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1 09:00:13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的理念也逐渐传播到小学教育的各个岗位,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角度和希望。由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动画、图像、声音、图形用最直观的形式变现出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丰富地感受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学对象年龄较小,其对色彩的把握、空间的理解与想象、形体的概括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培养空间,鉴于此,多媒体教学在美术课堂上就像打开了一扇窗,丰富的多媒体教案让学生能够参与大量的美术实践活动,感性素材通过高科技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另外,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既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同时也要努力克服其不足,在发现问题与改进中不断前进,探索出小学美术教学的全新模式。

二、争取尽快实现小学美术专业技法教学和教学法的有效对接

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根据学生的绘画基础来安排课时,调整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但是,从我国目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往常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教学思路的方式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自然,逐步形成人的基本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这样的教学目标单纯依靠以往的技法教学是难以实现的。鉴于此,我们应该尽快实现专业技法类教学同教学法的对接,凸显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质。在对小学美术教师教学设计的考查中,应该改变以往教师授课就是进行单纯的技法训练的思维,重点分析其课程设置是否能够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基本的美学鉴赏力,并且鼓励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

三、加入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美术教育是小学生较为容易接受的课程,学生会被美的作品所吸引。鉴于此,美术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技法教学进行改良,在教学中增加作品鉴赏课的课时,重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完整的作品鉴赏能力。如,在进行色彩搭配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一些动画短片,通过播放色彩明丽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然界的色彩构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课堂上,有的时候也会出现学生将太阳画成黑色,苹果染成蓝色的情况,此时教师不要一味纠正学生,而是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想象力的前提下,继续启发学生,将一些世界名画和其背后的故事一并生动地讲给学生听,或者为图画搭配上一曲美妙的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在鉴赏之后,也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一些创作,也许学生的美术技法还很稚嫩,甚至创作出的图画还很夸张,但是毕竟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有限,只要作品创意新颖,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 创意教学设计

创意教学设计是以创造性的思维作指导,克服思维的定向性,从多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创意设计是指教师对教学内容、结构、方式、手段等进行的创造性构思。“创意教学设计”在美术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题目,结合实际,针对教学阶段,进行不同形式的创意教学设计。结合个人在小学美术课教学创意设计中的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学生绘画用线方法,强化学生绘画自信心,提高线条表现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孩子们在绘画中尝试用线描形,从而感悟各种线条变化的乐趣。如认识线条的形状,领悟线条的多姿多彩、神奇的表现力,会使儿童陶醉。若隐若现,若刚若柔,跳跃如舞姿,平静如湖水,畅快如飞流,凝重如冰封,它把世间万事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线条表现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从画线引导就可培养儿童绘画信心。任何一个小学生,当他拿起画笔尽情表现自己喜欢的事物时,那是他发自内心的自我感悟,是认知事物的升华。那是他最开心、最有自信的时候。作为老师决不能挫伤学生任何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学生取得一点成绩时,应及时肯定、鼓励。哪怕是画得不好,也不要加以指责,让他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小学生的绘画兴趣的培养美术教师不能急于传授技能知识,不要认为不教学生画些具体的东西,就不算尽其职责,从而忽略了把“信心”教给学生。任何一个学生,当他毫不困难地拿起画笔来表现时,就是他最开心、最有信心的时候。那么怎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感到他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达到一种良好的心境呢?首先要肯定和强化任何一位学生的涂鸦能力,使他们感到自己有能力进行绘画活动。

创意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死板、教条的教学方法,往往抑制了这一潜能的挖掘,所以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教给自信。创造能力尽管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但依样画葫芦的教学法,往往抑制了这种潜能的发掘,所以要经常鼓励儿童,他笔下的任何线条都是最漂亮的,使他从无意的流露转化为主动的表现能力,反复的训练,儿童的画面就会越来越丰富,甚至产生令人惊叹的效果,这就为从大概表现对象的感受到正确用线塑造物象打下了基础。

二、拓展工具与材料,尝试各种绘画技巧

几乎任何一种材料都可用于美术绘画中。有些是传统性的如铅笔、水彩、蜡笔、橡皮泥、各种纸张等,有些材料是用于别处的,但也可以用于美术用途,如布片、毛线、木头等;第三类是那些通常被认为与艺术毫无关系,却偶尔被用于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中而又有着特别的效果,如:废旧的饮料罐、废纸盘、树枝、瓶盖、墨汁、盐、沙等等。在美术教学中,尽量多为少年儿童配备美术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在实施美术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成为同乐共享的知心朋友,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变学会为会学,充分调动起直觉能力。同时,学生还能从工具材料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审美愉悦。但是如果提供的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不断地拓新创作工具材料,引发兴趣,使整个教学过程情趣盎然。

对材料的选择,还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如装饰画一课,讲解了装饰画的种类、画法之后,就鼓励同学可选择各种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力争新颖,并展示教师平时搜集的学生作品,依靠自己的直觉能力材料,并且还能自己动手做出有情趣的作品来。

三、改变课堂整体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一般都分课堂传授和作业练习两大块,多以传统的教学进行“填鸭式”的讲授,在进行“一刀切”或“放羊式”的作业练习,造成组织单调,气氛沉闷的状态,难以跳出封闭式的教育圈子,“开发式多元化活动”的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加强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参与的空间。

“开发式”的教学形式采用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活动形式。例如:小学高年级的素描教学,几何形画法(圆柱体、球体)内容分派给全班各个小组学习讨论,然后各推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各讲一形体,无一漏网,从独立学习到合作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主动思考,发表独立见解。

“多元化”是指教学内容上多元性或课型整合的多元化,欣赏与绘画相结合等等,也可将具象形、意象形、抽象形的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组合创新,以丰富表现手段,并衡量学生造型能力的差异。

“开发式多元化角色活动”如游戏一般,此举,必将引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发散思维,密切人际关系,共享创造成果与经验,从而达到提高个人与团体的创造素质。

这种科学互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极其适应学生学习心理,太小儿科的游玩乐教学满足不了他们求知欲,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学科之间纵向的、横向的、局部的、整体的联系,从而形成纵横交叉的思维品质,相互变通,以进一步渗透多元化的创造方向中去。

四、因势利导,促进创新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创造想象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画家的眼睛,善于观察,准确观察和敏锐观察,提高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意;教学设计

前言:小学美术创作离不开教师对美术绘画技能的传授,而要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需要学生具有敏锐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相对于技能,这些才是学生更需要努力提高的,在美术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的创意才能使美术作品鲜活起来。因此,在教师对学生教师美术绘画技法的同时,应该重视对学生创作思维的引导和创意教学的开展,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氛围和谐的课堂,充满创意的学习空间,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会更好的与美术创作相融合,学生的作品也会更有创意,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加入了自己的情感,将使美术创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一、体会生活,感受生活中艺术的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艺术的领悟能力,应该让学生多从生活中去发现艺术,生活是一个大舞台,里面充满了人生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很好的创作情感来源,学生在生活中可以体会到伟大的亲情、崇高的友情、纯洁的爱情,如果将它们体现到艺术作品中去,作品会变得鲜活起来,这些就是艺术的源泉,只有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它变现到自己的作品中,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户外实践活动,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为题进行创作,如好人好事,勤劳工作等,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美,体会美,从而感受美,创新美,从而让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融入于生活。

二、营造课堂氛围,培养创意思维教学环境

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出具有创意的作品。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时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及潜能,良好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是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作为一个好的引导者与学生互动学习,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情感上、思想上以及行动上的自由,营造出活而不乱的课堂氛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及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艺术水平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教学内容上有一节是关于《家乡的水果》,教师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及想象力,学生可以任意画出水果的种类,盛放的器皿,当然学生也可以画出还长在树上及放在手里的样子,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去发挥,然后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创意思维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不会束缚在固定的思维模式中,没有了刻意的模仿,为学生想象空间创造了基础,从而激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利用多元化方式,开展美术创意教学课堂

美术课堂是艺术的课堂、创新的课堂,应该是充分自由尽情释放思想的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自由化及开放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力潜能。美术创作过程可以看出个人的气质及性格,不管是追求外表的外在的格,还是追求主体的内在性格,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都应该给予充分尊重,极大的扩展他们的想象空间,不规定束缚的模板,让其自由发挥特长。例如,在学生体会绘画工具时,根据版面材料和印刷方法,可以分为铜版画、木版画、丝版画、石版画等等,并不是版画都适用于所有人,学生因个体、性格差异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选择合适自己的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绘画;在选择绘画材料时,教师也可以提供多种材料给学生们,比如铅笔、粉笔、蜡笔、木炭、彩蛋等等,让学生们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这样学生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极大提升美术创意教学效果。

四、开展多媒体教学,欣赏名作激发创作思维

小学美术课堂因其教学的艺术性及特殊性,可以采用多种创意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很有效的教学模式。小学阶段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直面教授可能效果不会太好,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则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件上播放名作鉴赏,通过教师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从中领悟大家的风范,学习其美术的创作手法,并科学的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提高美术素养,学生在学习理解作品时也会从中受到启发,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可以拥有更好的发散性创作思维,当然,教师在选择名作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接受能力,不能选择那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作品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们从中受用,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五、积极全面评价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并给予积极全面的评价,会显著提升学生创作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美术不像其他学科,它并没有标准答案,不能以标准答案来规定美术的教学内容,美术它是一门艺术,学生的思维和欣赏方式不同,在创作过程中所想表现的美术作品就会不同,学生有自主的判断力,在自我的状态下更能创造出有创意的美术作品,因此不能以任一标准来评判和规范它们。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该包容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创作意图,以积极的评价为方向,以赞美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特长,促进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潜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作为一个好的引导者,不能以主观的喜恶来评判学生的美术作品,应该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创新想法,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不被固定思维模式束缚,大胆想象创造,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总结:创意教学有别于传统教学法,美术教学具有其独特的艺术性,在完成教学指标的框架内,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专,是每个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创意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生活中的美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美,使学生对美好事物有更深的认同感,审美素质得到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建军 浅谈小学美术课堂创新教学[J]. 《引文版:教育科学》 2016年第2期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归纳为“欣赏评述”部分。其要求指出: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用语言、文字等表达自己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从中不难看出,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去把握好每堂美术欣赏课呢?本人通过长期来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体会:

1.诱发兴趣,主动探索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可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导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自主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那如何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呢?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把造型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感觉与情感为主导因素的心理活动形式,它与教师的引导及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紧密相关。从儿童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分析儿童的欣赏习惯中发现:儿童对那些反映他们熟悉的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儿童画或同学、朋友的优美作品,他们大都能够引起兴趣。我觉得课前就要让学生接触他们熟悉或适应他们心理特点的事物,会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如:学习《外国绘画作品欣赏》时,我在课前给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毕加索在德国士兵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时,对德国士兵说,请允许他把画画完吧。学生一听,顿时对这位画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想知道后来怎么样了,这个画家是个什么样的人等。讲到这里,我适时止住,给学生提出了要求: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同学们自己到书籍和网站里自己去寻找答案,下节课看看谁找到有关他的资料最详细。又如:在学习《民间美术作品欣赏》一课时,我也是先给同学们看了一个竹编的蚱蜢,学生都挺有兴趣的。我这时就问学生,你们自己家里也有这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手工作品吗?请你们也带过来,让所有的同学一起来欣赏。结果学生带来了很多的手工作品,课堂气氛瞬间调动起来。通过以上事例说明,要让学生产生兴趣,与其教师在课堂上绞尽脑汁寻找好的教学方法,不妨诱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索。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了体现。

2.大胆提问,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欣赏教学中,所有的作品几乎都出自名家之手,如《外国绘画作品欣赏》、《雕塑作品欣赏》等。以往大多数老师是这么做的:老师出示一张张的画提问,随后老师进行讲解。这样,往往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不象绘画课那样敢于回答问题。即使有同学回答也是屈指可数,回答的内容既简单,又枯燥,对所学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印象。而我们老师也是口干舌燥。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觉得关键还是在于将老师的主动提问方式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提问。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首先要让他们有问题产生,然后教师从学生的问题切入,最终达到了解这些作品的目的。如:在欣赏油画作品《又是一个两分》时,我问学生:你们对这幅画有什么问题吗?学生马上说,为什么名字叫“又是一个两分”呢?我也没有正面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为什么要叫“又是一个两分”?学生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意见,由于意见各不相同,最后有提问变成了讨论。学生的回答并不一定很正确,重要的是学生这时候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这时适时点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欣赏课中,有很多的作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敢于提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3.实践参与,体验了解

我想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中,让孩子多参与,在环境中体验美。首先:课堂实践中体验美。上《寻找美丽》一课时,刚好是一个暖春的季节,与其在教室里欣赏自己带来的东西,不如让他们走出教室,自己寻找美、体验美。我带着孩子来到校园里,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美丽。此刻的校园春意昂然,黄色的迎春花开的烂漫,树枝上冒出嫩绿的新叶、连小草儿也开始发芽了,地上迎风闪动着些不知名的小花,……孩子们在草地上围成圆圈,开心的述说自己看到的美。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亲身感受到自然界的美,这样把孩子置身于美的环境中的教学将会给孩子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获得更多的美的浸润和熏陶。其:课内外实践结合体验。各地都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在学习类似的课目时,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所见的东西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彻。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生自主能力不强,依赖心理较强。在美术课上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包括教师准备工作不足、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目的不明确等,因此教师要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同一个班级里,必然存在着学生美术能力强弱不同的情况,能力强的学生需要更深的指导,而能力弱的学生则需要基础指导。但是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只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无力顾及全体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实现个性化教学与分层教学,而翻转课堂却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

一、美术教学设计原则

(一)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比较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使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能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它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原则

1.以学生为主。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不仅仅要独立完成作业,而且要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在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促进作用。

2.有效交流。

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对课堂互动交流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不能只着眼于交流的数量,应当重视课堂交流的质量,并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与学生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3.输出结果。

教学设计中应强调“作品展示”环节,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课堂作业的展示机会,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美术教学流程设计

(一)美术教学流程阶段划分

美术教学流程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对教师而言,三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课程开发、知识传授和评价反思。对学生而言,三个阶段的任务分别是:任务、交流和评价。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三个阶段任务是一一对应的,且三个阶段完成之后又进入下一循环。

1.课前阶段。

课前阶段的任务核心是“作业”。此“作业”是课前教师安排的自主学习内容,之后会在课堂用来开展活动,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教师应该根据课程设置精心准备作业,然后再围绕作业制作相应视频。每个视频针对一到两个特定的问题,供学生课前观看学习。教师应在课前将作业和导学视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完成相应要求。学生则应按教师的要求观看视频并完成作业,同时根据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总结出经验和困难,以便上课时与教师进行交流。

2.课中阶段。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在课前知识建构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向教师请教。教师则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疑惑,总结出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供学生选择探究。问题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深度的问题,以便尽可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协作相结合的方式:(1)通过自主探索,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2)通过小组协作,在相互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拓展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并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3.课后阶段。

课后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成果展示。通过成果展示来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生相互评价,进而实现课程开发的反馈、修改和提升。同时促使学生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目的,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课后如果仍然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再次观看视频,也可以向教师或是同学请教。

三、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适用于美术教学的,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能实现个性化教学,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能让教师及时获得反馈,从而不断完善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郭绍青,杨滨.高校微课“趋同进化”教学设计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2012(4):46-51.

[3]刘健智,.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评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68-71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美术 教学设计 注重体验 创作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260-01

新课程实施以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引导自主参与,培养创造能力 ”已经成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有些课堂上教师仍然是主角,而学生则成为配角和观众,形成了教师怎么画,学生跟着画的“仿造课”。学生的好奇心、自主性、创新实践能力被严重束缚。所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其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的各种能力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我们要充分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用科学的方法去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到新鲜好奇又好玩,从而不断去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

通过几年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美术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的地方还真是不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在美术课上教师要教给学生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和能力,这些都必须在课前得以明确,而不是含含糊糊的,这就需要教师把握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例如欣赏课《漫画与生活》一课,其教学目标不是单纯地了解漫画,而是侧重于漫画与生活的联系。所以整堂课都应紧扣“生活”,无论是选择欣赏的作品还是学生的作业主题都要围绕漫画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教学。在选择欣赏作品时,内容和画面最好是来源与生活,是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或事,并且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教材中有很多漫画作品,不必一一呈现,要有所选择,也可以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找适合学生欣赏的素材。我选择的漫画作品主要有《小猫的玩具》、《音乐家的胡子》、《城市之痒》、《下棋》,因为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容易读懂的,学生欣赏的时候就很容易感受,所以学生们欣赏的时候反映都很强烈。此外本课在学生绘画动手体验的设计上,不能仅仅画一些与学生的生活无关的动物、植物作为主题进行漫画创作。而应当和学生最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感而发,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漫画作品。最终从此课的学生作业效果来看,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在的学生见多识广,小脑袋中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有时经常会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的知识储备一定要比学生丰富才会觉得够用,因此教师一定要多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充实已有的知识,尽可能多掌握一些与上课有关的知识。例如《青铜器》一课,我之前虽然了解一些青铜器的基本知识,但是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艺术和文化的关系,还真的不是很清楚。这样一知半解地去上课,教学者连信心都没有,又怎么能上好课,对学生负责?有时候光看看教参是不够的,所以在上课之前我通过网络和书籍查阅了更多关于青铜器的资料,深入了解了青铜器的造型、装饰艺术和铭文的艺术和历史价值等。这样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又教给了学生,让中国传统文化及知识得到更广泛地传播。所以,要设计好一节美术课,教师首先要充分地学习、了解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知识点挖掘得越深,对教材的理解才会越透彻,教学实践中运用起来才能灵活贯通、游刃有余。

二、注重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体验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认识和获取知识,在体验过程中感受事物、环境的丰富和微妙,并产生独特的情绪和认识。传统学科教学中只重视学习结果而轻视学生学习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因而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体验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质疑―析疑―解疑”的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通过体验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美术教学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都是在学生自身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要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观察、操作等能力。

体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条件灵活地运用。如可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不同的环境,让学生有一种新奇感。如在教学《下雨了》一课中,选择一个下雨的日子,让学生穿上雨衣、雨鞋、打上雨伞在雨中玩一玩,学生一定会兴奋地在雨中或漫步或飞奔或游戏,在玩中感受,在玩中体验,学生一定会比平常更细致的观察,更丰富的想象,从而为进一步表现下雨奠定基础。在春风徐徐的日子里,教学《风筝风筝飞上天》一课时,让学生相互合作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风筝,然后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放飞自己亲手做的风筝。活动结束后再用绘画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开心情景画下来,学生画得毫无拘束,大胆表现,学生的作品上无不体现出他们快乐的心情,这样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今后学习美术的兴趣。

体验最好能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引导学生去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景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如在设计《春天在哪里》的教学时,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到学校的花园里、林荫道上、操场上去寻找春天的事物、景物,去发现属于春天的色彩,回到教室后学生汇报成果,根据亲手的体验小结出的结果,学生更喜欢接受。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对春天的色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觉得学习色彩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鲜活的有趣的。接下去学生们都带着激动的心情用色彩来表现春天,课堂作业效果精彩纷呈。

有时候在时间、空间不允许的情况下,有些课程设计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到情境中去体验。如在设计《出壳了》一课时,可播放蛋类孵化过程的动态录像,了解平时很难亲眼看到的景象。让学生用动作和神态来表演小动物努力破壳的样子,通过这样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各自不同的感受,懂得要珍爱生命、热爱自然。

三、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相比其他学科,学生更愿意在美术活动中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的美术作品。因此作为起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必须在美术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创造想象的空间。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设计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新颖的、独特的美术作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具有创造性的主观意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可以进行各种教学实践。

首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教学设计时多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事物,通过各种机会和途径,让学生多看、多听、多触摸、多感受。学生有了体会后,自热而然会从客观现实世界中得到灵感,加以合理的艺术想象,便会形成一定的创造。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树》一课中,课前带学生去观察校园里各种树木的枝干形态、树叶形状颜色,亲自用小手去触摸树干树叶,加深对树木的认识,再结合欣赏不同季节树叶颜色变化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想象各自心中最美丽的树。这样学生的作品自然就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画出各种富有创意的树。

其次,可以综合多种艺术活动进行艺术创作。画、说、唱、舞、演等艺术活动都可以进行融合。相比严肃刻板的教学,学生更喜欢轻松、自在、有趣地学,因此教师设计学生学法的时候,尽可能从学生乐学爱学的角度出发,力求使学生的学习方法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如《画音乐》一课,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舞蹈,在感受中完成手中的点线面描绘和色彩的运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创作。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何乐而不为?

再次,可以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创作美术作品。小学生好奇心强,一张纸、一块布、一堆沙等都能成为他们的创作材料。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样性表现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进行艺术表现。

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而言,就像电影的剧本一样至关重要。没有好的剧本,再好的导演也无法导出好电影,再好的演员也无用武之地。没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就会迷失方向,就无法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有着许多的学问,需要美术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去深入地探索、研究、感悟。因此美术教师应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跟上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脚步,突破陈旧的教学方法和固有的教学思路,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曾能建;福建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李东胜;小学美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

[3]上建;从改变教学观念谈小学美术课的德育渗透[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北卷)[C];201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7篇

本期我有的放矢的进行了形式多样的绘画教学,根据教材要求。着力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加强基础知识,开发智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原则,重视审美教育和加强工艺设计教育,力图把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融为一体。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美”感。

兴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我通过让学生欣赏一些中外儿童题材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联系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门的表现欲望。

二、培养正确的绘画姿势,认识构图美。

作画,必须有良好的姿势(包括坐姿、站姿和握笔的姿势)。在教学中,我时刻提醒、纠正学生的姿势。

一幅画从整体看上去美不美,构图的处理是关键。如:一个物体摆放在画面中,画得太大就显得拥挤;画的太小就显得小气;画得偏上或偏下、偏左或偏右都会使画面不美观。如何恰当的处理好物体在画纸中的关系呢?构图很重要。我用直观的正误图例让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构图饱满。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运用。

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着我们用手中的画笔去描绘。我根据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和当地的实际条件,提倡学生使用铅笔、彩色铅笔、水彩色笔或蜡笔,运用形与色的知识,进行临摹、写生、记忆画、想象画的练习。

通过这些绘画活动,使学生懂得了本学期的美术基础知识,掌握造型技能,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与学总得来说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教学过程中,能不断注重学科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贯穿德育教育。

2.学生对美术活动兴趣浓厚,表现大胆积极。

3.在教学过程中能与学生建立平等、宽容、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一定的创造能力。

4.教学过程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受能力和大胆的创造能力。

存在问题:

1、教材内容增多,部分内容一课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部分教学内容较为分散和繁琐。

3、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给学习材料准备上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部分学生作业迟交和拖拉现象比较严重。

改进措施:

1、加强教育,改进评价方法增强部分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责任感。

2、适当调整单元内教学内容。

3、学生课前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难准备的材料由学校统一准备,课前提前布置学习用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美术;分层教学;发展;反思归纳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后续储备力量,人才培养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就要实行全面的素质教育,重视基础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必须加以重视。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教学中,美术教育采取的是大班制,即全班六七十位采用同一个授课内容、方法,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至今依然存在。此种教学模式不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掘和发展。所以,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质进行分层次教学。

一、层次教学之教学对象

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只有对教学对象进行充分地了解才能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要掌握教学对象,并根据教学对象的程度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层次划分。这是进行教学的前提,务必要掌握真实有效的对象材料。

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调查学生对美术的掌握程度和兴趣度,以及对老师的意见和要求。这样可以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小组活动,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进行活动安排,根据活动的完成程度来了解学生的水平,为以后的分层教学提供划分依据。

二、层次教学之教学方法

在了解教学对象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图示法,在多媒体上播放几组不同的图片,这些图片具有一定的等级划分,将分好的学生对应相同等级的图片进行课堂教学。或是展示教学图片,根据学生的层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达到教学目的。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法,将相同层级的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制订不同的小组任务,巩固小组学生的美术技能。然后,将不同层级的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布置相同的美术任务,让其小组内部进行不同的具体任务划分。不仅可以加强学生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

最后,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将不同学生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表扬各自的优点,点评各自的不足,让学生之间建立起良性的竞争意识,互相学习,弥补不足。教师要把握好度,一旦发现学生产生不良竞争要及时制止,避免发生争执和打架,维持好课堂秩序。

三、层次教学之教学原则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遵守一定的教学原则,从而保证教学的有效实行。

首先,教师要坚持整体性原则。作为教师务必要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虽然,每个学生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美术水平各不相同,但是作为教师要从全局出发,将全体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避免厚此薄彼的教学现象出现。

其次,教师要坚持发展性原则。教学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学生在受教过程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心智和技能水平都在随着教学的展开而发展变化着,因此,作为教师要以学生为依据时刻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最后,教师要坚持鼓励性原则。学生作为一个受教群体,有很强的求关注需求,所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关注度,并且在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达到要求时,进行积极的鼓励,给予学生一定的正面回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增强对美术的热爱。

四、层次教学之学生作业

布置作业作为教学环节的最后一步,依然不能小觑。因为它是一节课的结束,也是下一节课的开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作业布置的合理将会巩固学生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体现人性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依据,根据学生的能力布置作业。

其次,作业形式多元化。打破以往绘画为主的作业形式,适当添加剪纸、泥塑等,有效增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其创造力。

最后,作业要详细明确。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因此要注意在进行作业布置时,尽可能地详细描述作业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知道该怎么做,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作业成品,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在每节课之后,都要对本课进行一个总结归纳。发扬优点,改正缺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分层教学对小学美术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要推广分层教学教法,提高小学美术教育水平,从而促进美术教育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婧.小学美术课程分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2]王媛媛.探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业分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蔡丹薇.全纳教育下小学美术课堂分层教学探究[J].新课程,2014(12).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9篇

这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五彩斑斓》一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着重介绍色彩知识。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是一项系列知识。有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相、对比色等等,这些都以原色为基础。本课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原色之间互相混合,可以产生许多色彩变化,并学习应用,装点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研究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色彩知识。

二、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感受,从多种颜色入手,对色彩有整体认识。在游戏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认识了三原色,三间色,并进一步调和出复色,最后通过色相环由小到大,少到多,了解色彩的特性。欣赏名家作品,体会画家们怎样利用色彩的特性去创作。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美,欣赏美,追求美。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形象地体会创作过程以及学习调色的方法。范画的欣赏贴近学生,不断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促进学生积极参与。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色彩在小学阶段曾有过色彩创作的尝试经验:第二册的彩色棉签画、第三册的“尝试水粉色”单元、第四册的“滚印真有趣”单元等,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实践阶段。本课是中年级小学生色彩的开始。是让他们初步认识色彩的美术语言,让他们知道三原色红、黄、蓝是最基本的颜色。用三原色相互调配,可以产生出许多其他颜色,而这三种原色是无法用其他颜色调配而成的。三原色相混可成为黑灰色。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看、画等操作有所深人体会色彩的特性。

四、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3.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学习调色的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和间色的调色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颜色水、一次性杯子、颜料、色块等。

七、教学流程

(一)和学生聊聊颜色,引出课题

(色彩是个大家族,在这个大家族,你知道哪些颜色的名字吗?)

学生说说。(正因为有了色彩这个大家族。我们才能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出示课题:五彩斑斓

(二)倒水实验,认识三原色,三间色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到底有多少种颜色呢?你知道这么多的颜色最初是从什么颜色调出来的吗?)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杯(请学生上台倒水,能调出多少颜色。)

小结:三原色是不能用别的颜色调出来的,但却能调出很多颜色。

板书:三原色,三间色

出示色相环(三原色――原色与间色――间色。复色)

(三)欣赏名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美

(色彩的家族如此庞大。我们的画家他们不仅爱惜这些颜色而且很有本领,他们会挑,会选,会调,可不是什么颜色都用的!)

作品欣赏:

①蒙德里安的作品(看,画家蒙德里安他喜欢用什么颜色?)

②康定斯基的作品(在统一的色彩背景上作品,充满一种音乐的旋律)

③凡高的作品,向日葵(黄色的背景,黄色的花瓶,黄色的花、深黄、浅黄、柠檬黄、橘黄、土黄……凡高的黄色如此动人,散发着无比感人的魅力,来自太阳的光是金色的火焰。画布上流动着金色的阳光,向日葵生气勃勃,尽情地吸收着热量、辉煌。)

④一种色彩为主色调作品:红色调为主,蓝色调为主(红,什么是红色,红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蓝,什么是蓝色,看到蓝色你有什么感觉?)

(找一找颜色,说一说感受)

(四)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画一副郁郁葱葱的树林,选用蓝与黄调和出绿色,以绿色为主表现蓬勃的生命力。)

(五)欣赏教师、学生范画,说说感受

出示教师范画,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欣赏学生范画(选用了哪些颜色,用了什么创作手法,表现了什么?)

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六)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

作业要求:以三原色、三间色为主或选择一种颜色作为主色调。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利用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好的红,黄,蓝三色颜料来画画。)

(七)作品展示,拓展延伸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来谈谈自己作品用了什么颜色,以什么颜色为主等等。

拓展:生活中也充满了色彩的艺术美欣赏图片(各种色调的室内装修、生活用品、民族饰品)

八、教学反思

1.激“趣”贯穿于教学始终,本课设计从一开始的图片欣赏创设强烈的视觉感受来激发学生对这节课内容的求知兴趣,再以学生最喜欢的拟人动画形式――“色彩的自述”使学生产生认识色彩的欲望,然后通过“变魔术”,把学生最初的“感兴趣”提升为“探索秘密的兴趣”,为后面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打下基础。本课的亮点是采用大量的色彩鲜艳图片欣赏的方法,使学生从大容量的视觉冲击中感受色彩世界的奇妙,在生动的拟人动画中接受三原色和三间色的知识,使学生在一连串有趣的情景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2.动手成为学习的主要途径,这节课虽然是一节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的概念认知课,但自始至终设计了大量的实践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增加学习探索的动力。当学生正为自己能调配色彩而兴趣盎然时,适时进行色彩练习,通过几何图形组合填色练习,感受色彩的组合搭配,在实践中感悟色彩,领会并运用色彩。

3.生活中的色彩丰富多姿。由于时间、空间条件所限,只能在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认识了解生活中的色彩点滴。如果能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投身自然界中,直接在生活中,在自己周围找色彩。认识色彩,运用色彩,将会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的最终目的也是要为生活服务,提升生活的质量。色彩来源于生活,也要为美化生活服务。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视知觉心理学 小学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5-01

一 视知觉心理学

视知觉心理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从视觉和知觉两方面来认知、了解事物。视知觉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接触来感知、理解事物,所以,视知觉具有明暗视觉、视觉范围、视觉惰性和闪烁感等特性,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促使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来感知艺术、美术等。总之,视知觉心理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认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事物。

二 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视知觉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美术作品的色彩、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1.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所看到、触及的事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在进行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视知觉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保证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受活动的图像、多彩的图片、美妙的声音所感染,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第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以保证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设计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对于有效性原则的遵守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突出视觉效果,保证所设计的课件可以正面地、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

2.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页面视觉语言的设计。在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进行小学多媒体课件页面视觉语言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集合视知觉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面、线、点。(1)面的设计。对于面的设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颜色的冲击性,合理地配置整个页面的颜色。(2)线的设计。线的粗细、长短、形式、颜色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页面中加入线,需要注意线与面的有效结合,凸显线与面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3)点的设计。点能够使人视觉集中,可以用于强调教学重点。在页面上,点的位置、大小、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在进行点设计时要明确通过点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再确定点的大小、颜色、位置。

第二,动画和动物图像的设计。运动的图像和动画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形象地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进而选择适合的动画来搭配,才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动画相得益彰,达到教学效果。运动的图像是通过视觉来影响学生,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运动的图像可以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选用一段视频,放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学生所听到、看到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也可以消极负面地影响学生心理。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从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出发,合理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潇寒.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2

[2]王玮.形式与规律――试论视知觉心理学研究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2)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范文 下一篇:网络教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