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

时间:2023-03-02 14:28:54

卫计委工作要点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新农合经办机构要通过门诊统筹等形式,对于人感染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门诊就医费用给予报销补偿。对于住院治疗的患者,要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和救治工作的需要,在定点医疗机构选择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在省市级医疗机构治疗的确诊病例,可以执行县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或新农合重大疾病保障的报销政策。

通知要求,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时,其医药费用的新农合报销部分由医疗机构直接垫付,患者只需支付自负费用。对于跨统筹地区就医的患者,新农合经办机构要和医疗机构密切协同,主动做好患者医药费用的结算和报销工作。对于部分经新农合报销后个人负担仍较重的患者,要做好与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应急救治和慈善组织的衔接,决不允许出现因费用问题而影响和放弃治疗的现象。国家卫计委要求,对于收治参加新农合重症患者较多的医疗机构,新农合经办机构可以预付部分费用,缓解医疗机构垫付费用压力。

国家卫计委要求各地要重点加强确诊病例和重症病例医疗救治的保障工作,将符合《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2版)》的药品和诊疗项目,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抗病毒药品以及呼吸功能支持、循环支持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等诊疗项目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保证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承担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诊治的医疗机构,均作为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对待。

图片新闻

2013年4月7日是第64个世界卫生日,宣传主题:防控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把高血压作为世界卫生日主题,强调通过控制高血压,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病风险,凸显了高血压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李斌、马晓伟,北京市副市长林克庆,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蓝睿明等参加了高血压防治咨询、义诊和主题宣传活动。

地方采风

嵩县

“三金”直补村卫生所

近日嵩县卫生局推出“三金一卡”制度,为村卫生所办理银行卡,将村卫生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和一般诊疗费补助资金(简称“三金”)直接打入村卫生所的银行卡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实行‘三金一卡’管理,使村级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控制,杜绝了乡镇卫生院截留、滞留村级补助资金的现象,缩短了村级补助资金的拨付周期,提高了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据《新民网》

河南

出台全科医生培养师资标准

近日,河南省公布的《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基本标准(试行)》,对该省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的师资力量给出了统一标准。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带教师资与学员比例需达到1:12,各临床培养基地至少拥有5名相对同定的骨干师资,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不少于30%。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的理论课授课教师需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实习带教教师应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资格。

据《健康报》

聊城

将培训万名乡村医生

近日,聊城市卫生局《2013年全市医政工作要点》,要求构建1小时高水平医疗服务圈,完成9400余名乡村医生医改专项培训任务。

按照工作要点要求,市卫生局将开展“百名专家援基层、千名主治进乡村(社区)”活动,利用3年的时间,选派100名副高级以上专家对口帮扶县级医院以及1000名高年资主治医师帮扶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据《搜狐网》

福建

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

从福建省卫生厅了解到,今年6月起,福建将在每个设区市选择2~3个基础条件较好的县(市、区)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保证常住人口签约率达30%以上。福建省出台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对签约主体、签约内容以及服务内容等均做了详细规定。《意见》要求,根据辖区内居民实际户数和人口数,设置若干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或骨干医生、护士、乡村医生等组成。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一、总体要求

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效果为导向,以增强居民对项目的“获得感”为重点,落实健康管理团队制度,突出医防结合,强化全科医生的项目服务主体责任,大力推进签约服务,促进项目开展向健康管理转型,提高居民对镇村医务人员的依从度。大力推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筛查、随访管理工作,签约服务完成在管人群30%以上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任务

增加两个慢病的规范管理率,实施“五个一”管理模式,即对确诊重点患者提供一份动态健康档案、一份签约服务协议、一本免费服务手册、一名责任乡村医生、一个包挂服务团队。

(一)一份动态电子健康档案。为每位确诊患者建立一份动态电子健康档案,记载其就诊记录、辅助检查结果,录入每年至少四次的随访记录,记载内容与免费服务手册和慢病管理随访手册一致。

(二)一份签约服务协议。本着居民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与重点管理对象签订一份签约服务协议,签约内容是为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免费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服务、健康综合服务、为需要的患者提供转诊服务并履行转诊手续。签约协议一式两份,居民一份,村卫生室存档一份。

(三)一本免费服务手册。在签约服务的基础上为患者免费发放一本服务手册,特别是对住所固定、流动性小、主动参与程度高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活动管理的主要人群。每签一份服务协议、发放一本服务手册,首页基本信息要填写完整、真实。在随访服务时,患者携带服务手册,村医要按随访要求提供免费测血压、测血糖服务,对其症状、用药情况、治疗建议予以准确记录,随访后村医需在手册上签字,并将本次服务内容记入慢病管理手册、输入个人健康档案。通过开展健康管理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高居民对村医的依从度,确保项目的实施效果。

(四)一名乡村责任医生。本着谁签约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村医在服务中的主体责任。乡村医生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工作责任心,以良好的医德认真规范的做好服务工作。

(五)一个包挂服务团队。各乡镇卫生院要抽调全科医师、执业护士、公卫人员、医技人员等组成若干个健康服务团队,按照分片包干、定期下村的模式,对签约人员和其它重点服务人群开展服务,提供技术设备支撑并做好服务记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卫计委抽调有关人员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加强对慢病管理工作的考核和技术指导。各项目执行单位要充分认识慢病工作的重要性,贯彻落实“五个一”管理模式,成立院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绩效考核小组,组建健康管理团队,加强对村医签约服务、手册发放使用的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

(二)注重宣传培训。各单位在实施“五个一”管理模式前,要强化对村医的宣传培训,让村医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流程。纳入乡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参合人员,其年度门诊补偿封顶线为800元。村医要注重从慢病人群中筛查合适签约人群,不片面追求数量,重点保证签约质量。

(三)加强资金保障。根据《2016年市基层卫生工作要点》(卫基层【2016】9号)的要求,2016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提标部分全部用于健康服务团队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村医每签约一名慢性病患者,使用服务手册开展规范服务,血压、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群众满意度较高,经考核合格给予不低于50元的项目补助资金。

(四)加强督导检查。县卫计委将建立督查和季度通报机制,实施第三方电话核查制度,落实督办单制度,限期整改不到位的,将约谈单位主要领导。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首次明确P2P的监管规范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10部委联合《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等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进行了明确规定,是国家层面首次文件规范、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指导意见》确立了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监管职责分工。人民银行负责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银监会负责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督管理;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融资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

《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和互联网信托、互联网消费金融应当遵守的基本业务规则。例如,网络小额贷款应遵守现有小额贷款公司监管规定;股权众筹融资应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和创新创业企业,等等。《指导意见》还首次明确,银监会监管P2P领域,且将P2P归为“个体网络借贷”范畴,明确其作为资金撮合中介的性质,受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规范。

】《指导意见》在鼓励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宣告了“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将加速行业洗牌。

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

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国务院总理7月1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以改革释放创业创新活力。

会议决定,在去年以来已取消149项职业资格的基础上,再取消网络广告经纪人、注册电子贸易师、全国外贸业务员、港口装卸工等62项职业资格。会议要求,继续集中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对国务院部门设置实施的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准入类职业资格,以及国务院行业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学会自行设置的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一律取消;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与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关系不密切或不宜采取职业资格方式管理的,按程序提请修订法律法规后予以取消。同时,要抓紧建立国家职业资格管理长效机制,向社会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

会议还指出,要进一步推动对外贸易便利化,改善营商环境,为外贸企业减负助力,促进进出口稳定增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

继续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等改革力度,有利于清除对市场主体的不合理束缚和羁绊,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资预算管理

应及时、足额上缴国有资本收益

财政部7月15日《关于加强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从预算编制、执行、绩效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对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资金管理。

《通知》要求,中央文化企业中国有控股、参股公司在申请资本预算时,应按规定提供股东(大)会同意注(增)资的决议。新组建成立的中央文化企业集团应加快内部资产、财务整合,以集团名义申报预算。《通知》明确,对于连续2年未使用或连续3年未执行完成的资本预算项目资金,财政部(文资办)将考虑进行资金调整或收回。同时,资本预算项目不得与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其他财政资金的项目重复。

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助推,但长远看来,更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化企业本身必须有更强的金融意识,通过对自身业务平台的优化来减少风险提升回报。

规范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市场

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中国人民银行7月14日的《关于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要求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财富基金(统称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备案完成后,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

《通知》规定,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应作为长期投资者,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合理需要开展交易。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双方对等性原则和宏观审慎要求,对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行管理。

《通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组织、财富基金投资银行间市场的效率。

科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扩大

坚决避免“红顶中介”“二政府”现象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强调要切实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坚决避免“红顶中介”“二政府”现象。

《方案》明确,以首批试点工作成果为基础,围绕以下四项重点任务开展扩大试点工作:相关科技评估方面,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科技评价中独立第三方作用,推动建立健全科技评估制度等;工程技术领域职业资格认定方面,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定,以区分学会和行业协会的差异与合理分工等;技术标准研制方面,选择3D打印、物联网、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中医药等专业领域,促进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团体标准研制模式;国家科技奖励推荐方面,完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提名制度,完善学会推荐的遴选和动态调整机制,等等。

《方案》旨在建立完善可负责、可问责的职能转接机制,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示范案例。

国家卫计委要求加强行风建设

建立部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

7月15日,国家卫计委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卫生计生系统行风建设的意见》及《2015年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要求开展专项治理,提高卫生计生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意见》还提出,要加强行业信用制度建设,完善行风评议制度;保持高压态势,完善监督措施,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形成行风建设依法依规治理长效机制,以改革为动力推动行风建设;严肃查办典型行风案件,进一步遏制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工作要点》提出,在规范医药购销行为方面,要落实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部分药品价格谈判机制,全面启动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规范化建设和互联互通,规范和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着手建立常态短缺药品储备等。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方面,要细化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优化门(急)诊流程,全面推行预约诊疗等。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投资要点:

1、全球LED 照明公司照明收入增长加速。

2、市场回调风险不改行业景气趋势。

根据瑞银集团对照明龙头厂商的跟踪,2013Q4飞利浦LED 照明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欧司朗亦表示LED 照明业务2013Q4 销售额同比增长28%,2013年Cree的照明收入占比亦达到36%。受屏幕尺寸继续增大、直下式背光渗透上升以及电视分辨率提升,电视背光源需求也有望回暖。另外,根据台湾地区LED相关公司公布的2014 年1月份营收情况来看,普遍显示出淡季不淡的态势。

根据瑞银策略组的判断,两会过后,市场将可能面临一些风险,例如政策、经济、IPO 发行以及年报、一季报披露业绩低于预期的风险,但我们认为短期的系统性风险并不会改变行业景气,相反,如果因为系统性风险而导致股价下跌,我们认为反而提升板块的吸引力,我们仍然建议重点关注LED 行业的的相关投资机会。

看好三安光电、聚飞光电和阳光照明。我们预计三安光电13-15年EPS为0.74/0.95/1.18元,目标价33.2元;预计聚飞光电13-15年EPS为0.61/0.86/1.01元,得到目标价32元;预测阳光照明13-15年EPS分别为0.45/0.66/0.89元,得到目标价20元。

银行:“触网” 行情仍将持续

投资要点:

1、银行主动“触网”,行情仍将持续。

2、安全边际高,基本面利空渐渐消化。

我们认为区别于证券行业国金证券与腾讯合作对行业的影响,银行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一般是非排他性的,这意味着其他上市银行都可以主动“触网”。拥抱互联网金融的思想转变下,都存在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开展更加深入合作的动机。

从公司机制与前期布局角度看,具备良好触网基因的银行有:1、平安银行,平安集团互联网金融大战略布局中重要一环,互联网事业部及“壹钱包”等均是公司前期在互联网领域的积极尝试;2、民生银行,13年9月公布与阿里巴巴集团的重大战略合作,领域遍布结算清算、理财业务、直销银行与互联网终端金融等;3、浦发银行,背靠大股东中国移动,NFC手机支付产品快速推进,13年9月亦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公司已将移动金融定位为五大重点突破领域之一。

我们认为未来刚性兑付若打破后资产质量短期有负面冲击,但银行不会有致命伤,目前估值已过度悲观。2月18日公告北京银行管理层对本公司股票的增持亦是银行高管对未来发展信心的体现。借助互联网和移动互联金融东风,看好后续上涨行情。

医疗服务:药房托管可能成为区域性浪潮

投资要点:

1、药房托管符合公立医院改制方针。

2、管理权和物流系统外包是药房托管的主要形式。

国家卫计委日前印发2014年卫生计生工作要点,要求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制定国有企业所办医院改制试点工作方案。同时展望3月初即将召开的两会,预计今年社会办医将加快发展。其中药房经营权的托管作为一种先行先试,对于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具有指导意义,民间资本借助药房托管逐步切入公立医院改制,双方发挥彼此优势,符合目前“既要稳妥,又要慎重”地推进公立医院改制的方针。目前药房托管主要分为管理权外包、物流系统外包两种。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药房托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以药养医”,医院通过剥离药房经营权,减少药房运营资金,提高医院资金运营效率;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房作为医院的包袱部门通过经营权让渡变为盈利中心。另外,在挤压药品水分的同时可以减少政府的投入,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充分参与到公立医院改革中,可以缓解医院补偿不足的问题。看好相关标的:康美药业、南京医药和嘉事堂。

化工:环保提振市场信心

投资要点:

1、电子盘交易活跃,成交价持续上升。

2、短期环保高压持续,开工率受到压制。

2月18日,南京亚太化工电子交易中心的草甘膦电子盘盘中涨停。本次交易价格涨停,表明市场对未来一个季度的草甘膦价格依然持乐观态度,认为价格仍将持续上涨。我们了解到目前主流大厂报价仍在34000元/吨,但供应紧张且需预付100%订金,市场推涨情绪浓厚。

短期环保高压持续,开工率受到压制。前期我们持续跟踪的环保案件仍在发酵中,据我们了解部分西南地区大厂也正在检修,预计在枯水期结束前不会恢复生产。在两会前地方政府普遍环保监管较紧的大环境下,顶风生产的概率不大,短期草甘膦价格的持续上涨将至少延续到两会后。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肿瘤免疫疗法指的是,以肿瘤抗原刺激机体内在的免疫保护机制,从而达到治疗肿瘤或预防肿瘤复发的治疗方法。

肿瘤免疫疗法有很多种,也有多种叫法,如生物细胞免疫疗法、过继性免疫疗法、肿瘤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等,但都可统称为肿瘤免疫疗法。其中,过继性免疫疗法是目前应用得比较多,但在治疗效果上良莠不齐,在国内管理上比较混乱的一大类。

过继性免疫治疗是把病人的免疫细胞(各种淋巴细胞)分离、体外激活并回输到病人体内以攻击肿瘤,实际上就是回输经过改造或修饰的抗原特异性或抗原非特异性淋巴细胞。这些细胞要么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要么能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能力并引导其他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

这些细胞包括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树突细胞-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细胞(NK和NKT)、T细胞抗原受体T细胞(TCR-T)、γδT细胞(其TCR由γ和δ链组成)、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等。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从提出概念到如今已有20年的历史,这期间肿瘤免疫疗法的技术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LAK);二是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CIK)和自然杀伤细胞(NK)疗法;三是树突细胞-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疗法;四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由于CAR-T的靶向性明确,因此现在被视为比较有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

从理论上来看,肿瘤免疫疗法有一些独特的优点:一是通过主动免疫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肿瘤效应,与手术、放疗相比,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特别适用于多发病灶或有广泛转移的恶性肿瘤;二是肿瘤免疫疗法通过调动机体自身的力量达到抗肿瘤作用,与放疗和化疗相比,副作用比较小。所以,肿瘤免疫疗法又被视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技术。

肿瘤免疫疗法的特点是通过肿瘤表达的抗原去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但是部分肿瘤表达的抗原又是自身组织的正常成分,所以肿瘤免疫疗法可能打破自身免疫耐受而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当然,最重要的是,肿瘤免疫疗法迄今只有例数较少的人体试验治疗,还达不到临床医学要求的循证治疗的结果,因此效果并不确定,欧美国家并不像中国这样把肿瘤免疫疗法当作常规疗法用于临床治疗。 DC-CIK疗法的争议

在中国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是DC-CIK疗法,但正是这一治疗最后导致了魏则西的死亡,由此让DC-CIK疗法深陷争议,当然,对于其他肿瘤免疫疗法也有争议。

DC-CIK疗法的原理是,通过树突细胞刺激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树突细胞是已知机体内抗原呈递能力最强的细胞,通过对肿瘤抗原的摄取和抗原提呈,可以有效诱导及活化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介导强大的特异性肿瘤免疫攻击力。树突细胞能诱导产生大量效应T细胞(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启动T细胞迁移至肿瘤部位,同时保持T细胞在肿瘤部位的长期存在,而且树突细胞还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

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是一种新的免疫活性细胞,最初是指在正常人体外周血中只占1%~5%的cd3+、cd56+T淋巴细胞。目前国内外制备的用于过继性免疫治疗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实际上是体外扩增出的以cd3+、cd56+、cd8+为主的异质性细胞群。该细胞群是在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2(ILl-2)、γ干扰素(IFN)和某些单克隆抗体的刺激下,由从外周血、骨髓或脐血中分离出来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而成。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是高细胞毒性的细胞(杀伤细胞),兼有T淋巴细胞强大的肿瘤杀伤活性和自然杀伤细胞(NK)的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可以提高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

树突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能够诱导持久有力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可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杀伤作用清除肿瘤患者体内微小残余病灶,所以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细胞与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有机结合(DC-CIK)能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双重抗肿瘤效应。 拉尔夫・斯坦曼

但是,对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尤其是DC-CIK疗法业内有不同的争论。一个说法是,这是被美国淘汰或弃之不用的,但是一些研究人员认为DC-CIK疗法还是有效的,至少对部分肿瘤有效,而且有的疗效还比较好。例如,日本研究人员发表于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表明,肝癌术后应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治疗的患者术后复发率降低18%,5年复发率降低16%。天津市肿瘤医院联合应用CIK细胞治疗晚期肾癌,患者中位生存期达到46个月,但单纯应用IL-2联合干扰素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

这些研究说明DC-CIK等肿瘤免疫疗法是有一定疗效的,但是疗效有多大,是否对于所有肿瘤都有效,都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治疗样本少,缺乏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因此,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肿瘤免疫疗法只是一种处于试验性阶段的疗法。

诺贝尔奖得主采用DC-CIK疗法的真相

树突细胞最先由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加拿大的免疫学家拉尔夫・斯坦曼发现,由于发现了树突细胞及其生物功能并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斯坦曼被称为“树突细胞之父”。由于对这种细胞有比较深入的认识,斯坦曼曾用树突细胞疗法治疗自己的胰腺癌。

对于这种治疗,一种说法是,相较于大部分胰腺癌患者只能存活数周到数月,斯坦曼采用树突细胞疗法使自己的生命延长了约4年。

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确切的科学验证。2007年,斯坦曼诊断出患了胰腺癌,他尝试了多种疗法,后来斯坦曼认为,利用其发现的树突细胞可以激发和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依靠树突细胞去清除肿瘤。其实,斯坦曼并非是用现在的DC-CIK疗法来治疗自己的胰腺癌,而是用基于树突细胞研制的疫苗来治疗癌症。

斯坦曼生前至少尝试过两种树突细胞疫苗,使用的树突细胞和肿瘤抗原均是从其体内分离得到的。所不同的是,一种抗原是直接来自肿瘤组织短肽,另一种则是肿瘤细胞的RNA表达后生成的抗原。试验结果表明,注射了这种来自于肿瘤的树突细胞疫苗后,斯坦曼体内的免疫反应确实发生了变化,约占总数8%的淋巴细胞以肿瘤细胞作为靶点进行攻击。

斯坦曼和其他研究人员都不会因为其存活时间比其他胰腺癌患者长来完全肯定树突细胞疫苗治疗的作用,斯坦曼的治疗团队成员在接受英国《自然》杂志采访时表示,至今无法判断,免疫治疗是否产生了效果,因为斯坦曼至少尝试了8种不同的新的癌症治疗技术。他比其他胰腺癌患者存活的时间长不应当排除其尝试过的所有疗法。

在斯坦曼的实验室里经常聚集着来自罗氏、基因泰克等制药公司的肿瘤专家。斯坦曼与这些专家像讨论研究项目一样,坦然地谈论自己的病情,不断调整着治疗策略,既接受常规的药物化疗,也接受树突细胞疫苗治疗。

由于树突细胞疫苗治疗只在斯坦曼一个人身上做过试验,因此,即便该疗法显示了效果,单个病例也并不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即无法判断这项技术是否有效。而且,即便是今天,树突细胞和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这两种细胞疗法在动物试验中获得治疗肿瘤有效的论证,但始终没有在人群中得到论证。根据国际癌症中心的记录,运用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进行治疗的临床试验,完成的仅有两项Ⅱ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而无论是药物还是技术都要在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后才能上市。另外,这些Ⅱ期临床试验都是将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用于治疗血液病,而非治疗癌症。

研究人员还认为,树突细胞和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难以产生肯定效果的原因在于,这些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的量很少,活性也不高。输入到体内很快就凋亡了,难以产生效果。 肿瘤免疫疗法将进一步发展

魏则西接受DC-CIK疗法去世后,2016年5月4日,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召开视频会议,明确规定禁止未经审批的第三类医疗技术(包括肿瘤免疫疗法)。此外,国家卫计委也要求禁止医院变相承包科室,严格医疗类广告审查。

中国对医疗技术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以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一是涉及重大伦理问题;二是高风险;三是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四是需要使用稀缺资源;五是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在叫停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治疗之前,国家卫计委尚未批准任何机构开展免疫细胞治疗项目,也未组织过开展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相关的临床试验。这也意味着,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肿瘤免疫疗法临床治疗都涉嫌违规,包括DC-CIK细胞、T细胞、NK细胞、CAR-T细胞疗法。同时,包括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在内的所有进行这类疗法的医疗机构都涉嫌违规使用肿瘤免疫疗法。

需要明确的是,国家卫计委叫停的是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治疗,但并未叫停肿瘤免疫疗法的临床试验。这说明任何科研项目和有可能造福于患者的疗法都是可以试验和探索的,对于肿瘤免疫疗法也并没有一棍子打死或全盘封杀。

卫计委“科技教育司2016年工作要点”明确将制定并印发《医疗新技术临床研究管理办法》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这会对中国肿瘤免疫疗法的规范管理产生更好的作用。

当然,如果不从临床试验过渡到临床治疗,一种疗法或科技探索就失去了造福于公众和社会的意义,因此肿瘤免疫疗法下一步可能会开放临床治疗。

但是,临床试验与临床治疗的最大区别是,前者要经过审批,要遵循医学伦理原则(包括病人的知情同意以及一种病无法和无药可治之后才可采用试验性疗法),并且不能收取病人的治疗经费,因为病人本身就是新疗法和新药物的贡献者,他们是在以自己的生命当人体试验的对象。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公立性集约化检测服务模式的设计与应用,与国家卫生政策相契合。在不增加投入的情况下,通过管理和服务模式的优化,实现了检验结果区域内互认,解决了患者重复检查多、检验结果互认难、政府财政投入分散、重复建设明显、检验能级低、检验成本高、质量控制难等问题。本文结合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实现检验结果互认的历程,认为二级、一级医院间检验结果互认应结合地域医疗机构分布特点,可以在同一医学检验质量标准和评价上,构建区域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体系,合理选择互认项目,让患者从中享受更大便利和实惠,并逐步扩大医学检验结果互认范围。

关键词:

公立;集约化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检验结果互认已成为时下检验界热议的话题,受到广大患者和临床医护的关注。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卫计委”)办公厅2006年了《关于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互认有关问题的通知》,提出在医疗机构间互认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对于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降低患者就诊费用、简化患者就医环节、改进医疗服务、在医疗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方面:(1)患者很难完整保存所有的检验报告,医生也无法完全了解长期连续的患者病史,使患者不得不做重复检验;(2)医学检验同城互认的信息载体目前还停留在纸质报告上,容易破损和遗失,不能保全原始信息;医院现有的信息系统还是以院内网为主,没有构成区域医疗卫生共享网络,因此无法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方便、及时和准确的结果互认,造成检验结果互认在技术层面上无法有效实施;(3)长期以来,我国医疗体系中普遍存在医学检验资源分布不均、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最先进的检验设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级医院特别是三级甲等医院。一、二级医院,基层医院大多配备简单的检验设备,能够检验的项目十分有限,或是由于缺乏技术人员,部分检验结果的可信度也遭到质疑,因此诊疗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导致检验结果在不同医院之间难以互认;(4)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所有的检验项目都能同时互认,尤其是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和一些具有时效性的检验项目,如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等[1-2]。因此,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互通,是改善医学检验资源分布、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患者负担的必然要求。上海市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成立于2011年,是在松江区卫计委的顶层设计和大力支持下,依托松江区中心医院检验科建立的公立性临床检验机构,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全国具有示范性意义。现将其实现区域内检验结果互认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1检验结果互认的探索与实践

1.1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9月,上海市政府确定将松江区定为“三医”(即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改革试点区,松江区开始了对卫生改革的积极探索和实践,这为公立集约化检验运行模式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国家卫计委历年卫生工作要点通知”中关于区域化医疗的发展也作了如下要求:2010年,要求研究设置区域化医疗;2011年,要求设置区域化医疗中心试点;2012年,要求推动实施区域化医疗;2015年,要求全力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工作。国家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区域化医疗的发展进程,建设具有显著特色的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成为松江区卫计委和中心医院的愿景。上海市松江区共有15家一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和23家民营医院,不同等级医院数量相对较多,且各自设有检验科,在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检验设备和检验方法上常导致各医疗机构间相同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存在差异,无法在辖区医院间得到临床医师的认可,在造成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就医负担。此外,个体化的管理模式严重阻碍了本地区医学检验的学科建设和发展[3]。为改善这一局面,松江区卫计委经过多年筹备与协调,决定依托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的区域优势,将其建成具有显著特色的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2008年5月松江区危重病急救临床中心建立并运行;2010年,松江区消化疾病临床诊治中心和区域影像诊断中心落成;2011年11月,上海首家公立性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正式运行;2014年,松江区区域病理诊断中心建成并运行。目前,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承担着松江区中心医院、乐都医院和全区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床检验工作,按照发展规划,下一步区内5家二级医院和23家民营医院将逐步纳入其中,彻底推动区域化医疗的深度与广度建设。

1.2整合检验资源

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通过优化实验室空间布局,更换LIS系统,扩容仪器设备,确保硬件资源充足(图1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同时采取招聘、引进和培养方式规划人才梯队,提升软实力。目前检验中心拥有正式员工60名,其士2名,硕士4名,本科34名;实验室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开设检验项目500余项,仪器设备以Roche、梅里埃、BD、Sysmex等知名品牌为主,总价值3000多万元,有力保证了区域化检验工作的开展[4]。由于减少了对基层医院财政的分散投入,医疗资源集中利用,松江区卫计委在确保辖区检验质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开支。区域临床检验中心业务量从2010年的不足4000万元增长至2015年的1.3亿元(见图2)。

1.3“统一度量衡”: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

检验结果是实验室这个“加工车间”的最终“产品”,实验室的硬件、软件水平以及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决定着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只有实现检验结果标准化,不同医疗机构进行的检验都遵循同样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检验结果才具有同样的“标准”,才能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互相“流通”,实现互认[5]。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成立前,松江区各医疗机构所开展检验项目在名称上并不统一,如同样的项目或服务内容名称却不相同,或同样的名称但服务内容不同;同时,各医院检验科采用的设备差别较大,方法学、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各不相同,检验技师素质参差不齐,不仅不利于同行间的业务交流,更对医学检验结果共享互认造成巨大障碍。因此,松江区域临床检验中心采取了一系列举措统一标准:(1)建立覆盖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环节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并将管理理念区域化,使得员工每项检验活动都有章可循;①检验前环节质量控制为确保基层医院三大常规检测质量,同时确保检验前采样的质量,检验中心加强与基层检验人员联动,通过开展检验业务培训与考核、质量督查、学术交流、发放《临床检验手册》与宣传资料、基层检验人员来中心工作学习等方式保证检验质量,开设“检验医师在松江”微信公众号、建立区域检验微信群,方便检验信息的与沟通;区内各医院统一LIS系统,统一项目名称,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标本条形码,统一采样耗材,统一报告格式(图3~5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统一向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分中心发放72孔离心机18台,血清标本统一使用分离胶管离心后送达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统一使用专业物流公司配送检验标本。松江区域临床检验中心的标本来源比较分散,除乐都医院外,还有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检验标本。为保证检验标本运送准确及时,并符合检测及生物安全的严格要求,检验中心采取以下措施:依据各医院所处地理位置和检测项目的时限要求,合理设计5条物流路线,配备6部物流车,数名专职物流人员,保证所有标本在每天11:30之前送达检验中心,并在标本接收过程中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管理规范。温度控制:采用专用标本运输箱,递送员配备无线射频装置(RFID),对医院标本及标本箱温度进行扫描数据并实时上传,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通过监控中心设立的监管设备,工作人员实时对标本的收取时间、数量以及运送过程中的保存温度、质量现状进行监管,保证标本安全、准确、及时送达检验中心(图6见《国际检验医学杂志》网站主页“论文附件”)[6-7]。②检验中环节质量标准化:检验中心成立后,辖区各基层医院三大常规项目保留,其他检验项目的标本集中送往检验中心检测,基本实现区内同一检验项目使用一种仪器、一种方法和试剂的检测形式,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和基层医院检验科每年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活动,规范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比对、校准和性能验证活动[8]。③检验后环节质量监督:规范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危急值传报与登记、报告单的书写方式、书写要素、描述方式、参考值表示方式等,保证出具合格的检验报告。(2)提升检验人员综合素质检验的发展仅仅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是行不通的,更重要的是人才的竞争。区域临床检验中心注重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员工参加成人继续再教育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积极创造条件让员工参加院外、院内学术交流,组织科室内部的业务学习,有针对性选派业务骨干赴国内、外进修,加强人才业务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1.4提升学科地位,重视检验结果互认的宣传

为提升学科地位,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制定“一面两点”的发展规划,即以区域医疗集中检测平台建设的完善和发展作为“一面”,以感染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的实验室诊断及相关基础研究作为“两点”,全面推动学科发展。学科2011年建成区域临床检验中心,2012年入选院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松江区医学重点学科,2014年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2015年获得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A)类。学科地位的提升促进了松江区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有力推动检验结果的区域互认。此外,通过各类媒体和医院的大力宣传,以及检验人员耐心向广大患者介绍检验结果可以互认的范围、依据,及时解答广大患者对不能互认的医学检验结果的疑问,增强了医患之间的理解与沟通。松江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运行4年来,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国内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多地兄弟单位纷纷效仿,目前已接待国、内外来访参观50余次,使得检验结果实现更大范围内互认愈发变得可能。

2讨论

公立集约化检验管理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松江区医疗卫生事业,有利于检验质量的提升、结果的同城互认以及学科的可持续发展。首先,作为一个政府主导、民营资本参与的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其在利益追求、质量保证和患者服务方面,具有良好的客观公正性。其次,松江区域集中检验和结果互认是在综合考虑了二级、一级医院间地域分布特点,并在同一医学检验质量标准上才得以实现的,达到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解决了基层医院检验成本高、检验能级低、检验技师素质不均、质量无法保证、结果无法互认等诸多现实问题,让辖区百姓在基层医院即可方便享受大医院同质检验服务。检验医学正面向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影响更为深远的应该是一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的转变。区域化检验和结果互认是符合医学检验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公立性检验机构仍是医学检验服务的主体,第三方检验(或独立实验室)是有益和必要的补充,第三方检验与医院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卫生主管部门特别是省市临床检验中心,可发挥其指导、协调与监管职能,打破既往无序竞争、资源浪费的局面,使三者合作,协力为患者打造价格更低廉、质量更优质的医学检验服务环境。松江区区域临床检验中心运营模式作为一次大胆的创新与尝试,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也意味着临床实验室的服务范围、管理模式和学科建设等正在悄然改变。目前,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检验结果互通互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更多的探索。作为检验结果标准化的逻辑延伸,检验结果互认能否走向医检分开,能否与政府推行的“分级诊疗”相契合,这也是当前医改框架下的新课题,值得我们去大胆探索,积极推进。

参考文献:

[1]张蕾.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难点及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5):94-95.

[2]江传慧,陈燕.检验结果互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234-1235.

[3]熊怀民,蒋廷旺,周金保,等.区域性临床检验服务集约化的实践[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1):92.

[4]殷杰,郑永前.检验中心优化改进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2):141-144.

[5]陶华林,汪碧琼.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问检验结果互认的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1):23-24.

[6]陈秀兰,邱方成.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50-852.

[7]王晶,余小兵.医学独立实验室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21):2670-2672.

[8]居漪,唐立萍,王美娟,等.上海市常规化学项目检验结果互认基础探讨[J].检验医学,2012,27(12):995-1001.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7篇

取消药品加成后,公立医院药剂科将从利润中心转变为成本中心,这对药剂科的冲击不可谓不大。上至专家、学者,下到普通药师,都对此次改革心存疑虑:药剂科何去何从?药剂师何去何从?药剂科是解体、托管,还是迎来了春天?

2014年6月8日,由中国药学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药理学会等组织联合发表的《我国医院药学发展专家共识》明确提出:药师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不可替代的力量,药学部是医院必不可少的部门;药房外包只是利益再分配的问题,解决不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另外还提到,建立临床药师制,国家需要尽快增设药事服务费的激励机制;加快药师立法,明确药师责任、权利、义务。

可以看到,医院药学只有从简单的“卖药”职能回归到“药学服务”本质,才能始终屹立于医改的浪潮中。作为普通药师,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不应只是掌握调配药物的简单技能,而要成为一名药物使用专家,实现药师的价值。

日常工作中,药师在保障安全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审核处方适宜性,做医生合理用药的良师益友;做临床科室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合理用药分析师;为患者提供用药咨询,指导患者正确用药等等。但由于我国临床药学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药师还未真正实现专职专科化,各医院临床药师配比明显不足。药师在审核医嘱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参与药物治疗时,不能充分掌握患者的医嘱、病历等信息;开展医嘱审核时,不能即时查询与用药相关的任何问题;完成药历、处方点评等工作记录、计算各类医疗质控指标时,不仅任务艰巨繁琐,而且获取的数据可能不准不全。

站在医院药学发展的转角,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毫无疑问,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合理用药中,应该是一条必由之路。有了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工具,药师在处方用药安全工作中,工作效率提高,并可能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已经尝试在全程化药学服务中引入信息技术,并且初步取得一定成果。事实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应满足于简单地为医务人员提供各类医药信息的查询,而应该提高到药事管理的高度和层面。尤其应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安全合理用药的管理中,降低用药风险,为患者建立一道绿色的防护墙。

就审核处方而言,为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主要分为事前和事后两种信息化管理手段。事前管理指的是在医嘱下达之前,就依靠系统的智能化判断,按照用药危害等级或者国家相关管理规定,对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提示、干预和拦截,避免不合理处方到达患者手中,同时帮助医生规避各种用药风险。事后管理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对各类用药数据和质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和上报工作,目的是为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相关管控目标提供参考,同时为自定义用药的事前干预措施提供借鉴。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调整的管理目标和干预措施,及时输入系统后,又可进一步辅助优化事前管控和干预,最终实现临床用药管理的良性循环。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抗菌药物使用指标 使用强度

【Key words】Special regulation of antibiotics,antibiotics rational use index,antibiotics use density

【Abstract】Designing scientific and ratibional antibiotics control index standards and assessing its sui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role for special regulation of strengthening antibiotics management in2013.The consist of assessment index system,method of formulating and its assessment are introduced .The rationality,problems and discussed to give reference for special antibiotics regulation action.

Author s address: Ningxia Linwu

【中图分类号】R97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93-02

根据卫办医政发〔2013〕37号卫计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全

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政治活动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巩固前两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成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效控制细菌耐药,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按照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2013年卫生工作要点和三年活动工作安排,我委决定2013年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为此,根据2011?2012年卫生部对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检查标准及评分办法和2013年医疗工作要求,本文拟对科学?合理地制定临床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情况与达标情况的评价体系,①并评价该指标值的适宜性等问题加以论述,以期为落实《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各项要求,创造合理用药的医疗氛围?

1 体系指标构成(100分)

根据《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处方既包括门诊处方也包括医嘱,也就是评价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需要分别以科室为单位?以医师个人为单位综合评价,即对处方药物遴选?用药时机?剂量?疗程?联合使用情况?用药依据?使用比例等方面加以评价?据此,我院根据门诊处方指标(20分)?“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完成情况(30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完成情况(30分)?“清洁切开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10分)?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情况(>30%,包括限制使用>50%?特殊使用>80%)(10分)以上5项指标对临床科室该类药物的使用加以评价?其中,处方指标是世界卫生组织/合理用药国际网络(WHO/INRUD)的医疗机构用药指标中的一种,皆在以一种可靠的方式评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行为,不考虑采集数据的人,包括:处方使用指标?患者关怀指标,本文研究的百张处方评价是针对处方使用指标而言,包括百张处方评价结果占5分,“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完成指标情况占15分?

2 各科室分解指标制定依据

科学?合理地制定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分解指标值,是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顺利进行并做好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保障?为此,采取以下步骤制定各科室的分解指标并顺利签订了各科的责任书?

首先,根据我院2012年全年各科抗菌药物使用的实际数据,计算各科室的平均值,将该平均值与2012年指标进行比较,对差别较大的科室重点关注;

其次,根据平均值与卫生部的要求两者间的差距,按照全院最终完成该指标值的要求,将平均值同比例下降,分解所得各科室的责任指标(权重70%)?

第三,以我院另一医疗区各科室分解指标作为参考(权重20%);

第四,参考其他同级别医院相应指标值并每周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按2013年初定指标(即2012年全年平均值同比例下降的数据(权重70%),另一医疗区分解指标(30%)连续8周监测各科室,对未完成指标科室与科主任沟通并提出整改办法,同时,每月检查30份出院病历?全院25%以上的清洁手术病历(手术病例数低于4例的全部检查,高于4例的按照25%比例查)作为依据进行评价,实际情况与指标接近的科室,不做调整;差距较大的科室,通过与科主任协商,并参考其他三甲医院指标做微调(权重10%)?

最后,得出2013年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分解指标?

3体系各项指标评价

临床科室医疗覆盖范围?抗菌药物使用量占全院使用量的权重等方面也影响着体系各项指标得分的科学性?合理性?

3.1各科室各项指标应得分数

根据临床科室医疗工作范围不同,科室指标评价得分应参考本科室应得分数和实得分数两部分内容;根据医院医疗工作具体规定如下:

只有门诊没有病房的科室应得20分;

只有病房但无清洁Ⅰ类切开手术的科室应得70分;

只有病房也有清洁Ⅰ类切口手术的科室应得80分;

既有门诊也有病房但无清洁Ⅰ类切口手术的科室应得90分;

既有门诊也有病房且有清洁Ⅰ类切口手术的科室应得100分;

3.2各科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整系数规定

根据各科室对医院的医疗工作的承担比例及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体系评分系数规定如下:

只有门诊没有病历的科室其评价系数为0.9;

只有病房但无清洁Ⅰ类切开手术的科室其评价系数为0.9;

既有门诊也有病房但没有清洁Ⅰ类切开手术的科室其评价系数为1.1;

既有门诊也有病房且有清洁Ⅰ类切开手术的科室其评价系数为1.2;

3.3各科室分解指标完成情况评分

为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建立更直观地考察临床科室对本科室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针对各项指标根据信息检索结果及处方?病历审查结果进行评分,对完成指标科室评分,对未完成指标的科室并以未完成超过20%为限价加以评分?其具体计分方法如下:

完成指标即达标科室得分计算方法: 实际得分=[1-(科室实际使用率-科室分解指标)/科室分解指标]*该项指标得分

(每月计算得分时,最高不封顶;年终统计时,最高分为该项指标应得满分)

未完成指标即未达标科室得分计算方法:实际得分=【1-5*(科室实际使用率-科室分解指标)/科室分解指标】*该项指标得分

(按此方法计算,当实际使用率超过分解指标的120%时,得分即为0,最低为0分)?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微生物送检率情况”完成情况得分按上述公式计算?

3.4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分

根据每月检查清洁Ⅰ类切开手术(按25%比例即50份以上)病历的结果,从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使用比例?(2)品种选择合理性?(3)用药时机合理性?(4)使用疗程合理性?(5)是否联合用药5个方面,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评分?

按照“卫计委2013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检查,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共占100分,其中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率低于30%,得分30分,其他各项占70分”?故对以上5个方面我院以10分为满分进行分解:即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占3分?其余各项共占7分?

对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所占3分,按照各科室实际使用比例具体分解为,若预防使用比例≤30%得3分,31%~40%得2分,41%~50%得1分,>50%不得分?

另外7分即对每份病历从以上5个方面 进行合理性评价,其得分计算方法为:若未使用抗菌药物,则为合格,计数为1;若使用,再从品种选择(基数为0.3)?用药时机(计数为0.2)?使用疗程(计数为0.3)?联合用药情况(计数为0.2)4个方面进行评价,合理则记相应数值;其得分=各数值之和/总份数*7.

该项最终得分=预防使用比例得分+清洁手术病历合理性得分?

4 合理用药考核示例(以某外科为例)

由于该科室为既有门诊也有病房且有清洁Ⅰ类切口手术的科室,其得分情况具体见表1.

表1某科室得分情况

*该科室清洁手术216例,本年度审查68份;其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14份,比例为21%,小于30%,得分为3分;清洁手术病历合理性判断,未使用抗菌药物病历54份,记数为54*1,使用抗菌药物病历14份,其中品种选择合理12份记数为12*0.3,用药时机合理14份记数为14*0.2,使用疗程合理10份记数为10*0.3,未联合用药13份记数为13*0.2,清洁手术病历合理性判断得分为(54*1+12*0.3+14*0.2+10*0.3+13*0.2)/68*7=6.79,该科室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实得分数为9.79?可见,该科室本年度体系指标评价得分为69.79*1.2=83.75分?

5 讨论

此合理使用评价体系的建立,理论上能够直观地反映该科室本年度各项分解指标的完成情况?然而,医疗工作是以临床为基础的,收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不是简单地数据的加权平均和求和就可以科学地评价器合理性的?

5.1 评价方法的合理性

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体系指标的建立,是依据卫办医政发【2013】37号文件的要求制定的,其评分内容包括了整改工作检查时的各项指标,具有很好的时效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具有指导医疗机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积极作用,如清洁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由于将该指标分解为几个部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更加规范?

5.2 评价方法的缺点

该评价体系分解的指标值是否能满足临床实践的要求,值得商榷?

由于各临床科室的患者的疾病组成是动态的,所以需要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我院目前是以月为评价时段,每月打分,然后在季度?年终汇总分析?这样的做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5.3针对普遍存在的难以达标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②指标可采取的措施的建议

根据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公示,

即:使用强度=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100/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考核指标≤40DDD);

其中: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消耗某药品药品总量/该药的DDD值;

收治患者人天数=同一抽样时间段内住院患者总数*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住院患者总数*(住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住院患者总数)

=住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

目前本院采用出院患者占用总床日数③,由此可见,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措施,包括(1)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剂量的大小应按照感染的严重程度(轻?中?重度)使用;(2)降低手术预防用药的剂量,现各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有剂量偏大的情况存在;(3)降低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可以停药时一定要及时停药;(4)抗菌药物联合使用除非有指证或确实必要外,可以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应避免联合使用;(5)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根据说明书的推荐,应一日一次给药的,勿一日多次给药?

参考文献

[1] 杜广清,黄爱萍,史录文.构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体系【 】.中国医院,2012.

[2] 杜广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如何把控【N】.医药经济报,2012.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9篇

一、医疗卫生资源增量提质工程

通过对卫生基础设施进行修缮、改造和提升,建设一批重大医疗基建项目;科学规划布局,多方争取卫生资源;创新机制路径,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与效益,加快提升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与资源配置水平,实现医疗卫生资源增量提质。重点做好以下19项工作。

1.完成区三院(原__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地下室工程。(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2.推进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完成区骨科医院新建工程的施工招标。(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3.区中医院增开病床150张。(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4.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5.推进__中心医院内儿科楼修缮工程,完成施工招标。

6.完成区四院(原__人民医院)原址重建工程设计招标和过渡用房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7.启动区二院(原__人民医院)业务用房改造立项。

8.启动区中医院特需病房(国际部)改造。

9.推动__医院二期用地整备工作。

10.开展区慢性病防治院精神病人日间照料中心前期工作。

(二)科学规划布局,多方争取卫生资源。

11.加大对医疗设备的投入,安排不少于1亿元资金更新公立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区政府民生实事)

12.结合区政府及市卫计委要求,完成《__区卫生事业“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13.积极向市卫计委争取将在__片区规划的原市肿瘤医院调整为综合医院,力争改变__片区无规划公立综合性医院的局面。

14.加大引入社会办医力度,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提请区政府出台《__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二级医院的指导意见》。

(三)创新机制路径,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与效益。

15.建成覆盖医院、社康和公共卫生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实现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社康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16.全面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全区二级以上医院预约放号量超150万,预约服务量超30万人次,预约率达20%以上。(区政府民生实事)

17.稳步推开“先诊疗后付费”模式,新增区人民医院和__人民医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区政府民生实事)

18.联合区政府采购中心,加强设备采购资源统筹;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设备采购的事前评估、规范采购与事后跟踪问效。

19.探索在__中心医院建设区影像集中阅片中心,解决基层医院阅片人员缺乏问题,提高阅片质量。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打造国际医疗中心”的战略部署,以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建设为抓手,以PPP模式为驱动, 大力培育和引进高端医疗服务资源,积极建设名医(名科)、名院、名诊所,提升高端医疗技术与服务水平。重点做好以下7项工作。

20.深入推进“三名工程”,大力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21. 积极推进__大学、__医院、__集团利用计生服务中心大楼举办国际医疗中心项目,探索建立高端影像中心、开办国际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年内试运营。(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22. 与__医院签订“__医院__消化病诊疗中心”合作协议并推进建设。

23.积极推进__大学、__医院、____公司与中心医院合作项目,力争签订合作协议。

24.力争__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加挂__市耳鼻咽喉科医院牌子;推动与香港大学牙学院合作。

25.推进区中医院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合作深化;力争将区中医院纳入__中医药大学与墨尔本大学生命健康学院__特色学院体系内;在区中医院设立院士工作站。

26.推进区妇幼保健院与华大基因联合建设华大基因__临床医学检测中心、杨焕明院士工作站、转化医学中心及__市医学重点实验室。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平台,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为核心,大力开展医学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批优势学科群体,着力构筑“医学高地”,为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重点做好以下8项工作。

27.推进各医院创等级医院、教学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工作。

28. 借助市级重点学科开展结对共建、学科植入,建设与区内20个专科的学科联盟。(区委

区政府主要工作)

29. 加强重点培育学科(实验室)、特色学科建设,开展区级医学学科评估,遴选重点培育学科(实验室)和区级特色学科,局、院两级设立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给予重点资助。

30. 广泛开展科研协作项目,力争课题、基金、成果数进一步提升。

31.出台《__区医学重点学科五年建设规划》、《__区卫生系统学科建设管理办法》。

32.出台《__区公立医院临床(医技)科室主任选拔任用考核指导意见》,严格对科室主任的任职条件、业绩考核要求;完成各医院学科评估与科室主任换届。

33.出台《__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才办法》,采用成立名医工作室等形式多渠道柔性引才,吸引一批省市级名医、高层次人才加盟领衔,培养学科创新团队和人才梯队;积极引进高端、高层次和中青年技术骨干。

34.委托复旦大学举办第二期“__区医学学科管理提高班”(培养不少于100名学科带头人及职能科室管理骨干的后备人才)。

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进一步夯实网底,积极创新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力求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础医疗服务,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屏障”。重点做好以下14项工作。

35.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康中心的应用。(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36.做好急救工作,深入开展医疗急救技能培训和考核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37.做好疾控工作,进一步健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区委区政府主要工作)

38.落实社区老年人卫生保健优待政策,社康中心为户籍和持有居住证的65岁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免费体检。(区政府民生实事)

39.落实医院专家定期下社康坐诊工作,提升社康中心诊疗水平。(市、区政府民生实事)

40.提高社区健康指标自助检测点覆盖面,2015年增加25家(累计建成58家),提供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测量,做到疾病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区政府民生实事)

41.进一步理顺局机关与区社管中心之间、区社管中心与举办医院之间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社康管理机制。

42.继续推进社康中心标准化建设,抓好社康中心基本设备标准化配置项目市投资补助资金项目的落实。

43.推广南联社康中心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试点。

44.抓好社康中心流程再造试点工作,及时推广应用。抓好整合资源服务,建设社区全科医学技能培训中心和区社康心电图诊断中心。

45.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抓好慢性病防治和精神卫生项目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国家慢性病防控示范区复评。

46.抓好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对街道防保所职业卫生检测资质问题。

47.理顺基层公共卫生体制,推进街道防保所管理体制改革。

48.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强化培训演练,加强应急工作规范管理,妥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五、人财物规范管理加强工程

以加强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应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水平和资产管理水平,切实管好全区卫生计生系统的人、财、物。重点做好以下9项工作。

49.配合市对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的工作部署,适时出台《__区区属公立医院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规范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50.建立年度卫生和计生系统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完善局院、局所目标责任制考核,突出改革创新导向,确保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提升。

51.出台《__区卫生计生系统临聘人员管理办法》,规范临聘人员管理。

52.出台《__区卫生计生系统中层敏感岗位交流轮岗的指导意见》,对各敏感岗位工作人员进行内部交流、跨单位交流。

53.出台《__区卫生计生系统机构设置和干部人事权限管理办法》,规范机构设置和干部人事任免审批。

54.完成各事业单位换届空缺领导岗位选拔配备,完成各单位中层管理干部换届。

55.完善医疗机构内审机构设置,加强财务与审计工作;配合市卫计委工作部署,探索实施三级医院派驻总会计师制度。

56. 加强与区政府采购中心的协调,推进医用耗材采购体制改革试点。

57.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继续抓好全系统安全生产工作。

注重以人为本,从推动人口的发展着手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强化人口计生服务管理,着力提升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重点做好以下10项工作。

58.推进优生惠民工程科学育儿之启智摇篮项目,2015年建成60个场所,服务4000个学龄前家庭。(区政府民生实事)

59.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计划生育目标任务,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建设,积极推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

60.开展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专项活动,突出解决计划生育“三难”问题,提高双查率和持证率,积极开展区域协作。

61.推进计划生育便民维权服务,有序实施“再生育一胎子女”政策,提高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

62.重点做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深入推进出生缺陷预防干预和生殖健康促进工作。

63.开展普法宣传,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着力遏制违法生育行为。

64.认真推进计划生育信息核验工作,提高计生办证效能。

65.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力度,严厉打击“两非”行为。

66.加大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正面宣传,发挥舆论先导作用。

67.进一步推进卫生计生机构业务整合提升,提高服务质量与技术水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法治理念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效果进一步显现,人民群众对依法行政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为目标,积极推进卫生计生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8项工作。

68.实施卫生监督员执法水平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

69.全面开展学校、托幼机构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监督执法检查。

70.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强化重点企业和超标企业职业卫生检查。

71.加强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与工作,促进卫生计生依法行政质量有效提升。

72.以行政权责清单为依托,大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大力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73.扎实做好行政许可服务工作,继续探索推行服务便民措施,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现行政许可服务提速提效,大力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工作,加强相关业务科室的沟通协调,实现窗口单位与业务科室的良性互动。

74.加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管,依法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记分,加强民营医疗机构高风险严管单位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

卫计委工作要点范文第10篇

一、医院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审计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出了日益复杂化的趋势。在这样的影响下,各种经济体的市场活动也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其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持续经营能力等均附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之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兼并、破产、重组等现象时有发生。身处市场经济环境,医院审计风险增加也不可避免。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负责人主要是政府及卫生行政机构委任的相关人员,其资产构成以国有为主,导致医院的经济体制缺位,经营管理权责界定不明晰。同时,医院诸多管理者的审计意识薄弱,对内部审计制度制定及环境建设重视不足,为内部人员串通提供了机会和便利。此外,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我国大部分医院审计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还存有不同的欠缺,加之行业特殊性及业务复杂性,导致审计风险出现并累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但现实情况却是医院审计人员对相关法律法制不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缺失,不能严格按照审计工作要求履行职责,提高了医院审计风险。

二、医院审计风险的有效防范对策

医院审计是一项系统化实施工程,关涉多种因素,包括制度、人才、监管等,理应作为医院管理的重点内容,以提升相关工作质量,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医院审计风险有效防范对策,以供参考和借鉴。(一)完善制度建设。制度是行为实践的依据和保障,其完善与否直接影响了最终工作成效。新时期,面对市场经济形势变化,医院必须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并将之纳入到日常管理规范中,根据《审计法》《关于卫生系统内审工作规定》等法制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修缮审计制度。例如,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细化审计工作操作流程,精准确责确权到各岗位,保障系列相关工作有序、高效实施。严格意义上,医院审计的价值体现在客观反映医院经营及各部门绩效情况,并由此分析发现医院经营风险隐患。以目前的审计环境来看,医院要想全部发现隐存风险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理性解读审计风险,根据其重要程度和危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划分,并由此确认工作重点。基于完善的制度建设支持,医院需逐步明确内部审计对象,不断延展审计范围,理性考察各阶段及各项工作要点,有效规避少收、漏收或少收等收费情况,维护自身良好的社会声誉及形象。(二)健全工作体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医院审计机构仍然隶属于上级行政部门,直接根据卫计委有关部门要求设立,独立性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权责落实。建立相对足够独立的医院审计机构,将大幅提升审计部门的权威性,有利于其权利行使及责任落实,继而保证相关经济活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为医院各项决策制定提供精准的信息支持。在此过程中,还需合理配备人员,保证各项审计工作有序开展。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由于审计项目的差异化,对不同工作岗位的审计人员提出了不同要求。因此,医院健全的审计工作体制,应充分考虑审计工作的特殊性,逐步由单一的财会人员转向财务、经济、工程、机械和法律等专业人才集约化的结构转变,既要求熟知审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也要求掌握医院的各项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对医院资金运行状况的全方位监督和监管,继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资源使用效益,实现经济价值、审计价值最大化。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内忧外患的威胁,医院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审计工作体制健全建设。(三)重视人才发展。纵观历史的发展,任何时期的社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人员综合素质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审计工作质量,其专业化建设至关重要。因此,医院应重视和支持审计人员发展建设,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等工作,注重其综合业务水平的培养和提升,可邀请学术大家或同行优异者组织交流会,分享和传递优秀经验,引导其实现自我价值、职业价值甚至人生价值。同时,医院还需随着业务拓展,选调一批政治思想好、业务技术精、作风态度正的人员,进一步充实审计人员队伍结构,引导他们扮演好作为实施者、监督者、建议者的角色。在新的发展时期,优秀的审计人员应具备经营管理、财务会计、金融法制等综合知识与技能,并且需要不断扩充和延展。信息化时代,医院审计人员还需具备较高的计算机水平,紧跟时代潮流,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发展需求。因此,医院还需组织多种多样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促使其编写内部审计程序和测试模块,加速内部审计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四)加强内部监管。行为实践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执行上,否则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只能沦为一纸空文。因此,医院要着力于审计执行建设与提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和总结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例如,对药物经营不善导致的诸多经济纠纷或损失,医院审计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详实调查其中缘由,并及时把相关信息反馈给上级领导,附带有效解决方案,避免问题扩大化、严重化。同时,医院还应逐步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针对各科室工作管理、效益以及质量等进行审评,客观公正的反映实际数据,一旦发现违法乱纪行为,严惩不贷。在此过程中,医院还需着力持续开展审计工作,事前计划与控制、事中监督与考核、年终决算审计,将审计工作贯穿于整个运营体系中,从而有效保证医院业务正常、有序开展。此外,医院还应考核审计部门工作,严防行为,认真分析员工思想行为表现,及时纠察其中问题,追根问底,总结其根本诱发因素,继而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为内部营造良好的审计工作环境与氛围。

三、结语

有效防范医院审计风险尤为重要和必要,这是关系医院业务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加之医院审计工作环境复杂,其面临的风险因素众多。笔者希望学术界的相关人员持续关注此课题研究,综合剖析医院审计工作现状,结合现实情况,就医院审计风险进行全方位解读,并总结其中影响因素,继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的防范策略。

上一篇:质量工作要点范文 下一篇:农业工作要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