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校毕业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16:22:16

体校毕业总结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羽毛球;竞技体育;体教结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上海市部分少体校羽毛球运动队注册运动员为研究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阅读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同时参阅了上海市部分地区少体校羽毛球运动员历年比赛成绩图表,掌握第一手信息。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学生运动员的体育行为及从事体育训练的心理特征设计问卷题目,在上海市虹口区、闸北区、黄浦区、宝山区及杨浦区的羽毛球传统项目学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8份,有效率达98%。

1.2.3、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并对其进行逻辑分析,从统计的结果中归纳出存在的问题,总结前人经验,找出前人未涉及的问题层面,提出有效的改革建议。

2、结果与分析

2.1、各区少体校羽毛球队基本情况分析

从近年的比赛成绩可以看出,各区少体校羽毛球队成绩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显著;呈现出高年龄组成绩比低年龄组要好,男子成绩比女子成绩好。教练员的学历基本都在本科及本科以下,初级和中级教练员的比重较大,高级教练员比重小。且许多本科学历的教练员,都是从体工队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他们从小接受专业的训练,缺乏文化学习,语言表述不规范,对学校体育和运动队训练的理论水平不高。

2.2、“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加大了学生运动员对将来发展的风险

从对少体校羽毛球队员高中毕业去向统计情况可以看出,能进入更高水平运动队深造的人数不到10%,考入相关体育类院校的占26.3%;而高中毕业后从事与体育无关的专业和工作的却高达57.9%,超过总数一半。多年的业余体校训练,对他们今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效益。学生运动员在高中毕业后,体教结合却没有了其赖以生存的高校,体校学生也必须和其他学生一样考大学,这对于从小接受运动训练,文化课较欠缺的学生运动员而言,无疑处于不利位置,这也是体教结合最大的瓶颈。对于没有利用体育优势考上好大学的学生而言,多年的辛苦付之东流,学习成绩也不如别人,这与之前参加业余训练的期望值相距甚远,对他们今后的就业都极为不利。

2.3、“上行途径”不畅和“下行途径”闭塞造成后备人才来源缺乏

我国羽毛球水平享誉世界羽坛,这应归功于我国长久以来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才梯队,业余体校仍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然而在前人赫赫战绩的背后,危机已悄然而生,就是生源。现有的“体教结合”模式中,管理体制不顺,很难解决学生向上输送问题。而市场经济的今天,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也尤为突出。

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得体育人口急剧减少;社会的生存压力、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以及规避风险意识的作用,使得选择从事运动训练成才的孩子日益减少。此外长期练习羽毛球的费用不菲,对场地、器械的要求较高,一般家庭负担有限。据一项调查表明:我国约有70%的家庭,无论是高收入还是低收入家庭不愿意子女从事运动训练,主要就是怕影响孩子的文化学习。那么能被我们竞技运动挑选的孩子只剩下30%之多,而每个孩子都有其生理特点,并不是每个孩子的先天条件都适合从事运动训练,如果再不及时解决“读训矛盾”、完善少体校管理保障体制,那么少体校的生源问题将愈演愈烈。

2.4、恶性竞争、拔苗助长、急功近利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少体校存在的意义是为国家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体育人才,国家也鼓励地方大力发展体育,对成绩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这就必然会有指标的出现,竞争便大张旗鼓了。为出成绩,各个区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业余体校的教练员,为了让运动员早出成绩,而忽略他们的年龄特点,过早地进行专项化训练,以致许多青少年运动员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已全身伤病,尤其是腰部、踝部、肘部、肩部等部位的伤病更为突出,严重影响训练。羽毛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是技术性较强,出成绩的周期较长,如果急于求成,恶性竞争,拔苗助长,过早的专项化训练,将适得其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3、结论

(1)少体校羽毛球项目“体教结合”模式的制约因素,究其原因在于制度的问题。保障机制不健全,“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培养体系尚未建立,致使“体教结合”的上下行途径问题无法解决。

(2)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自在本系统内尝试“体教结合”,系统之间缺乏顺畅衔接,不能优势互补,以致运行效果不理想。少体校的训练模式重点仍有偏颇,学校单一的人才培养观念和“应试教育”对“体教结合”模式的运行产生阻碍,学生缺乏一个适合学习及训练的优良环境。

(3)教练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对学生运动员的指导还不够科学完善,急功近利的心态不仅缩短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而且不利于他们将来的发展。少体校的经费问题,羽毛球训练的场地器材等经费问题也成为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4)我国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失衡,大环境下不利于实现“体教结合”的全面推行,也难有成效。在发展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的同时无暇顾及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发展。

参考文献

[1]牛玉芝.上海市重点中学在“体教结合”模式下试办二线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05):6-11.

[2]郑佩蓉.羽毛球业余体校“体教结合”模式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4(12):66-69.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赛艇;发展对策

【Abstract】The rowing team of Nanyang Sports School has always been Nanyang fist project of competitive sports since it was built in 1994, which has convey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alents for provincial professional leagues and higher institutions and won countless honors for Nanyang competitive sports. It was evaluated as high level rowing sports reserve talented person base by the stat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but it can’t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project very well in recent years, and it performance advantage has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in Henan province and the national youth competition. By analyzing a series of problems appeared in the last provincial sports meeting and the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owing project development of Nanyang Sports School, whicn thinks that the main problems of Nanyang rowing team training are the inadequate rowing project promotion, incorrect training direction leading to difficult material selection,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players and the venue, etc..It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rowing team of Nanyang sports school.

【Key words】rowing;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引言

南阳作为赛艇项目的国家后备人才基地,有着极大的地域水资源优势,南阳市区拥有国内最大面积的城市自然水域和国内首个市区内标准的水上运动场,为了成功举办2012年第七届全国农运会,南阳市政府在白河西岸,光武大桥以北,南阳大桥以南区段修建了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的龙舟比赛基地。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省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赛艇队。

1.2研究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及经验总结法。

2南阳市体校赛艇运动项目发展的现状

2.1南阳市体校赛艇队取得的成绩及省内排名现状

南阳市体校赛艇队自1994年建队以来,向省以上专业队和大专院校输送一大批优秀人才,现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国家赛艇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参加全国各种比赛和省里比赛几十场,在每次的省比赛中金牌奖牌数以及团体总分都排在全省前茅,为省队输送了谢志英、李杰雅、祁风建等一批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在河南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赛艇比赛中,南阳赛艇队勇夺6金8银10铜,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在15支参赛队伍中均居第一,创历届省运动会最佳成绩。

2.2南阳市体校赛艇队招生选材的现状

由于南阳市赛艇队隶属南阳市体育运动学校,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社会的变化,近年来业余体校的招生矛盾已经日渐突出。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普通学校,将来考普通高校,因此造成普通学校与体校争生源的情况,这种心态导致近年来体校和体育中学招生数量急剧萎缩,家长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将孩子送进体校,“常常是家长觉得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易管教,才会想到把孩子送进体校锻练”。〔1〕然而,由于赛艇项目的社会认知程度较低,开展的广泛程度不及其他热门项目,所以在这种竞争中赛艇项目往往处于惨淡的劣势中,即使一些优秀的体育苗子愿意来体校训练学习,他们也不会选择赛艇项目。所以招生问题是南阳赛艇项目面临的一个大问题。

2.3南阳体校赛艇队训练与教学结合的现状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更是学校体育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更多的家长及其子女观念的改变,家长们清楚竞技体育训练成才率不高的客观事实。说明家长对子女成为优秀运动员这一目标期望概率并不高。〔2〕即使能成为优秀运动员,也存在将来退役后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不在一味追求运动成绩,重技术轻文化,重体能轻智能,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不愿送子女参加训练,已参加训练的后顾之忧加重,训练积极性、训练质量和业余训练的声誉每况愈下,已经导致了恶性循环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南阳赛艇队前进的步伐。

2.4南阳市体校赛艇队培养队员的输出情况

南阳市体校赛艇队每年会新进十几名队员,全队队员人数每年都保持在30人左右,由于选材难,难选到优秀的苗子队员,每年往省队输送的队员屈指可数,绝大多数的队员都不能成为专业运动员,只能继续在体校读书直至毕业或者中途退学。而且在就业双向选择的今天,体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而且由于运动员训练造成了文化课学习成绩的脱节,毕业的学生普遍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3〕因此在就业、升学等方面也面临着巨大困难,我校一大部分毕业生都走向了打工的路子。事实上,即便是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专业运动员甚至取得优异成绩,可能面临缺乏保障的局面,由于赛艇项目社会认知度低,运动员退役后往往无法通过从事相关工作获得足够的收益,甚至生活都成为问题。

3分析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1赛艇项目招生难,选不到优秀体育苗子,在校学生培养方式及培养方向不正确、队员的出路不畅成为制约南阳市体校赛艇发展的最大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将会使南阳赛艇队继续稳步发展。

3.1.1广泛开展社会赛艇活动,提高赛艇项目的社会认知度

由于赛艇运动的社会认知程度不够,赛艇项目能够像篮球等运动一样被人们所熟知,招生问题就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善。〔4〕所以尽可能地提高赛艇项目的认知度是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首先,南阳的水域丰富,开展水上项目具有地理优势,因此多建立一些县级训练基地开展一些全市的赛艇比赛或者赛艇夏令营活动,比赛的场地定期向中小学生开放,提高其认知度。

3.1.2体育职能部门及其学校招生政策建立起重点项目扶持机制,突出重点运动项目招生选材的优先选择权

南阳赛艇队近几年来在每年锦标赛以及每届省运会上,所获奖牌以及分数都占南阳代表队所有比赛项目成绩的不少的份额,南阳赛艇队是南阳竞技体育的拳头项目,支柱项目,所以在招生选材的时候也应保证它的优先权。

3.1.3各级领导对选材工作高度重视,是选材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市体育局牵头,主动和市教育局联系沟通定期召开全市选材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选材工作方案,主要行政领导亲自担任选材领导小组组长,带领教练员们深入到学校去,建立选材网络、划分片区、明确责任主体,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3.1.4建立县区体育训练点,发挥体育传统学校的培养优势

目前南阳市体校赛艇队仍属体育部门直接管理,而其选材对象都是分布在各县区的中小学中,所以我们要打破体育、教育围墙,建立优秀训练网点,不断完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加强业余训练基础,构建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格局,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3.1.5必须尽快解决好赛艇队学生的文化课学习问题,拓宽教育职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

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尝试由体校附近的中小学来承担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尽快实现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工作与体校附近中小学共建、联办,接轨落实。尝试建立赛艇训练团队,补充文化课老师进入团队,加强和监督在校运动员的日常学习,让文化课的开展正规起来。

3.1.6对优秀人才培养之后上学、就业问题是选到材、选好材的根本所在

在运动员就业问题上,我省周口市政府及驻马店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优秀运动员就业的相关文件,保证了在河南省运动会上取得金牌的运动员可以分配到对口专业的工作。这将是现代条件下能选到材,选好材的根本之路。也才能为国家选拔培养输送更多优秀体育人才。

3.2尽快解决好水上训练场地的问题,保证赛艇队常年的训练系统化

3.2.1我们平时要积极与白河管理委员会加强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让我们队伍在训练中能尽可能第一时间掌握老训练场地的水位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提前安排或者调整计划,来保证运动训练的效果以及运动员自身的安全。

3.2.2尽快完善南阳市水上运动中心新训练场地的配套设施,建造学生宿舍以及餐厅,可以不受河面水位影响,利用好场地优势,发挥其功能。

4结语

南阳市体校赛艇队最近几年成绩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赛艇队招生的困境越来越严重,很难招收到适合赛艇项目的优秀体育苗子。我们一定要赶快开始行动起来,再加上在训练场地器材方面能得到保证,南阳市体校赛艇队将能继续走在全省赛艇业余训练乃至全国后备人才基地的前列。

参考文献

〔1〕杨智勇.基层业余体校招生难的原因及对策〔J〕.少年体育训练,2008(2):29-20.

〔2〕杨克新.我国业余体校发展历程及现状的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2009(02):27-28.

〔3〕董静,董国永,郭敏.对我国当前形势下“体教结合”现状与发展的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06(04):19-22.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在我国的训练体制中,地市级体校是基础训练阶段的重要环节。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要想在短跑项目上有所提高和突破,就要从基层抓起,加强对后备人材的培养,总结出近年来该市短跑成绩下滑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科学、符合该体校田径短跑项目实际情况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提出相应的对策,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田径短跑训练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才能向国家高水平运动队培养、输送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为国家田径短跑项目更好的发展储备足够的力量。

关键词平顶山市体校短跑训练现状研究

一、前言

(一)选题依据

我国短跑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劣势地位,随着世界短跑成绩的不断提高,我国与世界各个国家短跑水平的差距也是越来越大。业余体校,是我国高水平运动员的主要来源,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成长地方,也是专业队选拔后备人才的基地,所以体校训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体育项目成绩的发展。通过分析平顶山市体校短跑队训练现状,总结出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使该市田径短跑项目的运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文献综述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发现了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运动员选材、训练方法、赛前训练计划的安排、学校的后勤管理、与国外的短跑训练的对比这五个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具体总结分析如下:

在运动员选材方面,彭海峰、段玉香、丁海荣、吴旭东,在《短跑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中,对短跑运动员选材方面常用的各个指标进行了详细分析说明。

张振、吴玉钦、郭国兵在《中、外短跑运动发展趋势的对比研究》中把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和外国优秀短跑运动员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身体形态存在明显的差距,我国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肌肉体积相对较小;运动员的运动寿命较短;技术上等速过程较短,减速过程较长,快速力量和绝对肌力较差,高速跑动中放松能力欠佳、放松意识缺乏。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围绕“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现状研究”一文,本人主要翻阅了共58篇相关文献资料,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进行总结、分析和对比。资料来源主要有:中国知网、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

2.观察法

实地观察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训练,并结合自己多年训练的体会,进而分析、总结训练的缺陷和影响专项成绩等因素,为研究提供了最直观的材料。

3.专家访谈法

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两名教练员进行访谈,请教他们对本课题的研究看法和建议,获取更多的观点和相关资料,进而深入详细地了解了目前该体校短跑队训练情况以及队员的具体情况。

4.逻辑分析法

对搜集到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文献研究、访谈、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现状调查分析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基本情况现状调查分析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育运动学校田径短跑队,目前教练员2名(男教练1名,女教练1名),在训运动员48名。其中男生25名,女生23名。在校上课、训练、住宿的有29名(男生12名,女生17名),只在体校训练的有19名(男生13名,女生6名)。小学6名(男生2名,女生4名),初中生16名(男生10名,女6名),高中的26名(男13名,女13名)。现在能够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名(女生)、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的有28名(男生13名,女生15名)。

目前教练员和全队队员正在积极努力备战河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力争在比赛中实现新的突破。

表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基本情况

姓名 年龄 性别 工作年限 专项 学历 职称 毕业院校

苏峰 48岁 男 25年 100m、200m、100米栏 本科 高级 武汉体院

刘海珍 47岁 女 24年 400m、400米栏 本科 国家一级 河南大学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队伍力量薄弱,参加训练的运动员人数较多,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的时候不能根据每名运动员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不可能同时顾及到每位运动员,所以训练效率会有所降低。

在与两位教练员交谈中了解到,目前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不能够与当前世界上先进科学的训练方法接轨;教练员参加教练员进修或培训班学习的机会得不到保证,平均每名教练员两年参加一次培训或进修,对目前一些从国外学习到的先进训练手段和方法了解不到,导致教练员的训练方法、训练理念以及训练手段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层面。

表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在训运动员基本情况

性别 人数 一级运动员 二级运动员 小学 初中 高中

男生 25 13 2 10 13

女生 23 2 15 4 6 13

由表2的数据显示可以看出,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整体水平较好,在48名在训运动员中,除去6名小学生外的42名的运动员中,约66.7%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约有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

由图1可以看出,在该短跑队中,女生成绩相对比男生成绩优秀。女生中有65%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9%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男生中有52%的运动员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没有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水平的。

图1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男、女生运动员等级分布比较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完成情况调查分析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月的训练完成情况进行了记录,最后根据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表3 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训练完成情况

完成情况 超计划完成 完成 没完成

男生 2 ( 8.0%) 19 (76%) 4(16.0%)

女生 5( 21.7%) 17 (73.9%) 1 (4.3%)

所占百分比 14.6% 75.0% 10.4%

通过表3显示出的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8月份运动员训练任务完成情况的数据可以看出,有89.6%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能够正常完成教练员布置的任务,没有完成训练任务的有10.4%。这说明,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大部分运动员在训练中能明确教练员布置的任务与3要求,训练积极性较高,完成效果良好,这对于提升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成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计划调查分析

短跑训练计划主要分为: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赛前训练计划。

通过对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运动员的访谈和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该短跑队中存在有少数的运动员对教练员所制定的训练计划不满意的现象。运动员主要是对赛前训练计划、速度训练计划和体能训练计划的安排存在不满意。

注:此满意程度的统计结果为本人通过对在训运动员中的其中40名运动员访谈得出。

表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周训练计划

训练内容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百分比

速度 短距离

间歇跑 短距离

重复跑 阻力跑

或助力跑 休

息 加速跑 66.7%

力量 上肢力量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杠铃负重(深、半蹲、半蹲跳) 50%

专项耐力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不同距离组合的重复跑 33.3%

技术 80米放松跑 起跑、

弯道跑技术 起跑、

途中跑技术 50%

身体素质 协调性练习 腰、腹肌

垫上练习 跳跃练习 跳栏架 66.7%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训练训练量和强度调查分析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是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大强度训练是竞技能力进一步提高的手段;而承担更大的强度训练则是运动负荷进一步提高的手段,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强度在运动训练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和积累便不会产生运动负荷能力的提高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过程。

(二)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选材现状调查分析

1.短跑选材的总体要求

参照《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短跑的选材工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拔阶段(14~15岁)、优选阶段(16~17岁)。

根据优秀短跑运动员的模型特征和我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短跑的项目特点,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内容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运动技术、心理特征等方面。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选材重点和指标调查分析

通过对该体校田径短跑队两名教练员的访谈,了解到教练员在选材时,往往都是经验选材,根本不用选材学中的常用指标进行选材。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选材方面,所有的教练员都是凭借以往经验来进行选材。

(三)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调查分析

1.优秀田径短跑队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赛前训练安排6~8周左右的时间是比较合适的。在这段时间内,运用合适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训练强度与训练量作出调节,引导、调控最佳竞技状态。

在赛前训练中,在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即考虑到一般性规律,也要考虑到特殊性规律。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赛前训练安排调查分析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选材方法不准确、不科学、不全面。仅靠凭借经验、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测试运动员的30米跑和立定跳远这两项指标的成绩,就完成了选材,最终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苗子选拔不出来。

2.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在对教练员岗位培训方面的工作做的不够到位。教练员不能够及时得到最新的训练方法,了解到先进的动作技术。

3.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比较单一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成绩提高的幅度。

4.河南省平顶山市体校田径短跑队的赛前训练计划不够合理,强度和量的分配不能是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调整出来。

(二)建议

1.建议加强教练员对于青少年运动员短跑训练的理论学习,提高认识,提升科学化训练水平。

2.建议重视起教练员的岗位培训,鼓励教练员多参加岗位培训,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及时掌握当前先进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3.建议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根据《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中的要求来制定,并根据运动员的情况及时将训练计划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显友,黄立建.清远市业余体校现状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5.12.

[2]刘庆山,周洪珍,吴燕波等.广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4篇

体育运动学校的办学由于过分强化了运动员的训练成绩,从而忽视了文化基础知识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致使运动员文化知识水平普遍过低,出现了自身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国家就业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体校毕业学生被纳入市场经济就业渠道进行自主择业,限于体校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职业的特殊性,他们进入社会后根本无法在同等知识要求和文化背景下参与社会竞争,加上体育行业和运动员的就业范围及就业岗位相对有限,致使体校办学招生选材形势日趋严峻,学生流失比较严重,成了困扰我校发展的一大难题。学生就业率不高,文化学习被忽视是一个重要原因,在运动员接受基础训练的同时,文化学习往往是给训练和比赛让路,学生不能正常完成义务教育学习,造成了我校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文化知识和应试水平的较大差距。另外学校课程设置与同等中学不同步,造成了运动员文化学习缺陷,制约了学生再深造。至使毕业生社会认可度的降低,出路狭窄,因此尽快探索并形成运动校文化课教学规范化建设体系和模式,尽快规范运动校文化课教学,进一步优化文化课教学手段,全面促进文化课教学质量提高,已成为我们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二、对策与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学需要用四大模块构建文化课教学规范体系:即设置科学的目标体系、开发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和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忽略任何一个模块和环节,都将影响到运动校文化课教学的科学性、连贯性和规范化。

1、设置科学的目标体系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是以国家与社会共同兴办,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举国体制。体校的基本任务是:在学生中开展体育运动,传授体育知识,提高专项运动技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体校办学的目标任务一定要明确和坚持自己的办学方向,服务于竞技体育发展,面向社会办体育,不能偏离运动校的办学性质和方向。对培养目标有了正确的定位之后,这样才能遵循体校“读训并重,全面发展”的办学原则,在“读训并重”的总要求下,向着明确的办学目标发展,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开发出合理的课程体系。

2、开发合理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改革是世界教育改革研究的主流。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培养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体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文化课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可从两个方面进行:(1)突出体育行业特色,改革和整合现行的运动校课程体系,使课程的设置更趋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2)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使课程的设置更趋实用化、多样化和灵活化。

3、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

针对“读训并重”办学原则失衡、“体教分离”现象严重、“学训矛盾”突出问题,在科学设置课程的基础上,就要严格按照文化课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建立规范的教学体系:(1)主动争取业务部门的专业指导。(2)切实改变”有教无研,有研无改”的现状。(3)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活动。(4)不断在改进教学方法上下功夫。总体上要坚持“注重实际,降低标准,激发兴趣,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课堂教学。一是根据学校和学生两个实际进行教学。体校由于培养目标的不同,学生肩负着学习和训练双重任务。因此,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把主要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4、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8(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 编号:1007-3612(2007)05-0715-03

在对广东省体育 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了多个方面的调查,尤其是对全省各地、市的业余体育学校和传统项目 定点的中、小学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发现了一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并以此为 切入点,提出强化“体教结合”,完善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管理体制与合理运行机制的新观 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深圳市体育学校、深圳市保安区业余体校、广州市体育学校、广州市育才中学 、广州市华南师大附中、东莞市体育学校、佛山市体育学校、韶关市体育学校、乐昌市业余 体校、乐昌市城关一小、广东省北江中学、南海市业余体校、曲江县业余体校、仁化县业余 体校、南雄县业余体校、乳源县业余体校、始兴县业余体校、新丰县业余体校、新丰县一小 、翁源县业余体校、翁源中学等20多个单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法 依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通过对近年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整理与分析,占有大量的第一手资 料。 1.2.2问卷调查法 确定调查运动员样本2 100份,其中男性为1 432份,女性为668份,全部现场问答式添卷调 查。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 030份,有效率占91.1%。其中男性为1 319份,有效率占90.2% ,女 性为621份,有效率占90.3%;教练员设计问卷230份(自己填写),其中男性162人,女性68 人。收回208份,有效率占90.0%。其中男性154人,有效率占90.5%,女性61人,有效率占89 .7%。

调查问卷的设计严格按照社会学研究的要求,对所设问题在参考国家、省厅级相关课题资料 的基础上,广泛征求了调查对象对调查内容的意见,然后加以整理,再由专家两次进行筛选,最后制定出符合本课题具体情况的问卷内容。

为了确保调查的可信度,先进行了预调查,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的问卷进行了相关处理,同 时还用半信度法进行了信度检测,计算结果可靠性系数

1.2.3数理统计 将收集的全部调查问卷在IBM586微机上运用FOXBASE处理,并以数据库的形式储存,可被FOX -PRO、EXCEL、WORD、SPSS等读取后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1.2.4逻辑分析本课题采用归纳、演绎、类比、分析、综合等 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了逻辑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教练员问卷归类分析从调查中发现,我国的现行体育政策 ,造就了各类基层体育学校,也造就了成千上万的各类体育专业人才奋发有为,为国家的体 育事业奋战在各个体育层面的第一线,为我省及国家输送了为数较多的专门体育人才,成绩 可观(表2)。

在调查中也发现为数不少的教练员对青少年运动员和学生缺乏应有的人格教育,一味的追求 运动成绩,致使很多学生得不到正确的导向而误入歧途,造成辍学和远离运动队伍,使体育 人才流失(表3)。

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文化课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在调查的7项内容中训练的重要程度占到 了第一位,而文化课重要才占到了第二位,可见基层教练员还远远没有认识到文化课的重要 性,这对于运动员的长远发展会形成很大的障碍(表4)。

2.2运动员问卷归类分析在11项问卷内容里运动员的出路占到 第一位,并且突破了10 000分,可见运动员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出路问题(表5)。按课 题组的设想虽然并不太理想,但在几个相关问题上表明了多数运动员的识别能力和主次关系 ,实际上也对各级体育学校的教练员提出了更新、更高、更为科学的训练要求。这是值得研 究人员和管理工作者以及教练员深思与研究的问题。

总体上可以看出,青少年运动员认识到了训练对于他们的重要性,但由于年龄小,耐力程度 比较差,多数人不主张一次训练时间不宜太长。这是值得教练员在今后训练中注意的问题(表6)。

能够用什么方式来处理好这部分运动员的出路问题,是一个值得今后考虑和妥善处理的问题 ,这个问题处理的好坏,将关系到我省后备体育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表7)。

2.3对专家问卷归类分系课题组为专家设计了20个相关问题, 对78名专家进行了问卷,得到了比较权威的结论。专家答卷的20个问题基本趋于合理,特别 是前5项与竞技体育戚戚相 关的类项总分全部相同,其重要程度显而易见。后边的十几项内容由于侧重点和看法不尽相 同,排列也不尽合理,但总体上反映出了真实情况,基本上能够对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依据 (表8)。

2.4目前各级各类业余体育学校的基本情况 2.3.1教练员队伍的现状目前,各级各类业余体育学校的教练 员队伍有如下4种情况:

1) 在定点学校、尤其是业余体育学校,一种情况是:对于我省的传统重点项目来讲, 教练员的专业配备不合理,造成人才的埋没、浪费和 外流;另一种情况是:某一个或多个项目因教练员过剩,使有些教练员改行去带别的专业( 占13.7%),一小部分教练员改行搞了行政(占7.8%);

2) 教练员队伍学历结构参差不齐。在所调查的21所定点中学学和业余体育学校中,正 规的本科毕业生占26.8%,硕士研究生占1.6%,由专科通过函授等形式考取本科学历的占26. 1%,专科学历占24.6 %,非专科以上学历20.9%;

3) 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教练占12.3%,中级职称教练占45.3%,初级教练占42.4%;

4) 教练员训练水平不同、训练的科学性不强。在具体训练的过程中,月、周和课时训练计 划 、教案很不完善情况,特别是以体能为主导类的项目上,部分教练员没有制定详细、具体地 训练计划(占调查比例的31.8%),有些是随意运作,学校如作定期检查,则课后补写教案 ;有些教练员则是提纲式的简单一、两句话,在具体手段、运动量、运动强度、密度的控制 上、总量上没有明确、详细地规定(33.6%),在具体训练过程中较系统地运用心理训练的 某些内容对队员进行暗示与调节的更少(只占18.5%),这样做的结果是缺乏更为系统、更 为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较多的队员不能适应训练,成功率不高,淘汰率很大;很多教练员在 训练过程中是靠过去自己的训练经验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去传授队员,这与当前国内外先进的 科学训练体系很不相称。

5) 教练员学历结构的不同,导致训练水平差距较大。

2.5后备运动队伍的现状 广东省的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和传统项目的定点中、小学所从事各个项目业余运动训练的学生 ,是组成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的梯队集团。其生源构成和现状如下:

1) 网点小学的运动员:上学时按区域划分和就近上学,入学后,少数学生由于在体育锻 炼过程中的兴趣爱好和某一方面的天赋逐渐显露出来,被教练远发现而收录到运动队进行试 练,通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被教练员认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就留了下来进行启蒙训练( 这个阶段的训练,除技能主导类项目进行简单的技术训练以外,主要是在游戏及各类娱乐活 动中增强他们的素质)。这是后备人才的萌芽,也是一个很不稳定的体育群体。在整个后备 运动员中占8.8%。小学毕业后基本上上了初中。

2) 网点初中的运动员:基本上是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而且在小学进行过一定时间训练 的学生,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正规训练的初级阶段。在初中被选入运动队的学生80%是自然 片区内升入中学的学生,15%是学校从其他学校招进来的,还有5%的学生是通过其他渠道特 招的学生。在整个后备运动员中占12.5%。初中毕业后,文化成绩好的一部分考上了普通高 中,文化课差的多数被录进了体育运动学校,少数被体育定点中学特招了。

3) 网点高中的运动员:70%是正常考入的学生,18%是特招的学生,8%是从其它非体育定 点学校转入的学生,4%的学生是周边省份转入的学生,从整体情况看,在整个后备运动员中 所占的比例只有7.6%。高中毕业后,一部分考入体育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很少一部分 进入体工队。

4) 各类业余体育学校的运动员:与单项传统定点项目的正规中小学不同,它是由中小学 学生组成的。课后,各校被选中的运动员专门集中在业余体育学校进行各个单项或集体项目 的训练。在整个后备运动员中所占的比例为37.7%。随着各自中、小学的毕业,高中学生的 一部分考入体育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体育系,个别进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很少一部分进入体 工队,初中的一部分考入高中,一部分进入体育运动学校,个别项目的个别人进入体工队。

5) 各级体育运动学校的运动员:属于中专学历。是由省、市、县体育局专办的培养体育 后备人才的学校,其生源包括本地市有体育基础的初中毕业生和少数外地市及周边省份的初 中毕业生。这类运动学校是比较正规的,能够使体育后备人才既学习文化课,又能在专业教 练员的培养下较系统的进行各个专项的基础训练。在整个后备运动员中所占的比例为33.4% 。体育运动学校毕业后,一小部分成绩优秀者进入体工队(7.8%),另一小部分考入体育院校 或被特招进大学高水平运动队(8.6%,在报考体育院校的人中,有2/3的学生因文化课原因 不能被录取)。一部分到小学担任体育教师(11.9%),大部分人从此远离体育,自谋职业 。

2.6科研水平的现状 关于体育后备人才的科学研究,各级各类定点学校和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在这方面研 究的较少。作为教练员本身,一方面忙于训练 ,不重视科研;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科研能力较差,不善于总结,完不成高质量、高水平的论 文,缺乏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的领导本 身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要求教练员在训练中,及时总结经验,完成一定量的 科研任务,并运用科研指导训练,使之更趋科学化。如此导致的结果是:训练缺乏科学化。 而在涉及到广东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科研论文时,多数是上级体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者 、决策者以及体育科研单位、体育院校的专家所撰写的具有指导性和参考性的文章。但这在 总体上数量很少,设计的面不广,对于指导我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管理的方法、竞 赛的体制等诸方面还远远不够。

3结论

3.1基础业余训练的发展趋势和“体教结合”的关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机构的改革,对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如何运作,以哪种模式出现, 广大基层体育工作者非常关注,从目前我省情况看,业余训练工作开展的较好的地方主要是 采取三集中的办学模式和“三合一”的办学模式。它的模式是由重点中学、业余体校,体育 传统项目学校结合在一起办学,也就是由体委、教委、学校三家联合办体育。

3.2业余训练工作现状及其发展措施 首先各级政府领导部门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积极推动训练体制向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社会化方向发展。打破业余训练体制由体育 局独家经营的局面,使业余训练与体育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调动社会各种力量,使各 个系统、各个部门、多种企业、个人进行各种投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好业余训 练。其次,应进一步加强省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改革,除依靠全省各级各类业余体育学 校的培养、输送以外,设立自己的附小、附中,从学 前班开始,物色、选择有天赋的苗子,一直培养他们上体育大学,在上学期间,达到哪个层 次的水平,参加哪个级别的运动会。建议让广州体育学院筹办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尤其在 训练、学习、管理等方面,应该和体育运动学校有本质的区别),来直接培养自己的体育人 才。第三,为更好地解决体育运动学校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各级各类体育运动学校应采取与 教委联合办学的形式,使学生毕业后,有就业方向。再者,各级各类还应加强学科专业设置 的改革力度。另 外,各级各类还应深化和改革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体育教师和专 业教练员的整体水平,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6篇

一、体校文化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由于体校存在半读半训制、学生个体差异大、课堂难把握等特性,给体校文化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了直接的影响。因此,从事体校文化教育的教师,更应具备良好的素质。如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深厚的教育教学功底和创新意识、课堂驾驭能力、良好的身心素质等。

面对学生个体情况的随时发生,教师自身除了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素质外,还需有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护每位学生,尊重每位学生,用宽广的胸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体校文化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人员青黄不接。天津体育运动学校专职文化教师总计有23人,年龄分布、学历、职称情况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随着老教师不断退休,年轻教师的比例相对较大,且均为初级职称,虽然符合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文化教师的学历与职称的条目内涵标准和要求,体校教师的本科学历应达到100%,但是中坚力量明显不足,甚至有断层。

(二)教育观念滞后,知识结构老化。

教师中有“吃老本”的现象存在。有的教师受“经验主义”影响,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凭自己的学识,足以“为人师”了,不愿接受新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学历达标了,职称也拿到了,工资也兑现了,文化水平也不低,完全可以应付体校的文化教学任务,没必要再学习新的知识。故而在学习上停滞不前,探索规律、研究新问题的精神不再有了。

(三)经受挫折的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在体校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课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而课上难以实施,特别是在高年级授课中,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堂上个别学生故意“捣乱”,导致教师情绪失控;预先设计好的主题班会,学生们“不买账”,乱作一团;讲了不知多少遍的习题,学生们仍然错误不断……。老师会无法接受,也很无奈,有的80后教师还会哭鼻子,久而久之,有的教师就会产生推着走、对付看的心理,教师们的心理承受不了这样的挫折和失败。他们会反问自己:我的价值何在?我的成就在哪里?会产生悲观、失望,继而会产生放弃心理,怨天尤人,牢骚满腹,甚至有人离开教师队伍。

三、体校文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做法

(一)采用灵活的用人机制,缓解文化教师的人员紧缺问题。

随着老教师的陆续退休,教师队伍严重匮乏,为缓解这一问题,从2004年起,我校领导大胆采用新型的用人制度,聘任大学毕业生补充文化教师队伍。具体的做法是:由天津市教委人才中心推荐大学毕业生,经试讲、带班实习,多环节测评、筛选,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最后聘任上岗。用人协议由天津市教委人才中心、学校、受聘教师三方签署,受聘教师的人事关系由市教委人才中心负责保管,学校用人,并按国家规定付给薪酬。经过实践证明,新型的用人制度有效地缓解了教师队伍后继无人的问题,同时也为多年老化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年轻教师还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推动了学校的整体教学改革。

(二)积极引导,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l、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我们利用师德演讲比赛、出版“零距离”科务报、党日活动、主题校会(班会)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教师亲自参与其中,让心灵接受洗礼,思想道德水平逐步提高。

2、与时俱进,多条途径提高业务水平。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参加市教委职教中心、区教研室的教材培训及教研活动。

(2)排除阻力,大力推进新一轮的中职教改,中专的文化基础课全部采用新教材,与其他中专校同步完成教材改革任务。预备班(中专以下年级,含初中和小学)的课程全部采用普教课本,参加区教研室的统一命题考试。要求教师必须适应新的改革,不断拓宽视野,优化知识结构。

(3)为提高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的能力,学校多次开展课件制作、试卷模板的培训。

(4)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研究生,提倡在教学能力方面能胜任一门主课,还应担负相关的一门课程,能够适应两个学科的教学,使教师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5)通过研讨会、交流会,在教师间交流经验,开阔眼界,了解动态,提高业务水平。还聘请心理学专家为教师举办心理讲座,讲解心理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学会心理调节的方法,在调试好自身的心理状态的同时,还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及时疏导,引导学生适应体校学习、训练、生活,身心健康成长。

(三)培养青年教师,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

青年教师受过专业教育,有旺盛的精力,有创新的精神,但缺乏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能力。为此,我们对青年教师实行“三个一”:

1、有“一”位老教师传帮带。每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都安排一位有经验的“师傅”负责培养,指导备课、授课,传授给他们教学方法和带班经验,尽快了解体校学生特长、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少走弯路,提高师德修养。

2、每学年上“一”堂公开课。公开课要求青年教师钻研教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教案和整个教学过程,制作电子课件。课后由听课教师填写公开课评价表,不记名打分,对名列前茅的教师给予奖励,有效地激励了青年教师做公开课的热情。教研组的老师们本着严谨的教学态度进行评课,并将公开课的录像反馈给任课教师,认真总结,查找不足,使他们积累了教学经验,从中获得了宝贵财富。

3、每学年完成“一”篇教学论文。探索符合体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是体校教师的长期任务。青年教师每学年都要写一篇教学论文,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在青年教师中形成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每年的教学论文由学校聘请天津体育学院的教授进行评阅、打分,论文成绩纳入教师考核档案中。

(四)关心文化教师的生活,维护教师队伍的稳定。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7篇

摘 要 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有可能是还会减少基层训练单位。这对业余训练带来许多的不定因素,有可能是很大的伤害。回顾我国竞技体育取得的伟大成绩,总结其中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由县市省三级训练网构成的举国体制的保证。

关键词 业余体校 原因及对策

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各地的经济运行的方式各有不同,对各地的业余体校训练有着很大的冲击。就我市而言原有各县的业余训练热火朝天,到现在整个市辖县级体校由原来的十三个到现在的四个,减少了近70%。市县基层业余体校处于三级网中的基础环节,是培养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年来,基层业余体校特别是县级体校受招生难,训练条件不足,水上运动项目冬季无法进行水上训练等问题的困扰日益严重,如何破解基层业余体校业余训练难的问题,本人对此做出一些探讨。

一、原因分析

(一)专业后备人才选拔途径单一,输送率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训练管理体制,是以专业训练为主的高级、中级、初级三级金字塔型的体制。三级训练网是底下大,上面的尖,层层衔接,虽有利于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后备人才的选拔,但同时也存在高淘汰、人才选拔单一等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三级网内逐级输送的比例约为100:1,人才被大量的淘汰,人才淘汰的成本主要由中级初级两级承担,其对对应的行政区划就是市县两级。同时,在“举国体制”的大金字塔内,“举省体制”小金字塔普遍存在,限制了专业运动人才在省际之间的交流。竞赛制度的不合理,更使基层体校急功近利,也导致了不少少年运动员不能成为优秀的后备人才,直接导致了基层体校招生难的问题出现。

(二)学员文化基础的矛盾。就我县业训队员大多来自乡下,文化基础薄弱,农村家长对孩子的管理是放羊式的管理,由于家长自身的文化基础及文化素养,日间的劳作或外出务工,对孩子的文化学习没多大的要求。加之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是得到溺爱的一代,对学习表现不出足够的热情和自觉性。相比县城的学生文化基础要差一年左右,因为现在学校的老师的绩效是以考试成绩挂钩。由于学生的文化成绩跟不上,老师因此对体校学生有很大的意见。也容易造成学生处于厌学的恶性循环之中。这也是业训的一大难题。

(三)学训矛盾尖锐,出现升学就业两难。要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就必须有一定的训练时间作保证,而目前在现有的高考制度影响下,广大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十分繁重,有的在校学习时间每天多达10个小时,体校学生还要参加训练,必然产生学习和训练的尖锐矛盾。随着不少地方“中考”体育占分比例降低,以及高考体育特招等优惠政策的不断弱化,体校学生升学压力剧增。加上重体轻文观念在基层体校根深蒂固和参加比赛等原因,也影响了运动员正常学习,导致业余体校学生文化成绩普遍较低。文化素养的欠缺,不但阻碍了体校学生在竞技领域成为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还导致了升学难、就业难等等一系列后续问题的出现。很多家长由于考虑孩子们的出路问题,被迫放弃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导致了业余训练的艰难。

(四)训练师资和设施难以保证。就我县而言,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大多来自八十年代退役运动员,多是奔五十岁的人,一人要带多层次的训练队伍,年轻的教练进不来,新的运动技术新训练方法和理念得不提升。老的教练有一定的运动专项技术和训练水平,但没有经过高等教育或专业理论学习,知识结构单一,远不能满足现代运动训练的需要。由于国家财政下拔的体育经费大都投向了高级训练队伍,中级、初级长期处于经费短缺的困境。基层财政投入体育的经费,大都花在大型比赛场馆的建设上,平时的训练场馆很难保证。就我县水上业余训练,有半年是陆上进行,冬季没有温水的训练条件,有条件到市游泳馆训练因时间不够,加之没有专车供训练之用,乘坐公车用时长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惫。也导致了业余训练的艰难。

二、对策

(一)体教结合,解决学训矛盾。“体教结合”能较好地解决学与训的矛盾,使运动员成为既有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又有一定文化知识和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人才。体教结合可以分两个层面进行。一个是体育、教育两大部门的真诚合作,解决运动员选材、文化学习的后顾之忧;另一个层面是业余体校与高校职校联合办学,解决运动员的出路问题,以促进基层体校解决业余难的问题。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 运动训练 九年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6-0027-03

引言

有体育专长的孩子大部分都是从小开始练起,特别是像体操、跳水等项目专长的小孩子基本上小学二三年级就开始进入业余体校,开始专业的训练。脱离了普通学校的小队员在小学阶段的文化程度就与同龄人有了差距。中国人讲“舍・得”,有舍才有得,青少年运动员舍的是学业,得到的是在竞技体育中成才。

我国的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在国家金牌战略的政策下,现役运动员是完全可以享受国家提供的一切待遇,但运动员退役后,没有特长,没有文化,没有文凭的情况下,到哪里找到好的工作?大多数运动项目的运动寿命很短,可以说运动员把自己年轻的生命都献给了中国体育事业,失去了带在头上的冠军光环,他们是普通人。

然而过了适学年龄的他们想要弥补文化上的缺失很难,即使被保送到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没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高等教育的课程难以衔接。青少年运动员从小接受封闭式的训练,与社会环境、同龄人群相隔离,理想和目标就是拿金牌。当他们重新回到社会后,是和社会相脱节的,没有文化的底蕴,就会缺少较高的素质,没有文化的基础,就限制了继续深造,没有和同龄人的一起成长,就很难融入社会主流。

但话说回来,能够在竞技场上拿到成绩的运动员都是非常聪明的,是非常有坚强意志力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文化课学好,只是我国的现有制度不够完善,国家虽然已经关注到运动员因为文化的缺失而带来的不良后果,从各个方面再逐步完善,但笔者认为现有的这种对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模式必须改变,只有把青少年的运动员的教育纳入到普通学校中,让他们和同龄人一起受教育,一起成长,才能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融入到社会主流中,为今后人生的长远规划奠定基础。

1青少年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接受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

1986年,我国通过并实施义务教育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整体提高国民文化素质,让孩子都能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力。青少年运动员同样也享有接受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他们是竞技场上为国争光的骄子,也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竞技场上的竞争实质上已是科学技术和体育人才素质的竞争。现代竞技运动是体能、意志和智慧的角逐,更是科学技术的较量。知识储备不足在训练中理解能力差,难以适应新时期的科学训练,想在赛场上名列前茅很难。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基础阶段的学习,给年少的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打好文化基础是运动员文化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采访早期运动员,他们认为影响文化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阶段是小学,其次是大学和中学。

2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和问题分析

2.1青少年运动员文化基础现状

目前青少年运动员大都来自于业余体校和体校。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运动训练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三级训练网(业余、省市体工队、国家队)中培养、选拔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基层单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体校,其主要任务是使业余运动员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与运动技能。

尽管国家体委《关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意见》的第三条:“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的具体任务: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使运动员获得最基本的知识与能力,完成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任务。”但有资料显示,有46%的集训运动员正处在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孩子用大量的时间训练,文化课教育被忽视。体校招收不同项目的小学、初中毕业或非毕业学生。最小的年龄不足10岁,最大的年龄为17岁。

体校作为中专学历的学校在入学考试时考虑到学员文化基础差,入学考试仅有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从根本上就轻视了文化成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运动员在一起上课,学生的理解能力、吸收能力、知识基础都有着极大差别。青少年运动员在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状态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在没有学习氛围,缺少系统知识教授的情况下对文化知识的渴求缺少欲望,造成基础文化知识的缺失。

2.2体校教学师资现状和问题分析

体育系统管理下的体育运动学校,注重运动成绩,对文化课重视程度不高。目前体校的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年龄老化。体校对教师的管理不严格,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要求不高,使得教师缺少进取心,疏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学校对文化课成绩缺少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并且体校教师不参加普通学校教研活动,使得体校的教学和普通学校的教学差距越来越大,体校的侧重点是队员的运动成绩,一切为训练和比赛让路,使得整个授课内容流于形式。学生越学越无聊,教师越教越没劲,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3学习与训练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学训矛盾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文化教育问题上最为突出的矛盾。产生矛盾的原因主要是在训的运动员文化基础薄弱,对文化课重视程度不够,训练和比赛时间占用了文化课学习的时间,赛后不能及时补课等因素造成了学训矛盾。

体校目前采取的是半天学习半天训练的模式。虽然有半天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但往往被训练占用,特别是当赛季到来时,运动员外出比赛往往要十几天。

再有,一般北方城市的运动队在冬季都要到南部城市进行集训。在体育局领导要求金牌、要求运动成绩的工作重点下,体校的管理者也会因为把运动员成绩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课教育。国家的金牌战略,让运动员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重心产生偏离,使得文化知识的学习不能系统深入。文化学习与专业训练是不相交的两条平行线。

从以上三个方面不难看出,从事训练的单位管理教育是不科学的,并且不利于运动员发展的长远规划。在现阶段,要想实现学业和运动成绩并重困难重重,首先要有政府的支持和硬性的指标,还要有家长的认可,最主要的是运动员本身要具备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想要切实落实,让我们的青少年运动员可以做有文化,有技能的全面人才,我们除了要积极想对策,还可以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学习和训练模式,以期找出一套适合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健康成长、科学训练,可以形成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国内外运动队依托正规中学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成功案例

(1)案例一。北京BTV三高足球俱乐部,在十几年的经营和发展中,坚持思想品德高、文化素质高、运动技能高的宗旨,抱着培养全面发展新型足球人才的目标,始终把文化学习摆在第一位。他们依托北京人大附中这所重点中学,充分利用人大附中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学习和训练合理安排,采取课余时间训练。俱乐部设身处地的为运动员今后发展考虑,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思路。队员通过几年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以高中毕业为分水岭,有较高竞技水平的队员进入职业俱乐部,没有达到职业球员标准的,凭借着足球运动员的特长和扎实的文化基础可以进入大学深造。从根本上解决了学训矛盾、家长的担忧及运动员今后出路的问题。

(2)案例二。上海师大附中女子手球队以手球为载体开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形成了浓厚的手球运动氛围。走训,是这支队伍的特色。所有运动员分到各个班级,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一起考试。课余时间训练,周一至周五每天训练两小时,双休日增加一次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训练。先后向市队和青年队输送了近20位运动员;向高校输送了22名运动员。学生在校训练,不影响文化课,又能保证学习质量,得到了家长支持。

4国外青少年运动员的培养模式

举国体制让我国的运动员95%的时间训练,接受文化教育只成为一种形式。而国外运动员在培养模式上采取的是训练不占用学习时间。

在美国,运动员花在训练上的时间占40-50%,其他时间要进行正常的文化学习。

在日本,学习第一,运动第二。如果文化课不过关,哪怕你是最优秀球员照样不能参加比赛,甚至会被教练劝退先专心去读好书。

英国跳水标志人物戴利现在还是一名中学生,每天要花6个小时的时间上学,还要抽空完成家庭作业,在剩下的时间里安排跳水训练。

墨西哥跳水队的年轻队员,早上7点上课,一直上到下午两点,吃完中饭开始训练。假如下午与晚上有课,则上午训练。

以上实例可以说青少年运动员在普通学校中一边学习一边训练,不但没有影响队员的运动成绩,还从根本上解决了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和出路问题。

5我国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普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方法是:针对具体情况,开展相应的管理、教学方式。可以从两方面进行:

一是运动队下放到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学校,把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纳入到普通教育中,可让运动员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同龄人中感受学习带来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能力。从总体上加强运动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二是体校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和教学计划进行改革,聘请资深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师资上才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坚持在保证专项训练课程以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前提下,文化课与普通中学同步,课程设置跟高考接轨。学生必须参加和普通高中同样的考试。

5.1办体育小学、中学

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请专业教练员进校园,帮助开展业余训练,提高基本技术。从中发现有潜力的好苗,培养学生运动员,促进学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

5.2以传统项目学校的形式发展业余训练

目前许多中学招收体育特长生,项目基本上为篮球、田径、排球等传统项目。学校立足这些传统项目,把优秀教练员请进来,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体育教学中实现专业化、科学化。在整个项目发展中实现:一个优势项目中学与几个优势项目小学挂钩,一个优势项目大学与几个优势中学挂钩,层层衔接。这种模式用于发展本地优势项目比较有利,同时业余体校的教练员和学生可按项目向优势项目学校转移。

5.3在普通学校内设体育班

以点带面,促进学校整体体育水平的提高。体育班以一个或多个项目相组合,但人数不可过多,便于教师管理,请责任感强、热爱体育老师管理,坚持文化课教学不搞特殊化,加强教练和班主任的联系,文化课成绩作为参加比赛前的参考。在日常训练时,普及和提高相结合;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日常训练和小型单项竞赛相结合。同时积极参加本地区举办的比赛,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不同项目的训练过程,让更多的同学有兴趣参与到其中并感受体育的魅力。

5.4将优秀运动队下放到普通学校中

一些对场馆没有特殊要求的项目可以放到普通学校中,便于满足队员学习和训练的需求,灵活掌握训练时间。对于一些场馆需求特殊的项目如跳水、游泳等可以安排队员在离这些场馆近的学校就学,以节省队员往返中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在文化课学习的时间上基本与同龄人相同作出个别调整,借助正规学校的高水平师资和教育资源,根据不同年龄段运动员特点采取分组、分批训练的方法。在确保文化学习时间不受影响等前提下,每周训练不少于6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的有效训练时间,坚持长年训练,不搞突击训练;坚持科学训练,不搞盲目训练。

5.5对现有体校的教学制度进行改革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创新教育;体校;数学教学

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4.009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4-0032-03

体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只有不断地创新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教学引擎,才能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断地学习和成长。体校的数学教学与其他普通院校的数学教学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教育手段上都有着不尽相同之处,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以体校学生的特点为教学的基础,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体校数学教学的目的。

一、体校学生特点

当前,新课程标准在我国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地开展,体育学校既有着与普通学校所不具有的自身特性,也有着与普通学校所存在的共性。由于体校学生的学习环境较为特殊,艰辛的体育训练占据着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文化课程数学,就必须根据体校学生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创新教育,以此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一)日常接触环境

体校学生的日常学习以体育训练为主,相比于文化课,体校学生更重视体育课程,也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在体育课程上。由于数学课程枯燥乏味且逻辑性要求较强,使得体校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在体校学生的观念中,只有在体育训练中刻苦努力,才能不断提高体育的成绩和训练的质量,这也是在体校学习的根本,因此学生在训练中消耗过多的体力和精力,而将枯燥的数学课堂学习时间作为休息的时间,致使数学课堂失去生机,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二)数学基础知识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如果其中某一知识点没有理解,可能导致数学知识整体系统发生断裂的情况,由于体校学生本身受到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投入在数学课堂上的精力较少,加之缺乏数学知识理念,无法进行系统化的学习,所学知识系统不完全。

除此之外,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校学生没有预习和巩固的概念,对数学中涉及到的公式、概念、定理等内容完全依靠死记硬背,对所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毫无概念,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二、体校数学教学的现状

由于体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薄弱的情况,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不足,因此,在体校的课程教学中,数学教师的教与体校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体校学生的整体文化素质相对来说较低,且在专业课程和训练中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因此,在体校教学之中忽略了对文化课程学习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

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固定化的特点,加之体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且相对较差,造成数学课程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体校学生本身对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较低,部分教师也认为体校学生的体育训练比较重要,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呈现出照本宣读的状态,数学知识点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甚至出现学生不学、教师不教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体校数学教学的效率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在体校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的数学课堂不能发挥出学生是教学主体的作用,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未得到建立,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不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单一的教学方式影响下,表现为较为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并未激发出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好奇心,只是让学生一味地接受,严重阻碍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

体校的学生每天都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专业训练和专业课程上,而对于文化课程中的数学课程,学生并未给予太多的重。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并未与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互动,一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的不重视,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对本就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重视程度不足。另外,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较少,教师也未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帮助,不利于树立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创新教育在体校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课堂教学是数学教学最主要的教学平台,是创新教育在体校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主战场,以下着重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教学氛围和创新教学方式等三个方面来分析。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人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数学知识,因此在体校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的教学和体校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让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存在,让数学教学更加亲切和自然。个性特点是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差异化的个性特点决定着不同的创新成效,而发挥个性创新不仅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心理状态息息相关,因此培养体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应以教师作为主导者,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还需要细致分析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并为学生创造出创新教育的成就感和神秘感,使学生在主观思想上意识到创新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教授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因为教师知道只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想,才能提升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培养。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立体几何图形,学生可以找到:房屋、书本、篮球等,其次让学生了解学好立体几何所带来的益处,教师通过电影特效、三维动画的介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从实践操作的方式着手,通过布置立体几何模型的作业,让学生深入体会学习立体几何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利用橡皮泥、积木或生活中可以用到的一切材料来制作立体几何模型。在学生制作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神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模型进行对比和观察,从中归纳和总结,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体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基础是民主、和谐、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应用平等、尊重的情感来影响学生,使教学课堂氛围变得和谐。只有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挖掘出学生内在潜能。因为在数学知识中,有很多内容是复杂和抽象的,如果只是单纯讲解,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学生创设出更加简单、形象的教学情景,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逐步实现创新。

例如:教师在教授集合和函数的过程中,由于该知识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不仅包括集合的概念,还包括集合的运算:交集、并集、补集,而这些知识点对于数学基础本就薄弱的体校学生来说,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授该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方式,让固化的知识“动起来”,让学生直观了解到集合和集合的相等关系、包含关系。通过利用多媒体,使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简单,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教学方式

在体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质疑,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也应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出现错误,再由教师指导并改正。教师只有对学生看似异常和奇怪的举止、言论进行正确深入的分析,才能实现学生创新行为的培养。一方面,培养体校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提问的良好时机和氛围,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和猜想,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意识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疑问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见解,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行为。

例如:在教师教授正数和负数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就正数和负数的关系进行提问,学生只能依据教材内容回答,那么得到的答案只能与教材一致,即便学生回答出两者之间的关系,也不能清晰理解正数和负数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将提问的问题改为:正数和负数等同于两个极端,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怎样判断其正和负?这样一来,把学生作为问题的探索生者和解答者,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不断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加深对其意义和性质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结语

体校毕业总结范文第10篇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培养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出了对策建议:转变办学观念;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合作团队;完善法规制度;改善知识结构。

【关键词】 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

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在奥运会等世界级体育大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大批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秀苗子绝大多数来自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少儿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变化,就业者择业观念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如招生困难、就业不畅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少儿体校持续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研究ο笥胙芯糠椒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

二、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运行现状分析

1、政策法规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出台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全面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竞争实力;继续贯彻“三从一大”科学训练的原则,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文化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优秀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比例,运动队逐步向院校化过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为便利的入学、深造条件;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1]

2012年9月,为贯彻落实全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市、县级体校建设,夯实陕西省业余训练工作基础,加快构建举省一致的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体系,陕西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本着“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了《陕西省少儿体校评估奖励办法》。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

(1)运动训练方式。

从表1可以看出,在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少儿体校的训练方式上,“亦读亦训”的占比高达76.9%。

(2)运动训练计划类型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制定了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和周期训练计划,这与每个学校对教练员的工作要求密切相关。其中,74.4%的教练员有年度训练计划,92.1%的教练员有课时计划。对于周期较长的计划,很少有人能严格执行,是由于教练员们普遍认为,即使有了多年训练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会因为运动员的年龄层次、竞技水平以及突发事件等各种原因而导致难以落实。因此,教练员们一般只认真制定并执行更为具体而实效的课时训练计划。

(3)教练员学历及职称情况。调查表明,各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达到97.31%;中专、大专以及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人数很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仅1人。在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中,有18.46%的教练员经过正规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或运动训练专业的全日制学习,其他教练员则通过函授或者其他学习方式。

六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职称结构水平比较相近,但是,西安、宝鸡、榆林三市表现出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占比更高一些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更强。

3、少儿体校管理现状

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主要有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运动训练管理和经费保障三大部分,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功效。[3]

(1)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市大部分学校的运动员都是“三集中”(学习、生活、训练)的学训方式,只有少部分运动员属于“二集中”(训练、学习)和“一集中”(只负责训练)。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须严格管理,并担负起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与训练有关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工作。教练员的角色也变得多样化,他们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教练,有时是学生的朋友甚至父母。

(2)运动训练管理情况。在被调查的主管训练的学校领导中,大部分领导所学专业是运动训练或者体育教育,且本科学历达到90%以上。少儿体校看重的是领导的业务水平,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抓训练、出成绩。

(3)经费保障情况。经费来源单一是全省各市体校办学面临的共同现状。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各市少儿体校的经费均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能得到社会或个人投资办学资金的体校几乎没有,而办学经费不足又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拓宽办学资金渠道、克服“等靠要”思想,成为陕西省各市少儿体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近年来陕西省以不同形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少儿体校的办学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外部环境。

(2)六市体校竞技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各市业余竞技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都基本合理,但是年龄结构存在地区差异,学历含金量不高,高学历偏少,教练员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不足。另外,有44.2%的教练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太满意”,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3)在文化课教学管理方面,有72.1%的领导以前是学体育的,75%的体校领导都认为现有的训练经费不能满足正常的训练竞赛开支,而且经费来源单一。

(4)所有少儿体校生源匮乏,毕业后成绩好的运动员进入上级训练队,其他流向普通或重点学校。

(5)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的弊端是:培养运动员目标单一;生源匮乏;运动竞赛中“金牌主义”功利的错误导向;重视训练、轻文化课学习思想严重;后勤经费保障不足。

2、建议

(1)转变办学观念。坚持把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作为少儿体校办学目标,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改变领导思想,重视和明确办学目标,强化组织实施力度,努力贯彻落实。增大少儿体校学生的升学率和输送率,吸引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积极参加少儿业余训练。

(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省市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领导,共同管理,引导“体教结合”模式向有序的轨道前行。提升政府投资,加大自我创业力度,拓展思路积极开展相关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收入。政府应减少壁垒,鼓励和支持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举办少儿体校。

(3)打造合作团队。建立“合作型”的教练员队伍,以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改革教练员选拔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教练员来源渠道,竞争上岗,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指标体系。

(4)完善法规制度。增加运动员的注册和省、市级交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落实管理制度。

(5)改善知识结构。加强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努力形成适合体校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注 释】

[1]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http://www.sport.gov.

[2] 周桂琴,尹军.国内外振动训练在训练学领域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15.

[3] 王永训.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18.

【参考文献】

[1] .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Z].新华网(北京电),2008-9-29.

[2] 于爱军.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3.10.

[3] 张永龙.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4.6.

[4] 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

[5] 严德一.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8.

[6] 唐建倦.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

[7] 马志和等.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验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2.

[8] 高松山.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5.3.

[9] 罗普磷.我国竞技体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

[10] 陈道裕.“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10(第26卷)1.

【作者简介】

上一篇:毕业演出总结范文 下一篇:初一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