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1 20:00:46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家长工作; 纵向时空式; 横向互动式; 深度参与式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枝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11-002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如何有效发挥家长的作用,就必须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家长工作。

但现今开展的班级家长工作基本形式是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家园联系栏等。但家长进入了幼儿园,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不够,尤其是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的过程来深层次紧密配合课程;教师和家长在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等沟通时很难深入,导致各项工作效率不高。针对家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整合当下幼儿园家园衔接的一些新策略,为了让“家长工作”更充实饱满,不至于走形式,本文在实践中提炼总结出以下三种家长工作方式,构建起了“全程立体互动式”的新型家长工作体系。

一、纵向时空式:访谈沟通,贯穿全程

纵向时空式的家长工作强调家长工作贯穿于整个学期,本文将从新生家访、常规家访、家长约谈、接送交流等方面阐述。

1.新生家访

通过新生家访,教师既可以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环境,父母教育孩子的观点、方法,孩子的个性,又能使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在家、在园不同生活环境中的表现和特征,还有利于家园配合,共同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改变不正确的教养态度和行为,只有用有效的对话方式,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这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

1.1选择时机。根据家长和老师的时间空当约定家访的最佳时机,和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让家长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1.2设计表格。根据宝宝的生活习惯、健康情况、个性特点以及家长教养方式,设计“新生家访表”。如“宝宝是什么样的性格(内向、外向等)?是否经常和同龄的小朋友玩耍?会较快地适应新环境吗?宝宝发脾气时的表现经常是怎样的?家长交代事项与建议”等等,家访表格的记录,全方位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为完成孩子入园做好充分准备。

1.3制订问卷。针对家长困扰的、最关心、最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以及教师对待孩子的态度等问题制订家长调查问卷。如 “您最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哪些方面?”“您的孩子让你最头痛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准确了解家长的心声,更加确切地了解家长的需求,有利于对孩子的针对性保教。

1.4列份清单。每个学期开学初,列出需要家长和孩子准备的事情清单,并将需要准备的内容和用处一一进行罗列,如:准备2寸照片一张用于放在班级宝宝竞赛栏,每周总结在园情况,给予贴贴纸奖励;换洗衣服一套用于宝宝不小心尿床或衣服打湿了,老师能及时更换湿衣裤。提供班级QQ群号和飞信号,邀请家长进入等等,这样的提醒清单便于家长准备,让家长对幼儿园要做的事和目的都一目了然。

1.5梳理方法。由于幼儿初入陌生的环境,容易因焦虑不安而哭闹,教师要做好有关新生入园焦虑表现及处理方法的知识准备,告诉家长这些现象都是正常,并告诉家长一起配合,帮助幼儿轻松地度过入园难关。如让家长在开学前带幼儿到幼儿园参观、玩耍,熟悉新环境和老师,消除陌生感;让家长根据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幼儿在家的生活,并鼓励幼儿自己吃饭、入厕等,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告诉家长在自己的言行中要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帮助幼儿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形成安全感。

2.常规家访

幼儿个性、能力的发展都在变化,升入中大班时需要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家访。比如性格内向、行为反常、攻击强、生活自己能力差等等的幼儿,需要家园双方下大力气合作教育的幼儿,都应被列为家访的重点。

如今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强的很少,能力较差的倒有很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发展幼儿独立性的第一步,更是素质教育的前提。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了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的目的、意义、方法、内容以及要求家长注意的事项,家园一致地从洗手、穿脱衣服、系鞋带、收放玩具等各方面着手进行教育培养,帮助孩子养成了生活自理的习惯。

3.家长约谈

教师和家长“约谈”也是沟通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交谈中,通常教师简要、全面地汇报孩子这段时期在园里的表现,着重谈孩子的进步和优点,展示孩子的作品,并提出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家长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入园后或近来的变化与长进,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园里的希望。双方共商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共同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每次约谈的主题与内容不尽相同。比如,孩子入园后的第一次约谈,着重于听家长介绍孩子的生活、习惯和兴趣等,教师则说明园里的教育计划。约谈也可根据家长或教师的建议,集中讨论孩子发展的某方面问题。

4.接送交流

接送交流是教师与家长心灵沟通的桥梁,它不仅能丰富家园合作关系,而且能补充家长和教师个体化交流互动信息。班级里张由由小朋友吃饭和绘画时的坐姿不正确,总是弯着腰,离园时我把这一信息反馈给由由的妈妈,虽交流时间不足1分钟,但是一段时间后由由学会了正确的坐姿,这样的交流拉近了家长与老师的距离,也加深了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

二、横向互动式:多向交流,增强互动

研究发现,如果信息由一个相似的人来传递,也会成功,不一定依赖于具有专门知识的沟通者。如果说幼儿教师和研究者主要触动的是家长的认知因素的话,家长之间的互动则会因为彼此具有相似性而能够激起情感上的认同。所以,要充分利用家长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高家园互动的成效。横向互动式的家长工作是指基于家长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差异,通过家长间的交流和沟通,最终达到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目的。主要方式有:家长会、家长沙龙和家长QQ群。

1.家长会

家长会以幼儿园为交流平台的互动模式,教师首先选择家长一些最关心的问题来切入,然后以游戏进行互动,调动家长参与会议的积极性。然后根据切入点,引发家长思考、发言。让家长们在热烈的讨论、展示、分享、学习中增强着凝聚力,从而引导家长看到汇报交流背后的真正意义。也解决家长平时所面临的对孩子教育有心却用不到点子上,有劲却使不上力的困惑,充分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而且能让家长乐于全身心地投入到家长会中。

比如主题家长会《抓住幼儿的关键期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通过教师提问什么是幼儿教育?让家长们讨论你觉得孩子在幼儿园主要是学什么?让家长知道3-6岁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一起分享学习“关键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坚持性和积极向上的品质,对孩子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2.家长沙龙

一些教子有方的家长讲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之后,有些家长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想亲自体验一下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和优质的教育行为,对此,可以鼓励家长自发组织民间家长沙龙。由某个家长带头发起,几个家庭以集体春游、聚会、逛公园等形式现场体验“好做法”,在体验了质量较高的亲子互动之后,使需要帮助的家长的行为方式得以改变,同时增加幼儿之间交往的机会。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小班永恒不变的话题,所以以自理能力为切入点,开展了家长沙龙《如何做个“懒”家长》,让家长朋友们学会放手,学会“懒”做。主要从三个大问题出发:(1)现在您孩子的自理能力如何?(2)您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我们该如何改进?针对以上的问题让家长朋友们集思广益,想到了很多的方法。之所以要做个“懒”家长,不仅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更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3.家长QQ群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我也将这些工具运用到“家长工作”中。运用网络系统建立了家长QQ群,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家长们在这个群里相互交流和讨论着孩子的成长、学习等等话题。如果孩子记不清老师布置的任务,家长会在群里向其他家长求助信息;如果孩子感冒咳嗽了,家长会在群里介绍相关的医院和医生。

三、深入参与式:家园共育,立体协作

传统家长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不够,尤其是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深层次紧密配合课程。本文通过家园联系、成长档案、家长助教、班级飞信、班级家委等家园共育的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在园生活中,了解并协助班级管理工作。

1.家园联系,是家长了解我们工作的窗口

为了让家长及时全面地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配合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在开展每项主题活动之前,教师都要把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醒目地展示在家园联系栏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关注,并设立温馨提示栏,请家长协助完成目标。

2.成长档案,是家长了解孩子表现的阵地

孩子的行为发展时时牵动着家长的心,家长关心孩子的一切,他们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的表现,老师将孩子在幼儿园里专心学习、快乐游戏、孩子的作品等真实场景拍下来整理到幼儿成长档案袋里,让幼儿定期带回家,家长能具体形象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也可以让家长及时评价幼儿园的活动并记录幼儿在家的一些趣事,使幼儿园教育延伸到家庭中,提高了教育效果。

3.班级飞信,是家长与教师迅速沟通的桥梁

现在的家长工作繁忙,都没时间来接送幼儿,老师可以把学过的儿歌歌曲和幼儿在园表现第一时间发给家长,为家长提供及时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及孩子表现的方便,适时地给家长以温馨提示。比如温馨提示:“今天的太阳很给力,请把宝宝的被子拿出来晒一晒”,会让家长感觉到来自学校和老师的温暖。

4.家长助教,是家长参与活动的有效途径

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家长中的有效资源,用家长助教的方式让他们参与到我们的教学中。家长当“老师”这一形式的推出使家长非常满意,因为他们把这次机会视为提高自身家教能力的好时机,而对于教师来说,则能从不同的专业领域里学到各种知识,这样的做法最终共同促进了幼儿发展。每一次的家长来助教时,他们总能全力以赴,细致、认真地准备,我为他们的这份热情感动不已。

5.班级家委,是家长与班级合作的核心

选出几位热心,平时时间充裕,有良好育儿观念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就是老师的智囊团,不仅可以参与幼儿园大型活动的组织实施,还可以帮助老师解决平时遇到的棘手问题,开展班级活动离不开家委会的支持和配合。

几年来,经过以上三种家长方式不断的实践改善,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更密切和谐,班级活动的开展更井然有序,全程立体互动式的家长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成为教师工作安排的依据

教师按照立体互动式的新模式进行家长工作,更加系统化细致化,防止日常生活中的工作遗漏,也是评价一个教师班级工作的质量。

2.提高了家长的保教意识

立体互动式的家长工作让家长从点滴中意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独特价值,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不再停留在教师对家长说教式的沟通提醒,而是改变成生动的、变通的、潜移默化的一种引导。家长容易接受、愿意参与,并且保教意识逐渐提高,家庭传统教育意识也逐渐改变。

3.促进了班级社会关系的稳定

一个班级的核心从原来的以教师和幼儿为主的群体,逐渐转变成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的一个互动的小社会关系群体。在平常的教育工作中,幼教机构遇到的矛盾往往都是家长与幼教主体者一种观点分歧与价值观的悬殊,而发生矛盾的起始就是家长工作的不细致和不深入造成的,立体互动式的家长工作促进了家长之间的良好沟通,家长间的一种积极互动无形中推动一个班级家长的能动性,幼儿在园的状态也非常的积极。

实践证明,通过纵向时空式、横向互动式和深度参与式构建“全程立体互动式”的家长工作新体系,不仅为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关注幼儿成长的平台,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更成为教师开展班级工作的强大后盾。

参考文献:

[1][德]玛丽·卢·富勒(Mary Lou Fuller).家庭与学校的联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龙红芝.家长沙龙——家园共育的有效模式[J].儿童与健康,2007,(12)

[3]杨华.努力探索家园共育新途径[J]. 学前教育研究. 2004(Z1)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QQ群 家园共育 群环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205

一、现状分析

1.沟通方便,管理不便。

随着社会的信息化,QQ群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使用的交流方式之一。很多教师会运用QQ群的价值,利用其强大的聊天、传输功能与家长们进行沟通。但有些事情在家长们的不断挖掘下会变得复杂,部分家长会因此而对教师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更有一些家长在群里一些广告、商品,使班级的QQ群不再单纯地服务于孩子。

2.误会频生,家长不解。

随着QQ群的使用频繁,部分家长开始担心教师的工作,觉得教师会利用上班时间上网,不能很好的照顾孩子,对老师的工作能力产生质疑。也有部分家长在老师不能及时回答他的问题时,对老师产生不好的感想,觉得老师不关心自己的孩子,这些都使家园沟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

二、如何正确运用QQ群

1.多上传,消除家长疑虑。

家长的焦虑来自于对孩子在园一日生活的不了解。其实大部分的孩子都有分离焦虑,即在与亲人分离的瞬间焦虑感特别明显。但在老师们的引领下不用多久,就能开心地融入新生活。因此,教师可利用通过照片或摄像方式,真实记录孩子的幼儿园生活的精彩片段,上传至群空间。让家长将孩子的在园生活尽收眼底,实现信息的及时、真实的传递,能大大消除家长的疑虑,并树立信心,与孩子一起爱上幼儿园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把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日常规、营养食谱、温馨提示、幼儿园网站地址等及时在QQ群中广而告之,并一一梳理家园对接要点,让家长有章可循,快速有效地解决碰到的共性问题,从而建立对班级QQ群的信任感,增加关注度与参与度。

2.多沟通,促进家园共育。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下班时间和家长一起进行群聊,对家长提出的关于幼儿园和班级工作的问题,采取不回避,有问必答的态度,确保家长的问题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应答。也可以选择站在家长的角度,选择了一些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寻找原因,共同探讨相关幼儿教育的经验和策略。教师还需及时了解家长的所提出的问题和话题的意图,进行内容的梳理和问题归纳。有针对性地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以健康、正确的议题来实现对群聊舆论的引导。

3.多交流,互学育儿经验 。

部分家长有很多好的教育方法与经验,对其他家长教育孩子起到可以借鉴或直接指导得作用。例如:小班的孩子就餐一直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不愿自己吃,挑食、偏食的情况比较严重。针对这些情况,老师可以邀请进餐习惯好的小朋友的家长做一个关于“怎样解决宝宝吃饭难的问题”的论坛,并在群上公告,围绕这个话题,让家长们献计献策,各抒己见,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好办法。在家长论坛里家长可以发表自己的育儿经验,相互交流,很多家长都很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家长们还可以利用QQ群,组织亲子活动,对独生子女这一性格弱点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家长们深深体会到班级群的成员之间的默契与合作,彼此打开心扉,亲如一家。

4.勤管理,建立良好群环境。

在利用QQ群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合理运用私聊与群聊功能。在与家长群聊时可以多涉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怎样在家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怎样使用幼儿园接送卡等一些共性的问题。当涉及幼儿个体或家长个体的问题,如幼儿尿裤子;幼儿在幼儿园打架了等问题时,要用私聊功能,注意保护幼儿和家长的隐私。当然,如果是好事,也可以在群聊时进行表扬。如某某孩子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或某某孩子这几天上课很专心等。家长还是很喜欢让其他家长知道的。另外,老师在聊天时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和说话的分寸,该说的说,不该则不说,不能因为家长之间比较熟了就随便说,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

对于一些在群里发广告、商品的家长,也要提出一些要求,明确QQ群的功能,家长们还给孩子们一个干净的空间。家长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语音聊天,在放学后也能与伙伴们进行沟通。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3篇

1家园合作的意义

幼儿园和家庭是影响幼儿在生活中的两个最重要的环境,双方应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达到家园合作的目的。

1.1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园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教师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并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家庭更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幼儿最亲近的人,家长对幼儿的了解也是全方面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幼儿发展中起着长期的作用,两者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才能有效的形成教育合力。

1.2有利于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

家园合作不是单方为主的“配合”,二者是两个同时肩负着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今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以在园为主,家长很少有机会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因此,家长与老师应该相互间交流有关孩子的信息,这种双反信息的反馈会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家园合作也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交流和分享的机会,家长应多给幼儿园给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得更多有关幼儿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多教育的理解和期望,并从老师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中获得帮助。

1.3有利于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父母是幼儿的启蒙教师,也是终身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重要的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劳苦而深刻的,在孩子的世界里家长的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家长的性格、行为举止等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本身就善于模仿,所以模仿的对象的取决是很重要的,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需要。现在的家长大部分忙于工作,常常忽略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觉得教育是幼儿园的事情,父母只需要交办相应的费用,剩下的就交给幼儿园,这种想法是绝对不可以存在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转变家长的观念,让其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与家长密切的沟通,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教育的兴趣。家园合作可以使家长逐步意识到自己也是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自己有这份责任与老师、幼儿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全面的发展。

2家园合作的途径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长配合,帮助家长创作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幼儿教育的任务。”是让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充分重视并主动做好家园衔接的工作,是家长与幼儿园在幼儿教育方面形成统一的认识,并通过一系列的环节与活动让家长更直观的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及在园的表现。但传统意义上的家园沟通就是所谓的家长会,都是教师讲家长听,几乎没有彼此交流讨论的机会,导致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参与性,很多幼儿在家发展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孩子的教育和发展就会呗忽略很多,所以想要家园合作就要两者惊醒沟通,及时反馈幼儿在园及在家的情况。

2.1进行家访

每个新学期幼儿园会对转学幼儿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可以让教师正真的了解到了幼儿,也让家长指导了幼儿在园的表现。通过这样的形式会了解不同孩子在家的生活表现、成长过程、个性发展情况等,多与孩子们交流。

2.2家长开放日

幼儿园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参与观摩幼儿早上的来园活动到早操环节、点心环节、再到教学活动等环节,将集体教育活动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在幼儿家长的面前,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到孩子在园的生活,了解孩子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接下来的环节是教师针对平时家长的配合(亲子作业、材料的提供)等方面做总结。班里大部分家长在平时的配合上还是比较好的,能认真带幼儿一起完成亲子作业,平时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物品也能及时带来,但还是有部分家长总是不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其带的东西不带,导致幼儿在一些教学活动中无法参与。所以在这个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让其知道只有双方共同配合才能是幼儿在活动中成长。活动过后,家园之间互相讨论并提意见。园内会制作两份表格,一份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建议和需要改善的地方,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写下来,幼儿园会结合家长的意见做相关的改善。还有一份是家长对老师及保育员的点评,通过几项评判的标准给老师和保育员打分。半日活动是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活动一学期可多次组织。

2.3网络平台

如今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交流方式,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不仅给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也为幼儿园的家园合作开辟的新的途径,教师通过QQ或者微信群聊,建立家长群,家长可将幼儿在园的一些活动视频或者照片分享在群里,家长也可以通过家长群一起讨论孩子在家的一些情况,或者一起讨论亲子作业。家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群里,家长间就会形成一种对比,这样家长的积极性也就会提高。本班幼儿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着,爸爸妈妈很少有机会能好好与老师交流,通过QQ或微信家长与老师可直接在网络上交流反映孩子的情况。因此,直接将网络作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有效的密切的快捷通道,是教育中可以利用的有理资源。

3结语

总之,家园合作是幼儿园开展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离不来家庭和幼儿园,两者的合力培养会给幼儿带来更趋于完善的教育。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每一个家庭和幼儿园应尽的责任。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4篇

2016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一

为贯彻落实xx市xx区教育局《关于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我幼儿园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宣传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家庭幼儿教育等有关知识,切实让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走出误区和困惑。我幼儿园具体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1、我园对宣传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

2、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活动方案、及系列宣传活动计划

3、宣传活动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宣传内容科学规范,确保宣传实效

(1)、5月30日,组织全体教职及小朋友和小朋友家长在幼儿园借6.1活动,传达xx市xx区教育局《关于开展学期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宣传月活动主题,帮助教职工及家长朋友了解宣传月的内容、形式。

(2)、6月5日成立宣传月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3)、在宣传月活动期间,利用条幅在幼儿园醒目位置悬挂宣传标语,营造宣传月氛围。

(4)、6月7日上午8:00召开全园家长会,全方位地向家长深入宣传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理念;6月27日开展果实班家长开放日活动,积极为幼儿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寓教于乐,为学前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共同促进幼儿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5)、6月9日分发致每位家长一封信,宣传规范办园行为,避免小学化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等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

(6)、在宣传月活动期间,利用六一节、艺术节等系列活动,在辖区范围内面向社区开展宣传或咨询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学期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家长、社会了解幼儿园坚持科学保教,规范办园的行为。

幼儿园通过以上活动形式,面向家长及社会群众开展科学育儿宣传活动,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宣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措施,帮助广大家长转变育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违健康的行为 。

2016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二

为了帮助家长和教师进一步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建立对儿童的合理的期望,获得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真正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根据上级市局安排,我园从5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

围绕今年宣传月的活动主题快乐生活、健康成长,我园开展了以下活动:

1、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活动。《指南》的出台凝聚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众多专家和一线教师以及关注教育社会人士的心血与智慧,充分体现了科学性、民主性与先进行、时效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我园把开展这次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正确理念、宣传科学知识、争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在进出我园的必经地段悬挂横幅标语,在幼儿园的大门前摆放了《指南》内容的宣传板块,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全文《指南》的所有内容,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和深入社区宣传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让《指南》精神深入幼儿的家庭,让广大家长熟悉了解《指南》的精神实质。

2、组织学习交流。我园围绕学《指南》、用《指南》,组织广大教师和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多样形式组织教师和家长分享和交流学《指南》、用《指南》的经验体会。今年开学初,我园就组织开展教师自学《指南》,全面了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涵和法规常识,特别是引导教师树立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意识,用《指南》的精神引领和指导幼儿园日常保教工作。

3、开展科学育儿服务。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六一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指南》,园长亲自向家长宣讲指南内容,并向家长宣传我园在《指南》的指引下开展适合幼儿的丰富的活动。各班在QQ群里帮助家长理解《指南》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涵、各年龄段幼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特点,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观察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

4、各班出了一期学前教育宣传栏。

在园领导的精心组织和统筹协调下,全园教师的合作努力我园的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宣传月结束了,但《指南》的宣传工作并未结束,我们必须在日常工作中正常做好《指南》的宣传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指南》,更新观念,充分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确立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坚持遵循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以多数幼儿在目标时间内可能达到的水平为基础,坚决执行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目标,科学施教,提高保教质量,真正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和各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

2016关于幼儿园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总结三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教基二厅函〔2016〕8号)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文件要求,我园领导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宣传国家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家庭幼儿教育等有关知识,切实让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走出误区和困惑,现把我园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专人负责

我园成立以校长丛众为组长,副校长张兰泉、园长孟宪珍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人负责宣传月工作。

二、明确宣传工作的主题。

我园本次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紧紧围绕《指南》让科学育儿知识进入千家万户。的主题,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规章制度,促进幼儿教育规范化发展,推动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提升家长科学育儿的信心和能力。

三、宣传时间

2016年6月9日至7月9日。

三、宣传重点

1.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临朐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学前教育项目实施政策等文件为重点的学前教育宏观政策宣传。

2.以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等文件为重点的科学保教宣传。

3.以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临教字[2011]20号)《关于规范幼小衔接等工作的通知》(临教通字[2012]128号)《临朐县2016年幼儿园办园绩效评估方案》等文件为重点的规范办园宣传。

四、宣传方式

运用各种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宣传效果。

1.深入开展园内宣传。

在宣传月期间,我园组织全园教职工集中学习,同时向广大幼儿家长宣传国家和省市有关学前教育政策。通过教师撰写学习笔记、集体交流等方式,深刻理解规范办园、科学保教,以及幼儿园办园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增强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山东省学前教育规定》等学前教育相关政策;观看山东省学前教育网热点推荐栏目之《山东省贯彻学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专题》中的每日一句视频专辑等栏目内容;组织教师对近年来开展的落实《指南》研说教材活动进行梳理固化,总结经验、收集成果、发现不足及制定深化措施等。

2.制作学前教育宣传版面、宣传栏及悬挂宣传条幅。重点向幼儿家长及社会宣传《指南》、规范办园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取得的成绩。

3.召开全园家长会。

建立家园长效沟通体制,工作面覆盖所有在园幼儿的家长。宣传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科学办园的理念。

一是播放《共同打造孩子成长的乐园》等学前教育专题片。二是学习《指南》,重点对《指南》的教育理念、幼儿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目标及教育建议进行解读。

三是案例剖析,播放视频《3乘5太难,小萝莉急得哭》对此案例进行全面剖析,重点结合实例对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及危害做出科学合理的讲解与引导。

四是指导家长下载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科学育儿客户端,(科学育儿移动应用收录了0-6岁五大年龄段、生活照料、营养喂养、疾病防治、计划免疫、发展教育与安全防护等六大知识领域共255个权威育儿视频、动画。)

4.组织一次全园家长开放日及亲子活动。

(1)5月30日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园举行了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把家长请进幼儿园观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等情况,还观看了孩子们的演出,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又是唱,又是跳,很是开心,感到很满足,很快乐,很放心。

(2)2016年4月15日,我园举行了半日开放活动区域活动观摩,此外还开放了晨间活动、早操、集体教学、户外活动及开展丰富多彩亲子活动等,通过介绍、点评等方式指导家长树立科学保教理念。

5.利用幼儿园网站、家长飞信、班级(教师)博客等家园沟通方式进行宣传,重点宣传《指南》及规范办园、科学保教等工作。

6.及时将《指南家长宣传册》《致全县幼儿家长的一封信》等宣传材料发放到幼儿家长手中。

7.组织家访活动,搭建家园共育桥梁。每个班的班主任老师或任课教师对每个幼儿进行一次家访活动,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聆听家长的需要,构建家园共育的桥梁,让家长进一步了解怎样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8、在家教宣传栏内张贴家长教育孩子的知识,解答家长在教育孩子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9、发放《致幼儿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夏季多发的疾病,知道怎样预防,怎样教育孩子讲卫生少生病。

10、签订《防汛、防溺水、防雷电安全责任书》。汛期来临,家长和幼儿应该提高安全意识,做好防汛、防溺水、防雷电等安全工作。针对汛期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防范和应对措施,增强家长、幼儿、教师的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月活动,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和理解国家的幼儿教育发展政策,特别是学前教育的中长期规划。进一步引起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关注和重视,进一步端正了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观点,进一步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更是让全社会了解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未来,让幼儿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掌握科学保教知识,让孩子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5篇

每日带班结束后,我们办公室的老师总会不自觉地聚在一起开一个“座谈会”。内容基本就围绕当天的带班工作、小朋友和家长。当然听到最多的还是老师对于家长无奈的感慨:“现在的家长怎么了,要求怎么那么多,一个班那么多孩子,老师怎么忙得过来!竟然提出要一只手拉着她的孩子,另一只手拉着剩下的几十个孩子……”“唉,现在的家长一点小事,就闹个不停,说我不让孩子上厕所,这怎么可能。”

听着这些熟悉的抱怨声,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与孩子、与家长相处的问题上,用一句时髦话来讲,已经“纠结”了十几年了。在这十几年的过程中,我发现,许多矛盾纠纷都来自沟通障碍。老师不把话说清楚,家长容易想偏,矛盾就来了。而良好真诚的沟通,是化解矛盾的关键所在,沟通得越透彻,家长就越能理解我们的工作,通俗点说就是越“听话”。那么首先让我们先比较一下,幼儿园现有的家园沟通方式各有什么优缺点:

1.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的优缺点分析

2.造成家园合作中问题的主要原因

(1)信息传递不直接。现在的家长基本都是双职工,工作繁忙,很多都是由老一辈接送教养孩子,幼儿园的一些信息就需要这些爷爷奶奶回家后进行间接传达,难免产生偏差。有一部分爷爷奶奶不识字,幼儿园家长园地上的信息也通过道听途说而来,这样势必造成传达上的口误,从而影响家园合作的效果。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疏远。

如老师通过家园联系栏通知家长要带罐子,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等爷爷奶奶回去传达到了,爸爸妈妈准备好了,可能活动已经结束了,所以在迟交遭到老师拒绝时,势必会产生抵触情绪,为良好的家园合作埋下了阴影。

(2)信息传递不及时。比如家园联系手册、家访等联系方式,不可能将孩子的一些表现及时传递给家长,争取家长在第一时间的共同配合教育。存在信息的滞后性,等家长知道,可能已经时过境迁了。

二、措施介绍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家园合作中的效率,促进家园双方互相理解、接纳与配合,可以尝试探索新的家园合作方式,对现有家园沟通方式进行互补,尽可能解决家园沟通中信息传递不直接和不及时这两个弊端。通过新的平台,方便老师及时收集信息、反馈信息,及时解决矛盾和问题。在热心家长的协助下,我们在托班开学后不久,建立了“阳光宝宝”班级QQ群。具体做法如下:

1.宣传发动,全员参与。

在建立班级QQ群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宣传发动,鼓励家长积极加入班级QQ群。刚好我们要召开托班入园后的第一次新生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对班级QQ群的功能及运用进行了介绍,会后许多家长都积极加入到群里来。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原因没能来开家长会,我们通过家园联系栏、打电话等方式及时做好家长宣传工作,保证一个都不能少。

2.丰富板块,扩展功能。

丰富班级QQ群的板块设置,增加QQ群的教育和交流功能。在栏目设置中,我们开设了网上学堂、童言稚语、家长感言、快乐亲子游、快乐宝贝show等多个栏目,教师及时将一些幼儿园的信息上传。如在托班入园后的前两个月,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幼儿进行各项常规的培养上,有家长就对老师的工作提出了质疑,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到底在干什么?听到家长的质疑,我们就撰写了一篇《看看孩子们前两个月学了什么》,使家长了解孩子一天在幼儿园的生活顺序及老师的培养目标和完成情况。文章一出,点击率百分之百。许多家长都进来留言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表示在家中会好好配合幼儿的常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许多热心的家长也会将自己的育儿心得及活动照片发上来,让大家共享,实现了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有效互动。

(1)在线答疑:教师要利用QQ群进行在线答疑。当家长对幼儿园的活动或孩子的发展产生疑问时,要给予及时的回答。如开学初,很多家长比较关心生活方面的问题,如吃饭、睡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利用QQ的群聊功能,用文字或图片来说明问题,减少家长的焦虑情绪。如班上有个孩子在家从来没有自己吃过饭,妈妈对孩子能否自己独立吃饭表示怀疑。面对家长的质疑,我们在孩子吃饭时拍了一些视频,有图为证,足以使家长信服。

(2)召开网络会议:幼儿园一般会召开一到两次家长会,但具有信息滞后性,往往是一段时间班级的总结。有特殊情况发生时,这种学期家长会就有点“远水解不了近渴”。如去年10月份,我园决定召开秋季亲子运动会,这中间有许多需要准备的工作。如为班级运动队取名、设计入场口号、制作班牌及每个小运动员的胸牌等等。这些工作如果需要老师一个人去组织完成,那就太辛苦了,有了群里的爸爸妈妈的帮忙,我们当天早上通过网络会议就定下了队名和口号,下午家长义工与老师一起制作了班牌和胸牌,只花了两天就完成了准备工作。家委会们还组织家长购买了整齐划一的队服,我们的出场受到了大家的羡慕。

3.利用资源,形成核心。

教师在聊天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现家长的特点,使其成为家长资源库中的宝贵资源。如会摄影的、能修电脑的、会修电器的、有文采的、爱好文艺的家长,都可以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协助老师的工作。将这些有特长的家长组织起来,成立二级家委会(幼儿园的为一级家委会),使二级家委会成为班级QQ群的核心力量。家委会的主要职责有三部分内容,组织假日亲子活动、选派家长义工、组织家长之间的育儿交流。如在幼儿园举行的“六一”动漫节活动中,我们向家委会提出申请,需要几个家长义工。家委会成员经过讨论,分派了5位全职妈妈给我们当义工,组织活动、维持秩序,并派出了两位摄影发烧友当我们的专职摄影师,记录下了活动的每个精彩的瞬间。

附:第一届班级家委会委员名单

家委会组长:点妈、羽爸

场外联系组长:康妈

……

工作职能分配:

组长:必须负活动总责,包括场地的了解、车辆的安排、活动的策划、每次活动任务的分配等。

涉外场地联系组组长:负责对外活动场地的联系工作。

摄影:负责每次活动的拍摄工作及活动后的照片上传工作。

安全:负责每一次活动人员的清点及安全管理。

卫生保健:对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意外伤害做紧急处理。

文字材料:活动后及时对活动材料进行整理存档,包括策划、反思、照片等。

活动材料采购:负责采购每次活动所需材料。

财务:负责活动经费的管理。

4.建章立制,健康运行。

国有国法,班有班规。为保证群的正确运行方向,经过教师和家委会共同讨论,制定了班级QQ群的群规。

附:中三班QQ群群规

此群由家长和班老师共同创立,主要以本班家长为主要对象。今后,有关家园联系、心得交流及有关活动通知等都将在这里。为把群建好,特约法四章,望大家共同遵守。第一,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人隐私。在本人没有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在群内公布真实姓名。但在向管理员申请时,必须报上真实姓名,否则不予进入。第二,积极参加群的集体活动。积极发言,注意语言文明,鼓励有事说事,不无事生非,散布谣言。不能确定的事必须调查清楚或征询老师意见后才可以,以免造成不良影响。第三,尽量不聊和群主题无关的事,因个人关系需交流,请个别私聊。第四,有关通知公告由老师统一,请群成员及时阅读。阅读后请留言报到。

5.延伸网下,活动交流。

有了交流平台和家委会组织,组织活动就容易多了。在家委会成员们的精心组织下,春天带小朋友们去看油菜花;夏天组织泼水活动;秋天和孩子们一起去郊外捡落叶,做漂亮的树叶贴画;冬天在一起打雪仗……这些丰富的假日活动,不仅为孩子的童年生活增加了许多乐趣和回忆,还很好地改善了独生子女家庭交往缺失的问题。家委会的委员们各司其职,每一次活动做到前有策划,中有照片,后有感想。通过QQ流活动场地、活动准备、人员分工及组织参与人员报名等工作,教师只需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引导者参与活动,既丰富了教育资源,又没有给老师增加过多的负担。

活动前:家委会成员各司其职,负责写好策划,联系好场地,做好预算,然后接受报名。在活动前一天将名单及车辆安排进行公布。

活动中:负责安全的委员要在出发时、转换场地时及回来时清点人员,保证不遗漏。在活动中每位家长要注意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教师在活动中要顾全大局,不与个别家长做过多或过亲密的交流,并提醒孩子注意环保,及时清理垃圾。

活动后:及时召开家委会网络会议,对活动的组织工作进行反思。负责材料整理的委员及时将文字材料和图片进行存档,负责财务的家长及时公布财务支出明细。

6.及时反馈,表彰总结。

(1)撰写教师感言。当家长对班级工作进行了良好的配合时,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感言,及时对家长的付出进行肯定。如以下是为班级“亲子海报制作”活动写的感言:

我可能是一个特别容易感动的人,但在我身边一个个爸爸妈妈身上发生的小故事,确实让我感动不已。由于我们班的互动墙面积庞大,领导要求孩子的作品多一些,不得不又求助工作都很忙的爸爸妈妈。但接下来一幅幅生动而又有个性的海报的新鲜出炉,以及制作过程中发生的一些小故事都让我感动不已。

高倩,爸爸手工两张,妈妈手工一张,送给老师,希望“竞争上岗”。李诗语,可怜的孩子还在发烧,但孩子倒下,妈妈起来,星期四就把作品交了上来。我们的好好已经因为咳嗽请了好几天的假,今天为了交作业终于来了。我们的小苍今天不上幼儿园,可小苍妈妈为了遵守老师星期五交手工的规定,一大早就来把作业交了……小雨的、小康的、小天的、田田的、大点的、丫仔的……整个早上惊喜不断,我不禁感慨,真是高手在民间呀!

很多妈妈都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我们的作品好看吗?”我都会大声地回答:“好看,好看!”作品各有特色,但你们对孩子的爱心、对我们班级工作的关心,都是一样的。

(2)评选QQ群优秀家长。对那些大力支持幼儿园工作、老师工作的家长进行鼓励。要学会做一个会感恩的老师,对家长的付出,哪怕只有一点点,都要给予肯定,这样家长才有继续努力的积极性。

7.归纳整理存档

在班级QQ群的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资料,如QQ群的网上实业,活动组织的策划、活动的照片等等。要将文字材料及时整理存档,为以后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

三、经验梳理

1.班级QQ群的运作机制

2.QQ群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选举两位热心家长共同参与QQ群的管理。简称家长群主,协助老师工作,帮老师发通知。如当冷空气忽然来袭,需要家长临时送些衣物来,但老师又无法离开所带班级,就可以发短信给家长群主,协助老师将公告发到QQ群上。

第二,固定在线答疑时间。每天两位老师空班时固定一个时间上网。如上午9点到10点,下午2点到3点。在这个时间答复家长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孩子在园的情况、有哪些特别需要配合的地方。特别是在开学初,孩子的入园焦虑给家长带来了许多困惑,他们迫切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样?有没有哭?等。我们在开学初,会多抽一些时间上QQ群,如果上班时间没有空,利用休息时间上网回答家长的提问,解开他们的疑惑,并通过上传一些活动照片和影像资料,让家长更直接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以便他们更好地配合老师帮幼儿顺利度过入园焦虑期。

第三,固定集体上线时间。每周固定一个集体上线的时间,如星期一下午2点。方便老师对班级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做及时解答,如举例为什么要带罐子来幼儿园,午睡常规如何培养等。

第四,合理利用QQ群私聊与群聊功能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利用QQ群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合理运用私聊与群聊功能。在与家长群聊时可以多涉及一些共性的问题,如怎样在家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怎样使用幼儿园接送卡等一些共性的问题。当涉及幼儿个体或家长个体的问题,如幼儿尿裤子;幼儿在幼儿园打架了等问题时,要用私聊功能,注意保护幼儿和家长的隐私。当然,如果是好事,也可以在群聊时进行表扬。如某某孩子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或某某孩子这几天上课很专心等。家长还是很喜欢让其他家长知道的。另外,老师在聊天时要把握好自己的身份和说话的分寸,该说的说,不该则不说,不能因为家长之间比较熟了就随便说,这样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

第五,帮家长养成“常上来看看”的好习惯。班级QQ群一旦建立,作为老师就必须用心去维护,时常去更新。每天有新东西,才能吸引家长天天来这里报到。拍一些孩子在幼儿学习生活的照片发到网上,是最能吸引家长点击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对老师来说又比较轻松。如果教师疏于维护,家长上来几次都没有看见新东西,他就会懒得上来。当你真的需要配合时,信息就无法送达,容易产生“狼来了”的效应。所以在建群初期,教师要多花点时间在群的更新和维护上。

四、展现成效

我们的班级QQ群从建立使用到现在已有三年时间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通过这个交流平台,我们与家长建立了真诚如朋友、合作如战友的良好的家园互动关系。三年的投诉率为零,家长满意度达到99%。下面我们通过与对照班的比较,用一些更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我们所取得的成效。(对照班没有使用QQ沟通平台)

1.利用QQ群可以让家长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园,理解教师工作。

你做了,却不去解释你为什么这么做,家长永远都不会知道你在干什么,不理解你的工作,也不会对你的教育形成良好的配合。举例:奖票兑换制实行。

2.利用QQ群更好地调动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主动参与。如幼儿园要开展三八妇女节的感恩活动,但有些妈妈这一天不放假。但通过网上的交流,妈妈们了解到这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后,都想尽办法积极的参与活动,与孩子一起享受美好的感恩时光。享受孩子们送给他们的感恩礼物。通过QQ群的交流,我们班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参与率每次都达到98%以上。

3.利用QQ群增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联谊活动。

利用QQ群还可以增进家长之间的相互了解。家长们通过聊天交流,增进了友谊,相互之间都成了朋友。这对教师的工作大有裨益,小朋友之间的磕磕碰碰,很少有家长会追究。家长们还利用双休日组织家庭联谊活动,如爬山、烧烤、集体生日等,在每天的交流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三年时间,我们已经组织了大大小小的亲子活动三十余次。无论是老师、家长还是孩子都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了宝贵的财富。

4.利用QQ群节约教学经费,减轻教师负担。

幼儿在园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如必须中途接回等,教师就必须一个一个给孩子家长打电话,这样不仅加大了教师工作量,而且造成一笔不小的电话费。如果利用QQ群,信息的速度更快、面更广,教师的工作也可以更有针对性。同时可以利用QQ群私聊功能,进行个别网络家访。网络家访可以使家长更加放松,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路上奔波的辛劳。

5.讨论与思考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6篇

睿睿妈:关注孩子健康并遵循正确的教育方式。有小朋友专门的比较干净的洗手吃饭的地方;安全;伙食好。

谦宝秀妈:离家近是第一宝;充分的活动空间是第二宝;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第三宝。

辰辰妈章嘉燕:衡量幼儿园优劣,首先是外界的口碑;其次是问目前正在上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家长;再有就是现场考察幼儿园。

田梓晔妈妈:首先,这个幼儿园是不是教委备案的;另外,我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老师一定要有专业素养;我认为家长一定要亲自去幼儿园考察;我也很看重幼儿园的安全防范能力。

恬妈何亚欣:选择幼儿园的必要条件:1、离家近;2、伙食好;3、老师负责,流动率低。令人惊喜的是,我们选定的这所幼儿园有图书免费借阅!

徐可妈妈:好的幼儿园重视对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是否合理调配饮食;是否能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是否养成卫生和饮食的好习惯;是否有足够大的场地供孩子们运动。

最后一天,我怒了!

在快乐的一年小托班之后,睿睿面临第一次寻求暑假班的过程——其实,我非常不理解国内的幼儿园放暑假的事情。家长不放暑假,孩子放暑假怎么办,小学放暑假可以理解,毕竟学生有了自理能力,可是幼儿园放暑假,幼儿能一个人在家吗——从6月份开始,我便到处搜集资料,终于找到一家离家近的暑期班。

但是一个月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这里是个写字楼,没有小朋友专门的比较干净的洗手吃饭的地方。第二,空间是开放的,感觉不太安全。第三,毛巾架在走廊上,任何一个上过厕所出来的人路过都有可能摸一下。第四,伙食一般,每次问吃的什么,貌似听到最多的就是西红柿炒鸡蛋。

以上这些还不算什么,有一天接园我发现睿睿在吃一根棒棒糖,那种透明的硬糖,有两公分粗,10公分长!睿睿从6点多我接他,一直在嗦这根棒棒,一直到7点多才吃完,吃完了晚饭也不吃,期间也不干其他的事情。第二天我到了幼儿园,告诉老师,这么小的孩子,吃这么大一根糖对牙齿不好,能不能不要发。老师很诚恳的说好的,不知道睿睿以前很少吃糖,以后不给他。

可是去接睿睿的时候他不愿意跟我回家,甚至死死扒住电梯门不出来,说想要棒棒糖。因为其他小朋友都有,唯独睿睿没有。想想他又没有做错事情,为什么别人都有而不给他呢,心理是上肯定不能接受,于是我带睿睿跟老师要了一根棒棒糖,这次是小一点的黄色糖。

第三天,我再次跟他们说,最好不要给小朋友吃糖,对小朋友牙齿不好。这时,好像是负责事务性工作的S老师,非常生气地斥责我,说我不允许幼儿园发糖就是自私的表现,不能因为我的孩子影响了其他孩子的利益。

我第一次错愕地听到这个理论,甚至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说:我阻止你给孩子吃馒头了吗?我阻止你给他们吃米饭了吗?可是你发这么大根糖,这很伤害牙齿!S老师说出来更让我错愕的理论:你怎么知道我们的糖伤害牙齿,我们这糖非常健康!我气得也高声理论起来:这糖我吃过了,非常黏牙,都要用手指把糖抠下来!……

好吧,为了其他孩子每天一根棒棒糖的福利,我决定立刻换园。虽然仓促,但我很快锁定了几个暑假班,并且在周日进行考察,最后换了一个各方面都不错的园。在和园长交流的过程中,园长不经意的说了一句,你知道吗,有的幼儿园为了不让孩子哭,都给孩子吃糖。而我们,中午婴儿不睡觉大哭,我们五个老师轮流抱着把他哄睡,都不会给他吃糖。听到糖,又听到糖这个字眼!我忽然觉得和这个老师心有戚戚啊,至少他们是关注孩子健康并遵循正确的教育方式的。

我选择幼儿园有三大法宝

Text / 谦宝秀妈

如今幼儿园种类繁多,有公立的、私立的,有全日制的,也有寄宿的,此外还有各种有特色的幼儿园,给孩子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幼儿园是很多宝妈的困惑,我也曾为此伤过很多脑筋。

刚开始选择的时候,最纠结的是选公立园还是私立园。当时我也做过一些比较,发现各有利弊。公立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幼师毕业,专业且有耐心。但每年的名额有限,不是很好入学。私立幼儿园的老师也都不错,但相比起来流动性略大,孩子要不断的适应新的老师,私立园每班的学生都很少,照顾的比较全面,这是私立园的最大优势。

从谦宝自身情况考虑,还到几个幼儿园现场实地考察,我选择了一所公立幼儿园。走访了几家幼儿园,也总结了一些经验,个人觉得选择好的幼儿园主要有三大法宝:

离家近是第一宝。幼儿园的位置是很重要的,近便应该是第一考虑的因素。

幼儿园一般8点入园,再晚入园会没有早餐。现在每个家庭都是有车族,虽然说方便,但赶上限号,堵车,下雨下雪也是很头疼的事情。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有个头疼脑热,不能第一时间赶过去。路途远大人孩子都遭罪,家近的孩子还在热乎乎的睡着,家远的孩子已经在路上,不能保证孩子的睡眠质量。所以,家的远近是选择幼儿园时第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充分的活动空间是第二宝。我比较注重这一点。孩子的天性就爱玩,就爱跑跑跳跳,如果连孩子的活动空间都没有,环境再好的幼儿园也不是好的幼儿园,而且我比较喜欢户外活动空间大一些的幼儿园,这也是我放弃私立幼儿园的原因之一。我选择的这家幼儿园,户外空间很大,并且院内有很全面的孩子娱乐设施,这也是谦宝爱上幼儿园的原因。刚开始入园,每天早晨我们都会早点去,陪谦宝在户外玩上一会才进教室,谦宝很高兴,很喜欢,所以没哭没闹顺利入园。

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是第三宝。孩子入园后是否喜欢幼儿园,和老师有很大的关系。我觉得好的老师不局限于管和教,而是真正让孩子喜欢,能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这一点考察起来有点难度,可以多听听家长们的评价。

谦宝就很喜欢他们现在的老师,每天回来都聊某某老师和他们做游戏,某某老师教他们学英语,某某老师教他们唱歌。谦宝上幼儿园以来,一次都没说过不想去幼儿园。

孩子喜欢,孩子开心才是最好的选择!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谦宝很快乐,很开心,这里就是他童年的成长乐园。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一定要根据自家孩子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幼儿园,不求名气,不图贵气,只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才是最开心最快乐的!

我最看重外界的口碑

Text / 辰辰妈章嘉燕

入学难的问题很现实,特别是公立幼儿园。我家宝贝已经上小小班了,记起当初择园,婆婆早上4点去归属地的幼儿园门口排队报名,结果还是没有录取。我们觉得能上公立的幼儿园那最好了,因为私立的普遍比较贵,又不想让宝宝上三星以下的幼儿园……最后我们进了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

衡量幼儿园优劣,首先是外界的口碑。这些信息可以到当地亲子论坛或者QQ群里获得。论坛和QQ群里的妈妈常常交流各自幼儿园的情况,常逛论坛的我多少也得到了这方面的信息,所以很早就知道了哪些幼儿园比较好,

其次是问在上这些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是否老师经常布置作业给孩子,本该孩子完成的手工劳动却变成了家长的压力。我还会关心下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等。幼儿园的网站上会有幼儿园和老师们的详细介绍,包括环境图片,老师们获奖情况,孩子们参加区级市级乃至全国比赛的照片等,这些都是很吸引家长的。

再有就是现场考察幼儿园,报名时参观一下幼儿园的大体环境,教室是否整洁,午餐内容是否丰富,这些都是硬件方面。软件方面当然要亲自体验才知道。

正式入园前,我给宝宝报了亲子陪读早教班,想体验一下老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一个月早教陪读下来,宝宝很有进步,原本屁股坐不牢,后来居然可以很安静的听老师讲故事,配合老师做游戏,与小朋友一起互动。这样,去年9月,小小班就顺利的上了,期间基本上没有发生过不要去幼儿园,哭闹的场景。

考察过程中最看重的:孩子是否能在玩耍中学到知识,学会自理;老师是否有水平让孩子服从和配合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内容是否丰富多彩,吸引孩子,是否能挖掘孩子的兴趣;是否该孩子自己动手的,非要当成作业布置给家长——我看到很多群里的妈妈抱怨,平时工作已经很忙了,回到家,还得给孩子做手工做照片等等。

如今我们上的宁波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创办于1955年,是一家六星级公立幼儿园,深厚的历史底蕴使该园在社会享有盛誉。从家长会上得知,园方注重孩子的健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的完整儿童。所以让孩子读该园,做家长的很放心。

教委备案的幼儿园比较有保障

Text / 田梓晔妈妈

我选择幼儿园的标准首先就是这个幼儿园是不是教委备案的。教委备案的幼儿园的优势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安全更有保障。不是所有的幼儿园都能通过审批,在教委备案成功的,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比如园长及老师的资质,办园时间的长短,幼儿园的占地面积,师资是否齐全等。

2、膳食营养搭配更加科学。昌平区教委规定好像是每周要摄入17种以上的食物,我家晔子所在的新起点亲子园达到每周摄入20种以上食物。而且每周的每顿伙食都不重样,还定期修改每周食谱,在每日三餐的基础上还另有两次加餐。

3、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比如每顿饭的时间,每天外出活动的时间,上课的时间等等。各个活动阶段之间的衔接是否合理。

另外,我还比较关注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幼儿园阶段,我认为最主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这个“小社会”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还有就是让孩子多享受自由的空间,这样能启发宝宝创造力,培养发散性思维,在幼儿园阶段,学习文化知识是次要的,上学以后会有大量的时间来专门学习,而中国现在急需的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

我认为家长一定要亲自去幼儿园考察。一来可以看看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如何,室内的布局,游乐教学设施是否齐全,是否定期消毒,室外的周边环境是否安全。要和园长、老师交流一下,也可以通过接送宝宝的家长来侧面了解幼儿园,这样更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我也很看重幼儿园的安全防范能力。晔子所在的新起点亲子园在室内安放了多个摄像头,园长以及来访的家长可以随时通过摄像头观察宝宝的状况。另外,许多安全方面的细节也值得注意,比如电插座保护,屋内的棱棱角角,窗户的安全,卫生等。

另外,老师一定要有专业素养,对淘气的或者脾气大的宝宝要有耐心。晔子现在的新起点亲子园园长孙妍芸老师和她带领的团队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园里的每个宝宝都视如己出,家长们看到宝宝的进步都非常感谢他们。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经验,希望能对其他的妈妈们有所帮助,让我们的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看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Text / 徐可妈妈

好的幼儿园并不是能教孩子学会多少汉字、多少英文单词、多少首儿歌……而在于对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比如说,是否合理调配饮食营养,满足孩子生长需要;是否能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是否养成卫生和饮食的好习惯;是否有足够大的场地供孩子们运动。孩子的体能运动很重要,充足的运动量能让孩子少生病,孩子身心健康,家长才放心。

考察幼儿园时,我第一观察幼儿园的环境,包括占地面积、绿化程度及卫生情况,园内设施是否适于孩子玩耍;第二通过在幼儿园上学的孩子家长进行了解,幼儿园老师是不是有责任心、爱心、耐心以及对孩子的态度怎样,是不是能和孩子们融入在一起,学习以及生活上能否照顾得周到细致。亲切、周到的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孩子的动态,也能给家长一种安全感。孩子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就是我们家长最大的心愿!

这所幼儿园有个图书馆

Text / 恬妈何亚欣

暑假即将结束,又快到开学入园的日子了,回想起三年前为恬恬寻找幼儿园的经历以及这三年的幼儿园生活,我感受颇多。我认为,选择幼儿园有几条必要条件:1、离家近。接送方便,免得小孩子舟车劳顿;2、伙食好。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吃,饭菜一定要营养可口,孩子喜欢;3、老师负责,流动率低。小孩子适应性差,一个负责和稳定的班级老师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年前,我们就是按照这三点原则为恬恬选择了虎坊路幼儿园,入园后慢慢感受到很多原来不知道的好处,最惊喜的就是图书免费借阅。每周最多可以免费借阅四本儿童图书,两本成人育儿类图书,每月都有新书上架,全是最新版的儿童畅销书。算一算,三年下来,恬恬仅通过幼儿园借阅的图书就有上百本呢,这些书使她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了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开阔了视野,为将来小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幼儿园没有教过任何一年级的语数知识,从应试教育的角度看,也许不如学前班或其他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但通过阅读和故事创编活动,这个幼儿园里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大大超过了同龄孩子。

还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选学校不如选老师,遇到一位认真负责的老师是孩子最大的福气。恬恬幼儿园的启蒙老师周浙燕是区里的希望之星教师,对待孩子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恬恬因为喜欢她而愿意上幼儿园,并很平稳的度过了入园焦虑期,快乐地开始了独立的幼儿园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7篇

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如,请父亲来组织体育活动,带孩子们做武术操,组织孩子的户外锻炼活动等。然而我们发现还是只有少数父亲来参加,因为组织这类活动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这对家长来说要求好像有点高了。于是,我们想到了让父亲们参与幼儿园的晨间活动,因为晨间活动相对自由、开放,在活动组织方面要求不是很高,时间安排也比较合适,父亲们只要早晨送孩子到幼儿园,再留下来陪孩子们玩半小时即可,既不耽误上班,又能和孩子充分互动。定下初步方案,我们开始实践。

一、接受邀请,初步尝试

我们通知要召开一次特别的家长会,要求父亲们尽量抽出时间来参加。会上,我们首先让父亲们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呼吁父亲们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接着,我们介绍了父子晨间活动计划,鼓励父亲们报名参加。我们展示了孩子们以往晨间活动的照片,告诉父亲们,来参与晨间活动就是和孩子们一起轻松、自由地做做游戏或开展一些体育锻炼活动,时间不长,要求不高,只要有心人人都能胜任。

万事开头难。报名表贴出之后,妈妈们很积极,催着爸爸们报名参加,爸爸们却还有些害羞,谁也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我们提议可以几位父亲结伴参加。豆豆爸爸和晨晨爸爸首先响应,他俩是同事,决定一起来参加。

活动那天,面对一大群孩子,两位父亲有些手足无措。教师招呼孩子们安静下来,请豆豆和晨晨向小伙伴介绍自己的父亲,孩子们一起拍手欢迎,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教师发现两位父亲都是空手而来的,没有任何准备,于是建议他们和孩子一起玩投沙包。教师请两位父亲为孩子示范投沙包动作,见他们还比较拘谨,教师便先作了示范。豆豆爸爸看了之后提出来尝试一下,只见他挥臂、投掷,动作干净利落,“嗖——”,沙包飞了出去,孩子们惊呼:“哇,好远啊!”这一下,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了,都想来试试,两位父亲也进入了角色。教师将孩子们分成两组,由两位父亲分别带领,见他们快乐地玩成一片,教师也松了口气。这时,不知是谁将沙包扔到了豆豆爸爸身上,于是引发了“打大灰狼”的投掷游戏,活动走向了高潮。晨间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意犹未尽,强烈要求父亲们下次再来。

那次活动之后,两位父亲感触非常深,父子晨间活动让他们体验到了快乐,他们在班级QQ群里大发感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真开心啊,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豆豆爸爸还很煽情地说:“大一班的父亲们,你们还等什么,快来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吧!”

教师也将活动照片上传到QQ群空间,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纷纷鼓动自己的父亲参加。在这样的“诱惑”下,父亲们陆陆续续来报名了。教师根据报名情况和父亲们协商,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控,使父子晨间活动走向常态化。有时一周里有三四天会有父亲来参与,早晨操场上父亲们活跃、矫健的身影成了幼儿园一道亮丽的风景。

二、积极体验,深度参与

体验到参与晨间活动的快乐之后,父亲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动效果也越来越好。

1.活动材料日益丰富

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父亲们发现教师总会准备各种游戏材料,有了它们,孩子们活动更积极,活动效果也更好。于是,有心的父亲开始尝试自己准备一些游戏材料。磊磊爸爸爱好篮球,平时也常和磊磊在家玩投篮游戏。那天他来参加晨间活动,就扛来了儿子最喜欢的小篮球架,还带来两个篮球。活动中,磊磊爸爸先示范投篮,再让磊磊表演,父子俩的默契配合立即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

有了磊磊爸爸的成功经验,其他孩子的父亲也纷纷效仿,他们专门去购买体操垫、套圈等运动器材拿到幼儿园来和孩子们一起玩。教师看到之后感觉到,虽然父亲们都很乐意,但这样容易互相攀比,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而且也不环保。于是,教师与父亲们作了交流,引导他们转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并非现成的精美的玩具才是好的,那些废旧材料制作的玩具更适合孩子们的需要,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为此,班里还专门组织了一次活动材料制作分享会,邀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来参加,并建议父亲们以后来参加活动时尽可能带自制的材料来。这之后,我们的晨间活动材料越来越丰富了。有的孩子的父亲自制了飞盘、陀螺、铁环、套圈等,有的带来了长绳、梅花桩等。父亲们表示,经过多次晨间活动,他们的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懂得如何为孩子挑选玩具了,也会在家和孩子一起动手制作玩具,享受创造的过程了。

2.活动形式日益多样

随着活动经验的丰富,父亲们的参与也变得越来越有计划了,很多孩子的父亲会在活动之前主动和教师一起商量活动方案。教师和家长一起设计了一些合作性游戏,如“智斗大灰狼”“蚂蚁搬豆”“蜈蚣走”“毛毛虫钻圈”等。这类游戏有了家长们的参与更容易开展起来。

一天,奕奕爸爸来参加晨间活动时,突发奇想给孩子们展示了他的绝技“篮球起死回生”,孩子们看了羡慕不已,都想来学一学。教师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精彩的瞬间,活动结束后把照片上传到了班级QQ群中,并撰写博文赞赏奕奕爸爸的做法。这使奕奕爸爸大受鼓舞,也使其他孩子的父亲深受启发。于是,很多孩子的父亲也都来展示自己的绝活,如花样跳绳、花样毽子、抖空竹、滚铁环等,孩子们的晨间活动内容越来越精彩了。

有了父亲们的加入,孩子们参与互动的机会多了,游戏更欢乐了,锻炼更有效了,晨间活动的吸引力也更大了,以前常常迟到的孩子也会按时来参加晨间活动了。不知不觉中,父亲们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了,父亲们在家也愿意抽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了。

三、集中展示,总结提升

父亲们在参与孩子晨间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和快乐,一学期下来,班里几乎每个孩子的父亲都来参与过,有的还多次参与。有个孩子的父亲提议给一学期的活动成果来一次集中展示,将玩过的游戏再“秀一秀”。在父亲们的积极推动下,我们决定办一次“父子运动会”。父亲们整理出了和孩子们一起玩过的孩子们都喜欢的游戏,选出8个适合在父子运动会中进行的游戏项目,还讨论制定了游戏规则。运动会报名非常火爆,父亲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有的孩子的父亲还表示,即使请假也要来参加。他们还在家与孩子一起认真练习,铆足了劲儿要在运动会上拼一拼。

运动会上,教师做主持人,妈妈们做志愿者,负责拍照,当检录员和裁判。比赛开始,好胜的爸爸们个个干劲十足,勇夺第一。看到父亲们带着孩子奋力冲刺的场景,我们感动极了,但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临时调整了比赛规则:安全第一,只要用心参与的都有奖。

父亲们的拔河比赛将运动会气氛推向了高潮,父亲们不服输的男子汉气概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也给孩子们树立了极好的榜样,孩子们都使劲地为父亲加油。运动会结束后,孩子们将自己亲手做的大红花献给了父亲们,父亲们激动极了。

通过这次运动会,大家收获的不只是快乐,也不只是父子亲情。比赛规则的临时调整,让家长们认识到我们的教育应注重过程,不能一味追求好的结果而伤害到孩子,忽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体验。这对于家长也是一种观念上的引导。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秩序行为;养成教育;集体规则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017(2014)07/08-0033-05

【作者简介】卢素芳(1967-),女,江苏靖江人,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园长,中学高级教师,教育硕士;唐翠萍(1969-),女,江苏靖江人,靖江市第一实验幼儿园副园长,中学高级教师。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幼儿园是他们人生中遇到的第一个大集体。从家庭中无拘无束的小主人到班级里的普通一员,从一个人独享家庭资源到与同伴共享班级资源,多方面的变化使很多幼儿难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由于大多数家长不了解秩序行为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使幼儿形成了“行为无序”的生活状态。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没有良好的生活秩序,随地乱扔瓜皮果壳,吃点心和午餐时碎屑、米粒到处撒,喝水时没有耐心等待,喜欢拥挤,自理能力差等;有的缺乏良好的游戏秩序,不懂得遵守规则,不知道谦让,不会与同伴合作,喜欢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处理与同伴的矛盾等;有的缺少良好的学习秩序,操作活动没有条理,难以安静地倾听别人的谈话,很少在集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集体活动中常会影响同伴……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幼儿社会化程度和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影响他们有序生活、有序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都明确指出:“幼儿园保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 受社会上“重智轻德”“重知轻行”的教育理念影响,我们在管理过程中常偏重于主题教学,偏重于特色活动,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秩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没有及时与家庭携手,在秩序意识建立的关键期萌发幼儿的道德需求感[1],导致幼儿秩序教育停留在肤浅的说教层面,不能有效培育幼儿的秩序认知、情感和行为。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积极帮助幼儿在公共生活中建立良好的秩序意识,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社会公德,促进道德生长,形成健康人格,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2]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秩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相对面。

(二)秩序行为则是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有条理、不混乱的外显活动。

(三)秩序行为养成是指通过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引导幼儿感受、体验、热爱秩序状态,获得正确的秩序认识,并积极地付诸行动,进而形成稳定的秩序行为习惯。

三、研究目标

(一)观察、辨析幼儿秩序行为养成中认知、态度和行为的相互关系,探究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引导教师、家长科学、正确地认识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教育。

(二)探寻、梳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的内容、模式、策略,包括对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的研究,促使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秩序意识和行为。

(三)拓展、优化家园共育平台,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秩序行为养成中的重要作用。

(四)设计、实施促进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教育活动,形成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园本特色课程。

四、研究内容

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和家园共育四个方面进行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体现实践性为主,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辅以必要的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一)行动研究法

本研究使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贯穿于研究的整个过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实施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的活动方案,通过“现场―审议―反思”的螺旋式研究过程,对在实践中实施的养成教育活动及时作出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总结,归纳出秩序行为的养成模式,概括出活动策略。

(二)文献研究法

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秩序行为养成教育方面的资料,深入学习,细致分析,为实践研究提供理论线索,指引研究方向。

(三)调查研究法

对本园幼儿秩序行为的现状开展家长、教师问卷调查和幼儿访谈,对幼儿生活、游戏、集体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秩序行为基本状况有所了解,提高研究活动的针对性、有效性。

(四)个案观察法

从个体幼儿教育和行为案例入手,细心收集相关原始资料和活动记录,探寻养成规律、教育策略等。

六、研究成果与分析

(一)确立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新理念

经过四年“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教师们走出了认知德育的误区,践行着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生活德育、行为德育。[3]把握一日活动各环节中的教育契机,以秩序行为的生活体验和心理需求为切入点,使幼儿在感受无序的不安、有序的愉悦过程中自发内化秩序意识,建立秩序行为。

1.集体规则是秩序行为的外在约束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生活的环境即从个体转向了集体。在与同伴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以适应和适合集体的需要,使集体生活、学习、游戏愉快而有序。但是,这一阶段的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应提供必要的、明确的集体规则,帮助幼儿学习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

2.个体需求是秩序行为养成的心理基础

规则是带有制约性的行为规范,但是只凭说教和强制,很难发挥规则持续的、有效的作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当遵守规则成为幼儿的个体需要,那么,规则就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和认同,并坚持一贯地努力遵守和维护,从而促进幼儿稳定秩序行为的养成。

3.内外兼修是秩序行为的必要条件

集体规则是对幼儿行为的外在约束,有了明确的集体规则,幼儿们的行为才能有章可依、有度可量。但是,仅凭外在规则的强制和约束,并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秩序行为习惯,必须在借助规则约束的同时,注重幼儿内心对规则、秩序的认识、理解和认同,并引导他们学习参与规则的制定,使遵守规则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这样,在内外兼“修”的过程中,幼儿们逐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达到秩序行为养成的目的。

4.走向自律是秩序行为养成的至上境界

规则在执行的开始阶段,总是带有被动和他律的性质,如果缺少了教师或集体的监督和提醒,幼儿们对规则的遵守往往不能坚持。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辨别是非、自我判断、自我控制的能力增强,我们充分采用情境分析、后果预示、动作提醒、换位体验、榜样示范等途径,帮助他们在秩序意识和秩序行为方面从“他律”走向“自律”,进而形成稳定的、自觉的秩序品质。

(二)建构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新策略

我们从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三个层面入手,改变过去养成教育中的随意性和主观性[4],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通过对具体活动的实施、反思、总结,逐步建构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秩序行为养成的策略。

1.生活活动中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

(1)自我服务

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生活经验,使幼儿能够掌控并积极调适自己的基本生活。幼儿自理生活的水平决定了集体生活的质量与效率。因此,自我服务是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起跑线。

①童谣指导法

创编针对性强、步骤清晰、朗朗上口的童谣,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轻松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②经验迁移法

让幼儿通过经验的迁移迅速掌握技巧、习得技能,将有一定难度的自理技能简单化、形象化。如叠被子对很多幼儿来说是件倍觉艰难的事情,于是教师先请小朋友叠手帕,并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将手帕叠得整齐又漂亮?然后再请小朋友用叠手帕的方法来叠被子。这样,叠被子在幼儿眼中立刻就变得简单而又有趣了。

③流程排序法

环境布置中,将洗手、喝水、穿衣服等的步骤图按序贴在墙面上,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行为范式;游戏中,将这些操作步骤图片打乱,分类投放在区角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分析、判断,排出合理的顺序,在摆弄图片的过程中,幼儿做事的条理性得到增强,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能力也得到提高。

④正向强化法

通过经验重温、表扬激励、纠正错误、竞赛达标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在兴味盎然的活动中强化规则、巩固技能。如设置“我是小当家”生活游戏区域,运动会上增设穿脱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项目。

(2)自我管理

①创设情境法

将秩序行为巧妙转化成游戏规则。如为改变午睡时幼儿们蜂拥着往阁楼寝室跑的嬉闹场面,教师设计了 “小乌龟爬山坡” 的情境,幼儿扮演小乌龟,在“山坡下”排队,一个接着一个、一级一级往上爬,有序爬上“山顶”(寝室)。

②换位体验法

通过互换角色、在矛盾冲突中倾听弱者的心声等途径,让幼儿尝试体验他人的感受,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③呈现计划法

和幼儿一起制定一日活动、春游、秋游、发放宣传单等活动计划,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幼儿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应该承担什么职责、事先做好哪些准备等。

(3)自主维护秩序

①自然体验法

例如带幼儿走进公园感受美丽景色,幼儿们陶醉其间的同时也发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有人在竹子上乱刻乱画,有人将瓶子丢在草地上,有人拿走了池中的鹅卵石……由此引发幼儿讨论、批判不文明行为,积极实施画宣传牌、发宣传单、当面指出等友情提醒的具体做法。

②角色激励法

通过每日“文明小卫士”“环保小卫士”“小小值日生”的值勤,让幼儿亲身参与到维护集体秩序的活动中。

③经验拓展法

通过“我会排队“我会倾听”等系列活动,引导幼儿探讨、总结关于“等待”“合作” “交往”等多种秩序活动的基本规则与要求。

2.游戏活动中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

陈鹤琴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学的,什么自治、什么克己、什么独立、什么共同作业、什么理性的服从、什么纪律等,这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5]因此,我们致力于在游戏中采用恰当的指导策略,促进幼儿秩序行为的发展。

(1)以“情”助行

①拟人化引导

把游戏材料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情感,并借此向幼儿提出爱惜材料的要求,帮助其理解爱惜的含义。如针对小班“娃娃家”中不爱惜玩具的现象,设计“熊娃娃哭了”的评价环节。

②移情训练

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及日常交谈等形式,让幼儿在直接或间接经历过的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如在故事中引导幼儿学会10句文明的交往语言,在童话剧表演过程中学会积极等待的方法:排队等待、观察等待、目标暂时转移等。

(2)以“境”引行

①环境对比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序环境与无序环境的对比,引导幼儿感受无序地操作材料所带来的种种不快与不便,对有序取放与物归原处的行为产生认同,并付诸行动。

②环境暗示

将规则隐藏在环境和材料中,以暗示幼儿遵守规则、规范行为、有序游戏。如“巧用游戏牌”,帮助幼儿有序选择游戏区;“趣用图标”,将趣味图标张贴在各区域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道具为镜”,通过道具来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与角色职责,避免幼儿因角色意识不明而出现无序行为。

(3)以“议”立行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自主制定规则,让他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确立规则、调整规则,逐步建立规则意识,成为规则的主动制定者与执行者。将先来后到法、数数轮流法、点兵点将法、猜拳法、抓阄法、实力PK法等公平处理问题的办法自然渗透到集体生活的多个环节。

(4)以“激”促行

教师通过细心观察,及时在集体面前肯定每个幼儿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幼儿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使每一个人都能从自身的行为中获得力量、得到激励。

3.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

(1)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①借助文学作品

选择通俗易懂、幼儿喜欢、乐意倾听的幼儿文学作品,让幼儿在与作品的互动中明白倾听的具体要求,学会耐心倾听。

②运用游戏强化

在“传声筒”“奇妙的声音”“找错误”“听指令”等倾听游戏中,培养、强化幼儿倾听的专注性、坚持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幼儿的倾听品质。

(2)提高有序操作的能力

首先,教师通过艺术性的语言指导,帮助幼儿形象地了解、掌握操作的顺序和方法,让操作过程正确、有序;其次,通过“借用标记,按序取放”“依次传递,迅速取放”“任用组长,积极取放”等策略,让幼儿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

(3)学习合理地共享空间

①借助参照物,合理分享固定空间

如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幼儿借助地面的圆点、线条、室内的钢琴、黑板、操场的大树等参照物,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避免与同伴的拥挤、碰撞。

②巧妙引导,合理使用自由空间

如在小班体育游戏“战胜大灰狼”的开始部分,“小羊羊”一窝蜂地围着“妈妈”挤作一团,这时“妈妈”举起手臂,一边转,一边带着“小羊羊”念起儿歌:“手叉腰,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手伸平,慢慢转,不要碰到好伙伴;慢慢转,慢慢转,碰到伙伴让一让。”儿歌念完了,幼儿也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活动顺利有序地进行下去。

(三)搭建了家园共育的新平台

1. 家长工作坊――参与体验,感悟秩序教育

在家长工作坊“探求秩序之美”活动中[6],首先组织家长完成相关调查问卷;其次利用课件梳理当今社会公民秩序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加拿大、德国、日本就文明行为培养采取的措施[7];接着家长和教师一起分析在秩序意识建立和行为养成等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这种参与式家长会,使家长意识到应为幼儿创设整洁、有序的物质环境,提高自身修养,为幼儿树立榜样,积极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讲文明、守秩序的好习惯。

2. 《七彩阳光》园刊――正面引导,推广教育经验

我园《七彩阳光》园刊设置了“专家视点”“教师手记”“我推荐共分享”“育儿心得”等栏目,免费向家长和其他幼儿园赠阅。除了每一期渗透秩序教育内容外,我们还会在三月、九月的“文明展示月”活动中编写主题园刊,让文明风尚的正能量在家园之间传递、积聚。

3. 预约访谈――关注个体,提升秩序素质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个体发展的不同,在秩序行为养成教育过程中,幼儿对秩序的理解和践行表现出一定差异。为此,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家长预约访谈活动,要求各班教师每天至少访谈1~2位家长,一个月内和所有家长沟通一次。同时要求教师在访谈前做好访谈计划:幼儿近来在秩序行为养成方面有哪些进步?哪些方面做得不够?这方面我已经做了哪些工作?提供哪些可操作的家庭教育措施?希望家长配合做什么?访谈后认真做好记录。这样的访谈有效提高了教师、家长对幼儿个体在秩序行为养成中的关注。

4. 亲子活动――亲子同行,建设文明生活

三月和九月是我园的“文明展示月”,我们开展了“文明一家人”亲子活动,通过实施“共拟一份家庭公约”“共做一次社区宣传”“共当一回志愿者”“共植一棵小树”“共唱一首文明歌曲”的“五个一”文明工程,以家庭为切入点,亲子同行,建设文明有序的和谐生活。

5. 网络交流――共同探讨,提升育儿水平

当下,网络运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我园开设了幼儿园网站,每个班开辟了班级网页(博客)、家长QQ群等,为秩序行为养成教育构筑了更为便捷的家园沟通桥梁。运用网络,家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可以就幼儿生活、学习、成长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和讨论,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如,针对幼儿双休日无节制看电视,影响生活秩序,家长就此在QQ群里展开热烈对话,各出妙招。有的觉得应为幼儿选择好的电视节目,有的认为应为幼儿制定计划,安排读书、绘画、户外锻炼等多种活动,有的建议多与小区里的同龄幼儿结伴游戏,还有的提出父母应尽量抽时间陪幼儿一起玩,等等。

6. 家长助教――巧用资源,宣传公共秩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研究中,我们合理利用家长资源,帮助幼儿了解成人的职业,了解周围的环境,了解在社会生活中应遵守的秩序,知道社会是有序的、和谐的。如,我们邀请交警家长来园讲解交通规则;请消防员家长介绍消防器械、设备,演示消防过程;请图书管理员家长讲解图书的摆放规则等。幼儿们直观地认识了公共秩序,同时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能成为“家长老师”感到无比自豪。

(四)探索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新模式

1. 行为模式:教化、物化、内化三步曲

第一步,教学先导,体验秩序: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帮助幼儿理解、体验生活中的规则和秩序;第二步,巧用图标,物化秩序:在空间环境设置中物化规则,利用简明生动的形象时刻给幼儿无声的提醒;巧妙利用音乐,有序转换活动,引导幼儿遵守作息时间。第三步,坚持一贯,内化秩序:在组织一日活动中注重循序渐进、正面引导、持之以恒等原则,进一步帮助幼儿固化已习得的秩序行为,从而将秩序内化为自觉、自律的行为习惯。

2. 组织模式:幼儿园、家庭、社区同步行

(1)家园同步建立秩序

家园共同的认识和统一的要求是秩序教育成功的前提,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发放《活动倡议书》等活动,帮助家长认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幼儿在家中、社会活动中的责任以及应养成的秩序行为规范,做到幼儿园和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在教育要求和教育目标上的一致、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上的同步,避免了以往在家长不知情、不了解的情况下,造成幼儿园单方面教育的单薄无力,甚至家园教育相互抵触的现象。

(2)社区活动强化秩序

幼儿秩序行为的养成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的熏染,并接受社会生活的检验。研究过程中,我们组织教师考察社区环境,利用“SWTO矩阵分析”法梳理地理环境的优势、劣势,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有效整合到教学活动中。如:与所在交警队联系,带幼儿实地感知红绿灯、人行横道、交通标志,理解交通规则;与所在地的银行、邮局、超市联系,实地观察一米线,了解收银台的操作流程和邮寄的程序,体验排队等待的秩序;联系社区公园开展果树种植,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体验爱护绿化、保持环境整洁的公益活动;带幼儿乘坐公交车,学习先上后下、上车投币、礼貌让座的公共秩序……幼儿们在社会实践中习得良好的秩序行为,又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既而得到家长、社会的肯定和赞扬,这样的积极互动,有效强化了幼儿的秩序行为。

(五)完善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的新课程

我们将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记录资料、活动方案、养成策略等进行梳理和总结,编著了幼儿秩序行为养成的特色园本课程――《探求秩序之美》。该课程包含三个篇章:《探求之源》收录了4篇对象分别为幼儿、教师、家长、社会的幼儿秩序行为现状调查报告,揭示了本研究的现实需要和重要意义;“探求之旅”呈现了课题组成员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家园共育等方面进行研究所历经的29个精彩片段,并分别从上述四个方面提炼出秩序行为的养成策略,为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提供了有效的策略指导;“探求驿站”则汇集了我园“文明一家人”亲子活动方案、22篇“我会……”集体教学活动案例以及4篇个案跟踪观察记录,为幼儿秩序养成教育提供具体的、可供借鉴的操作范式。2011年12月,《探求秩序之美》一书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对本地乃至其他地区的幼儿园开展幼儿秩序行为养成教育起到了辐射和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德胜.道德教育的20个细节[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2] 孙云晓.幼儿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2010.

[3] 高德胜.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第1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 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5] 陈秀云,陈一飞.陈鹤琴文集(第1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6] 唐翠萍.“幼儿在家中的责任”专题家长工作坊[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04).

[7] 孟新,范玲丽.美国斯坦福幼儿园规则教育一瞥[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1,(01).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9篇

单单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可是善于教养他们,却是一桩伟大的公共事业。

――高尔基

众所周知,班级的教育者、组织者、管理者的班主任,始终站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担负着培养班集体,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神圣而艰巨的任务。但是,班主任真的不应该是“繁忙”的代名词,她不是母鸡,她应该巧妙利用各种资源,杜绝“事倍功半”的现象,应该在教养学生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他们自主成长、自主管理班级。

究竟如何让小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呢?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日常所说的“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运用到班级管理便是“治班有法,但治无定法”。

光明街小学6位班主任老师,从2013年暑假到2015年初,自发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研究团队,试图通过实践研究,在“小学班级自主管理”方面梳理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找出最有利于班级自主管理――并非任何学生的管理都称得上“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标准:

1.由学生选举产生班级管理机构,并非教师指派。形成相对稳定的班级管理工作模式,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接受全体学生监督。

2.班主任对学生一视同仁,但要经常召开班干部会议、指导班干部工作。

3.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目标、班训和管理制度的制定。

4.班里全体同学都能自觉遵守班规、班级公约。

5.班主任想方设法利用学校领导、教师的力量,促进班级管理。

6.家长被请进学校或者家长带领班级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班级的自主管理。

7.班级有温馨班级环境,绽放学生个性

8.完善的班级评价制度跟进

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发现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并非仅需要教师的说教引领和学生单方面的努力,他们更需要教师团队、家长团队的榜样示范和引领,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经过多次重复,才能把自主管理的习惯化为一种潜意识,起到行为导向和约束的作用。实验教师们力图通过借助自己的教育叙事、学生的成长故事、家长的教子心得,在群体经验的层面上,围绕班集体建设的主要工作,勾勒并展示实验教师个性化的成功经验,从而触及班级自主管理的某些基本规律,绽放一线班主任教师实践中的思考与研究中的成长。

一、班级自主管理对班主任的要求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核心领导人物,是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层次,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逐步走向自主。

1、确立班级奋斗目标

班级奋斗目标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起到凝聚人心,团结一致的目的。所以班主任接

班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和学生商议本班的班级目标是什么。

光明街小学“自主大课堂”的改革已经使得“自主”意识深入学生的内心,我们不少老师就在此基础上,顺势把它嫁接到了班级管理。于是,各班就开始了“班级目标自己制定”,毕竟“方向是比行动更重要的选择”。

2、创建温馨班级环境

杜威说:“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会随之改变。”可见,环境的育人功能不可小觑。温馨的班级文化一定会使生活在其中的学生有“家”的温暖,感受到有团队精神和奋斗目标,且有制约功能。

六年级一班班级文化:右侧评比栏是一日常规量化表,在和同学们商量怎么设计时,美术大王蔺晴认为直接划成表格太生硬,影响班级文化的美感,于是便有了别样的签名和个性化的组名设计。这样,它不仅激励着同学们个人的良性竞争,还体现了团队的学习状况,承载着小组一周的pk梦想。而后黑板展示的是班级的精神:自信、自立、自强,大家知道“梦在远方,但路在脚下”,所以我的学生们已经开始周末挣钱了,后黑板上的佳作展示记录了他们淘到第一桶金的艰辛与思考。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是我们班级文化设计的目标。

3、智慧分组有学问

学习了济南市经七一小张莉老师的“友好连图”,实验组的老师,都很快找到了班里的小团队的“核心人物”,再根据一段时间的观察、引导,让能有大局观念的孩子单当小组灵魂人物 ,即小组核心人物,小组灵魂人物为1号,所有的 1号同学,在按顺序在身下的同学中寻找合适的组员。每组4-6人,核心人物自主安排本组 的负责值日、纪律、卫生、宣传等植物的同学,让全员参与班级管理。在这里,班级最基础的人际组织――小组职能的最大发挥。

高年级的分组,照顾到了三个层次,先有老师选出组长,再由组长挑组员,这既考验了组长的观察力、组织能力,对台下的同学来说,每一次都是集体教育和自我就教育的契机,因为谁也不愿意自己是最后被选入小组的成员,于是都努力展示自己的优势。班级每个星期要开一次小组灵魂人物会议,就本周班里、小组里存在的问题,一起讨论该如何解决,做到有问题能自主地及时地解决。对于灵魂人物的工作,老师是该静观时且静观,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就能很好的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4、自主管理三步曲

当一个班和谐的班级氛围形成后,怎样使的班级快速的向目标靠近?我们认为大的梦想是由一次次不起眼的小成功构成的。所以我们的班级自主管理,最不能缺失的就应该是眼中有孩子的点滴进步,珍视“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认为把平凡的小事做好,并坚持下去,一定会不平。为班级“自主管理”保驾护航的一定是科学的评价机制。所以自主管理三部曲第一曲:

(1)优点轰炸 ,也就是激发学生的自主热情

无论学生什么地方有进步:奖励一个“你真棒!”每个你真棒以一分累计。十个“你真棒”换一张“成长卡”和一个“成长果”;三张成长卡换一枚“金币”。参加区、市、省及活动奖励金币1、2、3枚,获奖层次按高低证书得到后分别相应追加。整个努力过程,会展现在班级自主量化管理评比栏上,且每天都会更新。学生累积的金币,可以到班级超市购买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如本子、小地球仪;可以买帮助锻炼身体的体育用品,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拍等;可以买娱乐物品,如手偶、呼啦圈……当然也可以用比较少的金币租赁一个课间或者午休时段哦。

(2)小组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不让一个人掉队

一个人的优秀不是真正的进步,小组综合实力的提升,才能说明你个人的优秀起到了良好的辐射作用。为了让同学们关注到小组的成员间的互助,有些班级的评价是有一定倾斜的:认真听讲,每人加1个“你真棒”。没有认真听讲的,减1个“你真棒”。3号、4号(学习上相对处于弱势的组员),回答有价值的问题,加2个“你真棒”,1号、2号加1个“你真棒”。回答问题赢得掌声的,再追加1个“你真棒”。一节课全组都发言,奖励“成长卡”。而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成长脚印”记录本,由自己记录,组长统一管理。

作业:小组全部过关,组长加2个“你真棒”,组员加1个“你真棒”。在规定时间没过关的,相应减若干“你真棒”。

纪律、学习、卫生、活动等等一系列班级制度都有明确规定。(制度有班委会相应委员在征求班级全体同学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3)“无为而治”? 彰显奖励机制魅力

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可是如何评价才能起到良好的激励导向作用呢?才能让学生在努力的过程中有小小的成功体验呢?“班级超市”就是在这样的反思后应运而生的,高年级的孩子们给他起了个好听的名字――“追梦超市”。当大家凑齐相应金币,可以到班级“追梦超市”买相应价值的商品。超市启动资金来源:班主任及家委会热情的成员自愿捐助以及学生社会实践中(如卖报纸)自己挣的钱组成。商品由相应家委会成员、学生代表购买,班级推选学生超市经理3名,负责日常管理。

二、教师团队自主合作的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我们认为,想要培养出自主合作的学生,必须要有一个能自主合作的老师。古人云:“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教师间需要合作和精诚团结。以团队为基础的工作方式会取得比任何所预言的都要深远的效果。一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从实践中走来认为教师的合作离不开以下几个方面:

1、班主任与课任老师的团结合作

所有执教本班的教师形成了一个团队,为班主任者离不开教师团队的支持与协作,毕竟一个人是孤掌难鸣的。班主任应主动联系和协调各课任教师,共同努力搞好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辅导和后进生的帮教,增进师生情谊。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尊重各科老师,重视各科的学习,不偏科,想办法宣传班级的小组竞争管理机制、奖惩办法,尽量让任教本班的老师的课堂管理在班主任的一日常规量化中得以展现。

2、各班主任之间的合作探究

所有班主任老师形成了一个团队,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也许你家的难题就从“别家”的处理方法中找到了对症下药的良药。班级的管理制度、奖惩办法,对后进生的帮扶工作,和家长的沟通技巧,班级特色活动的开展......这些都可以成为班主任之间探究的话题。光明街小学的“七彩班主任工作室“,就为班主任教师合作自主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这里大家畅所欲言,互相学习,合作游戏,自主发言,气氛融洽,和乐融融。“今天你研究了吗”班主任工作室活动中,主持人汇集了全校老班们工作中最棘手的问题,大家坐下来,共同商讨,为管理班级献言献策,那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着实让人激动。

3、课题研究组成员间的深层合作

所有课题成员形成了一个团队,小组成员经过调查问卷,阅览书籍,实践探索,一点一滴积累素材,一次次教研活动,一回回眉头紧皱,一次次喜笑颜开。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在课题日渐走上正规研究的一个个会议中,在思考课题的日子里,留下了我们深深地感悟:科研让我们不孤单,合作让我们不畏惧,自主让我们不迷茫。

4、自主合作的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力量

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确实如此,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是你的模仿者,是你的影子。假如你笑了,你的学生也会笑;假如你严肃皱眉,你的学生就会胆战心惊;假如你激情四射,你的学生也神采飞扬;假如你彬彬有礼,你的学生也处处礼貌待人;假如你工作中擅长合作探究,你的学生在学习中就懂得自主合作。“身教”胜于“言传”,在学生眼里,老师就是榜样。

三、家长团队对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的影响

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早就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著名《曼切斯特调查报告》中就提出“教育成功的因素在于家庭环境内,家庭因素的重要性几乎两倍于社区和学校两项因素的总和”。

介于这种重要的原因,作为班主任,调动家长,参与到自主教育中来,是我们这个课题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通过低中高各个阶段的家长反馈信息来看,家长的参与性极高,对孩子的成长也起到了举止轻重的作业。纵观整个课题历程,家长的参与有以下几点:

(一)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理论,重视提高自身教育素养

家长通过开家长会,参加社会的各种教育讲座,以及通过各种网络等手段,主动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改变陈旧观念,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再把教育完全推给学校,明白了,教育是一个艰辛漫长的过程,是家长们可喜的重大变化。

四.二班的高华东家长家长会后感悟道:“培养孩子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我们还要在今后孩子的成长、学习中不断的发现更多好的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家长们的工作固然重要,但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多抽出点时间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这样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的我们才不会有愧疚感。”

(二)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关心班级建设

如果家长关注班级发展,能够及时关注群里信息,了解学校各方面信息,可以有效的和孩子沟通,更好的帮助孩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的有力的推进器,加速器,便于把握孩子的思想脉络。通过各位参与课题的班主任的引领,家长们积极主动的通过班级群,班级家委会群,与老师沟通,了解信息,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推动校外实践活动,参与校外实践活动。

1、发扬自身优势 开展家长讲堂

家长们的工作领域遍及各行各业,是个强大的教育资源,对于丰富孩子的眼界,学习课本以外知识,起到极大的补充作用。对此,家长们积极参与,与班主任沟通,了解班级学生情况,认真备课,制作课件,投入的热情很高,也特别受孩子们喜欢,很多家长也来听课、学习。

2、创新“家长会”沟通教育信息

家长会是“学校同家长联系的一种方式。”沟通畅达,才能使家校教育产生合力。如何把家长会作为有效沟通的平台,也是我们班主任积极探究的内容之一。“创新家长会”已经悄然成为教育的春风拂过,变一下观念,换一种思路,家校沟通的道路将变成坦途。

我们欣喜的的看到家长会上,父母读完“孩子来信”后的“凝重”与“奋笔疾书” ,家长会后,学生收到妈妈回信后的“泪流满面”。

3、“家长沙龙”探讨教育理念

“沙龙”这个来自法语的词语,它原本是志趣相投的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的人们,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流的一种形式。借助与这种自由、无拘无束的形式,各年龄段的班级也开展了“家长沙龙”,就教育问题,进行经验、知识的共享。

班主任们也积极邀请社会资源,校外的教育者,甚至国外友人,来到家长们中间,进行经验的介绍和互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4、创造校外实践活动机会 引领学生走入社会课堂

家长们教育思想意识提升,懂得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以成绩为目的,对班级发展积极关注。有了这些前提,家长就会主动倾注心血,积极发挥自身社会人脉关系,创造各种机会,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如:敬老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引领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也因为和孩子共同参与活动,加深了家长和孩子良好的关系,良性循环下去,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必然。

5、“家校”直通车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没有固定模式,没有固定的方法。家校沟通的也是如此,既要延续传统的家访面对面的交流,又立足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借助于强大的网络,班主任们充分发挥网络的快速、有效、及时、便捷,建立班级博客,班级QQ群,班级飞信网,这些直通车,把家校紧密联系起来,使教育的合力更加有力量。但温情家访,永远不会过时。

6、关注重视家庭教育氛围,积极创造家庭教育环境

(1)激励家长写教子心得体会

一位学生的妈妈在教子心得中写道:方法是比行动更重要的选择!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前两周,家里来了PK榜,还真的起了点作用哦!

(2)重视孩子阅读

推荐家长读一些指导家庭教育的书籍,当家长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如:《学习的家庭》 《发现母亲》 《未来生存空间》《哈弗女孩刘亦婷》 《第五项修炼》 《相约星期二》 《激发孩子学习潜能》《素质教育在英国》《按照天性养孩子》。

(3)关注经典学习,让书香浸润孩子的童年

王孟遥的妈妈说;“我们以前从未接触的经典诵读书籍,因为和孩子一起读,我们重新学习到了宝贵的知识……每天晚上睡觉前,我们和孩子一起读,开始是《诗经》,后来是《大学》、《道德经》。每天睡觉前诵读20分钟,第二天早上,和孩子一起读10分钟去幼儿园。周末出去玩,我们都会带着书,玩累了读一会。慢慢的到了现在,孩子上了三年级,孩子背过了《诗经》、《大学》、《道德经》、《中庸》、《论语》、《离骚》、《天问》,现在在背《孟子》。我也差不多背过,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

四、从学生角度探讨班级自主管理

教师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教的是科学知识,育的是思想品德。由学生自主管理班级不仅将教师在繁忙的班级工作中解放出来,对于学生而言,既是培养个人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促进学习的有力方法。

当今的00后有着超常的执行力和实践能力,甚至他们可以按照成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且尝试解决。这也教我们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按照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与他们探讨交流,让他们知晓“承担后果”“有始有终”“言而有信”……而不是把他们当做年幼无知的少年儿童。

基于此原则,学生会自信勇敢地进行自主班级管理,因为他们知道班主任把班级管理权力完全下放给了中队委,小组长、甚至某个人。班主任会对前来请求支援的同学说“sorry”,因为小组长决定的事情,班主任也无权更改。由此一来,小组长们士气大涨威信大增,而普通同学会积极向往权力层,但是权力层的担任,是需要全班民主投票产生,当场投票唱票,不存在丝毫迟疑。现任的管理层需要兢兢业业为班级更好的服务,一旦被PK下台,面子上也是挂不住的。但每月一次的民主竞选确实深深吸引着更多同学的参与,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机会。

由此,可以总结出几条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

1、学生需要班主任权力的下放和不干预政策

班主任权力的下放不是等于不作为,班主任作为观察者和指导者需要时刻关注到学生动态,及时做到潜移默化的暗示和调控,这也需要教师更为严谨和细致的态度和能力。

2、学生需要老师的尊重倾听

学生会有根深蒂固的印象就是,老师才是班级的领导者,一切决定老师是可以拍板决定的,对此,他们只能言听计从。但是班级自主管理,就是需要消除学生的这种观念,这就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倾听。即使班级驶向的方向有所偏差,作为老师不应该刹车喊停,如果后果不严重,完全可以让学生“撞到南墙”,学生会感受到承担和责任。通过友情连接图,得知了班级的领袖人物人选。这其实就是在告诉老师,全班同学的心声,谁才是他们最想拥护的人。班主任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这不仅能更好团结班级凝聚力,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反思自己在班级的位置,并为之努力。

3、学生需要潜移默化和明令禁止

现在的孩子都非常的有主见,这是我们不可忽视的。“潜移默化”和“明令禁止”并不矛盾。“明令禁止”和“不干预政策”也不相抵触。

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需要在点点滴滴中进行,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远远比干巴的传授来的效果更快更好。为什么学生喜欢美术音乐课,而不待见语数外呢?活泼生动的形式往往更吸引学生。但是班集体就像一艘驶向前方的大船,在航行前要定下目标方向,这是规定,这是不可更改的,在前行的过程中,可能会触角可能会遇风暴可能会补给,但是停歇过后,依然要到达梦想去的地方。这是学生需要事先知晓明确的内容。一切干扰的活动都是明令禁止的。但所谓“当局者迷”,也就需要老师的辅助与指导,偶尔充当一下“GPS”,矫正好方向后,再默默退出。

我们总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着最美的闪光点。给天使展示光芒的舞台,给学生发挥优点的机会。“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让我们谦卑自己,成就每一位学生。

五、教师团队在研究中成长

1、站在他人的肩膀上――读书

读书是一种享受,书是世间从不带有色眼镜的“宝贝“。她对所有需要她的人敞开百花园的大门,只看你是否有一双慧眼可以采撷到属于自己的花卉。最最曼妙的是,她从不因为你的索取而让花园失色,反而是越分享越美丽。实验之初,课题组就确立了每人每学期读至少想读一本好书,浏览5本书的目标。因为,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吸取前人的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就课题研究而言,我们读书少了些愉悦休闲的目的,似乎都有了些“功利”――为课题研究找依据、找捷径,读书是为了“用”,渴望自己快速成长。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功利” 的目的在变弱,享受阅读本身成了每天繁琐工作中的“一种期待”。会为苏霍姆林斯基“到自然界去旅行”的思考思维方式的训练所吸引,并有马上效仿的愿望和行动;读陶行知的书,会让心灵归于平静与纯澈,会想想自己手底下有没有出现过类似“三块糖”的自主教育情境;读《优秀是教出来的》,希望自己也做罗恩.克拉克那样的老师,不时给学生小惊喜,关注细微,成就精彩。我们当然也分头检索了“班级”、“班级管理”、“自主”、“班级自主管理”等相关的国内外著作和其他文献,精选经典文章,在博客上或者群众共享。学生课件做操时间,经常是课题组老师们聚在一起随机碰撞,或者信息共享的时刻。

2、研究团队文化的形成

尽管我们由于承担共同的课题,六位班主任走到了一起,但我们还是很快发现团队的形成不是1+1=2的简单的组合:人在一块,心未必在一起;人在一块,未必就是最大的合力;也不是谁在课题啊研究中速度快,谁就是最后的NO.1。一个团队的成长,必然是“在思考中行动,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

要探讨团队文化的形成,必然要问:什么是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指团队成员在相互合作过程中,为实现各自的人生价值,并为完成团队共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潜意识文化。因而,团队中的“人”是研究始终我们一直聚焦的“点”,老师的幸福值的提升是我们追寻的目标。

(1)统一的目标,关键词“自省”

自省,即组员意识到自己在团队中的责任。这一点在6人的团队呈现中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课题建设之初,大家群众讨论热烈,成果申报输出完稿后,大家彼此交流就开始变得很少,似乎只是在接纳主持人的安排,去完成一项任务而已,没有体会到接下来任务是全体成员共同要达成的目标,组员多游离于团队讨论之外,只是在被动的等待。

课题开题前,大家第一次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促使大家的团队责任感的形成。小会议室?,翻阅着课题申报书,大家开始群策群力想实施方案,一个个面部的表情:心事重重。多目标的探索就等于没有目标的盲动,操作性不强,团队合力几乎为零。团队呼唤明确目标,也呼唤领头人能够通观全局,审视度势,做出正确决策。于是探讨中大家进一步锁定主题,进行细化分工,王萍:学生面聚焦问题;栾丽丽,家长层面聚焦问题;张长留,教师层面聚焦问题;蒋泽、张满、陈丽数据分析,相关信息检索;张凤燕,协调全局汇总整理提炼。大家讨论调整方案,全体成员感受到不能坐以待之,有的老师提出每个人都应该是参与者,课题发起人只是组织者,每个人都有参与整个活动环节的责任。但在开题会的前一天,王萍老师突然因故不能到会而请假,蒋泽老师及时补位,从前天傍晚,到班主任课题开题之前的20个小时,蒋老师调整了自己的关注点,在张凤燕老师的帮助下,圆满完成了汇报任务。当我们课题组的首次亮光明班主任工作室时,那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你研究了吗”,全体实验教师的心是在一起跳动的,“自省”如一盏灯,照亮了前进的路。

(2)合理的分工,关键词“投入”

投入,即每一位成员都深入到班级自主管理的研究中。只有在研究中大家各司其职,分工且不分家,每个研究教师才会的到充分的尊重。

所有实验教师都是有明确任务的,大家都是带着任务进入实践研究的,我们把课题最后的成果形式进行预设,使得每位老师的行动都不盲目。当然,整个过程,课题发起人必须起到穿针引线的粘合作用,否则,繁琐的班主任工作,就会淹没我们的研究,我们必须在研究中梳理,以不变应学校各口工作的“万变”,活出自己的班级管理特色。认准了目标,不为外界环境轻易改变方向。在研究即将画上句号的时候,大家的团结合作进入到高度投入的“理想状态”。呈现给学校老师眼前的这个研究团队本身就是一道风景,似乎无处不是我们思维碰撞的空间:走廊、教室、操场……研究的积极与主动是一种和谐与融洽,大家分工不分家。常有老师羡慕地问“嗨,你们的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啦?又有什么有创意的活动?说来听听……”“哈,这个天使与国王的团队游戏真棒,我们班也玩玩……”“这个友好连图是从上海带来的经验吗?什么,是经七一小张莉的,还真有用呢!”大家在讨论已经不仅限于课题组成员,大家的相互启迪,参与中互相合作,不是人为地分工,而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把真情融入到了合作中,融入到了“班级自主管理”这个研究对象上,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投入已经不分彼此,携手变得自然而惬意。团队成员研究中的“忘我”成为一道动人的风景 “投入”是一种美丽,大家一条心,克服困难,向目标进军,成为那一刻全体成员追求的精神状态。

(3)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碰撞”

碰撞,源于深思后的智慧交流。思考着的人是美丽的,善于思考和碰撞的团队是智慧的。

在12月份的结题工作的进行中,课题组教师的碰撞时频繁而深入的。似乎前期一切的走过,都为了这一刻的梳理;似乎所有的迷茫,都在大家的“分享”中变得明朗;研究是什么?我们最初对她的漠然与陌生在这个2014年的岁末,变得亲切起来,变得可以骄傲的向同行诉说,变成谈到班级管理时的那份自信和满足;变成明了之后的那份淡然与眺望。

(4)与时间赛跑,关键词“效率”

效率,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当我从上海班主任培训回来,给大家分享上海的班主任管理经验时,接到李芹主任关于我们课题今天年要结题的信息,课题组不少老师先是一愣?这么快?但我知道,她是如约而至的。我和老师们马上研究了解题的各项要求,迅速讨论分工。大家才发现,其实我们的研究因为一直都在路上,目的地本就是应该到达了。而这“回味与整理”的一周,必将是竹子拔节的最佳时刻。大家相视一笑,6双手已经握在了一起。也许,市教科所发的证书上最终只有5个人的名字,但我们自己知道,这个课题谁也不可或缺。最后的这一周,大家的交流由线上到线下;由学校到家庭;由白天到黑夜。

这些东西大家都有,领任务的时候我把大家的资料进行汇集,以为一个晚上的整理就会搞定,但我深深被大家的案例吸引,居然一时忘记了自己的汇总。在欣赏了我们科研团队中班主任的一桩桩生动智慧的案例后,不禁发现每一位班主任都在绞尽脑汁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的自主、合作;使孩子们在成长中获得更多的轻松、快乐;使班级凝聚中更加的优秀、团结。吸取团队班主任的智慧与结晶,我有感而发:自主合作,让每个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

我并没有天方夜谭,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孩子们正在慢慢靠近它。它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蓓蕾,呼之欲出,终将会在大家的勤奋浇灌中,华丽绽放!――张长留

(5)破茧成蝶,关键词“自信”

自信,就是对自己能够达到某种目标的乐观、充分估计。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以说,拥有自信就拥有无限机会。一年多来,六位一线班主任教师挥着最美好的愿望“让自己管理的班级越来越好,成长学生,也幸福自己”而携手,一路走过,身后留下了一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面对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问题,每位老师都可以侃侃而谈,都可以教你几招。也许这几招并非他原创,二是他们团队的集体智慧。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自我们齐心协力撰写研究报告的时候,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是老师们眼中的一片风景了。因为我们是那么实实在在的走来,充满了投入研究和思考后的自信。我们行走的脚印带给自己深深的思考:

“磨刀不误砍柴功”,一定要读书。我们不仅自己读书,还发动了学生家长、学生读书,我们还把学生与家长的目光牵引到市图书馆。

目标是比行动更重要的选择。团队目标在团队成长中起到“灯塔”的作用,没有目标就是散兵游勇,甚至力量会内耗为“0”。

团队精神是一面旗。“合理分工,取长补短”。任何时候都不过时。没有尽力的队员,即便他原地踏步也是损失,更不用说拖后腿的了。

团队需要灵魂人物。“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头羊是能够通观全局,审视度势,做出正确决策,拥有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智慧,又不刚愎自用,搞“一言堂”的智者。

碰撞中分享,思考中提升。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没有交流就没有分享,

没有分享就占不到“他人的肩膀上”,很容易成为井底之蛙。阿莫纳申维利常给他学生说“思考着的人是美丽的!”,何止学生,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思考――自省。团队亦如此!

幼儿园家长会群里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7-0049-03

为了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情景、悲欢离合、酸甜苦辣和人生命运等,调研队来到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下属的4个村庄,深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交流与互动。首先,确定研究对象。我们选择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河溜镇下属的莲花村、劳庙村、河溜村和褚庙村等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其年龄段分别为15 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及60岁以上的老人。其次,确定基本流程和基础问题,设计合理的问卷。通过广泛的收集并结合以往关于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访谈部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求得出他们在哪些方面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此勾画出问卷的基本流程和基础问题。为了避免被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有敏感、抵触的心理,在问卷中被调查者的姓名不予公开。最后,问卷调查与分析。本次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5份,有效回收率为90%。经过归纳总结,得出了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况,以及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对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一) 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被调查地区总共有4 654个2011学年在校进行义务教育学习的学生,其中,初中生有1 500人,小学生有3 15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61%。截至2011年秋季学期,全县7—15周岁适龄儿童3 816人,属于留守儿童2 434人。其中,小学1 316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4.06%;初中1 11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5.93%。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数较大的是莲花村和劳庙村,分别达到57.35%和49.74%。

(二)空巢老人基本情况

在走访的4个村中,有人口17 078人,其中,15岁以上的2 427人,占总人口14.21%;60岁以上的1 921人,占总人口的11.25%。据统计,属于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的791人,占60岁以上人口的41.2%。空巢老人最多的是劳庙村,该村总人口5 678人,其中60岁以上的636人,占总人数的11.2%;而空巢老人在60岁以上人群里几乎占了一半,有321人。另外,莲花村、河溜村和褚庙村空巢老人所占比例分别为49%、48.2%和48%。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留守儿童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性格内向柔弱。留守儿童从小就离开父母,导致父母关怀缺失,虽然有些是祖父母或亲戚进行监督,但它并不等同于父母的关爱,遇到一些麻烦就会在过程中感到柔弱无助,长期这样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在调查中发现,有20.8%外出务工的家长一个星期与孩子进行交流一次,32.1%的父母一个月才与孩子联系,或不联系;许多父母半年回家一次,甚至几年都不能回家。孩子长年见不到父母,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导致孩子们产生心理问题,出现自卑自闭甚至严重逆反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2.缺乏家庭教育。多数留守儿童被放在外祖父祖母家或者祖父祖母家生活。在家庭隔代监护问题中,大多数的监护人只确保孩子有足够的吃穿,但在学术、心理、思想道德教育等问题上管束不足。

3.自卑心理障碍。孩子们大多都具有或多或少的攀比心理,有一种强烈的自豪感,父母就是他们坚强的后盾与巨大的保护伞,当失去这些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无所适从,变得自卑自闭,没有自信,有些儿童还会自暴自弃。学习不要求进步。根据调查,只有13.7%的孩子能够有意识地主动地学习,大部分孩子还是需要学习上的监督。另有许多孩子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未完成义务教育就流落于社会。

4.学习状况并不乐观。一是因为,没有父母的陪伴与关爱,并且陪伴的祖父母等也没有多少文化,还需要做家务和农活,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二是因为,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践内容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对于文化水平较低的爷爷和奶奶来说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从作业的完成质量来说,孩子们没有足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失去了父母的辅导与监管,因此作业质量不够理想。

5.逆反心理和盲目反抗。留守儿童由于缺乏保护,总觉得别人会取笑他,因此总爱斤斤计较,与老师、同学还有临时监护人等的沟通也存在问题,面对他们时充满了警惕甚至敌意。调查显示,有51.54%的留守儿童与他们的临时监护人发生过矛盾,而且有12%表示经常发生冲突;51.3%的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常常出现困惑,但无人帮助;38.6%的留守儿童感到被同学鄙视,甚至欺负。

(二)空巢老人生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家庭收入低,生活条件差。随着农村劳务输出的发展,外出务工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老家的生存质量,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空巢老人的医疗卫生状况,但只靠外出务工者的支持仍不能给予父母足够经济上的支持。现在,大部分的农村老人是没有社保的,他们的经济来源还是需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和子女们的供给。根据调查,老人的劳动主要是农田劳作,但是由于体力不够,年轻人不在,需要请人做农活。所以他们的成本变高,实际收入很少。随着不断淡化的孝道观念以及在外出务工者的工作压力增加,空巢老人的收入逐渐变少。因此,农村老人的生活举步维艰。

2.承担抚养和教育后代的责任,心理负担沉重。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外出务工者将子女交由年事已高的父母照顾,带着孩子们上学。从照料孙辈们的生活饮食来说,使老年人工作增多、压力变大;对于孩子们的教育又是一个沉重的心理负担,因为农村老年人识字不多,无法对孩子们的学习进行辅导,担心孩子学习成绩差。其次,如今农村交通、通信改善迅速,电视,网吧也随之产生,对长时间在外的孩子,担心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对于孩子们的管理表示力不从心,致使留守老人的生活和精神上产生负担。

3.缺失家庭氛围,精神生活单调。当前农村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由于青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导致出现“空巢”家庭,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老人想要获得亲情关爱和生活上的照料,子女们在老年人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农村空巢老人,对大多数过的是“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生活。精神文化生活较为单调,老人很难在家庭外找到精神寄托。

4.缺乏生活照料,安全隐患较多。由于子女们不在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都是老人们亲力亲为。例如理发,换电灯泡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讲认为是小事一桩,但是对于老人们来说都是难题。特别是老人家患病,子女又不在身边,这时会感觉非常地无助和沮丧。

5.看病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难以保证健康。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农村空巢老人常年患病,甚至疾病缠身,如心脏病,支气管炎,哮喘,偏瘫,眼部疾病等,然而经济的拮据和经济状况的恶劣,致使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选择忍受痛苦的折磨,而不是选择去看病。更不用说有时间考虑自己的精神世界,以致于变得落寞孤寂。虽然在子女的外出打工下,家庭收入有所增加,政府也给出了政策,但是农村的医疗水平还是非常落后,不能保证老人的健康。

调查中调研队还发现,空巢老人的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在平时的生活中,往往容易与邻里产生各种摩擦和小的矛盾,也会与他们的子女或媳妇发生争吵。此外,空巢老人还提出了一些希望,比如在村里安排一些老年人能用的健身设施、多安排一些生活补助,多一些人文关怀等。

三、原因分析

(一)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留守儿童最大的希望其实就是有父母的陪伴。但是,就是这样的小小希望也不能得到实现,因为他们的父母为了使家里的经济收入增多、生活质量改善,而选择了外出打工。因此,在他们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被单独留在了农村。没有经历过这样事情的人是无法理解他们的内心的苦痛的。从他们的内心深处肯定存有抱怨,必然在属于他们的成长历程中留下一定的阴影。对于他们是否能在未来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突破各种障碍,释放郁闷的心情,也是磨砺和考验。

1.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来看,对留守儿童进行隔代教育的家庭由于祖父母辈和留守儿童的年龄差距很大,并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有些连字都不认识,因此两者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很是不同,交流也存在困难。有些老人家忙于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监护;有些体弱多病,没有能力监护孩子;有些是同时照顾几个孙子,没有精力照顾孩子。因为自身缺乏文化知识,因而只能满足儿童在生活上的需要。而精神、道德教育相对缺乏,甚至娇生惯养、随心所欲,会导致青少年犯罪率上升,增加家庭负担、社会危害。

2.家庭与学校沟通不够。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很少或从不主动与孩子们的老师进行沟通或参加家长会,特别是他们的祖辈监护人,缺乏和学校的沟通,而且还不过问孩子在学校的行为和学习的情况,又因学校教师对孩子的家庭访问少之又少,有些孩子抓此机会,在学校欺骗老师,在家里有蒙骗其临时监护人,导致双方无法从根本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致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最终使得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走向消极的一面而无法发展。

3.家庭教育工作不到位。这些年,尽管有关部门指导要求下,家庭教育得以促进。然而,农村家庭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如农村家庭教育网络不健全,尚未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宣传的缺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没有被有关领导和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忽视宣传工作和培训活动,再加上有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是祖父母,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不注意学习,使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在农村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二) 造成空巢老人生活困难的原因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些年来,城乡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逐渐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青年劳动力大量涌出农村,导致许多家里留下了无人照顾的老人。这就是空巢现象。虽然大多数的年轻人均有赡养老人的意愿,但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生活、教育和就业机会,不得不出去学习和工作,这是出现农村空巢家庭的最重要原因。因为在城市打工的收入比在农村务农的收入高,所以许多农村年轻男女前往沿海大城市发展。还有一些家庭是一起前往城市,这样就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此次调查发现,子女外出打工致使52%的空巢老人留守在家中。

2.自然空巢。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嫁到别人家后,即使路途较近,也不能时时回家照顾老人,因此,老人就成了空巢老人。在调查的4个村中单身空巢老人就有325人,占25.7%

3.子女与老年人存在代沟。老年人与子女存在代沟。在当前农村,比较典型的是,成年后的子女与老人分家,吃住不在一起。分家后,有的距离老人还算比较近,偶尔还是有空前往照顾老人。但有的离老人很远,几乎没有机会回去,这对于养儿防老的老年人来说,不仅是肉体上的折磨,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刺激。莲花村有个老太太的3个儿子都已经在县城成家立业,只留下老太太一个人呆在村里的。当我们问她为什么不和孩子们住在一起的时候,她神色黯淡地说,在哪都是一个人,该工作的工作,该上学的上学,没有人和她说话,吃的也不习惯,住的也不习惯,晚饭后也是一个人看电视,感觉更孤独。

四、解决措施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及问题的解决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障碍,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父母外出打工多年,很少有机会和孩子们沟通,不知道孩子们心里最真切的想法,因此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离开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什么影响,给他们的精神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产生了什么样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从而使他们真正了解孩子的思想,看到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据此教育和指导留守儿童的父母,让他们将孩子接在一起居住,给予孩子最贴切的帮助和引导。对于孩子而言,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而这正是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初步建立的时候,父母离开的成长环境会使得部分孩子变得坚韧果敢,但也有一些会形成自闭症,导致不愿意与他人交流,性格内向。因此,家庭与学校应该培养他们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应自立自强,不要退缩。学校可以利用父母不在身边是不是测这一点来锻炼孩子们的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

从我们的调查所了解到,一些外出务工者曾试图把孩子带到工作的地方去上学,但对于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大城市好的学校的门槛太高,而面向务工者子弟学校,其教学条件不如老家的学校。我国现已在全国农村开展免费的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数人选择让其孩子在老家读书。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第一,允许务工子女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平等的上学机会,降低城市学校要求。第二,给务工者学校提供足够的资金,以帮助它们配备和完善各种教学设施和软硬件设备,提高教学质量。第三,让更多的务工者子女有机会生活在父母的关怀下,鼓励社会对务工者子女建立学校进行投资。第四,兴办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学习和生活上面没有保障的留守儿童在学校起居生活,将父母没有给予的关爱用学校的关怀来代替,以此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将家长学校扩展到农村地区,给予家庭教育正确的指导。妇联、教育等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农村家庭教育的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临时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父母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与亲子沟通的方式等,促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发展。根据现实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家长和学习应该办理临时监护人培训班。

调动留守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领导作用。将留守儿童工作当成是学校评估考核的内容之一,农村所在的学校和幼儿园应建立留守儿童管理组织部门,分门别类,进行档案建立,对留守儿童的言行和学习进行严格地监督管理。一是在生活和精神上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心;二是专门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综合评价他们的素质和文化;三是为方便留守人群和亲人间的沟通,在各村里建立“外出务工者家庭联络站”;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治疗与咨询体系。

(二)对空巢老人的建议与对策

1.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进一步补充,将协议养老全面推广,并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同时,商业养老保险应该完善与扩充;逐步建立和优化老龄人士补贴制度,使得80岁以上的老人有足够的生活补贴;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的范围;完成乡级家庭护理设施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2.加强家庭养老功能,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尽管多数非常寂寞的“空巢老人”独居在家,但仍不想选择入住老年公寓,而想继续留住在家,从此看来家庭养老仍是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的养老方式。我们应从以德治家出发,从家庭个体开始,让每个子女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形成以家养老的好习惯,学会细心周到地照顾老人。进一步对协议养老制度进行实施,若子女不及时和父母签署协议、或未能履行职责的,各村村委会要以此稳定和提高“空巢老人”的收入水平,给空巢老人提供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们,给予他们生活的保障。我们要以家庭为核心积极探索,以各村为基础的,由各村向家庭辐射,将包含卫生保健、生活照顾、精神交流、法律帮助等在内的新型养老模式带进农村,帮助农村空巢老人。

3.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需求。目前,老人最大的风险仍然是疾病风险,医疗保障是老年人首要的需求。对现有农村老年人而言,农村医疗人员素质不高,技术水平有限等限制性因素,使得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因为农村没有医疗保险,所以老人需要花自己的钱才能看病,然而农民的支付能力又是极为有限,加之不断上(下转55页)(上接51页)升的医疗成本,致使许多疾病缠身的老人无钱就医。因此,应尽快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村老年医疗保障制度,使得老人的看病需求得到落实。

4.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维权问题仍然是空巢老人反映最多的问题。无论是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恃强凌弱的违法行为,还是子女拒绝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家均可以通过法律程序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必须把关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政策将老年人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好,比如落实好《老年法》;保障好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比如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等合法权益。建立了关于老年人合法利益的法律援助制度,有助于老年人运用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应有权利。

5.政府应着眼于空巢老人的精神支持。空巢老人普遍存在的重要现象就是孤单无助。这个问题是必须要解决好的。对于“空巢”老人,政府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为此,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安排踏青活动等。政府还要对农村老年人宣传科学的文化,克服保守、愚蠢的思想,并努力提高生活质量。

上一篇:家长会总结范文 下一篇:小班下学期家长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