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劳动教育范文

时间:2023-08-10 16:33:22

暑期劳动教育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1篇

公劳动教育政策;劳动技术教育;社会实践

陈静,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硕士研究生;黄忠敬,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在2015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别指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主张以劳动托起中国梦。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回顾一下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为今天的教育改革提供历史资源与实践智慧。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与发展。劳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49年到1976年,劳动生产教育期,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关注学生尤其是各学段毕业生的体力劳动;第二阶段1981年到1998年,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并举期,此阶段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和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第三阶段为1999年至今,社会实践教育期,要求学生获得良好技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实现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目的,国家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要求实施不同的课程。而不同时期的劳动教育的目的和课程的设置又决定了这一时期劳动教育的地位。所以,每个阶段的劳动教育政策的分析都是从劳动教育的目的、课程设置和地位三个方面展开的。本文期望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分析,明晰我国劳动教育的演进和变化。

一、体力劳动:劳动生产教育期(1949~197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大批学生入学接受一定的知识文化教育后,想要继续升学而不愿意毕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劳动教育应运而生。所以,建国初期,我国的劳动教育主要目的在于纠正社会上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进而组织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当然,这一时期,我国也开设了农业基础知识课和农业常识课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总体而言,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指体力劳动教育,也即鼓励广大毕业生积极投入生产劳动。

(一)教育目的:组织毕业生参加体力劳动

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全国小学生和初中毕业生的数目逐年增加,1954年暑期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共计460万左右,然而只有小部分毕业生可以继续升学;又因为当时社会各界普遍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现象。所以,1954年青年团中央出台了建国后第一个关于劳动教育的政策――《关于组织不能升学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或准备参加劳动生产的指示》,鼓励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由此也奠定了新中国初期劳动教育政策为就业参加劳动生产服务的基调。此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以实现就业的政策,主要有《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1954)、《关于解决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学习与从事生产劳动问题的请示报告》(195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未能升学的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工业生产的通知》(1954)、《关于组织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农业劳动和进行自学的报告》(1955)和《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毕业生劳动生产教育的通知》(1957)等。总体而言,此阶段的劳动教育最为现实和直接的原因是解决初小、高小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国家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劳动的需要。[1]换句话说,建国初期的劳动教育是受毕业生参加生产劳动问题的困扰而诞生的。

(二)课程设置:开设农业常识课和农业基础知识课

高小和初中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就业问题的处理经验,使得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开始提前关注整个高小和初中学段学生今后面临的毕业和就业问题。1957年教育部《关于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的通知》,告知“各厅、局根据学校所在地区与学生的来源以及其他必要的条件加以考虑后,认为有必要与可能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时,在取得当地人民委员会同意后,即可增设”。[2]此外,1957年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毕业生劳动生产教育的通知》,正式提出对学生的宣传,应着重经常的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同年6月,教育部先后颁布《关于1957~1958学年度中学教学计划的通知》和《关于在农村小学五、六年级增设农业常识和农业常识教学要点的通知》,要求在初中和高中三年级增设农业基础知识课;在农村小学增设农业常识课。将劳动教育正式纳入我国课程体系之中,以课程知识指导和帮助学生毕业后的农业生产劳动。

(三)劳动教育地位:全民劳动教育

除了在小学和中学分别设置农业基础知识课和农业常识课,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外,1958年《关于在学生中提倡勤工俭学的决定》认为勤工俭学是具体实现知识分子和工农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开始组织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农村副业和手工业生产劳动等形式的劳动教育。1963年6月5日《人民日报》社论发表《坚持不懈地好好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提出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要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并在1965年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教师参加生产劳动锻炼问题的函》,组织高等学校教师参加劳动。而这一将阶级斗争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思想也即为“”时期的劳动教育思想。1966年8月以后,实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目的的全民劳动教育。

二、手脑并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并举期(1977~1998)

“”结束后,我国进入了劳动教育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1978年教育部《<关于试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的颁布,提出在全日制中学设置劳动课程,劳动开始成为与语文、数学等学科并列的课程;此外,其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确提出热爱劳动,劳动教育的部分内容开始成为德育的一部分。总而言之,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开始分化为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两大部分,两个部分相互独立又有交叉。

(一)教育目的:树立正确劳动思想和掌握基本劳动技术

1981年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并将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作为重要内容。同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生守则》和《小学生守则》,提出注意在学生中加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加强劳动教育,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爱惜劳动成果。此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劳动教育的德育政策,《全日制小学劳动大纲(试行草案)》(1987)、《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1988)、《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意见》(1990)、《小学德育纲要》(199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1994)、《关于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1995)。这些政策一方面强调通过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精神,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

198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既能动脑,又能动手,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此后,198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从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目的和意义、遵循的原则、内容和要求、时间和组织安排、成绩考核、培训提高师资、大纲和教材、劳动场地、加强领导这九个方面全面介绍了劳动技术教育。相继又召开了“全国中学劳动技术教育工作座谈会纪要”(1986),《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试行稿)>的通知》(1987)和《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通知》(1988),对劳动技术课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其次,在1978年教育部《关于讨论和试行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的通知》提出,高等学校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要考虑专业特点,以对口劳动为主。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的理性态度,要求知识与劳动相结合,手脑并用,培养有文化的新时代劳动者。

(二)课程设置: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劳动技术课

1981年教育部《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首次提出在小学开始思想品德课,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学习劳动人民勤劳、诚实、谦虚、艰苦朴素等优良品质,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首次将劳动教育的内容纳入为德育的一部分。1986年颁布《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的教育,并逐步培养勤劳节俭以及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帮助家庭、别人、公众的能力。

与此同时,政策规定分别在小学设置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1981年教育部《关于颁发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的通知》,正式确定在小学设置劳动课,从小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培养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并规定,一、二、三年级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四、五年级每周安排劳动课1课时,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或简易生产劳动。同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的通知》,首次提出中学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规定教学时间安排初中是2周,高中是4周,可分散使用,也可集中安排。

(三)劳动教育地位:分化为劳动技术教育和德育的一部分

这一时期的劳动教育的地位有所下降,与前一时期相比,劳动教育与生产的联系大大减弱,劳动教育不再直接作用于日常生产,而开始关注劳动技术。与此同时,劳动教育的所占时间也大大减少,劳动教育的主要时间为劳动课时间。此外,狭义的劳动教育开始成为德育的一部分。譬如,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正式颁布中学德育大纲的通知》,规定初中阶段德育内容包括劳动教育:“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教育;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的教育;以校内生产劳动和社会公益劳动为主的劳动实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高中阶段德育内容包括以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学工、学农、军训为主的劳动及社会实践锻炼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教育”。[2]这一时期的德育包含了大量劳动教育的内容,同时劳动教育成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

三、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教育期(1999~2010)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由此开始了劳动教育的社会实践教育期,这一时期劳动教育开始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教育目的:获得良好技术素养,培养综合素质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认真安排好学生暑期工作,让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安全、健康、快乐和有意义的暑假,现就做好2013年中小学生暑期工作的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合理安排学生假期作业

各地中小学校要控制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要创新作业形式,适当减少书面作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陶冶情操。要召开一次家长会或致家长一封信,引导家长不盲目给孩子报各类补习班,引导学生自主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活动时间,让孩子过一个轻松、快乐的假期。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

二、积极开展丰富的暑期活动

(一)推动“我的梦·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校外活动场所要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党〔2013〕2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内涵。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我的梦·中国梦”青少年书信文化活动,以书信、绘画等形式,畅谈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二)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校外活动场所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根据各类社会实践基地(名单见教育部门户网站“基础一司”页面)的教育功能和特点,积极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效衔接,鼓励和引导青少年利用暑期时间就近就便到社会实践基地中开展活动。积极开展以“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高年级学生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国情民意,感悟“中国梦”内涵。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学生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工业实训、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家务劳动等体验活动,逐步形成热爱劳动、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深入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

结合“神舟十号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等全国性科普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在暑期积极参与各类科普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培养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四)开展有益学生成长的夏令营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技能锻炼,拓展学生暑期活动空间,各地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和团队组织,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举办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专业水准较高、对学生成长有益的夏令营活动,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参加。

三、做好假期中小学生预防溺水工作

(一)上好暑期安全教育课

做好安全教育是减少学生溺水死亡的根本。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图书、光盘、挂图、卡片等安全教育资源,对预防溺水教育工作进行再布置、再落实,确保溺水教育全覆盖。已经开展溺水教育的学校也要查漏补缺,进一步丰富、拓展教育宣传的内容和形式。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当地宣传部门以及新闻媒体的协作,在暑期持续滚动播放预防溺水安全提示,及时编发手机短信,做到防范知识反复讲,安全警示常常提。

(二)全面开展一次家访

家长落实监护职责是减少学生溺水死亡的关键。广大中小学校要在暑期全面开展学生安全千万家教师家访活动,了解孩子家庭情况、假期生活状况、上下学交通等情况,听取对学校布局调整、提高教学质量等工作的意见。在走访时要了解学生家庭及周边的安全隐患,指导家庭及学生加强安全防范。特别是要一个不漏地提醒每位家长务必承担起暑期对孩子的安全监管职责,切实看护好孩子,坚决防止孩子在没有大人看护的情况下私自下水游泳玩耍。

(三)加强辖区水域监管

建立联防联控体系是减少学生溺水死亡的保证。中小学校长要同本校学生家庭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普遍进行一次沟通,共同商量做好辖区内水塘、河流等水域警示标志的设立工作,特别要落实水域包干责任人,加强水域巡逻监管,防止暑期溺水事故的发生。

教育部办公厅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家长会 时间 家校合作

一、一年级首次家长会应在报到日召开

学生来到一所新学校,开始一个新学段,学生及家长对新学校不仅有着很多憧憬,也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针对我国中小学新生报到手续大多都是家长代为办理这一实际情况,应在新生入学第一天下午召开新生家长会。

中小学一年级新生家长会应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学校层面的全校新生家长会,由校长亲自主持。在家长会上校长应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校史,通报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特色、培养目标、管理方式、师资情况等,并对家校合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第二阶段是各班级班主任或辅导员组织召开的家长会,班主任或辅导员向家长介绍班级任课教师、班级工作的初步设想等。家长向班主任介绍孩子的家庭表现、性格特征、社会活动、特长、兴趣爱好等情况。通过相互交流,缩短学校与学生间的相互适应期,有效开展个性化教育。

二、教改举措实施前召开家长会

2015年7月,教育部联合、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将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部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验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该《意见》的,必将在中小学引发大动作的教育改革。要让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开家长会,通过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在家长会上,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对学生应该从事哪些社会劳动、学校劳动和家务劳动,各类劳动的时间及应达到的目标等进行细化。明确各类劳动中家庭及学校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家校合作,为学生建立劳动档案,将学生的劳动天数、每天的劳动时间、劳动成果等内容计入劳动档案,真正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三、重大活动前召开家长会

学生参加重大活动,如校庆活动、社会重大活动的开幕式或闭幕式演出、社会重大活动的志愿者服务、学校组织的冬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国内外游学活动等,在活动之前开家长会,让家长对活动有清楚的了解,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以暑期夏令营为例,参加有意义的夏令营活动,能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一个优秀的夏令营,活动内容的专业性非常重要,活动内容的设计要“学”和“玩”兼顾,适合孩子们的特点。夏令营活动主题的选择非常重要,学生活动的组织难度很大,需要有一套系统的操作规范,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在开展夏令营活动前开家长会,充分听取家长意见,与家长共同设计活动内容与活动方案。

四、发生突发事件即时召开家长会

现今资讯发达,时而会报道一些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突发事件,如学生失联、遭遇人身伤害、突发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即使突发事件不是发生在本校,也应即时召开家长会,家校联合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自我保o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例如,每当发生学生失联事件时,总会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此时学校应即时召开家长会,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对上下学途中、在校期间、在家时间等方方面面的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问题与家长沟通。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与家长共同商讨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明确各自的职责,切实做好安全教育。

五、重要考试前召开家长会

毕业考、中高考,是中小学生的重要考试,在这些考试前召开家长会有助于缓解学生的考试心理压力,提高考试成绩。有助于家长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调整家长的期望值,促进家庭和谐。

由于我国的中高考决定学生的升学质量,整个社会都对这两个考试给予高度重视。在中高考前,开一次家长会,对考试前考生的心理疏导问题、压力缓解问题,及对考试期间的安全、生活保障等一系列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指导家长做好考试期间的后勤服务,家校共同努力,让学生考出自己满意的成绩。

六、农村中小学在寒假期间召开家长会

师生在寒假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春节的快乐中,利用寒假召开家长会的学校很少见,但对农村很多留守青少年而言,他们大多只能在过年那几天才能与父母团圆。农村中小学应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将家长会安排在寒假,向家长介绍孩子的在校表现,与家长共同讨论留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留守青少年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教育难度远高于其他青少年。很多农村家长不懂教育、不会教育,使得这些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愈发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农村中小学应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这一时机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不仅要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各方面表现,还应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的指导。

七、每学期期中开一次家长会

每学期期中应例行召开一次家长会,并形成惯例,通过家长会对学生前半学期在校表现、学习状况、存在问题等与家长进行深度沟通。由于家长会是在考试后召开的,还应就期中考试情况向家长单独通报,但不要在全体家长面前公布学生的成绩及考试排名。每学期期中家长会,有助于教师总结前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家长共同制定下一步的班级管理计划和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计划,家校合作,为每位同学量身制定个性化的施教方略。班级的全体任课教师都应参加每学期期中家长会。任课教师更了解每个学生的特长、潜质等个性特征,通过任课教师的介绍,不仅能让家长了解并支持孩子的特长发展,也有助于家校合作,有效实施学生“个人课程”。

八、毕业前夕召开毕业班家长会

学校教育不仅要关心学生在校这几年的发展状况,更要关心学生的长远发展,虽然学生即将毕业,但学生还存在哪些成长中的问题、适合什么样的后续发展等问题应该通过家长会跟家长沟通。

我国的家长很重视新生报到日,各级各类学校的新生报到日都有家长甚至亲友团的热情参与,但在学生完成本学段学习毕业离校时却极少有家长的参与,这种现象与西方国家正好相反。目前,我国很多学校及教育研究者也在积极探讨离校课程的建设问题,部分学校的离校课程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但家长参与度却不高。有效实施离校课程少不了家长的参与,在学生毕业前召开毕业班家长会,将学生本学段的学习状况、各方面表现等向家长详细汇报,就学生的后续发展问题与家长进行认真的交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并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应提升到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给予重视。

九、成立家长学校,让家长会常态化

家长学校并不是一个新鲜词,很多学校都办过家长学校,但真正运行得好,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家长学校却很少。

家长学校是由学校牵头,家长代表参加的学校教育协作组织。家长学校应定期组织活动,每次活动应有明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邀请某一年级或某个班级的全体家长参加,认真研讨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期待,分析学生中的个性及共性问题,使家长会常态化。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4篇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上级关工委工作重点和教育局中心工作,开拓创新,结合本园工作实际,以开展孝敬教育为切入点,探索“以孝敬教育为载体的幼儿园德育教育”,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新局面。

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深入贯彻实践《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精神,以开展孝敬教育为切入点,发扬中华民族互助互爱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以孝敬教育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培养人的终身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对各班进行讲孝敬教育故事,利用“三八节”、“清明节”、“五一节”、“母亲节”、“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契机,教育幼儿爱父母长辈,爱祖国,爱人民等教育。开展爱妈妈系列活动:“给妈妈说句话”、“给妈妈唱一支歌”、“为妈妈做一件事”、“为妈妈画一张像”等等,教育幼儿:我们的进步,妈妈付出的最多,妈妈辛苦了,我爱妈妈等。结合劳动节,对幼儿进行爱劳动教育,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其次,我要充分利用“六一”节全镇幼儿文艺汇演,让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从小培养孩子表演的才能。

三、坚持开展环保教育。

我们要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前后一段时间,在全园开展植树护绿活动,开展“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环保小先锋”等活动,是幼儿在环保宣传、爱绿、护绿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并围绕幼儿园各个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四、坚持开展“助残日”及“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

五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的第十七个助残日,我们关工委要配合市残联、红十字会开展好“助残日”活动。

继续做好对贫困幼儿的献爱心、送温暖工作,继续对敬老院孤寡老人进行慰问。

五、坚持办好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工作是关工委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按计划完成新生家长授课任务,并做好学员结业工作。家访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继续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教园地等作用,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养知识。班主任平时要多与家长联系,积极争取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步发展。

我们幼儿园关工委要加强学习,认真探究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从小拥有健康的心灵,如何针对课程教育改革,创造出新的适应现代教育观的教育方法,开发幼儿的智能和潜能,使幼儿全面地发展,为培养幼儿的终生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订幼儿园关工委工作计划。

2、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版权所有

3、表彰优秀班级。

三月份:

1、“三八节”、植树节、安全教育日等开展活动。

2、加强各班区域活动,自然角的创设与使用。

3、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及家长学校授课。(3月25日请关工委主任,原教育局副局长许宗熙来园讲座)

四月份:

1、各班组织幼儿近距离徒步春游。

2、家长学校授课活动。

3、青年教师会议。

五月份:

1、“母亲节”开展活动。

2、全国的第十七个“助残日”——“健残同行”手拉手活动。

3、庆祝“六一”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六月份:

1、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新生家长授课并做好学员结业工作。

2、组织一次大班幼儿参观小学,做好大班幼小衔接工作。

3、参与园级“双高课”评选。

七月份:

1、协助搞好教师聘任工作。

2、协助组织好教职工暑期疗养活动。

八月份:

1、参与暑期师德教育和继续教育活动。

2、关心教师暑期生活。

九月份:

1、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调查了解特困幼儿,平时多给予关怀和帮助。

3、配合上级关工委做好“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征文活动工作。

4、收集有关孝敬长辈方面的照片。

5、家长学校第一次授课。

十月份:

1、配合领导开展庆祝“国庆节”。

2、孝敬教育:“重阳节”慰问敬老院老人。

3、中、大班家长开放日。

4、出一期孝敬方面的展板。(我是爸妈的乖宝宝——可以是照片或家长写的宝宝在家如何孝敬的事例)

十一月份:

家长学校第二次授课(幼儿卫生知识讲座)。

十二月份:

1、“先进小组群体”活动评比。

2、小班家长开放日。

3、关工委年度工作总结。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5篇

一、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分层开展培训

1.组织参加《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

2020年12月24日,区教体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参加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组织的学习贯彻《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专题视频报告会。深刻了解《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方向的指挥棒,报告会解读了《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以及下一步的贯彻要求。让全体教体系统职工全面了解了《总体方案》精神实质、总体部署,及对五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区教体工委及时传达学习贯彻《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总体方案》颁布后,我局高度重视,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分别于3月24日、4月22日先后到市教体局,就《总体方案》文件精神要求,与分管部门领导进行磋商座谈。并于4月19日,徐永生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班子成员、教体机关全体成员、各中学中心学校校长扩大会议,组织原文,再次原汁原味学习《总体方案》文件,也明确了督导室领导、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牵头负责,确保了这项工作有人抓。会议强调,一要强化政治担当,深刻学习领会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增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二要坚持对标对表,全面对照《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破立结合,努力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三要抓好学习宣传。既要扎实抓好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的全员培训辅导,还要注意开展面向家长、学生、社会公众的宣传引导,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改革良好氛围。

3.各中学中心学校多种形式学习《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各中学、中心学校通过班子会议、支部会议、半月例会、教职工大会、党小组会议纷纷组织学习《总体方案》文件,深刻领会关于教育评价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做好学习培训,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做到人员全覆盖。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细化的举措,坚持破立并举原则,围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突出学校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二、全面清理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省教育厅、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区教体局及下属学校对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负面清单》,对照清单,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政柔文件,凡是与《总体方案》精神不一致的各种做法规定,都必须坚决改过来,切实做到令行禁止。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规定,将依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进行修改。

依据负面清单中“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规定,废除教育教学质量奖励办法(试行)文件,其中设置的中考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测评奖。确保教育评价改革任务举措落地见效。

三、牢牢把握育人方向,加快构建特色的“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多年来,我局围绕立德树人,在教育评价改革做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1、突出德育实效

为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区教体工委制定《区教体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方案》,对学习教育工作作出时序安排。机关党支部在统一征订学习资料的同时,编辑整理最新讲话精神学习资料,每周一开展学习交流,丰富大家党史学习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党史知识展板等宣传阵地,白泽湖中心学校采取制作党史音频、大桥中心学校罗岭初中请志愿军老战士到校上团课、讲党史,大枫初中朝阳路小学组织学生到独秀园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大桥中心学校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内容打造党史“云”课堂,还有的学校推出一期争当“学党史小达人”在线答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手抄报、出一期党史百年天天读主题板报、自创绘本、分享阅读、课本剧展演,以及邀请知名作家进校园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在陶冶学生道德情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同时,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全区中小学校宣传员清明前夕瞻仰市革命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辈,重温入党誓言。内容丰富多彩,学习入心入脑。此外叶祠、朝阳科普社区联合区科协、叶笃正气象科普馆联合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参观了叶笃正生平陈列馆和气象科普馆,普及了气象科学知识,孩子们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叶笃正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科学不畏艰难、孜孜不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梦想。”

2、提升智育水平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引领全民阅读新风尚,区先后隆重举行2019年“文学进校园”活动和2020年小学语文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区教体工委书记、教体局局长徐永生在致辞中指出,区“文学进校园”活动自2019年6月启动以来,先后邀请著名作家叶兆言先生来讲学,组织师生前往两邓故居、严凤英故居等地采风,举行妙趣横生、别开生面的中学生成语大赛和首届童书讲述比赛。特别是疫情期间,小语人开展的“停课不停学,好书伴你读”系列活动,童诗系列课程,温暖和照亮了莘莘学子。他希望全区中小学坚持阅读立校,推动“文学进校园”,让校园弥漫书香。

活动中,师生同台演绎,声情并茂地为大家呈现了《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稻草人》《小王子》等十多篇课外读物作品,在讲述过程中通过视频短片的形式向与会人员展示了各自学校开展文学进校园的活动场景和近年来师生的文学创作成果。大桥叶祠小学程小凤、吴飞的《花朵开放的声音》和邱昱《稻草人》《舍身堵枪眼》等经典诵读更是得到精彩的演绎。本次课外读物讲述比赛得到了各级媒体记者的大力支持,引起了广泛关注。市新华传媒对活动进行全程直播,区融媒体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跟踪摄像报道。

3、强化体育锻炼,坚持健康第一,开齐开足好体育课程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大桥中心学校举行“多彩童年阳光成长”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大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了朝阳路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及七所小学带来的精彩纷呈的体育大课间视频。师生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饱满的精神,矫健有力的步伐,赢得阵阵掌声和欢呼声。教体工委委员、副局长马宏岱指出大桥中心学校举办的庆“元旦”体育大课间视频展评暨2020年“新时代好少年”表彰活动,展现了大桥新时代好少年应有的风采,大桥新时代教育的风采;无论是大小学校都动了起来,孩子们在开心的学、在练,这就是“3+X”的成果;希望各校坚持下去,将经验传授到区各校,将体育大课间活动的精神贯彻到每个孩子的心中。

4、增强美育熏陶,实施学校美誉提升行动

“3+X”进校园如火如荼。高位起步,以黄梅戏、书法、武术三项活动为基础,以国学经典、廉政文化、科技、发展、足球体育运动等为补充,STEAM课程,结对帮扶促融合

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促进有效融合,加快STEAM课程建设,与浙江省嘉兴实验小学结对帮扶,暑期开展STEA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精心打造“3+X”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聘请名家专业指导,引领活动纵深开展。

素质教育亮点纷呈。(1)小学生足球跻身全市四强;(2)城区小学生田径比赛,勇夺2个团体奖;(3)全市中学生社团文化节,集体、个人双丰收,5所中学、5名教师榜上有名;(4)成功举办全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小学生讲故事和中学生演讲比赛,并在市赛中获得二、三等奖;(5)儿童阅读研究推广风生水起,引领全区青少年儿童迈入阅读新境界。

5.加强劳动教育

为了增强学生们的劳动技能,锻炼他们的意志,砥砺他们的品行,大桥中心学校在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开展劳动教育现场会,研讨了《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方案》,大家一起参观了劳动活动室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分享了本校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并畅谈了今后如何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劳动教育。余金明强调各校要本着“德智体美劳,五育齐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要有意识的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机结合校外活动中心的共性课程,开展好本校的个性化课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四、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确保落地生效

有了好的方案、好的决策、好的蓝图,关键在于落实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主体,需要方方面面通力配合、协同推进。《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作了整体部署,文件出台后,更重要的是抓好改革落实,确保落地生效。

落实改革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根据《总体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明确落实举措。各校要狠抓落实,切实破除“五唯一”顽瘴痼疾。学校可先行试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中学、中心学校在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扩大辐射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加强专业化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导部门统一负责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作用。严格控制教育评价活动数量和频次,减少多头评价、重复评价,切实减轻基层和学校负担。创新评价工具,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

五、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困惑一:齐抓共管、通力配合

当前,高考的竞争激烈没有从根本上改观,学生的课业与心理负担未见缓解,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繁重的课外作业、上扬的学区房价等导致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各校抓管理的同时就有比拼,社会大环境还在关注高考成绩,在全社会要形成唯分数、唯升学论,还要有个过程,像一中四中高琦这样名校,生源爆满,学位紧张,以及房地产抢占先机,引进名校,提高升学率等方式吸引购房者。教育作为杠杆,只有让全社会达成一致共识,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困惑二:加强联动共同营造改革良好氛围。教育评价改革要想落地,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配合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新闻媒体也要加大对科学用人理念和做法的宣传解读,增进社会共识;广大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成才观,加强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

下一步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充分考虑教育评价改革的艰巨性、长期性。通过社会、学校家庭齐抓共管,逐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完善各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健全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

1.加强学习,共同抓好《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扩大日常学习的范围,不囿限于教育评价方面,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支部大会、党小组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5月底前做到应学尽学、应训尽训,坚决把中央、省、市《总体方案》精神落到实处。

2.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一是完善幼儿园评价重点评价幼儿园科学保教、规范办园、安全卫生、队伍建设、克服小学化倾向等情况;二是改进中小学校评价,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普通高中主要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情况,突出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开展学生发展指导、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有序推进选课走班、规范招生办学行为等内容。

3.改革教师评价。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强化一线学生工作、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5项任务。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一是强调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二是在幼儿园教师评价方面,强调突出保教实践,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三是在教师评价方面,提出探索建立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须对每个学生进行学业述评。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一是明确要求各校校长教师参与学生工作;二是落实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三是完善学校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原则上应有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等学生工作经历。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校;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实践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目标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教育的实施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

一、社会实践实施状况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教育实施状况,我们对云南大学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同时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访谈。

1.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

社会实践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重要实施方法,应该落实到每个学生。而调查显示,认为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较少和很少的占43.6%,认为没有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的学生占24.1%(见表1)。这表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缺乏广泛性。而且学校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某一类社会实践活动上,重视对某一小分队活动的开展,对面向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这是不符合对全体学生进行实践教育的要求的。

由于受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具体实施条件等限制,学生对各项社会实践的参与率各不相同。对八项社会实践方式的调查显示,学生参与率最高的是“义务劳动”,占53.3%。访谈中,多数学生把“义务劳动”与“教学计划内的劳动教育”等同起来,依此看,一半左右的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劳动教育必修课。但这种“义务劳动”是多数学生最不愿意参加的实践方式(在“最愿参加的方式”调查中的选中率最低,只占3.8%)。“有偿家教”是一项有偿性的勤工助学活动,它不仅给学生以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培养了自强自立的精神,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较好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因此,得到许多学生的青睐(在“最愿参加的方式”调查中的选中率仅次于“实地考察”,占20.4%)。在对实践性和社会性更强的“参观访问”、“暑期‘三下乡”’、“专题调查”及“实地考察”的调查中,“参观访问”的参与率最高,占到35.5%,其次分别是“暑期‘三下乡”’、“专题调查”、和“实地考察”。相比之下,“教学实习”和“勤工助教”的参与率最低,学生也不愿意参加(详见表3)。

2.大学生对几种社会实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认识

社会实践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采用何种方式,重要的是要看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如何。

从表3中可看出,这八种实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非一定呈正相关,即一种方式的可行性高,其有效性不一定高,反之,一种方式的有效性高,其可行性不一定高。如“有偿家教”在“最可行的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率最高(占31.8%),而在“最有效的方式”的调查中,选择率排第四位,只占14.2%。相比较而言,既可行又有效的实践方式是“专题调查”(两项均排第二位),其次是“有偿家教”(可行性排第一位,有效性排第四位)和“实地考察”(可行性排第三位,有效性排第一位)。而可行性和有效性最低的是“勤工助教”,均占4.7%,其次是“义务劳动”和“暑期‘三下乡’”。了解大学生对实践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认识,便于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既可行又有效的实践活动机会,从而使社会实践教育更有成效。

3.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后所得收获的认识

访谈中,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大学生更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教育,他们坦言:“在社会实践教育中能学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学不到的东西。”无疑,大学生参与每一项社会实践活动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参与的活动内容不同,所得收获也不尽相同。我们无法就每一项社会实践方式向学生做调查,但可以对参加过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从总体上对所得收获的认识进行一个粗略的调查。调查显示,认为所得最大收获是“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的比例最高,为39.5%;其次,认为“增强了挫折承受力”的为22.0%、“增长了见识”的为13.7%、“提高了动手能力”的为8.2%、“磨练了意志”的为6.9%。见表4。

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调查显示,认为自己适应社会能力不强(包括一般、较弱和很弱,下同)的学生占40.2%、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的占57.4%、意志力不强的占31.6%、承受挫折能力不强的占28.7%。从上分析,这些能力在社会实践中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表明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学校应予以重视。

二、实践教育环节薄弱,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

通过调查分析,高校实践教育环节尚显薄弱,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具体表现在:

1.实践教育尚未得到足够重视

实践教育应是经常性和长期性而不是一次性和临时性的活动,应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参与的活动,因此,必须由学校的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经过周密细致的组织和安排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真正地理解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关系,重知识传授轻实践教育的观念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学生素质的高低依然主要以考分为标准,而不是由社会来检验,这就使理论远离实践,学生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实践教育尚未得到学校的重视,缺乏统一安排。

2.缺少实践基地

基地建设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深入开展的保证,没有实践基地就没有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基地应由校学习处、团委、教务处、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及各学院组成指导组,联合组建。校外基地的建立需要以学校的名义与某些地区有关单位签定正式协议,比起校内基地的建立困难要大的多。目前,我校已着手在校外建立实践基地,各院系也应根据本单位专业特点建立一定数量的社会实践基地,来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3.时间、经费的限制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育计划,统筹安排。但在具体计划的执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实践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特别是我们要在学期内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诸如实地考察、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往往不是周学时所能满足的。而拉长时间,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这就造成实践教育实施中时间安排上的困难。另外,实践教育的实施一般需要高额经费的支持,特别是假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实践活动,需投入的经费更高,而学校用于这方面的开支是有限的,一般只限于少数学生参加,而且就地就近进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活动的开展。由此可见,由于受时间、经费等的限制,学生的某些社会实践活动还得不到很好的开展,学校的社会实践教育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

4.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校学生的社会实践缺少有效的监督和考核评价机制,直接影响到实践教育的有效性。缺少有效的监督,势必导致一些学生的简单应付。而对社会实践的评价缺乏激励性,将不能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的热情。访谈中,有学生表示:“参加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思,又浪费时间和金钱,我也写不出漂亮的实践报告,也就不会得到什么表彰。”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校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还不太健全,还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特别是普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学生对社会实践持消极应付态度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7篇

(一)一举一动见内涵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儿童也是家庭的未来,提高人的素质全靠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不切合实际的。我认为家庭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还是让我们每一位人父人母重温《孔融让梨》《羊羔跪乳》《岳母刺字》等这些历史小故事吧,用古老的文明滋润孩子那纯洁的心灵,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人的举止言行都能体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我目睹了这样一件事:今年暑期的一个早晨,我去米线店吃早点,旁边一张桌子坐满了四个人,其中有个七、八岁的女孩一边吃一边说,突然一个喷嚏全部打在了对面的男士的脸上,而女孩却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她妈妈忙拿出纸巾给孩子擦嘴,男士没出声,“啪”的一下放下筷子,站起来气冲冲走了。我想这家人德育教育是欠缺的,最起码的礼貌都不懂得。因此说家庭道德教育,是道德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第一步,“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句话道出了家庭道德教育的内涵,家庭道德教育奠定了儿童成长的基础。

(二)家长要坚持对孩子说“不!”

面对现在家庭模式,孩子早已成为了家庭中的“小皇帝”,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面对孩子的成长,连一个“不”字都舍不得讲,对孩子百般迁就,过分溺爱。我想如果星星、月亮够得着,就会出现打破头的现象,久而久之,就容易成就孩子骄横、无理、任性、唯我独尊、自我中心的个性。不难看出如今那些问题儿童、问题少年,问题就出在爱的太过头了。这种爱事得其反,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有的小孩子为要钱躺在地上打着滚哭,而愈演愈烈,可他捂在眼睛上的小手却留出了一条小缝,不言便知他在观察、他在较量、他在争取,有旁观者说:“不就是几块钱吗?让孩子哭?”,还听到另一种声音:“别难为孩子,再苦也别苦了孩子”,这句话不错,可用错了地方,有的孩子接过父母给的钱偷着跑去了游戏厅,网吧。因玩到了厌学的地步,家长头痛、教师头痛,游戏在研发、玩具在研发,学生的玩瘾何时了?家长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决不能听之任之,对待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于说“不”字。要正确教育、引导。

(三)家长要正确评价孩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教育的宽松与严厉是相对而言的,宽松不能放纵,严格不能暴力,赏识不能避误,正确评价孩子,关注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有的家长把学习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有出息的唯一评判标准,是不公平的。在这样家庭环境中教育出成绩突出的孩子,有的自以为是,目空一切,心胸狭窄,容不下别人超过自己。成年后,一旦碰上不顺心的事,便往往想不开,经受不住挫折。有孩子学习成绩差点,家长一脸怒气,“不行了!完了!”放松了对孩子的鼓励、赏识教育,造成了孩子自暴自弃。因此,要全面正确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踏上自己成功之路。

二、进行阶段性的家庭道德教育

(一)感恩教育

孩子从朦胧中受得了正确的引导,知道了什么是对与错,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感恩是做人的基本,是对人施爱和善的根源。现实中,有些孩子只知道无限地享受父母的爱,却不能很好地爱自己的父母,更有甚者,长大后虐待父母。感恩是需要教育的,学会感恩,就是让孩子意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教师的教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都需要回报。家长一定要教育孩子爱自己的长辈,感谢一切为他付出的人,珍惜别人对他的爱,回报别人对他的爱,对家庭、对社会要有责任感。

(二)荣辱教育

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鳯,这些都离不开家庭的荣辱教育。船靠舵正,人靠德行。人生,好比在大海中航船,道德是方向盘,能力是燃料动力,没有正确方向的航船,无论有多么充足的动力,都只能在大海中乱转乱闯,始终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少年是品德形成的最重要时期,教育孩子成为一个有高尚品德、高尚情操的人,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知荣耻,辨善恶,是做人的基本德性。荣辱观的教育,是一个滴水穿石、积铢累寸的过程,家长要结合事例灌输荣、善、美、好的意义,也要利用反面教材让孩子分辨耻、恶、丑、坏,从而自觉地趋荣避害,分清是非,为善去恶,健康成长。要从小教育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劳动教育

劳动对于七十年代以前的人们来说感触颇深,谈不上丰衣足食,更谈不上农业机械现代化,就凭手推肩扛,吃尽了苦头,所以在劳动教育方面,父母出于疼爱孩子,不让孩子干这干那:“这脏!那累!”,逐渐“劳动”这一词在孩子的头脑中、行动中消失了,有些孩子不爱劳动,特别是这些年家庭的“小皇帝们”,家长更不他们让参与家务劳动,逐渐养成了“不是我的事”这种思想。劳动也是身心的锻炼,亲身的劳动才能体会父母对家庭的付出是多么的不容易,认识到劳动创造了价值。培养良好的心态,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回报家庭、回报社会。那么社会上就少了些游手好闲的人,就少了些违法犯罪的人。

三、结语

总之,每个孩子的生长,都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无论贫穷与富贵,教育引导好孩子是对社会的最大贡献,我始终认为教育好孩子如何做事,不如先教育好孩子如何做人,这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认识与体会。希望全社会关注教育,做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孩子健康成长,为他们铺设一条健康的人生之路。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视障新生;日常生活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61-02

引言

健全儿童在其生活、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家庭成员及周围人群的视觉观察与模仿,从而能很自然地学到一些基本的日常生活技能。但对于视障生而言,因为视力缺陷,不能通过视觉观察的模仿与学习来获得日常生活技能,因此,从低年级视障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对他们进行系统训练,使他们学会穿衣、叠被、盥洗、行走、摆放物品、收拾房间等日常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信心,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真正地融入学校。

一、视障新生生活技能的现状

近年来,我们对新入学的视障生生活能力都做调查,从调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随地大小便的,不会揩屁股的,有不会扣扣子的、不会穿衣服的,更别说洗、晒衣服了,铺床、叠被更是从没做过,洗澡也是大人帮着洗……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家长文化知识水平不高外,与其对特殊教育知识贫乏有关,对于视障孩子无从下手;有的家长寄希望在医院,认为只要眼睛看好了,一切问题就解决了;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可怜,对其过分疼爱与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还有的家长将主要精力放在其他正常孩子身上,对其不闻不问。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需要特别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全日制盲校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规定了小学阶段“具有初步的熟悉、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劳动教育目标。因此,对新入学的视障学生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不仅能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培养其劳动观念、劳动习惯,造就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使他们从不能自理、自立、依赖他人而生存的“寄生虫”变成自理、自立的人。

二、培养和提高视障新生的生活技能的策略

为了加强新入学的视障生生活技能的训练,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信任,在表扬激励中帮助视障新生树立信心

新入学的视障学生,离开家门过着集体生活,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强大无比的教育者”。父母将孩子交给了老师,老师就是他们的监护人,衣食住行要牢记心头,使视障生即使远离父母也能备受呵护,感受温暖。既是老师,也是妈妈。用真挚的情感关心、爱护、尊重、信任每一位新入学的视障生,让他们树立信心,逐步摆脱依赖别人的不良习惯。首先从熟悉校园开始,安排定向独立行走的内容:如认识教室、食堂、宿舍、厕所、图书馆等。在这一过程中,告诉孩子“我们要学会,我们会做好,我们真能干,我们其实都很棒!”帮助视障生树立信心,逐步帮助他们消除对家人和社会依赖的思想。爱迪生说过:“相信自己的人就会赢!”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让他们树立一个“我能行”的信念,“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

(二)根据差异,灵活机动地安排教学内容

视障学生由于视力的缺损,导致他们无法利用视力向别人模仿,完全依赖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任务,如何帮助他们掌握生活技能,及早进行“磨难教育”,学会自理,以达到“自己的事自己做”。针对视障生的特点,因人而异,灵活机动地安排了多项教学内容。

⒈饮食。饭前洗手、找到自己的位置、吃饭时的坐相、筷子、勺的使用、收拾自己的碗筷、擦嘴、漱口、倒水……

⒉起居。闹钟的使用、按时起床、辨别衣服的前后正反、穿脱各类衣服、穿鞋、系鞋带、定时换洗衣服、戴帽子、手套……

⒊厕所的使用。男女厕所位置的辨别,找到便池、蹲坑(确信到位)、解扣或脱裤子、手纸的应用、系好裤子或裙子、便后洗手……

⒋洗漱。洗手、洗脸、刷牙、洗澡、洗头、梳头、洗脚、修剪指甲、擦鼻涕、手绢的使用、护肤品的涂抹……

⒌房间的收拾。拖地、扫地、倒垃圾、擦桌子、整理床铺、叠被子、晒被子、开门窗……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真诚地爱每一个视障学生,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孩子。针对实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一个孩子都学有所进。需要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爱心、有耐心把一些复杂的动作分解成一个一个细小的动作,一步一步练,使学生逐步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三)讲究方法,使用替代视力的方法学习

日常生活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使用替代视力的方法完成。比如:宿舍物品的摆放要固定、有序,这样有利于视障孩子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经过训练使他们能独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无须他人的协助。又如在教室学生要喝水,只需将杯子放到饮水机的接水处,告诉他们冷热水的方位,训练他们听水流的声音(半杯和满杯水的辨别),如何勾兑冷热水,只需按下开关听水流的声音便能够知道水有多满。经过多次训练,即使是全盲生也不会把水洒得满地都是。布卢姆曾说过:“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只要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前期和当时的学习条件。”

(四)分步学习,将生活技能细化和具体化

卢梭认为,儿童最好是在生活中学习,这样的学习有趣、易懂。日常生活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是教师的言语指导和亲身示范。教学过程中,尽量将每一项教学内容步骤细化、具体化,细化的好处是孩子容易掌握并且会产生成就感。

如教学生刷牙这一技能,可以将其分三个阶段:一挤、二刷、三漱口,将每个阶段分为三个步骤,具体为:一挤:发现牙刷;拧开牙膏盖;牙膏挤到牙刷的刷毛上(黄豆粒大小就可以)。二刷:将牙刷送进嘴里靠近牙龈部位与牙面呈45度角倾斜;上牙从上向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再刷内侧面和后牙的咬面,每个面要刷15―20次。三漱口:拿起漱口杯用水漱嘴;将牙刷、牙膏放到漱口杯里(牙刷刷毛朝上);将漱口杯归位。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让学生学会了刷牙。而其他各项技能,如洗头、洗脸、系鞋带等等,也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孩子完成了要给予适当的表扬,他们会发现很多事情原来也不难,我也可以学会。既愉悦了身心,也增强了自信心。

(五)多措并举,巩固培养成果

1.生活自理小竞赛。当视障生掌握了一些日常生活技能后,安排学生进行生活自理小竞赛。如“系鞋带”竞赛,看谁系得又快又好;“叠衣服”竞赛,看谁叠得又快又漂亮;“洗头发”竞赛,看谁洗得又快又干净。并在此基础上评出“班级之星”“进步之星”“小能手”“小标兵”等,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2.家校联动。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交流,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培养视障学生日常生活技能的氛围。利用暑期招收新生的机会,对在校一年级视障学生进行家访,检查落实视障学生暑期日常生活技能的练习情况。

3.扶盲助弱。鼓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强的高年级同学,在生活上帮扶新同学,手拉手结对子,言传身教,效果显著。五年级的陈童童同学,经常帮助、指导崔馨月等新同学洗衣服、梳头,小同学都很喜欢她,亲热地叫她“童童姐姐”。

三、视障新生的生活技能培养的实际成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对待生活自理能力弱的视障生更需要教师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期望、多一点责任感。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和实践,孩子们有了生活体验并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视障学生都能独立大小便、穿脱衣服、洗小件衣物;大部分视障学生能够晾晒衣服、铺床叠被、清扫居室,视障生能够独自洗澡。许多家长说孩子比以前好整洁爱干净了。有的家长看到了自己的孩子能力所能及地做好生活自理,看到了希望,也有了信心,对孩子劳动教育意识也有所增强;有的学生在家还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成为父母的小帮手。

早教育早受益,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不能自理、自立、依赖他人而生存的人叫作“寄生虫”。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而不是“虫”!因此,我们要让九年后走出特殊教育中心校门的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自理自立的人。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教他们日常生活技能、学会自理开始,使其逐步走向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参考文献:

[1]徐白仑.金钥匙视障教育教育运作手册[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2]徐白仑.家长应怎样对待视障孩子[M].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5.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盲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叶力群,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9篇

一、发挥优势,高度重视志愿服务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是按民办机制举办的本科层次独立学院,具有体制新、机制新的优势。学生家庭条件大多比较好,许多学生从小受过特长教育,在文体、书画、口才、交际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他们愿意且善于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学院所处的信阳市,位于大别山腹地,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架飞机“列宁号”就是从这里起飞的,我国的第一个航空局――中共中央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在这里建立……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9处部级重点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479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历史遗址。从这里共走出了349位将军,孕育出吴焕先、高敬亭、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近百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和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董必武、、、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这片红色热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这里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为此,学院董事会、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学生志愿者工作,专门召开全院志愿者工作会议和文明教育、劳动教育动员大会,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完善一系列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规章制度,并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学院“五心教育”、文明教育和劳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学生组织发展、评优评先结合起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积极贡献力量。

二、突出重点,志愿服务成效显著

立足校园,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合理规划志愿服务内容,广大青年志愿者主要进行校园主干道保洁、寝教楼卫生打扫、卫生死角清除、环保护绿、扶贫帮困等服务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各系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开展了“美化校园我先行”志愿者服务实践活动、“拥抱春天,舞动绿色”植树活动等。志愿者的身影在校园随处可见,每个人都是校园“拍客”,每个人都是文明使者。通过参与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全院师生树立了主人翁和爱校如家的意识。校园内人人愿做志愿者、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以做志愿者为荣的氛围已经形成,对推进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面向社会,学院团委积极与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院、干休所、敬老院、农民工子弟学校等单位联系,建立青年志愿者常年服务点,长期开展义务劳动、基层慰问演出、爱心捐赠、义务助教等活动,传递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爱心和奉献,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事迹经常出现在信阳电视台、信阳教育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中,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拓宽内容,志愿服务形式多样

拓宽志愿者服务内容,创新青年志愿者活动形式,是完善深化青年志愿者活动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的需要。

一是紧密结合一年一度的信阳市国际茶文化节,积极选拔茶文化形象大使,积极协助做好礼仪迎宾、随车讲解、文秘服务、节目伴舞、后勤服务等工作,充分展示了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向上的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志愿者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信阳市国际茶文化节的各项工作任务,赢得了中外宾客和茶文化节组委会的一致好评。学院连续三年被授予“信阳市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二是紧密围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积极选拔各专业志愿者,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将自身成长成才与祖国命运相联系,将服务人民与奉献社会相统一。在实践中促使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他们增长了才干、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品格,从而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学院广泛开展技术服务、项目推广、政策宣讲、环保宣传、扶贫帮困、支教扫盲、普法宣传、文艺演出等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挥才干、体现自身价值。

三是认真做好“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服务等一系列工作。鼓励大学生到实践中去、到西部去、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去接受磨炼,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学院团委积极与有关部门协作,开展“校园明星”评选活动,加大典型选树及宣传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社会科学系2009级历史学专业学生李菲菲说:“校园明星是我们身边最优秀的青年志愿者的代表,是广大同学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们刻苦勤奋、乐于助人、勇担重任、自强不息的精神,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对照榜样,不断鞭策和鼓励自己,认真规划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建立机制,志愿服务常抓不懈

为进一步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学院出台了《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志愿者工作暂行条例》,明确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目标任务、活动重点、形式载体、保障措施等,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情况列为年度评优评先的参考依据之一。同时,志愿者服务活动将作为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党员发展对象培训学校学习培训的规定内容。申请参加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学习的学生,在入学前志愿服务时间累计不得少于20小时,不能突击完成,每次志愿服务时间不低于1小时,每个月至少参加2次;参加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学习的学生,要服从培训安排,积极完成志愿服务内容,充分保证服务时间;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毕业学员只有每学期志愿服务满20小时,才有资格参加党校学习;学生党员要自觉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此外,在每年新生入校期间,团委都组织数千人次迎新志愿者为新生提供“一对一”的一条龙服务,从新生步入校门起,就有一个志愿者全程陪同和帮助他完成全部报到手续,使新生从入校第一天就感受到来自学校和同学的关怀。更多的新生从那天起就被志愿者精神鼓舞和感动,决定加入志愿者的队伍,将爱心接力棒传承下去。迎新志愿者活动是学院志愿者服务的“规定动作”,几乎全校学生都了解情况并大力支持配合,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也因此逐年提高,得到了新生和家长的一致肯定。

五、完善措施,为志愿服务保驾护航

一是成立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心,让青年志愿者有一个家。学院选派责任心强、热心志愿服务工作的指导老师,明确服务中心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工作量核算,按照“抓严、放活、开放”的原则,采用“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工作。除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完成“规定动作”外,各系还紧密结合实际,丰富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做到“规定动作”一个不少、“自选动作”谋求特色。同时,学院还积极发挥好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在活动中的先锋模范和示范作用,确保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志愿服务、文明修身和劳动教育深入人心。

二是加强学生骨干选拔培养,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实行公开招募和注册登记,组织进行服务项目和服务时数统计,力求志愿服务工作规范化。

三是建立志愿者工作档案,真实记录每一个志愿者的表现,并以此作为青年共产主义理论学校学习、党校培训、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者服务工作。此外,对于在志愿者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学院还通过先进评比、表彰奖励、宣传报道等形式树立典型,增强影响力度。

长期以来,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团委始终把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从而使青年志愿者活动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深化了“五心教育”内容,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后,学院将一如既往地深入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为建设“和谐、高效、优质”的省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独立学院而奋斗,为构建团结互助、健康向上、温馨和谐的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系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团委书记)

暑期劳动教育范文第10篇

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常常在报刊、专家讲座中进一步了解苏霍姆林斯基其人,每每在写论文或会议交流中引用他的话语,将之作为论述观点的支撑性依据。

做校长以后,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等,于是常常在会议上、生活中提及,也常常在内心思虑借鉴帕夫雷什的经验,把学校办出特色。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从教已经有二十余年,当校长也已经十多年了,这些年间,阅读教育名著无数,参观名校众多,然而这些都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模糊。在应试教育甚嚣尘上的今天,作为一名校长我常常有一种莫名的烦躁。一方面总是心血来潮般怀揣着梦想,呼唤在自己的校园中拯救那些可怜的孩子:另一方面,又不时地自嘲不自量力,于是退下阵来,既而随波逐流。这样的痛苦之时,帕夫雷什中学的校园场景就会像电影镜头般从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个闪光的碎片飘落在我的眼前。

在这个学校里。校长老师都有着儿童立场,儿童自由而又高质量的生活是学校工作的全部。

“我校不论哪位教师对570名学生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了解的:了解他的性格特征,了解他的能力、才干、兴趣、爱好、困难以及他的喜和忧。若不如此,我们就不能想象有完备的集体精神生活。我们力争把对孩子在家和在校情况的研究置于科学的基础之上。我校每月两次于星期一举行科学――校务会议或心理学讲习会,专门讨论儿童问题。没有任何事情比谈论儿童问题更必要、更有益、更有趣的了。”

……

这个校园就是一个天然的氧吧。所有的物质条件都被作为一个完备教育过程必不可少的手段,环境也是对孩子精神世界施加影响的手段,孩子们在这里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生长。

“学校地处村边僻静的环境,周围是大自然,附近又有大面积的水域。这一切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健康,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们总是尽力做到使空气饱含植物杀菌素,以消灭微生物。校园里到处都植有核桃、樱桃、杏树、粟树和针叶树木。这些树种都是以散发植物杀菌素见长的。例如,榛树林中任何时候都没有苍蝇。这一切都是孩子们亲手创造的,而且这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做到的。”

……

可能没有人认为学生的身体不重要。可是现实的教育中有几所学校把学生的身体当一回事?这是当今教育的现实。可是在帕夫雷什中学,学生的健康和体育是大事,防止疾病及病患征兆,增强体质,是儿童脑力劳动以及精神生活完满正常的主要条件。

“我校学生暑期……每天都洗几次澡。或在池塘、河淘,或用淋浴。多数学生家里装有淋浴器,可以从春季一直用到深秋。……脚的锻炼,是锻炼机体抗病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我手边存有980个孩子的健康卡片。他们从7岁到17岁整个夏季都打赤脚,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炎盛夏暑都不怕。他们当中任何一个人从来没生过病。我们有些孩子赤脚在雪地里行走都不在乎。他们冬季每天都在院子里走5―10分钟,他们都有极好的耐劳能力。”

……

今天,品德、德性等关于道德的概念似乎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话题,然而在帕夫雷什中学。公民基础教育被作为道德教育的基本环节。

“少先队员们有一次曾帮助庄员们往卡车里装运作种子用的玉米。他们尽量挑最大个的玉米棒子装。忽然工作队长建议说:‘孩子们咱们往车厢底层随便装些什么样的都行,把最好的放在面上,要尽快完成任务。’可是就在劳动之前,孩子们刚刚才怀着激动的心情。屏住呼吸听了关于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的英雄事迹。因而在孩子们的脑子里产生了疑问:‘干嘛要这样呢?我们干嘛要欺骗人呢?’于是他们就很生气地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老师。这是他们为维护正义而进行的第一次斗争,这件事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今天谈智育,几乎已经简化为考试成绩。人们似乎已经淡忘知识的何去何从,只求所有。不求所用,更不求何以得,以何得。然而半个多世纪以前的帕夫雪什中学。就鲜明地认为,智育不仅仅是知识量的积累,而是将知识变为个人信念,变为人的精神财富。世界观的形成是智育的核心。

“我校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在温室里和教学实验园地上配制混合土壤,为此采用各种配合成分,试验各种矿物质和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二、三、四年级学生则在水溶液中培植绿油油的大麦和燕麦,从而确信,即使没有土壤也能创造出产生生命过程的条件来。”

“从三四年级起,我们就开始举办数学创作晚会、数学竞赛及数学游戏会等活动。高年级学生在低、中年级的数学小组开展活动时做报告,并编辑数学杂志。对有数学思维天资的学生进行个别工作――谈话、作业。”

……

这些年,劳动教育似乎是可有可无的。早已淡出我们的视野。然而在帕夫雷什中学。所有的老师都在致力于建立一种教育的体系。并在这种体系中培养人的道德品格和智力品格。

“我们的学生在八九岁时就培育小麦、向日葵、甜菜、玉米的杂交种子,或者编成小组、小队去照管幼畜,为家畜储备饲料。由于这种最平凡的劳动与研究、试验、创造相联系,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意义。”

“每一个学生在五~八年级学习期间,都要在教学实验园地里完成下列个人任务:种植粮食作物和技术作物(3至10种),将培植的果树品种嫁接到25种野生果树上,培植果树苗木,建立苗圃,提高土壤肥力。”

“读完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夏季有三四周的时间要到校办工厂、工作间、实验室、教学实验园地、机械修配站的车间及集体农庄的拖拉机队里进行实习。读完九年级而且拖拉机课考查合格的学生,在这期间要作为当班拖拉机手在拖拉机上工作。”

我们都会认为美育是重要的。然而包括我们的音乐、美术在内,在分数的硬指标面前。这些东西显得多么的次要或可有可无。它们早已被轻描淡写地边缘化了。然而在帕夫雷什中学,却是在引领孩子们在智力、体力劳动中。在创造、社会活动中感知、领会和欣赏美,让孩子在心灵里开放出美。

“在风和日暖的初秋季节,我们让孩子们注意那清新的空气、爽朗的天空和清澈的河水。悄然飘选的银色蛛丝,苍茫暮色中飞鸣而过的南归雁群,乍寒清晨首次凝现的初霜――凡此种种,都要让孩子们留意到。我们让他们观赏几种越冬作物幼苗深浅不同的绿色:裸麦的绿与小麦的绿有所不同。”

“果木盛开鲜花时,对于孩子们来讲那是真正的节日。我们清早起来,来到校园又去果园,欣赏身披雪白、粉红、橙黄色盛装的果树,静听蜜蜂嗡嗡飞舞。我们告诫孩子们说:‘这些日子可不能睡懒觉,要不然就会错过赏景时机。’于是孩子们总是日出之前就起床,为的是不错过第一道霞光照射挂满露珠的花朵的那个美妙时刻。孩子屏住气息在凝神观赏。这样的美景,若不加以指点和

述说,孩子自己是不容易留意到的。”(以上引用材料均出自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

每当回忆起或看到这些文字,我就油然而生对苏霍姆林斯基及其帕夫雷什的感动。

我感动,是因为帕夫雷什中学有一位好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是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是世界教育思想的泰斗。他不是一位沉湎书斋坐而论道的学者,而是一位躬身教育园地的农夫。1947年他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从此他就一直在这一岗位上勤奋地耕耘,直至1970年9月2日去世。他以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的誓言。他有顽强的工作作风,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早晨五点钟就起床,写教育笔记,七点钟到校,安排好总务工作以后,开始听课。他一生中写了40多种论著,发表600多篇论文和1200多篇儿童读物,全世界有30多种文字翻译他的著作。他曾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就无法活下去……”他身为校长,还兼了一个班的班主任,从一年级一直跟到学生毕业。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他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工作,担任一门课程的教学,像其他教师一样批改学生的作业。他每天都要花两个小时去听课,对所听的每一节课都要进行分析,在连续听了十几节课后进行整体剖析。他为青年教师上公开课。与他们谈话,要求他们多写多读学术性文章;他把全校教师团结成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他有着执着的教育信念,曾经为坚持自己教育的全面发展信念,坚持劳动教育的信念差点被。

我感动,是因为帕夫雷什中学是一本活的教育学。

一所普通的乡村学校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经营”之下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成为远方来访者求经取宝的场所。这里从校长到整个教师集体朝气蓬勃,团结向上,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这里的教师集体――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在实现校长的教育思想,即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关注学生的体育健康,关注品德、智育、劳动技术教育、美育。这里尤其注重教师素养的培养,建立坚强的教师集体。这里强调建立“学校――家庭教育体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措施之一。这里把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信念。深信“智慧在儿童的手指上”;强调“大自然”的教育观,把大自然作为教材,作为开发智力的“灵验法宝”。这里尤为重视让师生过着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尤其是把课外读物的教育作用提高到举足轻重的位置。学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籍世界”,他们严格为学生选择阅读书目,将学生所要阅读的书目精心装饰,使之像艺术宣传画一样醒目,再配上一些大作家的肖像,让人一看到书就肃然起敬,进而生发读书之欲,急切地饕餮一番。细数他们所开列的书目,俄罗斯文学和苏联各民族文学有116本,外国文学有151本,这些几乎都是大部头著作。

我感动,是因为帕夫雷什中学一以贯之地践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和谐发展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他们认为。“人之所以需要接受智育,不仅是为了让他能在劳动中运用知识,而且也是为了充实精神生活――善于珍惜文化艺术财富。不应仅从劳动中实地应用知识的角度看待教养内容。”“在教育作用的完整体系当中,哪怕只忽视其中一个环节,都会对整个有机体造成破坏。”所以他们创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环境,激发每一颗心灵对周围一切的无比关怀和爱护。为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独到之处还在于为学生提供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让德智体美劳诸育都在这种“精神生活”背景上进行。学校能够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需求和兴趣都得以形成、发展和满足,并使每个人都能找到展示、表现、确立自己的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高明之处还在于,让老师过上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即给教师提供充裕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让他们有闲暇去思考教学难题和总结工作经验,有闲暇博览群书,引导他们实践、读书、科研,不断成长和进步。他们强调尽力发掘每个孩子的天赋,找出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在50年前的前苏联,做到我们今天所做不到的,实在是难能可贵。

我常常为这感人的教育诗篇而感动,我也为自己碌碌无为和随波逐流而羞耻。弗洛伊德说过:“假如我不能上撼天堂,我将下撼地狱。”所以我渴望:

我渴望每所学校都有一个苏霍姆林斯基式的好校长。

他用教育思想领导学校,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就是“目之所及皆为人”。教育就是培养“大写的人”,就是培养“站直了的人”,校长应当培植真心,培育爱心,培养美感,牵引灵魂。校长要像乐队的指挥一样,首先给乐队定调,然后用这个基调去引导、组织、管理、评价、影响整个团队,共同演奏一曲和谐的交响乐。一个校长仅靠敬业、尽责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校长要靠思想行走,要靠人格的伟大力量来办学。一个好校长应是给孩子播撒生命阳光的人。

我渴望每所学校都有一群帕夫雷什中学那样的教师。

帕夫雷什中学的教育实践再一次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行为价值取向提出挑战。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层面,充其量只是“教书匠”,当他面对那些“难以管教”的孩子时,肯定会将其视为“渣子”、“朽木”,或听之任之,或冷漠静观,或大打出手,最后的结局大多是学生满怀沮丧甚至是仇恨离开学校。真正的好老师不仅要拥有渊博的学识,也不仅工作上兢兢业业,更重要的是用博大的胸怀、炽热的爱心、智慧的方略、坚定的信念,去催放孩子心中枯萎的花苞,用人性的光芒驱走孩子内心的恐惧、粗俗、野蛮与无知,在学生心灵的荒漠上开垦出生命的绿洲。

我渴望在每所学校都能看到这样的景象――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校长的办学思想。

上一篇:春季安全教育范文 下一篇:合同管理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