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妇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1:27:29

乡镇妇联工作经验总结

乡镇妇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一是增强女性创业创新能力。深入全市40多家巾帼农业示范基地走访调研,联合农办、畜牧等部门多措并举推动巾帼示范基地创建,创省市巾帼示范基地40余个。组织市女能人协会会员素质拓展训练,邀请__商学院熊苹教授为女企业家作专题指导培训。组织女企业家赴宁乡学习交流,与望城区20多名女企业家在__经开区开展创业观摩活动。__市兴乐种植科技开发公司周慈英和普济生物科技公司李今微,获评全国妇联第二届发现身边的“女性创业之星”,获得1500万元意向投资。二是拓展女性创业创新空间。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要求,携手一朵,建立巾帼“互联网+”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从基层选送优秀妇女骨干、女大学生150名参加一朵“掌上赢”电商培训,并加入一朵公司电商团队,实现创业就业。2次联合博大电商学院为300余名创业女性和女大学生举办电商知识培训;指导已具规模的农村女种植户、女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包装产品,进行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一批女企业家通过网络营销创造了销售奇迹,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

一是结合主题倡树家风建设。认真落实“重注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指示精神,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举办__市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全市20多个单位以优教家庭故事会、最美故事巡讲等形式推动活动深入开展,晒出幸福家庭照片2000余幅,举办家风家训评议会42场次,“最美家庭”故事会78场次,设立“最美家庭”光荣榜139个,评出最美家庭3650户。64户获评__市级“最美家庭”,7户获评长沙“最美家庭”,1户获评省级“最美家庭”。二是注重实效深化特色家庭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百户“两型”家庭、书香家庭评比创建活动。组织市“创建平安家庭,共筑幸福家园”知识抢答赛,与全市30多万户家庭签订了“平安家庭”创建承诺书。联合市纪委在全市机关干部及党员家庭中开展“树勤廉家风,创最美家庭”主题活动,征集廉政文艺作品80余件,举办廉政演讲比赛,1000多名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三是拓展平台提升宣传工作影响力。开通“__妇联”政务微信平台,通过微信平台涉及妇女、儿童、家庭的各类资讯,吸引万余名群众关注。先后接受联合国项目督导会和省、市妇联现场调研指导10次,均对我市妇女儿童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2015年各类媒体刊发报道__妇联工作406 件,中国妇女报、中国妇联新闻网、__日报、长沙晚报、今日女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21次,进一步提升了__妇女儿童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是强化法制宣传普及教育。以纪念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提出20周年为契机,依托各级妇联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巾帼法律顾问团”老师深入村(社区)开展巾帼维权、普法教育10余场,近3000名妇女参加。建立200多支“禁毒妈妈”小分队,组织“禁毒妈妈”联盟的志愿者,开展“6·26”国际禁毒集中宣传日工作。二是构建多机构合作反家暴维权网络。不断完善多结构合作反家暴工作,探索设置“高危案例评估表”,建立“高危案例联席会议”,

坚持每个季度召开反家暴工作例会研讨分析数据、归类问题,确保各类矛盾及时有效化解。截止到目前,共接待件202例,接处率达100%,与部门合作成功处置中高危案例21起。12月20日,我市发出第一份《家庭暴力告诫书》。组织多机构负责人赴福建莆田、河北承德学习人身保护令和告诫工作、赋权式专业调解家庭纠纷等先进理念。11月25日在北京召开的“反对针对妇女家庭暴力全国经验总结交流会”上,__妇联、法院、集里桥社区在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12月8

日,《中国妇女报》以《__以转介工作服务受暴妇女》为题整版深度报道我市反家暴工作经验。三是推动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组织召开“十二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统计和终期评估迎检工作调度会。高质量完成规划终期评估验收工作,并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系列前期工作,目前已完成初稿。一是妇儿民生实事有序推进。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走访慰问活动,发放慰问资金45万余元,惠及510名贫困妇女和儿童的家庭。深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普查项目,完成63800名妇女筛查,同时为50位“两癌”贫困母亲发放救助金20余万元。关注女性健康,定期开展女性健康主题讲座,联和妇幼保健院、集里医院等开展巡讲和义诊。组织女村官和女企业家等700余人参与免费健康体检,并进行跟踪回访。二是留守儿童活动丰富多彩。对全市留守儿童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村(社区)、乡镇、市三级留守儿童关爱帮扶台账,对特殊留守孩子实行妈妈、家长等帮扶管理。举办“让爱回家·伴我成长”留守儿童家长专场招聘会,百余家用工企业提供近万岗位供留守儿童家长选择,从源头上解决留守儿童留守问题,2015年全市留守儿童减少2000余人。在全市发起第二期“寻找百户爱心家庭·情暖贫困留守儿童”活动,利用报纸、电台和妇联微信平台,202户爱心家庭与300多名贫困和留守儿童结成了长期帮扶对子,并募集到20余万元爱心款。开展“端午回家·关爱留守儿童”主题活动,组织“传递彩虹包裹”爱心捐赠主题活动,为856名留守儿童送去了爱心礼包。在泮春中学建成__市首个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示范点“知心屋”,招募心理辅导志愿者从心理角度介入留守儿童关爱帮扶。三是家庭教育品牌效应延伸。坚持开展百场家庭教育“五进”活动,将家风家教知识送到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讲座100余场,参与家长约3万人。“母亲夜话沙龙”每月26日在社区、楼栋、电台,围绕不同主题组织交流活动。举办优秀家训家风征集、好爸好妈评选等形式不一的活动,以好家风带动社会风气好转。

一是提升妇女参政议政能力。举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性别平等提议案培训班,提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起草性别平等提议案的能力。组织全市副科级以上女领导干部开展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活动;组织基层妇联主席开展业务培训、观摩学习;开展基层村(社区)妇女骨干培训班;坚持每个季度开展村(社区)女性正职开展素质提升培训,强化治村能力提升,《今日女报》推出6位女村官宣传报道,1位在推动中国妇女参政项目全国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二是创新妇女组织自身建设。率先在全省开展示范妇女儿童之家“赛品牌”活动,评选“妇女儿童之家”优秀品牌案例10个。三是加强班子及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制度,开展党组书记上党课、党员集中研读、党员到社区报到等活动。选派干部驻社区开展“一推行四公开群众工作”。落实党组书记负总责、纪检组长负监督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每周例会廉政学习,严格按要求落实。持之以恒开展“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活动,推动妇联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近妇女。

乡镇妇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送教上门;资源中心;专业评估;师资

我国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促进教育公平,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2014年国务院办公室联合七部委下发《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继而各省市县相继出台了《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公平接受教育权,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在残疾儿童安置工作中,有一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因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行走等特殊因素不能来校就读。保障这部分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权便采用――“送教上门”。

既然“送教上门”是促进教育公平,那么如何保障教育公平及 “送教上门”工作质量?

一、建立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及成员

(一)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公平接受受教育权,确保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以政府层面出台《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方案》。

(二)成立“送教上门”领导小组及成员。以分管残联领导担任组长,教育局管理基础教育领导为副组长,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医疗机构为技术骨干,“送教上门”教师为主体的“送教上门”服务体系。

二、依托特校,成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一)以特殊教育学校为载体,解决“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学籍问题,让“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权得到法律的保护。

(二)负责辖区“送教上门”对象的筛查认定工作,为每个“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建立个人档案并跟踪管理,管理辖区内“送教上门”的具体事务与工作资料。

(三)指导评估辖区内的“送教上门”工作。对学校在“送教上门”工作中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课程安排、教学管理、个体评价、教育资源配置等,提出合理的意见或建议。对个别化教育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康复训练、教育教学等工作进行指导。

(四)针对辖区内“送教上门”工作的困难与问题,开展业务指导,为辖区内承担“送教上门”任务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

(五)开展“送教上门”家长的培训工作,普及特教政策,传授残疾儿童少年康复知识、技能。让家长科学帮助残疾儿童少年康复,形成正确的教育观。

(六)依托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师资、设施设备资源,为“送教上门”的教师、家长和残疾儿童少年提供支持和服务。

(七)积极开展“送教上门”教科研活动,深入送教家庭,了解和指导“送教上门”教育教学。及时抓住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并总结“送教上门”工作的先进经验,推广“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成果。

(八)建立特殊教育“送教上门”资源库,为“送教上门”教师提供最新特殊教育信息,共享先进地区“送教上门”工作成果。

三、运用专业评估,找到残疾儿童少年真实起点

(一)根据过去“送教上门”工作经验总结,有大部分“送教上门”教师面临中重度残疾儿童少年时束手无策,不知从何处入手。其真正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残疾儿童少年起点何在?应该开展哪些有效工作?因此开展专业评估迫在眉睫。

(二)在课程体系评量中,《台北市双溪智力障碍儿童个别化教育课程》评量表和评量记录表,通过七大领域(即: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沟通、认知、社会技能)找到残疾儿童少年基本水平和现有特质。

(三)依据残疾儿童少年基本水平和现有特质拟定“送教上门”个别化教育计划,叙写长短期目标,制定“送教上门”个别化教育教学设计方案。参照《台北市双溪中重度智力障碍课程纲要》,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送教上门”工作。

四、建立专业师资队伍,服务好每一个家庭

(一)根据“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分布特点,采取就近原则。各乡镇中、小学要高度重视、积极动员并精心组织有爱心、负责任、能力强的年轻教师负责“送教上门”工作。

(二)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和医疗机构根据“送教上门”工作要求,组织“送教上门”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教师根据残疾儿童少年评估真实水平,结合培训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好“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教师不仅要关注残疾儿童少年,更应该关注残疾儿童少年家长或监护人。“送教上门”工作的技能、康复及相关知识只有家长或监护人定期的强化和巩固,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和效果!因为家长或监护人和孩子朝夕相处。

(三)负责“送教上门”教师除参加和种专业培训外,还应加强自学,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考核,提升服务品质

(一)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形成一张大网。联合所有职能部门,如:残联、民政、妇联、三关办等,对“送教上门”进行跟踪管理,确保辖区不落户落人。对于困难家庭,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给予困难家庭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每学期资源教育中心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残疾儿童少年个别化教育制定出来的中长期及短期目标通过率,结合残疾儿童少年实际情况及家人评价,综合给予“送教上门”教师目标考核,对于完成任务,发放“送教上门”工作经贴。在“送教上门”工作中,成绩优异教师进行全县表彰!

上一篇:基层肩负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机械行业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