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范文

时间:2023-03-15 22:33:23

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1篇

贵局《关于对〈天津市促进实验室发展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津质技监局法函[**]658号)收悉。经研究,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第五条对开展本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的技术检测服务的实验室不必要逐条列出前5个条件,只需规定其必须经计量认证合格即可。因为凡经计量认证合格的实验室,一定是满足前5个条件的实验室。建议删除第五条。

二、对《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中己有明确规定的条款,如第七条、第八条等可以不列,此办法应突出我市在促进实验室发展方面的特殊措施,如各环节行政审批程序、鼓励类型、资金支持、税收支持等。

特此函复

**年**月**日

征求意见稿回复(二)

我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班子会议,对审计组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我乡实际逐条进行分析,认真做出检查,针对审计组所提出问题切实整改。现就贵局对××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不合规票据列支问题

贵局审计指出,我乡××年至××年列支××乡派出所严打开支××元;××年至××年列支××乡国土所耕地占用税手续费××元;××年列支土地整理项目管理经费××元,以上合计列支××元。此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四条之规定。

以上情况属实,上述支出均为实际支出,请求免予处罚,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当中一定会进一步加强管理。

二、关于出租和承包收入应缴未缴税费问题

经核实,我乡出租房屋税费未缴纳的现象确实存在。但由于我乡不是建制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不属于房产税的纳税范围,我乡“应缴未缴房产税××元”一项应予剔除。

三、关于计育办超标准列支工作经费问题

贵局审计指出,我乡计育办××年可列支工作经费××元,实际列支工作经费××元,超标准列支工作经费××元。此行为违反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社会抚养费征收和终止妊娠保证金收取退还管理办法的通知》(××政办发[××] ×号)“乡镇征收成本性支出控制在××%”之规定。

经我们再三核实,该项超标准支出主要是支付村干部的误工费用所致。为了充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改变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手段,减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直接磨擦,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乡党委、政府再三研究才出台了适当支付村干部收取社会抚养费误工费用的措施。对审计组的处理意见我们没有异议,但请求贵局考虑乡镇工作难开展的实际,免予处罚。

四、关于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

贵局审计指出,我乡人民政府发放××年住勤补助××元、计划生育进位奖××元。此行为违反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九条“行政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九条“事业单位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之规定。以上情况属实。对审计组的意见我们没有异议,所发两项补贴将如数扣回,请求从轻处罚。

五、关于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算问题

贵局审计指出,我乡单位往来账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算,至××年××月止,乡总会计账“暂存款”科目余额为××元,“暂付款”科目余额为××元;乡政府和计育办账“暂存款”科目余额为××元,“暂付款”科目余额为××元。此行为违反了《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之规定。

以上情况属实。对审计组的处理意见我们没有异议,现在正在组织力量对往来款项进行清理核实、汇总上报,按要求尽快调整好相关账目。

总之,贵局对我乡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所提出的问题都在我乡实际存在,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促进我乡今后的财务收支活动有着长远的意义,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是一种鞭策,我们一定会按照《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认真总结、积极整改。但我是个农业大乡,财政收入基础薄弱,可用财力十分有限,日常运转举步唯艰,请求县审计局秉着教育为主、处罚从宽的原则,尽力减轻对我们的经济处罚,我们也一定会认真总结经验,着力健全财务制度,积极规范财务管理,努力使我乡财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乡人民政府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2篇

在修订征求意见稿中,IASB和FASB根据原征求意见稿收到的反馈意见,进行了重新审议讨论,并其中针对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以下五个方面征询意见:(1)其他综合收益(OCI)的使用;(2)要求主体持有基准项目并规定与基准项目回报挂钩的合同;(3)保险合同收入和费用的列报;(4)解锁合同服务边际;(5)生效日及过渡办法。

修订征求意见稿的核心观点是“根据合同类型,保险合同按各种不同比例将财务要素和服务要素融合在一起”。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主体对要素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组合的当前评估对保险合同进行计量,并假设主体会在到期时向保单持有人给付和赔付来履行负债义务。本文主要从保险合同的适用范围、分拆、确认、计量、列报和披露等方面,简要介绍修订征求意见稿的主要框架内容。

一、保险合同的适用范围

修订征求意见稿将适用于主体签发的所有保险合同(包括再保险合同)、持有的所有再保险合同以及主体签发的含分红特征的投资合同(前提是签发该合同的主体也签发保险合同)。这与原征求意见稿基本保持一致。针对以提供服务为主的固定收费合同,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将不适用保险合同准则:(1)合同定价不是基于对单个客户的风险评估;(2)合同是通过提供服务以补偿客户;(3)合同转移的保险风险主要由与交易对手使用服务引发。另外,按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财务担保合同暂时保持现行IFRS 4和IFRS 9的规定进行处理。

二、保险合同的分拆

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合同嵌入衍生工具是否分拆按照是否“紧密相关”的原则进行。保险合同如果存在“显著”的投资组成部分,应将其分拆出来并按照相关的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在考虑到是否分拆保险合同中非保险性质的产品和服务组成部分时,修订征求意见稿按与收入准则项目中识别单独履行义务一致的原则。在各组成部分之间确定现金流的归属时,应将投资组成部分和嵌入衍生工具视作单独的合同,再按收入准则项目关于交易价格在各履约义务之间分摊的原则,将现金流量分配至各保险组成部分和非保险性质的产品或服务部分。此外,现金流出也应当按照合理一致的基础分配至各组成部分。

三、保险合同的确认

修订征求意见稿在原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对保险合同的确认进行了修订,会计处理更为明确和规范。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主体应当在以下两者较早时将其签发的合同确认为保险合同:保险期间开始日;保单持有人首次付款的到期支付日。同时,修订征求意见稿考虑合同亏损问题,如果保险合同发生亏损,则保险合同将归属于保险合同组合变成亏损性的那一天。关于保险合同是否发生亏损,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当主体受合同条款约束后,履约合同现金流和保障期前的现金流之和大于零的话,则这个保险合同是亏损的;现金流超出零的部分应作为支出立刻在损益中反映。根据修订征求意见稿,主体不应当将合同边界之外的保费相关的任何金额确认为资产或负债,这些金额属于未来保险合同。

四、保险合同的计量

保险合同的计量是保险合同会计准则的核心内容,也是保险合同会计处理的关键所在。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除以下合同外主体应当对所有的保险合同采用统一的计量模型:(1)主体持有基准项目并规定向保单持有人支付款项与基准项目汇报挂钩的保险合同;(2)未到期的保险合同。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主体应当在初始确认时按照以下两者之和计量保险合同:履约现金流金额;合同服务边际(征求意见稿初稿称为“剩余边际”)。与原征求意见稿一致,修订征求意见稿采用“要素法”(也可称为“模块法”)计量模型,但是对相关的细节内容进行了修订。保险合同计量的四个要素:未来现金流量、货币时间价值、风险调整和合同服务边际。修订征求意见稿允许采用“保费分配法”模型,前提是其计量结果能合理地接近于“要素法”模型下的计量结果或者保险期间小于或等于一年。

1.未来现金流量。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保险合同组合的现金流量的估计应当包括履行该组保险合同所有直接相关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主体在估计未来现金流量时,应当基于主体自身情况,以无偏差的方式,整体考虑与主体履行保险合同而产生的所有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相关的所有可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反映当前情况且是显性的;它的范围仅包括组合中的每一个合同的边界范围以内产生的现金流。当主体可以要求保单持有人支付保费或者有实质性的义务向保单持有人提供保障和其他服务时,则相关的现金流量处于合同边界以内。与原征求意见稿一致,主体对现金流量的估计与计量日当前情况保持一致。

2.货币时间价值。保险合同的特点之一就是期限比较长,因此,主体应当使用能反映保险合同负债特征的折现率来调整未来现金流量以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从而计算履约现金流。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折现率应当与以下工具的可观察当前市场价格一致,该工具的现金流特征反映了保险合同负债的现金流量特征(比如时间、货币种类和流动性方面);剔除与保险合同负债无关的,但影响所有可观察价格的所有因素。同时,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对折现率的估计应该与其他用于计量保险合同的估计一致,避免重复计算或遗漏。

针对非分红保险合同折现率的确定,修订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无风险利率加流动性调整的思路,可被称为“自下而上”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原征求意见稿中就已经提及。另一种方法是修订征求意见稿新提出的思路,可称为“自上而下”的方法,是指以某个参照资产组合或实际资产组合的收益率曲线为起点,经过必要的调整后达到只反映保险合同负债现金流特征的一个适当的折现率。资产组合收益率曲线必须基于当前市场信息。如果收益率曲线部分区域没有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那么就参照公允价值准则的相关指引,尤其是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计量。

3.风险调整。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主体在计算履约现金流时,应对其使用的预期现金流折现值运用一个风险调整。风险调整的目标是主体应承担履约现金流不确定性风险而获得的补偿,因此原征求意见稿目标中的“理性的主体为了不再承担风险而愿意支付的金额”和“最大金额的概念”被取消。风险调整应当反映所有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风险,不应当反映与保险合同无关的风险,例如主体持有的资产的投资风险、资产负债不配比风险以及与未来交易相关的操作风险等。关于计量风险调整的方法,原征求意见稿只允许主体采用置信区间法(ConfidenceLevel)、尾部条件期望(Conditional TailExpectation)和资本成本法(Cost ofCapital)三种方法,以避免允许多种方法所带来的实务多样化、降低计量相关性等问题;修订征求意见稿不再限定风险调整的计算方法,原征求意见稿中三种方法仍作为示例予以保留。同时,修订征求意见稿不再对计量单元做出具体规定。

4.合同服务边际(Contractual servicemargin)。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与未来服务相关的现金流变动应对合同服务边际的财务状况表金额的调整,而不是原征求意见稿所提议的计入当期损益。在保险合同初始确认不为负的情况下,主体应当根据保险合同在初始确认的履约现金流金额和保险保障期前的现金流之和来计算合同服务边际。在后续计量时,主体应当将未来现金流量的任何变动计入损益,该变动不会导致合同服务边际的调整;并且应当按最能反映根据合同所提供服务按照系统方法的剩余转让,在承保期内将剩余合同服务边际计入损益。

五、要求主体持有基准项目并规定与基准项目回报挂钩的合同

由于有些保险合同约定了支付给投保人的款项与要求主体持有的基准项目的回报相挂钩(如分红、利润共享以及投资连结合同)。针对这类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主体应将合同现金流分解为会直接随基准项目回报而变动的现金流,以及非随基准项目回报而变动的现金流。直接随基准项目回报而变动的现金流所对应的负债,在列示和计量时,均采用映射基准项目账面价值的方法(称为“镜像法”)。其他现金流,如固定付款、期权和担保,则根据要素法计量。

六、对未到期保险合同负债的简化计量

修订征求意见稿建议,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主体可以采用“保费分配法”简化计量未到期保险合同负债:(1)采用“保费分配法”计量的结果能够合理近视于采用“要素法”计量的结果;(2)保险期间为一年或更短的保险合同。根据“保费分配法”,主体在初始确认时,未到期保险合同的负债可能包括:初始确认时收取的费用;获取保单成本相关的支付;承保前现金流量;亏损性合同的额外负债。在后续计量时,未到期保险合同负债的账面价值包括:期初账面价值;会计期间收到的保费;已履行义务而收到的保险合同收入;确认的亏损合同负债;亏损合同估计变更的影响;货币时间价值调整的影响。另外,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对具有重大融资成份的合同,在计量其扣除赔款前负债时应予以折现和计息以反映货币的时间价值。

七、持有的再保险合同

修订征求意见稿指出,判断再保险合同是否转移重大保险风险时,可以站在再保险分出人的立场进行判断。如果保险合同的分出部分所对应的所有保险风险实质上已转由再保险人承担,则可以认定分出人已转移了重大保险风险。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持有再保险合同的主体是支付保费并在支付原保险合同产生的合理索赔时获得补偿,而不是收取保费且向保单持有人支付合理索赔。因此,要求按“要素法”予以修订以反映再保险合同的特点。

八、保险合同的列报

为了回应对于业务信息量的要求,力求使收入列示与其他行业看齐;修订征求意见稿放弃了原征求意见稿提议的“汇总边际法”列报综合收益表,并决定采用“已赚保费法”列示综合收益表。根据这种新的列报方式,主体在综合收益表上应当列示:初始确认保险合同的损失(如有);风险调整的变动;反映期间内服务转移的合同服务边际的变化;不影响合同服务边际的未来现金流量估计的变动;实际现金流量与前期对现金流量估计的差异;亏损合同的账面价值的变动;所持有再保险合同的签发者信用状况发生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合同初始确认时确定的折现率来确定保险合同负债的利息费用;其他没有在其他综合收益表中确认的损失或利得。

同时,修订征求意见稿在列报处理引入了其他综合收益(OCI)。原征求意见稿要求将因折现率变动所产生的所有影响计入损益。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对于不依赖于标的资产回报的现金流,采用当前市场利率进行折现与采用初始确认时的折现率进行折现之间的差异计OCI。对保险公司而言,对OCI的使用将减少一部分损益的波动性。但是,当资产以公允价值且其变动计入损益时,将增加波动性。

九、保险合同的披露

制定信息披露相关规定的目的在于帮助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在保险合同会计准则所涉范围内的保险合同未来现金流量的性质、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等信息。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主体应当披露以下项目的定性和定量的信息:在财务报表中确认的与保险合同相关的金额;针对保险合同作出的重大判断及判断的变化;源于保险合同的风险的性质和程度。披露的内容与原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

十、过渡

原征求意见稿不允许现有的保险合同向新准则过渡时存在有合同服务边际。修订征求意见稿规定,对过渡时的有效保险合同,采取全面追溯调整法,与此同时,也提供了简便会计处理方式。此外,它还允许主体在过渡时重新考虑IFRS 9下的公允价值选择权。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国际比较;不足

一、引言

在2008年以来的这场全球性金融风暴中,曾被称为“代表未来计量方向”的公允价值,一夜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公允价值计量被指责为“雪上加霜”甚至“落井下石”的“帮凶”,被认为“过于真实和迅速”地反映了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放大了次贷危机的广度和深度。然而也正是因为这场危机,使得公允价值计量趋同得以加快推进。IFRS13作为IASB与FASB会计国际趋同的产物,代表了国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研究的最新成果,意味着向全球会计准则趋同目标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2012年5月,财政部在借鉴IFRS13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起草体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志,在我国会计准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与IFRS13的比较

(一)结构的比较

“征求意见稿”共计十一章四十九条,包括总则、公允价值计量基本要求、披露、衔接方法和附则等。IFRS13共计四个部分九十九段,包括目标、范围、计量和披露。另外,附录也是IFRS13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分为名词定义、应用指南、生效日期与过渡性规定以及其他四个部分,共计198段。

可见,IFRS13比“征求意见稿”更加详细和完善,结构也更加完整。

(二)内容的比较

1、公允价值的定义

IFRS13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市场参与者之间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一项负债将会支付的价格。

“征求意见稿”参考了IFRS13的定义,引入了有序交易的概念,即用以确定公允价值的交易并非总是报告主体所实际发生的交易,而是最有利市场或主要市场中的参与者之间发生的交易。不同之处在于,“征求意见稿”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的价格,而IFRS13的定义没有强调“发生”交易。可见“征求意见稿”没有完全反应有序交易的实质。

2、公允价值计量的基本要求

(1)计量对象和计量假定

“征求意见稿”引入“计量单元”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IFRS13强调为确认需要而将金额归集或分解在某一个层次,而“征求意见稿”未说明最小计量单位该如何确定,可行性不高,因此,“征求意见稿”不能照搬国际准则的做法,还应该将引入的东西本土化,以满足中国特殊环境的需要。

(2)市场参与者

IFRS13没有针对市场参与者给出具体概念,而“征求意见稿”指出,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中,同时具备下列特征的买方和卖方:(1)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2)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能够根据可取得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具备合理认知以及(3)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

(3)价格

IFRS13和“征求意见稿”都包括被计量资产的运输成本,但不含被计量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成本,因为交易成本不取决于资产或负债本身的特征,而运输成本则与资产与最有利市场的距离相关。

3、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IFRS13认为负债的公允价值应反映非业绩风险(信用风险)的影响,考虑自身的信用状况。同时IFRS13也对负债或主体自身权益工具的转让限制作出了相应的规范。而“征求意见稿”未涉及相关内容。

4、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

“征求意见稿”关于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基本援用了IFRS13的相关规范。确定初始确认的公允价值是否等于交易价格时,主体应考虑与交易以及与资产或者负债相关的四条特定因素,IFRS13在应用指南中进行了详细陈述,而“征求意见稿”在正文中作出了规定。

5、估值技术

IFRS13认为,市场法、成本法和收益法是广泛使用的三项估价技术,并且在应用指南中给出了定义、概括了其特点。而“征求意见稿”指出,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而且在正文中给出了三者的定义。两者按不同的顺序讨论了三种估价技术。

6、公允价值的级次

IFRS13和“征求意见稿”都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最优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其次使用第二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IFRS13分别详细讨论了三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而“征求意见稿”的介绍则相对简单。

三、结论

由以上“征求意见稿”和IFRS13的详细对比不难发现,两者差异较少,在很多公允价值相关问题的处理规范上,“征求意见稿”甚至都直接照搬了IFRS13的做法,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高度趋同。

但是,从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有待改进。首先,准则结构需要完善。IFRS13除了准则正文以外,还有附录,关键名词的定义在附录中都能找到详细的解释,而“征求意见稿”则只有准则正文,所有的名词解释都穿插在准则正文中,不及国际准则方便阅读。其次,准则内容有待丰富。一方面,“征求意见稿”对某些部分的规范不够详细,甚至有所缺失(如披露目标未做介绍等)。另一方面,虽然“征求意见稿”援引了IFRS13的一些规范,但是可行性却不高,难以适用于我国的特殊会计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IASB.IFRS13――Fair Value Measurement[S].2011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4篇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特点

(一)通俗易懂、简便易行通俗易懂与简便易行相结合是制定小企业会计规范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通俗易懂是小企业会计人员理解会计准则的前提,而简便易行则是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技术支撑。“征求意见稿”考虑了我国小企业规模小、业务简单、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会计信息需求相对单一的特点,在继承原《小企业会计制度》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方面做出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规定,如会计科目由小企业会计制度的60个减少为58个;部分会计科目(如应交税费)所属明细科目大为减少;小企业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长期股权投资只规定采用成本法核算;取消了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方法;所有资产不需要核算其减值准备等。这些都为贯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合理借鉴。促进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任何制度都有其适应的对象,会计准则也不例外。对象不同决定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为人们相互借鉴其合理内核提供了基础。纵观“征求意见稿”,可以从两方面体现了借鉴成果:一是会计准则的行文和框架结构,采取“章节”、“条款”式,借鉴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理论和方法。二是借鉴了2009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科学、合理内容。“征求意见稿”的条文表达尽可能规范化和通俗化,便于理解和操作,与《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宗旨相吻合,即该准则的宗旨是提供适合于全球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可理解、可实施的会计准则;着眼于满足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减轻提供财务报告的中小企业的负担。从“征求意见稿”的结构、内容、方式可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实现国际趋同方面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三)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职业判断是会计活动的精髓。从本质上讲,会计活动是由一系列判断行为构成的。而会计职业判断的广泛应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会计职业判断运用得当,则会显著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提升会计工作的价值;反之则会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会计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基于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考虑到小企业会计人员缺乏职业判断的意识和主动性,职业判断能力普遍偏低等特点,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征求意见稿”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广度、深度等方面的要求也进行了调整,会计职业判断呈现了减少的特点和趋势。如资产不要求计提其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也不采用权益法核算,收入采用发出货物和收取款项作为确认的标准,减少关于风险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等。

(四)注重准则的可操作性,做到与税法要求相,互协调可操作性是保证会计准则执行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广大财会人员的共同心声。为此,“征求意见稿”十分注重其可操作性,不仅其写法符合小企业会计人员的阅读习惯,资产入账方法、坏账损失、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的确认条件、长期债券投资持有期间应收利的计算、一般固定资产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计提折旧的最低年限、销售商品收入确认时间、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方法等,均规定的非常详尽和具体。“征求意见稿”制定的理念、框架结构、部分内容和方法等都充分考虑了税务部门和银行等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尤其,上述所讲的准则中部分操作方法体现了与税收政策的一致性,在减少了会计职业判断内容的基础上,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准则的可操作性并与税法相互协调,既便于小企业会计人员掌握和运用,也使审计查账、税务部门进行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强化了小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如何规范企业内部成本管理问题是我国近年来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要不要对成本问题予以规范,也是人们在不断探讨的热门话题。为此,财政部于2010年4月就草拟了《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调研提纲,对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相关问题开展了研究。“征求意见稿”根据小企业会计规范改革目标,针对小企业成本核算现状,不仅对一般生产加工服务企业,同时也对自行栽培、营造、繁殖或养殖的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成本核算提出了要求,即企业应当根据生产特点,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成本项目和成本计算方法。这样,既规范了不同行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同时,也强化了小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待探讨的问题

(一)小企业会计目标的问题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其会计目标是各种类型企业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中的一个最高层次的概念,也是企业选择会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的基础。为此,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2004年《中小企业会计指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9》中都明确了会计目标。由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未来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为此,“征求意见稿”未对会计目标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但就会计目标来说,小企业还是有别于大中型企业的,若在“征求意见稿”中再明确其会计目标,将有利于税务部门查账征税、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也有利于商业银行贷款,更有助于提高小企业内部管理水平。

(二)税收报表纳入会计报表体系的问题税收报表是否要纳入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是值得考虑的问题。虽然“征求意见稿”仅要求小企业提供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附注,而现金流量表是否要编制,则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选择,未做强制要求。但基于小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比较薄弱,而且主观上小企业有着比大企业更强烈的逃税、逃债的动机。因此,应在小企业会计报表体系中增加税收报表,满足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征管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引入会计准则的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和方法是否要引入会计准则中,这是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工作者未达成共识的一个问题。虽然财政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等规范,这些对加强内部会计及与会计相关业务的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小企业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薄弱、管理漏洞众多、财产安全措施不完善、舞弊行为等问题时有发生,造成某些控制措施出现真空状况,为此,建议“征求意见稿”在其所涉及的关键会计流程、重要会计科目中要体现内控控制的要求。

(四)两个会计准则一致性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和未来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因此,二者从体系框架到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方法、财务报表结构、报表项目的称谓等要保持一定的一致性。而“征求意见稿”中下列问题值得探讨:(1)“其他业务成本(或支出)”科目。无论是大中型企业还是小企业,其他业务收支都重要的经济业务之一,具有经常性、频繁发生的特点,在使用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同时,而其他支出的称谓,《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征求意见稿”提法不一致,前者称为“其他业务成本”,而后者则称为“其他业务支出”。建议将“其他业务支出”改为“其他业务成本”。(2)《企业会计准则――直用指南》中的利润表,已经将“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分别与“主营业务收入”、“主业务成本”分别合并为“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报表项目。而“征求意见稿”不仅未将其合并,而另增加了“主营业务利润”指标,对于小企业来说,一般是多种经营,主营和非主营有时很难划分。因此,“征求意见稿”关于利润表的结构,最好与《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保持一致,有助于会计信息的比较与利用。若保留“主营业务利润”指标,该指标中的其他业务收支也不必分别设置报表项目,可参照“营业外收支净额(亏损以“-”填列)”项目的处理原则。

综上所述,“征求意见稿”既不是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简单重复和改良,也不是2007年《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版,而是在充分吸收了《小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精髓,广泛借鉴《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9》的基础上形成的小企业会计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全面实施后,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国会计的国际趋同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收入准则 征求意见稿 对比 建议

一、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与CAS 14、CAS 15的部分内容对比

收入是会计一项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收入准则也是会计的重要准则。2014年5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15 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 15),并定于2018年1月1日起生效。新的国际收入准则的核心原则是,主体确认收入的方式应当反映其向客户转让商品和服务的模式,确认金额应当反映主体预计因交付该商品和服务而有权获得的金额。为此,准则设定了收入确认计量的五步法: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识别合同中单独的履约义务、确定交易价格、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单独的履约义务、履行每一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收入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披露,保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财政部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 15),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

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共分八章四十三条,基本框架为总则、确认、计量、合同成本、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列报、衔接规定、附则。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相比我国2006年颁布的现行CAS 14(五章十九条)和现行的CAS 15(六章二十八条)的规定,变化较大。首先是准则制定的理念从“收入费用观”变为了“资产负债观”,即由规则导向型的收入费用观变为了原则导向型的资产负债观;其次是准则的框架变为了财务报告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四个基本环节;再次是收入确认标准以控制权的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最后是以合同价格为基础确认收入代替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认收入。由于这四个重要方面的变化,导致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相比现行的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具体列表分析见下页表1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与CAS 14、CAS 15的部分内容对比。

二、对现阶段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几点建议

(一)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

准则制定委员会应继续就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进行征求意见,根据我国的国情,向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工作者、会计师事务所、证券交易委员会、国资委等各界人士,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继续进行充分调研,考察原准则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准则的顺利实施。

(二)密切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情况

根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5年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15 号――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IFRS 15),将于2018年1月1日起生效,要继续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就要密切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以及实施情况,使得收入准则修订后能顺利实施,借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施情况,不断完善我国收入准则的修订,将准则的应用指南等一并归入准则。

(三)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应积极应对收入准则的变化

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要认真研读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深入学习,深刻领会,评估准则对具体行业的影响,积极应对。具体地说,企业要进行新修订准则与原准则对行业的影响对比分析,可以鼓励部分企业提前实施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认真总结实施中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积极反馈给准则制定委员会,以利于准则制定委员会充分掌握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收入准则的修订。

(四)税法的修订与完善

毫无疑问,随着新修订收入准则的实施,税法的相关条款不能滞后于准则的修订,税法的相关条款要不断跟进、完善,以利于税务人员实际操作,防止税源流失,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税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要积极反映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利于税法的不断修订与完善。

(五)会计人员提前认真学习收入准则征求意见稿

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无疑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密切关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修订与实施,积极学习我国会计准则,认真执行会计准则,将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积极反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供准则制定委员会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修订评析与前瞻――以金融工具、合并报表和收入准则为例[J].会计研究,2012,(4).

[2]IASB/FASB. Feedback summary from comment letters and outreach,2012

[3]IASB/FASB.IFRS 15.Revenue from contracts with customer,2014.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S].2015.

[5]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S].2015.

[6]李现宗,张启.收入准则的国际变化及我国的应对[J].会计之友,2015,(19).

[7]宣和.新收入国际准则:全新的框架[J].会计研究,2014,(7).

[8]杜晓旭.源自客户合同的收入准则对油气行业预期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0]潘上永,张会莉.IASB收入确认新模型及其影响[J].财会月刊,2014,(8上).

[11]唐滢滢,汪祥耀.IFRS 15“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生的收入”解析及启示[J].财会通讯(综合), 2014,(9).

[12]方竺乾,马晓萍,任世驰.收入国际会计准则变化探析[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13]陈镜宇,韦彩霞.收入会计准则国际变革与趋同[J].财会通讯,2014,(7上).

作者简介: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6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 估值难题

一、引言

2011年5月12日的IFRS13《公允价值计量》,被认为是欧美两大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历时5年多的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规范趋同的收官之作,对于各国的趋同进程无疑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5年来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保证价值的公允性,真正公允价值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难以获取,对准则的部分相关规定感到难以理解,无法付诸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财务报告的质量。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展和我国公允价值实践的迫切需要,我国财政部于2012 年5月17日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征求意见稿”),向各界征求意见。

二、最新修订内容解析

征求意见稿在遵循“坚持与国际准则持续趋同和兼顾考虑我国实际”两个原则下,着重修订了公允价值定义、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公允价值信息披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阐明最新定义

征求意见稿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新定义赋予公允价值的新内涵有以下方面:

1.市场基础

相对于主体基础,市场基础在计量公允价值时,能够一定程度防止计量主体选择价值的主观性,从而保证价值的相对公允,这体现出准则制定者对解决公允价值缺乏可靠性这一难题所做的努力。

2.主要(最有利)市场

主要市场是指交易量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其拥有的最大交易量会保证更高的活跃度,因此它是无偏的,能够提供更具代表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更符合市场基础的核心原则。

3.退出价格

新定义规定公允价值是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退出价格。这与我国将资产定义为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将负债定义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是一致的,过去的进入价格形成了历史成本,现行的退出价格形成了公允价值。

(二)构建计量框架

在财政部2006年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没有明确提出公允价值层级的概念,关于公允价值计量层级划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未将公允价值层级划分与公允价值的披露要求结合起来,难以得到有效执行,这给企业计量公允价值带来极大的困扰。

(三)强化信息披露

征求意见稿的另外一大亮点就是加强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要求。其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并在上述基础上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应,不同层级的公允价值必须披露对应详细程度的计量信息。对于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和输入值。当变更估值技术时,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对于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要求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当变更估值技术时,披露这一变更以及变更的原因。企业应当披露重要的、可合理取得的量化不可观察的输入值。

与现有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相比,征求意见稿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规定更加严格,充分考虑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因为会计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判断能力,在计量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时可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会计准则制定者通过要求披露充分的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来提高公允价值信息质量。

三、影响、问题和建议

征求意见稿重新定义了公允价值、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加强了公允价值信息披露要求,不仅完善了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基础,而且实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趋同,其必将极大地推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发展。但同时,笔者注意到,征求意见稿之后,有两个问题日益凸显,急需解决。

(一)基本准则、计量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关系

征求意见稿后,目前涉及规范公允价值运用的准则可分为三类:基本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和各个相关的具体准则。这三者之间该是什么关系、实务中应该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弄清楚这些问题对正确运用公允价值至关重要,然而现有准则中却未有明确说明。

笔者认为,基本准则被看作我国现阶段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三者的关系中处于第一层面。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处于公允价值应用规范的第二个层次,它属于对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规范层面,主要解决一般意义上的非特定会计要素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问题。具体准则解决的是会计要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确认、计量与披露问题,即用公允价值反映的客体是谁以及如何反映的问题。它是公允价值在基本准则和计量准则指导下的具体运用,是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有益补充,本文将它看成公允价值应用的第三个层次。

(二)非活跃市场公允价值估值难题

估值难题一直是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的一个顽疾。征求意见稿确定了公允价值层级的划分依据、各层级输入值的含义、公允价值计量整体的层级确定原则,构建了公允价值计量框架,为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依据,必将大大降低公允价值确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认为:(1)尽快出配套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应当具备新兴市场的基本特征,勇于面对我国市场报价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提供更多第二、三层级输入值的相关指南,竭力破解估值难题。(2)适当引入独立估值服务。对非活跃市场条件下资产和负债的价值进行评估,需要充分的信息和估值人员专业的知识和能力,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于外界的力量来完成公允价值的确定工作。资产评估作为独立、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可以胜任公允价值的计量问题。适当引入独立估值服务,可以提高非活跃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3)加强对会计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课题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连续四年平稳有效实施——我国上市公司2010 年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情况分析报告.会计研究,2011(10).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7篇

一、新旧准则总则部分简单对照

1、旧准则:一共四条,阐述较为简单。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获取审计证据,保证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使得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意见。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即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联,并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实。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参照本准则办理。

2、新准则:一共6条,阐述更加具体准确。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获取审计证据的内容、数量和质量,以及为获取审计证据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第四条,依据会计记录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应当测试会计记录以获取审计证据。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本身并不足以提供充分的审计证据作为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获取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第五条,可用作审计证据的其他信息包括注册会计师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获取的会计记录以外的信息,通过询问、观察和检查等审计程序获取的信息,通过合理推断得出结论的信息。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

二、新准则格式方面的变化

原《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5号――审计证据》中包括总则、一般原则、取证方法、附则四项内容。新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包括五部分,分别为总则、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附则。其中,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被单列为一要素,新增获取审计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不再采取一般原则这种含糊不清的叫法。征求意见稿对获取证据的审计程序也做了必要的补充,与2004年12月15日修订的

《国际审计准则500――审计证据》协调一致。

三、新准则内容方面的变化

1、适用范围。原准则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但总则中明确说明,执行会计咨询、会计服务业务,可以参照执行。新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也指明适用于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而且附则第3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以外的其他审计业务,除有特定要求者外,应当参照本准则办理”,将范围明确为审计业务,不包括会计咨询、服务,定位更加准确。这与审计业务的特征要求相符合。

2、审计证据的充分性、适当性。原准则除了在总则里简单介绍了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定义外,在一般准则部分仅仅说明判断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虑审计风险、具体项目的重要程度、审计经验、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类型及获取途径五个因素,并没有具体指出如何判断充分性和适当性。新准则征求意见稿则明确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新准则进一步规范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具体原则,相关性有3个,可靠性有5个。新准则的规定更具有指导性。

3、获取证据时对认定的运用。原准则在一般准则部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部分说明获取审计证据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有关主要事项,其实就是解释获取证据去证明哪些认定。但在原准则中,账户报表层次是合在一起的5个认定: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和义务、估价或分摊、表达与披露,有一定的迷惑性。新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则参考2004年12月15日修订的《国际审计准则500――审计证据》的规定,将认定按各类交易和事项、期末账户余额以及表达与披露进行了区分,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5个类别:发生、完整性、准确性、截止、分类;期末账户余额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4个类别:存在、权利和义务、完整性、计价和分摊;对列报与披露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4个类别:发生及权利和义务、完整性、分类和可理解性、准确性和计价。将认定按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内容加以区分,可以更有效的指导工作,提高审计质量。

4、审计程序。原准则将审计程序称做取证方法,并在准则第三部分简单介绍检查、监盘、观察、查询及函证、计算和分析性复核6种方法的定义。新准则征求意见稿则对审计工作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它指出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程序以获得支持财务报表金额和披露的证据,这些程序是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做出的。其中,还强调了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价,这与审计风险模型的变化是相对应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审计过程中,将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作为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包括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对审计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将紧紧围绕其展开,最终保证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

此外,具体程序也细化为八个,分别为:检查记录或文件;检查有形资产;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程序。并明确指出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时间可能受财务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生成和储存方式的影响,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被审计单位保存某些信息以供查阅,或在可获得该信息的期间执行审计程序。

5、其他。除了以上主体内容的变化外,新旧准则中还存在一些细节方面的区别,如控制测试的应用前提,原是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中规定的,但新准则征求意见稿中也援引相关规定“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这就使得新准则的指导性更为明确,更具参考价值。

四、启发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8篇

为强化小企业管理,促进小企业发展,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本文拟针对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出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进行一些探讨。

(1)在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思路和原则中第一条就提到了遵循基本准则与简化要求相结合,按照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总体框架,基本准则是纲,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所有企业;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两个子系统,分别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但是,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是按“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到“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这个逻辑顺序来制定的。由此看来,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两个子系统。因此,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的两个子系统的提法就和之前已经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表述有冲突之处,应需进一步考虑。

(2)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中的表述,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基本准则框架下的其中一个子系统,那么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应的具体准则也应该是基本准则指导下的具体处理。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该征求意见稿中则省去了基本准则这一章,则是由正文和附录两部分组成。但是,这样做似乎有些不妥。例如,会计计量中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等计量属性都不适用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再比如,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没有相应的减值处理,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也没有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这些处理都是基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谨慎性,但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信息需求的使用者同企业会计准则中信息使用者不一致,导致了谨慎性相对于可靠性处于了劣势,这就需要考虑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具体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还是否需要符合谨慎性。这一系列的不同,加之第一个问题指出的两个子系统混乱的逻辑关系,小企业会计准则下也应有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相应的纲可以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有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相应适用范围为中国境内的大中型企业,而小企业会计准则适用范围为中国境内的小企业。两个会计准则下又有相应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3)为了简化和便于操作,该小企业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是以税法规定为基础的,各资产均不计提减值准备,适用应付税款法计算企业的所得税等。这样,小企业会计准则和所得税一致达成大体一致,但是与企业会计准则不一致了。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其中有一项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比。在小企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中提出,符合本准则的小企业既可以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也可以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由此, 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财务报表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财务报表缺乏很大程度上的可比性。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关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处理。增值税的缴纳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情况,这里还是比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处理,相应的应交税费下面仍然有几个分栏科目。但是,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大部分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范畴。因此,这里应该区别于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处理,相应的不需设置应交增值税的分栏科目,而是按小规模纳税人核算应交增值税的处理,同时可以注明小企业(一般纳税人)可以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9篇

【关键词】职工薪酬;对比;不足;建议

一、职工薪酬征求意见稿的修订背景

从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以下简称CAS9)颁布至今,其规范了企业职工薪酬的会计核算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保护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但是随着职工福利形式的不断丰富,尤其是离职后福利计划日益发展,CAS9在执行中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就需要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与此同时,在2011年,IASB对《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进行了重大修改,取消了区间法,要求全额确认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变动,简化了设定受益计划的列报模式。修订稿后,为包括我国在完善职工薪酬准则方面提供了参考标杆。

针对上述动态,我国财政部于2011年6月成立了职工薪酬准则项目组,全面研究我国企业职工薪酬体系的最新发展情况及相关的会计问题。于2012年4月底,项目组草拟完成了修订我国职工薪酬准则的讨论稿,并开始征求部分证券监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的意见。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讨论稿进行了多次修改和完善,并于7月至8月征求了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并最终于9月草拟完成了《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CAS9征求)。

二、CAS9征求与CAS9关于职工薪酬项目对比

如上文所述,目前的CAS9在实施中显现出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1)关于离职后福利的会计处理规范尚不完整,导致会计实务中离职后福利适用的会计政策、披露的内容等有所不一致;(2)对于劳务派遣人员工资与购买劳务支出的区分、长期辞退计划导致的应付职工薪酬的估计和折现、企业内退职工的工资薪金调整等,需要对准则的相关规定予以补充说明;(3)关于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辞退福利等的确认与计量的具体规定散见于准则的应用指南和讲解中,需要对准则、应用指南和讲解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

针对上述问题,CAS9征求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辞退福利,充实明确了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有关规定,并很多条款上进行了修订和调整,下面就对其中主要的几项逐一进行对比分析:

1.职工概念的变化。CAS9征求明确界定了职工概念,同时将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或未由其正式任命,但向企业所提供服务与职工所提供服务类似的人员纳入职工范畴,首次明确了实务中广泛存在且备受关注的劳务派遣人员属于职工范畴,适用职工薪酬准则。

2.确认主体的补充与调整。CAS9征求根据CAS9在实施中反映出的问题对确认主体进行了补充与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的基础上引入了离职后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概念,以规范实务中大量存在的多种形式的企业养老计划、长期残疾福利等问题;(2)单独提出短期薪酬概念,并将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纳入短期薪酬,同时将属于设定提存计划的社会保险费,自短期薪酬调整至离职后福利;(3)离职后福利按企业支付义务的不同进一步区分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4)进一步界定辞退福利的定义,将报告期末12个月内不需支付的辞退福利明确为其他长期福利。

3.计量和列报的变化。CAS9对于职工薪酬的计量和列报过于简单,CAS9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薪酬方式进行了规范和补充,主要变化如下:(1)短期薪酬中规定企业向职工提供的非货币利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当公允价值无法可靠获得时,可以采用成本计量;(2)对于离职后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在职工提供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12个月之后支付的应缴存金额,以折现后的金额计量应付职工薪酬;(3)对于离职后福利中设定收益计划,核心内容为设定收益计划职工薪酬成本的确定,其要求区分服务成本、利息净额、重新计量三部分分别列示。

三、CAS9征求修订存在不足

1.CAS9征求对劳务派遣人员的界定尚不够清晰。在实务中劳务派遣人员按照企业能否实质控制其薪酬调整、岗位调整等可分为两类:企业可实际控制的应属于职工范畴,适用本准则。企业不可实际控制的应属于劳务外包业务范畴,不适用本准则。此稿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该项分类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如果真的推广该项条款,会给原先适用该做法的企业带来很多不变,对职工的利益长远发展较为不利。

2.CAS9征求要求依据无偏、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计量设定收益计划的义务增加了主观判断的因素。在实务中对于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有赖于精算师的个人职业判断,很难做到无偏和相互一致,从而导致不同公司横向数据的不可比。而且在实务中很多公司存在的设定收益计划系补偿企业改制时特定人群的薪酬计划,随着特定人群的逐渐减少,该项成本占企业薪酬总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小,如果按照CAS9征求将加大该类企业的管理成本,这将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不利。

3.对于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规定大大增加了实际操作的难度。因为该项目在职工薪酬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假设按照CAS9征求的规定,由于设定收益计划的处理非常复杂,这将会给企业会计核算带来较大困难,不符合重要性原则,尤其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执行该准则的难度更大。

四、完善CAS9征求的改进建议

1.对职工薪酬的分类进行细化。从分类的完整性上分析,如果以期限为分类标准,则职工薪酬分类的结果应是短期与长期之分,笔者建议将职工薪酬在大类上分为短期职工薪酬和长期职工福利、其他职工薪酬三大类,这样就不会出现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短期薪酬、其他长期职工福利同时并列的情形,使得职工薪酬在体系上更加明晰,也能避免列举不全的情形。

2.出台与CAS9征求相应的应用指南。CAS9征求中出现了不少新概念、新规定,而且以前的准则并无设定收益制下养老金会计处理的具体规范,这对于报表使用者来说,在理解和运用方面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因此,笔者建议下发针对CAS9征求的应用指南或者准则解释,如增加养老金会计的相关科目处理及规则,这样有助于会计人员的进一步理解和吸收。

3.改进职工薪酬信息披露的内容。在CAS9征求中规定,企业应在附注中披露与短期职工薪酬有关的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笔者认为该规定值得商榷。对于员工的工资,在很多单位内部是一个商业秘密,企业是不大会愿意对外披露非常详细的信息的。即使按照CAS9征求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仍不能详细反映企业所承担的社会保险责任情况,也不足以从报表中直观反映企业养老金资产与养老金负债之间的资金缺口。笔者认为,离职后福利的信息披露必须能够反映该企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同时这些信息还应该便于不同企业之间进行横向比较。

综上所述,CAS9征求虽然更加符合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与国际会计准则的保持了更高度的趋同性,应该说是一种进步和突破。但是,由于引入了更多的新概念和操作方法,使其在可行性和操作性方面不是很适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关于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S].2012.

[2]李洁.国际养老金会计准则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会研究,2012(09).

征求意见稿范文第10篇

然而,中国干细胞研究发展至今,除造血干细胞治疗血液疾病外,尚未有任何一家医疗机构的干细胞治疗得到受理或审评。开展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医院,均属于试验性,临床研究。按相关规定和临床伦理的要求,试验性临床医疗的受试者,是不应该被收取费用的。

虽然在2012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下发《关于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和应用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对干细胞治疗乱象起到了一定震慑作用,很多医院按照规定进行自查整顿。但是,利益驱使和监管不严,使得整顿的整体效果并不是很明显。

一直以来,在干细胞治疗监管方面,中国缺乏专门的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的相关技术指南,难以正确引导和规范干细胞制剂的相关研发。为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食药监总局”)在2013年3月了《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个文件的征求意见稿。正式文件一旦出台,有望填补此前在干细胞研究制备监管领域长期存在的空白。

意见稿中对干细胞研究申报与备案、临床研究、供者和参与临床实验受试人员的权益保障、报告、监管与处罚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要求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必须在干细胞临床研究基地进行,研究基地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和药监总局组织进行遴选和确定,必须是三级甲等医院和药监局认定的药物临床试验机构。

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还需具备独立开展干细胞制品质量评价能力,在医疗、科研、教学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临床试验研究主要负责人需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并有干细胞或细胞研究的工作经历。

这样的规定大大提高了干细胞研究的准入门槛,可以说,通过适当设置准入门槛,把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控制在一定数量范围。

意见稿特别强调,开展干细胞临床研究必须符合伦理准则,干细胞临床试验须经相应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对项目做出伦理审查意见;临床研究基地必须成立相应的伦理委员会,由医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专家组成,其组成和工作不应受任何参与研究者的影响。

同时明确,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均属于在人体的试验研究阶段,要求不得故意混淆临床研究与临床应用,不得向临床实验参与受试人员收取费用,不得市场化运作,不得干细胞治疗广告,对严重不良反应24小时内及时报告。

意见稿还要求对每一份干细胞制剂从其如何从供者获得、如何体外操作,到最后的丢弃、回输或植入到受试者体内等环节进行追踪。

这些相关规定有利于保证临床实验参与者的安全,也有利于临床实验的规范运作和和对临床试验进行监管。

此外,意见稿还明确了相关责任处罚。取得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资格的医疗机构,如发生严重违反相关规定、违规开展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向受试者收取费用等情况,将取消其干细胞,临床试验研究基地资格,同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从这些文件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国家是要采取措施严格整顿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应用,这也标志着干细胞研究项目的申报受理将有据可循。

上一篇:介绍人意见范文 下一篇:起诉意见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