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肿瘤范文

时间:2023-03-19 21:01:36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中图分类号] R737.1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03(a)-079-02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螺旋CT已被广泛应用于肾上腺肿瘤诊断,而且诊断准确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对本院2005年7月~2009年12月诊治的上述3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男14例,女22例,年龄16~70岁,平均46岁,有明显临床症状2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9例,查体发现4例。

1.2 检查方法

扫描使用GE螺旋CT机,先行肾上腺区平扫,层厚3 mm,范围从肾上腺顶一直到肾门,全部患者均行平扫后增强扫描。

2 结果

本组36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中,腺瘤23例,嗜铬细胞瘤4例,皮质腺癌3例,髓性脂肪瘤1例,转移瘤5例。其CT表现:①23例腺瘤中Conn腺瘤13例,表现为直径小于2.0 cm,腺瘤的外形多为边缘光滑清楚的圆形,椭圆形或滴状,密度均匀而低的结节影;Cushing腺瘤8例,多为单侧,直径2~3 c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有完整包膜,大的腺瘤可有出血、坏死、密度不均匀,偶有钙化,轻度或中度强化。无功能腺瘤2例,单个圆形实性肿块,直径2~10 cm,边缘光滑,轻度强化,对侧肾上腺多正常无萎缩。②嗜铬细胞瘤4例,均为单侧功能性腺瘤,为圆形,椭圆形或梨形,边界清晰的实性肿块,均较大且密度不均匀肿块,直径2.5~10.0 cm,实性部分强化明显。③皮质腺癌3例,直径可达7~20 cm,形态不规则,边缘欠清楚,密度不均匀,多为中等密度,中央多数密度减低,增强后呈不规则强化,周边强化明显,中央级少强化;肿瘤内出血,坏死,钙化多见;有周围组织浸润。④髓性脂肪瘤1例,均单发,直径4.0~8.0 cm,有完整包膜,低密度区CT值为-45~

-113 HU,无强化。⑤转移瘤5例,多为双侧,也可单侧,一般较小,以直径1~3 cm多见,呈混杂密度,强化不均匀。

3 结论

本组肾上腺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4 讨论

4.1 肾上腺腺瘤腺瘤

多为功能性腺瘤:①Conn腺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多数CT平扫显示为类圆形,1~2 cm,密度均匀性减低,CT值为-30~28 HU,与腺瘤细胞类脂质含量有关,肿块边界光滑、小而密度低是Conn腺瘤较具特性的CT表现;②Cushing腺瘤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女性多见,年龄20~40岁,临床表现为肥胖、满月脸、多毛等。Cushing腺瘤一般多单发,体积相对较大,直径2~4 cm不等,形态规整,边界清晰光滑,一般轻到中度强化,非病变区或对侧肾上腺多有萎缩[1]。鉴别诊断:腺瘤应与肾上腺增生及其他肿瘤鉴别,典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依据实验室检查确定诊断便可,增生表现为肾上腺弥漫性或结节样增生,一般结节状增生多数伴有整个肾上腺的增生,而功能性腺瘤多伴有同侧或对侧肾上腺萎缩,结节状增生在同侧腺体可有多个结节,而腺瘤在同侧极少多发,结节状增生的结节趋于更小。平扫密度低于10 HU或延迟扫描对比剂清除率大于60%可诊断为腺瘤[2-3]。

4.2 嗜铬细胞瘤

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的嗜铬细胞,大多数为良性,也可位于肾上腺外。瘤体大,密度不均匀、单侧发病、肿瘤明显强化及囊变为其特征。恶性血管内有瘤栓形成,多有包膜浸润破坏和远处转移。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及CT特征性表现。

4.3 皮质腺癌

较少见的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原发恶性肿瘤,多数有内分泌功能,多数表现Cushing′s综合征及肾上腺性征综合征,如性早熟、闭经等临床表现。肾上腺皮质癌较特征性的CT表现为左侧较右侧多见,一般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与周围器官粘连,密度不均匀,可有钙化,不均匀增强呈围绕低密度肿块的边缘增强环。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有显著相关性,大多直径大于5 cm时,恶性的可能性较大。鉴别诊断,较小的无功能皮质腺癌应注意与嗜铬细胞瘤鉴别,两者鉴别要密切结合临床。皮脂腺癌与转移瘤鉴别,转移瘤多无钙化,多双侧发病,在有原发癌并发双侧肾上腺肿块时,多可排除肾上腺癌的诊断。

4.4 髓样脂肪瘤

临床少见的良性无功能肿瘤,可发生于皮质或质,当肿瘤出血、坏死或压迫邻近脏器时,可出现腹痛、季肋部疼痛等症状,均为单发,直径4.8~12.0 cm。CT表现为肾上腺区形态规则的脂肪密度肿块,其内间杂少量条块状略高密度影,为骨髓成分;边界清,有完整包膜,常见有钙斑或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无强化,软组织密度区可见明显强化。由于脂肪组织较成熟,故脂肪密度低,是髓样脂肪瘤的特征性CT表现。鉴别诊断:应与肾上极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onn腺瘤、脂肪瘤鉴别。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肿块位于肾实质内或部分突出于肾表面,肾实质部分缺损或破坏,其强化明显,与无功能Conn 腺瘤鉴别,Conn腺瘤瘤体较小,且常常具有相应的临床及生化改变,有助鉴别。脂肪瘤罕见,为均一脂肪密度。

4.5 转移瘤

最常见原发肿瘤为肺癌、乳腺癌,其次为甲状腺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其CT征象为肿瘤多双侧发病,肾上腺结构破坏。单侧肾上腺瘤灶短期内迅速增大及部分可伴有肾上腺功能减退。鉴别诊断:应注意与外生性肝癌和原发性肾癌的鉴别[4]。肾上腺肿块可推移下腔静脉向前、内侧移位,与肝边缘成锐角,而起源于肝右叶的无此征象。发生于肾上极的原发性肾癌,肾实质一定有破坏,肿块部分或全部位于肾实质内,可资鉴别。

总之,肾上腺肿瘤表现各异,无论在临床表现还是CT表现上都具有一定特征性,肾上腺肿瘤的CT特征表现对于临床明确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911-933.

[2]程传明,马志军,刘小妹,等.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5(11):974-977.

[3]刘宏霞,杨有万,臧任丽,等.肾上腺肿瘤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5):558-560.

[4]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01-508.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2篇

【关键词】 腹腔镜术;肾上腺肿瘤

Laparoscopy surgery for Adrenal gland neoplasms

TENG Zhao-li,WANG Yu-guo,SONG Shi-de,et al.Department of Urology,Rizhao People’s Hospital,Rizhao 276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thod and technique of laparoscopy for adrenal gland neoplasms.Methods 27 cases of gland neoplasms were treated with laparoscopy by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pproaches.Results All the operations were successive.Postoperative follow-up has been 6-36 months.In all the patients blood pressure and secretion function were normal.No residual tumors were found after laparoscopy.Conclusion As Long as the surgeon conforms to correct treatment method and masters the operative skill,laparoscopy will be golden standard of treantment for most of adrenal gland neoplasms gradually.

【Key words】

laparoscopy;Adrenal gland neoplasms

自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我科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治疗肾上腺肿瘤27例,均获成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7例患者,男12例,女15例。年龄28~74岁,左侧16例,右侧11例,术后病理证实嗜铬细胞瘤11例,皮质腺瘤6例,醛固酮瘤3例,无功能腺瘤5例,脂肪瘤2例。全部患者均做CT检查,肿瘤定位阳性率100%。

其中嗜铬细胞瘤以竹林胺、心痛定及心得安术前准备,时间7~14 d,一般术前不做常规静脉滴注液体扩容;皮质腺瘤和醛固酮瘤术前注意纠正高血压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斜卧70°,锁骨中线肋缘下1 cm为第1穿刺点,腋前线与经脐水平线交点为第2穿刺点,第3穿刺点在1、2点之间的中垂线上,可根据患者的高矮胖瘦及肾上腺瘤大小位置做相应调整,经第1或第3穿刺点造气腹,顺利置入套针(Trocar)。必要时穿刺第4点,用于牵开脾或肝,以便更好地显露。切除肾上腺肿瘤时,先切开结肠脾区(或肝区)和结肠外侧后腹膜,将结肠下翻,显露肾周筋膜,沿肾周筋膜将结肠翻向中线,打开肾周筋膜,游离肾上极,在肾上极前内侧寻及肿瘤并游离切除。

2 结果

2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30 min,平均83 min。失血量20~800 ml,平均100 ml,肿瘤直径1~8 cm,瘤重1~81 g,平均17 g。损伤胰腺被膜1例,处理给予禁食及肌内注射生长抑素4 d;损伤膈肌1例,术中及时修补;1例穿刺针刺破肝被膜,少量出血,未予特殊处理;1例穿刺针刺入胃中,予以禁食3 d,留置胃管。引流管术后1~6 d拔出,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1~3 d胃肠道功能恢复。随访6~36个月,患者无内分泌异常,血压正常,肿瘤局部无复发。

3 讨论

切除肾上腺肿瘤时,肾周筋膜和肾上极是两个重要解剖标志,正确辨认前者并保证在筋膜内操作能有效防止损伤胰腺和肠管及周围血管(肠系膜血管及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而后者则是在筋膜内寻找肿物的坐标,又是避免伤及肾蒂的关键。肿瘤多见于肾上极的前内侧。

肾上腺(肿物)血管呈一平面分布,肾上腺(肿物)前后无血管,血运源于4周,其中主要大血管位于肾上腺(肿物)下方和内侧,上方血管通常较细,外侧基本无血管[1]。因此切下标本前后缘光滑,4周呈一层摺边状,在形状上往往像一枚“荷包蛋”。

切除腺体及肿物,均应在包膜外操作,肾上腺质脆,易破裂,应避免直接钳夹或用力推挤腺体及肿物,否则肿物碎裂可导致种植转移。寻及肿物后,可在距肿物0.5 cm处顺血管走行方向仔细分离周围脂肪结蒂组织。游离的过程即是分辨血管并阻断止血的过程,肾上腺(肿物)的血管像“蜘蛛腿”一样分布于4周,要善于利用吸引器或剥离棒分离出间隙后,撑起肾上腺(肿物),也可提拉肾上腺(肿物)周围脂肪筋膜等结蒂组织,显露4周血管,下方和内侧血管较粗,须用钛夹夹闭,上方血管较细,一般用超声刀凝断即可。

肾上腺肿瘤手术方式仍有争议,日本的Aso等[2]及国内李仲宜等[3]不主张对直径超过6 cm的肾上腺肿瘤实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因有二:肿瘤>6 cm者,恶性几率可能增加;瘤体较大时血运丰富,分离时易导致大出血,手术难度大。但目前普遍认为,肿瘤大小并不是决定手术方式的绝对标准,术前影像学检查,只要肿瘤形状规则,被膜光滑完整,与周围脏器及大血管无浸润征象,仍可采用腹腔镜完成手术[4,5],当然要求术者须具备一定腹腔镜操作经验和技巧。本组6例嗜铬细胞瘤,其中3例>6 cm,并未引起大出血(

切除右侧肾上腺肿瘤时,处理短而粗中央静脉是关键,可先在右肾上极内侧解剖出下腔静脉,沿下腔静脉向上游离,在肝下缘、下腔静脉后内侧一般能寻及注入的右侧肾上腺中央静脉,小心轻柔游离,注意勿损伤下腔静脉。

游离肾上腺肿瘤有出血时,不要慌张,迅速用吸引器吸净术野,寻及出血点以钛夹夹闭;寻找出血点有困难时,原因通常为暴露不佳,可先以止血纱布压迫止血,继续游离其他部位,显露清楚后,再有效处理出血点。切忌在血泊中盲目钳夹,造成灾难性后果。如以上处理无效,出血不易控制时,应当机立断,转开腹止血。

自1992年Ganger等首次成功地报道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后,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改善,术者经验不断积累,手术技巧日益提高,各种病理类型肾上腺肿瘤均经腹腔镜切除获得成功。微创手术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满足了患者要求,符合21世纪外科发展潮流。遵循正确治疗思路,熟练掌握手术技巧,腹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大多数肾上腺肿瘤的金标准。

参考文献

1 刘国礼.最新成人腹腔镜手术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0-82.

2 Aso Y,Homma.A survy on incidental adrenal tumors in Japan.J Urol,1992,147(6):1478-1481.

3 李仲宜,黄长顺,杨樵,等.腹腔镜与开放性肾上腺功能性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对比研究.中华外科杂志,2001,6:493.

4 Hobart MG,Gilli S,Schweizer D,et al.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for large-volume(≥5 cm)adrenal masses.J Endourol,2000,14(2):149-154.

5 侯小飞,马潞临,黄毅,等.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9例报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2:131-132,135.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CT 诊断

目前CT已成为诊断肾上腺病变首选或不可缺少的方法,采用无创性的检查技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是目前影像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临床上最为关心的问题,现综述如下。

肾上腺腺瘤可分为引起Cushing综合征的Cushing腺瘤和引起Conn综合征的Conn腺瘤,发病峰值年龄为20~40岁,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CT表现多为单侧,呈类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晰,有包膜,与肾上腺侧枝相连或位于两侧枝之间,无功能腺瘤可大可小,少数可大至10cm,功能性腺瘤常较小,一般<4cm[2]。肿块密度均一,因富含脂质而较低,常常近于水样密度;增强扫描时肿块呈轻至中度强化。肾上腺腺瘤以功能性者占绝大多数,病灶直径均较小,有临床症状及特征性体征;而非功能性腺瘤均为体检时偶然发现,病灶直径较功能性者大,直径多在50cm以下,病灶多为软组织密度,少数肿瘤密度不均,中心有低密度区,瘤内偶可有钙化灶,增强检查时肿块多呈轻至中度强化。Cushing腺瘤应与Conn腺瘤鉴别,Cushing腺瘤肿块同侧残存肾上腺及对侧肾上腺由于反馈性ACTH水平减低而发生萎缩性改变,且几乎所有患者均合并肝脏脂肪浸润,再结合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鉴别不难。肾上腺腺瘤应与结节性肾上腺增生相鉴别,结节性增生多具有弥漫性增生所示的双侧肾上腺增大,增大肾上腺边缘有直径6~7mm的小结节,且这种小结节常为多发、双侧性的。Korobkin等[3]认为增强及延迟扫描有助于腺瘤与其他肿瘤相鉴别;增强扫描或延迟1小时扫若肿块CT值低于18HU,可确诊为腺瘤;若CT值>30HU,建议经皮穿刺活检(适用于有原发肿瘤但其他部位发现转移的患者),或影像随访(适用于非肿瘤患者且肿块<2~5cm者)。王文红等[4]认为动态增强CT检查鉴别腺瘤与非腺瘤的最佳时间点为3分钟时间点,并将肿瘤的绝对开始廓清率或相对开始廓清率与CT绝对值联合起来作为标准,可很大程度上提高鉴别诊断价值。肾上腺非功能性腺瘤应与转移瘤鉴别,两者表现可以完全相同,其鉴别较为困难,病灶直径在3cm以上则恶性可能性加大,当患者有明确恶性肿瘤特别是肺癌、乳腺癌等肿瘤时,如发现肾上腺肿块,无论大小均应行针吸活检,以确定是否为肾上腺转移瘤。

肾上腺皮质癌为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20%。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并有2个峰值年龄,即10岁以内和40~50岁,男女受累相似,约50%具有内分泌功能。CT表现为肾上腺较大肿块,最大直径常超过7cm,据Fishman[5]报告的38例中,7例15岁以下者的瘤直径平均为9cm,余31例瘤直径均值为11.5cm。病灶常呈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缘模糊,密度常不均,内有坏死或陈旧性出血所致的不规则形低密度区,肿瘤内可见散在点状或结节状钙化,产生Cushing综合征的皮质癌还可引起对侧肾上腺萎缩,而病侧肾上腺因肿块较大而显示不清;增强检查时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肾上腺皮质癌可直接侵犯邻近组织,以肾、下腔静脉及局部淋巴结最为常见,远处转移以肝脏常见[6]。当临床有Cushing综合征,特别是发现对侧肾上腺萎缩性改变、下腔静脉受侵或身体其他部位转移灶时,则可确诊为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而非功能性肾上腺皮质癌需与其他非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如非功能性腺瘤、神经节瘤及成神经细胞瘤等鉴别,鉴别困难时,提倡经皮穿刺活检,以获得组织学诊断。

肾上腺是嗜铬细胞瘤最常见部位,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峰值年龄为20~40岁。因瘤细胞分泌肾上腺素,因此临床常以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占初诊高血压患者的0.5%,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因其为一种可治愈高血压。CT常表现为一侧肾上腺较大肿块,直径通常为2.2~10cm,边缘清楚,较小肿瘤密度均一,较大肿瘤因陈旧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甚至可呈囊性改变,增强扫描因其血供丰富故肿瘤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而陈旧出血、坏死区无强化,恶性嗜铬细胞瘤边界常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可侵犯周围组织及淋巴结转移[7],根据临床症状及其特征性CT表现诊断不难。

肾上腺髓脂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80%的肾上腺髓脂瘤无症状,为意外发现。通常表现为单侧肾上腺类圆形或卵圆形肿块,直径多在10cm以下,边界清楚;特征表现为肿块内含有明显量成熟的脂肪组织,其间杂以索状或片状软组织密度影,李素丽等[8]报道Cushing瘤平扫CT值最低可达49HU,增强后CT值≥60HU,与其相比髓脂瘤内骨髓组织轻度强化而脂肪成分无强化;少数肿瘤内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检查肿块的软组织部分发生强化。

肾上腺转移瘤临床较为常见,以肺癌转移居多。表现为肾上腺双侧或单侧肿块,肿块较小时呈均匀密度,类似肾脏密度,增强检查时肿块呈均一强化;较大时因有坏死而密度不均,增强检查时肿块呈不均一强化,其内坏死区无强化。肾上腺转移瘤CT表现缺乏特征性,如患者有原发瘤病史和或其他部位转移以及双侧肾上腺肿块具有上述表现,可以诊断双侧肾上腺转移瘤;但仅发现单侧肾上腺肿块,则需排除肾上腺原发肿瘤,特别是无功能性肿瘤[9]。鉴别困难时可定期随访,必要时行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

当肾上腺肿瘤体积较大时,均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及来源于肝脏的肿瘤相鉴别。左侧肾上腺肿块应与肾上极肿瘤、脾结节或副脾、门脉高压所致曲张的静脉、胰尾部肿瘤等鉴别。右侧肾上腺肿瘤应与来自肝、肾上极及胰头部肿瘤相鉴别。仔细判断肾上腺的有无、判断肿瘤的中心部位以及邻近结构的变化是判断肿瘤起源的关键,采用CT重建和MRI多方位扫描有助于诊断[10]。

综上所述,CT可做为诊断肾上腺占位病变的首选方法,CT空间分辨率高,对钙化显示敏感,能准确显示小至几毫米的肾上腺肿瘤,具有敏感性高,准确性高的特点[11]。合理的运用CT检查,可对肾上腺占位病变作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将形态学改变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更为准确的诊断。

参考文献

1 刘屹立,郭文川,刘同才,等.肾上腺肿瘤的影像诊断(附350例报道)[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133.

2 吴天,阎建华,陈东,等.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诊断[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5,12(6):368.

3 Korobkin M,Brodeur FJ,Francis IR,et a1.Delayed enhanced CT for differentiation of benign form m alignat adrenal masses[J].RadiO10gy,1996,200:737.

4 王文红,白人驹,孙浩然,等.动态增强CT检查对肾上腺腺瘤与非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6):478.

5 Fishman EK,Deutch RM,Haytman DS,et al.Ptimany adrenocorti carcinoma:CT evaluation with C1inicai torrelation[J].A J R,1987,148:531.

6 田伟,肖剑秋,胡荣慧,等.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625.

7 程传明,马志军,刘小妹,等.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分析及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10(15):871.

8 李素丽,史河水,曾赞文,等.肾上腺骨髓脂肪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放射学实践,2002,17(2):145-146.

9 吴健,陈文.肺癌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及CT扫描研究(附112例分析)[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23:56.

10文利,孙清荣,张冬,等.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6,22(4):309-310.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55-02

1 前 言

在内分泌器官中肾上腺是比较重要的器官,随着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CT等检查设备对肾上腺肿瘤定位及相应的定性诊断准确率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针对在实践中手术及病理中的33例病例,根据其影像的不同征象,较深入地分析其CT影像特征及鉴别重点。

2 基础资料及鉴别方法

通过对2004——2008年经手术及病理确定的肾上腺肿瘤病例33例,其中男12例,女21例。发病年龄10-64岁,患者平均年龄39岁。在临床表现上各不相同,上述病例中的三分之二都表现出阵发性头晕、头痛、心悸、体热、多汗及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症状,或出现高血压、肢体麻木等一些症状。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表现为Conn’综合征。皮质醇腺瘤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但无功能性腺瘤就没有任何临床表现。嗜铬细胞瘤的症状表现更多的是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同时伴有周期性麻痹,皮质腺瘤的症状是大多同时出现Cusing’综合征,肾上腺转移瘤大多同时显现原发灶的症状,髓性脂肪瘤、节神经瘤以及神经纤维瘤等有时出现腹胀、腹痛或腹部包块等一些症状。

3 病例统计分析

在33例患者中,29例为单发肿瘤,4例为双侧多发肿瘤,实际共发现肾上腺肿块36个,其中醛固酮腺瘤有10例,结节增生有5例,嗜铬细胞瘤有4例(1例是双侧多发),皮质醇腺瘤有5例,无功腺瘤有1例,转移瘤3例(其中有2例是双侧转移),皮质腺癌2例,神经纤维瘤有1例、节神经瘤有1例、髓性脂肪瘤有1例。

4 结果讨论

4.1 对肾上腺肿瘤的CT定位诊断 CT设备的分辨率较其他检查设备高,对肾上腺肿瘤检查准确度教高,特别是对肿瘤尺寸小于1cm的,常规的超声及MRI等设备检查准确度都低于CT,而且因肾上腺位置相对比较固定,其周围含有脂肪衬托,在CT设备中可清楚显现肾上腺形态、尤其是高分辨率螺旋CT,能够进行二维冠状位、矢状重组,同时能十分清楚显现肾上腺区肿瘤同其周围组织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肾上腺肿瘤诊断准确率大大提高。上述33例肾上腺肿瘤的CT检查结果准确度达100%。综上,在临床上如果怀疑是肾上腺肿瘤,而通过超声或MRI等设备的检测结果是阴性,就需要采用CT扫描,特别应该采用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进行检查。

4.2 对肾上腺肿瘤的CT定性诊断

4.2.1 肾上腺腺瘤 本组病例中共有16例腺瘤,其中醛固酮腺瘤有10例,皮质醇腺瘤有5例,无功能腺瘤有1例。醛固酮肿瘤瘤体较小,多为单发,其病灶直径约1-2cm,具有完整的包膜,含丰富脂类物质,密度相对较低。非功能性腺瘤临床表现大都无明显症状,肾上腺的实验室检查以及相关功能测定都为正常,密度比皮质醇腺瘤略低。上面的几种腺瘤通过CT影像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方式相结合大都能够进行正确诊断。肾上腺腺瘤主要应该通过皮质结节样增生、囊肿或单发转移瘤等结合鉴别。结节增生较常见易多发,病灶不大,与正常肾上腺密度差不多,扫描增强时能够与正常肾上腺同时强化。醛固酮肿瘤由于含很多脂类,密度较其他类型的病灶低,某些时候与水样接近,所以更要与囊肿相区别,采用增强扫描可以更精确进行诊断。在CT扫描时增强及延迟能够更明显鉴别腺瘤或非腺瘤;扫描时如增强或延迟1小时的CT值小于18Hu,就可以确定为腺瘤。此外,腺瘤要同单发转移瘤结合区分,并与临床病史及相关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但是这种方式诊断非功能性腺瘤相对比较困难。

4.2.2 结节增生 结节增生更多的症状表现是Cushing综合征,上述病例中的肾上腺结节增生有5例,主要症状表现是肾上腺某肢具有结节突起,病灶有清晰边界,大小小于1cm,CT扫描中多为稍低的密度影,扫描增强时大多出现明显强化。需要同腺瘤相结合进行鉴别。

4.2.3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能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上述病例中的嗜铬细胞瘤共有4例,病灶体积大小3.3cm-7.4cm,相对其他类型病灶体积较大,密度大小不一,扫描中显示多个囊变坏死区及条状分隔影,扫描增强后出现非均匀性强化,其中双侧多发1例,肿瘤病灶供血血管粗大的有3例,周围脂肪密集同时出现膜后淋巴结增大,据此症状可确诊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由于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症状比较特殊,上述病例中就有1例就被误诊为此症。如将儿茶酚胺代谢产物等生化指标相结合,就可准确诊断出此症。

总之,不同类型的肾上腺肿瘤在影像表现上各不相同,需要通过CT设备的平扫及增强扫描方式结合进行检查,并将临床症状及相应的生化指标结合,这样就能较准确地对病灶做出正确定位及定性诊断,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孙晓丽.螺旋CT诊断肾上腺肿瘤(附16例报告).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16(5).

[2]吴恩惠,主编.医学影像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睐肿瘤的CT表现评价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性和价值,方法:收集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肾上腺腺瘤比例表现为有功能者瘤体较小,无功能者较大,密度均匀,CT值较低,增强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中,部分具有一定特点性。通过CT平扫、增强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和相关生化检查,能作出较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 CT诊断;病理类型

肾上腺肿瘤组织的来源比较复杂,分为主质细胞肿瘤和间质细胞肿瘤1。通过CT检查,能在术前准确地检出肾上腺肿瘤的大小、位置、良恶性和有无转移等。对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否顺利地切除肿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收集28例经组织学证实的肾上腺肿瘤,从肿瘤分类和其CT表现特点方面进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 1 临床资料

收集2001年至2011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肾上腺肿瘤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病人年龄30-64岁,平均年龄40岁。临床表现:7例嗜铬细胞瘤表现为高血压,其中阵发性高血压5例,持续性高血压1例,高低血压交替1例,并有头痛、心悸等症状;5例肾上腺腺瘤和1例皮质腺癌中有Gushing' s综合征;3例转移瘤有肝癌和肺癌原发肿瘤,1例髓样脂肪瘤腹胀不适;其余11例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为体检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发现。

1. 2 扫描方法

收集病例所用机型GE9800Hilight Advantage高分辨率CT机和东芝公司Aquilion型4层/S MSCT机。层厚5, 8, lO毫米。其中14例有作层厚3毫米肾上腺区靶式扫描,所有病例平扫后均有作增强扫描。

1.3 研究方法

按照肿瘤的病理性质,对各类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进行观察、研究,以探讨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2 结果

各病理类型的CT表现:

2. 1 肾上腺腺瘤12例,其中有功能腺瘤8例,最大经线在0. 6-2. 8厘米(平均经线为1. 26厘米)。无功能腺瘤4例,最大经线在2. 5-4. 3厘米(平均经线为3. 25厘米),肿瘤为圆形或、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呈均匀低密度肿块。CT值在7-26 Hu之间,可见同侧正常肾上腺部分增强扫描时仅有轻度强化或无明显强化,CT值增高31-98HU。

2. 2 嗜铬细胞瘤7例,6例为良性,1例为恶性,其中右侧3例,

左侧4例,为边界清的分叶状肿块,约2. 3-5. 2厘米,呈低等到高混杂密度,中心区见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以周边强化明显。其中1例恶性嗜铭细胞瘤(图1),肿块大小3. 1 X 3. 3厘米,边缘清楚,密度不均匀,中间见不规则片状坏死低密度。实性部分明显强化,CT值由平扫56 Hu增加至增强后110Hu,扫描范围无淋巴结肿大,肿块和三个月前CT片对比肿瘤有轻度增大。

2. 3 骨髓脂肪瘤2例,均为右侧,大小直径分别约3. 5厘米和11.2厘米;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肿块,其内主要为脂肪密度,脂肪分化不均匀,所测得CT值为负值。增强脂肪成分未见强化,其中软组织部分轻度强化,CT值由平扫45 Hu增加至增强后62Hu(图2)。

2. 4 皮质腺腺癌1例,位于左侧肾上腺,大小约5. 3 X 3. 2厘米, CT平扫为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周边密度较中部高,CT值为32-63Hu,内有点片状钙化,增强扫描CT值为33-72Hu,轻微强化,中心部位仅见片状轻微强化区和片状无强化坏死区(图3)

2. 5 节细胞神经痛1例,位于左侧肾上腺,大小约8. 6 X 7. O厘米,CT平扫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平扫CT值约26-37Hu,密度不均匀,内有点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仅仅散在见片状轻度强化区(图4)。

图1 恶性嗜铭细胞瘤,中心区见小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均不均匀明显强化,周边强化明显。

图2 髓样脂肪瘤,其内主要为脂肪密度,脂肪分化程度不均匀。

图3 皮质腺腺癌,密度不均匀,内有点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周边不规则环状强化。

图4 节细胞神经瘤,分叶状软组织肿块,内有点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图5 淋巴瘤,密度不均匀,有斑片状坏死区,增强扫描见边缘强化,片状坏死区无强化。

图6 转移瘤,左肾上腺稍低密度结节,轻度强化,肝脏见原发肝癌。

2. 6 淋巴瘤1例,位于右侧肾上腺,大小约5. 2 X 4. O厘米, CT平扫为分叶状形态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有斑片状坏死区,增强扫描见边缘强化,中间轻度强化,片状坏死区无强化(图5)。

2. 7 转移瘤4例,均为单侧,其中右侧1例,左侧3例,约2. 3-4. 8厘米大小(平均为3.66厘米)。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密度均匀,无明显坏死区。增强扫描呈轻度至中度强化(图6)。

以上各种肿瘤中,良胜为21例,占75%。恶性肿瘤7例,占25%。

3 讨论

发生于肾上腺肿瘤的种类较多。包括来自外胚层的腺瘤、内胚层的神经性肿瘤和种胚层的间叶组织性肿瘤。除此之外,转移瘤也较常见。肾上腺位于腹膜后,若肿瘤为功能性腺瘤,通过特有的临床表现能考虑诊断。非功能性肿瘤,体积较小、无任何症状时难以发现。目前CT仍为肾上腺肿瘤最佳的检测手段,其图像具有高分辨率,良好的对比,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通过增强扫描显示肿瘤的血供状态也为诊断的重要手段。CT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较准确,体积小的肿瘤和肾上腺之间的关系和定位容易判断。肿块局限于肾上腺区域内,周围的解剖间隙依然清楚,不至于和肾上腺外肿块相混淆[3]。当肿瘤较大,和周围组织结构分界不清时,单从轴位CT图像判断肿瘤起源有一定的困难,此时须注意和腹膜后其它肿瘤和来源于如肝脏、肾脏、胰尾的肿瘤相鉴别,观察有无正常的肾上腺结构,并仔细观察周围结构的移位情况和受侵范围。若肿瘤外可见相对正常的肾上腺,首先应当考虑为肾上腺外的肿瘤。对肾上腺肿瘤的定位诊断还可通过结合CT的矢状和冠状位重建成像作综合判断 。

本组病例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瘤、嗜铬细胞瘤、骨髓脂肪瘤、皮脂腺癌、节细胞瘤、淋巴瘤和转移瘤 7种,其中包括良、恶性。本文结果描述了上述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经进一步综合研究后,认为各类肿瘤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CT表现能在诊断上对肿瘤进行定性。首先,具有典型 CT表现的肾上腺肿瘤:肾上腺骨髓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无功能性肾上腺良性肿瘤 ,临床多无症状 。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内有显著的脂肪组织密度为CT检查点的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其次,有一定 CT特点的肾上腺肿瘤:(1)肾上腺腺瘤,多为单侧的圆形或类圆体积较小肿块,边缘清楚、密度均匀,因其富含脂类物质,所以密度较低,增强检查,呈轻度强化。 (2 )嗜铬细胞瘤 ,为边缘清楚光滑的结节或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如病变中心有囊变或坏死,则可见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有较明显强化,早期即可见到肿瘤呈网格状或周边明显强化; 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困难,一般认为肿瘤体积较大者应考虑恶性,周边侵犯和远处转移也为恶性诊断的依据。(3)肾上腺皮质腺癌,来源于腺体内部的皮质部分,瘤体一般较大,形态不规则,呈等低高混杂密度,内部可有液化、坏死、囊变和钙化;增强扫描时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往往因肿瘤中心液化坏死而呈厚环状强化,并容易侵及周围器官。(4 )转移瘤,肾上腺是转移瘤的最好发部位之一,最常见的原发肿瘤以肺癌、乳腺癌多见,累及双侧或单侧,体积常较大,呈边缘清晰光滑的分叶状,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等度强化。肾上腺转移瘤是全身多发转移的一部分,尚可存在其它部位的转移,未见发现原发病灶并单侧肾上腺转移瘤鉴别诊断较困难 。

CT表现不易明确诊断的肾上腺肿瘤 :(1 )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为来源于肾上腺髓质的神经源性肿瘤,为成熟神经节细胞合并神经原纤维形成,具有良性肿瘤的特点,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类圆形结节或肿块,密度一般高于腺瘤,因为无功能,肿块 较大。本组病例增 强扫描无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和无功能性腺瘤的鉴别有一定困难,但文献报道其强化程度较高可和腺瘤鉴别。(2) 肾上腺淋巴瘤,较罕见,可双侧同时受累或仅累积单侧,为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尚均匀,增强后轻一中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表现较难和肾上腺转移瘤或其它肾上腺恶性肿瘤鉴别,但除肾上腺外,常同时并有其他部位的淋巴瘤,如腹膜后淋巴瘤、脾大或脾内结节等 。

在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方面 ,无论肾上腺皮质的髓质的肿瘤、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肿瘤,在区分良恶性时有一定的困难,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肾上腺疾病 肿瘤

自从glayman于20世纪90年代初首次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肾切除手术以来,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发展十分迅速,其中以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最为成熟。目前认为对于直径在6cm以内的肿瘤基本上可以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被公认是治疗该类肿瘤的金标准[1~3]。国内是在1995年开始la手术的,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普及,国内最大宗的报道病例已达200多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4]。

1 手术指征

手术适应证包括所有直径小于6cm的有功能和无功能肾上腺肿瘤,以及部分体积较小的恶性肿瘤(包括转移瘤)与嗜铬细胞瘤。

肿瘤的体积是患者是否适合施行腹腔镜手术的条件之一。体积大的肿瘤占据的空间大,手术的空间变小,而且肿瘤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密切,甚至有比较严重的粘连,会明显增加手术的难度和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肿瘤体积大,分离时翻动和拨弄肿瘤的次数会增多,容易使肿瘤包膜破裂,导致播散或种植。既往的经验认为,无论是原发或者是复发的肿瘤,肿瘤的大小与其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5],通常直径>5cm的肿瘤,恶性或潜在恶性的概率大大提高。这种情况也不太适宜行腹腔镜手术。不过单纯以肿瘤的体积来判断其良恶性是错误的,还应该结合临床病史、ct等影像学资料来作出判断[6]。

关于恶性肾上腺肿瘤是否适合行腹腔镜手术仍有争议。有研究认为,气腹的作用有增加肿瘤种植和转移的风险[7]。ioinzadeh等[8]总结31例腹腔镜肾上腺癌根治手术病人的效果,随诊了1个月~69个月,有7例病人出现了术后复发,占23%,比例较开放手术明显高。不过也有部分学者报道了腹腔镜手术成功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9]。事实上,这个问题还受到手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病例的选择、是否施行标准根治手术等因素影响,因此还需要长时间、大宗病例去验证。

由于嗜铬细胞瘤的手术会引起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剧烈波动,手术风险相当大,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手术开展的早期,此病曾被认为是禁忌证。近年来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器械的改进,一部分学者已开展了相当数量的嗜铬细胞瘤手术[2,10~13]。只要病例选择得好、肿瘤直径控制在4cm~5cm以下,遵循一定的操作原则,手术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都比较平稳,术中儿茶酚氨浓度和波动频次等指标均优于开放手术[14~16]。由此看来,腹腔镜技术对于嗜铬细胞瘤也只是相对的适应证,但术者必须是成功完成过20~30例腹腔镜肾上腺腺瘤切除术的技术较熟练的医生。

双侧肾上腺病变并非是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可以选择经腹腔两侧同时处理或经腹膜后单侧分别处理。有腹腔手术病史的病人,如果既往的手术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可以考虑施行经后腹膜入路的腹腔镜手术。

应该指出,上述所提手术指征是相对的。手术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医生,指征可以放宽;初学者或开展新术式时,适应证应抓严,选择体积适当,肿瘤位置容易操作的病例来进行。

2 手术方式

以手术入路来分,包括经腹腔入路、经腹膜后入路和经胸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术等几种。以手术器械的差异来分,包括单纯腹腔镜、手辅式腹腔镜、针式腹腔镜、机器人腹腔镜系统肾上腺瘤切除术等几种。

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手术应用较早,具有手术空间大,解剖标志清楚,视野清晰,可以同时处理双侧病变等优点,但对腹腔器官有一定的干扰。

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手术应用较广泛,手术在后腹膜间隙进行,大大减少了对腹腔的干扰,手术路径直接,术后病人恢复快。但暴露相对困难、操作空间小、解剖标识不容易辨析,不太适用于病灶大、操作复杂、肥胖的病例以及初学者。

经胸腔入路腹腔镜手术不常用,对于有后腹膜手术史的病人,可经此入路治疗肾上腺疾病,但会干扰心肺等器官。

单纯腹腔镜手术应用较广泛,单纯用器械来完成手术,对于术野的干扰比较小,但技术要求较高。

手辅式腹腔镜手术是指在常规腹腔镜的基础上加用手辅助装置进行,术者把手伸进术野,配合器械完成手术。适合于肿瘤较大,位置靠近重要器官或者再次手术的病例。

针式腹腔镜手术是使用更小的器械进行操作,以达到创伤进一步减小的目标。

机器人腹腔镜系统手术是通过操纵机器人系统的机械手臂或计算机远程控制来完成手术,由于设备昂贵,目前尚未广泛应用[17,18]。

3 手术技巧

寻找肾上腺和体积较小的肿瘤是初学者的难题之一。术前应认真阅读各项影像学资料,了解肿瘤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一般在探查接近肾上腺时会看到较粗的血管,顺此即比较容易找到肾上腺,切除的标本马上取出体外剖开验证是否包含有肿瘤[19]。

术中遇到那些怀疑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时应立即做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以决定是否需做根治性手术。由于单靠细胞学形态有时很难鉴别肾上腺皮质腺癌和良性腺瘤,需结合临床、内分泌资料、肿瘤大小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因素来判断[5,20]。诊断或不能排除恶性病变时应考虑给病人作彻底的根治手术,术中除切除患侧肾上腺以及作清扫淋巴结外,还要注意保护好肿瘤包膜以防破裂。对于疑似病例术后应强调定期随诊。

切除的肿瘤标本一定要装在标本袋里取出,以免肿瘤种植,必要时适当扩大切口。

其它技巧包括,手术时观察镜不要离开操作点太远,以免视野不清误伤正常组织器官。遇到出血时不要慌张,可用钝头的钳子夹住或纱布条压住出血点,吸引器把出血吸干净,再烧灼或用钛夹钳夹。要作肾上腺部分切除时,正常腺体切缘会出血,由于组织脆,止血会有困难,此时可用超声刀轻夹切缘慢烧止血,也可以用钛夹钳夹或丝线缝扎。

4 并发症

文献报道腹腔镜肾上腺瘤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在6%~14%之间。主要包括器官损伤(肠管、胸膜、腹膜、肝脏、胰腺等)、血管损伤(下腔静脉、肾血管、脾血管、肾上腺中央静脉等)、腹膜后血肿、伤口感染、严重高碳酸血症、气体栓塞等,而因并发症需中转开放手术的约占并发症数的12%~17%,有因严重并发症而导致心跳停止或死亡的报道[21~23]。有的肾上腺周围有粘连,又或者靠近肾血管、下腔静脉、胰尾等器官时,手术的难度增大,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就会提高。不过,多数并发症发生在新术式开展时或者是初学者,主要是操作不熟练、解剖结构不熟悉、过多运用锐性分离以及手术组人员配合欠默契等原因所造成[4]。一般来说,经腹腔入路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经腹膜后入路的手术。但即使后腹腔路径的手术相对安全,仍有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5 随诊与复发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也存在复发的病例。walz等[3]报道325例腹腔镜良性肾上腺手术中有11例复发,占3.4%,而ioinzadeh等[8]报道的31例恶性肾上腺肿瘤腹腔镜手术中的复发率更高,达23%(7/31)。复发的病例和原因有以下的特点:良性肿瘤恶性复发、皮质增生型和腺瘤型原醛症、肿瘤种植、气腹等。

肾上腺肿瘤如果病理检查发现微血管内有瘤细胞或者肿瘤突破包膜时即可诊断为恶性[20]。临床上切除的标本往往是进行局部的石蜡切片,而不是整个标本的检查,这样就有可能把恶性肿瘤当作是良性的肿瘤来治疗而导致复发。

有的肾上腺肿瘤体积较小,而且是多中心生长,瘤体的大小不一,发病时影像学检查往往只能看到较大的瘤子,手术时可能就会把小的肿瘤(微腺瘤)漏切而造成所谓的“复发”,这种情况多见于皮质增生型和腺瘤型原醛症[24]。有的学者提出,对于那些肿瘤较小而对侧肾上腺功能正常的病人,行患侧的肾上腺全切除术较为稳妥。但也有其他的学者持反对意见,walz等[3]与 jeschke等[25]就分别总结了不同的病例数,均证明肾上腺部分切除手术近期和长期的安全性。我们在近两年对小于1.0cm的醛固酮瘤行一侧肾上腺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发现4例在影像学资料看到的肿瘤之外还存在有微腺瘤(直径在2mm~5mm间)。因此对于这些肿瘤直径小于1.0cm而症状又比较明显的病例,应考虑到皮质增生型和腺瘤型原醛症的可能性,术中必要时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如果还不能完全排除,行患侧肾上腺全切除术或大部分切除术还是可取的。

与其它手术方式一样,部分腹腔镜手术复发的病例还与手术操作有关系。由于正常的肾上腺皮质也可以种植于腹壁肌肉内存活[26],因此术中应保护好肿瘤包膜的完整,避免器械拨动造成破损,被肿瘤组织污染过的器械应及时清洗或更换,切除后把标本放入标本袋里取出,并且用蒸馏水或化疗药浸泡术野。这些操作原则在体积较大的肿瘤手术中更是要强调。

有学者的研究认为,气腹的作用有增加肿瘤种植和转移的风险,因此对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恶性肿瘤仍有争议[7]。

腹腔镜技术能够治疗绝大多数的肾上腺外科疾病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实践中应该按照医生、患者以及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不断提高技术和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和减少并发症,努力降低复发率,发挥微创手术的最大优势。

【参考文献】

[1] gill is, hobart mg, schweizer d, et al. outpatinet adrenalectomy[j]. j urol, 2000, 163(3):717-720.

[2] kalan mm, tillou g, kulick a, et al.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 safely[j]. arch surg, 2004, 139(11):1243-1247.

[3] walz ik, peitgen k, diesing d, et al. partial versus total adrenalectomy by the posterior retroperitoneoscopic approach:early and long?鄄term results of 325 consecutive procedures in primary adrenal neoplasias[j]. world j surg, 2004, 28(12):1323-1329.

[4] 陈羽, 陈炜, 丘少鹏, 等. 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并发症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6,27(3):封2-封4.

[5] 陈 杰, 刘彤华. 皮质醇增多症—216例手术切除肾上腺的病理分析[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00, 29(6):416-420.

[6] macgillivray dc, whalen gf, malchoff cd, et al.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large adrenal tumors[j]. ann surg onc,2002,9(5):480-485.

[7] schaeff b, paolucci v, thomopoulos j. port site recurrences after laparoscopic surgery[j]. a review dig?鄄surg,1998,15(2):124-134.

[8] ioinzadeh a, gill is. laparoscopic radio adrenalectomy for malignancy in 31 patients[j]. j urol,2005,173(2):519-525.

[9] feliciotti f, paganini am, guerrieri m, et al. laparoscopic anterior adrenalectomy for the reatment of adrenal metastases[j]. 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 2003, 13(5):328-333.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7篇

关键词: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超声; CT

本文收集了自2003年1月~2013年10月资料完整的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超声和CT诊断共62例,作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超声与CT检查诊断的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2例患者中,男37例,女25例;年龄21~76岁,平均44.09岁;右侧肾上腺42例、左侧16例、双侧4例。临床症状:24例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史,11例有腰酸腰痛,12例有外伤史,3例有皮质醇增多症表现,有肺癌与肝癌史各2例,无症状15例。除11例肾上腺血肿行临床随访确诊外,其余51例均经病理确诊。

1.2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HDI-3500、Envisor和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行全腹常规扫查。CT采用Somatom Balabce CT扫描机。作上腹部常规扫描与薄层扫描。51例病理确诊,11例血肿随访确诊。比较方法:分别计算超声、CT诊断各类肿瘤、囊肿与病理诊断相符数或血肿相符数;计算超声+ CT诊断与病理相符数或血肿相符数(两种检查方法,只要一项符合即成立)。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χ2检验,P

2 结果

2.1 62例肾上腺占位病变,超声检出53例,占85.5%,螺旋CT检出58例,占93.5%,两者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07,P>0.05)。超声与CT对肾上腺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见表1。

2.2超声与CT表现特点 超声表现:肾上腺良性肿瘤,大小一般不超过5cm,边界清,形态规则,内无彩色血流。因肿瘤内部结构不同,回声也不同。如皮质腺瘤中等回声(图1),髓样脂肪瘤回声较高,分布不均,嗜铬细胞瘤回声较低(图2),分布相对均匀。血肿早期为无回声,后期回声增高,形态缩小或消失。恶性肿瘤,外形不规则,回声不均,可见液化,有彩色血流。淋巴瘤为双侧低弱回声巨大肿块,有血流。

CT表现:良性肿瘤都为圆形或类圆形,有包膜形态规则。皮质腺瘤(图3)强化不均或不明显,嗜铬细胞瘤均匀强化,髓样脂肪瘤内呈脂肪密度,CT值为-80~-120Hu。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强化不均。淋巴瘤(图4)为双侧,弥漫性巨大软肿块,密度均,强化明显;血肿呈索条状块影,CT值为50-75Hu,可有环状强化环。

3 讨论

3.1超声与CT检查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优越性比较

3.1.1超声检查因具有操作方便灵活,可多方位扫查,又无创伤等特点,已成为肾上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必选方法之一,疾病的检出率与CT比较无优劣之分。特别是在肾上腺血肿的诊断上,超声因对于液体的敏感性强,它既可以显示肾上腺的血肿大小、形态与范围,又可以观察肾上腺周围的腔隙有无积液,还可以判断积液的程度与观察周围脏器有无损伤等情况,对于临床判断是否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提供很重要的依据。本组11例肾上腺血肿, CT有4例首诊时误诊为肿瘤,主要原因没有充分了解患者的外伤史以及医生经验不足所造成,在随访的过程中出现血肿缩小或消失,密度逐渐减低或机化,于是作出修正诊断。本组肾上腺血肿均发生在右侧,这是因为右侧肾上腺静脉甚短,一般仅为4~5mm,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当外伤压迫下腔静脉时,产生的压力波,由右肾上腺静脉直接传导致肾上腺所致[1,2]。

3.1.2 CT的分辨率高,再加上薄层扫描的应用,以及冠状位、矢状位重建,能清晰显示肾上腺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大大提高了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3,4],而且通过对肿瘤内部结构、密度与增强前后CT值变化的分析,对不同类型的肾上腺占位作出鉴别诊断。

3.2肾上腺位于后腹膜,体积小,过去检查手段有限,疾病诊断困难。随着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超声与CT的薄层扫描的广泛应用,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检出率与定性诊断的正确率均有显著提高[5]。本文超声对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检出率达85.5%, CT达93.5%,均与文献报告相近[6];对于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定性诊断方面,本文显示超声与CT检查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如果超声与CT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

综上所述,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超声与CT检查,检出率均较高,是两种较好的检测方法;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肾上腺肿瘤与肿瘤样病变的定性诊断率,这一点对于条件相对薄弱的基层医院来说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朱建兵,龚建平,钱铭辉.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08):967-968.

[2]李朝霞,彭玉兰,庄华.肾上腺肿瘤漏诊与误诊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307-309.

[3]杨全新,陈红菊,邓蕾,等.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07):923-924.

[4]Dunnick, Korobken M, Francis I. Adrenal radiology distinguishing benign from malignant adrenal masses.AJR,1996,167:861~867.

[5]刘君,吴曙军,伏钢.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7):1079-1081.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肾上腺继发性肿瘤;进展

[中图分类号] R7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019-03

肾上腺是人体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器官之一,有报道仅次于肺、肝、骨骼组织,居第四位肿瘤转移到肾上腺的发病率为26%~50%[1]。因其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不明显,以前未引起重视,尸检有时会发现。祝捷等[2]在1 000例恶性肿瘤死者的尸检中发现,肾上腺转移高达27%,其中以肺癌肾上腺转移占首位。随着B超、CT、MRI等影像技术的普及和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其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不断上升,本文就近年来肾上腺转移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作一综述。

1诊断

1.1 肾上腺转移瘤的特点

恶性肿瘤肾上腺转移的方式以血行转移为主。文献报道肾上腺转移癌多为双侧,而临床统计多数为单侧转移,左侧比右侧多见,男性比女性多见,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肾上腺转移肿瘤临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几乎所有转移癌均无肾上腺皮质、髓质功能异常之表现,当肿瘤浸润使肾上腺皮质破坏90%以上时,可表现出皮质功能不全,但极少见,局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有腰部不适。肾上腺转移肿瘤这一特点使得其不能早期被发现[3]。临床上肾上腺转移常多为B超、CT等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1.2 B超诊断

B超检查方便,无损伤,价格低廉,是目前检查和筛选肾上腺转移肿瘤的首选。声像图特征表现主要为低回声,形态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性分叶状。陈兴[4]应用超声检查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71例。结果超声对肾上腺转移癌的检出率为91.55%(65/71)。王正滨等[5]通过对29例肾上腺转移癌声像图分析,结果超声显像诊断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相符者27例,符合率为93.1%(27/29),认为超声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并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肿块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呈低回声者多见。超声诊断缺点是转移癌与原发癌(如同侧肾癌)、肝癌等之间界限不清,且内部回声相似,其敏感性较低。因此,当超声诊断与鉴别存在困难时,应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进一步鉴别诊断。

1.3 CT诊断

CT是肾上腺转移瘤的常用及重要检查方法。CT对多数肾上腺转移瘤的定位较准确,较易与肝左叶、肾上极肿瘤鉴别;口服造影剂强化肠管及增强扫描可与胃肠结构、血管形成的假性肿块鉴别,可发现B超漏诊的小病变。仇光禹等[6]通过收集22例肾上腺转移瘤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肾上腺转移瘤的影像诊断应注重B超和CT扫描检查的互补作用。临床中影像学较易发现肾上腺占位,但定性诊断常有困难,谢东等[7]回顾分析46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发现转移瘤与非功能性腺瘤的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及是否瘤侧残存腺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

1.4其他诊断

除B超及CT外,MRI在评价肾上腺转移方面亦有一定价值。常规增强CT在区分肾上腺腺瘤和转移方面受到限制,而MRI与之不同的成像检查技术可对此提供有价值的补充信息。

在核医学方面,近年来有学者报道131INP-59 肾上腺闪烁扫描术[8]。此技术是通过评价肾上腺对131INP-59(一种碘胆固醇类似物)的摄取,以区分良恶性肾上腺病变。INP-59扫描显示区分肾上腺转移及功能性肾上腺组织时很有效,从而可以使部分患者避免接受活检。但是由于其实用性的限制,它的普及受限并很可能被PET或其他方法所取代。

随着国内PET技术的开展,PET价值也越来越受到肯定,PET全身扫描在发现肾上腺肿瘤的同时,还能鉴别良恶性以及肿块的功能情况。国外两项较小的非随机的研究证实,以CT引导下穿刺或临床随访为金标准,PET诊断肾上腺转移的敏感性是100 %,特异性是80%~90%[9] 。

针对部分不典型病例,影像学鉴别诊断有难度时,必要时可行CT或B超定位穿刺活检组织学检查,但因其有创伤性而不宜作为肾上腺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同时且应严格除外嗜铬细胞瘤。

2治疗

2.1药物治疗

肾上腺转移瘤的药物治疗文献报道极少,主要是针对是原发肿瘤的化学治疗,李嵘等[10]报道1例为右肺中央型低分化鳞癌Ⅲb期患者服用吉非替尼片(易瑞沙)19 d复查CT发现:右肺门病灶缩小约30%,右肾上腺区占位无明显变化,评价为部分缓解(PR)。双氯苯二氯乙烷(O,P'-DDD)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是一种使肾上腺皮质发生细胞毒样坏死的药物,用药后使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坏死,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3]。临床中有报道使用二氯苯地氯乙烷(mitoane)与顺铂等联合治疗[11],但临床报道很少,效果亦不肯定。

2.2手术治疗

多数学者主张,有条件进行手术切除时仍以外科治疗效果为好。李加等[12]通过回顾10年来肺癌肾上腺转移患者21例的诊治结果。21例中有完整切除、姑息性切除等手术治疗与临床非手术治疗相比较,认为手术切除转移灶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祝捷等[13]通过回顾37例肾上腺转移癌的临床资料,认为对肾上腺转移癌应争取早诊断;对未发现其他器官或淋巴结转移的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癌,应尽可能行积极的外科手术;对于原发肿瘤已无法完全切除或已多处转移者,应争取行放、化疗或免疫治疗。

目前手术方式主要是使用腹腔镜和开放手术。李军等[1]则认为肾上腺转移癌一般瘤体较大,血管丰富,术中出血多,操作难度大,不宜作腹腔镜手术。在围手术期联合应用辅助化疗,可增加治疗效果。南勋义等[14]认为恰当选择肾上腺转移癌手术适应证,通过手术治疗可改善和延长患者生存期,关键是要选择恰当的手术适应证,包括原发癌得到完全控制,转移癌属单部位以及病人能耐受手术,则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25%~40%。

2.3介入治疗

对于不适合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肿瘤较大,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患者一般情况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等,可选择介入栓塞肾上腺转移癌的供应血管,并向瘤体内注入化疗药物。姚红响等[15]总结54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动脉插管灌注及栓塞治疗,结果1例未找到肾上腺供血动脉,53例肾上腺转移癌患者行76 次灌注及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1%,栓塞后临床症状改善率100%,术后3个月,75.4%患者瘤灶内碘油仍沉积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为1.88%。总结认为,采用介入治疗对肾上腺转移癌行灌注及栓塞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4局部消融治疗

临床报道较多的是通过CT和B超引导下注射酒精等药物。邵成伟等[16]通过25例肾上腺转移性肿瘤,采用CT 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PEI)进行治疗,行CT 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坏死情况。结果:PEI治疗后CT增强扫描复查,20个病灶直径≤3 cm 的病灶有18个(90%) 完全坏死;11个> 3 cm 的病灶绝大部分坏死,经过再次重复治疗,2 个病灶彻底坏死。认为CT 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疗效确切,且简便、创伤小。Wood等[17]报道用经皮B超引导射频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有效率高达78%,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放、化疗者,可作为一种治疗选择。杜锡林等[18]通过B超引导下集束电极射频治疗肾上腺转移癌37例,总结认为该疗法创伤小,疼痛轻;无严重并发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是治疗肾上腺转移癌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谢印法等[19]报道12例在B超、CT引导下定位穿刺,注射碘油-EADM的混悬液,总有效率(CR+PR)83.33%,认为经皮穿刺碘油-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可做为临床值得选用的治疗手段。

此外还有学者报道超声引导高温蒸馏水加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20]。

2.5放疗治疗

放疗临床报道不多,普通放疗因定位及不良反应较多,以往报道较少,随着放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肾上腺转移瘤的放射治疗也引起人们的重视,钱伟等[21]对20例肾上腺转移瘤病人,用伽玛刀进行肾上腺转移瘤适形放射外科治疗,以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病灶,周边剂量3.5~4.5 Gy,88.9%(16/18)患者的转移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77.8%(14/18)患者原有的腰痛症状逐步减轻。肾上腺转移瘤对放射治疗敏感,伽玛刀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无严重并发症。

在放疗剂量方面,曾昭冲等[22]分析22例肝癌肾上腺转移行放射治疗的病人,认为肝细胞肝癌肾上腺转移对放射治疗敏感,50 Gy 的放疗剂量是比较安全的姑息性治疗。

3结语

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以B超和CT为主,新的技术如PET也受到人们的重视,治疗则是以手术为主的包括介入、放疗及局部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相信随着诊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恶性肿瘤肾上腺转移的治疗会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李军,孔垂泽.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3):263-264.

[2]祝捷,唐孝达,朱江.肾上腺转移瘤的临床探讨[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2,17:669-671.

[3]廖洪,卢一平.肾上腺转移肿瘤的诊疗现状[J].四川肿瘤防治,2004,17(2):125-126.

[4]陈兴.肺癌肾上腺转移的超声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5,7(4):257.

[5]王正滨,禹静.超声显像在肾上腺转移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3(2):71-72.

[6]仇光禹,蔡争.肾上腺转移瘤的B超和CT扫描影像对照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2004, 27(2):136-137.

[7]谢东,苏丹柯.肾上腺转移瘤与非功能性肿瘤的CT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 24(8):703-706.

[8]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Treatment of unresectable non small-cell lung cancer guideline[J].J Clin Oncol, 2004,22 (2):330-353.

[9]Yun M,Kim W,Alnafisi N,et al.18F-FDG PET in characterizing adrenal lesions detected on CT or MRI[J].J Nucl Med,2001,42(12):1795- 1799.

[10]李嵘,王琳.吉非替尼治疗肺鳞癌和肾上腺转移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6,11(8):639.

[11]何旭革,赵勇,李方义.肾上腺转移癌诊治体会[J].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2000,9(4):347.

[12]李加,李建新,梁定岸,等.肺癌肾上腺转移外科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329-330.

[13]祝捷,邱建新.肾上腺转移癌37例临床分析[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4,19(10):609 -611.

[14]南勋义,党建功,陈兴发,等.肾上腺转移癌16例报告[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0,21(5):81-83.

[15]姚红响,陈根生.肾上腺转移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探讨[J].入放射学杂志,2005,14(2):139-141.

[16]邵成伟,田建明,左长京,等.CT引导下乙醇消融术治疗肝转移瘤[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3):171-173.

[17]Wood BJ,Abraham J,Hvizda,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drenal tumors and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metastasis[J].Cancer,2003,97:554-560.

[18]杜锡林,马庆久.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肾上腺转移癌37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2):1572-1573.

[19]谢印法,谭学芬.经皮穿刺碘油-EADM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J].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27-1428.

[20]李文伦,张明.超声引导高温蒸馏水加干扰素瘤内注射治疗肾上腺转移瘤[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12):951.

[21]钱伟,黄润生.肾上腺转移瘤的伽玛刀治疗[J].临床军医杂志,2006, 34(6):710-712.

[22]曾昭冲,汤钊猷.肝细胞肝癌肾上腺转移的放射治疗[J].癌症进展杂志,2005,3(1):35-38.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9篇

【关键词】 后腹腔镜下手术; 肾上腺肿瘤; 效果观察

肾上腺肿瘤属泌尿外科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包括嗜铬细胞瘤、无功能皮质腺瘤、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等,肾上腺与重要脏器相邻,周围有丰富血管,解剖特点相对复杂,特别是针对中央静脉处理时,更具棘手性,对手术的科学性、有效性有更高的要求,后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开展,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1]。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均为本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00例,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均为本院2009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肾上腺肿瘤患者100例,肾上腺肿瘤均经CT或B超检查证实。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27~61岁,平均(40.3±6.9)岁。平均瘤体直径为(2.5±3.4)cm,双侧13例,右侧20例,左侧17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皮质增多症11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6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3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26~62岁,平均(40.7±5.8)岁。平均瘤体直径为(2.6±3.2)cm,双侧12例,右侧22例,左侧16例,其中原发性醛固酮皮质增多症1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6例,肾上腺皮质腺瘤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术前准备,加强访视,就腹腔镜手术优势,注意事项向患者告知,以取得密切配合。营造安全、整洁、安静的环境,将不良刺激降至最低,并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

1.2.1 术前准备 应注意肾上腺肿瘤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入路时会及腰部的清洁消毒,指导患者在术前用肥皂水对腰部进行清洗,行传统肾上腺手术皮肤准备。常规依据全麻的要求做胃肠道准备,禁水6 h,禁食12 h。

1.2.2 对照组 对照组选取传统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

1.2.3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协助患者取健侧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垫起腰桥,切口于第12肋下缘约0.5 cm及腋后线交汇处选择,长约2 cm,逐层切开皮肤与筋膜,钝性分离腰背筋膜与肌层,用手指将腹膜推至前内侧,向腹膜后间隙进入,取扩张器完成扩张操作。手指自切口处深入,在其引导下取10 mm Trocar于腋中线髂嵴2横指水平置入,并分别取5 mm Trocar穿刺置入腋前线12肋缘下,10 mm Trocar穿刺置入腋后线12肋缘下,缝合皮肤。于5 mm Trocar注入CO2,维持气腹压力在12~15 kPa,置入监视器及腹腔镜操作器械,以开展手术操作。充分暴露肾上腺及肿瘤,用钛夹封闭中央静脉及肾上腺动脉,切断两处血管后,进一步切除肾上腺肿瘤组织,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肾脏上极位置是否行置引流管操作,闭合切口。术后两组均取抗生素应用3~7 d,以防控感染。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平均手术操作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进行观察。采用生活质量评分标准(QOL)及疼痛评分标准(ADL)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1992年Gagner等首次报道肾上腺肿瘤采用腹腔镜切除术,大量文献证实与开放手术比较,肾上腺肿瘤在腹腔镜下切除可使死亡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肾上腺肿瘤治疗中,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已为标准术式[2]。虽经腹腹腔镜解剖标志更为清晰,视野更好,与经后腹腔镜比较,在对肾上腺静脉结扎时更占优势,但研究显示,泌尿系外科医师更倾向于选择后腹腔肾上腺切除,以减少损伤,避免肠道对手术造成干扰,受脾脏及肝脏的影响较小,且对肾上腺可直接解剖,使手术时间最大限度的缩短[3]。在采用腹腔镜对肾上腺肿瘤切除时,肿瘤大小的选择尚存有争议,有研究显示手术上限为直径>6 cm的肾上腺肿瘤,因考虑此肿瘤类型与周围组织有较严重粘连,血运丰富,更倾向于恶性,随直径的增加,手术的风险及困难也相应增加,但随着影像技术、手术技能的提高及术前准备的完善,巨大肾上腺肿瘤采用腹腔镜下切除的相关报道也有所增加[4]。手术并发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与开放手术无差异,且术后恢复快、创伤更小。故肿瘤大小并非腹腔镜手术选择的绝对指标,需依据肿瘤本身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的技术熟练程度而定[5-6]。

研究显示,肾上腺肿瘤有较为复杂的解剖结构,周围血管丰富,相邻机体重要脏器,尤其是右侧肾上腺左下靠近腔静脉,向上相邻肝脏尾状叶和肝短静脉,右下相邻肾脏,前下相邻门静脉及十二指肠,故对手术操作技巧有较高的要求,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严重事件发生[7]。且手术操作过程中,肾上腺肿瘤组织易破裂出现,止血存在一定棘手性,且实施传统开放手术,术野不能充分暴露,手术切口较大,不利于预后康复,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者痛苦,易诱发感染等多种并发症[8-9]。

近年来,随着公众生活水平的显著增强,对手术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医疗科技的显著进步随之带动了微创医学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研究渐趋深入,因其创伤小、显著减轻痛苦、术后易恢复等优点已临床广泛开展应用[10]。肾上腺肿瘤治疗中,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在扩张器的作用下,可营造腹膜后利于手术操作的简隙,获得清晰的术野,切口较小,置入Trocar降低了腹膜损伤破裂等严重不良事件,另外肾上腺动脉和中央静脉主干血管用钛夹夹闭,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11-12]。同时术后需加强心电监护,对尿量、中心静脉压、血压继续严密监测,以对输液量和速度及时调整,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保持平稳,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肾上腺肿瘤采用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疼痛程度,加快术后恢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思平,杜秀华,陈湘.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61.

[2] Tsushima Y,Takahashi-Taketomi A,Endo K.Diagnostic utility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an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adrenal tumors[J].Magn Reson Imaging,2009,29(1)112-117.

[3]朱圣亮,陈洪波,郭祥恒.后腹腔镜术治疗32例肾上腺肿瘤[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1):52.

[4]肖宝齐,谭艳艳,李颂.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8):4026.

[5] Zhang X,Lang B,Ouyang J Z,et al.Retroperitoneoscopic adrenalectomy without previous control of adrenal vein is feasible and safe for pheochromocytoma[J].Urology,2007,69(5):849-853.

[6]刘思平,杜秀华,陈湘.腹腔镜在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5,7(10):1361-1362.

[7] Hemal A K,Singh A,Gupta N P.Whether adrenal mass more than 5 cm can pose problem in laparoscopic adrenalectomy?An evaluation of 22 patients[J].World J Urol,2008,26(5):505-508.

[8]陈湘,齐范,顿金庚,等.腹膜后腹腔镜在肾上腺手术中的应用(附22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3,18(1):15-16.

[9] Sandrasegaran K,Patel A A,Ramaswamy R,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drenal masses with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J].International braz j urol,2011,37(6):788-789.

[10]卫利民,刘现立,李怡,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56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2):235.

[11] Miller F H,Wang Y,McCarthy R J,et al.Utility of diffusion-weighted MRI in characterization of adrenal lesions[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4(2):W179-W185.

[12]张坚,胡强,徐进宇,等.腹腔镜切除直径≥6cm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经验[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8,13(5):373-375.

肾上腺肿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CT诊断;鉴别诊断

肾上腺组织结构复杂,体积小且位于腹膜后间隙内,肾上腺肿瘤是常见的腹膜后肿瘤,目前CT检查是肾上腺肿瘤定位定性的主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这更提高了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经临床随访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并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患者中,肾上腺腺瘤有35例,嗜铬细胞瘤4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7例,淋巴瘤7例,肾上腺囊肿6例,肾上腺转移瘤31例(有5例是双侧性)。这些病例肾上腺肿瘤直径范围在0.6~12.9cm。

1.2 方法

对患者双侧肾上腺进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或采集患者以前的相关CT图像,观察肿瘤的大小、个数、形状、边缘等图像信息,测量肿瘤平扫及增强后的CT值,根据计算的CT差值可分为无强化(0~10HU)、轻度强化(10~20HU)、中度强化(20~40HU)、重度或明显强化(>40HU)

2 结果

肾上腺肿瘤大小不等,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轮廓较规则,边缘光滑或呈分叶状,少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肾上腺腺瘤多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球状一带, 87例患者中, 35例肾上腺腺瘤均位于一侧,肿块体积较小,最大直径不超过3.0cm,多为1-2cm,一般突出于肾上腺表面生长,平扫时肿块呈等或稍低密度,体积小且密度低是肾上腺腺瘤的CT主要表现,增强后多呈轻到中度强化,少数在动脉期明显强化。其中有一例肾上腺腺癌,肿块较大,最大直径超过4.0cm,呈较均匀等密度,增强后呈轻度均匀强化。

肾上腺转移瘤有31例,其中有5例是双侧性。据文献报道,肾上腺转移瘤中以肺癌转移居多,此外也可来源乳腺癌、甲状腺癌、结肠癌、胆囊癌、胰腺癌、肾癌等等甚至肉瘤,转移开始发生的部位多为肾上腺髓质,而后累及皮质。转移瘤可累及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多位于一侧;肿块体积大小不等,最大直径在0.5~9.8cm,形态多样,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边界较清楚,部分可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小的肿块均匀强化而较大的肿块强悍不均匀,部分内可见更低密度无强化坏死区;肾上腺转移瘤的增强表现与原发肿瘤相似,并或不并其他部位转移征象,因此结合病史诊断不难。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有7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为一种少见的良性无功能肿瘤,常见于肾脏皮质和髓质,临床上多无症状,常属意外发现,若肿瘤出血、坏死或者对周边器官发生压迫时,则伴有腹痛等症状。肿块均较大,直径在2.0~12.3cm,平均6.2cm,多为单侧发病,形态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轮廓较规则,边界清楚,有完整的包膜;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内可测得脂肪性低密度灶和软组织密度灶,增强后多不均匀强化。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4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多发于肾上腺髓质,其次交感神经结和副交感神经结也为高发地带,但多为良性多位于一侧肾上腺,偶为双侧性,肿块体积一般较大,直径在2.9~4.9cm,其密度不均匀;较小的肿瘤密度均一,较大的肿瘤常因陈旧性出血、坏死而密度不均,甚至呈囊性低密度,增强后肿瘤明显强化,其内低密度区无强化。因此,肿瘤密度大、单侧发病且后期强化明显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特征,其鉴别还需结合临床特征和特定的生化指标。

肾上腺囊肿6例。肾上腺囊肿较少见,病理上以淋巴管瘤样囊肿常见,其次为出血后形成的假性囊肿。肾上腺囊肿CT上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中等大小,边界清楚,少数边缘可见弧线形钙化,增强后无强化,诊断较容易。

肾上腺淋巴瘤7例,肿块较大,最大直径在3.9~12.8cm,平均6.7cm,其中一例累及双侧肾上腺,均呈团块状,轮廓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或不清,可累及腹膜后组织结构如胰腺、腰大肌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是其特征,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实质部分较均匀强化,坏死区无强化。

3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CT平扫及增强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可以对肾上腺肿瘤做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而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徐绍斌.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J].2008,6(4):41-46.

[2]陈海燕,黄文光,杜仲林,等.双层螺旋CT对肾上腺肿块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20(5):755-759.

[3] 姜传武,王清琴,高晓宁. 肾上腺髓脂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0,8(4):345-349.

[4]周建军,曾蒙苏,严福华,等.多发嗜铬细胞瘤的CT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23(12):1320-1325.

上一篇:肾肿瘤范文 下一篇:腹膜后肿瘤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