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医保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9 16:16:17

乡镇医保论文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1篇

作者:齐刚 单位:河北大学人事处

目前医疗保险住院报销主要依据药品目录来区分医保报销比例,医保患者不论病情大小,住院起付金标准相同,起付金以上部分按药品目录分类计算报销比例,这容易导致部分医保患者“小病大养”,同时也让部分经济困难的医保患者对大病治疗承受不起。保定市目前采用的药品目录为《河北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0年版)》,其中甲类药报销比例为70%,乙类药报销比例为65%。药品目录对指导医保患者就医和控制统筹基金支付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唯一报销比例依据,不能充分提高统筹基金的使用效率。城乡居民享受医疗保险的待遇相差甚远,有失公平。尽管在农村推行的是与城镇医疗保险体制不同的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农民收入、乡级财政等诸多限制,实施状况令人担忧,看病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我国现行医疗保障制度是按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分别设计的,造成城乡居民在参保缴费标准、报销比例、报销范围、就医选择等方面待遇不一,农村居民的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偏低。以保定市为例,保定市城镇职工和居民在一级、二级、三级医院住院起付金标准上不同,但住院报销比例均为70%;农村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县外医院住院不设起付金,分两档报销,300元以内(县外医院为200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40%、30%、20%,300元以上(县外 医院为20000元)报销比例分别为55%、40%、35%。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明显偏低,致使农村居民多发生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补充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未发挥其应有作用。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医疗保险推行“低水平、广覆盖”的保障原则,这是客观经济条件所限。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结构和疾病结构的变化,城乡居民越来越迫切需要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医疗服务保障,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在保险设计上可灵活设计,对基本医疗保险形成有益补充。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障特点就是“多层次、差异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目前保定市开办的补充医疗保险仅限于公务员医疗补助、大病保险等少数险种,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开展不普遍。医疗救助未充分发挥自身功能。医疗救助是医疗保险体系的托底机制,医疗救助对象主要为具有当地常住户口的城镇低保户、农村低保户和农村五保户。保定市目前总人口为1100万人,城乡低保户30余万人,农村五保户3万余人,救助对象占总人口的3%。随着经济的发展,低保和五保对象会逐步减少,但城乡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尤其是重大疾病的医保患者,也同样面临应当救助而无法救助的尴尬局面。医疗救助作为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一部分,救助功能未 得 到 充 分发挥。统筹基金筹资水平比较低,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有限。医疗保险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全民广覆盖,但由于政府与个人对医疗保险的投入不足,医保统筹基金筹资水平仍然比较低,保定市目前城乡居民统筹基金使用率均在90%以上,当年统筹基金基本无结余。在整体缴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医保统筹基金无法提高和改善个人医保待遇。只有大力拓宽统筹基金的筹资渠道,才能逐步改善和提高个人医保待遇水平。

科学设计个人账户资金使用范围,提高统筹基金保障水平。可以改革城镇职工个人账户资金的使用范围,利用个人账户资金设立门诊报销与小型住院报销新的统筹基金,既解决了新医疗保险业务统筹基金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也改善了个人医疗费用实际负担问题,由“活期”个人账户转变为“定期”个人账户,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的充分利用。适当扩大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使用范围,将门诊治疗费用与低于住院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一并纳入支付统筹基金范畴,根据个人账户资金的划转金额予以一定比例配套补贴,不仅可以提高统筹基金医疗保险保障水平,同时也能控制个人账户资金非正常支出。研究设 立 疾 病 目 录 报 销 办 法,提 高 统 筹基金使用效率。对于普通疾病,一般通过普通治疗就能康复,而且花费总额不高,报销比例可以适当调低;但对于重大疾病,一般医疗费用较高,即便统 筹 基 金 可 以 报 销 约70%部 分,个 人绝对负担金额仍然较 高,适 当调高重 大疾病报销比例,可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研究制定疾病目录办法,由单一的依靠药品目录确定医保报销比例,改 革为 依据药品目录与疾病目录确定医保报销比例,这不仅 提高了统筹基金的使用效率,而且促进 了医疗 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推动城乡居民医保一体化建设,提高医保统筹层次。推动居民医保制度城乡一体化是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未来趋势,这是均衡城乡医保待遇,促进社会公平的改革措施。对于尚不具备城乡统筹的地区,可在保证正常统筹基金支付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医疗保险基金盈余额,建立市县医疗保险基金调剂互助机制,为市县统筹管理做好基础准备。在提高医保统筹层次的基础上,建议由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险工作以及医疗救助工作。卫生部门直接管理卫生机构,天然具备管理优势,统一部门管理有利于医保政策的协调和规范。大力加强补充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建设。医保机构应充分发挥医疗保险举办人的优势,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为广大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提供切实可行的、大众化的补充医疗保险途径。有条件的大型企事业单位要主动与医保机构或商业保险公司协商合作、参与补充医疗保险建设。应对不同层次的医疗保险需求,需要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医疗保险体系建设,不仅为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分担政府压力,并且帮助医保机构抑制患者过度消费和医疗机构违规收费等不合理医疗行为,通过在大额补充医疗保险环节发现的不合理医疗行为,及时弥补在基本医疗保险环节发生的漏洞,减少医保基金的不合理支出,提高医疗保障体系整体抗风险的能力。改革医疗救助对象管理,发挥医疗救助功能。在优先对低保和五保人员实施救助的基础上,应逐步将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无力承担个人医保费用的参保人员,纳入医疗救助的对象。对于中低收入的城乡居民家庭而言,重大疾病的医疗费用是难以承受的,许多家庭因无力支撑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医疗救助基金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当扩大救助范围,为更多确需救助的人提供帮助,确保社会医疗保险体系健全发展。探索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的统筹基金调剂使用机制,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与个人的养老问题息息相关,没有健康保证做前提,养老也就失去意义,当发生医保患者无力支付住院医疗费用的同时,还要继续缴纳个人养老保险就显得很无奈。这时,对于患者而言,医疗是第一位的,养老就退居次要了。在目前整体社会保险筹资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建立养老统筹基金调剂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机制,这部分调剂资金可以通过降低个人养老待遇与补偿缴纳养老金的方式解决,以达到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更大支付比例。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2篇

作者:雷禹 左滕慧子 单位:长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医疗保障也越来越出于城乡二元分裂状态。农民医疗保障缺失的问题日益明显,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没有得到政策落实。农村大批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的经济承受能力较差,只能居住在城市边缘的城乡结合部,居住环境极差。农民工群体成为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真空地带”。[2]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和规定,他们不能参加务工城市的新农村合作医疗,也不能被纳入到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他们将游离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障体系与城镇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为城市做出了诸多的贡献,却得不到医疗的保障。政府管理的缺位(1)政府不够重视,投入资金少。城乡结合部作为城市边缘地区,是城市各种污染的承担者,他们要为城市的发展埋单,这种不良的环境本身对他们就是一种很大的危害,而政府却没有为他们为城市发展的贡献作出很好的补偿。(2)医疗保障尤其是公共卫生保障是一种“公共产品”,没有得到很好的分配与运作。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中处于主导地位,那么这种“公共产品”却只能是由城市居民得到。在这关乎国计民生的事业中,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没有得到良好而有效的覆盖。城乡结合部居民经济水平和保健意识低下(1)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构成与特点决定的。城乡结合部居民的混合性、复杂性和流动性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难度。对于农民工,一是长期居住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其户籍仍属于农村。二是农闲时在城市务工,农忙时又回到农村。农民工结构的复杂性和易流动性对医疗保障事业管理的难度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城乡结合部这一区域的医疗保障事业就亟待解决。(2)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经济水平决定的。他们居住在城市边缘,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他们的收入来源单一,且收入总量少。而且当前药价高,医院收费高,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支付。因此,当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越来越突出。(3)城乡结合部居民不重视医疗保健。很多大病都是由小病恶化过来的,生病很多都是由于不注意预防与保健。对于这一地区,本身综合环境就不好,不注意预防更容易诱发疾病。那么他们很大程度上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健康宣传教育,没有一般常见病理知识的普及。

医疗资源匮乏(1)城乡结合部医疗资源少,服务质量不高。在医学上哈特有一个悖论:“哈特反比保健定律”。哈特认为,获得充足的医疗资源与良好的医疗服务与服务人群成反向变化的趋势,也就是人们对医疗的服务要求越高,医疗资源就越少,服务质量也就不高。城乡结合部医疗设施齐全的医疗机构很少,大型的医院几乎没有,只有一些门诊、私人诊所和农村卫生室,而且普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高。荆州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有9个,卫生服务站有29个,覆盖率达100%,医生有188人,护士有162人。而在全市农村2936个行政村中,农村卫生院只有102家,荆州区城乡结合部25个行政村平均只有25名医生和25名护士。(2)城乡结合部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城乡结合部的一些门诊,私人诊所和农村卫生院,主要体现在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和医疗设备陈旧落后,有很多目前还没有配备B超,心电图机、血球计数仪、洗胃机、尿十项分析仪等基本的医疗设备,而且很多都已陈旧过期。再就是医疗用房严重不足,1所卫生院只有750平方米,2所只有800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3)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据统计,全市乡镇卫生院441名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学历5人,占11.1%,大专85人,占19.27%,高中及以下172人,占39%。可以看出。中高级卫生医护人员缺乏,医疗质量难以保证,那么就会拖后医疗服务的水平。

努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二元体制从最开始就使城市与农村获得的医疗资源不平等,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结合部与城市的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让农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城市平等的医疗保障。构建农村新型三级服务网络农村三级服务网络是一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一乡镇卫生院为主体,以村卫生室为基础,加大市县级大型医院对乡镇医疗的对口扶持与支援,用坚实的技术与医疗支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宏观上属于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首先要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地域之间农民工看病服务均等化、一体化,建立统一的账户信息,让异地农民也可以享受农村医疗。加强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的重视与管理程度。(1)加大政府对城乡结合部医疗保障事业的投入。政府的投入与支持将会是一个强有力的动力,会有力地推动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充足的资金支持会使其有足够的资金更换和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从硬件上提高其服务能力。政府政策的倾向与支持会创造更多更有利的条件来促进医疗保障事业的发展。(2)加强政府对城乡结合部环境的专项整治力度。城乡结合部是城市化进程中环境污染的承担者,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一个缓解的作用。同时又是城市扩张的地带,各建筑用地遍布。那么如果政府对其有个良好的规划与整治,这就会对居民的健康居住环境产生了一个很好的影响。3.提高城乡结合部医疗主体的服务水平(1)增加城乡结合部的医疗资源,改善与引进先进的设备。科学合理地布局医疗网点,提高其覆盖率,扩大其服务范围,满足居民即时看病的需求,减少看病的路途时间的耗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及时进行设备更新,淘汰过期与损坏的设备,满足病人各方面的要求,有效提高服务水平与能力。(2)大力培养医疗技术人才,从队伍建设上提高整体的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对现有医疗人员的培训,使其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不断引进高技术水平人才,带动当地医疗服务技术水准。同时特别要加大对各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疗人员的引进与支持,比如可以实施退休补贴、养老金保障等措施,吸引人才。(3)实行卫生院改革,积极探索改革新模式。以往的卫生院服务能力低,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运行机制上,各地可以结合实际,选择不同的改革形式,试行合作经营、租赁及委托经营等国有民营的多种实现形式。[3]这样的创新机制可以带来活力和适当竞争,映入绩效机制,促使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完善国家相关政策,加大政府投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是解决城乡结合部医疗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而普及宣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医疗知识,让城乡结合部居民对各疾病的产生与发展有个清晰的认识,各相关医疗单位机构要多次深入城乡结合部地区开展医疗预防与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居民的防病意识。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3篇

1.1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象。除已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员外,其他本村在册农业人口均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对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员,已参加了商业保险,也可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1.2基金的筹集标准。每人每年40元的新型合作医疗基金由县级市财政、乡镇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和农民个人四方筹集。县级市财政、乡镇财政按实际参加人数给予每人每年20元支助;村集体经济按实际参加人数给予每人每年5元支助;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均以整户为单位每人每年缴纳巧元。敬老院在院老人、五保户及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级市财政和乡镇财政各分担10元;残疾人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县级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决。

1.3基金遵循公开、透明的管理原则。市农医办定期结清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帐目,列出详细清单并发到乡镇人民政府,由乡镇人民政府农医办负责在该村村务公开栏上公布。

1.4医疗补助的比例。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员,在市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所花费的医疗费用(符合补助规定范围内的)按下列标准,以分段计算的办法予以补助:500元(含500元)以下的部分不予补助;501一3000元的部分,可补助20%;3001一6000元的部分,可补助30%;6001一10000元的部分,可补助40%;10001元以上的部分,可补助50%。在临安以外医保定点医院诊治的,则按上述标准的%%进行补助。多次住院可以累计。最高补助金额为20000元。

1.5门诊药费的报销。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员,在医保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就诊时,其药费(自费药品除外)可当场结报10%。此部分费用不再列人上述分段补助范围进行补助。

1.6办理医疗费补助的手续。在结算周期内(结算周期为一年)发生符合规定可补助的医疗费用,将诊治医院原始发票(包括费用明细帐单、药品汇总清单)、病历、合作医疗证、本人身份证送至乡镇人民政府农医办,由乡镇人民政府农医办代其办理。

2实施情况:以对浙江某村的分析

2.1成绩分析。

2.1.1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热情很高。该村1504人,总参保人数为1397人,参保率为93%。

2.1.2该村已享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的农民占了较大比重。从2004年7月l日至12月31日,该村已有14户农民报销过医药费,累计报销总额25892.11元。

2.1.3农民群众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在询问农户“你对这项工作的满意程度如何?”时,回答“满意”的占77%,回答“基本满意”的占19%,回答“不满意”的仅占4%。95%的被调查农户表示“明年还要参加”,只有0.2%的农户表示“明年肯定不参加”。

2.2问题分析。

2.2.1宣传深度不够制约农民参保率。农民对于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对涉及切身利益的规定和制度把握不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46%的农户知道“医药费报销所需要的手续”,20.8%的农户则根本不知道。70%的农户回答“有点清楚”或“不清楚”“报销的医药费金额是怎样计算的”。门诊和住院报销的比例的区别造成农民对合作医疗报销的期望值与实际报销额之间产生了出乎想象的差距;还有的农民担心参保后生病住院不能按章兑现补偿,担心资金被挪用,这都降低了参保率。

2.2.2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影响了农民的受益面和受益水平。农民反映较多的有四个方面问题:一是报销比例偏低。补偿少,农民自己承担的费用还是偏重;二是医药费报销的起付线、封顶线制定不科学。起付线定得太高,农民担心小病不受益,影响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封顶线定得太低,农民担忧大病无保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三是报销手续太繁杂。特别是转院的需要经过层层环节,农民意见较多;四是关于定点医院的规定限制了农民选择医院的权利,不利于各医疗单位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2.3定点合作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高于市场药店,农民反映较为强烈。当前农村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一般占到75%一85%。定点医院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大大高于市场药店。参保农户发生的药品费用在获得合作医疗报销后,仍高于药店零售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3思考和建议:加强行政监督,建立制度的良性循环机制

3.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工作。要统一思想,加强对农村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要面向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各界对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认知度,鼓励社会捐献、多方筹集资金。

3.2完善制度设计,实现制度创新。要及时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疑虑和意见,及时吸收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完善制度设计。要扩大门诊的报销范围,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以提高农民受益程度;要逐步降低并有效控制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价格,最大限度降低药价。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杜绝人情方、大处方及重复检查等,切实减轻农民医疗负担;要因地制宜对妇女及儿童等农村特定群体提供帮助,对一些农村常见的妇女病检查与治疗、分娩等制定一些特殊的照顾政策。对当年没有发生医疗费的农户提供免费体检。

3.3改善农村医疗机构基拙条件和服务模式,减轻农民就医负担。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增加农村卫生投人,加大卫生支农。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卫生院工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3.4建立系统的行政监督,实现网络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涉及到资金管理的政策,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资金的收、管、用方面如何透明和公开的问题。要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面对庞大的参保群体,必须实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管理,将乡镇农医办设在卫生院大厅,农民就医在挂号窗口缴费,另一个窗口报销,审核工作由计算机自动进行,一人次报销几分钟即可完成。这既增强了资金运作的透明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又避免了人工审核报销的弊端,确保数据准确,方便农民报销。

论文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行政法制度创新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 会计核算制度; 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3-0022-05

一、引言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以下简称新农合基金)是解决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举措,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制度能反映基金的收支情况和监督基金的实际运营。目前,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的运行机制尚存缺陷,会影响新农合基金的正确核算,更不利于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和运行。因此,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本文尝试从分析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更为有效的新农合基金会计的核算方法,通过改进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来加强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

二、相关研究文献述评

医疗保险基金及其会计核算是世界性难题。Adam et al.[1],利用程序管理员、卫生设施和家庭收集的数据,运用差异与匹配的方法来获得影响的估计,认为中国推出了为农村居民大量补贴自愿医疗保险计划的方案增加了乡镇卫生院中昂贵设备花费的比例,但并没有提高农民医疗保障的水平。Xuedan You[2]研究表明,新农合改进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但并没有降低平均家庭预算外健康开支和灾难性支出风险,建议提高新农合基金的利用效率。Leslie S O et al.[3]更关注于医保成本的问题,当然每个国家医保制度的不同也造就会计核算的差异、研究方向的不同。

国内学者对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的相关研究观点:宋丽慧[4]指出新农合会计核算制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保障新农合基金的规范运行。董炳为[5]指出新农合基金的运营管理存在会计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会计核算不规范。罗雪平等[6]指出新农合会计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核算标准不一致;(2)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3)容易出现长期挂账或私设小金库行为;(4)乡镇会计核算监督缺乏有效管理,建议改进新农合管理制度,实行管理机构与经办机构的分离,完善基金会计核算制度。陈建平[7]认为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存在以下问题:(1)会计制度编制依据薄弱;(2)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3)新农合基金的会计科目设置有待细化;(4)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管理混乱。他指出要修正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基础;明确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的依据;健全新农合基金的监督管理制度。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分析,目前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存在的不足集中表现为:第一,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有缺陷,部分会计实际操作不便捷,表现为会计科目设置单一、会计核算基础不统一[8];第二,基金的管理运行存在缺陷,会计核算缺乏有效监督[9];第三,基层的新农合经办机构尚停留在原始凭证保管阶段,没有专职的会计人员进行规范的账务处理[10];第四,基金的收支风险难以进行反映和控制[11]。

三、新农合基金会计

(一)新农合基金会计的会计主体

会计主于会计核算的四大假设之首,明确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新农合基金会计的会计主体是新农合基金,而新农合基金的经办机构是作为两个会计主体的核算单位,在核算时要将新农合基金的核算与经办机构自身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有效区分,实行专款专用[12]。

(二)新农合基金会计的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会计核算的两种记账基础。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以其是否收到或付出医疗基金为标准进行会计核算。

(三)新农合基金会计的核算要求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办法》第六条规定采用借J记账法进行账务处理。首先,依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取得或者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并及时编制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其次,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中要保证会计业务的真实可靠,会计信息的计量记录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具有一致性和可比性。最后,经办机构还要按照会计制度要求及时编制会计报表,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有效。

(四)新农合基金会计科目及其报表

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同,新农合基金会计科目分为五大类:资金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详见表1)。

新农合基金财务报表中的收支表反映新农合基金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表中各科目分别按其总账科目期末余额进行填列,但是风险基金、一般统筹基金是按其相应明细账期末余额汇总填列。净资产变动表反映新农合基金会计期间结束时,结余及构成变动情况,表中各项按各项基金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填列。会计报表附注也是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财务报表中一些列示项目更为详尽的信息披露和对一些表外事项的说明。附注可根据统筹地区的具体要求自行编制。

(五)新农合基金会计的管理要求

新农合基金会计要以新农合基金为会计主体进行独立核算,该主体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采用货币为会计计量单位、以借贷记账法进行会计信息的记录。依据“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要求,设置专门的收入类和支出类及财政专户存款等资产类会计科目,设置统筹基金变动表及其附注信息,保证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四、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运行现状与不足

(一)会计科目设置有待细化和统一

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设置的会计科目较少,如负债类的会计科目,只有暂收款一个会计科目。在实际核算工作中,各类细化的负债业务只能通过暂收款下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来核算。新制度对于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在基金审核汇总过程中出现的审核错误款项、预留款、实际拨付款、罚款数、违约金等并未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也未指出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实际工作中只通过唯一的暂收款科目进行核算。这使会计核算中具体的业务处理受到局限,不能详细地表达会计信息。

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规定,农民个人缴纳部分计入个人账户,核算的内容是参合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缴纳的款项,会计核算上计入“农民个人缴费收入”账户,属于收入类的会计科目。该账户中的资金主要根据每个家庭的医疗情况支付门诊医疗费用。理论上,农民家庭账户资金是参合农民缴纳用于以后支付医疗费用的暂存款。但是新制度将其作为一项收入计入基金类科目,这样就违背了资金使用目的。⒏赫作为净资产进行了账务处理,虚增了经办机构的收入和净资产,违背了会计谨慎性的原则[13]。

当前,也有一些统筹地区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的会计科目名称不完全统一,有些地区违背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违规设置收入过渡类会计科目。此外,关于明细科目的设置新制度未做任何规定,这可能造成明细科目核算的内容不同,不容易进行监管,各地区相关医保信息不可比。会计科目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会计科目未设定好对记账、登账、出报表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各经办机构会计科目不统一,明细账户不一致,将会导致会计口径不一致,影响会计反映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

(二)核算基础问题

新制度要求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但单纯采用收付实现制存在一定弊端,可能会造成基金管理的混乱和基金收支的不明晰。如在一些省份的新农合筹资体制要求各县市在本会计年度的9、10月份开始预收取下一会计年度参合农民的医保资金,到下一会计年度的2月末结束。按照收付实现制,9、10月份的个人缴费则被计入本会计年度的农民个人缴费收入,但这与真实情况不符[14]。在基金的收支过程中,因为财政部的复审,基金的拨付往往出现滞后现象,而且有时特别严重。特别是到年末,很容易造成本年应收到的基金到下一年度才能到账。同样,在确定当年基金结余和风险基金计提基数时,往往因为基金收付的时间与归属期的不同,造成基金计提基数的不准确。

(三)会计处理问题

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制度虽在会计处理问题上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在经办机构会计人员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因为不便捷而使会计处理如同虚设。例如,新农合基金会计制度规定:支出户利息收入在会计期间结束后要转入财政专户。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因为时间紧、操作不当等原因,造成支出户的利息不能按规定及时转入财政专户。新制度规定暂付款项是指因临时需要进行基金支付的款项。对于暂付款要从严控制暂付额度并进行申报审批。会计核算年度终了时要结清暂付款,下一年期初重新办理审批手续。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制度规定,作为基金经办机构可以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相应的医药费,但不得违规支付其他暂付款项。但实际工作中并未严格按此规定办理,会计年度终了时,并未结清暂付款,而是一直挂在账面上,作为长期挂账处理,时间久了形成呆账[15]。会计处理的不当也会造成会计报表编制的不足。

(四)监管不到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不足,挪用、挤占合作医疗基金的现象时有发生。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运行中的各环节存在监管不足的现象[16]。2014年4月,重庆市巫山县审计局在社保基金审计的过程中发现,个别社保干部联合会计人员骗取新农合资金的案件,骗取金额30万元。新农合基金很大部分来源于财政拨款,因为多数农民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家,利用新农合资金看病的机会很少,于是某些干部便联合会计人员,利用造假的医疗费用凭证,做假账空套资金。此事件一方面反映会计人员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操守,也反映出会计工作监管的不到位、记账凭证的审核不严格,监管部门的徇私枉法。

基金使用过程中时发审核不严谨、工作人员违法违纪、恶意套取医疗基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而在基金征收环节相关部门未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征收管理不足,偷逃、漏缴保费的问题严重[17]。首先,在管理环节,合管办对医保基金的监督处于被动状态。新农合基金管理分散,目前还未开设统一的财政专户,对合作医疗费用的征缴与支付环节缺乏有力的财政监督。会计核算监督的缺失,影响了合作医疗基金监管的正常运行。其次,在基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监管缺失的现象。如会计核算过程中,因为暂收款科目的长期挂账,给新农合基金的经办部门提供了私设小金库的便利,从而挪用医保基金。最后,会计核算信息未公开透明,缺少了一定的社会监督。由于受编制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一些经办机构会计人员缺乏,存在一人承担多项不相容的工作岗位职责,如既担任基金管理的合管办主任,同时又承担基金收支的审核和批准职责。出纳同时又担任基金会计核算员,这给侵吞、挪用和贪污新农合基金提供了可乘之机[18]。

(五)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

从新农合试点实践经验来看,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新农合会计核算工作仍停留在保管原始凭证的水平,缺乏专业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账务处理,更谈不上对会计信息的准确计量。会计账务处理的缺失会导致后续的财务报表编制的不足,影响基金的财务报告信息披露质量[19]。以上情形的出现主要源于会计岗位的设置不足和现有会计人员技能的不足。如河南的部分偏远地区,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工作由非会计人员担任,并且缺乏必要的岗前培训,不能熟练使用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专业技能的不足导致不能满足新农合基金经办机构会计核算的要求[20]。

五、提升新农合医疗基金会计核算质量的建议

(一)完善会计科目

为保障农民医疗问题,保证新农合会计制度的正常运行。结合实际工作中会计知识的需要,建议不断地更新丰富会计核算制度。首先,财政部应该增加会计核算科目,尽量出台通用的二级明细科目。针对负债类科目只有暂收款一个会计科目的问题,财政部应该多增加一些应收类会计科目。在基金审核过程中出现审核错误扣减项、预留款、实际拨付款、罚款数、违约金等情况可以分别通过对应的会计科目来核算。其次财政部应该结合各个地区医保核算需要设置统一的记账准则,让基金运行情况更容易表达出来,也让会计人员做账有据可依。然而,对一些不好确定所属类别的会计科目如农民个人缴款收入应根据实质反映情况划为负债类科目。

(二)修正会计核算基础

完全以收付实现制作为新农合会计的核算基础存在一些不足。长期来看,新农合会计核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向权责发生制转换是一种必然趋势。但这种转换需要分步进行,逐步实现。在我国医保隐性负债大、经济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原则更适合新农合基金的核算。如当期收到同一个会计期间的款项不应该计入当期,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到款项的实际发生期。提前收到计入暂收或暂付款、延期收到冲销暂收(付)款项,而不能收支时直接确认收入或支出。当然,对于政府的财政拨款、医疗救助基金、集体付出收入等也应该根据其所属会计年度进行会计处理。另外,中央财政财政拨款一般当年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因此新农合基金年初预算时应以实际的参合人数和财政补助标准,确定当年新农合基金的总收入。经办机构也可提前做好预算,根据预算进行该会计期间的收支确认。会计核算基础变更后的对比分析如表2。

因此,修正后的权责发生制满足了新农合的会计核算要求。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制度应根据基金业务性质的不同和采纳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经济业务的不同性质或不同内容来合理选择不同的会计核算基础。

(三)会计处理问题

新制度规定,对于支出户账户的利息收入月末要先转到财政专户存款的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徒增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为简化工作量和完善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制度,建议在利息收入科目下增设支出户利息收入和财政专户利息收入两个二级明细科目。会计年度终了时一次性将支出户利息收入转入财政专户存款中。

暂付款是资产类会计科目,和应收账款类科目相似,容易形成账上数额大但是收不回的呆账、坏账。加强对其管理,可以减少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每年年终时经办机构需根据新农合基金的整体报销情况对下一会计年度基金报销业务量做出支出预算,以年度基金支出报销金额为核定依据重新核定该医疗机构的暂付款。在调整暂付款的拨付标准之前,应先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结清以前的款项,防止大量基金积累于此形成呆账。

(四)健全医保基金核算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

新制度的实施必须有监督工作的有效支撑,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结果。经办机构内部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如按照钱账分管的原则、出纳与会计职责与岗位互不相容。新农合基金的经办、复核与审批岗位也应由不同的人员担任,保证基金流通运行的安全。当然也应该对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监督和检查,如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农合基金的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并定期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做好会计人员的交接工作。如果经办机构有条件的话还可成立审计小组,不定期对会计凭证、账簿进行审计,只要内部监督机构有效发挥职责,就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

2.外部监督

只有内部监管是不够的,要逐步建立相应的新农合基金外部监督机制,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对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如充分发挥政府的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加快推进相关监管法律体系的建设。只要有法可依,新制度的实施便会更加有保障。除此之外,社会监督也不可缺少,要增强农民自我利益的保护意识,使其积极参加对医疗基金运行的监督,多管齐下监督医疗基金的有效运行。

(五)提高农村医保会计人员的执业能力

1.业务技能培训

新农合基金会计人员自身会计技能不足,即使再完美的会计核算制度也难以得到良好的运用。然而,现在县级的医保会计人员就存在会计知识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会计人员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强化对政策法规的理解和计算机的运用能力。经办机构可以统一组织本机构会计专员进行新制度的学习,新制度不同于权责发生制核算的那些企业,易学易懂,不需要花费太多费用就能使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上去。同样,那些拥有电算化的企业更要对会计人员做好培训。只有会计人员知识准备充分了才能准确核算会计信息,才能进行会计核算的创新。

2.职业道德培训

作为会计人员,承担着新农合基金会计的核算,关系着参保农民医疗基金的运行,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还要有会计的职业道德操守,要求会计人员保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据实进行会计核算。除此之外,会计人员要主动进修,积极参加每年的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为新农合基金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提供有效保障。

新制度的实施暴露出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足,促使我们认真思考,构建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方面,综合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特点来考虑,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更能适应医保基金非营利性以及收付因时间差异带了会计期间错位的问题。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希望财政部能根据新农合基金实际业务的需要来设置会计科目,尽可能建立完善的明细科目,只有标准明确,会计核算信息的建立才更加有依据,相对各个县市会计信息才会有可比性。在会计处理方法上,既要便捷又要可操作性强,否则只会徒增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更可能造成会计记录违规,以及出现会计核算部门私设小金库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ADAM W,et al.Extending health insurance to the rual population[J].Journal of Health Econonics,2009,28(1):1-19.

[2] XUEDAN Y,et al.The new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in China[J].Health Policy,2009,91(1):1-9.

[3] LESLIE S O,et al.Reconciling conflict[J].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2010,21(1):63-75.

[4] 宋丽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的现状和对策[J]. 中国证券期货,2010(6):39-40.

[5] 董炳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6):94-95.

[6] 罗雪平,谢振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几点问题[J].企业导报,2010(6):29.

[7] 陈建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计制度存在问题与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103.

[8] 贺杨.我国经营性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模式改革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9] 郝奋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的改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3(5):207.

[10] 周G林,俞威,孙晓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基金风险分析[J].会计之友,2013(19):57-59.

[11] 李文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调研分析与绩效评价[D].辽宁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2] 李丹,姜淑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会计核算中明细科目设置的建议[J].中国卫生经济,2009(5):63.

[13] 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的测算与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8-13.

[14] 周晓虎.社会保险会计核算基础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5] 周艺.浅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时代金融,2012(12):14.

[16] 邹谧.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2002―2012[D].山东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7] 孙金婷.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会计与财务问题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18] 唐文靓.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会计研究[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19] 杨万霞.对医保基金会计核算及管理现状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7):86-87.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5篇

尽管随着新医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基本医保制度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居民,但是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年来,新医改方案中的核心环节——“公立医院改革”所获得的成效并不显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卫生部前部长陈竺曾指出:公立医院改革的成效,直接关乎医改成败。然而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终端的公立医院,却始终集各种矛盾和问题于一身,可以说,医改的矛盾焦点在公立医院改革上集中凸显。

在8月15日—17日召开的,以“改革、发展、质量、安全”为主题的2013中国医院论坛上,多位参会嘉宾表示,尽管涉及多方利益调整,我国公立医院必须坚持改革,彻底挥别功利,回归公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我们从事医疗卫生事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如果谁想要谋富贵就根本不要再做医生。”中国医院协会会长、中国医院论坛主席黄洁夫在会上强调,医疗卫生界的工作者不能讲空话、讲套话,必须要脚踏实地去想办法把医院办好。

“我们想象中,一个好的公立医院应该是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医生专注于治病救人,病人则对公立医院有着高度信任。”国家卫计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们国家的公立医院要想实现这样的一个设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梁万年告诉记者,为了实现回归公益的目的,全国已经有2000多个县及县以上的医疗机构开展了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

“公立医院改革要解决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将会重新调整原有的利益格局。”梁万年说,“尽管这是一块硬骨头,我们也一定要把它啃下来!”

梁万年表示,改革公立医院要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做起。“我们有2900多个县,数千家的县级公立医院,去年我们已经启动了311个县的改革,我们计划到2015年在全国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面推开改革。”

谈到公立医院的改革,央视知名时政评论员白岩松指出,医院和卫生部门都应该转变思路,从专治病转向“治未病”。“卫生部门和各级医院的职能不仅仅是在百姓生病后给大家治病,而是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让大家不得病、晚得病。”

“做一篇艰涩的论文也许能帮助我们评职称,但写一篇和老百姓相关的科普文章却不会对职称有任何提升,这样的评价体系本身就有问题。”白岩松说。

对话

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是医改难题

黄洁夫:在一线城市,日门诊量过万的大医院比比皆是,简直就像超级市场一样。然而在乡镇卫生院,但是由于缺乏医疗卫生资源,每天看病的病人很少。老百姓是跟着优质资源走的。

这些年,随着国家不断投入,我国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大有起色,但是人才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在甘肃调研时发现,当地卫生院里就连普通本科医学生都很少见,更别说是名校毕业生了。

医改的目的是保基本、建机制、强基层,应该让更多的病人留在基层,但当前,怎么真正实现双向转诊、大医院优质资源下沉等问题依旧是医改面临的难题之一。

梁万年:想要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进行最优配置,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中国到底需要多少医院?其中公立医院应该占有多大比例?在公立医院中,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应该如何布局?只有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我们才能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办医责任和补偿责任。

我们要把公立医院的服务体系建立成一个纽带,从上面的城市医院,到下面的基层医院,通过分级诊疗实现上下联动,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在这个体系内流畅运转。

此外,我们要改革对医院的评价体系,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和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徐建光:要想科学合理使用卫生资源,我们必须在进行资源分配的同时注重人才管理,建立符合未来、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发展框架。

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面,上海今年实施了“5+3+1”工程,即通过新建5家、提升3家、迁建1家的方式,在上海郊区建设9家三级医院,全面满足全市居民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我国的全科医生数量之所以偏少,说到底是因为待遇跟不上,职业发展受到影响。“强技术必须强人才,强人才则要靠政策。”在全科医生制度建设方面,我们首先要确保全科医生的收入接近或者基本达到在三级医院专科医生的水平。

此外,我们给予全科医师优先进入编制,单列职称评审,降低对科研论文要求的优惠政策。在人事政策方面,我们要提高全科医生的高级岗位比例。在户籍政策上,全科医生毕业生享受提前办理居转户的落户优待。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已迫在眉睫

梁万年:在医保改革方面,我们除了要稳固保障水平和保障力以外,还要努力提高医保的报销比例,缩小实际报销比例和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的差距,尽量压缩医保政策范围外的费用和服务项目。要想切实做到这些,我们就必须努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让医生主动控制成本。

目前很多城市和地区都陆续开展了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有些地方按病种支付,有些地方则是按床位支付。虽然它们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是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把医保支付方式由传统的按医疗项目付费变成医保部门在对医院上一年度的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后,提前向医院预付医疗费的总额预付方式。

姚宏:我们国家的医疗服务费用增速很快,改革医保支付方式迫在眉睫。目前医疗费用的增长已经导致9个省当期收支出现了问题。尽管医保立足于保障基本医疗支出,但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医保资金的使用,而是要在有限的医疗资源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我们还是坚持要把行医的主动权交给医生,让医生专注于治病救人。

人社部和卫计委、财政部已经提出了一个总的支付方式改革方案,要求全国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全面实行医保支付总额预付控制,即各统筹地区与各种付费方式都要实行总额控制。它的原则就是大家以收定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设“医生节”:让医生对自己形成约束

梁万年:改革和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今后对如何监管公立医院,如何考评医生和院长,这一系列的评价体系都需要完善和改革。一个好的公立医院应该是以公益性为导向,医生主要的工作就是治病救人,同时能够做一些预防保障性工作。病人则对医院高度信任,医患关系保持和谐。

姚宏:我是学医出身,前几天刚刚参加了一个大学毕业三十年的聚会。这些如今还战斗在国内外医疗卫生领域第一线的同学们谈起现在的工作感慨颇多。大家表示,我们当年在学校学了很多知识,但是直到现在才发现,我们是在做一个与人沟通的工作,而现在医学教育里最缺乏的恰恰就是告诉大家如何关怀病人。

我熟悉的一位老人几天前住进了一个三级甲等医院,一个大夫告诉我,老人已经85岁,多活一天算一天,不要指望医生做什么了。我跟这个医生说,对不起,像你这样和病人进行交流,恐怕迟早是会出问题的。根据我的分析,我们医疗纠纷里头85%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够通畅而产生的。

徐建光:我们的医院应该从注重提高收入转变为注重提高服务质量,公立医院更应该以公益性和服务绩效为核心。

在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同时,我们要逐步建立起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由司法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分工负责。与此同时,医院内部也应该不断加强管理,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体验,推出预约诊疗,门诊一站式付费,增加门诊专家配备等缓解看病就医突出问题。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我国自2006年以来全国各地区陆续推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这一举措旨在压缩药品流通环节,取消药品加成,抑制虚高药价,让利于民。本文试列举目前零差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由此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零差率社区补偿机制配送

1零差率的概念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使用的药品均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常用药品按照政府集中采购确定的药品采购价格销售给老百姓,配送单位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不得有任何中间环节的加成。在药品采购价格整体降低的基础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取消了15%的药品批零差价,最大限度的让利于民。采用政府打包采购的方式,压缩药品流通领域的中间环节,取消药品的批零差价,将药品价格降低,让利于百姓。这种做法叫做零差率。

2零差率的概况

北京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创新性开展药品“零差率”的地区。在北京,从2006年12月25日起,全市2600多家社区医院的常用药正式开始实行“零差率”销售,312个品种、926个规格的药品由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按购入价出售,取消15%的加价率;2008年12月15日,北京市的零差率药品扩大到328品种(1024个品规);北京市基层零差率药品将比照国家公布的307种基本药物,从2008年的328种扩大到519种,预示着“零差率”药品的组成将会愈来愈丰富。

继北京之后,全国各地区陆续试行“零差率”。在上海,2008年10月1日,上海郊区农民在村卫生室就诊可享受基本药品按实际进价收费的优惠;从2008年12月28日开始,上海社区卫生机构将全部推行基本药品零差率,所涉及的药品为《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差率”收费西(中)药目录》中的166种。天津市2009年4月1日推出了《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用药目录》,涵盖537种基本药品,与此同时同时在6个中心区和塘沽、汉沽、大港(城市部分)的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推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1月1日进入试点实施阶段,32个试点县(市、区)共有政府举办的7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6个服务站,390所建制乡镇卫生院和4799个一体化管理的行政村卫生室。

特别是在09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出台之后,“零差率”的推行将成为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其回归公益性的突破口。

3零差率的成效

北京药品实行“零差率”后,社区医院的药品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36.1%。[1]2007年底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显示,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平均每次门急诊药费从原来的近百元降到现在的66.47元,省了近30%,一年下来,社区医院共向患者让利4.46亿元。现在,已经有四分之一的市民看病首选社区医院。2008年底,据初步统计,零差率药品政策实施以来,累计为群众让利7.68亿元。社区卫生机构门急诊总量占全市医疗机构门急诊总量由2006年的不足8%提高到2008年的28%多(2008年上半年同期数据对比),社区机构的单处方费用明显降低,社区机构的门诊人均医药费用为109.99元,是全市门诊人均医药费用的50%,是三级医院的1/3(2008年上半年同期数据对比)。社区卫生机构2008年上半年的公共卫生工作量已超过2006年的全年工作量。2009年北京仅丰台区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卫生所共采购零差率药品2.73亿元,销售零差率药品2.5亿元,涉及药品品种890个,降价幅度达36.11%,患者看病少花药费约9028万元。

天津市实行统一集中采购后,该市药价已经同比下降了10.28%,社区再减少15%的加成,药价就降低了近25%,据统计,天津市共有7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49个卫生服务站和154个乡镇卫生院。推行零差率6个月以来,已向老百姓让利接近1.2亿元。

安徽省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受益人口将超过2000万人。

4零差率存在的不足

4.1药品零差率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

由于医保人群和公费医疗人群的支付比重合计达到医药费的四分之三,在其他机制未有动摇的背景下,医保机构和公费医疗机构受益最多已成事实,医保和公疗患者只享受了15%~20%的让利。

4.2补偿机制有待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服务收入所占比例较大型医疗机构低,业务收入主要靠药品收入,以天津为例,在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费用支出的64%都是靠药品加成获得的。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相当于拿掉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入中的主要部分,如果补偿部分不能平衡其收入,将会造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法正常运行。现行的补偿机制是按照药品费用的比例(各地区不同)进行零差率补偿,这种补偿方式会使得定点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大开处方,增加药品费用总额,以取得更多补偿。

4.3独家配送机制,缺少竞争,不利于配送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

规定定的区域内只有一家配送企业拥有配送的权力,其他中标配送机构无权配送,此机制鼓励垄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配送服务的购买者,有接受的义务而无选择的权力。目前这一现状不符合市场竞争法则。

4.4零差率政策引发药店撤药风波

基本药物零差率政策在山东引发“撤药风波”,有60余家连锁药店的济南药店连锁巨头——漱玉平民大药房采购部对旗下门店下发部分基本药物紧急撤柜通知,近两成的基本药物下架。这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国内首起药店针对“零差率”政策的撤药事件。

5对于完善零差率的一些看法

(1)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报销比例。例如,基本医疗保险对于社区卫生服务药品的开销实行全额报销。使得老百姓成为零差率的最终也是最大的受益群体。

(2)逐步完善补偿机制

可探索按测定的人均费用和就诊人头进行药品差价补偿的方式,改变目前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停留在“卖药”的现状。

(3)配送引入竞争机制

根据零差价药品配送的经验,零差率药物配送引入竞争机制。相关业内人士提出:每区县或医疗机构对中标配送商的选择应不少于两家,每半年可以重新选择一次;医疗机构为选定的两家配送企业正常开户,使配送企业在充分的竞争中,提高配送服务质量,降低配送成本。全市选择3~5家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规模企业,负责全部医疗机构的基本药物配送,发挥规模效益,加速流通产业的优化调整。

(4)关注“零差率”下药店的发展

乡镇医保论文范文第7篇

谈到卫生院技术等级认定,大家一个普遍的共识是缺人。因为缺人,业务实际上在医改中萎缩,妇产科、外科等手术大部分难以开展,一方面执业环境差医疗风险大院长不敢做,在不敢做的情况下逐渐萎缩,一些可造之材因为无用武之地而纷纷调离。于是,服务能力加速衰退,这是原因之一。有没有其它原因使基层缺人问题越来越突出呢?

让我们先看看当前乡镇卫生院是如何进人的。当前,我们这里乡镇卫生院进人大体有四条途径:

一是振兴计划。全省统一计划,统一招聘。这也是近七八年来卫生院进人的最主要途径。一般签约卫生院服务五年,五年后方可调动。

二是事业单位招聘。根据各县缺人情况报计划,省里批准后,由市人社局统一招录。条件是大专以上学历,一经录用,签约六年,六年后方可调动。

三是执业医师招聘。主要从社会上招一些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人,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或许原本在体制内后来出去了的,或许原本就因为机遇背景运气不好而游弋于体制外。这是新医改方案中提出的思路,但因为人员数量很少,而且和传统用人体制不搭调,存在制度障碍,我县只招过一年,招了4人,其后就终止了。

四是今年刚刚启动的全省5年招1万名大学本科生进入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我县今年计划100名,据说首批签约48名,乡镇只招来护理专业4名,因为县级医疗机构不要护理。

这些途径,看起来不少,但因为进入的赶不上退休的,进入的赶不上调离的,进入的大多数没有执业资格,进入的专业不完全对口,因此很难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最要命的是基层留不住人。政府在乡镇卫生院实施了“安心工程”,基本有房住、有职工灶房、能够洗上热水澡、有冬季取暖设施,达到了“四有”,为什么还是留不住人呢?

马云说,留不住人,大体有两种原因,要么钱给少了,要么人生气了。尽管不一定全面,但很精辟。说实话,核心就是这两个。

钱少,一是国家工资政策越到基层越少,特别是地区津贴,过去到基层、到艰苦边远地方给的多,而现行工资政策是越到大城市上级单位越高。二是职称晋升越到基层越难,因为要论文、外语、继续教育学分,基层人员整天忙于各种工作,哪有时间与条件搞这些。职称上不去,工资自然上不去。三是福利待遇,由于单位小业务量小收入自然少,福利待遇也就差。四是“灰色收入”,尽管说不清,但大体上明白,基层要比上面差得多,而且医院级别越高差距越大,这是导致钱少的最主要方面。

至于人生气了,原因更是千奇百怪。

那么,怎么破解呢?

上一篇:医保模式论文范文 下一篇:医保报销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