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0:33:32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是基于当前学前教育状况的必然要求,同时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实地教育见习

课程是影响一所教育机构办学质量的核心,课程的设置规定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因此,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培养有较强职业能力,全面和谐发展的学前教育领域专业人才已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任务。本文就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构建进行探析。

一、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构建取向

(一)转换课程思想,突出实践性

在论文《实践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研究》中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中重理论轻实践这一现象,提出了以实践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这一模式的含义是指:职业教育课程必须是以实践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把实践能力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让实践渗透职业教育课程中的每个环节,其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要突破课程结构的现状,首先要在课程思想上做出调整把课程与社会联系。实践课程的特点即要求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去进行实践训练生成一定的实践理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思想上需以专业为把手和实践思想为基础,探索提高学生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课程思想,这种思想必然会导致实践教学的转换使学生将专业领域知识融会贯通目的,需以社会的现实需求迎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以“全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念

所谓“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里的实习支教,见习,社会调查,师范技能训练,学年论文等所有培养双语幼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智慧的课程。“全实践”的本质就是一种促进教师成长发展的一种职业能力提升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指导方向。使专业理论的学习应用到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做到零距离结合。“全实践”理念不仅体现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也体现在课程实施策略上,“全实践”理念下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促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发展成长,使教师教育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实践智慧和实践知识。

(三)全程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是地方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关键。全程式实践教学是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中所有的实践环节都渗透并贯穿于所有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情境中的组织能力,指导和设计游戏活动的能力,在课内外教育教学设实践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机智的能力,以及课后反思和总结的能力,我们将实践教学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起课堂实践教学,还要把握课外实践教学,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接触幼儿园实际,每次实践都以一定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学业考核等,把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毕业。此外,根据社会的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兴趣,匹配不同类型的心理场域。这种扩展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幼教机构的实践情况和用人需求,进一步提高学生毕业质量和职业能力,缩短未来的入职适应期。

二、学前教育实践课程的实施

实践环节教学是实践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它包括专业技能训练,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实践课程的内容体系是从操作层面上探究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及方式。学前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能力。

(一)开设适宜的实践课程

职业学校应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适宜的实践课程,这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前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从其具体内容上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专业能力,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等课程。需要指出的是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的时候应该按照实践教学的大纲,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课程相互渗透,安排一定的实践机会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其中基本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等这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技能。学前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如钢琴、舞蹈、绘画、声乐、讲故事等这些技能的掌握并不是通过几节理论课就能掌握的,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练习才能习得的。

(二)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它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在“全实践”理念下对课程进行实践学习。[1]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是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运用学前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育教学的能力。学前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是侧重于实践练习的,其训练必须借助课程教学,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讲与相关技能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传授并示范技能练习的策略及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课堂训练和课外训练。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要学习相关教师技能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务必坚持进行课后的自我训练,以获得稳定的教师专业技能。

(三)进行实地教育见习、实习活动

幼儿园是幼儿老师跟幼儿共同活动的场所,也是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学前双语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参观、观察等方式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和老师、幼儿打成一片,只有以这样的教育见习、实习活动,才能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学生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与实施的直接经验,同时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育实践为18周,为了达成教育实践目标,保证学生能在实习与见习中有针对性、有效性就应该做到教育实习和见习全程的持续性。教育实习与见习不同,教育见习是学前专业学生在一段集中的时间内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见习的过程可以分为课内见习和跟岗见习。见习顾名思义就是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经过自己的思考转换成的知识经验。课内见习主要是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在专业课老师的带领下去幼儿园参观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安排。这阶段的见习不具有系统性,见习积累的经验只是停留在感性经验。跟岗见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跟岗见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学前专业学生系统地观察幼儿园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并养成反思的习惯,为以后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奠定基础。实习的这个阶段可以分为保育实习、担任配班班主任、担任班主任三部分。学前专业学生有原先的观摩慢慢演变成自己独立承担幼儿的教学任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参与并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在见习和实习两阶段可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用来指导其教学实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其实践能力。

作者:徐媛媛 单位:新疆喀什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05):31-34.

[2]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学前教育研究,2009,(1).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校合作共同体;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1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08[本刊网址]http://

工学结合,园校合作,是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为核心,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与幼儿园联手联动,构建园校合作共同体,实现了幼儿园与高校之间“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良性互动。

一、园校常规合作的基础模式

(一)工学结合,培育理实一体化专业人才

以职业为导向,幼儿园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方案制定、见习实习、意见反馈等全过程的始终。

1.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每届学生招生入学之前,学前教育专业都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邀请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等召开“职业能力、岗位分析”的人才培养剖析会,针对幼儿园的主班教师、配班教师、保育员等岗位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进行逐一分析论证,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使毕业生符合岗位需求。

2.共同培育理实一体化人才

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幼儿园作为学生一日观摩见习、保育见习、课程见习、影子跟岗见习和顶岗实习的主要场所,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的实践情境场,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幼儿园环境中,有效地将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锻炼良好的职业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3.共同推进专业课程改革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以及就业一年后,组织召开幼儿园意见听证会,广泛听取幼儿园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从而使人才培养更趋合理、特色更加鲜明,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对接”。

(二)园校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

1.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

优秀的幼儿园作为专业实习实践基地,是推进高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根据专业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前教育专业先后与市内外60多家优质幼儿园合作建设实践基地,各基地幼儿园每学期共接纳约2000人次学生入园见习、实习。基地园作为高校的亲密合作伙伴,不仅给予学生实践演练的机会,而且不断为幼儿园输送新鲜的幼教人才,实现园校互惠双赢。

2.完善校内专业实训中心

根据科研需要,立足学前教育实践层面和学科前沿,设计和建设实训中心。拥有区角活动实训室、奥尔夫音乐教学实训室等十间实训室。实训中心除了满足校内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实训外,还对幼儿园开放,幼儿园可以带孩子过来开展区角活动、亲子活动等,也作为幼儿教师回炉培训的基地。

3.搭建专业交流研讨平台

成立“川北幼专学前教育研究中心”,成功举办多次园长论坛,共聚研讨学前教育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分享幼儿园管理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经验与智慧,共同探讨川北地区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为全市幼儿园之间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力助推地方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

(三)专家互派,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

通过互派专家指导工作,提升了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了校园双方的人才队伍建设。

1.幼儿园增援高校兼职教师队伍

通过邀请幼儿园园长及优秀教师到川北幼专开设专题讲座,承担专业选修课程、教学法课程,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等多种形式,丰富了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特性,增强了专业课程的实践性。

2.高校教师到园挂职锻炼

在园校合作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幼儿园开展“一人一园”定点挂职一学期,高校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以“参与者”及“问题解决促进者”的身份加入幼儿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专业支持与理论指导,帮助幼儿园解决管理和保教工作中的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二、园校深度合作的多元模式

川北幼专学前教育专业分别在与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合作中,逐渐探索出了不同的合作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办学。

(一)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课题共研

目前川北幼专开展深度双向合作的幼儿园主要是独立建制的公办幼儿园。此类幼儿园举办历史较长,办园科学规范,团队专业成熟,教学资源丰富。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最好的抓手应该定位在“教研”层面,以合作教研为切入点,既能沟通幼儿教师的实践,又能发挥高校教师理论科研的优势。

1.参与和带动幼儿园教研,促进幼儿园内涵式发展

第一,常规听、评课教研,形成随堂听课、集体评课的合作教研机制,有利于合作的日常化。第二,教学活动实例教研。高校教师与幼儿园教师就幼儿园某一个真实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等开展一系列的研讨。第三,专项园本课题研究。发挥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合作的优势,立足于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困惑,确立研究课题,实施园本教研,开发园本教材。通过引领和带动幼儿园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断促进其内涵式发展,从而提升办园水平。近两年学前教育专业老师参与的幼儿园科研课题如《幼儿阳光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广元市本土资源在幼儿园中的开发利用》、《幼儿园父性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2.幼儿园参与高校科研,增强高校科研的应用性

专业教师积极申报利于园校合作的横向课题,高校大课题衔接幼儿园子课题,幼儿园优秀教师实际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有力增强了科研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近年来高校教师主研、幼儿园教师参与的科研项目有《广元市利州区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现状调查》《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伙伴合作模式的实践研究》《农村幼儿园混龄教育模式研究》等。

(二)民办幼儿园--特色共建

民办园不能沿着公办园的发展轨迹前行,必须选择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以满足家长的多元教育消费需求。川北幼专在与民办园的合作中,首先帮助幼儿园打造特色,然后借助幼儿园的特色资源丰富高校办学模式,相互带动。

1.帮助幼儿园打造课程特色

积极帮助合作民办园梳理教育理念,打造特色教育品牌,如广元市幸福泉幼儿园的蒙氏教育、广元市汉硕幼儿园的品德课程等。从特色课程的引入、课程的实施与效果评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都全程参与指导。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广元市幸福泉幼儿园的蒙氏教育特色显著,设有专门的“儿童之家”蒙氏分园,教具设备充足,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并且聘请了台湾蒙台梭利教育专家、中国蒙台梭利协会副会长黄秀华教授作为长期教学顾问。

2.借助幼儿园资源形成高校育人特色

本着互惠互利的合作原则,学前教育专业借助合作园的办学资源,丰富高校的培养模式,形成高校的育人特色。首先,聘请蒙氏教育顾问及讲师开展蒙氏教育的讲座及选修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其次,在学生充分了解、自愿报名的前提下合作开设蒙氏教师培训班,共同培养了两届蒙氏教师。幼儿园与学校达到了物质、人力、信息资源的整合,即使幼儿园的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也使高校的育人模式进一步丰富,实现真正的互利共赢。

3.实施教师培训,提升保教水平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幼儿; 同伴关系; 心理环境; 混龄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08-002

一、幼儿同伴关系的现象思考

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系的学生,笔者曾多次去过幼儿园听课,实习。但以往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幼儿园里的一切,教师如何开展活动以及孩子们如何表现,没有机会更进一步的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年龄、习惯等各个方面。而这一次,笔者作为国培计划的顶岗置换的幼儿教师走进了幼儿园,走近了孩子们。

笔者顶岗置换所在的安阳滑县瓦岗寨乡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位于乡镇的,由小学改建而成的公立幼儿园,于2011年9月份开始招生,在园幼儿共293名,共有包括业务园长在内的10名小学转岗教师。

1.由于受教师结构以及农村家长愿望的影响,该园小学化倾向非常严重以及1:29的高师幼比列致使幼儿间的同伴关系被严重忽略;2.同时瓦岗寨乡中心幼儿园存在着不规范的混龄教育现状,一方面是为了扩大生源需要,在招生制度上执行的不够严格,年龄界限得过且过,另一方面,幼儿园为了满足有些家长认为小班光玩,不认字,不数数,而执意要求不满年龄的孩子上大、中班的愿望,造成不规范混龄现象,在此种教育环境中缺少对幼儿同伴关系加以更深层次的思考;3.该园由小学改建而成,在物质环境的创设方面,基本上与原小学的物质环境保持一致,并未做多少改动,加上该园小学化倾向严重,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以无结构化(纯游戏)和完全结构化(纯教学)两种方式为主,两种方式各占据幼儿在园时间的一半,且是相互割裂开的,这里所说的无结构化及纯游戏指的是幼儿自发组织的在操场或教室里你追我赶等打闹嬉戏的活动,教师没有涉及、组织,更没有参与。因此幼儿在园的一半时间中,大、中、小班幼儿都是在无任何成人组织和参与(教师只负责在一旁看管孩子的保育工作,帮助去厕所以及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等)的情况下,自由自发在操场上进行活动。因此混龄幼儿间交往频次相对增多,发展同伴关系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更大的灵活性,在此种混龄教育的现状下,幼儿同伴关系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是严重的扭曲。

五六个大、中班的男孩在操场追逐打闹,其中一个个子稍高的大班男孩被一个中班男孩不小心绊倒在地,小男孩确实是无意,高个子的大班男孩很是愤怒,站起来就使劲推出小男孩一米远的距离,然后上前一步,挥起小手,做出再来一拳的姿势。当时,笔者在一旁暗暗观察这场冲突的原因和经过,没有立即上前阻止这场战争的激化,而是在期待中班小男孩勇于反击,或者上前耐心解释他并非有意。但是接下来小男孩扭头跑向李老师面前,满眼泪水抽噎着向李老师告状说:老师,大班的打我。没有更多的语言,就只简单地重复着这几个字,起初可能是因为男孩的声音小,也可能是因为李老师正跟其他老师聊天无暇顾及,小男孩的告状一直没有得到回应,只好站在原地未动,终于李老师转头看了他却是厉声呵斥:“谁让你跟大班的孩子玩了,以后不许跟他们玩!回到教室里站墙角!”小男孩没有再说话,因为他看出来老师生气了,而且生气的原因在于他,在于他不听老师的话跟大班的孩子打架了。于是这场冲突以本没有错的孩子被惩罚而结束。其实,根据笔者的观察,类似这样的状况常常发生,在面对幼儿同伴关系遭遇困境时,很少有老师细心地观察,询问,大多数用这种“不许跟他(她)玩了”的推辞或者罚站墙角不再允许参与任何游戏活动的方法。

根据笔者的观察总结。在幼儿同伴关系发展中,存在着以下两方面的误区:

二、同伴关系中,重要他人的消极心理引导

有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幼儿心理意识的形成,进而在行为表现方面有重要引导意义。在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方幼儿在面对同伴关系发生冲突时,没有正面解决矛盾,而是依赖他人介入,向他人求救,存在着畏惧、逃避心理,而缺少同伴间平等,相互尊重的意识。而根据笔者的观察,幼儿此种畏惧、逃避心理的形成是与重要他人的心理引导密切相关的。班里的李老师在每次课间休息,孩子们准备外出自由活动时,总会给孩子们打“预防针”,“大班的孩子们很厉害,力气大,个子高,要是跟他们玩,会被欺负的”,“xxx,你要是再欺负人,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会来幼儿园里怎么怎么样”之类的。根据笔者的观察,这种为了防止幼儿间发生矛盾冲突而打预防针的现象在园里非常普遍。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强化作用。所谓强化物(reinforcer)不一定是实物,也可以是行为、表情、言语等等。只要在某种行为之后,这种行为本身或者由它带来的后果可以刺激该行为的再次出现,就属于强化物。强化物在塑造人们的行为上有着极大作用。为了减少幼儿间同伴冲突的发生,教师不断增强言语强化,致使幼儿一方畏惧意识、不信任意识不断增强,进而出现在解决问题时哪怕是自己处于优势地位的境况下,选择逃避,不正面解决,总是一味地依靠外界他人的介入。

三、幼儿同伴关系中,教师的缺失或强行中断正在发生的同伴交往现象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转岗教师;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03-0035-05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社会对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但是受我国学前教育现有发展水平限制的影响,各地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很不完善。对此,国务院在《关于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富余教师经培训合格后可转入学前教育。”为尽快改变幼儿园师资严重匮乏的现状,一些地区已有相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已经或者正在转入学前教育,在中西部地区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更是如此。

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是前我国面对基础教育基本形势作出的一种有效应对策略――部分中小学由于生源减少,教师开始超编,出现一定的闲置中小学教师,将超编教师转移到师资不足的幼儿园,既避免了闲置,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缺乏的现状,但与此同时,转岗教师也面临着众多挑战。我们认为切实了解转岗政策的实施状况,分析转岗教师转岗的原因、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对策,能促进转岗教师更好地发展,促进学前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完善。

二、调查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江苏省南京市和镇江市的转岗教师状况,透视江苏省转岗教师的政策实施状况、转岗教师的生存状态、专业状态、转岗条件、培训状态、面临的挑战及内心的需求,发现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为转岗教师更好地适应幼儿教师岗位提供必要的政策建议和制度保障。

三、调查方法

(一)问卷调查

通过前期问卷调查了解转岗教师的转岗背景、原因、转岗前后的培训状况以及面临的挑战等,了解在转岗这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初步分析原因。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其中镇江28份,南京22份),回收有效问卷41份。

(二)个案研究

对个别转岗教师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可以发现鲜活的转岗教师形象,同时与面上展开的问卷调查研究形成点、面两个维度的研究,使调查结果更具科学性。通过询问、聊天、听课、访谈、自行观察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教师的转岗背景、转岗原因、生存状态、培训状态、职业认同、面临的挑战等。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转岗教师基本情况

通过表1可以了解到,转岗教师基本年龄层次都在40岁以下。有68.3%的转岗教师拥有六年以上的中小学教学经验,有70.7%的转岗教师的学历为本科,可以看出转岗教师在文化程度和教学经验方面具有相的优势。只有26.8%的转岗教师接受过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而且63.4%的转岗教师幼儿园的教龄在2年以下,转岗准入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落实。

(二)转岗教师生存状况

从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转岗教师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满意度并不高,有24.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者不太满意,58.5%的教师表示基本满意,高达72.2%的转岗教师有较大或很大的工作压力。转岗教师想要参加进修学习,大多数的情况是得不到支持的。在培训方式上,他们更希望能到示范园实践学习,或者听专家的讲座。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转岗教师这一群体的生存状态并不乐观,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自身学习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教育行政单位、机构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和帮助。

(三)转岗教师转岗原因

从调查中发现,南京市和镇江市中小学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的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1.部分在中小学有编制的转岗教师,被政府优惠补偿政策所吸引,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例如,丹阳市政府承诺为申请转岗的教师提供一年的免费培训,并且可以将工作档案调到城里,拥有到城里工作的机会。转岗教师考虑到进城工作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且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比较高,对自己孩子的发展有好处,于是主动申请转岗。2.部分转岗教师,由于在中小学任教时没有编制,对自己的工作现状不满意,希望通过转岗到幼儿园后能争取得到编制的机会,有更好的发展。3.其余的转岗教师则是由于原任教学校教师富余,服从上级调动到幼儿园工作。

(四)转岗培训状况

南京市的转岗教师正在接受和已经接受的培训时间和次数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转岗教师在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下就直接到幼儿园工作,有的则长期在接受教师培训。虽然转岗教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但是他们普遍对教师培训存在很高的热情,渴望更多的学习。

2010年,镇江市被批准为江苏省13个大市中唯一一个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区。镇江市政府为落实“关于做好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镇江市教育局在各小学超编教师中遴选出28人作为首批学员,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脱产转岗培训。培训采取集中培训两周,到幼儿园跟岗实习一周的模式,非常强调实践性。培训的出发点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实现“现学现用”。同时,培训期间还邀请外聘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讲座,通过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开展教育活动、学习科研方法和幼儿园管理等拓展转岗教师的素质。转岗教师普遍对培训课程和培训教师较满意,但对培训质量的提高也有很多期待。从镇江市的转岗培训教学计划表(见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培训非常重视转岗教师基本素质中技能方面的学习,音乐、琴法、美术、手工、形体及玩具制作与环境创设的课时加起来占总课时的55%,而理论的学习却只开设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保育三门课,只占总课时的20%。

对于此次培训,转岗教师反映:普通话课程多余,转岗教师在中小学时已经拿到一乙或二甲的普通话资格证书,没有必要再进行普通话的学习;练琴条件较为艰辛,学校没有琴房,只在统一大教室里放有若干木板钢琴,希望在硬件设施上有所改善;培训都是总的课程理论的培训,例如儿童心理学、儿童卫生学等,而没有专门的分科教学法的学习,如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建议这方面可以改善;希望培训中可以增加转岗心理调整的课程,尤其是关于以前所学专业的再利用和自我价值感方面的辅导;部分以“正式上岗”身份参加培训的教师,在幼儿园和培训学校之间不停的奔波,面临学习和工作的双重压力,任务繁重而且身心俱疲,她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正式上岗”的身份,在培训完了之后再正式上岗,或者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幼儿园。

五、存在的问题

(一)转岗准入条件未落实

依据江苏省下达的文件,申请转岗的教师必须接受过幼儿教育方面的学习,而调查中却发现,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严格的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很多教师并没学习过幼儿教育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一般在编的小学教师主动申请转岗到幼儿园工作都会被接受。不同地区对转岗教师的年龄限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

(二)转岗培训模式质量待提高

培训采取每上两周课去幼儿园见习一周的模式,不过转岗教师们反映,实习都是靠自己观察,指导教师并没有加以指导,而且上交的见习报告指导教师不会看,也没有后续反馈。培训模式所希望的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的初衷并没有实现,也没有考虑到个体差异,没有满足转岗教师的培训需求。对于培训课程设置,在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所占比重的科学性以及课程内容选择的合理性方面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三)转岗培训压力大

多数转岗教师脱离学习多年,接受转岗教师的培训对他们来说相于重新担任学生的角色,这对很大部分人来说存在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大者。一方面,培训课程容量大、时间紧,转岗教师受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注意力、记忆力、适应能力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压力大;另一方面,家庭经济负担、社会舆论等外界因素增加转岗教师参加培训的身心压力。

(四)教育理念未转变

在部分转岗教师的观念中,小学教师用专业知识上课,做的是脑力活;而幼儿教师需要付出很多的体力,包括制作教具、环境布置等,做的是体力活。更有甚者,错误地认为幼儿教师就是哄着孩子,实行各种“坑蒙拐骗”,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从事幼儿教育需要正确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就保育和教育的关系,转岗教师存在严重的重“保”轻“教”的错误认识。调查中发现,多数转岗教师过分关注幼儿的保育和安全问题,身心承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产生极端的想法,认为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做好幼儿的保育工作,而忽略幼儿在园的教学活动和其他活动。转岗教师内心的这种焦虑和由此产生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会严重阻碍转岗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五)身份认同迷失

对于培训中没有相关幼教背景的转岗教师来说,抛弃原有的专业去从事一个陌生的工作是非常大的挑战。原有专业知识的荒废,这在一方面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另一方面也会让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安和挫败感,无法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转岗教师认为自己在中小学的工作时是教师队伍中的佼佼者,备受家长和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而在幼儿园却得不到重视,也没有相应的工作考核标准,无法评估工作的质量。这些都会使他们的工作价值感下降,产生自我身份认同的迷失。

(六)职前情绪低落

调查发现,经过一年的培训,一些转岗教师却由一开始对幼儿教育工作充满期待和憧憬,转变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失望,甚至抵触到幼儿园工作。接受完幼儿教育理念方面的培训,以及到幼儿园实习的实践活动并没有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热爱幼教事业。相反,这些准幼儿教师非常厌烦幼教工作的繁琐,惧怕与家长和同事的相处,过分焦虑承担安全责任。

六、解决的对策

(一)严守转岗准入条件

在转岗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应周全考虑和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和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长期性,严格遵照文件的转岗要求。要依据年龄和幼儿教育背景两个标准进行筛选,只有切实符合年龄要求和拥有学前教育背景的教师才能申请参加培训并到幼儿园工作。调查中发现,部分转岗的中小学教师在中专或大专学习过学前教育,毕业后直接到中小学工作,有关部门在进行人员筛选时,应该考虑优先鼓励和接收这部分教师转岗到幼儿园工作。他们曾经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学习,在教育理念和专业技能方面更有优势,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工作。

(二)提高转岗培训质量

转岗培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硬件条件方面,要完善硬件设施的配置,保障转岗教师有充足的学习资源。一方面,要为转岗教师提供专业知识方面的教材和期刊等阅读资料,让他们接受正确教育理念的学习。另一方面,要为他们的技能训练提供足够的材料、场地、乐器等,硬件设施的完善是提高转岗培训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在师资方面,应该为转岗教师配备优质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首先,培训教师应该让转岗教师了解幼儿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巨大差别、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在入职前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和心理准备。其次,在转岗教师到幼儿园的实习时应给予专业指导,让学员利用好时机领悟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于转岗教师的培训总结和心得,指导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反馈,切实做到对学员负责。最后,培训教师要经常与转岗教师交流,及时了解转岗教师的想法,加强心理调节和心理管理方面的辅导。

在培训模式方面,各地在培训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和个人需要,采取不同方式和内容的培训模式。例如,对于专业基础较差、经验匮乏的转岗教师,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适应幼儿教育工作,应该把培训重点放在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增加入园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而对于专业基础扎实,教育经验丰富的转岗教师,他们对专业成长有更高的追求,可以把培训的重点放在科研和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学习。

(三)优化转岗教师资源分配

在进行转岗教师的工作分配时,一方面,针对转岗教师存在较大的年龄差异的问题,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据年龄合理分流,为他们建立专门的人才档案。基于年轻教师和老教师在教学经验、学习能力、工作精力等方面的差异,可以实行老教师与年轻教师一起搭班的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还应该考虑转岗教师原有的专业背景,充分发挥转岗教师的专业优势。鼓励并支持转岗教师将原有专业知识与幼儿教育内容相结合,开创有特色的教学的同时,专业知识的再利用也可以使转岗教师树立信心,提升自我价值感,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从而发挥最大效益。

(四)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心理环境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圆满完成云南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的德宏州梁河县扶贫攻坚任务,云南师范大学结合自身优势及梁河县的发展需求,制定《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旨在统筹学校教育、科技、文化资源,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重点,以打造教师培训团队为核心,帮助梁河县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打赢脱贫攻坚战。

统一部署,精心打造梁河县教师培训团队

云师大为帮助梁河打造一支由各学科专家引领、以梁河县教科中心教研员为核心、以中小学一线教师为主力的强大而稳固的教师培训团队,每年派遣高年级师范生到梁河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实习一学期,置换出当地教师到云师大附属中小学、幼儿园跟岗研修;同时落实“特岗计划”,针对梁河县申报“国培计划”等教师培训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云师大党政领导多次召开专题工作会,组建专家团、工作组到梁河调研、指导,按需确定培训方案,设置培训课程,及时安排集中培训。2016年10月10日至31日,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挂职副主任朱彩梅与全县初中、小学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21个学科共45名教研员、骨干教师参加了“国培计划(2016)”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云南师范大学培训班(梁河)第一阶段集中培训。

培训中,云师大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教育扶贫实施方案及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上报的教师队伍情况、培训需求与专家团、帮扶工作组前期调研情况,专门定制的培训方案,分“培训公共课”“跟岗研修”“学科培训教学”3个时段实施。第一时段培训由成教院负责组织,邀请阵容强大的专家团队集中开设综合学科知识课程、专业课程、综合课程。校外专家中,云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雷韬讲授《教育法规、政策及运用》,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李学容讲授《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云南省教科院中学特级教师方贵荣讲授《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诊断与分析》,明德中学高级教师谷润老师讲授《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校内专家原一川教授讲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行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讲授《送教下乡培训活动设计与实施》,张承明教授讲授《示范课、研究课的设计与实施》等。

第二、三时段由文学院、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等负责组织实施。第二时段,学员到昆明市各学科名师工作室、云大附中、云师大实验中学、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云南财经大学附属中学、滇池中学、师大附小、五华区莲华小学等中小学跟岗研修,进行案例教学、优质课观摩、评课议课,以及“送教下乡”观摩学习、交流探讨等。第三时段的“学科培训教学”实行导师制,学员按要求完成指定阅读书目,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第一时段学习内容、第二时段跟岗研修中产生的教学疑难问题,在导师指导下,形成一个专题讲座,并在团队中试讲、打磨,最后到本科师范生中讲授,导师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议、指导,为下一步的“送教下乡”打好基础。

增强梁河教师团队“造血”功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开展

在国家开展“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背景下,云师大借力“国培”项目,有针对性地培养学员,旨在增强梁河造血功能,为其打造一支强大的教师培训团队,以扎根梁河,有力、持续地培训当地一线教师、教育工作者,使之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升。

云师大“国培”首席专家李辉教授细致指导培训工作。他提出在“送教下乡”活动中,要改变以往教师离开学校、离开教室、离开学生而进行讲座、讲授的模式,让“送教下乡”真正进入学校、深入课堂,获得更高效的教学效果,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注意加强学科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力,自我完善,提升培训能力;送教活动要遵循4个阶段的内在逻辑,即问题诊断――磨课研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等。

“送教下乡”梁河负责人、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杨发达一直在思考、规划后续工作。他表示,回梁河后,将结合所学,与云师大共同推进“国培”项目的开展,促进梁河县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发展。教科中心将遵循省市统筹,区县组织,依托本县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培训,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主要落实好以下任务:第一,分学科组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送培团队;第二,分阶段开展主题鲜明的送教下乡培训;第三,现场指导乡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第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五,加工生成一批本土化培训课程资源;第六,完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遵照李辉教授指导的四阶段分步法,制定好送教下乡培训年度计划和周期计划,原则上同一乡镇同一学科每年送培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天,确保送教下乡培训落到实处。

云师大针对梁河县教师的培训,意在通过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促进全县教育发展。通过精心组织悉心落实,参训学员们普遍得到收获。

梁河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杨早芹表示: 乘着云师大“挂包帮”梁河县的“东风”,金秋十月,我以“国培”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期间,我每一天都在感动:为云师大提供的优质学习资源,为导师谭晓云教授的悉心指导,为云师大文学院挂职我们教科中心副主任朱彩梅老师的真诚帮助,同学们的友好相待……有幸参加这样专业、高端的培训,我感受到了仰望名师的幸福,提升了认识,获得了方法,坚定了信念。名师们的讲座、风范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我决心做个有温度、有情怀、有素养的教研员,与我县的初中语文教师一起成长。

梁河县曩宋中学教师寸待蓉深感收获丰厚:千言万语道不尽内心对师大及梁河县教科中心的感激,喜欢培训这份优厚的“福利”,也期待来年春天与师大的约会。作为基层一线教师,我期待着师大给予我们一些更接梁河地气的培训课,比如:与初中语文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心理健康引导,教师职业倦怠预防等等。这次高质量的学习,是我职业生涯中一次新的成长。接下来等待我的是“送教下乡”的磨炼,相信付出与收获必将成正比,期待柳暗花明那一天的惊喜。

梁河县教科中心初中英语教研员杨荣仙回顾参训期间的学习生活,充满感激:千言万语仅汇成“感谢”二字!云师大外国语学院指导教师袁刚不仅在教学上指导、帮助我们,在生活上更是关心照顾我们!去呈贡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驾车接送我们,待我们可口饭菜,末了还送我们一大袋自己家乡产的苹果!看来,我们只有加倍努力才能回报老师的关爱!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教育改革;优质均衡发展

中图分类号:G52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2-0008-03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这必将对区域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石家庄市长安区教育局结合当前形势,立足区域实际,不断调整教育发展思路,提出了“立足省会,对接京津”的教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京津冀区位优势和省会主城区地域优势,明确提出“教育事业上水平,队伍建设创一流,素质教育求创新,学校建设树品牌,建设省会教育强区”的基本思路,全面实施“长安区振兴教育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不同学段探索深度合作,逐步建立了“对内”和“对外”各“五种办学模式”。

一、对外推行引入式借力发展模式

“对外”,即推行引入式借力发展,充分发挥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和省会主城区的地域优势,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探索与京津知名高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全方位、深度合作,形成了:以盛世长安小学为代表的集团管理模式;以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为代表的附属办学模式;以谈固小学为代表的协作共进模式;以12中为代表的特色兴校模式;以铁职专、学前教育学校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集团管理模式

盛世长安小学于2009年建校初就与百年老校北京实验二小签订了合作协议,成为河北省唯一一所北京实验二小的集团校。学校性质为区属国办小学,人、财、物的管理和产权归长安区,教育教学业务管理采取集团校模式。学校管理层面,盛世长安小学引入北京实验二小的先进思想,确立了“以爱育爱”办学理念。盛世长安小学每年参加集团校计划会、总结会,开展“和谐团队”评比,组织集团校赛课活动,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定期到校指导,定期对集团校进行内部督导。同时,在课题研究领域,以北京实验二小为主,集团校全程参与、成果共享。在教师培养层面,开展“影子学习”,盛世长安小学每周派送一定数量的教师到北京实验二小进行跟班学习,全年轮训一遍;设立“云平台”,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北京实验二小名师讲课即时共享;组织“送课”,北京实验二小学科教师亲自到盛世长安小学上课,由校长、副校长和学科骨干现场指导、评课。在学生活动层面,盛世长安小学学生可以参加北京实验二小的大型文体活动、特色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盛世长安小学建校以来,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正朝着“管理一流、硬件一流、师资一流、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迈进。当前,按照这一模式,长安区正在积极谋划北京实验二小第二分校“翰唐小学”的筹建。

(二)附属办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石家庄附属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在我市设立的唯一附属学校,其性质为区属国办九年一贯制学校,人、财、物的管理和产权归长安区,管理模式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学校筹建过程中,区委、区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区教育局全程参与学校规划和校园文化设计,实现了校舍建筑的高标准、校园文化的高品位,区财政筹措专项经费为学校配备省、市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学校建成后,在完成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十分关注教师配备问题,先后面向全国选调市级以上的名师和骨干教师;通过北师大面向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招聘优秀硕士、本科毕业生。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我们更加注重教师队伍专业化提升,借助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了由北师大提供课程、培训教师的再培养机制,努力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开班以来,坚持“特色化竞争、内涵式建设、优质化发展”的办学思路,传承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名校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初步形成了以“木铎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特色。建校以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长安区学校横向对比,取得骄人的成绩。

(三)协作共进模式

谈固小学是长安区的一所百年老校,有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学校在新的时期积极探索新的发展道路,2013年与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正式签约,成为北外附校的协作学校。学校在管理提升、专家引领、名校名师指导、科研带动、资源共享、教师交流、学生互动、资金支持等方面,充分利用北外附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及先进管理模式,实现了“开放、多元、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之路。学校实施“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以“一核心(提升教育质量)三支点(联姻名校、高效课堂、多彩体艺)四特色(发展体育、艺术、外语、信息技术特色),为广大学生铺就个性化成才之路。学校教师先后到北外附校跟岗研修,学生到北外附校游学一周,长安区校长到北外附校“林卫民校长工作室”跟岗研修,校长和广大师生开阔了视野,提升了素质。2014年9月,学校迁入新校区,建有游泳馆、报告厅、体育馆、食堂、餐厅,各项功能室齐全,办学特色突出,成为石家庄市东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校。

(四)特色兴校模式

长安区普通高中积极探索特色化办学道路,石家庄市第十二中学是“河北省艺术教育示范校”,培养出了周冬雨、林依轮、方琼等优秀毕业生。为进一步突出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不断拓宽办学领域,2013年学校与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合作,建立了“中国书画等级考试培训基地”,同时成为河北省第一家“中国书画等级考试授权考点”,这有力地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校企合作模式

长安区职业教育积极打造骨干专业,依托有利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知名企业和高校的沟通合作,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和输送的成熟机制。石家庄市铁路中等专业学校充分利用与北京铁路局的友好关系,依托其铁路职工培训中心,建立了学生“入学学习―培训实习―返校提升”的良性人才培养机制,铁路客货运输服务专业现在已成为学校的骨干专业,毕业生覆盖北京地铁,铁路北京客运段的普通列车、城际列车、高铁、动车,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学校还不断拓展优势专业,与北京四海搏业集团合作,建立了高尔夫专业;与天津长城汽车合作,建立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发展势头良好。石家庄市学前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突出学前教育专业优势,与天津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天津师范大学石家庄函授站”,由天津师范大学派出专业师资进行授课指导,为石家庄市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同时,提升培训层次,拓展到专科、本科学历,每年毕业生都是炙手可热。

二、对内推行集团化合作办学

“对内”,即采用教育集团化合作办学,充分发挥区域内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实施优质带动,促进共同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创建了以11所学校为龙头的横向联合模式;以12中学、范西路小学和广安大街小学为代表的纵向联合模式(长安区艺术教育集团);以4所学校分别牵头、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特色群模式(足球、书法教育、武术、软垒特色群);以三年为周期的联合体模式;以7所国办园为辐射引领的学前教育协作组模式。

(一)横向联合模式

集团内部采用教育资源统筹整合的模式,把优质学校作为龙头学校,对应帮扶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作为成员学校。在龙头学校与成员学校均为独立法人和人、财、物分置的条件下,集团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由龙头学校统一指挥、统一管理,教师、干部互相流动,实现一体化办学,带动成员学校快速发展。我们创立了以11所学校为龙头,32所学校参与的横向联合教育集团。各教育集团学校之间通过教育教学交流、培训、共同教研、听评课研讨等活动,传播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优秀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积极沟通班级管理经验、交流反思,转变观念,实现共同成长。

(二)纵向联合模式

区域性特色教育资源采用集中整合的模式,建立特色教育集团总校,利用辖区资源,以总校为龙头,制定并实施共同的办学特色,实现资源共享和一体化办学,形成从小学到中学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新校、特色校共同发展。我们创立了以12中学、范西路小学和广安大街小学为代表的纵向联合教育集团(长安区艺术教育集团),依托区位优势,借助区域内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京剧团、广播电台、艺术职业学院、梆子剧院、交响乐团等单位的有力支撑,优化整合“小学―初中―高中”纵向艺术教育资源。2015年上半年,长安区艺术教育集团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建立了河北师大艺术硕士研究生实践基地,通过特色发展,努力打造长安区艺术教育品牌。

(三)特色群模式

区域内特色学校文化采用共同发展的模式,建立以一所特色突出的学校牵头、多所学校为成员的特色发展群,依托优质资源在特色管理、特色课程、特色资源、特色教育研究等方面形成合作互动互助的发展团队,探索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区域内特色教育跨越发展。我们创立了四个特色群,分别是以谈固小学牵头,10所成员学校共同发展的足球特色群;以13中牵头,石纺路小学等6所学校共同发展的书法教育特色群;以50中牵头的武术特色群和以谈南路小学牵头的软垒特色群。

(四)联合体模式

以成员校轮值为龙头,在联合体模式的基础上,促进基础教育各个办学层面广泛的结对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良性扩展。在多年来开展“联合体”办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重新调整组建了以三年为周期的7个联合体,共涵盖学校21所。

(五)学前教育协作组模式

以七所国办幼儿园为龙头,每个协作组包括国办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办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四类,涵盖全区各级各类幼儿园。实现优势互补,组团式发展。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快校园足球的普及,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 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同时,要从今年起逐步建立健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足球联赛机制,通过招生考试政策疏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源源不断培养优秀足球后备人才。此外,校园足球工作的相关做法,今后将拓展到篮球和排球等集体体育项目中。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学校体育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有些指标出现好转。但总体看,学校体育仍是整个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形势依然严峻。

袁贵仁说,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把小学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保证运动负荷,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同时,要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锻炼活动,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

体育考试评价也将得到改进。体育课将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要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在落实学校体育工作职责方面,教育部提出:一是加强专项督导,建立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督导和重点地区挂牌督导制度。二是开展质量监测,把“体育与健康”作为今年首次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两个学科领域之一。三是实施等级评估和年度报告制度,启动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级。教育部每年编制和《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将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作为考核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和对教育部门、学校负责人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 3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进行问责。

“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项目工作会在昆举行

本刊讯(记者 张金灿) “国培计划(2014)”云南省项目工作会近日在昆明举行。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建颖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总结了近年来云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取得的成绩,对今年项目实施工作作出部署。

近几年,云南省“国培计划”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争取中央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云南的投入,有力支撑了“国培计划”云南省项目的实施。20102013年,累计争取“国培计划”资金2.15亿元,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20.5万人次。2014年,云南争取“国培计划”资金已突破亿元,达到1.04亿元。二是通过项目实施,大大提升了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均从中受益。三是推动了基础教育质量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上一级学校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学生。四是引导和培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学习素养,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进一步增强。五是推进了教师教育职前、职中、职后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废旧材料 幼师手工教学 开发运用

提到废旧材料,大家总是和环保联系起来。在幼儿手工教学中开发运用废旧材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而且是培养幼师生创造力、陶冶情操、发展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多年的手工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身边许多被他们丢弃的精美的包装(如纸盒、饮料瓶、纸杯等)也可以在手工造型中利用,这些包装造型各异、质地不同、色彩丰富,如果将它们收集起来,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质,大胆地想象,合理地组合,就能创造出丰富生动的手工造型。如何利用幼师手工课堂这块教学阵地,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既能让学生重视环保和资源,又能把“变废为宝”的创新理念融入学生的创作中,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基于此,根据本人多年来将废旧资源在手工课堂渗透的教学思路整理如下:

一、注重废旧材料的收集,感受材质,激发创作兴趣

材料不仅是手工制品的载体,还是其存在的方式,造型手法使材料以手工制品的方式承载信息成为传媒。材料、造型方法的不同都会给作品的呈现空间、形态及视觉带来不同的感受,因此,手工的造型常常致力于材料及其表现价值的挖掘,以求充分发挥和表达出材料的感染力的效果。比如废旧纸料中的各种旧广告纸、旧挂历纸、旧包装纸、旧刊物彩页,它们质地、厚薄、纹理各不相同,色泽的明暗、色彩的冷暖轻重、情感表现均不一样,因此,面对纸材,先要整体构思,然后因材施艺,才能做到适形、适彩、适意。

废旧物品的多样性等同于我们日常消费品的丰富性,而且数量和种类大大超出预想。如:废旧饮料瓶、造型各异的纸盒,仅仅在形状上就几乎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有形状;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在造型和色彩的丰富性上也是让学生无法收集完整的;即便是很多随手拈来的材料,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给学生提供很多熟悉、新奇且接近生活的感知,来唤醒学生的制作热情与欲望。

在废旧材料的收集上注重分类和卫生安全。引导学生们关注生活中、自然界、工业中无毒无味安全卫生的废旧资源,并储备、观察、了解熟悉它的特性。如:可以从材料的质地上、形态上、颜色等方面进行分类,了解不同废旧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结构,这些都将成为进行再创造认知的积累。在废旧材料的运用上一物多思,我们生活中处处皆有美,而学生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饮料瓶大到它形状、颜色和质感,小到瓶盖和瓶底的造型及颜色的变化,都会唤醒手工创作的灵感。将五彩的瓶盖边缘切开若干的切口压展,宛如朵朵盛开的小花; 或是将瓶子的瓶体合理地切割、卷曲或编制就可以成为造型多样且实用的笔筒等容器; 还可以利用花瓣形的瓶底制作悬挂饰品或创意美术等。

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丰富的材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们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她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展示废旧材料成型实例,演示技法 ,体验创作乐趣

易得易加工是废旧材料最大的特点,这一特点给我们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很多的便利。学生们面对同一废旧物,在不同思路的指导下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造型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给学生展示大量的作品实物,相比观看和欣赏图片,更具有感知觉的说服力。因此,在备课时,教师需亲力亲为制作各类代表性的废旧再利用造型,并结合展示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给学生提供观察、分析和思考的依据,尽可能以某个点向多方向扩展,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衍生出各种不同的设计灵感。

引领学生如何在收集的废旧材料上因意选材进行造型呢?课堂的技法示范非常重要。 如:在头饰面具的制作及应用的课堂中,让学生们分组使用不同的头饰面具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讨论发现制作所用的废旧材料以及制作的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索,逐步了解并讲述出来,我把学生们讲述的对运用废旧材料的特点认识、制作过程进行记录、归纳和总结,并当场操作尝试,示范制作重难点,一改以往教师示范、学生跟学的方法,让学生观察对比,在操作中自我建构,掌握技能技巧。整个教学活动中既有探索体验的机会,又让学生进行了交流和运用,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废旧材料的原始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赋予学生无限的遐想,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也拓宽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如:在自然物造型中以“有趣的树叶”为主题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将收集整理的各种颜色丰富、奇形怪状的植物叶片相互展示,引导学生根据叶片的形状、颜色和质感,借物迁想,或拼接组合,学生们通过挖掘材质的特点,发挥想象,创造出一批创意独特、巧妙构思、制作精良的作品。学生作品的班级展示和评价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创作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构建造型实践运用的教学模式,模拟训练,培养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效、动态而有活力的幼教人才的需要,缩短学院和职场的距离,在教学技能实训环节中加入了情景模拟训练,设计造型与幼儿园教育功能结合,对即将成为幼儿园的教师来说,无疑是实用的。 教师“变废为宝”的理念对幼儿园来说既解决了经费的问题,又体现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同时对幼儿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

比如在学生的幼儿活动器械设计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先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体育活动的内容,知道配合体育活动中需要的活动器械,熟悉这些丰富的体育器械在体育活动中的功能和重要性。在选材、设计和制作上,引导学生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多种体育活动器材。制作的器材要安全、卫生、耐用,在游戏规则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还要尽量体现一物多用、一物多变、一物多玩的理念。

在创设环境和材料的投放上,引导学生材料分类运用,如纸系列的材料运用:可用废旧瓦楞纸做大树,包装纸做树叶,糖纸做蝴蝶等等布置主题墙;也可将报纸团球创设投球区;纸盒、筒、箱系列材料可以指导幼儿搭建;用纸杯做小动物、小娃娃、数学区操作材料等等,真正实现幼儿与材料、环境相互作用,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通过具体的设计和实践操作,对职业的认知得到提升,为后期的定岗实习储备更为丰富的经验。

学前教育手工课程中融入废旧材料的教学元素,既实用又能创想无限,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在废旧材料的选取上,要善于利用材料的原始性、多样性、易得易加工性三大基本优势,重创新,轻模仿。在造型的表现形式上,善于运用独特的构思,挖掘材料和造型的契合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既具有艺术性又体现环保理念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用性、时代性的特征。在废旧材料的运用研究中,以学生动手实践、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作为平台,不断探究逐步完善,使其成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基本立足点,这才是我们研究废旧材料教学的初衷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段浩然,陈念湘.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废旧物”再利用探索[J].青春岁月,2015(15):247.

[2]侯冬霞.废旧材料在幼儿园中的应用[J].教育与管理,2014(06).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9篇

第一篇:社区实习周记

一、新城区海东路内蒙古工业大学社区简介

工大社区位于新城区哲里木路与爱民路交汇处的内蒙古工业大学院内。总面积0.5平方公里,共有住宅楼35栋,总户数1746户,总人数4484人(其中常住户总户数1695户,总人数4339人。居民主要由工大教师及家属组成。流动人口51户,145人,主要从事个体经商业)。在校学生1.2万人。驻区单位为内蒙古工业大学。

社区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正式干部5人,平均年龄35岁,均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另有4050人员2人,属于公益性岗位。社区办公用房约90平方米。配有微机、电话等办公设施。党支部现有党员54人,(其中在职党员3人、离退休党员38人,学生党员7人,复转军人党员4人,下岗党员2人)。

辖区下岗失业人员196人,实现再就业190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率97.9%。其中4050人员85人,实现再就业83人,4050人员就业率97.6%。社区登记失业人员13人,已就业13人,失业人员就业率100%。累计为194名下岗失业人员申办了《再就业优惠证》;组织社区192名下岗失业人员参加了职业技能培训,4人参加创业培训。通过职业介绍为9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再就业,社区内消除了零就业家庭。辖区现有低保户16户。

20XX年X月,我社区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区服务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社区服务先进社区,2007年1月被新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平安新城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平安社区,20XX年2月被新城区区委、区政府评为2007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二、实习目的

(一)社区实习目的:

通过社区实习能够提升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能使我们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在实践中认识我们的优势,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不断地强化优势,弥补不足。同时,社区实习是一个团队实习,在其过程中,大家能够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在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强组员对团队的归属感和整个团队的凝聚力。

(二)活动实习目的:

1、总目标:

在环境保护日来临之际,在社区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动员大家能够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为维护我们共同的生活空间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举办此次活动也是要通过活动要搭建起居民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一个良性互动平台,实现其良好的沟通与合作。通过活动,居委会可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愿望,而居民在习得环保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增加对居委会工作的认识,因而是个双向共赢的活动,只有双方都建立在良好沟通和理解之上,才会更加有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居民认识到居委会是为居民服务之后也将会更加配合和协助居委会的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工大社区将会打造成为绿色社区,实现居民、居委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2、分目标

(1).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活动,最直接的可以帮助居民了解到许多环保的小知识小常识,并且习得一些废品再利用节能减排的技术,有利于改善和提高自己环境保护的实践能力。

(2)..通过开展主题性的宣传活动,能够调动起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居民对社区居委会管理工作的配合和支持,从而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通过各种互动活动,是居民在互动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在交流中相互沟通,在沟通中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互助关系。进而增进相互的感情,为社区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4.).通过社工与物业公司联合组织活动,也会增强社区居民与居委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有助于日后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

三、实习前预估

这次的社区实习并非属于认知实习,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单方面的了解社区概况。此次实习,我们需要全方面的调动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与各方机构做相应沟通协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我们社会工作者拿出点真本事,发挥我们的作用,体现出我们的价值。而且此次活动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我们需要为此努力,尽个人及团队的最大能力,保证活动能够达到我们的预期效果。

在调动各方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如被拒绝、被忽视、不理睬等。在遭遇挫折时,我们要有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并且不为挫折所压倒,需要不断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寻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实习过程

我们的实习工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着重点不同。整个过程是我们不断摸索的过程,其中我们收获很多。

第一阶段:将服务对象选定为内工大幼儿园

第一次实习:在楼道内经过大家的各抒己见,分析各种对象的特殊性和与活动结合起来的可操作性,最后整合了大家的看法,共同商定以儿童为我们的工作对象。在确定了儿童为服务对象后,社区的选择就迎刃而解,大家考虑到时间、距离、便捷程度、资源网络的利用等各个方面,决定以工大社区为我们的实习对象。然后大家就每次实习时间进行了确定。接下来,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奔赴工大社区居委会,开展我们的首度洽谈。

在得知居委会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后,我们又去了工大幼儿园,我们与副园长进行了沟通,并且他们也表示会尽力支持我们的工作。可以说,我们的实习有了开门红。

第二次实习,我们三人负责看护午睡的孩子。虽然这次实习与我们的实习内容并无多大关系,我们只是去帮忙,但是,通过这种帮忙的形式可以使我们得到幼儿园的信任,为我们双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建立稳固的基础。我们主要做了一些如准时叫醒孩子起床、引导他们叠被子,组织他们喝水等生活方面的事情,却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工作的方法无处不在。

第三次实习主要是正式介入工作。前两次我们为正式步入工作做了酝酿和铺垫,而这次实习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居委会和工大幼儿园,争取他们的支持。为提高工作效率和不影响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工大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作,我们分两个小组开展工作。男生一组去与居委会交谈,收集有关居委会和社区的相关资料,我们女生则负责打通幼儿园与我们的工作关系。与接待我们的负责人刘老师的交谈是愉快的。她快乐的心态感染着我们的每一个人。

第二阶段:世界环境日主题的确定和活动对象的变更

第四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督导老师黄老师帮助我们确定了活动主题。我们将事先准备好的几个活动主题交与黄老师,她在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后为我们确定了环境日的主题。然后,黄老师还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第五次实习,我们主要就实习内容进行了讨论。大家都很积极地参与讨论,我们经过分析,认为以小学生为工作对象会使得工作不好开展,最后决定更换社区和服务对象,但同时,我们还会与工大社区继续保持好联系。

第六次实习是我们投入较多但结果有点令人失望的一次。刚开始,阳光诺卡社区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并表示会为活动提供一定的资金投入,前提是我们需要尽快把方案制定出来。于是,大家在共有的时间,在实验室聚焦,七嘴八舌的讨论方案内容。然而,最后我们却得知阳光诺卡出尔反尔,不再支持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比较失望。前面做了那么多努力却被他们冷言相拒,刚开始确实令我们有点失落。黄老师在得知此情况后,对我们进行了教育,并鼓励我们不应该因为被拒绝就放弃,希望我们从中汲取经验。在她的劝导下,我们都能够保持好的心态面对我们的工作中的挫折。

第三阶段:服务对象正式确定和活动的开展

第七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方案的部分补充。在阳光诺卡受挫后,我们小组又重新联系了社区---工大社区。并得到了工大社区的再次大力支持。我们的活动主题仍然是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上次为阳光诺卡设计的方案做部分补充(因为主题一致,无太大变化)。我们这次讨论主要是针对操作环节中的问题如宣传版内容、桌椅等资源的借用、废旧品回收利用制作等,并且根据这些内容做了一些分工。活动马上要举行了,大家都在做着最大的努力,

第八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最后内容的补充。如展版的绘画、卡片的剪切和粘贴等。我们都在为活动做着最后的冲刺。

第九、十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正式举办活动及评估。我们早早地去活动现场布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在我们意料之外的情况:1、万家惠超市的帮助。他们为我们提供了桌伞等资源,为此我们很感谢他们的帮助。2、整个活动进程时方案内容进行着随时的变动,以便能够适应当时的情况。我们不断地对相应的活动进行着筛选和变动,使得整个活动不那么死板生硬。活动举办将近两个小时,最后通过合影留念的方式结束了我们的活动,并且进行了后期的整理、总结和评估。

五、实习感受和思考

1、在寻找居委会过程中有两个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

(1)居民不确定居委会的位置。居委会是社区居民的服务机构,它将居民与居民、居民与居委会、居民与政府进行了连接,而且,居委会人员做的是一些群众性的工作,他们与居民的沟通应该比较频繁。居民对居委会应该比较熟悉。然而,当我们向居民寻问居委会位置时,许多居民都表示不知道具置。

(2)居委会处在一个不起眼的位置。社区服务机构是特殊的服务机构,它关乎着社区的发展建设,也可以说,它是社区的门脸。从工大社区的位置和布局就可以发现社区建设亟待引起重视。

针对上述现象,我分析出如下两个原因:第一,工大社区居民流动性大,工大社区虽隶属于工大校园社区,但是这里的居民会因为各种原因搬迁出去,使一些其他外来户或流动人员入住,这些群体与居委会打交道的机会少,不了解社区居委会。第二,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互动机会少,不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触的机会少则相互了解就缺乏。其实,上述两种原因只是一些表面原因,追根到底,是中国整体社区现状使然。限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使得政府在为社区投资建设方面不能够很好落实,不能为社区提供宏观政策指导和特殊资源,使得社区工作没能走入专业化的轨道。

2、付出和回报会成正相关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地付出,大家齐心协力,群策群力,为我们的活动想方设法。为我们方案我们讨论了很多次,为方案中的具体实施内容,我们也尽职尽责。通过我们的努力,活动举办后的成效是显著的。坐享其成的心态会使得人变得越来越懒,只要是一个小组,工作就是大家的。每一个组成都需要对这个团体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都要为小组目标的实现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即使结果也许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在享受着这个过程,提升着我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和水平。

3、坚持,不放弃

在选择对象方面我们做出了几次变换,选择了最适合我们活动的服务对象。同时在社区的选择上我们也几次更换,最有感受的一次就是阳光诺卡的受挫。通过这次受挫,使我们认识到,困难是时时存在的,我们需要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同时还要能够从挫折中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不能因为挫折和困难就放弃我们的工作,只要我们不放弃,继续努力,就会有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 工大社区给了我们在资源上的大力支持,促进了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

4、方案要随机应变,按部就班只会使工作出现负效应。

我们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许多情况在我们的预料之外,许多情况都是临时发生的。为此,我们不必完全的按照原定方案执行,需要灵活的控制活动。但有一点,我们需要注意,不能变得太离谱,活动内容如果与方案完全不沾边,那么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同时,如果活动内容与方案有很大的出入,也会反映出组织者能力的匮乏,那就等于是我们自己否定自己。所以,我们在组织活动时,会在一些形式内容上做出调整,但许多内容并没有做出变动如竞猜内容,废旧品展示、宣传等。

5、考虑问题要周全。

我觉得我们原定方案更适合在比较封闭的系统进行,我们设置的活动需要有一定时间的人员参与,而当时参与的人多数为上了年龄的老人,他们不会在活动现场呆很长时间,我们当时在设置方案时,对该问题有所考虑,但却没有进行重视,使得现场有一些情况很突兀。为此,这次活动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每一次活动的举办,需要做出尽可能多的预设,也许考虑到的内容在现场并没有发生,但如果许多临时情况不能为我们控制,我们不做事先的预估和准备,会使得一项活动出现很多负面效应。针对我们为什么考虑不周全这一问题,我分析出如下几点原因:1、互相推诿,懒惰心理。抱着总会有人做、不必做太好的心理去应付差事。2、畏难心理。有些情况大家会有所考虑如资源支持、组织招募成员方式等,但大家会考虑到操作过程中困难较大,就会放弃考虑。3、知识和经验不系统和匮乏。4、锻炼机会少。

6、分工明确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们在设计方案时,对每一位组员都有一定的分工。而在开展活动时,大家的分工则显得有点乱。还好我们组织的并非大型活动,对分工要求也不必太明确。但如果一项很正式、大型的活动,则需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一个人都各尽其责,才能有效地整合各方面资源,使得整体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第二篇:社区实习周记

一、小区实习的前期工作

这次实习由黄俏牵头,黄俏、杨胜根和本人前去联系,因为黄俏所在的绿色环保协会以前在这个社区开展过一系列活动,所以洽谈这事很顺利。不过,在后来安排同学们去实习的时候遇到了一些些小的困难,主要是临近毕业了,大家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做,有考研的,考公务员的,找工作的很难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去认真地参与到实习活动中。好在在我们的努力下,实习活动总体来说开展的比较顺利,小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很能理解我们,为我们的实习活动提供了很便利的环境,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和理解。Xx小区范围比较大,划分为两个子社区(在这里,我称之为子社区,不知道恰当不恰当),为了让参与此次实习的同学们能够很顺利地找到具体的实习地点,我还特意用电脑绘制了一张简易的地图,有点夸张,肯定是说不上精确了,不过,依着地图,总是能找到那个位置的,这也就足够了。

二、实习过程及感受

这次的实习时间不是很长,为期一周,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走出了校门,去亲身体会了一下外面的世界,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同时也巩固了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我们都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才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的大学。临近毕业的我们,更应该适时的走出校门,把从现在到明年七月份毕业的这段时间作为一个从学校跨入社会的过渡期。这样的一次实习机会,让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把社会工作的理念跟实际工作相结合,真正为社会服务,不仅仅是学院领导、专业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是社会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反过来,在实践和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不断地拓展实践活动的范围,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则是我们对自己的要求,在当前,也可以说是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地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是这次实习活动第二小组的组长,其他成员有:Xx、Xx、Xx、Xx。我们第一天去实习的时候,受到了社区居委会办事人员的欢迎,我们很感动。在实习的几天里,我们五名成员首先约法三章不迟到,不早退、严格遵守居委会的工作纪律。因为我们深知,我们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代表着我们自己,同时也关切到我们民大学子几采。在那几天里,我们确实做到了,深感欣慰,其中有个别同学因为有事,确实不能去的,也提前对小区主任说明,请个假。

我们在那几天的主要工作是做关于青少年的法制宣传工作,在正式去实习之前,我已经在网上搜集了许多有关青少年法制宣传的资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实习工作作好了准备。我们几名成员或分散开来或集中在一起工作,负责相应的项目。每天上午、下午我们准时到居委会的时候,主任都会为我们安排好要完成的工作,比如整理一些文件,处理一些资料等,工作量不大,很多时候是一些小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去完成它。因为我们知道,事情看上去是简单的,琐碎的,但是却与许多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差错。

我们协同社区办事人员开展的青少年法制宣传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小组成员用毛笔字写的大幅宣传公告与上面发行的精美的宣传画一同贴到了社区宣传栏上,吸引着一簇一簇的社区居民前去观看。我们的成员还对其中的某些内容作了一些讲解,以便社区居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在社区办事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成效,大家都很高兴。

在实习活动结束的时候,我们一一对社区居委会的办事人员表示了感谢,感谢他们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办事人员也对我们的工作能力表示认可,并且表示如果有机会,希望我们下次还能再去。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着一个问题。社区居委会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以社会工作专业的视角去看待社区居委会的功能?

以我自己最肤浅的理解,居委会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进一步为建设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居委会最能接近社会的底层,最能体会到普通大众疾苦,最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的心声,最好地为政府提供关于民生疾苦的建设性的意见,这些都为政府制定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

那么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社区居委会的功能具体是什么呢?我试着总结了下:

现代社区居委会,包括我国目前正在推动建设和发展的社区居委会,都具有极其丰富的、多元化的社会功能。例如,在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方面,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人的社会化功能、文化功能,等等;在人际交往与了际互动方面,具有社会互助的功能、人际协调与社会整合的功能、社会参与功能等等;在国家生活领域中,具有政府行政的功能、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的功能、政治动员和政治参与的功能,等等。此外,我国目前的农村社会还具有组织和发展经济的功能。

在上述的这些功能当中,尤以社会服务功能为重,在这里,也着重分析下社区居委会的社会服务功能。

社区社会服务功能是现代社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社区的居民居住生活和人际互动的共同体,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总是第一位的任务。这种公益性的社会服务,受益者不仅是社区中的各类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而且同样包括全体居民。对于社区居民来讲,公益性社区服务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有着最为直接的、感性的联系。所以,立足社区服务功能的开发,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居民提供优质、完善的各类社会服务,应当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中心任务。

实习小结:

通过这次实习,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思考过的一些问题,我充分认识到了社区社会工作在以后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涌现出来的社会问题,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需求,直接促进了现代社区工作的诞生。在解决社区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区工作已成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

那么如何在社会工作的理念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技巧开展社区社会工作,则是我国社会工作界的仁人志士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们要自己去探索,去研究,不能照搬西方发达社会的理论,要建立一套适合我们国家社区发展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然后在这个理论体系下更好地开展社区社会工作,真正为社区服务,真正为构建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服务。我相信,社会工作的明天会更好,明天,我们的家庭,社区,社会也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第三篇:社区实习周记

今年我们大三了,马上就要步入大四的行列,实习的内容是社区实习,在经过多次的筛选和斟酌,我们把实习地点定在了工大社区,一来呢,我对这个社区比较熟悉,因为我大一已经在那里进行过半个周的挂职实习,再来呢,就是工大社区就在我们学校的后面,对于我们的实习可以说很方便也很安全,而且工大社区的工作人员很照顾我们,他们人都很热情。

经过了近两个周的实习,我同工大社区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因为经历了两次实习,并且这一次自始至终我都在一直忙碌奔波,从和社区联系实习的事宜,分配实习任务,讨论制定各个计划,然后再到方案的落实和执行,活动的准备和策划,再有就是最后活动的进行和实现后的分享评估,我都亲力亲为,虽说两个周下来搞得我身心疲惫,可我觉得我是收获最多的。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更深刻的体会到了社区工作的不易,从厨艺大赛被否定到社区运动会的诞生,我们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在运动会的准备阶段,我觉得大家的团结很重要,我们的一起努力换来了运动会的顺利举行。

我积累了许多经验,比如怎么同社区的人打交道、怎么去宣传一个活动、怎么去筹备和组织一个活动等等

但美中不足的就是,我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在活动前对突发事件的预测没有分析透彻,导致一些突发事件发生后我们都不知所措。

总的来说,我通过这次实习,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两个周的实习期间,我深深地感受到要做好一件事的不容易,社区工作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差事,它要求社区工作者要有一种坚强的质素,需要我们在工作当中正确的看待一切责任。简单的粗活说长远看不能展现我们社会工作者的本职工作,但是我觉得就是因为有过这一段美好的真实经历才能让每一个未来的社会工作者在潜移默化的锻炼中体会社会工作者本职工作的艰辛,它绝非是一种单一的体力锻炼而且是体现社会工作者如何运用成熟的会谈技巧去与人沟通从而更能有效发挥社会工作者的能力。所以,我觉得这次的实习可以算是一种艺术培养的过程,一种社交的艺术技巧。

通过进两个周的实习,我们发现只要勇于摔跟头就会有所收获。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虽然不是最出色的,但至少我们是最用心的。用心体会着在这里的每一个瞬间,不论它是失败抑或成功,不论经历的是大事件还是小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走出去,没有退缩;摔跟头,但向前走就是一种成功。正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你用心体验的时候,一切困难都如过眼云烟,丝毫拦不住我们前行的脚步。我们希望能走出去,在社会中运用所学锻炼一番,因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你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只要勇于面对困难与挫折,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社会上就会有你的大舞台,有展示你自己的一片天地。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常青,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实现理论自身的价值,也只有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才能使理论得以检验。同样,一个人的价值也是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锻炼人的品质,彰显人的意志。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看到了了目前社区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社区工作者低待遇,社区局部分散使得管理不完善等等,这些会直接阻碍社区人才引入,而且社区的专业人才匮乏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但我更相信,这些都是暂时的,在党的领导下,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社区建设日趋完善已指日可待,而我们大学学习的专业知识定是未来社区工作更高水平的力量。

第四篇:社区实习周记

20XX年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在不知不觉中结束了,我在正因社区外进行了为期为一周的实习,在短暂的时间里,我认识和了解了真正的社区社会工作。

实习的开始我和同学与社区的负责人联系,开始通过短暂的接触,与社区的负责人建立关系,建立关系的方式很多,包括聊天和谈话。随后社区的负责人给我们介绍社区状况,带我们参观了社区的状况,在参观的同时,社区的负责人的还给我们介绍了目前社区状况,比如社区外的沟渠疏通清理问题。

了解社区工作的方法很多,开始接触的实地观察就是一个方法。透过仔细的观察,能够洞察通过口述阐述的问题。

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知道正因社区住房出租收入、餐饮娱乐等收入是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但是在当地居民追求经济收入的时候,一些细节被忽略了,给社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如西南石油学校侧门外的同心路,是以小吃、超市、文具店等为主的街道,外来零散的摊贩,散布在各个角落。走到同心路,摊位之间的空隙不大。这样,各个摊位之间,卫生的界限不分明。尽管社区每天都有专人打扫、清理垃圾,可是,摊位每天乱弃堆放的纸屑仍旧不少。卫生是社区环境清洁重要的任务。

在社区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征询社区工作人员良好的建议与意见。我们在社区人员的指导下,制订了一份针对社区卫生、治安、社区工作人员工作等态度满意情况的调查。而后,我们访问了正因社区的居民,根据调查问卷的内容随即调查了一些店铺,我们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个简单的调查报告,把我们在本科中学的社区调查和社会统计相关的知识和内容用在了实习中。

而后,刚好碰到社区统一地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区工作,我们也随即参加了解社区的日常工作,社区的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社会保险的缴纳的困境,这让我们的社会保险开办情况有所了解,也增加了社会保险宣传和收缴的知识。

作为社会保险工作,这是关系居民切身福利的一项工作,其包含的内容和任务多样,包括收缴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等等。社区工作人员要开展收缴工作和服务内容的咨询,每一天社区工作人员都会接待来咨询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往往会反复地宣传国家政策和方针。

此外,通过真正地接触社区工作,我们了解了社区发动的一个动向:即是文明、和谐。正因社区尽管建立时间不长,但是,它也积极配合国家的宏观的社会发展方针,积极地进行各种工作的整治,将文明和谐社区的建设作为社区发展的方向,创文明、争先进。

毕业实习结束了,回过头来反思自己的实习所得,我发现专业课程中有一小部分内容可以运用在实践中,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工作的内涵。而且,在参观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社区工作考验的是工作人员的一种耐心引导的态度,某些简单的社区事务可能不需要很多的技巧,但它需要更多良好的态度去引导居民认识自己的社区和自己肩负的权利和义务。在实际的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不能以自己的专业背景和社区地位、职权自居,要积极地与居民融合,保持良好、融洽的社会关系才能把社会政策、方针、规章等落到实处。社区工作注重与社区居民关系的建立。

幼儿园跟岗实习总结范文第10篇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市必先强教。当前是我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实施“三大战略”(发展特色产业、构建综合交通、建设宜居城市),推进“四个跨越”(工业相对不发达城市向新型工业强市跨越、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中等城市向大城市跨越、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跨越),核心的要素是人才,而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把教育优先发展落到实处。要切实做到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用地行政划拨、资源配置大力倾斜、人才引进给予优惠,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促进全市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关爱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和残疾人受教育权利,不断推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使我市教育处于全省领先地位。用一流的教育,培育一流的人才,打造一流的实力,建设一流的城市。

二、大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一)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应城市化进程,优化整合教育资源。义务教育学校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基本稳定现有布局,三年内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公办普通高中按适度集中原则逐步调整布局和规模,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各类功能馆室和教育教学装备。学前教育要立足于公益性和普惠性,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重点加强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三年内实现乡镇全覆盖;采取集体办园、联村办园、乡镇中心幼儿园连锁办园等多种形式,扩大村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鼓励民办幼儿园有序发展,逐步完善市、镇(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

(二)加快薄弱学校改造步伐。优先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学生生活设施缺乏等突出问题,完善实验室、图书室、健康教室、艺术教室、计算机室等功能馆室,引导和鼓励农村学校建设标准化田径运动场。

(三)推进教育信息化。将教育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纳入市政府电子政务工程,2013年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所有班级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考试科技装备,建设标准化考点。

三、完善教师补充交流机制

(一)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落实省政府《关于创新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的意见》(政发〔2012〕30号),建立健全“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坚持按照退一补一、资格准入、公平竞争、择优聘用的原则,有计划地聘用省统招统派、经费省级负担的新录用教师,加快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二)加大引进高水平师资的力度。对引进的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及以上研究生、市州级以上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紧缺学科优秀高级教师,按照《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和用好专业人才的意见》(天发〔〕11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天发〔〕8号)落实住房、安家费、编制、职称、工资津贴、社会保险、教科研条件等各项待遇。

(三)进一步规范引进教师程序。编制部门核定教师补充引进计划,教育部门组织考评委员会考评、选拔,监察、人社等部门加强对考评过程的监督,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保持引进教师政策的连续性,做好衔接与过渡工作。

(四)畅通教师流动渠道。教师调配按照编制许可、岗位空缺、资格合格、顺向流动原则,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每年暑期统筹解决。规范教师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流动,按政策做好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任教后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双向交流制度,每年交流比例在10%以上。城镇学校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推行中心学校学科教师跨校任教、兼职走教制度。

(五)探索教师退出机制。对教育教学能力、师德素养不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职工,经学校提出、教育行政部门申报,人社部门直接调配到其他单位;对严重违纪违规的教职工,按程序予以解聘或辞退。

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一)加强师德教育。深入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创新师德教育形式,持续扎实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完善师德考评制度,建立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师德考评体系。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市政府设立“师德标兵”奖,形成鲜明导向。

(二)健全教师培训体系。整合教师培训、教研、电教等教育资源,创建部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促进教师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完善市、校培训网络。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到2015年基本实现学前教育教师专业化,小学教师专科化,中学教师本科化,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15%以上,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40%以上。构建教师跟岗学习制度,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岗学习。

(三)加强教育教学专家培养。结合《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实施,设置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序列。名师每两年评选一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定期考核、动态管理,按省统一部署,落实扎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骨干教师补助制度。实施名师名校长工程,有计划地打造一批特级教师、名师和“楚天卓越校长(教师)”。

五、加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

(一)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和“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扎实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健全教师坐班、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质量测评、教学研究、学习培训八个方面的规范制度与考评标准,责任到人,刚性考核,与绩效工资、评优晋职直接挂钩。对考核结果差、学生和家长满意度差的教师实行转岗。突出抓好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常态化的教学练兵比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行推门听课、随堂测评,引导教师落实课堂目标,打造高效课堂。

(三)完善全市统一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对全市中小学进行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检验评价学校、教师的工作业绩。探索委托信誉良好的第三方机构承担教育质量评估的相关工作,全面了解家长、社会公众对教育质量的意见,形成学校、教科研机构和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教育质量科学评价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六、着力打造高中教育品牌

(一)规范高中招生秩序。统筹全市高中、中职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按计划招生,实行标准化班额教学;探索网上填报志愿、网上录取、统一窗口收费。

(二)提高高中教育质量。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严格落实新课程计划,重视选修课与综合实践活动,适应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新要求,做好高考备考研究。建立高考目标责任制,完善科学的高中教学质量评价奖励制度,对在高考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学校和教师给予重奖。

(三)打造高中名校。办好中学,升级学校硬件设施,提升文化品位,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尽快取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校长实名推荐资格,使中学居于全省示范高中前列。加大省级示范高中创建力度,2013年新增一所省级示范高中。建立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评价激励机制,鼓励高中学校结合自身实际,自主确定办学方向与目标,在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促进全市高中学校差异化竞争、特色化发展。

七、增强职业教育办学特色

(一)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特色化办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以职业学院为龙头的职业教育集团。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创新招生方式、办学模式、管理办法,集中资源打造品牌专业、重点学科,创建省级示范中职学校和省级品牌专业。

(二)办好高等职业教育。抓好职业学院面向全国招生工作,加强内涵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按国家统一部署,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职业教育与本地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加强职业学校与本地企业的合作,促进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发展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定向培养,推动校企合作双赢、共同发展。推进职教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学校与企业一体、学习与实习一体的办学格局。

八、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

(一)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探索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逐步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健全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完善科学民主化决策机制。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校务公开制度,加大学校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联系,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家长、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二)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学校实行划片招生、免试就近入学、平行分班、一定三(六)年不变,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实行混合编班,坚决禁止义务教育学校分快慢班。规范非免费教科书和教辅资料发行,严格实行统一渠道、家长自愿、预约征订。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措施,建立常态化的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机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提高学校后勤服务质量,抓好以学校食堂、宿舍、校园超市、校园环境为重点的学校后勤管理工作,规范后勤服务收费,加强食品卫生监管,做好学生传染病防控工作,优化育人环境。健全规范办学长效机制,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监督,严肃查处乱办班、乱补课、滥发资料、超额收取生活费等违规行为。清理整治民办幼儿园。由乡镇政府负责,按照资源整合、就近入园、优胜劣汰原则,对低、小、散幼儿园(班)依法实行关、转、并、停,坚决取缔存在安全隐患的民办幼儿园。

(三)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或者侮辱学生人格尊严;严禁教师以排座位、安排班干部等名义搞人情交易;严禁教师向学生推荐教辅资料;严禁教师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礼金、礼品或要求学生家长办私事;严禁在职教师举办或参与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收费培训班、补习班;严禁在职教师有偿家教。教育部门要切实加强教师日常管理,严肃查处教师违纪违规行为。

九、切实保障教育经费

(一)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市级财政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所需资金,落实教育投入达到“三个增长”(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和“两个提高”(财政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提高,教育经费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有所提高)的要求;落实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要求。

(二)拓宽教育经费筹集渠道。加大对教育附加的征收力度,按照国家规定向凡缴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的单位和个人,按三税总额的3%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按2%足额征收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按10%的比例足额计提教育资金,确保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逐步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教育投入新格局。

(三)完善保障教育发展的公共财政体制。切实保障教师个人政策性待遇。健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长效机制,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强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标准化考场建设和其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校车安全营运模式,政府对校车购置运行实行补贴;逐步将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经费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将中小学教师培训经费按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列入财政预算。进一步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强对各项教育经费的统筹,建立教育发展专项奖励基金,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农村学校完善围墙、门房、视频监控等校园安全设施及标准化田径运动场等体育设施,引导和鼓励高中学校建设各类功能馆室和后勤服务设施;建立教师奖励基金,市政府每年安排50万元,用于奖励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及专业化发展业绩突出的名师、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

(四)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体系。严格落实各项贫困生救助政策。落实高中贫困学生资助地方配套资金,确保普通高中学生不少于20%、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设立奖学金或直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教育救助体系,广泛开展扶困助学活动。

十、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健全政府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和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落实乡镇推进本地教育发展的责任,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建立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的责任体系,将教育发展的主要指标列入乡镇政府政绩考核范围,督导乡镇政府履行教育发展职责,积极推进本地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二)建立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机制。乡镇政府、公安、交通运输、文化、综治等部门要加强涉校车辆管理,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坚决清理中小学校园周边200米内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和干扰学校教学秩序的经营性娱乐场所,坚决依法处置冲击校园、破坏教育秩序的治安案件,保障师生安全和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秩序。

上一篇:在物流中心实习总结范文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实习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