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1 11:36:07

相亲调查报告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1篇

二、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三、调查对象:单身男女

相亲的两个人,第一次接触,互不知底细,介绍人告知的家庭、工作、脾气也只是模糊轮廓,所有的一切还是要两人当面交接清楚。相亲时,你有没有遇到过爱装的奇葩?或者,你自己有装过吗?在双喜周刊收集的207份单身男女问卷中,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不会当场揭穿对方

调查中,58%的单身女性表示最讨厌相亲时装大款的男生,其次是装文艺、装繁忙和装知识渊博。而48%的单身男性表示最难以接受装纯洁的女生,其次是装奢侈、装清高和装幼齿。

关于你能否理解相亲过程中,装这种行为的问题,67%的人表示能理解,对方想给自己加分,谁都想尽量多展现自己好的一面,27%的人则持反对意见不能理解,相亲就该透露自己的真实情况,还有6%的人表示:无所谓,日子长了就会了解真实情况。

相亲时,如果识破了对方的装,你会怎么办?54%的人选择了假装不知道,心里暗暗地嘲笑对方,27%的人选择言语之间暗示对方你已经识破了,19%的人选择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对方所装的那种人,没有人选择当场揭穿,让对方下不来台。

愿意表现真实一面

如果相亲对象是个有点装的人,你会不会介意?38%的人表示不介意,多聊聊再说,另有38%的人表示没感觉,只要不触到我的雷点就行,剩下24%的人则表示很介意,会找机会立马结束相亲。

另外,大家对于装这种行为的性质意见不一。54%的人认为,装,是一种表演,想给对方留个自认为完美的印象,12%的人认为装,是一种试探,想知道对方感兴趣的点而已,31%的人认为,装,是一种欺骗,是害怕真实的自己吓跑对方,还有3%的人认为装,是一种娱乐,逗你玩而已。

不过,有88%的人表示,相亲时会表现出真实的自己,该怎样就怎样,而有12%的人表示自己可能会装,主要是装淑女和装斯文。这样看来,参加双喜周刊相亲会的单身男女大多数都很真实,值得信赖哟。

适当表现而非炫耀

作为相亲方面的专家,世纪佳缘创始人、情感专家龚海燕说,相亲时可以适当表现,它与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货真价实,一个是假冒伪劣。没有的东西再装也经不起推敲,还会遭到鄙夷;而确实存在的长处经过适当表现,则能增加你的印象分。

但是,这个表现的时机和度都应该恰到好处,需要在两个人相处时找到某个契机来表现自己的特长,既不显得突兀又能活跃气氛,增加相亲的成功率。

但切记,表现不是炫耀,顺其自然很重要。相亲是沟通互动,在你来我往中产生兴趣、培养好感。如果整个过程变成自卖自夸,则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找对象的真心与诚意。

了解相亲时单身男女的禁忌,才能提高牵手成功率。

恋爱课堂

本周,本报联合大渝网公布了一项调查结果:六成重庆人承认自己爱装,只泡星巴克,为了装小资;专喝依云水,为了装品质其实,在双喜周刊相亲会上,装品味、装有钱、装文艺,会不会更加普遍呢?根据双喜周刊近5次相亲会收集的数据,在207份有效问卷中,63%的单身男女表示在相亲时曾遇见过爱装的人。不过,大多数人表示,能理解相亲时爱装的人,毕竟是为了留下个好印象。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2篇

就在我杞人忧天之际,有一天,我碰巧赶上了一个相亲大会。我家的女娃和别人家的男娃要相亲了。消息传来,我无比激动。

相亲那天,一位文质彬彬的80后男孩及时前来报到。虽然这不是我相亲,但好像比我自己相亲还激动。我看人主要看第一印象。我一直认为,一见钟情的相逢,才是最美妙的。不瞒你说,这男孩刚一露面,我第一眼就看上他了。不对,不对,不是我看上他,而是我为我家的女娃看上他了。

这个男孩就职于国内某大城市的某著名单位,名校毕业,气质不俗,长相身高均为上乘。他谈吐自如,说话得体,酷爱读书。和他闲聊几句,我发现这男孩非常善解人意。该说的,他肯定会面面俱到,不该说的,他一句废话都没有。我觉得作为男子汉,就得是这样才行。我最受不了的就是那种喋喋不休的大小男人。

我万万没想到,被我火眼金睛扫描过的这位男孩,居然被我家的女娃打入了地下室。挺好的一对儿小佳人,怎么就不来电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毫无疑问,时代变了,人们的择偶标准肯定也会变。我深知,我看到的都是表面现象。男女双方是否来电,那得看他们是否能成为对方的发电厂。阴阳极不相配的男女,即使是梁山伯遇到了祝英台,肯定都没戏。

最近的一份调查报告终于为我解了惑答了疑。调查显示,80后的幸福要素排位,已经把收入列为第一位了。这个调查结果,不仅诠释了如今年轻人的择偶标准,同时也解释了很多社会现象。首当其冲的是,在物质社会,感情不得不被挂上物质化的标签。

以前我常常翻出我的老皇历,来教育我家的80后:“想当年,我在北京那叫一个穷。我想买瓶咖啡送老师办出国手续吧,但手头又没什么多余的钱。有一次我差点儿出洋相。如果不是售货员提醒我,我差点儿送老师一瓶没有咖啡的咖啡伴侣。”

读了这个调查报告以后,我觉得我的这个老皇历应该入库了。情感靠物质挂帅,其实这也不能全怪80后。高房价,高物价,日后昂贵的托儿费,还有名目繁多的教育费,人情费,如果没有金钱做保证,哪个能行得通呢?

深秋落叶,冬雪将至。过了新年,亲爱的80后们,你们又要添新岁了。孩子们,你们是要继续将相亲进行到底呢,还是尽早找个人家,该嫁就嫁,该娶就娶呢?东张西望,非诚勿扰,能入眼的人最终会越来越少。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3篇

在中国,相亲迎来了它的新时代。媒婆也不再是那个固定的称呼,朋友、同学、婚姻中介、网络公司、电视主持人,甚至父母都是我们的新媒婆,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媒婆。

从古老的穿大红花裙握大烟杆,到如今海选速配相亲派对,新媒婆们触摸着最真切的时代脉搏,催化着人间的爱情和婚姻。

全民相亲

相亲走红并非偶然。

目睹了北京中山公园几百个父母在为自己的孩子找对象的场面,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生田范江和两个朋友一起创办了婚恋网站“百合网”。三个堂堂大老爷们,将“媒婆”的事业进行得有滋有味。他们研发出名曰“心灵匹配”的测试系统,帮用户选择性格匹配的相亲对象。如今,又在北京和上海开起了相亲门店。当初只有5%的单身男女愿意选择网络作为择偶方式,短短几年之后,这一数字已经上升至40%。

珍爱网CEO李松以一顶女式假发搭配一身西装出现在2010年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并自称“红娘哥”,因为该婚恋网站的核心产品是活生生的“红娘”。旗下1000多名专业红娘,为超过280万会员解决了单身问题。

日益红火的相亲网站举办的线下活动多半在颇具时尚感的酒吧举行,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加青春的约会场所。“比电视速配快捷,比网上约会直观,比传统相亲时髦”的“8分钟相亲”曾流行一时,因为它号称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约会最多的异性。

但都市白领们仍嫌这些相亲活动太耗时,便发明了更具时代感的“盲约”和“闪约”,相亲的男女约在地铁站碰头,手中拿着信物,不用出地铁就完成一次简单的约谈,如果有眼缘就一起离开地铁,如果言不投机,女人留在地铁站等待下一个男人到来,男人继续上车开往下一个春天。

与此同时,有超过90%的人都表示经常看电视相亲节目,网络平台与电视节目相结合的新式相亲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没想到恋爱还可以这么个谈法,亮个灯灭个灯,就把一辈子的事定了。”电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的创作灵感来自“办公室里的剩男剩女太多”。24个女嘉宾,有够嗲的,有够二的,有扮清纯的,有一根筋的,个个充满了娱乐精神。大家拿爱情说事,秀的却是人生百态。“在过去,中年人占据主流媒体的发言席,而如今姑娘小伙们在舞台上有一说一,自然很具有冲击力。”

“剩女”当道

快餐爱情太多,导致失恋太平常。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2011年11月,一部小成本的电影《失恋33天》获得观众热宠。编剧鲍鲸鲸说:“这个时代的失恋‘有点像牙疼’一样普遍:‘你嚷嚷出来是不会有人理会的,而有多疼只有自己最清楚。’”

影片中颇为壮观的相亲场面更像一个黑色幽默,描述着单身群体的“尴尬处境”。数百对单身男女面对面交谈,每过8分钟,主持人一声号令,所有男士起身离席,转而和下一位女士交谈。

“8分钟”是一个即使不相投也不至于太难挨的时间。影片中:一个胖子对自己面前的女孩说:“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觉着你有点儿胖。所以没必要再做自我介绍了吧?”对面的女孩淡定地说:“没事儿,反正我也没看上你,在这儿歇会儿吧。”文章扮演的王小贱站在高台上,面对底下数百对像谈生意一样的相亲男女,一句揭示真谛:他们都在撒网捞鱼!

不知何时,城市中出现了大量期待婚姻却找不到合适对象的“剩女”。

在这个汉语新词背后,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她们的状态既是自我选择也是社会造就的结果。

她们一边在婚恋网站上频繁填写资料,一边在上班的路上做着一见钟情的美梦。她们急切地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另一半,却又不愿随随便便草率决定。她们常常抱怨:“其实我只是没有机会认识命中注定的那个人。”“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曾是她们喊出的口号。

香港两性专家何式凝提出,主动单身也是一种无奈。“很多人的单身选择都有主动的成分。但如果婚姻是一种生活的良性改变,大多数人不会排斥改变,不会排斥婚姻。”

各种调查显示,剩男其实比剩女多,但公众的目光仍聚焦“剩女”。“剩女”承受着比“剩男”更大的社会压力,她们年过28岁就算“剩”了,而男性可以被容忍到35岁。相亲市场上呈现一种奇怪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哭着喊着找不到女朋友的男人不乏其人,而女人们无论年龄老幼,全都一样地固执着说“不”。

电视相亲节目中的女嘉宾拒绝男人的理由千奇百怪。他们对男人评头论足,过足了挑挑拣拣的瘾,也让观众看清了她们的挑剔和矛盾。

“我不要”成为现代相亲流行语排行榜的第一名。一位嘉宾提出了自己的择偶标准:“不讲卫生的我不要,喜欢吃甜食的我不要,吃话梅喝汤的我不要。”三个富有节奏感和喜剧色彩的“我不要”在网上流传。“我不要”的潜台词却是:“我可以要的选择很多”、“我还没有准备好放弃单身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我不想承担生活质量的下降。”

《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1.2%的未婚女性担心自己嫁不出去,却有超过44.1%坚持不降低标准。她们面前布满了无限的可能和无数的诱惑,让她们有了充足的“剩”下去的理由。

尴尬的错位

“如果在公司、宿舍找不到我,我肯定就在相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却遇不到对方。相亲渐渐成了持久性运动。

一位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32岁公务员,3年相亲500次。

据说,中国约有1.8亿的单身男女,其中有23.8%的单身男女的父母在到处帮他们找对象。两者相加,意味着有约2.6亿的中国人在为择偶而忙碌。

与此同时,中国正进入一个“男盈女亏”的时代。全国男女出生性别比为116.9∶100,有的省份达到135∶100。10年后,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3000万到4000万,上千万适龄男性将面临“娶妻难”。因此,专家预测姐弟恋将流行,甚至还会出现隔代恋。

中国1亿新生代农民工,80%还没娶到老婆。裸婚只是个别现象,想租房结婚?《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显示,97%的丈母娘不同意。最受女人欢迎的三个男人是黄世仁、宋思明和灰太狼。黄世仁多金、宋思明有权、灰太狼会疼人。能占全这三条优点的,却是年纪至少在45岁以上的老男人。

《广州女大学生价值观调查红皮书》显示,59.2%的女大学生愿意嫁给富二代。《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有嘉宾说:自由刷卡是最大的幸福。嘉宾主持黄菡表示:“不是说不要钱,幸福,能比刷卡更多点儿什么吗?”

日本作家加藤嘉一说:“在日本最有可能成为剩男的是富二代,很正常。富二代是依靠父母留下来的人脉财产谋生的,比啃老族还丢脸。我到中国后发现富二代最受女人欢迎感到惊讶,这个社会有问题。”

那些站在相亲舞台上“着急灭灯”的年轻人,给黄菡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情绪挺激动,但是情感很冷。”“像是来抢属于自己的对象。”“你不是想来找对象的吗?能不能稍微再慢一点。”这位《非诚勿扰》遇到麻烦时被请去“救火”的“党校女教授”,以其文火慢炖的风格渐渐获得观众认可。

路透社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二十几个国家的被调查者中,认同“金钱是个人成功最佳象征”的,中国人的比例最高,占69%。而在美国,这个比例仅有33%。在黄菡看来,今天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太过强调成功,太以成败论英雄。台上的嘉宾大多照着模子找人,只要不符合条件,马上灭灯。

“我发现我才是非主流的。”黄菡笑言。

性情之变

尽管如此,一个“剩”字并未得到“剩男”、“剩女”的真正认同。“我又不是找不着,只是适合我的那一个还没出现。”“我不想把结婚当成一件任务来完成。”

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样的观点:单身和婚姻一样,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

1968年,发出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豪言,在提倡男女平等的观念层面与西方同步。进入新世纪,女性实现经济独立之时,单身逐渐成为一个潮流。

然而,中国单身女性们渐渐发现,自己面临着观念和现实的矛盾:她们已经根深蒂固地接受了独立自主的概念,现实却是,男人三十未婚事业有成是钻石王老五,女人三十未婚事业有成便是败犬。

“女人有独立经济收入之后,在社会上的行为规范也变了。都市女性的传统婚恋观念已经被打破,她们被裹挟前进,对新观念的理解还模糊不清,就有失范的痛苦和焦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解析现代女性的婚恋生态时说。她甚至认为,新时代的“女人味”里面已经不仅包括温柔、美丽、顺从,还应包括聪明、能干,甚至包括攻击性和领袖欲。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和社会阶层的剧烈变化,婚姻与职业一样,成为获取优势资源的手段。目前中国女性工资收入是中国男性的75%。在职场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让社会资源重新调配。

“闪婚”、“无性婚姻”、“周末婚姻”、“有房女”、“围裙男”、“拜金女”、 “嫁碗族(指渴望嫁公务员)”……新兴的婚恋现象层出不穷。性学家忙着开辟社会宽容空间,但还是赶不上现实中人和网络中人的性情之变。

与此同时,因为不能承受爱的风险,包括逆境、贫穷、疾病、忧愁等,最近15年,每年中国的离婚人数都在100万对以上。

“我们的节目并不是一定要押着剩男剩女们走向婚姻,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向往爱情的人获得爱情。”孟非如是说。但现代人的性情之变,却让爱情变得似乎不再那么纯粹。

于是,有人怀念起古代的爱情—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婚活时代

事实上,相亲节目的配对指数很低,网上沸沸扬扬讨论着“托”、“台词设计”等问题……但《非诚勿扰》还是火了。在娱乐的背后,渐渐露出了另一种味道。

形形的男女在这个舞台上粉墨登场:从“富二代”到“宝马女”,从“奋斗男”到“海归女”,从“女博士”到“网购达人”,不一而足。女人畅所欲言,想“爱金”就说“爱金”,迷恋“花样美男”就直说,对于不喜欢的男人也可以批评他们“俗”、“土”、“花”,或“长了一张囧脸”。男人也获得“话语权的释放”:有的坦言就是想找个“黄花大闺女”,也有的说最重要的是女人的外表“高瘦靓幼秀”,有的则自豪地宣称,“我就是不喜欢女友和其他异性接触”。

“社会越来越多元化,婚恋的选择也没有一定之规。”《非诚勿扰》的性格分析专家乐嘉时而冷静,时而激情,和台上的男男女女探讨着“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爱情”的话题。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曾在《婚活时代》一书中写道:“既然每个人都会为了工作而想方设法把自己推销出去,那么难道不该以同样的热情来对待决定人一生幸福度的婚姻吗?”“婚活”的概念被定义为“为了达成婚姻而进行的活动”。

在《非诚勿扰》观察至今,黄菡对于面对婚恋交友的青年男女们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意见:“理想的伴侣不是找到的,是相互创造的。各种各样的相亲形式只是给双方制造一个认识和互动的机会,接下来的发展是要两个人一起经营的。”

2011年是《非诚勿扰》开播的第二个年头,一年前相识牵手的男女嘉宾纷纷走入婚姻殿堂,人气女嘉宾也陷入热恋之中。

在江苏卫视2012年跨年演唱会的“全球热恋”环节,通过《非诚勿扰》相识相恋的三对情侣、两对夫妻,带着首个“非诚勿扰宝宝”与观众一起见证《非诚勿扰》的年度幸福。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4篇

调查报告一

目击者:银币水母

调查方法:血缘探寻法

调查结论:浮游物乃帆水母。

亲见这个事实,我们水母家族万分悲痛――这群体型优雅、长相漂亮的小家伙,是我们的近亲“帆水母”!当它们漂浮在海面上时,背上的充气浮囊就会像白帆一样竖起来,像个“顺风水手”。它们御风而行,顺水而上,堪称“游泳健将”,原本在海里过着悠哉的小日子,谁料会突然集体亡故?肯定是鱼群谋杀!

调查报告二

目击者:凤尾鱼

调查方法:天敌排除法

调查结论:帆水母并非死于大型鱼群追杀。

想让我们鱼群背黑锅,没门儿!虽说我们数量庞大,乐于大规模“扫荡”浮游生物。但别看帆水母这家伙身材娇小,却是个狠角色――它们的触手上布满了刺细胞,还会喷射毒液!

别说我们了,就连鲸鱼这等“海洋霸主”,也对它们表示敬畏!或许是它们“组团相亲”时兴奋过头,迷失方向,涌上海滩,自取灭亡!

调查报告三

目击者:海葵

调查方法:感情排查法

调查结论:帆水母没有被爱情冲昏头脑。

这种揣测可不靠谱!帆水母“生儿育女”的方式可与众不同――繁殖后代时,成年帆水母就会发芽并复制出级小的水母体。这些缩小版的小水母被复制出来后,会沉下海2000多米处成长发育。要是动辄被爱情冲昏头脑,帆水母这群“水手”早就灭绝了,怎么可能还在地球上“混”了六亿多年?难道是风暴潮袭击?

调查报告四

目击者:海鸥

调查方法:环境分析法

调查结论:帆水母并非死于风暴潮袭击。

风暴潮肆虐,众多浮游生物吓破胆!狂暴的大风、怒吼的巨浪,的确能将帆水母送至海滩煎熬至死,或者直接将其摔得粉碎。但帆水母天生就懂如何应对风暴潮――当它们提前感知到了风暴潮,就会立即放掉浮囊中的气,沉入海底,躲过解难。

但我们海鸥,在预测暴风方面可是强手,所以我完全有立场证明,它们大批涌上岸的这段时间里,这儿并无台风。

看,一只帆水母幸存者!快去一问究竟!

调查报告五

目击者:当事人帆水母

调查方法:幸存者访谈法

调查结论:近海水温升高导致“帆水母”集体死亡。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5篇

电视相亲节目为何火?市场需求便是其存在生长的土壤。

1.市场庞大,剩男剩女比例增多。

现代社会催生了大量“剩男”、“剩女”。一份由全国妇联的《2010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亿单身人士。另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北京“大龄”未婚单身女已超过80万。在上海,“剩男”“剩女”的比例为3:7,在深圳“剩男”“ 剩女”的比例为1:9。可见“剩女”问题在我国一线城市已相当严重。

2. 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为人们提供交友平台。

婚恋交友类节目的适时出现,为那些勇敢追求爱情、渴望情感的男女提供了一个交友、寻找爱情的平台,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情感需求。资料显示,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开播的5年时间里,600多对嘉宾现场派对成功,200多对嘉宾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3.把相亲节目从服务类转向娱乐化。

在当今电视节目娱乐化影响下,现在的电视相亲节目从服务类节目转化为娱乐真人秀类,凸显其娱乐功能,观众从而喜闻乐见。正如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选择嘉宾的标准:特殊者可以优先考虑;特别愿意表达自己,个性特殊、表现力特强者可以优先考虑。其选择嘉宾的标准很明显就是鼓励作秀,把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

4.节目不断爆出争议性话题。

参加电视相亲节目的嘉宾大都个性突出,思想开放,敢说敢做。《非诚勿扰》节目中几乎每期都会爆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拜金女的毫不掩饰、富二代的显摆臭屁、孔雀女的撒娇发嗲、凤凰男的自卑自尊、杭州极品婆的农民歧视等等。话题的争议性引起了网络上的传播和探讨及电视媒体和报刊媒介的报道,甚至广电总局的探讨。这些都成为了电视相亲节目火爆的助推器。

基于这些原因,几年来,相亲节目一直是各电视台招标的重头戏,让人眼花缭乱。各大卫视的“相亲”大战最猛烈之时,浙江卫视曾连续13天推出特别版《为爱向前冲》。甚至有几家卫视要推出与相亲节目同名的季播电视剧,《我们约会吧》还推出同名电影。但是,由于相亲节目太过泛滥,同类节目引起观众审美疲劳,加之有些节目的话题炒作超过底线,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下发整改和停播规定。与此同时,以歌舞类选秀为代表的真人秀节目逐渐兴起,相亲节目的收视也一路下滑。

在这样的“熊市”之中,武汉电视台文艺频道出品的《一见钟情》逆势上扬。虽然仅仅播出三期节目,但收视表现不俗,其中原因,值得电视同行思考。

《一见钟情》节目时长60分钟,播出时段为19:00―20:00,周播。从体量上看,《一见钟情》节目比常规演播室相亲节目略短。但作为户外真人秀而言,每周一个小时时长的节目,工作量还是非常巨大的。

从节目内容来看,户外交友相亲这个题材并不新鲜。浙江民生休闲频道就曾于2011年播出大型真实相亲节目《相亲才会赢》。该节目为日播,每期30分钟,周一至周五20:00―20:30播出。节目口号是“为单身男女搭起相识、相知、相恋的鹊桥”。男女双方微妙的情感变化以及最终能否牵手的悬念将贯穿节目始终。观众不仅能从中体验到这一切,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主人公交流。就表现手法而言,该节目与武汉文艺频道的《一见钟情》大同小异、一脉相承。

当然,类似的尝试湖北经视也曾做过。几乎在同一时间点上,湖北经视《情感大搜索》节目便曾制作过同类型户外青年相亲节目,作为《情感大搜索》特别版节目播出。

这类节目成功的要素无外乎以下4点:

1.纪实性。所谓纪实性就是采用纪实的手法进行拍摄,是对纪录本性的一种回归。我国的户外电视相亲节目基本都是用这样一种纪实手法提前进行拍摄录制。节目预设桥段,引发当事人双方激烈的争论、矛盾,将各种情感的碰撞等等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当事人双方在节目中用自己的行为表现着真实的自己,但是他们仍然要受到“规则”的制约,在规则的制约下去扮演一个属于自我的角色。因而电视相亲节目只是借用了纪录片的拍摄手法,造成真实的假象,提供给观众的是没有内涵的“真实感”。这也是几乎所有真人秀节目遵循的法则。

2.冲突性。电视相亲节目主要是用电视剧般的情节来吸引受众,提高收视率,展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节目编导预设状况,播音、表演专业的男女相亲参与者们,以适合的方式将桥段、情境“演”出来。这对普通电视受众来说是一场很是具有戏剧化冲突的情节戏。

3.参与性。一个电视相亲节目收视率的高低与参加该节目的男女选手质量和参与度是密不可分的。从《一见钟情》节目的宣传征集方向来看,该节目目前的录制重心偏向年轻化,意在走小清新路线。旨在利用武汉本身的高校资源,吸引大批帅哥美女参与节目。

看两段该节目官方微博上的宣传词:“想上电视节目吗?想展现个人魅力吗?武汉电视台《一见钟情》需要自信而充满魅力的你!限时户外交友真人秀,专业造型团队倾力为你打造、多个机位全程跟踪拍摄、每周黄金时段播出,这里你就是主角哟~不要犹豫”;“还在相亲网站上填资料?还在托朋友找对象?你out了!快来参加武汉电视台《一见钟情》吧!武汉景点游个遍,帅哥美女任你选。聊天表白都可以,不要犹豫就是你!”

从以上言辞不难发现,该节目目前仍是以贴近和造梦为主打卖点,意图吸引年轻群体参与节目制作。但据个人判断,由于该受众群并非目前武汉电视市场收视群主力受众,若无明星参与(如湖北卫视《如果爱》、浙江卫视《12道锋味》),小清新路线很难持久。扩大受众,寻找新的收视亮点将是该节目下一阶段制作的重点和难点。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6篇

数字:

曾看到这样一份《剩女调查报告》,是对500名28岁以上、未婚且无结婚对象的女青年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调查显示,无论从职业、收入,还是心态来看,大部分剩女都不是被“挑”剩下的。

据调查,有83.56%的剩女拥有自己的房子,16.4%拥有多套住房,29.16%的剩女有自己的私家车。75.46%的剩女月收入在4000~7000元,2.78%的剩女月薪在7000~10000元,月收入调查中,有27.13%的剩女认为自己条件不错,没有愁嫁的压力;36.17%的剩女心态平和,认为婚姻是顺其自然的事,单身也不错。但剩女们并不排斥婚姻,据调查,71.25%的人近3个月内参加过相亲,其中六成相亲2次,三成相亲1次,一成相亲3次以上。而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数据是,有近九成剩女在相亲后拒绝了男方。

现状:

根据上面的调查可以看出,“剩女”实在是一个被妖魔化的一群人。那些所谓的“剩女”,其实是主动选择了“剩下”,她们之所以选择“剩着”,是因为暂时还没找到让她们心甘情愿结束单身的另一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她们不能被称为“剩女”,而是一群还在寻找幸福、为爱坚持的“单身女青年”。

但事实的情况是,不论“剩”还是“非剩”的未婚女性,还有她们的家人、长辈、朋友,甚至整个社会,都开始群体恐慌。当90后也开始争先恐后地加入相亲大军时,公众对未婚的80后、70后女性们,就更不宽容了。

镜头:

莎莎是个90后的小姑娘,在她家她是最小,上面还有两个姐姐。虽然家境富裕,可从上到下的人开始恐慌,莎莎知道,这样的恐慌从大姐25岁那年就开始了,直到现在,在她16岁的时候就又开始了。

幸福要趁早

莎莎的妈妈 女 47岁 经理

为了孩子们的幸福,我这几年对工作都看淡了,那些错过的千万元的订单也不那么重要了。眼前最重要的是,能够体面地把她们三个看着嫁出去。为此我是焦头烂额啊。

报纸上的征婚广告,电视上的相亲节目,那些交友栏目,只要可以,我都给她们试过,有时恨不能替了她们去物色。

现在的孩子们不能理解大人的心思,你看看周围越来越多的大龄女青年“剩”下了,越来越找不着对象。就这,我们家的一个个还说自己早着呢。

莎莎目前还在新加坡留学,她对相亲的事一无所知,时间不等人啊,你想想,这三两年一毕业,一冒出20,那情况就不同了。现在是你挑人,回头成人家挑你了。再说了。就是莎莎看不上,给我们家老大留着也不是什么坏事呀。

现在就是这样,20岁男人找20岁的女人,30岁的男人找20岁女人,40岁的男人还是找20岁的女人。你说,你不急你不嫁还等什么呢?

我单身我幸福

曼妮 女 31岁 部门总监

我觉得现在的人好奇怪,稍微见着年龄大点就说什么剩下了。我本来就没打算找,谈何剩?一个人挺好的,有谁规定人必须要结婚的?是吧?你看我现在多好,有车有房有款有才,想干嘛干嘛,想跟谁约会就跟谁约会,多自在的?周围呢,虽然朋友一大帮,但谈到结婚合适的还真没几个,既然这样,又何必勉强?家长啊,同事啊,看着我都发愁,真有意思,他们又不是我,什么认定我不会快乐?

反过来说,那些结婚了的就幸福了吗?好几个姐妹有的为了家庭舍弃了事业,有的辛苦怀孕丈夫却出轨了,有的努力打拼事业丈夫却整天吃软饭,有的夫妻比翼双飞,一年到头谁也见不了谁几面……事实就是这样,既然婚姻成了约束成了不幸成了壳子,那又何必要它?!

啊哦,我这样说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呵呵,我看到的就是这些,确实存在的也有这些,当然啦,谁也不能说结婚不是件幸福的事儿,也许我哪天玩累了,兴许会找个差不多的把自己嫁掉,那也只是个也许,谁知道呢?呵呵。

《东方女性》观点:

为什么会出现剩女?香港两性专家何式凝认为,这是因为大都市中的女性跑得太快了,而男人没有及时跟上,所以跑得快的女人找不到另一半。这一观点,在上面的调查报告中得到了印证。因此来说,“剩女”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公众对这个群体的过激反应,却是一种倒退。

男人们被助长的优越感

当剩女越来越多时,男人无形中被助长了优越感,“年龄当然是越小越好,30岁以上的绝不考虑。如果有小10岁的,也不排斥。”这几乎成了诸多男性的集体呼声。除此之外,相貌,学历,职位,身材,越来越多的条件和要求,让男人的优越感也成倍的增长。

“剩女”引来的恶性循环

“女人们越恐慌,男人们就越有优越感,男人越有优越感,就越想找年轻的女人。然后,那些本不属于‘剩女’的小姑娘们也开始恐慌了,由此便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现在,连90后都来凑热闹了,70后、80后们想要找个好男人,难度就更大了。”但实际上女人降低要求的速度,远远赶不上自身贬值的速度,也远远跟不上男人挑剔的速度。

让社会拯救“剩女”

如果一个社会出现大量剩女,那一定不完全是某些女人的问题,而应被当成一个社会问题。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状况。只有当这部分女性越来越多,男人也逐渐接受并认同这部分女性的情感追求时,男女之间的关系才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但现在,正是相持状态。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7篇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近日迎来成立30周年纪念日,该研究会“2010年中国城市婚恋观念与方式调查报告”。接受调查者来自全国3万多个家庭。调查显示,人们婚姻自由的意识大大提高,幸福感不断提升,真心相爱、个人品德依然是人们择偶的首要条件。调查显示,高达70%的受访者明确认为干得好不如嫁得好。此外,“相亲”这种传统的结识异性的方式被现代青年广为接受。80%的人接纳“相亲”这种最直接的结交异性的方式,只有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不会去相亲。

90%

在“2011中国版权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90%的作品属于模仿和复制的。今后国家将通过设立文化创意扶持体制和基金提高文艺作品创新能力。

10

罗德公共关系顾问有限公司与信天翁联业商务咨询有限公司联手推出《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首次将目光投向中国“80后”群体。报告指出: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平均年龄要比西方国家消费者年轻10岁以上,愿意攒钱消费的人群多集中于21岁至31岁之间。对于年轻的消费者来说,购买奢侈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自我”的诱因。 一些社会心理要素,如身份象征已不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今年的报告中退居第二位。

100%

近日,由中国政法大学研究所撰写的《2011年国家公务员招考中的就业歧视状况调查报告》在京。报告表明,相比较去年,公务员招考在保障公平方面有积极变化,但歧视仍然广泛存在。在所涉及的9762个岗位中,由于存在制度性规定,健康歧视和年龄歧视的就业歧视比例均为100%。

180万

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办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民政部社会工作司社会工作一处处长黄胜伟介绍,目前我国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量猛增,但我国现有社会工作人才严重缺乏,仅有20万人。参照国家18部委最近联合制定的社工专业队伍建设规划,“到2015年,我国拥有200万专业社会工作者”,我国社工尚缺口180万人。

蒋超良 回归农行

11月28日,驰骋中国金融圈30年的原国家开发银行行长蒋超良被委以另一项重任――出任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党委书记,并将在履行相关法定程序后担任农行董事长。15年一轮回。1981年大学毕业后,蒋超良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农行,一干就是15年,从农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任上被调入央行,担任银行司副司长。15年后,他再次回到农行,只是身份变成了一把手。

孙家正/铁凝 文联作协两主席均连任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新一届领导机构同期产生,孙家正连任中国文联主席,铁凝连任中国作协主席。新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以《红高粱》成名的作家莫言新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第一个加入中国作协的网络作家“唐家三少”,此次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被坊间评论认为是中国作协更加开放包容的标志。

张艺谋 获亚太电影杰出成就奖

当地时间11月24日,第五届亚太荧屏奖颁奖典礼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办。活动上,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宣布中国导演张艺谋获得“亚太电影杰出成就奖”,这也是中国电影艺术家首次获得此项荣誉。中国演员王宝强则凭借《Hello!树先生》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周晓娟 感动2011的“熊猫姑娘”

由新华社发起的“中国网事•感动2011”第四季度网络人物评选结果27日揭晓,中国网民用选票选出了心中10名“草根英雄”。其中,体重只有约50公斤、拥有RH阴性“熊猫血”的周晓娟11年来累计捐献4000多毫升救命血,比她现在身体里流淌的血还多,被网友赞为最美“熊猫姑娘”。

马龙 巡回赛强势称雄

在日前结束的2011赛季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男单决赛中,马龙力克一年内连夺世乒赛和世界杯男单冠军的张继科,将双方在乒联积分赛上的交手记录改写为7胜1负。在自己的单打40连胜中,马龙第三次获得总决赛男单冠军,追平了王励勤之前创造的纪录。

叶德娴 新科金马影后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8篇

从明令禁止到默许,再到公开允许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的恋爱观经历了“动荡”的岁月,而大学生对性的态度也渐变。对此,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教授曹文彪表示,异性相吸本属社会性自然需求,无可厚非,但不应放纵,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正确的引导应大于一味的“输”导。另外,他指出性教育不宜过早,也不应仅停留在生理学层面。

日租房成为大学生“消费”场所

除了餐饮店、超市、KTV,日租房已越来越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消费”场所,其中,大学情侣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最便宜的日租房,有意者请致电”、“设施齐全,有独立卫生间,干净卫生”、“短租,精装修,超值”……短短百米路,记者看到在树上、电线杆上、商铺外墙等地铺天盖地的贴有“日租房”广告。同样多的还有围绕在大学周围的宾馆、学生旅社。

据悉,这些旅社定价在50~150元间不等,遇到圣诞、情人节等特殊节日价钱还会有所上调。

据调查,学校周围的旅社、日租房、月租房确实颇有市场。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后了解到,学生情侣为过“两人世界”营造浪漫气氛的占近五成,另外,还有同学聚会、考研复习等也占有相当比例,也有少数是情侣“脱离”宿舍长期同居。

从爱情禁锢到自由开放

然而五十年前,别说“同居”,就算是拉手走校园也是被视为违纪的。

据了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学里没有任何关于爱情的浪漫记忆。按当时的规定,所有高校都严禁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甚至把“在校学生严禁谈恋爱,违者退学”的校规写进了学生守则。

“那时候,男女同学之间说话都很少,即使互有好感,也是‘地下鸳鸯’,活动高度保密。”毕业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化学系的黄老回忆道。

进入80年代,受到以琼瑶为代表的港台文艺作品的影响,校园恋情渐渐浮出水面。直到90年代,大学生的恋爱观开始有了重新的定位。如今,曾经为大学生们设置的爱情樊篱已在时光的岁月里不知不觉地倒塌,大学校园里的爱情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行。

“现在择偶的第一标准是健康、人品,而传统的已不是最重要因素。”中国红娘婚恋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在相亲中选择异性的重要因素中,仅有6%的人认为很重要。

大学恋爱:是晚宴还是快餐?

有大学生说,大学里谈恋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法,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也有人说,大学生谈恋爱是一种体验,是现存为数不多的无忧美好时光。

那么,“被传说”的很美好的大学恋爱在当事人眼中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据上海某高校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重恋爱过程高于重视结果”的认同率竟高达70%以上。“大学恋爱真正能走到最后的还是少数,但如果没能在大学期间谈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有遗憾的。”

正是因为这种“即乐”的想法,也导致目前校园爱情存在过于“快餐”的情况。

根据《2010相亲现象对大学生婚恋观影响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9%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以结婚为最终目的,大多数人则只是抱着尝试的心理去恋爱,甚至有10%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爱只是一场游戏。

在采访中,也有大学生不无避讳的说,过去读书太压抑,想在大学谈场恋爱,来个彻底的放松。另外。也有不少人表示大学恋爱纯粹是因为空虚、寂寞想找人“陪”。

在中国大学生爱情的变迁中,有羞涩、有冲动、有豁达、也有迷茫。但曹文彪强调,校园爱情不应太过物欲、,应该多些“内容”。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9篇

婚活族,不是为婚而活

对于女人来说,相亲最大的资本不是年轻就是美貌。而当两者均不再,让自己变得更有内涵,就成了女人的最后砝码。为了走进婚姻的殿堂,婚活族诞生了。“婚活”,由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提出,指的是一群以找工作的态度和决心来找结婚对象的人。他们积极展开行动,对内积极装备自己,参加化妆、健身或沟通等课程;对外积极相亲,参加约会式交友等活动。“婚活族”大部分都是女性,一切围绕着结婚而经营。

90后加入相亲大军80后陷入集体恐慌

几天前的一个相亲对象告诉我他的新动向,我被刺激了。“丁丁告诉记者,该男子刚刚相了一个90后尚在读书的女孩,而且双方感觉还不错。90后都出来抢市场了,不抓紧怎么行啊。”

80后初始也是一个被妖魔化的标签,这一代人被大众认为“缺乏责任感”,而90后则更“杯具(悲剧)”,他们被扣上了“非主流、脑残”等帽子。所以才要提早行动,谁说我们是非主流,我们不过想找一个温暖有安全感的肩膀。1990年1月出生的小茗上个周末刚刚在亲戚的撮合下,和一个比自己大7岁的男子相亲。

“我觉得80后一定程度上还是偏理想化,而我和周围的同龄人更理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一边在大学校园里读书,另一边已经在外兼职的小茗觉得,现实是好事。

小茗说,自己的一个同学去年底在父母的安排下和一个世交伯伯的儿子相亲,目前两个人已经发展得很好。 “相亲的前提一定是已经得到了双方父母的认可,这样的感情一定更浓厚,婚姻更稳固。而相亲这种形式本来也就在物质基础上寻求精神上的共鸣,现实一些更有利于提高相亲成功率。”

最近,80后小卢又要准备参加新一轮的相亲了。对于身经百战的她来说,相亲时该如何化妆、着装、谈吐、表现,都不是问题,只是每次相亲都没有结果。 “每次都像走过场一样,我一看到对方就能知道结果。可我还是每次都去。”由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等机构联合的《2009中国人婚恋状态调查报告》指出,放弃已成剩女们相亲的一种习惯。相亲时,隐约感觉对方可能对自己不满意,71.2%的女性选择放弃。

7成人都会为相亲找对象而精心打扮

“虽然我至今还没找到对象,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是有收获的。”以前从不化妆的小卢现在已经是半个化妆师了。日常妆、宴会妆,信手拈来;身材普通的她不再用牛仔裤和宽大的衣服来盲目掩盖,而学会用不同的服饰来扬长避短。小卢还笑说: “听说上海有不少专门针对适婚人群开设的培训班,什么礼仪啊家务啊,我有点兴趣。”

我们的调查显示,74.2%的人会为相亲等场合精心化妆、搭配服饰,但72.46%的人都表示不会为找到对象而参加家庭技能、礼仪形象等各种培训班。

结婚不是唯一目标做个“七成熟”的婚活族

你觉得“婚活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调查中,62.03%的人选择了,“现代人对自己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在,而结婚只是一个目标,充实自己是关键”。看来,不少人对于“婚活”的态度都十分理智,为婚而活似乎只是一个表面现象,更多的人则是在这个过程中,享受了自己的生活。

美国两性专家Dr.Pat Love认为,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要保持积极的态度,锲而不舍。每天只要留意一个人,与他或她对视和微笑,那么每天留意的人之中,可能就有你的终身伴侣。但是,如果把过多的关注和心力投入到这件事情上来,也许你就不再有自己的生活和独立的思想了。

心理学中有个叶克斯・多德森动机定律,做事的动机和可能取得结果之间呈倒u形的关系。做事不努力不行,但目的愿望过于强烈往往也会出现有志者事不成,凡事只用七成力,才是最好的力道。一个人的生活丰富而充实,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吸引异性的磁场。

做个“婚活族”也是如此,七成熟就够了。要真正找到好的归宿,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明确自己的定位才最重要。而不是“唯婚是活”。保持一定的自我度,反而能让自己更有魅力。

自我测试你是婚活族吗?

1,结婚是你最大的梦想。

2,为了结婚,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3,你愿意参加各种能让你走向结婚的活动。

4,哪怕是第一次见到的异性,你第一个反应也是:他(她)能否和你有进一步发展。

5,结婚对你来说也像找工作一样,有许多的规划和筹谋。

6,结婚是你头上最大的一座山,为了它,你挖空心思考虑哪种方式让你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相亲调查报告范文第10篇

从前,它只是―个社会现象。现在,它还是一个“钱”景美好的新兴市场。

全国妇联和婚恋网站百合网联合的《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1.8亿单身人士,其中,23.8%的单身者的父母正在帮他们四处寻找对象。这就意味着,全国约26亿.八正在为择偶而忙碌着。

1.8亿单身者中,有人在托媒婆,有人低调潜入婚介所,有八在大街上搭讪,有人玩网游邂逅……但更大一批人则“潜伏”在婚恋网站上。

庞大的婚恋需求和网络的结合进发出巨大的能量。各婚恋网站如同24小时不歇业的门店,自动聚集会员,收集并出售会员信息。每年数亿元的营收、200%的增速,让许多人艳羡不已。

有人对你感兴趣,但请先付费

北京单身女白领小陶,3年前在世纪佳缘网注册为会员。但因为当时该网站的会员数量不多,小陶也没有把它当回事儿。2011年,28岁的小陶重新登录了该网站。她发现,自己的个人资料还在,且3年来不断有男性单身者在浏览,总计达1.2万多人次,其中,许多人还在站内发来了意图进一步交流的邮件。

但与3年前不同,小陶发现,现在,在世纪佳缘网上找对象,已经不再免费了。比如,要想看到那些想和自己进一步交流的邮件内容,必须付费。这类邮件―般都只显示诸如“一位男士,29岁,月收入1万元~2万元,有车”之类的关键词,点击后会转到―个付费页面,上面显示着多项支付套餐和付费途径,比如可通过网银、手机卡付费、上门送卡服务等来支付1个月、半年或是1年的看信费用,费用100元~500元不等。

此外,不同的费用将注册用户分为普通用户、高级用户和钻石用户,对应的则是不同权限的服务内容。比如钻石用户可以直接在站内进行在线聊天,获得首页推荐等。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小陶选择用手机支付了2元钱,看了一封单身男性发给自己的邮件。这时,网站管理员发来邮件,建议小陶使用包年套餐,这样更划算。看着不断有人浏览自己的资料,和其他的未读信件,小陶简单计算了一下,用信用卡网上银行向佳缘网支付了248元,成为包年看信用户。她想:“试试看吧,毕竟多了一个找对象的渠道。”

于是,婚恋网站的一笔客户业务就这样简简单单地完成了。

据百合网首席执行官田范江介绍,在中国,每年有2000万的单身男女成为婚恋网站的潜在客户。据初步统计,2010年,已经为“找对象”在婚恋网站付费的人数就达到了300多万,哪怕仅按看信费用的中间值计算,2010年便有近10亿元花在了在婚恋网站“找对象”上。

珍爱网表示,“迄今,已帮助200多万会员找到了爱人”。世纪佳缘网首席执行官龚海燕,在佳缘网的后台监测中,客服人员也可以监测到会员的状态变化,每天都有很多会员将“征友进行”改为“正在约会中”或是“找到意中人”。

“剩男剩女”的市场

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仅北京,28岁以上的“剩女”就已超过50万。为什么有那么多城市男女找不到另一半?

“去年,我们提出了一个理论叫做择偶的超价理论,即每个人都希望找到比自己实际条件更高的理想的对象;今年我们又提出了择偶错位的概念,即人们对另一半的期望是合哩的,但它是不对称的,比如男性的择偶期望和女性的择禺期望不吻合,整个的单身人群的择禺期望跟整个社会情况不吻合。”田范江表示,据《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24%的女性认为自己结婚的黄金年龄是28岁~30岁,但只有72%的男性认同这一观点。这意味着百分之十几的女性可能成为“剩女”。另外,在择偶标准里,7@A以上的女性认为对方要有房子,50……左右的男性也要求对方有房子,可在大城市里,这样的要求和现实不吻合。

相亲网站一个多人对多人的公众平台,单身者希望借助这样平台,在大范围内找到自己理想的配偶。

“剩男剩女”当道和“闪结闪离”等社会现象为婚恋网站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被称为“剩斗士”的80后和即将步入这―彳亍列的85后构成了婚恋网站的主要客户群。

此外,离婚率的攀高也为婚恋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增长的空间。民政部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力、理离婚手续的有246.8万对,比2008年增加19.9万对。调查表明,因为具备一定的经济实力,而且善于利用现代网络科技,离异人群在婚恋网站的付费率是未婚人群的5倍,离异单身人群已经成为相亲网站的忠实客户群。

数亿元的线上收入

两年前,在所有的婚恋网站上查看信息都是免费的,这方便了单身者,却煎熬了相亲网站。“这几年其实都是一个市场教育期,也是一个投入期,我们做了一些线下的活动,比如线下找人、安排约会等来获得收益。”田范江。然而,这种营收来源非常有限,在过去5年,百合网一直处于投入期,每年服务器、人员、推广等开销达上千万人民币。

在行业刚刚起步,而且没有信誉积累的情况下,谁也不敢贸然收费。“因为你收别人不收,这样会员会大量流失,而规模化的会员数量才是立足的根本。要是没有耐心,你就做不了真正的婚恋网站。”田范江。

收多少也是一门学问。单身白领朱小姐曾被推荐过珍爱网的一套类似“线下贴身红娘”的服务,为都市白领寻找条件优秀的结婚对象,收费几千元人民币。朱小姐,当时她就谢绝了,因为作为都市的白领人群,可能还无法消费起这样的服务。如今,世纪佳缘网2元一封信,一年数百元的收费额已经是大多相亲网站通用的标准。

如果婚恋网站的线上服务是大众消费,那么线下服务就是VIP服务了。据了解,线下一对一的推介和见面,会员要支付数千元甚至上万的服务费,甚至有人支付数百万元的费用,委托婚恋网站来寻找合适的结婚对象。

如果此前的5年是中国婚恋网站的市场培育期,那么,今后5年则是婚恋网站的商业化阶段。据了解,2010年,有1600万人注册成为世纪佳缘网的新会员。当前相亲网站的付费率为15%左右,如果保守按照信息服务费平均每人200元来计算,世纪佳缘网线上业务就能实现48亿元人民币的营收。

中国的婚恋网站依然处于发展的起步期。“我们的在线会员的平均支付费用在100元~200元之间,而在整个认识一约会――结婚环节的费用中,这只是一个很小的量,相当于吃一顿顿的钱,所以未来在费用上我们还会有增长。”田范江预计,2011年,百合网在营收上会有一个更高的增速,而这个速度可能是200%~300%。

上一篇:矿山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考察调查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