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5 19:34:59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1篇

一、精彩片段回放

【片段一】执教者扮蚂蚁妈妈,幼儿扮蚂蚁宝宝,听音乐做准备运动

师:今天。老师来做蚂蚁妈妈,那你们就是谁呀?幼:蚂蚁宝宝。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出来运动运动吧!(师幼随着音乐边跳边走上舞台,突然有几个男孩被舞台上的红幕布吸引住了,他们钻进幕布里玩起了捉迷藏游戏。)

师:孩子们,这儿还有更好玩的呢,出来吧!(那几个男孩全然不顾地继续玩着。其他孩子也纷纷加入。)

师:看来,大家喜欢捉迷藏,那我们就一起来玩吧!(执教者也加入其中,玩了3分钟左右,执教者故意做出又累又饿的样子。)

师:孩子们,妈妈现在好累好饿呀!哪些乖宝宝愿意给妈妈运粮食做饭吃?

幼:我去!我去!(幼儿纷纷争着要去运粮食。)

【片段二】导入游戏“蚂蚁运粮”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边和那边的草丛(用大雪花片积木搭成)里有许多袋粮食(用红、黄蓝方便袋自制),我们把它们运回来。好不好?

幼:好!

执教者先请个别幼儿示范背小背篓(用牛奶箱子自制),并根据幼儿背的方法配以语言讲解。然后请每个幼儿选一只小背篓背着坐到圆点上。(在此过程中执教者巡回指导。)

【片段三】第一次运粮食

执教者先出示红、黄、蓝三只篓子,接着讲解玩法,强调爬着去运粮食,并将粮食送到相应颜色的篓子里。

师:谁愿意爬到那边草丛里运一袋粮食回来?(执教者引导其他幼儿为运粮者加油。)

师:哦。运回来喽!我们来看看,他粮食放得对吗?你们有没有看清楚他是怎样把粮食放到篓子里的?(请该幼儿再次示范一遍倒粮食,执教者予以讲解。)

【片段四】第二次运粮

执教者将平衡木架在高矮不同的两只米袋上,形成高矮不同的两座山,让幼儿练习爬山坡。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粮食运到山坡那边的仓库(贴有红、黄、蓝标记的白色整理箱各一个)里去。可是。山坡那么高,我们怎样才能爬过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示范,执教者和其他幼儿为示范者加油。)

二、分析与思考

从上述片段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三个细节:

细节一:“精”

杨九俊先生说:“弹性的教学来自于精心的准备。”活动准备是组织活动的前奏,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关系到活动的效果。活动准备不仅包括教案的设计、教学具的准备,还包括教师对班级幼儿现状的分析以及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情况进行的预测等。

就本节课而言,无论是活动材料的准备,还是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都经过了执教者的精雕细琢。很多细节看似信手拈来,但实质上是匠心独运。比如,执教者在活动前精心自制的背篓、草丛、粮食袋等活动材料。废旧材料的出新及可爱的造型深受幼儿喜爱。并在游戏中得到了充分运用。又如,在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等待时,执教者引导等待者为示范者加油。从而使等待者参与到活动之中,避免了等待者“未能学习”情况的出现。再如,为了照顾个体差异,执教者为幼儿准备了两座高低不同的山坡。便于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爬坡成功的快乐。

细节二:“异”

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取决于对活动内容感兴趣的程度。一般来说,奇异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活动情境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活动兴趣。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的小班幼儿来说,创设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尤为重要。

执教者注重以新异的自制活动材料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绿绿的“草”、高低不同的“山”、五颜六色的“粮食袋”以及贴有红、黄、蓝标记的“仓库”等贯穿于整个活动情境之中,因而在每个活动环节中幼儿都能感受到新颖有趣,从而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细节三:“活”

在组织活动时,教师不要过分地受教案的约束,要善于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调整。特别是小班幼儿自控力差、注意力易分散,活动中极易发生“意外”,这更需要教师灵活驾驭课堂。适时适度调整活动。

执教者面对几名幼儿突然玩起的捉迷藏游戏,不仅没有制止,反而放弃了预设的准备活动,带幼儿玩起了捉迷藏游戏。但执教者参与游戏的目的是想将幼儿的兴趣转移到预设活动之中,其以“妈妈好累好饿呀!哪些乖宝宝愿意给妈妈运粮食做饭吃?”的方式使幼儿注意力转移到了“运粮食”之上,从而使预设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前准备;备课;预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02-02

有效,即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而当今教育提倡的就是“有效教学”,指教师有效的教,学生有效的学,教师利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并且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知道“学什么”,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以后,学生有了明显的进步。而如何做到有效的教与学,我认为课前准备是关键,只有有了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才能相互融合,成为一体,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

踏入教育岗位,我教的都是低年级语文,去年跟班进入中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于不熟悉教材,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在课前准备上,因为我知道,只有充分准备好,才能上好课。我把课前准备分为两个方面:教师备课和学生预习。两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前准备,缺一不可。下面,我从这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认真备课,是教师教的前提

评价一节课的好与坏,应该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这堂课的基本知识与重难点,教师要把握整堂课的节奏,并且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读通教材,备好教案,是每一个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认真做的事。只有备好每一堂课,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教学才能游刃有余。要做好课前准备,我觉得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年段要求,制定课时要求。低年级是字的教学,中年级是句、段的训练,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篇的练习,但语文的教学是无界限的,各阶段都有侧重点,但它们之间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需要教师自己进行判断,把握各阶段要求进行训练。记得有一次听了二年级《北风和小鱼》这一堂课,文中有一句话:“北风看不见小鱼了,非常得意,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教师在教学时提了一个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哪里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是什么意思吗?”学生的回答是:“它一点儿也不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呢。”照理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这个答案非常正确了,但教师却一直还在引导,想让小朋友说“它不知道,小鱼正在水底捉迷藏。”因为这才是反问句改陈述句的标准答案。我觉得不同年段不同要求,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这样写出来的教案才能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

2.仔细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制定教学目标,首先要熟悉课文,每当要教一篇新的课文,我先通读课文,基本上做到会背;划出课文字词,分好段落;回答课后问题。我先自己揣摩这篇文章放在这本书、这个单元的作用,做到对文章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再去结合教参、网络资料等重新研究课文,分清文章主次,确定文章重点、难点,抓住文章关键点,从而制定具体、有效、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出学会、会学、乐学。我是这样设计《狐狸和乌鸦》的教学目标的:(1)会读会写本课“棵、叼、肉、珠、转、赔、脸、麻、差、刚”10个生字,只识不写“狐、狸、馋、漂、溜”5个生字认识。(2)通过看图片、联系实际等多种方式,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4)朗读课文,能说出狐狸骗乌鸦的三个借口和乌鸦听后的三次不同表现。(5)通过多种形式,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6)让学生发挥想象,以“肉被骗走以后”为题编一个小故事;还可以“第二天,狐狸又看见乌鸦叼了一片肉……”为开头编一个小故事。(7)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可先分小组进行,在让学生全体参与的基础上选出一两个小组到台上表演。《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在以上七条教学目标中有了很好的体现,同时又突出了重难点,还包含了拓展的作业设计。

3.根据学生特点,提出教学问题。课前准备教案时,我会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事先预设好问题,因为教的是低中年级,我就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想这个问题是不是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问题要浅显易懂,不能太过于困难,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反而使教学任务不能得到很好的完成。教师提的问题,学生稍微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能回答出来,这是最好的了,但在总结阶段,我会提出较难的问题,以满足班级内学习情况比较好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提优。在教授课文《云房子》第二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二自然段是总分结构,按照结构特点,我提出了第一个概括性的问题:“小鸟们心灵手巧,不一会儿,云房子造好了。想知道它们都造了哪些房子吗?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的句子。”学生浏览文章以后,大致有了了解,便过渡到文章的内容理解上来了,于是我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谁来告诉我小鸟都造了哪些云房子?”学习好了课文,进行比较简单的拓展,于是又一个问题出来了:“这些云房子多有趣啊,瞧,天上的白云还多着呢!小鸟们,你们还想多造一些云房子吗?如果要你来造云房子,你想造什么样的云房子?”这三个问题都是围绕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提出来的,是基础的,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但在课堂上学生的提优也要体现出来,于是我结合课文的写作特点,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拓展问题:“能把你们造的漂亮的云房子连起来说一句话吗?用‘我们的云房子真漂亮啊!它们有的像……,有的像……,也有的像……’进行练习说话。”

4.选择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只有扣紧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才是最优的,才能使学生得到促进和提高。教学设计还要突出文章基本点,突出重难点,以学生为主导,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且进行一定的拓展与延伸。《歌唱二小放牛郎》是二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叙事诗,它讲述了民族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掩护八路军后方机关和数千个老乡,把敌人领进埋伏圈,最后自己英勇就义的故事。但现实生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很难深入感悟王二小机智勇敢地跟敌人作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精神,于是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最直观的看电影片段,讲述抗日战争中小英雄的传奇故事,把学生带进那个年代,让他们产生共鸣,又结合朗读、想象等方法让学生了解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体会对小英雄的崇敬之情。

5.围绕课堂中心,优化课时作业。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课时作业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课堂练习,我通常做的是句、段的练习,而课后作业除了基础的巩固,如课文的词语、书本配套的练习《一课一练》、《补充练习》,在三年级我还加入了说话的练习,当然,在布置作业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相应进行作业的变更。作业,我通常设计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两个部分,以此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6.依据教学设计,准备教学工具。一堂课相应的教学用具教师也应事先准备好,如:小黑板、挂图以及课件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工具让课堂显得更加生动,特别是在一、二年级,效果尤其明显。如今电脑的运用非常普遍,对于一些学生难于理解或没有接触过的事物,我就会做好课件,既让学生有了直观的了解,也省去了我费力的解释。在教一年级的时候,我大多数的课文都制作了精美的ppt课件,但随着年级的增长,课件的使用也相应减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但课件的使用还是非常有效的:当学生的注意力有些不集中时,有趣的教学工具可以让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继续投入到学习中去;当文中出现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或者场景时,图片就解决了教师费力讲解的难题,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二、简单预习,是学生学的先导

学习的三部曲――课前简单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预习,学生对要讲的课事先进行自学准备,实际上就是课前的一种自学过程。但我对学生的要求是预习不要太深,只要孩子能够发现文中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第二天能够带着问题去听课,我认为预习的目的就达到。

1.朗读课文,概括中心。我不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就把能把课文读通顺,读顺了,那明天课上讲什么呢?所以课文我只要求他们读三遍就可以了,但不同文体的文章阅读要求是不一样的,而且低中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把握阅读要求,所以在预习课文前,我会先提示学生,让他们按提示读书。《第八次》、《卧薪尝胆》、《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主要讲述了一个故事,我就问:“文章围绕主人公讲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是写景的文章,我便问:“课文主要写了哪里的景色,分别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景色?”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3篇

一、“品”前有准备

教材、幼儿、教师、班级是具体的客观存在,对于老师来说,品课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幼儿都会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作为品课者不认真分析就妄加评判,会出现不客观的现象,因此品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且不能马虎。

1.在品课前熟悉教材。现在很多公开教学,都将教案打印装订后发给参加活动的老师。且不论教案是详是简,至少脉络清晰,能够很快从教案中理清执教者的教学思路,了解活动的难点和重点,领略教师课堂教学的关键之处。除此之外,教师在拿到教案后,应仔细揣摩教案中教师所设计的提问,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等问题,尽可能从教案中窥见活动的基本面貌。如果品课者事前没有准备的话,那么就有可能因为对教材的不熟悉而导致品课不深不透,流于形式。

2.了解自身的品课需要。教师想从品课中获得收获,学到方法和经验,在反思和比较中提高自身的水平,这就需要品课者对自己的教学有清楚的认识,知道自己要“品”什么。站在学习者的立场上,是为改善自身教学中的不足而品,是为比较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而品,还是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如何渗透到教学中而品。品课有了目标,才有了“品”的方向,品课的效果自然也就事半功倍了。

3.选择合适的品课对象。听是品课中教师学习和切磋的一种重要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听对品课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被品课的教师,也就是说,品课也要选择合适的对象。一般来说,要选择那些经验丰富、敢于创新、工作积极的教师的课来听。只有听这样的课,才可以学到如何上课,更能学习他们如何做教师,甚至能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有所领悟。

二、“品”时会记录

一节课,教师不仅要会听、会看、会想,还要会记录。记录是品课的基础资料,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的材料和资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2]

1.记录自己的需要。如果在品课时有自己的目的,那么在记录时就可以详细记录自己需要的部分。比如,某教师非常关注社会活动教学中不同环节的小结,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使用不同的小结方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建立相关经验和印象。她在品课时就重点记录执教者在各环节的小结语。通过一次次记录的分析,这位教师在怎样进行有效的环节小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高了自己教学时环节小结的效果。以下是该老师记录的大班社会《微笑》中的部分环节小结及教师即时点评。

课堂实录:

教师:你会微笑吗?怎样的微笑才是美的?

小结:微笑时嘴唇微微张开,不出声,眼神笑着看着对方,微笑像一朵花,开在人们脸上。

教师:不知道我的微笑会不会传递给你?你的微笑会像接龙一样传递给好朋友吗?(幼儿依次将自己的微笑向好朋友、老师传递)

小结:你在微笑,是一个人的表情;许多人一起微笑,就是一个家、一个幼儿园、一个张家港、一个国家、一个地球的表情。

教师:为什么北京的人们要寻找最美的微笑呢?(老师将收集到的“北京最美的微笑”图片让幼儿欣赏,让幼儿在欣赏中去换位,去感受图片上人们在微笑时的心情和情景,从而理解微笑对人们生活的作用)

小结:微笑使人温暖、使人美丽;微笑带来友谊、带来快乐;微笑获得力量、帮助成功。

教师评价:这些小结语突出了五个特点――结出了优美:语言直观、优美、朗朗上口;结出了情感:始终以情感为脉络,层层递进,小结伴随着体验进行;结出了自然:幼儿的反馈是小结语设计的素材,及时捕捉幼儿在活动中的信息,依次来设计小结;结出了氛围:辅助方式相辅相成;结出了巧妙:小结语又是过渡语,二者合二为一,减少课堂教师语言的频率,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幼儿主动的思考。

2.记录活动的亮点

我们在品课时首先要抱着学习取经的态度和目的,哪怕是一名刚刚走上幼教讲台的新教师,也一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更何况是一节节精心准备,充分展示执教者才华和智慧的活动,必定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在品课时要及时捕捉并记录。比如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一个巧妙的教学设计,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对某一问题的独特的处理技巧,一个意外事件的巧妙处理等等。记录活动的亮点,既能帮助教师积累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又有助于教师改善和丰富自己的教学。以下是一位教师在听小班音乐《捉迷藏》时,对教师处理突发事件的一份记录:

课堂实录:

教师:小兔子藏到哪里去了?

幼儿听到教师提问后,兴奋地在整个活动室东躲,活动秩序一下被打乱了。

此时,教师指着中间的场地说:小兔子的家在这里,外面有大灰狼哦,兔宝宝们快回家吧!

幼儿从四处跑回场地中的教师身边,活动继续。

教师评价:随机创设了小兔家的情境,将幼儿拉回活动中,教师有机智。

3.记录活动的瑕疵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4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

误区之一: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

“满堂灌”式的教法已不可取,其违背了启发式教学的原则,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故大家弃而远之。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 却又浮出一种“满堂问”的现象。有些老师把提问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混为一谈,认为只要课堂越热闹就越好,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导致课堂教学以“满堂问”代替“满堂灌”。主要表现在:(1) 教师只求“表面热闹”,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数量,教师提问过于泛滥,所设计的问题欠合理性和科学性,提问随意性大,缺乏精心设计与合理安排,忽视了对重点、难点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2) 提问的方式单一,一味地追求课堂气氛,缺乏提问的艺术性,就连简单易懂的知识都要设计几个不必要的小问题,造成整个课堂都是老师不停地问,学生机械的回答,没有区分学生的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性参与。事实上,启发式教学是要求在教师的诱导、点拨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尝试去探索发现问题和规律,提问式教学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有效手段,但两者不能同等。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就越好,也不是笑声越多就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活而不乱”、“问而不滥”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所提的问题必须要精心设计,环环想扣,切勿过滥。

误区之二:以“少讲少练”代替“精讲精练”

新教材中的内容看似简单,其实每节内容蕴含的知识面都很广,但不少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不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讲解,只会照本宣科,以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练习的题目无针对性、概括性、层次性,重复题型多次出现,学生机械地套公式、定理,老师缺乏必要的精讲点拨,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甚者,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已不敢张口说话,对“讲”很忌讳,把“少讲”或“不讲”作为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平时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该讲的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就可以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其实,教师该引的还要引,该问的还要问,该点的还要点,该讲的还是要讲,方能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样,有的教师不单“少讲”,还“少练”,担心多练了有“增负”之嫌,把“精练”错误地理解为“少练”,这种做法也是错的。

误区之三:以《教师教学用书》或《教案用书》代替备课笔记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教师教学用书》,不细心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不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教师教学用书》代替备课笔记,甚至有的教师上课时干脆只带《教案设计用书》,从而导致课堂教学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无针对性。事实上,《教学用书》与备课笔记是两码事,切不能等同视之。《教学用书》是用来帮助教师分析教材难点,把握教材深度,提供处理教材的方法,是指导性的参考用书,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理论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精心设计教案,把知识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具体落实到每一节课,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在课本上狠下苦功,把蕴藏在教材中那些隐含的知识挖掘出来,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写好每一个设计教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教师教学用书》只是教学的宏观指导,而备课教案却是教学的微观落实,只有把宏观指导和微观落实统一起来,我们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误区之四:只重视教法改革而忽视学法指导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都偏重于对教法的研究,而对于学生是如何学习的,学生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多数中青年教师的基本功很扎实,素质很好,知识面也很广,并勇于改进教法,但在改进教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地得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不快。

当前,教学方法改革中的一个新发展趋向,就是教法改革与学法改革相结合,以研究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作为创建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前提,寓学法于教法之中,把学法研究的着眼点放到纵向的教法改革与横向的教法改革的交汇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法指导应该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我们教师在教法改革中切莫忽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习能做到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才能走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误区呢?

二、认真学习,加强研究,走出误区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是走出误区的保障。

本次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因为他们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而教师的素质高低是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钻研数学教学法、数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基础理论。在教学艺术上,要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在教学改革上,要认真研究,结合实际,仿中求新,用中求实,把学习、教学、科研融为一体,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克服教学改革中的盲目性,走出课改误区,推动课改顺利进行。

2. 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意识,是走出误区的根本。

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改的先导,只有彻底摒弃陈腐僵化的教学思想,从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探索教学问题,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具有生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给我们每一位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因此,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新的教学意识,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方能使课改得以顺利进行。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5篇

铃声过后,一切遵循着教学设计的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生们一会儿书声琅琅,一会儿静心凝思,一会儿又侃侃而谈,教者、学者、听者都沉浸在了课堂之中,沉浸在了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李时珍所饱受的“苦”之中(执教的课文是《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知不觉,课已接近尾声,此时,学生们积淀的情感已蓄势待发。于是我顺势抛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也用一个字来概括李时珍对‘苦’的看法,你想说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早已有了充分的预设,因为文章中李时珍自己说过的一段话中提到过“值”这个字,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将标准答案锁定为了——值。几乎没有花费思考的时间,学生们的小手已林立于课堂之上。

甲:“甜。”

乙:“乐。”

丙:“甘。”

丁:“福。”

学生的小手依然林立,可我却无法从容面对,因为有限的时间已容纳不下我有待完成的教学环节。慌乱中,一抬手,一位后排的男生站了起来,不见其貌,只闻其声——“值”。谢天谢地,标准答案终于出现了,故作镇定后,我疾步走到黑板前,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值。

课后,关于这逾越了标准答案的小插曲,我却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同事的话——怎么孩子在最后的这个环节总是和你捉迷藏呀?他们就是不说你要的答案,挺浪费时间的。

专家的话——这可是你这节课最出彩的地方。你看,学生们畅所欲言,不正体现了他们的个性解读,独特体验吗?

【反思】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定会出现提问,为了保证教学的正常实施,教师也会同时酝酿出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

同事和专家的不同见解不禁诱发了我的思索:这类标准答案,应该是什么?回忆着那次公开课的经历,回味着专家的话语,我有了些许感受——

1.标准答案应该是一种可能。

这里对“标准答案”的看法可以从两个角度去剖析:其一,标准答案,仅仅是许多可能中的一种;其二,标准答案,仅仅是一种可能。

从第一个角度来看,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会产生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因此,即使教师心中已经有了标准答案,也不应该让其成为唯一的标准,而要允许多元化的答案出现。我们应该把标准答案看成是对教学这一半未知情境的预设,应该认识到这种预设仅仅是课堂上可能出现的众多答案中的一种。

从第二个角度来看,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我们在课前所酝酿的标准答案有可能会一呼即出,也有可能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所以说标准答案就是一种出现概率在50%的“可能”。

2.标准答案应该是一个方向。

既然是一个方向,那么循着方向行进时,沿途的风景都应该收纳入我们的视线。在我们引导学生朝着标准答案这一方向前进的过程中,应该怀揣“边走边欣赏”的心态,去发现学生们在探寻标准答案过程中的精辟见解,也许精彩的生成就会在这时产生。

3.标准答案更应该是一种理念。

常常会听到老师因为学生就是说不到点子上而抱怨,也常常会看到老师因为学生说不出标准答案而困惑。可当我们去细细揣摩这些有困惑、会抱怨的教师所预设的标准答案时,就不难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有从学生的角度来推想标准答案。

由此可见,标准答案更应该是一种理念,一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理念。只有心中装着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所预设的标准答案才会具有生命力,我们的课堂才会进射出无限的活力。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6篇

一、深刻理解新教材的交际理念

新教材是新大纲所规定的交际教学的具体体现,它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新教材不再单纯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既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也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深刻理解体会教材不同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培养驾驭教材的能力,才能依据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通常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依据的是教材内容及备课教案,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拘泥于教材内容及教案。因为一方面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学生的特点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各地情况适当增补教学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是动态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不可能一切按教师事先所设计的那样运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构想设计都会因为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变化失去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

三、直观教学,驾驭课堂,交际训练

中学阶段,特别是初级阶段,英语教学都比较形象具体,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易于实施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教具,如图片、模型、实物、简笔画等,教师也可以借助手势、动作或面部表情来辅助教学。近几年来我校添置了完整的电教设备,这也为外语直观教学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合,有助于营造英语交际情境和气氛。学生不用借助翻译就能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增加课堂使用英语的机会。利用直观教学也可以使教学方法及方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器官都参加后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学发展规律,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

初中学生爱说、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时进行对话、叙述和表演。教师可以参考、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教学经验,也可以自己根据教学内容,根据英语学习的不同阶段及不同的教学要求,匠心独运地设计并紧扣所授语言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适合于初中学生特点的课堂交际活动,如猜物、找物、捉迷藏等游戏,或照搬课本上的对话进行表演,或根据教学材料设计一些人物和情节让学生去表演。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所学内容,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7篇

所谓的情境教学,旨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有目的性地导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环境氛围,引发学生情绪上的体会,进而使他们加深对所学语言的理解,并促进其之身心发展。这种情景必须以客观存在的形象为主体,且活泼生动的,其要义权在刺激学生心灵世界的情感需求,把他们原本对世界的幻想带到课堂中来,如此耳听心受,教学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而在针对小班幼儿的教学中,由于幼儿心志懵懂,经历尚不丰富,但对周遭的事物环境充满好奇,渐渐对生活有所了解,因此,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是语言教学的需要,也是不可或缺的必要,老师将富有感彩的情景置于幼儿眼前,触动他们最真实的一面,并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在情感熏陶的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语言的学习,优化教学效果。

对于如何开展情境教学,捷克民主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曾说过:“知识始于感官”、“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所有事物应尽可能地放在感官之前,看得见的放在视官之前,听得见的放到听官之前。”当然,这仅是情境的第一个维数:“意境”,它是幼儿开展有意味学习的感知环境。情境的另一个维数则是“情感”,幼师必须晓之以情,用外在的情感触发幼儿的学习欲望,这是小班语言活动的情感前提。

如何在小班语言活动中应用情境教学?从操作看,方法有很多,既可以直观“还原”,也可以模拟情境,让幼儿轻轻松松地开展语言活动;也可以借助其他经验与技术,如通过卡通电影和投影、音像等先进技术来创造情境氛围,还可以采取换元替代法,想方设法将满足语言活动需要的情境创造出来。

一、直观演示,丰富情境

语言活动必须建立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于还未对世界形成深刻认识的幼儿来说,单方向的语言教学往往无济于事,只有在特殊的情境中心领神会,从外在形象的感性认知升华到内在抽象的理性领悟,才能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效率。

直观演示法就能很好的达到这个要求,其中应用多媒体、展示实物与投影、集体实践、绘画美术的辅助等方法,在小班的语言教学中通常都行之有效。如在教案“小兔吃了笑哈哈”中,老师通过在电影院的每个座位上放一个字宝宝,让小朋友按照手中的字宝宝去寻找座位,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教学无形之中增加了幼儿对语言文字的乐趣,教学也就顺理成章的展开了。

我们还可以通过看木偶戏、皮影戏,在愉悦的气氛下使幼儿对其词、歌曲产生兴趣,这时,老师打开录音机,放几首富有活泼、愉快的音乐,并重复刚才的语言环境,慢慢指导幼儿翻书,跟随录音边划指边朗读。两三遍后,由于兴趣与条件反射使然,幼儿在音乐语言的带动下也就活动起来了。

二、想象朗诵,描绘情境

所有活动都具备主客观情境,语言活动也不例外,要想让初生的幼儿理解这些语言内容,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大脑中去描绘这些情境。这种描绘,老师是无法替学生做的,只能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它必须是幼儿自身视觉、听觉神经的合作协同活动,对所接受的语言、文字、符号所表示的音形构成十分复合条件刺激,从而形成原则意义上对语言的整合,产生二次想象。

比如在朗诵教案“古诗:咏鹅”中,装扮成鹅妈妈的老师与装扮成鹅宝宝的幼儿去游泳的路上,老师可以说:“我亲爱的鹅宝宝,今天的天气真好呀,妈妈带你们到河塘里去游泳吧!”然后伸伸脖子、整理整理羽毛,大开音乐做出划水的动作。通过这些指引动作,不光初步培养了幼儿对古诗的兴趣,而且鹅的形象也就跃然在幼儿脑海之中了。在接下来,结合音乐图像,通过模仿动作,就可以竹简引导幼儿能够感受古诗的韵律并诵读古诗了。

这种创造语言音象复合刺激条件,并促成感官神经的协调进而感知活动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在想象中去读原文。通过想象,幼儿自己的表象积蓄被调动起,并按自己的思考方式,想象出语言活动的主客观情境;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调整,使之更清楚、更妥当。在引导幼儿想象朗读的时候,老师尤其要注意对所授语言中关键词语进行解释、模仿等点拨式的指引,使之变成生动的、可想象的思维形象,使幼儿对这种语言活动有着更深刻的了解。

三、联系生活,再现情境

南朝刘勰的著作《文心雕龙》中,曾提出“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观点,意指人受外在的客观事物的影响很容易激发的情感活动,情感活动又会触发语言表达动机,进而提高语言运用的技巧。在小班语言活动中制造富有情感的意境,有效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幼儿在的感性作用的驱动下,情感素养、想象能力都能得到出乎意料的发展。

生活,是语言之载体。联系生活,再现情境,就是将语言中所表现的生活与幼儿的生活通过老师创建的情境联系起来,将幼儿生活世界的大门打开,加深巩固他们的体验,增加对语言的理解。如儿歌“我们一起过家家”中,通过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父母的模仿,老师可以问:“亲爱的小朋友,刚才‘爸爸妈妈’的表演怎么样啊?像不像你们的爸爸妈妈呢?为什么不像呢?”这样不仅能让幼儿进一步地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还能让他们主动、大方地说出自己与爸爸妈妈的生活小故事,在理解歌曲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生活上的理解,一举两得。

四、扮演角色,身临情境

让幼儿站扮演角色参加语言活动,并讲述自己的一些感想,也是情境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心理态度的转变,幼儿不仅能将语言活动快速构成表象,还能加深他们对语言内涵的理解。如在教案“三只小羊”里,让学生表演三只小羊和大灰狼,并组织台上台下的互动活动,老师可以说:“怎么样?刚才思维小朋友的表现好不好啊?大家喜欢那只小羊呢?为什么?”最后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组织一些简单的句子给小朋友学习。

当然,适当的扮演角色不但能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也能活跃课堂气氛,但这样的表演也有局限,就是幼儿的不自觉性,不能运用太多,否则浪费了了幼儿真正意义上学习、思考的时间。总的来说,老师通过对语言活动的描述,让幼儿扮演成为故事中的某位角色,这样可以让幼儿站拥有一个新的立场,独立地去思索、体会。

情境教学的产生,给小班语言活动课堂带来蓬勃生机,其趣味性的内容,活泼鲜明的形象,深刻的内在情感,生动的外部意境,以及意味深长的哲学道理,使原本枯燥的语言活动变得极具魅力、趣味且意义非常。另外,情境教学还针对了幼儿既天真又任性,对世界充满好奇却又贪玩好动的心理特点,把他们到情境中来,在追求的属于自己乐趣的同时,激发他们内心中对学习蕴藏的主动性,随着情境的更替,不断地加强语言学习,并通过一步步的优化情境,引导幼儿从切身感受中掌握语言。

参考文献:

[1]王银红.新课程理念下小班教学情境创设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大众文艺(理论),2009,(5).

\[2\]陈欣凡宜.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情境的创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1,(32).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8篇

我是来自0前教育302班的唐x,这次为期一个半月的毕业总实习,我被分配到了株洲市金龟子幼儿园,在这个幼儿园里,我担任的是小班的主教。

在株洲市金龟子幼儿园实习的短暂时间里,在幼儿园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我比较成功的将自己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了实践中,顺利的完成了教育实习任务,并且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并深刻了解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面对的生活是怎样的、该具备的心态是怎么样的、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我该怎样要求自己及自己又该向怎样的一个层次迈进,等等。我认为这次实习对我的职业生涯计划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的收获很多。下面我将把自己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中,自己是怎样做的及自己的收获和感触,如实的进行总结。

一、见习阶段:我认真、仔细、勤学好问,能随时时做好观察笔记,并主动接近幼儿、幼儿园的老师,从而很顺利的开始了自己的实习生活。

入园的第一天,我被分在了大二班,这是一个比较闹的班,班上一共有28个幼儿,有三个老师,园长担任了大二班的主教老师。我在大二班见习了一天,这一天里,我一边看主教老师上课,一边帮助保育老师打扫卫生。虽然,觉得有点累,但是我并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经验。

大二班的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可能是由于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及家长的要求,我们大二班开设的课程很多,一天至少有四节正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教老师就没有太多的将游戏贯穿到活动中。

大二班的常规不是很好,总是要老师大声的说话,小朋友才安静下来。在与新来的一个助教老师交流和自己的观察中,我认识到了: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很重要的;并且认识到:幼儿的常规管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从要从幼儿入园的那天起就要认真对待的。

保育老师在幼儿入园后要清理幼儿的书包,看幼儿是否带了药或者危险的玩具等;然后在幼儿活动后清理活动地点,组织幼儿喝水、如厕等;在幼儿将离远的时候,帮幼儿整理好衣服,让幼儿干干净净、穿得整整吧齐齐的回家,以此可以告诉家长,幼儿在幼儿园很好,家长可以放心的将孩子送到我们手上。

在见习的这一天里,我对金龟子幼儿园的工作时间安排及幼儿的一如生活安排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主教老师及保育老师的职责,对于保育的内容、要求和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实习阶段:我做到了保教想结合,能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在来幼儿园的第二天,园长就让我独立带班。带的是小班,班上只有十二个幼儿。虽然小班人数比较少,但是,当时我心里的压力蛮大的,因为自己从来没带过班,而且自己对于幼儿园的情况和小班幼儿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后来想了想,对自己说:现在你要以一个幼儿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总以自己是实习生的借口而错失锻炼自己的机会,所以我也就很乐意的到了小班,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

在活动之前,我都会认真准备好活动教案,就算是按照教师用书上的教案上课,我也会很认真的看教案是站在谁的角度写的,活动过程设计是否合理等;当然在活动中我都会将游戏贯穿其中,这也是幼儿很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

在教育活动之余,我也会很好的做好保育工作,特别是实习的第三周之后,由于幼儿园做饭的阿姨辞职了,幼儿园没有人做饭吃,所以把我们班的保育老师调去边做饭,边做小班的保育老师,这样一来,几乎是我一个人带着小班的幼儿开展一日活动。在活动中,我能按照一日计划开展活动,并能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让幼儿开开心心的来幼儿园,健健康康的回家。

在带班的这一个多月里,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的地方有几点:

1、实习态度很认真,并且切实的做到了保教相结合,关注了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发自内心的疼爱、照顾幼儿。

冬天的天气越来越冷,我会帮幼儿盖好被子,提醒幼儿多喝水,让幼儿喝温水;带幼儿多做热身运动,告诉幼儿关于冬天的知识,帮助幼儿建立防寒保暖的意识。很多时候,有很多小朋友会跑到我面前说:“唐妈妈,你摸我的手咯,好冰的。我要多穿衣服了。”等等之类的话。

2、将游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幼儿的学习生活充满快乐。在课余时间,我会带幼儿玩手指游戏,带幼儿唱歌,特别是为幼儿设置了“表演节目”“请你来当小老师”这一系类活动,帮助幼儿乐于表现自己和树立自信心。在活动中,我则重点运用借助情境支架帮助幼儿理解活动的内容。比如,在语言活动《捉迷藏》中,我就请了玩偶小花猫参加我们的活动,让幼儿置身于猫崽崽的情境中参加活动,从而使幼儿很好的理解了“上、下、里面”这些方位词。

3、对于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和活动的组织我很尽心尽力,能大胆创新,给幼儿园带来新的东西。今年庆祝圣诞节的环境布置中,以往幼儿园都是买一些圣诞老人的头像贴一下,而这次,我把手工制作带进了幼儿园,并得到老师们的认可,结果幼儿园今年的环境布置都采用了用手工制作品装饰。

4、与家长的交流很密切、与幼儿园的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很好。我会每周我都会认真写好家园联系手册,把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详细的告诉家长,也经常打电话家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每天我都主动向老师问好,热情帮助老师、虚心向她们请教,与老师相处得很融洽。

当然,自己在实习中,也有做得不足的地方,比如说班级的常规管理,我们班的常规一直不是很好,这也是自己一直在探究的问题。我经常向幼儿园的老师请教这类问题,并在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合小班常规管理方法,希望以后自己在常规管理方面会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就如同我在实习日记里写的那些感触一样,我想再一次告诉自己这些:

在幼儿园的工作是琐碎、细小的,然而它又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是初升的太阳、祖国的希望,保证幼儿的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往后的工作中,一定要以安全为第一重心开展保教工作。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也许每天的生活时间是一成不变的,或许没有像其他职业生活那样有波澜起伏,或者说变化很大,但对于幼儿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成长,每一天都是十分期待着认识新的事物,所以作为他们的老师,我每一天都要激情澎湃的面对着生活,面对着幼儿。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9篇

一、由研究教材“转位”研究教材和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老师在备课时,往往侧重考虑研究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也主要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想去引导学生,因此课堂上教师是竭力讲深、挖透、将整理好的数学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是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往往以自己的教学愿望将学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因而忽视了学生的自己去探究、领悟和感受的过程。

而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不是电影电视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所以,应更多的思考学生如何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主体作用。即以学生的求知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知识共同探讨、平等对话,而不是老师滔滔不绝的讲,学生死气沉沉的听;教师接二连三的问,学生断断续续在答;教师不断的发出指令,学生手忙脚乱才能执行,学生忙来忙去还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那有什么主体地可言?故教师要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从“研究教材”转位研究教材和学生。

二、由学生听教师讲“转位”教师听学生说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使课堂气氛沉重,而新课改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由学生听教师讲“转位”教师听学生说。学生在交流他们探究的过程时,首先,通过听学生说,教师才能知道哪些学生具有较高的悟性和理解能力、才能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了解学生的疑惑。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哪些内容需要再重点讲解。

其次,通过听学生说,可以给予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特别关照、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再次,通过听学生说、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朗、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同时,对教师自己何时参与做出决策。

如果教师不这样去听学生说,结果是优秀者的想法代替了其它人的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听众、他们的意见也往往被忽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受到挫伤。

三、由全面指导“转位”适当指导

在新课程的数学教学中,强调发现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质疑问难中探探究、在观察比较中探究等。因此,在探究学习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关系要处理好。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讲话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去15分钟这样可以给学生30分钟的活动时间。如果教师每个阶段讲话2―3分钟,学生每个阶段的活动探究7―8 分钟,那么,这样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才真正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其次,教师在指导过程式中,要掌握介入主导的时间,如果介入过早(学生还没有充分地自主探究)以致阻碍了学生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差一点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了)。如果介入过晚以致学生处于无助的状态。同时,教师的指导根本不必要、不应该剥夺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让学生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把自主变成自流。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把时间还给学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并不是不讲,而是适当讲,该讲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并不是谈讲色变。因此,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成为平时教学的原则,本来一讲就明的问题非要学生自主,玩捉迷藏,认为这样避了灌输、填鸭之嫌,于是乎有的教师上课叫学生自主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可实际上并没获得真正的自主,在学生活动时,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者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好学生动起来之后,教师就可以彻底解放了。实际上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相反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捉迷藏教案范文第10篇

交际法的创始人是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代表人物还有英国的语言教育家亚历山大、威多森、荷兰的范埃克。交际法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创立的一种外语教学法,其理论依据是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坎德林和威多森等、英国功能语言学家弗思以及美国语言学家海姆斯等人的著作。这一教学路子普遍为世界各国外语教学界认同。

交际法认为,培养交际能力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最为广泛应用的交流工具。采用交际化教学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然而,由于受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加上师资培训工作的步伐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怎样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新大纲及新教材的交际性教学原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依据教材

新教材是新大纲规定的交际教学的具体体现,它改变了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新教材不再单纯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而是根据交际目的需要,既考虑语言的功能、意念和话题,也考虑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等因素,并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吃透教材,深刻理解体会教材不同语言教材的能力,才能依据教材内容有效地组织好教学,在课堂上创造浓厚的英语交际氛围。

二、把握课堂教学的灵活性

通常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依据的是教材内容及备课教案,这样才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切忌照本宣科,拘泥于教材内容及教案。

因为一方面由于各地的教学条件、学生的特点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需要根据各地情况适当使用教学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由于英语课堂交际教学是动态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不可以一切按事先所设计的那样运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构想设计都会因为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变化失去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

三、直观教学

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都比较形象具体,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易于实施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可以利用一些基本教具,教师也可以借助手势、动作或面部表情来辅助教学。

近几年,许多中学添置了完整的电教设备,这也为外语直观教学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直观教学使英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为英语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境和真实的交际场合,有助于营造英语交际环境和气氛。学生不借助翻译就能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直接用英语思维。

教学方法及方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器官都参加活动,符合儿童少年的心理学发展规律,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

初中学生爱说、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时进行对话、叙述和表演。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

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或设计一些游戏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

初中教学既可以参考、借鉴国内外已有的教学游戏,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匠心独具地设计出紧扣所授语言材料,又为学生所喜爱的游戏。

据孩子们的好奇心,灵活多变地设计一些猜物、找物、捉迷藏的游戏。学习现在进行时的句型,可以用已学过的动词在一些卡片上写些“指令”,请学生前来任意抽一张,照所示“指令”做个哑剧动作,同时发问“What am I doing?”其他学生进行猜测,“He is sleeping.”“He is drinking.”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生既掌握了所学内容,并且又进行了交际训练。

角色表演是学生喜爱的另一语言交际训练形式。其基本方法就是将所学的对话或课文,让学生分扮各种角色进行表演。新教材的“情境对话”多源于生活,有直观的情境,很适合角色表演。这些表演可以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想象力、表演能力以及性格来决定分配给学生的角色。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置教学情境,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内容可是问候、询问、打电话等活动,首先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进行准备,然后抽一些学生在全班进行对话示范。

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单词后,笔者在纸上写了若干英语单词,让学生围坐在一起,用所给单词编成一篇连贯的小段落,一人一句前后呼应。这样做,学生边动脑想,边动口说,尽量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上,有助于训练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上一篇:新概念教案范文 下一篇:机器人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