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1 10:17:18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篇

第一天,我一方面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胡老师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受课特点。胡老师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在他们在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胡老师首先引出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胡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到幼儿园几天,由于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协助胡老师进行一些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点心、午餐时间分发餐点、饮料;午睡时一起维持午睡纪律;定时给带药小朋友吃药。后来随着对该班幼儿受课特点的了解,八月五日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教。当天的课上午是思维训练,《乌鸦喝水》截句拼读,画《吹泡泡》,下午是《暑假乐园》,学写字宝宝一共五堂课。思维训练是我觉得最难上的一节课,它需要较全面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状态,而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于是我详详细细地看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作业本,回忆了前些天胡老师此课的上课方式,前一天晚上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觉得有了一些上课的把握。接下来是《乌鸦喝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上课兴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关《乌鸦喝水》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脑海里能先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趁热打铁,然后我马上就在黑板上写了接下来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一句话,注上拼音,他们拼读的兴趣很浓,这样也就达到了这个课读拼音讲故事的目的。最后我还用"开火车"的形式让他们一个个拼下来,课堂气氛一直比较积极活跃。

一天下来,不用说这是我几天以来最累的一天,其中只要是某一个环节没衔接好,或者课没讲好小朋友们就会马上吵闹起来,因为是第一次,有好几次我都控制不下来孩子们“激动”的情绪。我用他们的专用铃铛,他们没安静下来,我用嗓子喊,刚开始还好可是马上就烦起来了。幸亏有胡老师在旁边听课,在我实在控制不住时她就出来帮我控制课堂纪律。课后我提出嗓子受不了时,胡老师告诉我在适当时候得用些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孩子们都很聪明,一看见老师在盯他马上会停下来。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我在课堂上遇到的较多难题比如:在有些环节还不能控制住,原因在哪?怎样对待有些小朋友的奇怪问题?胡老师都一一很耐心地对我进行了解释。

除了这些,在胡老师身上我还学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动着我,她爱她的职业,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同时作为三十几个孩子妈妈的身份。她爱玩,和孩子做游戏她跑得比谁都开心;她上进,中午当孩子睡觉的时她总就在旁边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她做事耐心,对我的疑问她从来都是详细分析,详细讲解……

九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我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小孙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有时候他们会跑过来告诉我很多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有时候他们会拉着我让我陪他们做游戏;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捧过你的头给你一个轻轻的吻……我想这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中夹杂这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它引导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新了观念,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让我明白社会才是学习和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劳动,我的付出得到了让我兴奋的回报。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2篇

2010年7月31日,这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满怀激情满怀希望地踏上了暑期社会实践的征途。慈溪市桥头中心幼儿园是一所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的民办幼儿园,包括小小班,小班,中班,大班四个阶段的小朋友。目前已有十年办学经验。

幼儿园把我安排在了大三(2)班进行为期九天的假期锻炼,他们都是一些即将进入小学读书的孩子。胡老师是这个班级的授课老师,可是小朋友们却都亲切地叫她妈妈。这让我感到了这个辛苦岗位背后的一丝幸福,刹那,我觉得胡老师脸上绽放的笑容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最让人羡慕的;那些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可爱,也是最幸福的孩子。

第一天,我一方面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胡老师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受课特点。胡老师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在他们在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胡老师首先引出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胡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刚开始到幼儿园几天,由于对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不熟悉,我只是协助胡老师进行一些较常规的工作,比如在点心、午餐时间分发餐点、饮料;午睡时一起维持午睡纪律;定时给带药小朋友吃药。后来随着对该班幼儿受课特点的了解,八月五日我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试教。当天的课上午是思维训练,《乌鸦喝水》截句拼读,画《吹泡泡》,下午是《暑假乐园》,学写字宝宝一共五堂课。思维训练是我觉得最难上的一节课,它需要较全面地掌握该年龄段孩子的思维状态,而这恰恰是我最欠缺的。于是我详详细细地看了他们的思维训练作业本,回忆了前些天胡老师此课的上课方式,前一天晚上我还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终于觉得有了一些上课的把握。接下来是《乌鸦喝水》,为了提高孩子们的上课兴趣,我首先找了一些有关《乌鸦喝水》的图片,让孩子们在脑海里能先去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趁热打铁,然后我马上就在黑板上写了接下来乌鸦喝水这个故事的一句话,注上拼音,他们拼读的兴趣很浓,这样也就达到了这个课读拼音讲故事的目的。最后我还用"开火车"的形式让他们一个个拼下来,课堂气氛一直比较积极活跃。

一天下来,不用说这是我几天以来最累的一天,其中只要是某一个环节没衔接好,或者课没讲好小朋友们就会马上吵闹起来,因为是第一次,有好几次我都控制不下来孩子们“激动”的情绪。我用他们的专用铃铛,他们没安静下来,我用嗓子喊,刚开始还好可是马上就烦起来了。幸亏有胡老师在旁边听课,在我实在控制不住时她就出来帮我控制课堂纪律。课后我提出嗓子受不了时,胡老师告诉我在适当时候得用些身体语言,比如用眼神。孩子们都很聪明,一看见老师在盯他马上会停下来。而后我又提出了一些我在课堂上遇到的较多难题比如:在有些环节还不能控制住,原因在哪?怎样对待有些小朋友的奇怪问题?胡老师都一一很耐心地对我进行了解释。

除了这些,在胡老师身上我还学到了很多。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在深深地打动着我,她爱她的职业,她爱她的学生,她爱她同时作为三十几个孩子妈妈的身份。她爱玩,和孩子做游戏她跑得比谁都开心;她上进,中午当孩子睡觉的时她总就在旁边看有关专业方面的书;她做事耐心,对我的疑问她从来都是详细分析,详细讲解……

九天的社会实践很快就结束了,不知不觉,我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小孙老师,也成了他们的大姐姐,有时候他们会跑过来告诉我很多他们心中的小秘密;有时候他们会拉着我让我陪他们做游戏;又有时候他们会突然给你一个小小的惊喜——捧过你的头给你一个轻轻的吻……我想这就是快乐,这种快乐中夹杂这淡淡的幸福,让人回味无穷。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它引导我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更新了观念,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让我明白社会才是学习和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劳动,我的付出得到了让我兴奋的回报。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3篇

年月日,这是一个令我难忘的日子,今天的我就要踏上社会实践的征途。我们的首站是幼儿园,为这里的孩子带去爱,为他们插上爱的翅膀,同时让我们与童心一起飞翔。我们为他们讲解如何去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爱我们可爱的祖国。

社会实践的第一天,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熟悉环境。当我迈入幼儿园的大门时映入我眼帘的是孩子们的小作品吸引人眼球的装饰品以及幼儿一天的食谱,然后就是幼儿大型的游乐场地。看到眼前的一切,我感觉顿时回到了童年时光,进入了童话的王国,孩子们的世界。我通过听课初步了解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大致掌握该年龄阶段学生的授课特点。老师们介绍说幼儿园重点培养了学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各个领域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中我觉得较有特色较为精彩的是在他们在上课前的八点到八点二十分的聊天时间,也就是培养语言方面。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机会说并能拿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重要特殊意义。这里,老师首先引出小朋友感兴趣的一个话题,然后由小朋友们纷纷举手发言,围绕这个话题说说他们的看法。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举手都极为踊跃,恨不得把手伸到半空好让老师知道他举手了。举手踊跃,上课气氛异常活跃,在大家都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老师再向他们阐释她的看法,这样既及时纠正了有些小朋友的一些不太正确的观点,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了很好的交流,语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可谓是一举多得。

第二天,我协助保育员打扫卫生、整理幼儿寝室。保育员,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她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那天我才真正体会到想要看护这些四五岁的孩子们有多不容易。来到幼儿寝室,看到了一张张小床,床上面还有可爱的卡通图案,想到正在酣睡的孩子们,心里真是羡慕,多幸福的孩子们啊!真希望他们都能够健康的成长,长大以后成就一番事业。

接下来的五天里,我进入了幼儿园各班级,参与幼儿上课、游戏、活动、看寝等工作。了解了幼儿教师的工作情况,体验到了幼儿教师工作的辛苦和重要。我拿起一本故事书给孩子们讲故事,翻开书,书上竟然一个字也没有,都是简单的图画,天啊!这需要多么丰富的想象力才能讲好这个故事啊!我一页一页的编着故事,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睛,带着浅浅微笑的嘴角甜甜的向上翘着,我仿佛也融入了他们当中,当一个天真的孩子真幸福!故事讲完了,孩子们都抢着要自己再给大家讲一遍,还说一定讲的比我好,这样刚好,就让孩子们来个讲故事比赛,这样可以让他们在游戏中锻炼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听了他们讲的故事,我心里生起了一种惭愧之感,一个孩子讲的故事竟比我生动百倍!

应老师的要求,我给孩子们上了一堂音乐课,面对他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和一双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我感觉到了肩上的重担,这一刻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之重。给孩子们上课是我见习以来最难忘的一天。上课前,我不断的回想着见习时老师上课的情景:老师那始终带着笑容的脸和丰富的肢体语言,我告诉自己要笑着上好人生中的第一堂课。开始上课了,我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揣着老师帮我修改的教案迈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讲台”。虽然很紧张,但是我不段的提醒自己,只有笑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你,才能和孩子们拉近距离,课上孩子们都非常听话,瞪圆了眼睛听我讲课。孩子们很聪明,没多长时间就学会了一首儿歌,在我的伴奏下,他们放声唱着,我弹琴时虽然背对着他们,但听着这天真的歌声,我能想象他们可爱的笑脸,自己也不自觉的笑了起来。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实施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幼儿亲身参与为主要教育途径的特殊教育形式,是教育实践环节的必要补充。

一、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

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广泛利用所处地的社会环境和资源,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区域和单位,与他们签订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实践活动地点和内容的选择还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发生的新闻焦点和重大事件,让活动更加丰富,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还可以最大化地挖掘周边资源的教育价值,为孩子提供更大、更好的活动和学习空间,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

社会实践活动要为幼儿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情境,使他们身临其境,产生兴趣,有效地参与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关注的事物,抓住他们的兴趣点,以幼儿的主动探究为主,让他们朝着自己的关注点不断地探索与发展,让他们与同伴、其他人、环境产生积极有效的互动。只有找到了孩子的兴趣点,才能吸引他们去积极参与,整个实践活动才会生机勃勃,达到甚至突破预期效果。

三、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实施方案是社会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制订一个详实、周密的方案才能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最终达到我们预期的目的。在制订方案之前,应该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召开会议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商量制订出最切合实际的活动方案。要求如下:①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开展活动,能够使幼儿在某些方面取得发展。②有活动时间、地点和参与对象。③有详尽的实施步骤。④有明确的任务分工。⑤有准确的经费预算。⑥有活动安全应急预案。

四、开展活动前进行精心准备

准备工作是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活动任务的基础和保障,包括活动方案培训和物资准备两个方面。开展活动前,首先需要召集所有参与活动的老师和家长详细地说明整个活动的步骤,强调每个环节需要注意的事情,让所有执行者了解清楚活动的每一个步骤。同时还要加强对幼儿、老师及家长进行交通安全、饮食安全、防溺水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要求幼儿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增强大家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确保自身安全和他人安全。物资准备包括道具服装、食物、劳动工具等。

五、按照步骤有序地开展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是将方案变为实际行动的过程。活动过程中,从总指挥到各个班组每一位老师的具体管理,都必须步调一致,不能出现有任何班组脱节现象。园长扮演的角色是总指挥、总导演,老师们既是导游、导师,又是参与者、合作者,两者都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师德修养及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六、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

幼儿园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围绕着既定的活动目标而展开。活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否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等,都需要最后进行总结评价。活动总结要分析本次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寻找理论依据,深入分析原因。总结的重点是幼儿、家长、社会、教师的参与活动的程度和质量,以及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和效果。

总之,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弥补幼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不足,能够充分挖掘孩子的天性,开拓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体验社会生活带来的乐趣,能够让孩子们学会遵守社会基本规则,获得情感体验,在生活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参考文献:

[1]张玉铭.如何有实效地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J].考试周刊,2014(A1).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安全感;指导策略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因幼儿的年龄特点,特别是安全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的指导,安全的出行,活动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活动的安全操作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那么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如何进行安全的指导?指导哪些方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活动前的安全指导活动前,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否则就会有安全隐患

(一)确立活动的主题,明确安全防范的范围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是幼儿密切联系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而获取直接经验,体现对知识社会运用的课程形态。这种社会课程是以幼儿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而组织起来的。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确定主题后,教师根据相关主题确定活动前安全的教育主题以及活动中的安全应急预案,活动中页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使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收集了解与活动相关的材料,为幼儿积累经验。

(二)建立合作小组,选择安全监督员

教师要帮助幼儿建立活动的小组,在建立过程中,要坚持幼儿自愿的原则,由他们自己选择合作活动的伙伴,教师要指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充分协作。同时,小组成员必须好、中、差搭配,而且每组必须有一个小组长,组织本组活动的开展,并负责监督活动中的安全,在活动中,通过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幼儿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安全意识在实践的检验下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三)聘指导老师齐为幼儿安全护航

教师是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园社会实践活动课都是由班老师担任,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指导老师来保证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和指导。仅仅班老师来承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显然是难以满足全体幼儿开展活动的安全需要。于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力量,聘请部分热心的家长,幼儿园骨干教师等,作为实践活动的安全指导老师。

二、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指导

(一)提供活动安全开展的条件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为幼儿的活动提供安全的物质条件,如场地条件、查阅资料条件和学校所能提供的有安全保障的工具、材料等。在活动中教师还要给幼儿提供需要注意的安全信息条件,让幼儿在家长帮助下对安全信息进行寻找、选择、处理、分析。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应结合实际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安全基础指导,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安全信息。同时也帮助幼儿掌握了利用图片、图夹文、文字记录等方式对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技能。

(二)进行具体的安全指导

在具体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探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幼儿的需要。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幼儿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幼儿犯错误、走弯路。让幼儿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对幼儿感到困难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幼儿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讨论活动,指导他们及时调整计划,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应指导幼儿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三)通过合作提高小组活动的安全性

在一个学习小组的内部,相互之间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因此,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在幼儿心目中形成一个意识:“做任何事,几个人的智慧远远超过一个人”,使幼儿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善于合作的人。教师对合作中涌现出来的互帮互助的行为要及时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同时对于活动中小组产生的有关安全的问题,教师可做适度的点拨,让幼儿在讨论、活动过程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促使他们在下次合作时,能达到更好更安全的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调控,还能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幼儿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社会技能中安全意识的提高。

三、活动总结阶段的安全指导

(一)安全经验的交流与展示

这个阶段,教师要指导幼儿将活动中得到的安全经验予以分享。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交流和展示活动,如:小小博览会中哪些地方不能去,快乐农场中,哪些水果还不能吃等,把幼儿的安全经验进行分享和推广。这也将更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这样就能更好地参与到下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来。

(二)活动的安全评价

活动的安全评价应贯穿于活动的全过程,教师应经常性地开展幼儿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元化的评价,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一次活动的进步争取成功的机会。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幼儿的语言记录下来,编辑成幼儿个人实践活动档案,以便总结幼儿参与活动的情况,看到幼儿的进步与发展。总之,社会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是培养和锻炼幼儿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同时对教师的安全指导和幼儿的安全意识与积极参与也提出了共同的挑战。它需要幼儿的自主性,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容置疑的,这就给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不能手把手地指导,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放任幼儿,而是应该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在指导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教师也要在参与安全指导的过程中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地开展安全教育研究,提高合作能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素质,教师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在幼儿活动时给予必要和充分的指导,为幼儿的安全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出行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嵇B.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形式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积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社会,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情,深入挖掘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特性,选择贴近幼儿实际能力的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我根据实际幼儿园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结合教学主题,挖掘社会资源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社会资源,从而让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持久的作用,激励幼儿保持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在教大班幼儿《奶牛》的时候,教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奶牛,并大胆添画出与奶牛有关的景物,使画面饱满、丰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幼儿没有见过奶牛,对于奶牛了解的较少,所以无论在启发幼儿语言表达上还是引导幼儿绘画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通与幼儿园和奶牛养殖基地沟通,带领幼儿到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奶牛,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了解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等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问幼儿:“你们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一定有很多收获,请说出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时很多幼儿都举手发言,课堂高潮不断。有的说奶牛的头上是两个弯弯的牛角,还有的说奶牛的尾巴一摇一摆的。

二、根据幼儿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幼儿教师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组织一些脱离幼儿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当配角,无法真正感受到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度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科学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从而有条不紊的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氛围,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我组织了一次带幼儿到超市购物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带领幼儿亲自体验购物的过程,让幼儿学习简单的钱币知识,使幼儿在尝试交流、选择购物中懂得做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并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制定了活动的详细方案:去超市购物时间有限,只能选择超市的一个区域。经过幼儿讨论,决定去超市的儿童食品区。而且,幼儿发现去超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步行街穿过,一条是从菜市场穿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决定走步行街;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统一穿着园服,并跟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5元零钱。在超市里,有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到手里,但是发现手里的钱不够,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很聪明的就想到了合买,并且商量好怎么共同分享。

三、鼓励师幼互动,增长知识经验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和幼儿成为好朋友,听取幼儿的想法,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还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促进幼儿热爱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比如带领幼儿到社区去参观,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居住的社区,知道美好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还拉近了幼儿与社会的距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我带领幼儿与社区联合,积极捡拾地上的垃圾,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我还给幼儿讲述了垃圾的简单分类,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报纸、包装纸、纸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果皮、菜叶、药品、化妆品、煤渣、烟头等。通过这次社区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提升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为幼儿真正融入社会做出铺垫。

四、开展活动反思,客观完整评价

当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要认真进行活动反思,这不仅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也为以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首先,幼儿教师要对自身进行评价,比如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是否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等。只有幼儿教师不断的优化思维,才能够开展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得在一次实践活动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导致一名幼儿的园服被刮坏。在活动结束后,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也积极进行了整改,以后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其次,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给幼儿一定的激励。我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从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成为多元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使幼儿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最终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总之,有效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实践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经验,积极挖掘实践活动资源,采取师幼互动的活动方式,使幼儿保持活跃的思维,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李青青.基于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的多元思考[J].好家长,2015(41).

[2]张玉铭.如何有实效地开展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J].考试周刊,2014(A1):180.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21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135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教育形式上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挖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近年来,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积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有机会接触社会,还可以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教育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情,深入挖掘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独特性,选择贴近幼儿实际能力的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到参与的乐趣。我根据实际幼儿园教学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了幼儿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策略。

一、 结合教学主题,挖掘社会资源

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立足当下,着眼未来,从幼儿日常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挖掘有效的社会资源,从而让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发挥持久的作用,激励幼儿保持正确的情感和态度。同时,幼儿园的社会实践活动还要结合教学主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更多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比如,在教大班幼儿《奶牛》的时候,教学目标要求幼儿能够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奶牛,并大胆添画出与奶牛有关的景物,使画面饱满、丰富。由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少,很多幼儿没有见过奶牛,对于奶牛了解的较少,所以无论在启发幼儿语言表达上还是引导幼儿绘画上都存在一些困难。因此,我通与幼儿园和奶牛养殖基地沟通,带领幼儿到奶牛养殖基地进行参观学习,让幼儿可以更直接地认识奶牛,观察奶牛的外貌特征,了解牛奶是怎么生产出来的等等。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我问幼儿:“你们参观了奶牛养殖基地,一定有很多收获,请说出来跟老师和同学分享。”这时很多幼儿都举手发言,课堂高潮不断。有的说奶牛的头上是两个弯弯的牛角,还有的说奶牛的尾巴一摇一摆的。

二、 根据幼儿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有一些幼儿教师为了追求表面效果,组织一些脱离幼儿实际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当配角,无法真正感受到社会实践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深度思考,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科学有效地选择社会实践活动,并制定清晰明确的活动方案,从而有条不紊的为幼儿创造学习的氛围,使社会实践活动更具有效性和持续性,为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我组织了一次带幼儿到超市购物的社会实践活动,希望带领幼儿亲自体验购物的过程,让幼儿学习简单的钱币知识,使幼儿在尝试交流、选择购物中懂得做出决定需要考虑诸多方面问题,并在购物过程中体验交流、选择、合作、分享的快乐。在活动之前,我制定了活动的详细方案:去超市购物时间有限,只能选择超市的一个区域。经过幼儿讨论,决定去超市的儿童食品区。而且,幼儿发现去超市有两条路线,一条是从步行街穿过,一条是从菜市场穿过。从安全方面考虑,他们决定走步行街;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统一穿着园服,并跟爸爸妈妈说明情况,准备5元零钱。在超市里,有的幼儿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到手里,但是发现手里的钱不够,在我的启发下,幼儿很聪明的就想到了合买,并且商量好怎么共同分享。

三、 鼓励师幼互动,增长知识经验

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要积极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和幼儿成为好朋友,听取幼儿的想法,时刻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教师还要把书本上的知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知识面,增长幼儿的社会经验,促进幼儿热爱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每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都要具有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樱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幼儿服务。比如带领幼儿到社区去参观,开展“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居住的社区,知道美好的社区环境需要大家共同来维护,还拉近了幼儿与社会的距离,丰富了幼儿的生活常识。在实践中,我带领幼儿与社区联合,积极捡拾地上的垃圾,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涨。我还给幼儿讲述了垃圾的简单分类,其中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废报纸、包装纸、纸盒、易拉罐、矿泉水瓶等;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包括果皮、菜叶、药品、化妆品、煤渣、烟头等。通过这次社区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了教师的关爱,丰富幼儿的课余知识,提升了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为幼儿真正融入社会做出铺垫。

四、 开展活动反思,客观完整评价

当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幼儿教师要认真进行活动反思,这不仅是对本次活动的总结,也为以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指导。首先,幼儿教师要对自身进行评价,比如是否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是否有效激发了幼儿的兴趣,是否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等。只有幼儿教师不断的优化思维,才能够开展更多更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记得在一次实践活动中,由于考虑的不全面,导致一名幼儿的园服被刮坏。在活动结束后,我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组织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也积极进行了整改,以后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其次,幼儿教师要对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既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又要给幼儿一定的激励。我根据幼儿的差异性,从单一的传统的评价方式转变成为多元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使幼儿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最终促进幼儿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8篇

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总结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主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志愿者主体模式、家长(家庭)主体模式、社区主体模式。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更缺乏对学前全纳教育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开展的严格意义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并不普遍,虽然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也包括志愿者、家庭、村镇等多种模式,但由于专业师资、课程资源、场地硬件、经费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的制约,实际上真正面向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农村流动劳动力子女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大部分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兴办的模式为主,数量有限受众面很少。另外,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这样的现实状况,为我们探寻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我们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项目化管理下的以课程资源、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

(一)丰富的支教课程资源

非正规教育有别于非正式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而又灵活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具有实用性和直接性。而大学生志愿者要想利用社会实践中支教活动的平台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就必须保证支教活动的系统性、计划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在深入农村支教时要改变以往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状况,努力提升支教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将是非正规学前教育开展的有利保障。首先,从留守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编的支教教材使得支教内容有章可循。2010年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领衔创作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就是一套专门面向3~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丛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为教学用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为幼儿绘本。这套丛书为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幼儿绘本中的内容均为原创,包含了以儿歌、童话故事、配画等为呈现形式的36个主题内容,可以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幼儿教学活动;教学用书则以“零培训”为特点,简单易懂、易于掌握,既能有效指导志愿者的支教活动,又适用于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其次,学前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实施主体的支教过程科学、规范、有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的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都是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这些问题上,学前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有效的弥补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过程的众多不足,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支教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

以大学生支教为载体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另一关键就是支教主体的专业化。一方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施要求支教主体拥有学前教育等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和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要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实现“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在这两方面的激发和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应运而生。我校留守幼儿志愿者支教团队主要由学前专业在校学生、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是支教团队的主体,既可以方便地接受系统培训,本身又有着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课程资源,因此承担着主要的支教任务;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则是支教团队的重要补充,这部分志愿者平时的工作生活与当地的留守幼儿有着各种联系,了解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对于支教活动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支教时间上存在这很大的灵活程度,在留守儿童非正规学前教育整个过程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分制”管理下的组织保障体系

留守幼儿的成长是动态的过程,而大学生志愿者却在不断变更和流动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这一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保证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的系统性、计划性,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支教留守幼儿的长效机制。南京晓庄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由校团委、教务处和专业院系共同牵头,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学时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面向留守幼儿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实践在学校团委的直接组织和管理下,从实践基地落实、实践队员招募到实践项目资助、实践奖惩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则由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审核把关,保证实践活动的专业科学、系统灵活;每一次的实践执行由院系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按时保质落实到位;实践的考评奖惩由校团委、教务处和相关专家领导组建的考评工作组共同完成。而对于实践过程中基地的建立、维护和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学校、社会各方的优势,形成固定的支教基地与较好的舆论氛围,保障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项目化的实施运作模式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支教项目和运作过程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支教活动的整体过程,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大学生志愿支教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高校大学生假期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在人员、内容、时间和经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项目化管理中强调随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柔性组织的框架模式正好适用于这样的活动管理。在课程资源、组织保障和支教成员基本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遵循每一次的支教实践活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原则。在每一次独立的支教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推进项目实施。支教整个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执行和项目总结四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由学校下发统一文件,对支教内容和要求做出方向性指导,根据文件内容相关院系选派指导老师和参与过支教实践的经验丰富志愿者组成支教实践筹备小组。项目准备阶段,筹备小组将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本次支教实践的方案,包括联系确定支教地点、支教时间、志愿者人数等,按照“公开招募、统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工作,并邀请学前专家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最终的支教方案。项目执行阶段,支教团队深入实践目的地开展全面丰富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活动。项目总结阶段,由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建考评工作组,对支教实践过程、成果、经费等方面做出全面科学评定,对优秀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并督促和鼓励实践团队持续开展实践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9篇

全纳教育非正规学前教育留守幼儿社会实践一、全纳教育视域下的非正规学前教育

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又称融合教育,是1994年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强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理念。

非正规教育的概念是相对于正规教育概念而提出的,“旨在为人口定的亚群提供有选择的学习类型的正规学校体制之外的一切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Torsten husen,T.Nerille Postlethewaite.The International.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Studies:Press.1990.P390―391),与正规教育相比,非正规教育的结构较为松散,时间上有更大的伸缩性,教育方法上也较灵活,而且其目标更直接,宜于因地制宜地开展”。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各国都在进行全纳教育的理论实践。由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相对于其他学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大量农村幼儿、边远贫困地区幼儿、少数民族幼儿、城市弱势群体幼儿、残障幼儿等无法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将非正规学前教育作为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补充,面向适当人群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以弥补相当一部分正规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正是现阶段学前全纳教育理念的有效实践。

二、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上世纪末我国已经开始探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总结我国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的实践,主有三种基本发展模式:志愿者主体模式、家长(家庭)主体模式、社区主体模式。

现阶段,“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明显不足,更缺乏对学前全纳教育的充分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留守幼儿开展的严格意义上的非正规学前教育并不普遍,虽然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主体也包括志愿者、家庭、村镇等多种模式,但由于专业师资、课程资源、场地硬件、经费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加之农村非正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的制约,实际上真正面向农村留守儿童或者农村流动劳动力子女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大部分主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兴办的模式为主,数量有限受众面很少。另外,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却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这样的现实状况,为我们探寻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我们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10天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项目化管理下的以课程资源、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

(一)丰富的支教课程资源

非正规教育有别于非正式教育,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系统而又灵活的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具有实用性和直接性。而大学生志愿者要想利用社会实践中支教活动的平台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就必须保证支教活动的系统性、计划性。这就要求大学生志愿者在深入农村支教时要改变以往只重形式而忽视内容的状况,努力提升支教质量,在这一过程中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资源为依托,将是非正规学前教育开展的有利保障。

首先,从留守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出发创编的支教教材使得支教内容有章可循。2010年南京晓庄学院史爱华教授领衔创作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就是一套专门面向3~6岁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丛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为教学用书,《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为幼儿绘本。这套丛书为参与支教活动的志愿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幼儿绘本中的内容均为原创,包含了以儿歌、童话故事、配画等为呈现形式的36个主题内容,可以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留守幼儿教学活动;教学用书则以“零培训”为特点,简单易懂、易于掌握,既能有效指导志愿者的支教活动,又适用于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

其次,学前教育专家团队的指导和帮助使得以大学生志愿者为实施主体的支教过程科学、规范、有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心理的把握、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教学资源的灵活运用、教学效果评价等都是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这些问题上,学前教育专家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有效的弥补了大学生志愿者在支教过程的众多不足,对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留守儿童支教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

以大学生支教为载体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过程中另一关键就是支教主体的专业化。一方面,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施要求支教主体拥有学前教育等专业知识理论的储备和支撑;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要通过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学习――实践――学习”的良性机制,实现“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的双重作用――实践中的思想教育和实践中的专业学习”。在这两方面的激发和要求下,学前教育专业化的志愿者支教团队应运而生。

我校留守幼儿志愿者支教团队主要由学前专业在校学生、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是支教团队的主体,既可以方便地接受系统培训,本身又有着专业的理论支撑,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课程资源,因此承担着主要的支教任务;大学生村官和苏北计划志愿者则是支教团队的重要补充,这部分志愿者平时的工作生活与当地的留守幼儿有着各种联系,了解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等,对于支教活动的开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同时后者与前者相比在支教时间上存在这很大的灵活程度,在留守儿童非正规学前教育整个过程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学分制”管理下的组织保障体系

留守幼儿的成长是动态的过程,而大学生志愿者却在不断变更和流动着。要切实加强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留守幼儿这一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保证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的系统性、计划性,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组织保障体系,并建立具有时代特征的大学生支教留守幼儿的长效机制。

南京晓庄学院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由校团委、教务处和专业院系共同牵头,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学时学分、成绩评定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化管理。面向留守幼儿的大学生志愿者支教实践在学校团委的直接组织和管理下,从实践基地落实、实践队员招募到实践项目资助、实践奖惩等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实践的目标要求、内容形式则由学前教育专家团队审核把关,保证实践活动的专业科学、系统灵活;每一次的实践执行由院系专业的指导老师带队,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并按时保质落实到位;实践的考评奖惩由校团委、教务处和相关专家领导组建的考评工作组共同完成。而对于实践过程中基地的建立、维护和经验总结、成果推广等方面,则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学校、社会各方的优势,形成固定的支教基地与较好的舆论氛围,保障支教活动的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四)项目化的实施运作模式

“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对支教项目和运作过程进行管理的技术和手段,它将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应用于支教活动的整体过程,是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在大学生志愿支教所有项目上的综合应用”。高校大学生假期开展的社会实践项目,在人员、内容、时间和经费等方面有着很大的灵活性,项目化管理中强调随环境条件不断变化的柔性组织的框架模式正好适用于这样的活动管理。

在课程资源、组织保障和支教成员基本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遵循每一次的支教实践活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原则。在每一次独立的支教活动开展中,严格按照项目化管理的要求推进项目实施。

支教整个过程分为项目启动、项目准备、项目执行和项目总结四个阶段。项目启动阶段,由学校下发统一文件,对支教内容和要求做出方向性指导,根据文件内容相关院系选派指导老师和参与过支教实践的经验丰富志愿者组成支教实践筹备小组。项目准备阶段,筹备小组将结合实际情况,初步拟定本次支教实践的方案,包括联系确定支教地点、支教时间、志愿者人数等,按照“公开招募、统一选拔、公平竞争”的原则进行大学生志愿者选拔工作,并邀请学前专家团队进行集中培训,并根据实际情况完成最终的支教方案。项目执行阶段,支教团队深入实践目的地开展全面丰富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活动。项目总结阶段,由校团委、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组建考评工作组,对支教实践过程、成果、经费等方面做出全面科学评定,对优秀个人和集体予以表彰,并督促和鼓励实践团队持续开展实践经验总结和推广工作。

实践证明,以学校学分制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契机,以基于零培训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课程资源或类似的学前教育读本为教育载体,由专业导师引领,以大学生志愿者特别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针对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是切实可行的。而这种“专家引导、专业支撑、科学管理、组织保障”形式的实践模式也必将是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程敏.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概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20-22.

[2]左瑞勇,王纬虹.全纳教育视野下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缺失与提升[J].中国特殊教育,2008,(6):8-12.

[3]吉执来.非正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教育导刊,2009,(6):11-14.

[4]俞松坤,王晓勇.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107-108.117.

[5]黄炳超.大学生志愿支教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17-118.22.

幼儿社会实践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社会实践;模式创新;支教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

一、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分析面对学生素质教育和就业能力提升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受到了各地高校的重视,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实施过程、支持保障、效果意义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为例。笔者对600位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开展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95%的学生都参与过社会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生是以个人形式(682%)参与其中,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指导。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参与的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勤工俭学等短期零散的活动(391%)、义务支教类活动(222%)、以公益劳动为主的志愿服务(156%)、社会调查(125%)等。参与社会实践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很有意义(613%)或值得尝试(332%),但学生也反映出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实施中的诸多问题影响到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认为社会实践开展最困难的环节是:实践活动不能深入开展(373%)、实践基地的联系与确定(292%)、团队成员的招募与培训(155%)、实践宣传及后期总结与评估(98%)等。社会实践整个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实践组织与实施缺乏专业指导,组织管理有待提高(375%);活动专业特色不明显,无法发挥学生主动性(205%);活动主题空洞乏味、创新不足,缺乏吸引力(188%);实践时间太短,无法真正进入角色(155%)等。在对未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社会实践发展的期望中,661%的学生期望社会实践项目能够与专业对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有利于专业提升,为就业做好准备;并希望在学校、社会与自身共同努力挖掘更多的实践途径,在实践中完善专业知识、心理调适和项目执行等方面的能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迅速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其价值取向必须满足学生本身与社会的现实需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和新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方式方法、形式途径的深入探索和创新。

二、支教“留守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1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当前,以大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为依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多地关注到农村留守幼儿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农村、送教下乡,为农村留守幼儿开展持续的支教服务活动。在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现状中,在留守幼儿的父母“必须外出打工”的前提下,中国所有的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如能利用假期,特别是寒暑期社会实践,把对留守幼儿支教作为一种常态,将建立以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者为主导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全新模式。

这样的现实状况,为留守幼儿(包括城市流动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施途径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以学前教育专业或相关师范专业的大学生为主要师资力量,通过系统培训,深入农村开展定期的持续性的支教服务,并借助高校和社会的力量对整个支教活动进行支持、监督和管理,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行为成为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重要途径。

2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模式探索

近年来,围绕“贴近学生、立足专业、服务社会”的原则,以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南京晓庄学院一直在进行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实践探索。2012年1月,在史爱华教授教育部课题“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研究的引领下,南京晓庄学院共组织207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利用寒假面向家庭周围的学龄前留守幼儿尝试开展短期义务支教;2012年3月,全纳式农村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实验基地落户江苏海门市海门镇,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志愿者与当地大学生村官共同开展了一系列留守幼儿的帮扶活动;2012年7月,经过严格培训的留守幼儿义务支教团奔赴西宁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可以说都是面向留守幼儿开展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大胆尝试,也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此类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

南京晓庄学院在留守幼儿支教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课程资源(学前专家领衔的《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志愿者团队、组织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支教实践模式,并在实践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引入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对支教实践的时间、地点、内容、人员、成本费用、成果等各个方面严格把关,使得以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为目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真正发挥其作用和意义。

经过3年多的时间,南京晓庄学院志愿者的足迹遍布江苏、安徽等省份的众多地区,接触了近千名留守幼儿,并不断努力为他们开展专业化的支教帮扶活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为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经验,特别是实践试点阶段,在专家教授带领下志愿者对大批留守幼儿进行了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摸底测试,收集了大量留守儿童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的一手资料,为科学利用课程资源开展针对性的支教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每一次的活动中所遇到的诸如支教基地的建立与维护、课程资源的灵活运用、不断变更的教师教育专业志愿者等问题,对于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专业性、持续性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激励着专家团队与志愿者们不断研究创新,通过规范组织管理,加强专业指导,完善保障机制等诸多方面的改进与完善,努力实现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创新的新思路1紧密结合专业特色,保证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

一个好的实践项目要达到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既要让实践者从中获得锻炼与提升,又能为实践对象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服务,真正做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因此充分结合实践者专业理论知识,是社会实践持续开展的根本前提。结合专业教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强调社会实践与学生的专业学习紧密结合,提倡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专业认知的同时形成科学的知识结构,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生未来就业择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国家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相关帮扶政策,为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开展专业化与服务性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服务提供了发展方向。南京晓庄学院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的社会实践也正是紧密结合专业开展服务性社会实践的最好尝试。实践证明,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也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在详细计划的保障下,针对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深入长期开展以教学实践、社会调查、公益支教等形式为主的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

2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保证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新形势下,支教“留守幼儿”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求强化资源意识,努力寻求学生、学校、社会资源与社会实践的最佳结合点,积极争取整合各种资源,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实践的发展中。

首先,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致力于教育、培训等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中,特别是服务偏远山区、中西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地区的留守儿童;其次,社会实践过程还应积极调动高校专家、教授和知识分子等科研中坚力量,充分利用高校的课题项目资源和社会科学、政策研究等方面的先进信息,统筹兼顾研究项目与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最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经费筹集、宣传推广等方面工作拓宽渠道,并为社会实践中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

3创新活动运作模式,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全程的科学性

与教师教育专业紧密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包含了专业提升、思想教育、社会服务等多重目的,目标的多元化强调整个社会实践的运作开展过程要从单调的固有模式中解脱出来,科学借鉴,勇于探索,创新开展“活动专业化、管理课程化、运行方式项目化、考核评估科学化”的全新活动运作模式。

活动专业化要求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专业导师的指导带领下开展;管理课程化则要求将社会实践课程纳入学校课程化的管理体系,拥有独立的计划大纲,规定学时学分,社会实践的开展和实施需遵循计划大纲,并确保时间充足;运行方式项目化则是借鉴项目管理的经验方法,对每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调研、立项、招募、实施、资金支持等方面进行严格监控管理;考核评估科学化则要求根据实践内容和形式,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评价评估逐渐完善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提升活动的实际效果。

4建立组织保障体系,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执行性

任何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管理体系。教师教育专业大学生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指挥有力、分工明确、实施得力的组织机构,统筹规划,统一协调,明确职责、各尽所能,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直接指导;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社会实践指导思想、战略规划、组织管理、实施、验收考核等步骤的严谨科学,确保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规范化、制度化;再次,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支持系统,从政策、经费、技术等各方面提供长效保障支持,确保活动全程顺利开展;最后,完善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将社会实践本身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主体的参与意识,提升社会实践具体成效。

参考文献:

〖=1〗程敏.非正规学前教育研究概述〖=J〗.学前教育研究,2006(11).

上一篇:学院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下一篇:社区社会实践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