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6:14:04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年6月20日,真正由学校走向了社会。回首过去一阶段的学习和工作,在学校和公司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生活充实而有意义,自身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现将大学四年的学习及目前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上:我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认真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尤其在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政治理论学习,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态度诚恳,党性修养不断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日益稳固,确立了“做人民公仆”的政治理想。在面临毕业的时候,正是我党学习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我努力将“八荣八耻”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融入学习与找工作的实际。特别在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的关键时候,面对亲人病重急需照顾的矛盾,我选择了后者。通过这样的选择,使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也更懂得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奉献。工作虽然没了,但却给亲人带来了快乐。这是对党员身份的一次考验,却也是我思想的一次成长。

学习上:我始终牢记学生的职责就是学习。在四年的学习中,我积极进取,不骄不躁,不仅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广泛涉猎相关领域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兴趣。四年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综合测评稳居班级前三,并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顺利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等级考试。学必须于致用。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积极投身实践,参加了由学校社科部组织的“三下乡”社会实践,并独立完成调查论文《农民工犯罪调查》,可喜的是这份调查报告获得优秀论文二等奖。目前,我正在宁波得新卫浴实习,工作同时积极钻研业务知识,致力于一专多能人才的培养。

工作上: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在任学生干部期间,我认真履行职责,服务同学。为了提高班级四六级、计算机、普通话过级率,多次组织同学请专职老师培训。同时作为学习委员积极鼓励同学考研,考公务员,使班级积极性显著提高,工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认可。如今,我已参加了工作,在得新负责企业文化的策划与宣传工作。由于缺乏经验,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但在公司领导及同事的帮助下,现在工作已经走上轨道,能有目标的开展工作。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中,我结合以前参加教育实习和青年志愿者支教活动的实践,总结了一些工作上的经验。认识到工作首先要有积极的心态,其次要有明确的目标,再者需要明晰的步骤,当然更需要团队的合作和领导的支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总结经验,力求高效完成任务。

从优秀团员到党员到后来的优秀毕业生,再到如今投入工作,一路走来,领导、同学、同事对我的成长提供了无微不至的帮助,使我倍加珍惜收获的点点滴滴。在享受成功的同时,我更感觉到了自己的不足。比如刚参加工作时姿态高傲,往往本身没经验又不肯接受别人意见,主观性过强;平时生活中太不拘小节,有时候显得不庄重;同时在性格上也存在不主动、意志不够坚定等不足,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成了我成长的障碍。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加强对自己的剖析,摒弃不足,一如既往秉承“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海院校训,在工作岗位上实践自己的理想。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领导重视,统一思想和认识

针对今年兵员征集对象主体的调整变化,两类兵役制兵员同时进行以及毕业生即将离校的新情况、新特点,学校人武部部长**、副部长**多次向学校分管领导**副校长专题汇报征兵工作情况,积极主动和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相关部门协商研究,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我校2009年就届毕业生招收士官入伍的通知》、《关于做好我校2009年应届毕业生预征对象(冬季义务兵)征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同时,学校成立了征兵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副书记、校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任副组长,人武部、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等职能部门和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负责同志为成员。2009年6月11日上午,学校专门部署征兵工作会议,**副书记和**副校长分别就征兵工作的意义、要求及征兵的工作计划等进行了布置和动员,要求全校上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将征兵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要求广泛动员,各部门密切配合;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克服一切困难,努力为应届毕业生预征入伍提供方便条件,热心服务,工作到位。

二、采取多渠道宣传征兵政策,确保每一个毕业生知晓政策

学校人武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针对我校外地实习学生较多且分散在各地的特点,采取多种切实有效的宣传措施,确保征兵的信息和政策、要求及时传达到每个学生。让每位毕业生了解此次征兵的意义及相关政策。首先在东、西校区宣传栏张贴征兵公告,同时在校园网上予以。其次各教学院部由专人(辅导员)通过电话、短信、同学转告等联系方式,告知在外实习和已基本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三、严格把关,分工负责,确保兵源质量

六月中旬,征兵工作报名登记时,按照学校人武部下发文件的要求,各学院首先审查学生个人申请书,征求学生家长对学生入伍的意见;武装部工作人员逐个逐项的进行初审,对身高、年龄、体重、视力等进行询问和目测,组织学生体检及政审材料,并及时做好预征工作解释工作;学生处负责核实学历、学位;财务处、学生处负责审查学生贷款情况。

四、各部门密切配合,落实到位

今年,我校毕业生离校和在校生放假基本上在同一时间段,此时,招收士官、预征对象的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之中,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学校领导及时召集人武部、后勤集团、学生处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现场办公,把学校的招待所、小餐厅让出来,安排毕业生集中食宿,统一管理,为应征毕业生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按时完成征兵任务,并做好后续工作

(一)招收士官

2009年,部队在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士官的专业比较多,但从普查情况统计看,我校中医类(必须符合小代码的专业)只有中医骨伤专业,经我校武装部积极争取,省征兵办将全省仅有的2个指标落实到我校,现已有3人进行到征兵政审阶段,8月上旬可入伍服役。

(二)预征对象(冬季义务兵)

扣除上述不具备兵员条件的人数。基本符合兵员条件:355人(包括视力差的学生)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危机;有效策略

一、近几年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0%,大部分人认为是那年的金融风暴所导致,但其实不是,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68%,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但应届毕业生比09年增长了20万人。由这些数据可看出,近几年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是不容乐观的,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探讨大学生就业危机的原因

自1999年,各高校普遍降低分数线,大幅度地扩大招生规模,以致于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逐渐与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了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其实这也与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有关系,经济好了,更多的家庭都有足够的资金供孩子上大学,就算考的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也照样会让孩子继续读下去。

三、缓解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有效策略

(一)社会

有关调查报告指出,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占人口总数的5%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都是占了三分之一,这说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人才还是相对缺乏的。因此,我国近几年出现大学生就业危机只是由于经济在接轨、体制在改革的短暂现象。社会各界人士,应该正视高校毕业生,肯定他们的自身价值,为大学生就业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而不是“人云亦云”,把找不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看成是社会的“拖油瓶”。像企业单位,应该积极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实习的机会,而不是总把招聘员工的首要条件定格为“要求有经验者”。成功的企业人,也可以免费地办讲座之类的座谈指导,把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与刚刚要从学生走出来的大学生们分享,可以让他们少走歪路,最主要会让他们觉得社会对他们的重视,有信心地去参与残酷的现实就业竞争。

(二)政府部门

首先,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到城乡基层或者边远地区就业。对于这些大学生,政府要给予相应的薪酬和奖励,以资鼓励。也要多关心他们的工作进展,需要时应提供思想上的指导,让他们有信心应付较艰难的工作环境。其次,监督企业招聘制度与高校教学制度。私人企业现已成为用人最多的单位,但很多企业对员工要求还是较高的,比如一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都要招有经验者。政府应采取相对的措施,比如积极鼓励企业放低招聘条件,给应届毕业生一个就业机会。监督高校教学制度,从教师要求、教学质量、学校风气等方面抓起,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知识,学到本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

(三)高校

首先,开设就业指导课并作为必修课。为学生上就业培训课或是指导讲座,定时组织学生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学生提前为自己的职业做好规划,以便于个人更好的选择发展。

其次,主动与企业单位联系,争取为学生谋取职位。也可鼓励、动员学生多参加招聘会,锻炼面试技巧。在就业跟前,学校对学生不仅仅要起到指导和教育作用,也是承担着把学生送出社会的连接纽带。

最后,严格要求学生的学分过关。只有真正掌握了知识的学生才能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如果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是敷衍应付,只要学生交了钱学校就给毕业证,那么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没知识”的大学生又谈何去竞争呢?

(四)大学生自身

首先,先就业再择业。大学生要明白,现在的你们已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了,刚从学校出来,只不过就是一个没工作经验没社会经验没交际经验的无名小卒。因此,大学生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就算是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要先好好地做下去,这样让自己学多了一些在学校在课本学不到的东西,何乐而不为呢?等有了经验了,自然也有资本去选择你对口的工作。

其次,努力提高就业的基本素质。就业的基本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即将就业或者求职过程中这一特殊时期和阶段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大致分为四点:1、工作或实习经验;2、沟通能力;3、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4、承受能力。要提高这四个素质,并不是在几朝几日即可学会的。大学生应该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方法。比如有很多学生会到商超做兼职促销员,只有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及推销技巧才能把产品卖出去。可能一开始很多学生是抱着赚外快的心态去做兼职的,但坚持下来,一定会发现所得到的远远是要大于那每天几十元的外快。

最后,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现在,有着太多的不良现象影响着大学生们,比如“富二代”、“关系第一,能力其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等等,让很多大学生不知不觉地在脑海中滋生了这样的想法,这是很可怕的价值观。这不止是学生个人的就业会受到影响,如果普遍学生有这样的想法,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因此,大学生在即将踏出人生这一较大转折点之时一定要树立好良好的价值观,为就业之路打好健康的思想基础,才能有好的行为举止。

四、总结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文章解析了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学生的“职业人”标准,阐述了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对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以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为例,对高职本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高职本科;职业人;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

1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标准

所谓“职业人”标准是指用人单位对员工在岗位胜任能力方面的标准,包括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等层面。2015年5月至12月期间,笔者分别就云南省83家就业单位发放关于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职业人”标准的调查问卷,共收回83家企业的调查问卷,并对问卷的结果进行了如下分析。1.1用人单位类型本次发放问卷的就业单位83家,主要集中在云南省,其中大中型国企13家,事业单位3家,大中型民营企业25家,小微型民营企业共42家,单位所在覆盖了文化旅游、生物工程、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银行金融、信息产业、医疗卫生、商业贸易等行业,这些企业均对经管类高职本科毕业生有用人需求,所需专业涉及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相关要求(1)用人时间要求:24.87%的用人单位表示对毕业生的用人计划于次年1至3月确定;47.28%的用人单位用人计划于当年10至12月确定;27.85%的用人单位用人计划于次年4至6月确定。(2)对毕业生个人能力需求:68.69%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面试表现、学历层次、实践经验、职业证书非常看重;31.31%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性格特点、自我管理能力非常看重。(3)现有应届毕业生表现最好的能力:83.54%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团队协作能力总体较强;16.46%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创新能力、发展潜力较强。(4)现有应届毕业生表现最差的能力:66.93%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最差的能力是实践能力、业务钻研能力、敬业精神和独立工作能力;33.07%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应届毕业生最差的能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5)单位对应届毕业生“意志品质”的要求:用人单位认为诚信、敬业、责任意识、道德品质、团队精神、竞争进取意识、职业操守、价值意识等均是应届毕业生应该具备的素质。通过对上述调查问卷的分析,云南省83家用人单位对经管类高职本科的“职业人”标准主要集中在道德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三大方面,其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是基础,实践能力为主导。为了更好地按照“职业人”标准培养经管类高职本科应用型管理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必修课程应积极探索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2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它涉及经管类多门课程,包括物资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技术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诸多领域,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企业运营全流程涉及的管理,对于适应毕业后的岗位工作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如下。

2.1未以就业市场需求和“职业人”标准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高职本科院校“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未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未以“职业人”标准来开展教学活动,导致教学实践活动与现实脱节,阻碍学生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未能全面提升学生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

2.2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实训内容缺乏趣味性

目前,高职本科院校的该课程主要有两种教学方法:一种是教师讲解实训教材的内容,课后学生做习题;另一种是案例分析、专题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形式。前者相当于理论课程的复习,有可能造成毕业生眼高手低,不能满足企业对经管类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需求;后者不能让学生站在企业运营全流程的角度提升企业管理综合素质。

2.3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职业度关注不够

目前,高职院校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技能,轻素质培养的现象,另外实践教学中评价方法存在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忽视了学生对实际工作过程和环境的整体感悟和反思,未能遵循“学—思—练—战—悟”的实践教学过程,阻碍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3以“职业人”标准为导向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地发挥“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的指导作用,在实践教育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紧扣就业市场“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

从云南省就业市场对高职本科经管类专业学生“职业人”的标准可以看出:用人单位青睐于道德素质高、知识覆盖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全面发展的学生,而“现代企业管理”作为一门覆盖企业运营管理全过程知识点的课程,对学生提升道德素质、知识水平、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所以高职本科院校该课程实践教学应该紧扣“职业人”标准进行实践教学。模拟公司项目教学对基于“职业人”标准的“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促进作用。首先,在班级授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划分模拟公司,每个小组成员必须完成从公司的建立到业务处理全流程,同时要求学生以“职业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包括遵守上班秩序、穿着职业装上课、小组成员的个人绩效和公司绩效有密切关系、期末的考核依据小组成员的贡献大小进行考核等;其次,为了使模拟公司的业务和授课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把该公司定位为管理咨询公司,本课程的每一次作业如企业环境分析、企业战略分析等都是公司的业务,每个小组的成员通过完成公司的业务赚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以“虚拟货币”的形式记录在每小组的“虚拟银行存折”上,小组成员的表现好坏均与每个公司的“虚拟货币”挂钩,期末,评分教师通过“虚拟货币”的多少进行相应的换算,作为对学生的评分。

3.2采取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手段和真实有趣的实训内容进行实践教学

为了更好地改进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方法与手段单一的问题,在课程目标定位上树立培养应用型管理岗位人才;教学内容安排上强化现代企业管理基础知识、企业管理基本思想等;教学方法上运用课堂教学、模拟实践、团队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等;教学过程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获取式的教学系统。在实训内容上设计了丰富多彩和真实有趣的教学项目,如学生素质拓展、调查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小组辩论等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学生通过完成模拟公司业务,不但能够时时以“职业人”标准要求自己,而且学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能得到全面强化,真正达到了就业市场的对学生的要求。

3.3加强对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对职业度的关注

高职本科“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中应充分体现总理对高职教育提出的“三对接”中“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全面素质,在实践教学评分中应该提高学习实践过程在总分中所占的比重。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需要学校加强对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走访与见习,这样能够比较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涵、企业生存风险与管理环境、企业经营思想与经营战略、企业形象策略系统等,从而引导学生运用企业运营的思维和相关行为准则开展工作,强化学生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另外,通过学生初步接触社会,能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企业较新的现代管理理念和创新协作的企业文化精神,从而对职业标准的认识更上了一层台阶。

4高职本科“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实践效果

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对本课程经过了近三年的教学实践,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实训室、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实践型教材建设,聘请企业管理的专家进行指导等方面,保障高职院校“现代企业管理”实践教学课程方案实施。目前,为紧扣经济管理类人员职业岗位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学院已经和100多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学院,构建了一个融合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多层次、多维度的企业管理综合模拟实训平台,为本门课程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保障。学生对公司设立、经营管理、战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资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流程有了全面体验。该课程每一轮教学结束,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726份,收回问卷689份,有效率为94.9%,问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教学考核等几个方面,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90.52%,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2.62%,学生对教学组织的满意度为93.16%,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为90.24%,学生对教学考核的满意度为91.65%。问卷显示,8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大提升,能够达到“职业人”标准,86%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该门课程实践教学,对见习、实习以及今后的就业有较大帮助。

作者:王帧 单位:云南财经大学中华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莉,张刘成,王凤霞.现代企业商务运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35-38.

[2]王晓东.浅析《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法的运用[J].现代营销,2015(2):45-47.

[基金项目]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公务员招考制度改革 就业

按中央要求,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这一政策为一些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对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来说机会相对多了。总的来说,就是中央和省一级的公务员准入门槛提高了,更加强调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这个导向对公务员考试的影响很大。然而该消息一出,许多大学生理解出现偏差。更有甚者,断章取义,惊呼"明年开始应届毕业生将不能报考公务员",给许多憧憬这个"铁饭碗"却又不去核实消息真假的人很大的精神压力。

1 招考制度改革对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为了保证调查的广泛性和科学性,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实行不记名制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意向报考公务员,对于国考改革的主观认识等问题,按学校类型对云南省昆明市的5所大学发放问卷。

1.1 调查方法

作者采用问卷调查,实行不记名制的方法,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是否有意向报考公务员,对于国考改革的主观认识,按学校类型对云南省昆明市的5所大学发放问卷,每类学校和发放600份问卷。并进行现场采访,随机采访在校师生,主要内容涉及对公务员招考制度改革的看法,应届考生的应对策略以及学校在指导大学生就业中所扮演的角色。

1.2 结果分析

在3000份调查问卷中,志愿或已经打算报考公务员的就占到了1032人。有约占总调查人数的63.5%的1905名大学生误读公务员招考改革内容,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认为"明年开始应届毕业生将不能报考公务员",这些对公务员招考制度改革产生误读的大学生当中,大三学生就占62.7%(686人),大一大二学生占23.4%,大四学生占13.9%。

调查显示,在这686名大三学生中,有103人是在网上或其他渠道看到的公务员招考改革的信息,然后自己理解,得出结论;而剩下的583人,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2 大学生报考公务员的现状分析

2.1 由于误读信息而导致放弃报考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有许多人对于公务员招考制度的改革内容理解不明,断章取义,这就影响了他们的报考意向。在调查中发现,在1032名有报考公务员志愿的人数当中,有247人(占23.9%)由于误读而产生了放弃报考公务员的想法。

其实,把该制度的改革理解为公务员考试基本上向应届毕业生关上了大门,这其实是一种误读。公务员招录考试中的机构层级分为两个,一是中央和省级(含副省级)机构,二是市(地)级、县(区)级及以下机构。按中央要求,到2012年,中央机关和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只是针对第一类机构,即中央和省级(含副省级)机构,并不涉及第二类,即市(地)级、县(区)级及以下机构,而前者所占比例并不大。所以准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一定要准确理解招考政策,勿需盲目担心,自乱阵脚。

2.2 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跟风"心态

"跟风心态"表现在公务员考试带有盲目性,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在调查的学生当中,许多学生看别人报考,自己亦报考。考生存在"唯利是考"的价值取向,公务员的"热"也只是热在"热门"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地区或机关条件好、待遇优。而地震、气象、煤矿安全监察和边远山区一直是冷门,大批气象局岗位报名人数不足开考的最低人数要求[1]。

2.3 "临阵脱逃"现象突出

另外一方面还表现在报考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巨大差别上,很多人在考试前"临阵脱逃",或者考试到一半就决定放弃,从2004年到2012年的数据上分析,参考率只有75%。还有一些考生在报考前根本不会对报考岗位进行深入了解,导致了考上后发现自己并不适合做这份工作。

3 引导大学生理性科学地面对国家公务员考试

3.1 政府要建立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目前我国缺乏专业的就业市场,尚未建立统一有序的就业机制,另外就业信息网络也不完善。这些缺陷导致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能得到很好的安置,走后门拉关系等现象屡见不鲜,破坏了公平的就业竞争[2]。鉴于此,政府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形成高度的职业分化、公平的职业竞争、自由的职业选择的市场环境,促进人才分流机制的完善。

3.2 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相关法律,但是部分私营企业的职工仍无保险。总体而言,和完善的公务员社会保障体系相比,在企业等单位工作的员工会缺少安全感。所以,必须尽快编制好这张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扩大它的覆盖面,这样公务员所拥有的部门"安全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了。

3.3 学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一个出色的公务员,要具备责任心、专业水准和勤政三方面的素质。一个高素质的公务员要有远见卓识、能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政策,并要树立为纳税人服务的观念,注重对弱势群体的服务。并非人人都适合做公务员,在对这一职业向往的同时,应该冷静而又理性地思考作为公务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要履行的职责[3]。学校有责任通过教育与政策指导,纠正一些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偏差,引导大批青年响应号召到国家真正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工作。

3.4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

大学生应该从正确的渠道了解该制度改革的相关措施和办法,切不可断章取义道听途说而盲目担心,自乱阵脚,应该有自己理性的理解。另外,大多数应届生不了解民生,缺少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初期易出现盲目主观,眼高手低等问题,很难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中央和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均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这是国家能加大从基层选拔的力度是国家考虑到基层工作人员特点后做出的明智抉择。而且两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验,也非常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公务员的岗位,在以后的工作中会发挥出潜移默化的优势。所以广大毕业生要树立服务意识,立志从基层做起。

4总结

面对公务员招考制度的改革和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政府、社会、学校和毕业生个人等方面要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积极的作用。政府要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社会应该更注重公平与保障等方面,大力提高就业环境和工作环境;高校要稳健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指导;而广大的在校大学生更应该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注重社会实践的参与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一些大学生应该放下"天之骄子"的高姿态,摒弃眼高手低的择业陋习,踏踏实实地俯下身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更好地为社会谋利,为百姓谋福。

参考文献:

[1] 杨晓安.公务员考试热现象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1).

[2] 熊丙奇.从公务员成为大学生就业首选谈起[J].教育与职业,2008,(12)

[3] 刘立言.大学生就业选择与"公务员热"探析[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0,33(2).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MBTI;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引言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为699万人,被认为是“史上最难就业年”。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高等教育学校(机构)预计毕业生达714.8万人,这意味着2014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式,高校就业指导机构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个体也逐渐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个体与社会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学习与实践安排[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因此目前很多高校借助MBTI性格类型理论、Holland职业倾向理论等职业兴趣与性格测验工具,来帮助大学生判断自己的职业发展取向。

虽然目前有很多职业测评手段和工具,但是MBTI是当今全球最权威、最著名、应用最广泛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个性测评理论。它主要通过识别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特质,以确定适合被试者的岗位特质和工作特质,从而为其提供合理的工作及人际决策建议。目前,MBTI已被翻译成近30多种文字,研究它的论文报告超过4000多篇。全球每年有200多万人接受MBTI测评,有80%世界500强企业已采用MBTI方法用于员工的发展及组织效率提升。

1、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

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同时由于其测试信效度良好,因此中国很多高校开始应用MBTI理论进行相关研究,尤其是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

随着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学生对个性化、专业化就业指导的需求日益迫切,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专家指出,对于大学生来讲,职业生涯规划应该采用MBTI理论而不是职业兴趣的理论,因为它不仅可以提供适合的岗位、适合的岗位特质、工作环境,而且可以提出其所拥有的优缺点及给出适合的发展建议[2]。而且MBTI理论在职业探索、生涯规划等一系列职业指导中应用相当广泛。

喻良涛等利用MBTI理论分析归纳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潜在大学生创业者的性格类型和行为两方面的异同,用以指导进行KAB创业培训对象的选择和后续创业指导[3]。陈国胜等结合MBTI理论对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职业倾向研究,提出了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相应对策建议[4]。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也采用包括MBTI理论在内的针对大学生就业的职业测评系统,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复旦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利用MBTI理论等测试软件开设有关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项目,为有需要的毕业生提供测评及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5]。邓永超运用MBTI理论加强对华南农业大学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施全程就业指导[6]。潘国刚阐述了MBTI理论等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以及大学生在高校引入人才测评技术后的认识和应用[7]。朱晓蓉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指导研究中将MBTI理论作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学生性格探索的主要工具,给学生提出更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建议[8]。笔者所在的云南工商学院从学生入学始就结合MBTI理论对学生性格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学生性格特征档案,并且由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四年跟踪指导,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服务质量。

2、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常见问题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引入了MBTI理论,但是部分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MBTI施测师的专业性。MBTI测评有一整套严格的施测流程和使用规范,其有效性取决于施测中规范、有序地执行每一个环节,而这有赖于每一位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恪守施测流程和测试中的行为规范。MBTI施测师将指导被试者正确实施每一个步骤,以确保被试者展现自我的本来面目,并向被试者详细解读MBTI测评结果并提供关于测试结果的意见反馈。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很少有老师具备心理测量学专业知识,或是具备认证MBTI施测师等专业资质,因此常常出现MBTI测评结果与自评结果不符的现象,这样就无法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咨询流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

(二)MBTI量表的权威性。MBTI量表从问世到现在经过多年不断修订、完善,至今已升级了10多个版本,同时社会上还存在很多商业性职业测评机构改编的MBTI量表。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测评结果,应该采用权威的、专业的测评量表。目前各高校在开展MBTI测评时没有一个统一的量表版本,有的用这个版本有的用那个版本,或者直接引进某些商业测评机构的测评软件,而没有认真考察提供测评量表的机构是否有比较权威、知名的心理学专家作技术顾问,是否依托于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而使MBTI测评结果失去其参考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指导意义,甚至带来更糟糕的结果。

(三)MBTI分析报告的准确性。MBTI通过分析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维度上的不同偏好,最终形成十六种人格类型,每一种人格类型均有其适合的工作环境、岗位特质等。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大部分指导老师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人格类型就提供一份包含性格特征、适合的工作岗位、适宜的职业领域和方向的分析报告,而且同一种人格类型的分析报告几乎完全一致。他们没有根据学生MBTI问卷的具体得分进行再详细分析,甚至在做完测试后,没有与被试者再进一步沟通,对测评结果进行确认或修正。这样的分析报告是不准确的,如果仅仅依据测评结果的性格类型就给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很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误导。

(四)MBTI测评的连续性。MBTI探究的是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而一个人的性格类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逐渐成熟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针对面临求职择业的应届毕业生,MBTI测评也主要应用于应届毕业生,且每个应届毕业生基本上只进行一次MBTI测评。这样可能会因部分学生无法正确全面认识自己而导致测评结果出现误差,使测评失去其参考价值,从而无法使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向人性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3、MBTI理论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引入MBTI理论正处于学习和探索的阶段,加强探讨和研究MBTI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更有效地应用是当前紧迫而又重要的课题之一。针对目前MBTI理论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MBTI施测师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只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严格认证的施测师全程参与MBTI测评,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发现自我。调查表明,没有专业认证施测师的参与仅使用MBTI问卷,测评结论的误差率高达30%,而在未经认证的施测师的误导下,结果更加糟糕。 因此高校要加大对MBTI施测人员的在岗培训或人才引进,建设一支专业认证MBTI施测师队伍,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的整体服务水平,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二)正确合理地使用MBTI测评。目前MBTI量表有10多个版本,市场上还有专业版、体验版、精简版、改编版等不同量表。为了让MBTI理论更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在选择MBTI量表时一定要选择权威的、信效度高的测评量表。有的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实践中引进了有关机构自主或联合开发的职业测评软件,如果其中涉及到MBTI量表时一定要跟供应商确定该量表的权威性、专业性。在得到MBTI结果后一定要面对面详细地跟被试者沟通解释,帮助其进一步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提供MBTI结果报告时一定要专业、详细、严谨、全面,而且要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MBTI的测试结果,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职业发展建议。

(三)将MBTI测评贯穿学习的全过程。自我认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刚开始是比较模糊的,随着个人经历、思考学习而渐渐成熟。MBTI理论认为大部分人在20岁以后会形成比较稳定的MBTI性格类型,随着年龄的增加、经验的丰富会发展完善。因此要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需要将MBTI测评贯穿大学四年的学习全过程中。同时不仅仅针对应届毕业生,而应该从入学开始,就定期连续地对学生进行MBTI测评,逐渐形成对自我的全面认识,以便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时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和决策。

参考文献

[1]王成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自我认知因素探析[J].人力资源开发,2009(6):80-82.

[2]郑之新.职业生涯设计的若干问题――职业指导师的重要素质和技能略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4):70-72.

[3]喻良涛,赵慧娟.基于心理素质测评的KAB创业指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3):40.

[4]陈国胜,骆秋琴,黄武刚等.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3):93-95.

[5]徐昶斌.职业测评在就业指导实践中应用的问题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5):73-75.

[6]邓永超.浅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J].教育探索,2010(12):145-146.

[7]潘国刚.人才测评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6(20):22-25.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 键 词:工业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 设计报告

一、前言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是其大学四年全部教育过程中需完成的最后一门系统性专业课程。“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完成的质量,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掌握程度,更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设计实践能力、创新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手段。同时也是学生个人才、智、艺等综合素质的集中展示[1]。

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具体要求是:拟订一项课题 (或一个具体的设计项目),要求学生运用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和设计语言(如计算机技能、图形、符号、绘画、制图、造型、色彩、材质、文字等),结合一定数量的信息、情报、资料、文献等,通过导师的指导和个人的系统性再创造,提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创新的解决方案,并完成能反映自己构思的模型或首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料能够全面的融会贯通,并且熟练应用和掌握再创造的基本方法和模式;熟悉工业设计专业在进入市场经济的社会中应该如何应对和适应社会、市场需求;启动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完整、准确、高效率地产生能够解决问题的设计方案[1]。因此,毕业设计是一门系统性极强的综合课程。

毕业设计的作品不同于科学技术展的作品和商业展会的商品。它具有特殊的评判标准和作用。科学技术展览的展品主要目的是展示一项新技术或新发明以及应用前景,以供科学技术交流和向厂家转让,可以不涉及具体产品。商业展会的展品是性能、技术、工艺、应用材料和成本控制等都较为成熟的产品,在展示产品的同时伴随着广告宣传和其他促销手段,是以盈利为目的。无论是科技产品还是商业产品,其评判标准都是以“物”为主要对象。

毕业设计的作品的主要功能是以“物”为媒介,展示毕业生四年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它承担着“以物论人”的作用。通过毕业设计的作品来评判作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应用的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是否达到取得学士学位的标准。所以,它只要应用已有的技术、工艺和材料,对已有(或将来会产生)的产品或解决问题的方式经过重新整合,并通过创新设计赋予新的价值,这样即可认为合格。作品的技术完善度、功能的成熟度和商业指标等并不作为主要的考核因素。

三、毕业论文

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又称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运用其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这里有几个要素:1、应届毕业生;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3、与所学专业和所申请的学位密切相关;4、总结性的。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根据毕业论文来检查应届毕业生在学制所规定的学时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处在什么水平。据此,确定是否达到该毕业生所申请学历和学位的等级水平。

毕业论文与一般的学术论文有所不同。

1、写作目的不同。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是提出和解决学术上的某些论点。就此而言,毕业论文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它同时还担负着表明作者本人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已具备符合学位标准的学术水平的作用。

2、评审的角度不同。学术论文是评文。而毕业论文主要是评人,是通过以评文来评人。因此,毕业论文比一般学术论文多了一项内容:要求作者将其所从事的学科,特别是其所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发展状况如数家珍一般地写出来(即在毕业论文中要有论文综述的章节)。以此表明自己是这一领域内的一个“行家里手”,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工作是承先启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两者的差别很明显。

3、论文的形式和构成不同。学术论文可以与人合作撰写。主要发表在杂志或学术会议上。一般是根据会议或学术期刊的要求确定题目,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然后对所提论点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毕业论文有比较严格的字数和格式要求,内容相对丰富,尤其是其中的观点、论据逻辑层次也比一般学术论文复杂。这种论文需要导师审核,还需要专家答辩。代表的是作者个人的学位水平和学术素养。所以只能个人撰写,不能与他人合作。

4、阅读对象不同。学术论文的阅读对象是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士。撰写过程中只需将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阐述清楚即可,一般经过会务组专家或期刊责任编辑审核后即可发表。它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而毕业论文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导师和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教授,是写自己对所学专业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在该研究方向的创新贡献。

四、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现状

自我国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一直未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学时缩短、选修课比重加大,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时间越来越少。各高校为了准时上报就业率的数据,毕业班的课程结束时间一再提前,有些高校已经提前至当年的5月中旬。为此,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已经移到大四上学期的后半段,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进入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阶段。但即便如此,由于毕业生在大四下学期面临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时仍倍感时间上的压力,对设计的课题和论文研究的方向无法深入研究,故完成的质量也大受影响。

1、毕业设计的现状

近年来,各校艺术设计学科本科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一方面,展出的设计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展览效果犹如“嘉年华”,一年比一年“热闹”,制作费用逐年提高,用于毕业设计展作品制作费用超过五位数的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制作的毕业设计模型(或首板)和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却逐年减少。

制作模型“首板”的过程是二次设计的过程,此阶段要仔细揣摩推敲,是做一个好设计不可或缺的过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等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确定毕业设计的草绘方案后,直接在计算机上用Rhino (犀牛)等三维设计软件建三维虚拟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用处:其一,加入材质和灯光后渲染成效果图,应用于毕业设计展板、设计说明等;其二,交给模型厂利用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模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基本上对毕业设计不做深入研究。此外,受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和本人掌握熟练程度的制约,无法对产品的形态进行仔细推敲,造成用精湛的模型制作工艺制造出粗糙的、没有内涵的设计作品[2]。

毕业设计的展览,只反映毕业设计的结果而未反映毕业设计的学习过程,仅展示了“怎样”,而忽略了为什么是“这样”。假如毕业设计的作品仅仅是做一个漂亮的模型(可能就连模型都是模型公司制作的),这种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与本科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距较远。

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十分丰富:包括前期研究分析确定设计方向的过程;设计推进过程中,在每个节点做决策时的取舍依据;后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等。这些内容不是区区两平方米大小的一块毕业设计展板所能展示的。

2、毕业论文的现状

扩招带来的现状是学生的平均素质降低。尤其是艺术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功底普遍不够扎实,以致于“先天”缺乏做研究写论文的能力,再加上“后天”缺乏足够的研究手段和时间,无法做深入研究。导致毕业论文的格式不规范、没有严谨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没有创新点、抄袭现象严重等。

从国内某艺术设计学科比较知名的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3000字···”可以看出,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对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五、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在具体实施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将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具体方案如下:

1、根据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其培养应主要注重于两方面:其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结合;其二是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技能[3]。因此,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权重,应要高于对毕业论文的权重。

2、对毕业设计不要一味追求其观赏性,而应将考核重点转移到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应允许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不太完善和简陋。要求学生加强设计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作品深层次的创新性而不是简单而花哨的创意。同时在要求作品的创新性基础之上,再考核其完善度和观赏性。并且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环节,应提倡学生立足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首板,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3、在毕业论文的考核环节,可用毕业设计的设计报告或设计总结代替毕业设计论文。在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下列内容:毕业设计课题的甄选依据和过程;分析其现实意义;通过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的数据分析;确定毕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即设计点),弄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能够掌控,哪些不能掌控,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阐述构思设计结构功能方案时,所选用的功能原理和实现原理的结构方式及其依据;做造型方案时,对形式选择根据;在推进设计流程的每个节点,做出取舍时的依据;选用的材料的依据;制作模型或首板时应用的工艺等。

在设计报告的最后,一定要有总结,其内容应包括: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的应用状况;反思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针对设计目标,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发展前景等。总结环节十分必要,能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更快地提高。最后,在毕业设计的展场进行论文答辩,在答辩导师组的构成中,可邀请设计公司或生产厂家的资深设计人员参加。

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质内容合二为一,不仅反映出毕业设计是“怎样”,而且还反映出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展示了结果,还展示了整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丰满、更有内涵。同时,毕业论文的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泛,提高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总之,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这种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 洪汉池,易际明. 地方性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厦门理工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J ]. 科技信息,2010(29)

[2] 陈江. 实体模型制作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必要性[J ].美术学报, 2011, 毕业创作专刊: 66-71.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独立院校;体育专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稳定之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时刻牵动每一个国人的心。近年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上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反复强调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利益问题。2010年以来,江西省体育专业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减小,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独立学院由于其特殊的办学性质及办学模式,毕业生就业问题更是成为影响其稳定和发展首要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和未来。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独立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力求剖析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江西省独立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江西省13所独立院校中抽取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理工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中300名2015届、2016届体育专业毕业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研究的需要,在赣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等整理了相关文献80余篇,文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问卷调查法 为进行本次研究,在相关专家、教授的指导下,设计了《江西省独立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表》。本调查问卷通过现场和邮寄两种方式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39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回收率为77%、有效率为96.7%.

1.2.3 数理统计法 将相关数据以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和excel l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1.2.4 访谈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通过对毕业生个人、、高校招生就业办负责人、招聘部门负责人等进行访问,获取相关研究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 独立学院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2.1.1 就业考虑因素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固然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也往往成为能否成功就业的关键。

由表一可知,江西省独立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为:薪资酬劳、发展潜力、地缘意向、情感牵绊等,新时代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非常看重发展潜力和薪资酬劳,有一定独立精神,讲究实惠。其中调查发现,地缘意向主要为考虑回家乡就业、情感牵绊主要表现为恋爱关系及亲子关系。

2.1.2 就业渠道

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脚踏实地,积极主动,通过多条渠道来达成满意的就业预期。表二显示,互联网十分发达的今天,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和以往相比,在获取就业信息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式。

2.1.3 就业去向调查

近年来,受就业分配政策及社会大环境影响,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I率每况愈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也未能幸免,就业率成明显下降趋势。由此导致了就业去向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十年前,体育专业毕业生大部分会走上教师岗位,成为各级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的中坚力量;而如今,随着体育教师队伍的相对饱和及相关政策的不到位,越来越多的体育专业毕业生走向了其他性质的工作岗位(见表三)。

2.1.4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情况

应届毕业生毕业当年六月份前与用人单位签约的人数占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本调查结果显示,江西省独立学院体育专业2015、2016两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就业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有研究指出,一次就业率在30%以下为就业危机,30%~50%为就业困难,50%~70%为基本正常,但有一定的压力,70%以上属于正常。本研究调查的两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属于困难,而且就业状况的总体趋势显现出越来越严峻的态势。

2.2 对策与建议

2.2.1 严抓学生培养质量,注重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独立院校应主动迎合市场经济需要,为社会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毕业生;主动求新求变,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严抓学生质量,力求把体育专业毕业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素质全面的社会合格人才。

2.2.2加强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新时期的体育专业学生都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普遍存在就业期望值偏高和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这往往造成就业时眼高手低,挑肥拣瘦,错失就业机会。独立学院应把就业线视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加强对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指导,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就业错误观念,培养“先就业后择业”的良好理念,鼓励学生及时把握就业机会。

2.2.3 体育专业毕业生应及时端正就业态度,及时把握就业机会。大学生贵为天之骄子的时代应经一去不复返了,毕业生应及时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端正自己的就业态度,戒毛戒躁,不眼高手低,积极主动地寻求就业机会,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超.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6).

[2] 李家普.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初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7).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性;终身学习;多元化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我国迎来了一次又一次应届毕业生就业最难年,大学生就业也里成为高校工作的重点关注问题。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指导成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课程,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和历史使命要求辅导员必须不断发展职业指导能力。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学生群体对职业指导的需求也在发展。职业指导已经从传统意义上仅仅传递就业信息转化为囊括社会现状分析、市场供求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创业指导等系统化的职业指导。

教育学中说:发展性原则重在“引领,促进学生发展”。辅导员应该意识到这个过程是发展的,进步向上的。根据汉语词典对“发展”的定义,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在职业指导上,一方面辅导员本身的指导能力应该是发展性的,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职业指导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态的。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拥有发展性职业指导能力的重要性

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的中坚力量,其德育身份要求辅导员具备发展性的职业指导能力。

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高校内拥有多重身份,芝加哥洛约拉大学的学者杰拉德.伊根将辅导员归为能通过系统化的方法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和指引的人,将辅导员定义成一个拥有心理治疗技术的心理治疗师,一个拥有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能力的导师。国内对辅导员的评价也颇高,称辅导员是结合理论思维、组织管理、调查分析、沟通协调、语言表达、文字写作、心理教育、职业指导、信息技术、危机处理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一体的指导老师,辅导员之所以获得如此高的评价是有其根本原因的。其一是因为高校辅导员多为年轻的应届毕业生,年轻、有活力,学习能力强,阅历上和大学生比较接近。其二,因为辅导员和学生一起的时间相对较长,容易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身心发展脉络。

此外,社会的急剧转变,要求辅导员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群体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能否培养处出与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的人才以及能否在专业设计上和社会生产结构相契合,成为衡量一个高职院校是否成功办学的标志。学生就业能力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生产力在发展,相对应的要求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应该与时俱进。职业能力的培养,本身也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艰难的过程。为此,发展性地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大势所趋。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发展性职业指导能力现状

1、高职院校辅导员普遍缺乏前瞻能力

鉴于我国辅导员大多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社会阅历较浅,基本无社会实战经验,入职后整日忙于事务性工作,接触社会的机会甚少。久而久之,对整个社会的观察减少,对社会人才流动和供需关系不甚了解。在进行职业能力指导时候,缺乏对未来社会经历结构、人力结构、市场容量、行业发展前景、市场竞争、职场特点的预估能力。常年使用一套就业逻辑,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

2、高职院校辅导员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缺乏多元化。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多以大课方式进行讲授,课外活动能力有限,学生多在课堂上接受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执行的场地。学生兴趣度不高,接受度较低。此外,就业指导课的效果无法量化考核,实施情况无法进行实时追踪,就业指导课渐渐成为一种形式。

三、培养辅导员发展性职业指导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1、培养辅导员“终身学习”的观念

辅导员的工作是对人的工作,如果本身不具备强大的知识库,则很难具备发展性职业指导能力。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学生导师,必须努力增强自身综合素养。除具备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储备意外,还要有多学科等综合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辅导员必须接受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培训课程,接受全面的、系统的职业指导论的教育实践活动,具备发展性职业指导能力的基础;辅导员必须向专业老师学,学习专业背景知识,了解专业知识的职业应用领域;辅导员必须时刻向科技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各类交流媒介的发展,通过各类媒体获取职业信息,并运用到就业指导中;社会在发展,新的职业、学科、社会趋势在不断出现,旧事物则在消失。发展性的职业指导能力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发展性的眼光,不断更新职业指导工作思路,在掌握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基础常识的基础上,动态掌握以上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学生提供更为立体的、多渠道,具有前瞻性的就业指导。

2、培养辅导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群体,把握学生发展脉搏。

90后学生处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学阶段又是一个处于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学历学习走向终身学习的人生阶段,这个动态的过程,辅导员不能停留在对学生群体的静态的观察和定义上。

实际上,大部分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并没有认真考虑清楚职业和专业之间的关系,盲目选择了专业,进入大学时,瞬间茫然。所以大一期间,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了解、分析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优势和劣势。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如果能让学生清醒了解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还能抓住转专业的机会进行调整。随后,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本专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分析,结合国家需求、职业需求以及自身特点开展深入的思考。等到毕业季,则可以开展职业道德、就业政策、择业心理,择业技巧和就业途径的知识普及。

学生就业后,并不是整个发展性职业指导的结束,辅导员要根据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和社会反馈,及时总结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反复验证和总结,不断更新就业指导工作思路。

因此辅导员要秉承时刻培养发展性指导能力精神,留意观察结果,留意学生的心态变化,指导调整就业心态,量身定制符合学生个人发展曲线的职业指导。

3、辅导员应该开发更加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方式。

辅导员在进行职业指导课程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度上,不断学习掌握多元化的职业指导方式,阶段性的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类活动。如邀请已获得一定职业成就的校友或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人事管理人员走进学校,开展相关讲座;带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厂、企业、商场、农村等现实社会,拓宽视野,了解本专业市场行情,加深学生个人的职业体会,学生自己体会到的远比课堂上传统传授法更为有说服力,同时也将使得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到的职业生涯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补充。

4、学校方面要为辅导员提供更多平台学习发展性职业能力,逐渐培养稳定的发展性职业能力培训师队伍。

高校辅导员大学期间学的专业并不涉及职业能力,因此上任后务必要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辅导员树立可持续发展性的职业能力培养观。这其中就包括辅导员岗前培训、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培训、创业指导师培训等等和职业能力有关的培训。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出现“青春饭”、“流水兵”的各类说法,辅导员队伍的确是很多行政部门挑选人才

的首选,但是学校应该适当考虑本次队伍的稳定问题。发展性的职业指导能力必须建立在一个辅导员相对应一个学生群体全程性的指导基础上,如果不断更换指导师,对学生会带来“断层”的影响。因此学校可以考虑学生学业规划“承包制”。辅导员一旦接受本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则“承包”下本届学生直到毕业,即便换岗,依旧对此批学生负责。如此,使得工作持续性好,学生更有职业安全感,辅导员也更容易获得工作成就感。

综上所述,辅导员作为高校就业工作的中坚力量,一旦拥有发展性的职业指导能力,辅导员不但能指导学生实现高质量、高匹配率的就业,并且早日实现自我的成长,向导师型的辅导员迈出一大步。

参考文献:

[1]张杰 论高校辅导员职业指导能力建设的内涵及其路径选择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1]李旭光,刘平,陆宏标.对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思考[J].职业与就业,2013(8).

应届毕业生个人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影响

大学生创业是指毕业生不参与传统意义上的规范就业,而是通过单干、合伙等方式,依据各自兴趣爱好、特长技能等,以自主经营活动的形式取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今大学生创业问题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密切关注,不仅因为大学生属于高级知识人群,接受过多年的教育,而且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家和社会各界也相应地做出支持大学生创业的举措。

一、大学生选择创业的原因

创业是每个大学生心中的一个梦想,每个大学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但是在大学生比比皆是的大环境下,想找一份心仪的工作越来越不易。招聘会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大学生寻找工作的方式,其会场也常常爆满,但是在招聘会现场常见一个个大学生垂头丧气、失望而归。为了减轻就业压力,增多就业岗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动创业政策,以求创业带动就业;很多创业传奇人物也举起了创业的大旗,以自身作为榜样,鼓动大学生进行创业;而大学生自己也希望能有一份工作,该项工作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能够自由地掌控时间,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能够迅速获得回报。

二、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1.国家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支持和促进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其中,高校毕业生在校期间创业的,可向所在高校申领《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离校后创业的,可凭毕业证书直接向创业地县以上人社部门申请核发《就业失业登记证》,作为享受政策的凭证。在创业基金方面,除贷款享受优惠利息外,还可以向青年创业引领计划公益扶持基金等机构申请3-30万的创业基金。

2.高校教育。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每年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地增长,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毕业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因此许多教育部门及学校相应地推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真人实景模拟大赛”、

“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各类营销技能大赛等比赛,开设大学生KAB创业基础、企业创业实验、企业模拟经营实验等相关课程,开辟校园创业基地,旨在让学生对企业的经营大致了解,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3.企业环境。基于节约企业运营成本的要求,现在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主要选择的是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员工。企业如果选择招聘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就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新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归属感建设、凝聚力建设等,而如果企业选择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很大程度上会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二者一比较,很多企业就不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继而加大了就业压力。

4.家庭环境。家庭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影响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知程度、创业生的性别、家庭所处的阶层以及家庭的创业氛围等因素。随着创业观念的不断普及和推广,更多的家庭对创业潮流有了更深的了解,家长对自主创业行为的认同度也有所提高,有效发挥家庭要素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

(二)个人因素

1.性格特质。一个人性格特质中的积极特征会对自己的创业新观念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性格特质中的消极特征也会对自己的创业新观念产生消极的影响。创业者的性格特质决定着企业的市场声誉和发展空间。自信是创业的动力,勇气是创业的基石,爱心是创业的支柱,各种性格特质作为创业的催化剂,可以塑造产品和企业的公众形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创业成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

2.个人经验。个人经验是大学生创业者机会识别的重要初始条件。大学生创业者的个人经验积累了一定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创业选择提供了方向指导,使大学生创业者更容易地识别和把握住创业机会、更容易从高密度的网络结构中发现创新,从而增加大学生创业的几率。为了创业成功做铺垫。在校期间,大学生个人兼职、摆地摊等活动,可以接触到市场,积累创业所需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3.个人技能。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创业大军的中坚力量,却没有丰富的经验、广泛的人脉、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创业的力量,仅靠一腔创业的激情,是远远不够的,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者只有具备制定目标的能力、制定决策的能力、营销能力、社交能力、革新能力五大基本技能,有明确的目标、有决策的魄力、有销售自己产品的能力、有结交合作伙伴的眼光、有去旧引新的果断,才能形成更好的创业支持。

(三)风险因素

1.项目选择。项目的选择需要对市场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结合当下环境的变化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当下大学生创业常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就选定创业方向,缺乏前期市场调研和论证,无形之中会加大项目的风险。

2.资源。资金、人脉、市场开拓、产品推介等企业资源,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创业资源,有效的资源能够帮助企业树立形象,广交人脉,建立一定的客户基础。但大学生在这一方面通常会感觉到非常吃力,而这些资源的积累并非短期内就可以拥有。

3.财务。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记账,还涉及对财务的预算、成本控制、风险控制等各方面,大学生创业者在校内接触的财务方面知识基本都是理论上的,实际操作技能方面十分欠缺,缺乏足够的财务意识及能力。

总结

在国内外经济增速都趋缓的情况下,就业压力不断增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高居不下,但普遍“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为了实现创业带动就业,需要国家继续出台更多的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企业改变招聘思路,家庭在可承受范围内给予更多的支持,大学生本人也应该抓住每一次可以锻炼提升的机会,为创业打下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缓解严峻的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闫幸,陈雅姿.个人经验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 (5):55~57.

[2]陈艳红.浅析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8,3 (3):122~125.

上一篇:在职研究生毕业总结范文 下一篇:大学毕业登记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