培训需求,确保所有青年和成人享有平等的学习机会。并特别强调,应通过减少费用负担和消除其他障碍,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使所有处境不利的群体和弱势群体,包括边缘化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人口更容易获得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总体来看,注重向社会不利和弱势人口提供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会,努力通过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包容与和谐,已经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三、政策同形与差异:UNESCO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特征

(一)在发展定位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呈现明显的经济导向特征

近年来,我国一直强调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简称《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造更大人才红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从这一要求来看,我国主要还是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出发来提出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具有明显的经济导向特征。这与国际社会注重从个体发展及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存在一定差异。而根据国际社会的分析,新的国际职业教育发展文件深刻体现了“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TVET”的理念和目标,其具体要求体现在三个方面:提供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提供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帮助个体实现其理想。正如2015年《建议书》所提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有助于促进对人权的理解和尊重,包容和公平,性别平等,文化多样性;有助于增强终身学习和学会与人共处的意愿和能力,所有这些对于社会和经济参与以及实现持久和平、负责任的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根据 UNESCO在对2015年文件修订时所提出的,经济发展的压力仅仅需要视作人类可持续发展更为广泛关注领域的一部分,必须扩大职业教育的关注视野[14]。从这一视角出发,我国还需要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在这方面,国家主席的重要批示为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定位指明了方向。他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这可以作为我国未来更加全面职业教育发展定位的逻辑起点。

(二)在形式和概念上,我国更加强调正规学校形式职业教育的发展

从政策文本来看,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如《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在这一体系框架中,明确区分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为主体的本科职业教育以及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而在上述体系框架中,除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外,主要还是以面向学龄人口为主的正规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为主。不可否认,这与我国多年来学校本位的职业教育传统密切相关。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一直强调一种大视野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理念,正如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所提出的,在整个国际社会支持获得更多机会、包容和公平、可持续发展教育及和平文化的框架下,要在“正规经济和非正规经济等多种环境中向青年和成年人提供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机会”这一广泛的职业教育概念和实施形式相比,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实施主体、形式和对象上还比较狭窄。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在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和教育体系整体现代化的视野下,从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出发,积极拓宽教育期限、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发展面向不同群体的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才能从整体上增强职业教育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及公民中的影响力。

(三)在发展策略上,我国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政策框架

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发展策略上,我国提出了激发职业教育发展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发展保障水平等举措,其中涉及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加强课程衔接、加强企业参与、完善经费投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多方面内容。将这些内容与UNESCO职业教育文件比较发现,虽然所用语言存在差异,但其中有一些共同强调的内容,这表现在重视发挥市场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作用,重视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与培训课程的衔接,强调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等多个方面。这表明,我国已经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很多关键特征方面形成了与国际社会一致的方向。而且从具体措施来看,我国还形成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政策措施。如建立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职业教育制度框架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共同追求的目标。在这方面,我国的《决定》也把健全企业参与制度、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加强行业指导、评价和服务等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决定》还提出了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政策要求。这在UNESCO的政策框架中是没有的,也是我国对多元主体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创新。然而,总体来看,我国还应积极借鉴UNESCO政策所倡导的社会对话、私营部门以及其他利益攸关方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理念,特别是其所强调的“TVET 应采用跨部门责任制,要求不同部门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具有较强的协调性,确保利益相关者和不同形式的TVET处于一个有效的平衡状态中。”这对于解决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各部门分立的问题,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四、UNESCO政策框架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愿景与趋势

2015年《建议书》提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为了在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变革、扩大和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建议会员国按照各国的宪法实践及治理结构采取适当的步骤,使本《建议书》的原则在其境内生效。基于我国与国际职业教育政策文本的比较,在未来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有必要吸收国际前瞻性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在职业教育的概念、政策、战略、治理及研究方面进行变革,以真正建成与世界接轨的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

(一)从更加广泛视野出发,确立与经济、社会、劳动力市场政策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创新性、综合性职业教育发展战略

根据对于UNESCO职业教育政策的解读,建设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导向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体系,以一种更加一体化、注重发展的分析方法发展一种与劳动力市场、教育和环境政策以及能够共同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相关政策相协调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战略,切实增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是国际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的基本趋势。而根据国际社会的研究,TVET政策的制定和协调得益于更为广泛地融入到整个国家的规划和发展进程中。可以说,TVET是国家发展的一种方式或基本工具,应以补充和促进其他经济或发展计划的方式开展。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协调或与其他部门合作后,TVET计划往往整体上更加成功[15]。从这一角度出发,我国未来也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置于更广泛的公共政策视野下,并把其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产业转型升级、行业发展、社会包容等方面的政策相结合,从终身学习、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及公民生活幸福的视角形成更加综合性、包容性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体系中的位置。

(二)从大职业教育概念出发,建立更加包容、开放、融通、终身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从UNESCO政策对于职业教育概念和范围的规定可以看出,把在各种环境和背景下的技能开发纳入到职业教育范围之内,建立一种大视野下的职业教育观,是国际职业教育理念发展的基本趋势。正如2015年《建议书》提出的,应鼓励各种各样的学习机会,不论是在公立和私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机构、工作场所、家庭还是其他环境中。应通过承认和核认机制鼓励并酌情宣传非正式学习,不论是自主学习、同伴学习还是通过其他形式进行的社会学习。第三届国际职业教育大会也指出,2015年后需要完善和扩大TVET的概念,以便在培养特定职业所需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关键能力,同时让人们普遍了解TVET包含在多种不同环境下进行的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16]。因此,我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认识到正式、公共的职业教育机构只是整个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还要关注在不同场所、针对不同群体进行的技能开发实践,从实质上形成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沟通衔接,从而在根本上建设包容性、开放性、融通性、终身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提高质量、增强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及开展跨学科和基于数据的研究应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

在内容的整体性方面,与1989年和2001年的文件相比,2015年《建议书》更加强调从对于职业教育一般发展要素的规定性转向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关键要素。特别是,质量和质量保证、与劳动力市场和职场相关是2015年《建议书》中新增加的主题。2015年的《建议书》更加强调职业教育的质量和相关性。其中,关于质量和质量保证提出,应在所有相关利益攸关方参与的基础上,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和标准、实施指南和反馈机制以及可广泛查阅的评估结果。关于与劳动力市场和职场相关提出,应建立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适时利用公开数据,并增强机构能力,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适应国家、地区和国际层面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

职业教育的跨学科研究和基于数据的研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2015年《建议书》把研究和知识管理作为单独一部分,特别提出,应通过持续向跨学科研究投资,深化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基础,以便为大背景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提出新的方法和认识,并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信息。

基于如上几点分析,我国在未来职业教育发展中,也应借鉴国际发展趋势,基于我国未来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发展、推进改革创新的要求,关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特征和规律,积极通过各种途径推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才培养的劳动力市场适应性,关注职业教育跨学科和基于数据的政策研究,这是从根本上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发展水平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6]滕B,李敏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政策的话语演变――基于N-Vivo 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2013(1):139-147.

[2][7][11][13][16]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R]. 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2012 年5月13-16日.

[3]UNESCO. Convention on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Z]. Adopted by the General Conference at Its Twenty-fifth Session, Paris, 10 November 1989.

[4]UENSCO,ILO.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UENSCO and ILO Recommendations[Z]. 2002.

[5]UNESCO. Recommendations Concerning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VET) [Z]. ED/PLS/YLS/2016/03.

[8][9][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 发展高质量、终身化、创新性的 TVET――在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大会上的讲话[J].李玉静,译.职业技术教育,2012(15):38-39.

[10][15]UNESCO-UNEVOC.关于《2001年技术和职业教育的修订建议》的修订――UNESCO-UNEVOC网络会议报告(上)[R].李玉静,译.职业技术教育,2014(36):76-80.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6

葛道凯司长在对全国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就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推动校企合作,提高职业院校管理运行水平,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地在推进职业教育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些创新性的做法,为国家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他同时强调,集团化办学是探索职业教育国家办学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推动集团化办学必须遵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学校、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下一阶段,有关方面要加强关于集团化办学的战略地位、内涵评价、产权制度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入探索集团化办学的治理结构、运行机制和公共项目等。

取得的经验

来自山东、江苏、河南等地教育行政部门、中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开展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做法。

政府统筹规划是基础

推进职教集团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统筹规划与政策支持。近年来,一些地方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将集团化办学作为推动职教改革创新的主要抓手。

河南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2008年以来印发的《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等文件都对职教集团化办学作出了专门的部署和要求。2011年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意见》和《河南省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办法(试行)》,对职教集团的组建与审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政策保障、指导与检查等方面作出了专门规定,引导全省职教集团向紧密型、规范化方向发展。

山东省2005 年出台了《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意见》,推动当地职业教育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的办学道路。全省组建了9个省级职教集团和67个市级职教集团,累计有400多所职业院校参加,540个企业和19个行业协会参与。为更好地加强职教集团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该省组织各级行政部门建立了职教集团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教育、经信和各级职教集团组成,教育行政部门为牵头单位。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1次例会,根据需要不定期召集临时会议。联席会议例会的主要内容形成会议纪要,经与会单位同意后印发至职教集团成员单位贯彻落实,改变了以往会议内容需经各级部门层次传导到校的惯例,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将职教集团化办学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制度试点工作来抓,在江阴市成立区域性职教集团。进入新世纪后,江苏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重点发展行业型职教集团。目前已经成立对接行业发展的职教集团20个,联系400多所职业院校、100个行业协会、1000多家企业,覆盖江苏主要产业、重点企业和多数职业院校。

建立健全运行机制是关键

集团化的良性发展得益于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这被与会的部分职教集团的典型案例所证明。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由40所职业院校、33家企业,共73家单位组成。集团以平台为内联,构建共享运作体系。一是遴选应用中心,建设培训平台。在集团成员学校中选拔建设发那科数控系统培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遴选建立“发那科数控系统应用中心”,形成集团内多层次资源共享机制。二是开发网站,建设公共服务平台。集团网站实现与各成员单位之间的链接与信息动态传递功能,形成了校企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建设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的“双师”培养平台,构建以“做学教一体化”教材开发为主题的课程建设平台,探索以“准学徒”培养为模式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等。

西安航空职教集团通过实行“三共享”,加强校际合作,实现资源互补。集团成员单位实现实习实训基地共享、骨干专业教师共享、职业资格鉴定站共享。集团还定期举办高峰论坛,建立起经常对话、充分交流的机制,为共赢发展建立了有效通道。

青岛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家咨询委员会作为集团“协会”,指导集团办学与发展。按专业组设置若干个校企合作工作组,将关注点集中到工作层面,搭建起集团成员之间互相融合的接口。

青岛西海岸职教集团,在产权关系、利益分配、“双法人”制度设计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集团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赋予职教集团必要的事权和财权, 推动职教集团内部实现实质性融合。

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

探索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更加适应的技能型人才是集团化办学的重点内容。对此,一些职教集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江苏商贸职教集团自2007年开始探索实施“双高双推”工程,中高职院校合作培养“双高”(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依据人才培养实际进程,实行集团内“双推”(推荐就业、推荐升学)。在“双高”人才培养方面,由集团内中高职院校签订专业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就市场营销、会计、旅游管理等10个合作专业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及岗位技能标准,并形成相关专业课程及技能标准资源库。在“双推”方面,每年举办集团内院校毕业生参加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暨职业技能大赛,建立集团内推荐就业和推荐升学的长效联动机制。

西安航空职教集团在集团内部开展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工作。制定了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集团内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陕西电子信息学校、渭南工业学校开展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技术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3个专业五年一贯制试点。陕西国防职业技术学院和陕西经贸学校、陕西机电工程学校开展会计电算化、物流管理、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4个专业五年一贯制试点。

江苏·发那科数控职业教育集团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结合生产技术发展趋势及应用型人才现状,分析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做好行业人才培养规划。集团秘书处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开展集团联盟订单培养。如,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与苏州宝玛数控设备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组建了宝玛数控国际班。校企为冠名班量身订制学习和工作内容,并共同研究制定相应工学管理制度。在企业设有学生实习岗,在校内建有宝玛数控实训室,学生以工学交替的形式完成学习计划。

烟台船舶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以共建船舶制造实训基地为依托,在合作办学中实现“三统一”。一是统一使用按照国际船级社标准编写的培训教材。二是统一人才标准。三是统一就业。促进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实现突破。

困惑与思考

虽然各地在开展集团化办学方面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集团化办学的进一步发展。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等行业协会,职业院校长,合作企业管理者,教育研究机构专家围绕各地区、各职业院校在集团化办学实践中面临的主要困惑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

职教集团组建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成员之间联盟的稳定性,特别是企业成员的参与程度。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多数职教集团的组织还比较松散,各成员单位原有的法人地位、管理体制、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渠道等不变,牵头单位、成员学校、成员企业及其他成员单位的责、权、利不明晰,成员单位处于一种比较脆弱的合作状态。

对此,与会代表建议: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集团化办学的法律属性、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业务范围,以确立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二要积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实现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引导职业教育集团面向市场,自主办学。三要建立合理的集团组织结构,推动集团化办学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联合转变,设立理事会或董事会,合理设置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相应工作机制。

进一步优化运行机制

当前,职教集团的运行机制还缺乏足够的活力。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制,缺乏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积聚多方优势的内部运行机制,导致集团牵头学校负担过重、成员学校参与积极性不高、成员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教集团功能的充分发挥。

针对职教集团运行效率不高的问题,与会代表建议,一要建立职教集团校企合作办学动力机制。积极建立健全并落实有关校企合作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二要引导并鼓励企业投资捐赠职业教育,赋予企业在合作学校管理方面的话语权,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学校发展定位等方面相应的决定权,促进校企深度合作。三要发挥行业指导委员会的平台作用。发挥行业在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产业和专业为纽带,统筹资源,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库,实现专业与产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进一步加强经费保障

从目前情况来看,集团化办学经费主要依靠集团牵头学校解决,缺乏长期的经费运行保障机制,而诸如学生实习、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受运转经费不足的限制,一些地方的职教集团发展速度不快。

代表们建议,要在国家和地方层面分别制定、出台支持集团化办学试点的专项财政支持政策,设立集团化办学的政府专项资金,以保证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资体制。通过政府投入吸引企业投资,通过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增强集团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吸引力。

进一步创新办学模式

在全国已建成的500多个职教集团中,由中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占绝大多数,而由行业企业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很少,大型、特大型中央企业更是尚未涉足。职教集团化办学模式还相对单一。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7

497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日前,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批准了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这次共有482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其中高技能人才497人。从2008年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范围以来,共有1286名高技能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部委

教育部召开2013年度职成教工作会

3月18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3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总结2012年的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职成教战线参与“中国梦”建设、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落实新一届政府工作要求的思路和举措,部署2013年的重点工作。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出席并讲话。

两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推进水利职教改革发展

2月28日,水利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水人事[2013]121号),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部署。《意见》明确了水利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要求加快推进现代水利职业教育体系、水利职业院校办学能力、水利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利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水利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等5个重点环节建设,大力实施水利职业资格证书推进计划、水利职业院校教学改革计划、基层水利职工文化与专业素质提升工程、水利职业教育“送教下乡”计划、水利职业教育集团建设计划等重点项目。

教育部召开新闻会介绍职教改革创新进展

2月20日,教育部召开新春首场新闻会,介绍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进展情况。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副司长刘建同、王扬南出席会。据介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在助学政策、综合改革、产教融合、质量建设、基础建设、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已经取得了新进展,突出表现在积极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上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教育部要求做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等三项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有关工作

1月17日,教育部《关于做好成人教育培训服务等三项国家标准贯彻实施有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3]2号),决定于2013年2月1日起实施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2年10月12日批准的《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术语》《成人教育培训组织服务通则》《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者服务能力评价》三项国家标准。

人社部印发《关于做好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

1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做好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9号),决定将原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评估调整为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评估,包括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和国家级重点技师学院评估。

人社部印发2013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印发《2013年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要点》,明确提出2013年工作重点是: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职业培训,推动技工院校改革,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和职业技能竞赛和开展基础性工作。

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职业教育类2项课题通过鉴定

日前,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2013年3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鉴定情况。由江苏省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孙伟宏主持的教育部重点课题《适应现代化技术工人培养要求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由宁波市教育局张力鸣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与运行模式研究》通过鉴定。

职业教育类22项课题获批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近日,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青年基金、自筹经费项目立项情况公布,职业教育类研究有22项课题获批立项。

机构

《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

2月27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在北京《2012中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该报告是中国职教学会组织编写的全国首份聚焦中职学生发展与就业的报告。报告从第三方的视角观察分析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促进社会各界了解和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职教社2013赴台职教高级研修班在台开班

3月19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台湾贤德惜福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2013赴台职业教育高级研修班”在台北科技大学开班。来自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等大陆的16所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的23位同志参加了研修班。在台期间,中华职业教育社还将与台北科技大学、龙华科技大学等19所台湾职业院校和有关单位签订以“学习、合作、交流、研究、服务”为宗旨的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职教学会系统工作平台启用

3月15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关于启用“学会系统工作平台”的通知》(学会[2013]7号)。《通知》指出,工作平台由“学会日常工作平台”、“学会网站建设平台”、“学会资讯服务平台”三个子平台以及“‘职教通’即时通讯工具”共同组成,致力于提升职教学会系统内部日常管理、沟通联络、宣传展示和服务会员的能力与水平。

全国电子商务职教教指委2013年工作会议召开

3月22~23日,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近三年的工作,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制定工作会议,部署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的各项任务。

学校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第一届中芬职业院校虚拟公司技能比赛

3月13日,第一届中芬职业院校虚拟公司技能比赛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举行。这是中芬职业院校间第一次在商科/文科领域开展技能比赛,芬兰FINPEC(芬兰虚拟公司管理中心)对比赛提供技术支持。来自芬兰的两个职业院校代表队,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组成的五个代表队共29名学生参加了比赛。

五所职业院校入选首批“教育部-PPG示范联合培训中心”项目

2月16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出通知,批准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市交通运输中等专业学校、山东德州汽车摩托车专修学院、深圳技师学院等5所职业院校成为首批“教育部-PPG示范联合培训中心”项目。该项目是由教育部与庞贝捷漆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PPG)签订的汽车涂装专业校企合作项目协议。根据协议,该中心将培养有现代汽车服务理念的汽车车身涂装专业人才,以满足汽车售后服务市场需求。

劲松职高与法国提莱尔酒店餐饮职高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3月5日,北京劲松职业高级中学与法国提莱尔酒店餐饮职业高中签订合作协议。本次合作是在北京市教委和巴黎学区的共同推动下开展的。双方经过协商,共同确定了未来几年两校的合作方式,包括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和网络课程的共同建设等内容。

淄博职院首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

近日,淄博职业学院制药与生物工程系申报的“山东省曲霉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立项。

企业

北京两家企业与延庆一职开展校企合作

日前,北京鸿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巴黎汇发型设计有限公司与北京延庆第一职业高级中学签订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议。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每年定向为企业培养学生。根据协议,企业安排学生实习,实习期间学生由校企双向共同管理。企业参与学生考核与评价及教材的开发。

奔腾公司与教育部共建“奔腾ARS汽车实训中心”

2月16日,教育部和奔腾公司共同设立的首批 “奔腾ARS汽车实训中心”名单公布,包括长春市机械工业学校在内的23所中高职院校入选该项目。根据协议,奔腾公司将为每所建立“奔腾ARS汽车实训中心”的项目院校提供价值约22.68万元人民币的设备和资金支持;为项目院校免费培训2名核心教师,提供全面的教学模块培训课程,提供每个实训模块对应的实训课程,同时提供学生教材样本和教师上课教案蓝本;为项目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的推荐平台;建立项目院校间课程、技术、学术的交流平台,组织项目院校进行学术交流和技能竞赛,为与国外同类院校间交流建立沟通的桥梁;结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不定期与学校合作举办贴近市场的新技术培训,使学校的教学内容与汽车维修行业的技术要求保持同步,帮助学校培养出更适合市场竞争的技术人才。

各地

广东要求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3月18日,广东省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从全面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创新职业开发和技能评价体系及促进劳动者就业和职业发展强化服务等方面,围绕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多形式、有计划、全方位确保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和水平。

浙江鼓励学生报考中高职家政服务专业

浙江省教育厅近日发文要求各地各校采取有力措施,吸引和鼓励学生报考家政服务专业,并将各地开展家政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全省年度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浙江省教育厅要求各设区市应确定至少2至3所中职学校和1所高职院校,作为本地区家政服务业人才教育培养培训的骨干单位,积极引导各级各类职业学校、乡镇成校和社区学院多形式开展家政服务与管理人员培养培训,形成家政服务人才的教育培训网络。

甘肃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

3月22日,甘肃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推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理顺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通过资源整合,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数调整到200所左右。

湖北规定中职生实习每天不超8小时

近日,湖北省教育厅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明确规定建立健全学生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在完成三分之二的教学计划后,方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学校不得安排学生在风险较大,如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和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不适宜学生的岗位顶岗实习;学生每天顶岗实习不得超过8小时。

南京召开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

3月1日,南京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布置落实了2013年南京市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相关试点项目工作。南京市教育局有关领导,南京市职教教研室部分专家,南京晓庄学院等40余个中高职院校负责人参加会议。

常州市科教城签约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3月3日,常州市科教城管委会,德国巴登符腾堡州教育、青年和体育部,德国(上海)工商协会三方在江苏常州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签署备忘录。合作内容包括依托巴符州州立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对常州科教城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推动该校与在华德资企业在课程、教学、实习、职业资格认证等方面的合作,引入和实施德国政府认可的国际技师课程、教学和认证,逐步实现受培训的高职学生达到国际公认学士学位水平,合作成立“中德职业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等 。

成都出台《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

近日,成都市出台《成都市职业教育促进条例》,以促进成都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法律保障。

各地推进高职招生制度改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区级示范性高职首次实行单独招生。日前,广西召开高职院校2013年单独对口招生联合测试工作协调会。据悉,广西15所国家、自治区级示范骨干高职院校2013年预计单独招生1.5万人。2012年,广西只有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具备单独招生资格。今年,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10所自治区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也具备了单独招生资格。考生按照平行志愿填报原则,可任意选填6所院校各6个专业。

关于职业教育的建议篇8

一、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主文件”第一部分系统回顾了1999年第二届大会以来国际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面临的社会环境发生了一些重大发展变化:人口趋势、劳动力市场趋势、技术变革、全球化、教育改革、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平和安全考量等7方面的变化情况。在UNESCO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看来,这些变化意味着“社会需要创造新的机会,来摆脱贫困、战胜经济和社会的一些脆弱性和不平等性,使年轻人拥有更好的技能,能够积极参与到经济和社会之中。同时,所有行业的雇主都需要适应性强并能持续学习的员工。这样,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就成为我们工作的核心”。尽管1999年以来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教科文组织研究认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可用的分析工具和政策办法不足以应对目前和未来的挑战,单纯通过扩大现有模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办学来惠及更多青年和成年人并非解决之道。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理念、政策与行动必须发生深刻变革,使个人和社会为未来做好准备。这也表明,惟有转型,才是增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生机与活力的必由之路。

二、理念转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的前提

虽然理念的更新和转变已成为职业教育界经常性的话题,但实际上,同职业教育面临的外部重大发展变化相比,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仍是微小和表层的。职业教育理念如果不从根本上和深层次上发生转变,职业教育在全球化时代的进一步变革和转型必然会“搁浅”。本次会议的诸多讲话和文件均体现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发展理念的转变。

(一)为改善工作、生活和终身学习服务

长期以来,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服务功能相对单一,即仅仅满足某些群体的短期需求。会议特别强调,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要从满足短期需求转而应对所有青年、成人及今后时代长期发展的需求。

“主文件”开篇指出,青年人失业成为教科文组织会员国面临的紧迫问题。过去十年中,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全球经济危机使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一趋势在未来得到改观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主文件”援引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表的一组令人忧虑的研究数据表明,从1999至2008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47%,但全球失业率仅下降了0.7个百分点,从6.4%降至5.7%。报告进一步预测显示,即使是在乐观分析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增长预计至少在2016年以前无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高失业率剥夺了成百万青年为社会做出创造性贡献的机会,同时也对社会和谐形成威胁。如何应对全球青年失业危机,将青年的技能与工作世界衔接起来将成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其长期面临的一项挑战。这也就意味着,应开展一种在工作场所学习的环境,让年轻人能够学习现代设备的硬技能,同时能够有机会学习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协商之类的软技能。

会议专题讨论了从终身学习角度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响应力。本次会议除更加关注适宜的制度安排外,还对终身理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一些主张。如“建议书”提出,“作为国家终身学习战略的一部分,要把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普通教育衔接起来,以保证每个层次的灵活路径,并使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学习者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建立就业指导体系,帮助学习者选择适当的职业道路,包括提供不断更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以及自我评价工具,以挖掘学习者的能力倾向和兴趣,推动学习者获取职业生涯管理技巧”等。更为重要的是,会议明确提出了改革视角对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至关重要,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和包容发展中起到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必须谋求新的转型,即超越仅仅培养人们特定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范畴,还包括广泛的生活技能、创业技能以及公民技能等。

(二)促进公平与包容

在“主文件”中,公平透镜被明确地作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分析工具,这表明职业教育价值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即不单单满足经济的需求,还要有效地促进公平。在许多国家,某些群体在学习机会、入学和升学等方面,会比其他人遭遇着更多障碍,特别是妇女和缺乏基本技能的青年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可以打破人们进入职场、谋求晋升和深造的各种壁垒,决策者应逐一找出这些障碍,尽量消除或降低这些障碍。如确定优先关注群体以及可以最有效地扶助这些群体的政策办法、设法增强公立及私立初级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包容性、帮助最弱势学生更加顺利地走向职场等确保采取协作方式,以便实现上述目标。

在分组会议上,各国专家和学者从不同侧面就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是关注劳动力市场被边缘化的年轻人,这种边缘化是从受教育的时候就开始了。所以,为了使年轻人获得体面的工作,应该在教育和培训阶段就确保他们不被边缘化。二是关注妇女,当前妇女的境遇相对困难,因为她们的流动性不强,不能很好地转换工作地点,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必须让妇女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权,鼓励妇女更好地参加职业教育。政府应该动用其公共权利,给参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妇女以奖学金,让女性更好地进步。三是关注其他四类特定人群,如家庭经济困难人群、残疾人、农民和农民工等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欠发达地区人群。这也正如博科娃所指出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是实现包容和公平社会的核心。

(三)促进可持续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的共识,在这次会议上,“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绿色技术”成为诸多文件和发言的关键词。“主文件”明确提出:

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某种程度上涉及生产、消费和资源转化,因而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存在多个交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处理紧急的可持续性问题时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如能源、水和粮食安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

绿色经济活动和绿色技术需要具备与改变职业要求和发展新兴职业有关的技能,受其影响,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然而,在为特定“绿色工作”传授技术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培养思维方式、普遍特性和通用技能来作为补充,从综合角度来看,这些构成负责任、重环保的公民素质的基础。

需要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以便更好地协助学生提高能力,创造、参与、支持可以进一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方式。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大力开展创新工作,在各方面改变现行的资历标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课程、方案、师资培训和教学环境。

三、政策与行动:职业技术教育与

培训转型的关键

当前,制约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向纵深推进的症结,除了观念上的阻力外,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和行动。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主要工作文件《终身教育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曾援引了一段意味深长的中国谚语“当变革之风吹起的时候,有的人筑墙挡风,而另一些人造风车。”这似乎启示我们,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转型并非易事,从现实出发,在现有的框架内采取理性的改革与行动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关于如何进行改革,会议提出了以下几点。

(一)加强利益相关方的广泛参与

1999年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的建议《技术与职业教育和培训:21世纪的展望》指出:“尽管政府承担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的主要责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仍需要在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建立政府、雇主、行业、企业、工会和社会之间新的伙伴关系。”这一观点自提出后被许多国家职业教育所认可,但问题似乎仍然存在。正如“主文件”所认为的那样,在一些国家,有关利益方零星参与水平低的情况依然存在,某些情况下是因为办学方面的不协调以及中央官僚机构刻板僵化。其他一些国家收集和分析制定相关优先事项所需数据的能力不强。

由此,“主文件”不仅提出若干旨在改善管理的政策办法,如将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纳入一项战略;使利益相关方结成积极的伙伴关系等。第三部分对如何促进伙伴关系进行了具体阐述:“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政策还要求人们重视为该领域的政策制定工作建立知识基础。这就需要收集整理政策制定者、社会合作伙伴和民间社会等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协作经验和共同经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知识基础还需要具备三项重要内容:坚实的证据基础,包括在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以及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方案和政策所产生影响的监测和评估证据;以及提高分析能力,既包括政策研究,也包括纯学术性工作。”

(二)增加投入并使资金来源多元化

“主文件”指出,对于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以及扩大其学习机会目前给财政造成了新的重大影响,政府、捐助方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需要考虑到这一点。这一警示获得了许多国家的认可,促进非洲教育发展协会(ADEA)沃尔特坦承,在非洲,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被视为帮助年轻人进入职场的方式,但是只有极少数人(1%~10%)有机会获得;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经费投入不足(平均占公共教育支出的5%)。基于以上分析,他认为非洲许多国家职业教育资金筹措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从过去非常传统的、效率低下的、资金缺乏的正式资助体系逐渐转向于现在多元化的资金来源体系。智利基金会INNOVUM负责人阿拉内达同时指出,根据一项2007年的经合组织教育调查报告,智利是公共财政投资教育最少的国家,几乎没有国家经费投入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在智利,职业教育占高中教育阶段入学人数的44.7%,91%的生源都来自低收入群体。

事实上,经费投入不足同样是中国职业教育需要着手解决的问题,虽然“十一五”时期中央财政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但由于中职招生迅速增长,办学规模持续扩大,生均办学条件不容乐观,甚至恶化。目前全国普通高中生均财政经费为3862元,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经费为3269元,经费普职比为1:0.85。高职生均经费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由此看来,增加资金投入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将要采取的重要政策与行动。对此,“主文件”认为,职业教育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以及切实开展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应成为政策关注的主要问题。此外,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出现一种转变,那就是向着终身职业教育提供资金的转变。

(三)提升职业教育的形象和质量

重塑职业教育形象,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是本届大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主文件”指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转型的过程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更加重视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等教学成果,以及更加重视教育机构和培训办学方的效率和成效。提升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和形象,至少涉及三个方面。首先,改善教学过程;其次,促进升学深造;第三,改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成果。”

教育质量是一个复杂而相对的概念,但如何提升质量是职业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课题。对此,“建议书”提出以下几点。

制订有效的政策,目标是改进教学过程。具体来说,制订能够提高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工作人员专业水准的政策和框架;发展和加强各个层次的授课标准。

着力提升各种情境下各类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包括质量标准和基准的定义。

促进学员多方面的能力,如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改变行为方式适应环境的能力,使学员获得可持续生活和谋生的能力。

上一篇:口腔卫生护理范文 下一篇:口腔健康推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