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17 18:00:26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技工院校 职称评审 制度改革

教师职称不仅关系到教师的任职资格、工作能力、业绩水平和工资待遇,而且关系到学生素质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和学校的长远发展。笔者根据国家《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结合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现状,对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进行了探讨。

一、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称总体情况

1.技工院校教师分类情况

据广东省技工院校综合情况统计,截止2016年年底,全省166所技工院校共有在职教职工29 249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教师19 905人,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13 515人,生产实习指导教师8 109人,一体化教师8 871人。

在职教职工中,具有职称的教师共有14 944人,其中,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11 255人(含高级讲师

2 123人、讲师5 126人、助理讲师4 006人),占有职称教师总数的75.3%;生产实习指导教师3 689人(含高级实习指导教师433人,一级实习指导教师1 520人,二、三级实习指导教师1 736人),占有职称教师总数的24.7%。

2.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情况

近三年来,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2014―2016年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申报评审结果

年份 高级申报人数 受理

人数 通过

人数 通过率 中级申

报人数 受理

人数 通过

人数 通过率

2014 336 332 173 52.1% 320 315 181 57.5%

2015 337 335 182 54.3% 297 296 178 60.1%

2016 393 378 199 52.6% 434 427 276 64.6%

(1)申报和评审通过人数明显增多。2016年,因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不作要求,申报人数激增,评审通过人数也相应增加。尤其是申报中级职称的人数,从2015年的297人上升至2016年的434人,且评审通过人数从178人增加到276人,通过率从60.1%提高到64.6%。申报高级实习指导教师人数,从2015年的52人增至2016年的83人,评审通过人数从31人增至44人,通过率从17.0%提升至22.1%。

(2)申报的专业性不断增强。根据《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一览表》,教师申报的专业名称和资格与自己的专业技术岗位应一致,所提交的课程教案、业绩成果、论文内容与申报专业总体相符。从数量上看,申报专业以机械类、电子电工类、计算机技术类专业居多。

(3)申报材料不断规范。申报人按照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要求,认真填写,分类整理材料,制作送审材料目录清单。申报材料经过学校审核、签名、盖章、公示后,材料提交市人社部门或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并加具意见,按时报送省技工院校教师专业资格评审办公室审核。

(4)严把材料审核关。学校对教师职称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教师的申报材料认真把关。省直主管部门、人社部门、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核,要求送审人对受理的材料签字确认并封上封条,杜绝材料事后补充、变更等情况的发生。职称申报、推荐环节严格实行审核签名管理责任制,对出现的问题依法依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不符合评审条件,不符合填写规范,不按规定时间、程序报送,未经或未按规定进行公示,超出评委会受理范围或违反委托评审程序以及其他不符合职称政策规定的不予受理。对以上申报材料及时按原报送渠道退回,并请报送单位书面告知申报人。初审结束后,将通过初审的材料送交评委会审阅、鉴定。在鉴定材料的过程中,各评委对照职称条件认真把关,注意保密,未出现违规情况。

(5)严格执行评审工作程序。

一是做好评委的抽取和保密工作。评审办公室认真制订评审工作计划,根据评审委员库管理办法,指定专人随机抽取各专业评委,不泄露评委名单,严守工作纪律,保证严密评审。

二是认真组织召开评审会。给每位评委印发评审议程、评委评审工作纪律,并与之签订评委工作责任书;将制定的工作人员须知发给每位工作人员,营造组织严密、公平公正的评审环境。为每位评委提供一个U盘,内含电子投票表、申报人基本情况及评审登记表等,实现电子投票,减少纸质材料的浪费,提高评审效率。在评审过程中,坚持做好会议记录,及时解答评委提出的政策问题;各评委严格按照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同一学校不同申报者与纵向不同学校申报同专业者比较相结合,逐一讨论、全面审阅评议申报材料,客观、准确地判断申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保证评审质量,最终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评审结果。

三是做好评后公示。按照评审通过人员公示管理办法,评审办公室及时将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和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名称返回申报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同时在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网站公示。

(6)及时处理投诉信件。公示结束后,由学校纪检(监察)或人事部门在公示情况表上加具意见并加盖公章,报送评审办公室。办公室对群众的投诉举报,按条例受理和核查。凡经受理查实申报人存在严重弄虚作假和其他违规行为的,评审前查实的取消其当年申报资格,评审后查实的取消其评审通过资格或撤销已取得的资格,并自下年度起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

(7)建立评委会委员评价制度。为规范评审工作,严格评审纪律,确保评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评审活动结束后,办公室对参加评审工作的评委在评审工作中的行为等进行总体评价,评价不合格者,按程序及时将其调整出评委库。

二、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问题分析

1.教师申报材料造假

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是多方面的,存在教师制作虚假材料申报职称的现象,主要在公开课、班主任工作年限、教学课时数等方面造假,发表的论文抄袭严重。学校有关部门对教师申报的材料没把关就送审。材料造假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自身不努力,专业技术水平、工作经历和能力没有达到要求;学校没有创造平台和条件培养教师。

学校经办人员对职称评审条件不熟悉,没有对教师申报材料进行审核,也未能将评审办公室的初审意见准确地反馈给教师。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不符合职称资格条件,有的学校为了鼓励教职工招生,竟然将招生工作等同于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或者将中层干部担任班主任的,按班主任工作年限计算。学校没有形成有效的教师职称申报工作机制,没有把握好职称评审基本要求和具体政策。

3.专业评审组设置不科学

技工院校教师评委会一直只设专业课学科和基础课学科两个专业评审组。随着技校教师申报评审人数和申报专业种类的逐年增多,现有评审分组已不能满足评审工作的需要。专业组设置较少,对有的教师专业技术工作能力、论文等方面未能给予准确客观的评价。

4.职称评审办法单一

技工院校教师职称评审一直采用专家鉴定评审材料、专业学科组评审、评委会投票的办法,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采取材料集中评审的办法,不够科学合理,缺乏改革创新,影响了评审的准确性、公正性。

5.评审技术手段落后

教师提交的纸质申报材料较多,至今未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发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网上材料送评、在线评审、审批发证。

6.不能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当前,技校教师职称评审条件沿用1998年的47号文件,难以体现新时期对技校教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对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技能水平要求较低,缺乏对教师在企业实践工作经历的要求,教学、教研评审条件缺乏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三、技工院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建议

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目前未设置正高职称的系列均设置到正高级,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发挥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把品德放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首位,注重考核专业技术人才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并向基层一线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据此,结合广东省技工教育发展实际,按照“健全层级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实行分类评聘”的总体思路,围绕拓展教师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方法,由高至低,逐步推行,分类指导,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业内和社会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技工院校教师的职称制度。

1.评聘结合,将职称评审权下放到学校

广东省综合考虑技工教育发展情况,制定了技工院校正高级讲师和正高级实习指导教师资格条件以及技工院校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将正高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试点院校,试点院校根据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自行制定不低于省通用标准的职称评价标准,自主开展职称评审,自主发放职称证书,并组织实施岗位聘用。

试点院校认真做好动员部署和摸查工作,制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推荐方案和正高级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组织竞争推荐。推荐人员原则上不超过本校正高级岗位空岗数的50%。评审工作按照个人申报、择优推荐、评委会评审、评后公示等程序进行。学校从技工学校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库中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委会。试点院校采取同行评议、校内评议、面试答辩、说课评课、现场操作方式,全面评价教师的能力业绩水平。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正高评聘办法和标准,扩大试点范围,在全省技工院校开展正高职称改革工作。

2.完善技工院校专业技术资格评价标准

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要求和技工教育发展实际,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的特点,着眼于技工院校教师队伍的长远发展,修改完善《广东省技工院校教师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以下简称《新条件》),《新条件》体现技工教育教师的工作特点,要求文化基础课教师要到企业进行调研,专业课和实习指导课教师要有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经历。提高对教师技能水平要求,专业课教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实习指导课教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建设一体化教师队伍。注重业绩成绩和教科研成果的转化。新增项目研究、编写或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大纲、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调动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增加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模式或方法,研发教学仪器、设备或装置,以及教科研成果转化替代业绩成果和论文要求等内容,建立激励科研成果转化的评审导向。新《条件》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赋予学校更多的人才评价自。新的资格条件充分考虑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在推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学校内涵发展等方面,将起到政策导向和引领作用。

3.不同技工院校实行分类评聘,并与技工院校人事制度衔接

广东省技工院校数量多、类型多,按办学主体分有地方人社部门办学、行业办学、企业办学、民间办学;按办学层次分有国家重点技工院校、省重点技工院校、省一类和合格技工学校。不同类别的技工院校,政府投入力度不同,学校对职称制度重视程度不同,因此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质量、教研水平等方面存在差距。偏远山区技工学校教师文凭低、教学成绩不突出、少,高级职称教师较少。根据不同类别和层次的技工院校进行职称分类评聘改革,充分发挥职称的激励作用,探索不同技工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措施,鼓励民办技工学校重视人才建设,适当向偏远地区技工学校倾斜,推进职称服务均衡化。

逐步推开高、中、初级专业资格评聘结合试点工作,综合考虑教师队伍、学科建设、综合实力和管理制度等因素,将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权下放到技工院校,探索自主评价机制。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发挥政府职称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作用,调动技工院校教师的积极性,突出职业特点,科学评价。

职称评聘实现与技工院校人事制度的有效衔接,参照《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已纳入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技工院校结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开展试点工作;未参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技工院校,结合《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工作的原则意见》等文件精神出台教师职称评聘指导政策,民办院校参照其开展试点,统筹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4.加强职称评审组织管理,提升评审质量

申报技工院校教师职称的人数和专业种类越来越多,要加强评委库建设,优化评委库专业结构,增补正高评委会评委库入库人员,定期在全省技校、职校和高校范围内遴选,按专业、学科分类管理,不断补充稀缺的专家,提供强有力的专家队伍。要加强对新入库评委的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职称评审政策、资格条件和评审程序及要求,提高u审工作质量。要根据专业评审量合理设置专业评审组,应适当增加专业组,有效提高评审质量。要选派熟悉职称政策和评审程序、有组织能力、细致严格的专家担任专业组组长,确保评审工作顺利完成。对申报人材料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实行一票否决制。

职称公示期间,如有投诉举报,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不同投诉情况分类处理。情况简单的可以向学校去函,要求学校做出答复;如情况复杂的或学校回函有问题的,应成立调查小组调查相关情况。调查工作的步骤是:第一,与学校校长和分管副校长见面,说明意图。第二,找教务科长、学生科长等中层管理人员,查找教学管理和班主任工作等资料,核对投诉事项。第三,找有关人员谈话,调查情况。第四,将核查情况反馈给校长。第五,逐一与被投诉人谈话,反馈核查情况,听其意见。向被投诉人说明可以申诉和补充证明材料。第六,与实名投诉人沟通,说明核实的情况。根据调查核实的情况,依据有关职称政策,做出撤销或保留经评审通过的专业技术资格。

5.创新职称评审方法,完善职称评价机制

如何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是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关键。技工教育实践性、操作性很强,可将论文纳入业绩成果,教师提供的公开发表的论文

1至2篇是业绩成果之一,重点考察成果质量,淡化论文数量。探索实行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条件结构量化评价,将评审条件进行量化,业绩成果占70%,专家根据申报人提交的材料审核评分。探索网上评审办法,开发网络服务系统,由系统随机抽取的评委审阅申报材料,在平台上对教师的各项条件做出评价,并给出最终鉴定意见,申报人的信息全部屏蔽,实行匿名评审。探索面试答辩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在正高级职称或部分专业副高级职称开展面试答辩工作,采取单向视频的网络答辩形式,明确面试答辩的组织领导、答辩内容和评分标准、答辩对象和专家组成、程序和纪律等。通过学术文献检测,打击论文假冒抄袭行为,提高评审工作的严肃性。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现将广东省人事厅《关于做好*年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粤人发〔*〕148号)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问题明确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申报评审时间

(一)申报材料时间

全市高、中级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为:8月16日至9月15日;需报省高、中级评委会评审的材料,请于9月1日前报*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地址:小北路266号北秀大厦首层)审核。

全市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受理申报评审材料的时间,参照高、中级评委会受理材料的时间执行。

(二)评审时间

全市高、中、初级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于10月份起开展评审活动,各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应于年底前完成评审工作。

二、省外来穗人员申报评审

未取得我省专业技术资格的省外来穗人员,在我市申报评审高一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个人申报及审批发证时,需提交以下材料(各1份):

(一)我省现行评审所需的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及各种有关表格和材料;

(二)申报人省外取得的现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与该证书对应的评审表复印件(档案管理部门及主管单位人事部门审核人在复印件各页面上说明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并签名和加盖公章。复印件要求下同);

(三)通过国家统考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需提供与该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相对应的国家统考报名发证审批表复印件;

(四)自主流动来穗人员还须提供学历(学位)证书鉴定原件、省外专业技术资格证书鉴定证明原件;

(五)现工作单位聘用评价意见;

(六)政府人事部门的调令、行政介绍信或部队安置证明复印件(组织调动或安置人员提供);

(七)卫生、教师等实行行业准入的专业,需提交相关的从业、职业(执业)资格证复印件。

三、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的调整

申报人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可以免除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

(一)硕士学位获得者,申请认定、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二)大学本科、专科毕业生,申请认定、评审助理级级专业技术资格;

(三)中专毕业生,申请认定、评审员级专业技术资格。

四、两个系列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申报

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向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专业技术人员同时或不同时申报两个系列不同专业的专业技术资格,按照省人事厅《关于明确当前专业技术资格申报评审若干问题的通知》(粤人发〔*〕197号)执行,其申报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书面材料需先报*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经审核同意后方可送评委会;否则,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不予受理。

五、高、中级评委库的调整与评委管理

(一)社会化选拔入库委员

为进一步推进职称评审工作社会化,优化入库委员结构,提高委员队伍质量,今年我市高、中级评委会评委库入库委员的推选将改变仅由单位推荐的单一模式,同时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实行单位推荐与个人自荐相结合,凡符合入库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均可自荐申请进入评委库。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入库委员方案,将另行印发。

(二)评委库的调整

各高、中级评委会应根据有关规定,在开展评审工作前对评委库入库委员进行更新、充实。凡已满3年未作调整的评委库,要按程序和要求遴选更换入库委员,更换人员应不少于总数的三分之一。请有关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于8月31日前将入库委员调整材料表格和推荐、自荐入库委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送*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同时需登录中国*人事网或*考试信息网“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系统”进行网上报送,并要及时做好新入库委员的培训等有关工作。

(三)评委的抽取

各高、中级评委会委员的组成,除主任委员一人相对固定外,其他评委(非公务员身份),必须在评委库中通过电脑随机抽取产生。最近两年均被抽中担任评委的委员,不再参与今年的评审工作。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申请抽取评委时,需提供*年、*年被抽中并参加评审活动的评委名单(须标明其中两年均参加评审活动的评委)。

(四)评委的考核

为加强对我市评委会评委的管理,规范评审活动,严格评审纪律,确保评审活动客观、公正、有序开展,我市今年将在部分评委会开展对参加评审活动的评委进行考核试点。考核办法及具体操作,另行通知。

各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要对参加今年每次评审会议的每位评委实行考勤登记和签到制度,将出勤情况登记表和签到表于评审活动结束后随审批发证材料一同送*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

六、创新评审办法及手段

(一)完善量化评审工作

为创新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办法,我市在近两年来在中专学校高级讲师、中学高级教师资格量化评审试点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完善和推进这两个专业技术资格的量化评审工作。请按照我局*年审定的《*市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市中学高级教师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二)全面开展网上评审

*年我市在中师学校讲师资格、档案馆员资格、南沙区中学一级教师资格和小学高级教师资格、电力工程师资格的评审中,成功地开展了网上申报评审试点工作。*年决定在全市高、中、初级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含送省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委托评审、破格申报)及大中专毕业生初次认定工作中,全面采用网上申报。请申报人及各有关单位登录中国*人事网)或*考试信息网“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和审核。

其中,申报评审中专高级讲师资格、中学高级教师资格的人员,应填报*年新修订的评审表(申报表)。破格或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委托(含受委托)申报评审,评审材料报评委会之前,须先报*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进行书面审核,并办理破格或委托手续;否则,评委会日常工作部门不予受理。

七、初级资格证书实行统一编号

为建立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统一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自8月1日起,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实行全市统一编号,具体操作办法,另行通知。为统计数据和确保编号衔接,请各区、县级市人事局及中国南方人才市场将*年1月1日至*年7月31日核发的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人员数据软盘于8月10日前报*市专业技术资格评价中心。

八、评审工作计划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一、确定县级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

1、所选课题以延庆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所颁《课题指南》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题目,对延庆县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或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2、课题立论根据充分,研究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研究方法和步骤切实可行。

3、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具备完成该项目的主、客观条件。

在符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鼓励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和新兴交叉边缘学科及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对于优秀中青年教师和边远地区结合当地实际与发展需要的研究项目,予以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

二、课题申报人(指课题负责人)条件

1、小学系列须具有小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中学系列须具有中一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可以作为课题组成员。

2、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3、申请人只能申报一个课题。“九五”承担的延庆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必须已按规定结题,未结题者不能申报“十五”课题。

4、课题负责人不得同时申报两项或两项以上县级研究课题。

三、课题的申报

1、县级规划研究课题,应在《课题指南》后,由各单位组织筛选后择优向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干科部申报,经评审后集中公布。“十五”期间,一般每年(9月)审批一次。

2、我县教育系统集体和个人均可提出课题申请,并按规定填写《课题申请·评审书》(含实施方案),一式两份报送县教科研中心干科部。《课题申请·评审书》由教科研中心干科部统一印发样表。

3、申请书须经申报人所在单位领导审核、签署明确意见,承担信誉保证并加盖单位公章。

四、课题的评审

1、教科研中心干科部统一受理各单位的课题申请,并根据本办法第二、三条规定,对申报人资格以及申报手续是否齐全进行初审。

2、经审查合格的课题,由干科部提交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批。

3、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将根据民主、平等、公正的原则对课题进行评审和立项。

五、课题的管理

1、课题立项后,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应及时将规划领导小组的审批决定通知课题负责人及其所在单位。

2、课题的管理由干科部和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共同负责。业务指导以干科部为主,日常管理以所在单位为主。

3、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将采取各种方式,对县级规划研究课题的进展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一般每年检查一次。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课题的进行情况,有无阶段成果和重大调整以及课题经费使用情况等。通过检查,在可能的情况下,给研究工作以支持和帮助。同时,对研究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等情况,报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取消其县级课题研究资格。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所在单位,应对该课题加强管理和领导。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安排工作时要考虑课题的延续性)。在对承担科研工作的教学人员进行各种考核时应将参加研究工作的时间、工作表现和成果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

5、课题进行中,每年由县教科研中心进行一次中期检查。课题负责人应于每学年末将本学年研究工作报告、阶段性成果(论文、研究报告等)、下学年工作计划,并附所在单位意见提交干科部。无故逾期不报者,干科部将视为课题流失,予以注销。

6、课题研究过程中,因故需对研究方案、参加人员作重大调整、改变或中止课题研究者,须由课题负责人或所在单位书面申请,报领导小组审批,干科部备案。

7、课题完成后,负责人应写出课题工作研究报告,提交课题档案副本、研究成果、成果的鉴定报告和经费决算报告等材料。具体包括:

(1)延庆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

(2)课题研究方案及文献综述;

(3)课题分学年度实施计划和执行情况小结;

(4)课题工作总结报告;

(5)课题研究阶段成果、最终成果及成果鉴定书。

(6)课题经费的预算和决算;

(7)其它材料,如研究工具(问卷、测试题等)、研究个案、原始数据、数据统计方法、实验观察记录、录音、录像、电脑软件、有关的学术研讨活动记录等。

六、课题组的管理

1、课题组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2、课题组成员的组成由课题组长征得本人同意后决定,课题负责人应在“志同道合”的原则下组建课题组,尽可能保证分工合理、相对稳定。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长有权解聘影响正常科研工作开展的人员并吸收新成员。

3、课题组成员应主动、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研究任务,按时参加课题组的日常活动,协助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4、课题组成员有权对课题研究计划等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课题组集体中,每一个成员有权分享课题成果、公开发表的署名权和相应的稿酬。

七、成果的验收与鉴定

1、县级课题完成以后,其研究成果,先由学校组织力量,进行初步验收。验收的内容不仅包括论文和研究报告,还应包括研究计划以及研究过程所积累的主要档案材料,必要时,还需进行现场调查。对初步验收的成果,由学校提出初步验收和评价意见。

2、经初步验收的研究成果,由学校报县教科研中心干科部,干科部再组织学科鉴定组进行综合评议,并写出鉴定意见(见具体鉴定办法)。

3、根据学科鉴定小组的意见,干科部写出具体意见。并将此作为成果评奖的重要参考。其中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可由主管单位向有关部门推荐并组织宣传推广。

4、对于未按时完成课题的研究者,允许课题负责人提出不超过半年的延期申请,逾期仍未完成者,则撤消该研究课题。

八、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

1、科研成果应通过撰写并印发科研报告,召开适当规模的报告会、现场会、展览会等各种途径进行宣传、交流。确有推广价值的成果,由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后,通过行政领导部门组织推广。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一、组织领导及人员构成

为切实做好企业帮扶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推动此次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为副组长,为联络员的企业帮扶活动领导小组。为切实做好“部门帮企”工作,将“部门帮企”工作扎扎实实落到实处,我局企业帮扶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工作前组长亲自部署、工作中组长亲自协调、工作后组长听取汇报亲自总结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积极走访,了解企业存在的问题

我局在“部门帮企”活动开展初期,积极与帮扶企业建立联系,由一把手亲自带队到企业中走访、调查,实地了解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以后更好的帮扶企业掌握了第一手材料。通过不断的与企业接触和与相关负责人的探讨我们了解到,该企业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有:1、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问题。华泰矿冶机械有限公司拥有员工206人但具有专业技术职称总人数为34人其中高级6人,中级15人,初级13人。因该企业属民营企业没有资质管理人事档案、技术档案。虽科技成果相对较多但相对较少,因此造成公司各类专业人员职称申报材料不全,晋升困难。2、各类高技能人才引进问题。华泰矿冶机械有限公司急需的一线熟练操作工难以招聘,经常需从基础开始培训,造成公司当前员工较多,但高技能技术人才不足。

三、具体帮扶计划

通过我局多次走访企业所掌握的该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针对企业遇到的实际困难,专门制定了我局帮扶企业的工作计划。1.派专人对该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申报工作进行专门指导和培训。2、根据企业需要为该企业有针对性的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同时免费为企业在宣化人才网站进行宣传、推广。

四、具体帮扶措施及做法

(一)针对企业在专业技术职称申报方面遇到的困难,组织我局相关科室同志深入企业将申报专业技术职称相关优惠政策送到企业并现场为他们遇到的问题解疑答惑。并且为在该企业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敞开绿色通道。具体优惠措施如下:

1、在申报各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过程中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不做要求。

2、对论文(著作)适当放宽即文件申报规定数量减少一篇。

3、对该企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不要求年度考核情况。

4、对于该企业中学历偏低、资历偏浅,但是在工作中业绩突出,又有多项科技奖励或专利的人员,我局将积极与市相关部门沟通,为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破格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5、对该项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评审工作开始之前进行职称申报评审政策培训,并对申报人员从组卷到装订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确保该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初审通过率达到100%。

(二)针对该企业现急需各类高技能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情况,我们积极与省、市各人才机构联系为企业广泛宣传、扩大企业知名度,吸引人才。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随时可以在宣化区人才网站为该企业登发人才需要信息,也可为该企业在我区组织专场招聘会,为该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一、基本思路

以精准脱贫为核心,把握完善科技扶贫体系,以点带面的科技扶贫总体布局和县乡联动、精准发力的工作方法,以提升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创新驱动和全面小康为目标,全面推进21个乡镇建立完善科技扶贫服务体系,以年度计划脱贫的贫困村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批科技扶贫示范村和科技扶贫示范户。精准制定科技扶贫措施,围绕我县优势资源开发和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人才支持、技术培训、科学普及、民生改善和平台建设等,努力推进我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全面小康。

二、主要目标

(一)推进科技扶贫示范体系建设。建立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2个、10户示范户;建立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4个、20户示范户。

(二)加强科技扶贫服务平台建设。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积极探索“自主建设、投资多元、功能综合”的建设模式,实施“政府指导、企业运作、院校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机制,联动形成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围绕“特色果、绿色菜、道地药、生态畜”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发转化新品种1个、新技术2项,转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2项,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性的成果转化样板。

(四)加大科技人才支撑力度。依托“县校合作”机制,联合县农牧水务局等涉农部门,精心组织,强化监管,继续选派科技特派员、乡土专家深入全县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以及64个贫困村等,有针对性进行科技扶贫服务,提高贫困群众种养殖技能和水平,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保障。

(五)构建科技普及培训体系。有效整合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多元化、多层次“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乡镇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一名农技员作为联系人,负责日常技术服务工作,协调顾问团专家开展技术帮扶。年内开展科普活动10次以上,培训农牧民6000人次以上。

(六)大力加强科技致富明白人培养。立足各村发展农业产业优势和实际情况,积极培养本村、本地科技致富带头人。培养农村科技明白人213人(64个贫困村每村2人、85个非贫困村每村1人)。2016年计划培育128农村科技明白人。

(七)强化科技服务民生工作。探索推广贫困乡村民生科技,联合相关部门、乡镇在人口健康、生态保护、防灾减灾等领域研究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项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积极构建科技扶贫示范体系。按照省科技厅科技扶贫方案要求,全面启动镇村、村等2个省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和乡村、乡村、乡村、乡村等4个县级科技扶贫示范村、培育30户示范户。摸清现状,抓紧拟定科技扶贫示范村、示范户科技扶贫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加强科技服务专项平台建设。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组织、分步实施,依托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1个县级科技扶贫专项服务平台,依托64个贫困村建立64个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点。

(三)提升特色产业技术支撑。一是培育推广一批新品种。以特色水果、绿色蔬菜、道地中药、生态畜禽”为重点,推广一批优质、高产、专用的突破性新品种。以生猪、肉牛、山地土鸡等家畜家禽为重点,开展品种改良推广,培育壮大地方优势品牌,支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二是集成转化一批新技术。加强贫困乡村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等成果转化,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探索完善一批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带动农民增收的示范基地,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发展。探索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增值模式,加强技术链协同攻关,构建一二三产融合产业技术支撑体系。探索企业带动技术脱贫模式,把吸纳贫困户作为重要内容,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职业农民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加大人才支撑力度。联合县级相关部门和省内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等,继续实施“三区”科技人员计划和科技特派员计划,选派科技人员到贫困乡、村提供精准科技服务。以64个贫困村为重点,组建由省州农业专家、县级涉农部门技术人员、乡镇农业技术人员、“土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农业专家顾问团”,分类分片区全覆盖开展农业技术扶贫行动。

(五)构建科学普及和技术培训体系。争取省州科技扶贫培训项目支持,与县农牧水务局、人社局等单位共同为64个贫困村各培养2名科技明白人,85个非贫困村各培养1名科技明白人。

(六)全面推进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认真制定扶贫工作规划,积极争取和落实各级科技项目和资金,强化措施、分类指导、逐年实施,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在镇村、村,乡村、乡村、乡村,乡村开展科技扶贫示范村建设,探索在新形势下,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助农增收和整村脱贫致富的新模式、新方法。

1.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2.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土鸡、藏香猪养殖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3.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紫山药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示范带动,大力发展紫山药产业,深入开展种养殖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4.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示范带动,示范推广羌活、瓦布贝母等中药材规范化、标准化种植技术,发展道地中药材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5.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通过中药材种植企业和种植大户示范带动,发展瓦布贝母产业,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6.村:由农牧科技人员,对村当年生产、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做好贫困户年度扶贫工作规划;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企业示范带动,发展高山绿色蔬菜产业,推广海椒、洋葱等优质高海拔种植蔬菜品种;深入开展技术和科普培训,组织贫困户参加各类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20人次以上。培育科技示范户5户。

(七)大力加强民生改善。配合县级相关部门,在全县开展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防治技术研究及集成示范。开展川西北生态沙化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技术推广,加强地震预警、山洪泥石流滑坡灾害等减灾技术研究与示范,构建区域防灾减灾技术防控体系。

四、进度安排

(一)制定工作计划(2016年1月1日-3月25日):深入调研,明确扶贫对象,摸清扶贫对象的现状,制定年度科技扶贫工作计划。

(二)工作准备阶段(2016年3月26日-4月10日):组织人员撰写科技扶贫材料,申报科技扶贫项目和资金,动员扶贫对象,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其他科技扶贫相关工作,确保扶贫工作顺利推进。

(三)攻坚阶段(2016年4月11日-10月31日):组织人员全力推进科技扶贫各项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四)自查验收阶段(2016年11月1日-11月15日):按照年度工作计划查漏补缺,根据省、州要求严格组织自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

(五)成果提交阶段(2016年11月16日-12月31日):根据省、州统一安排,按照计划提交科技扶贫年度工作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科技扶贫组织领导。建立全县科技扶贫组织体系,成立县级科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科技和知识产权局、县农牧水务局、县环保和林业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全县科技扶贫工作的统筹部署,定期研究科技扶贫工作,指导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实施,解决科技扶贫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科知局,负责科技扶贫专项行动计划的日常工作。

(二)创新科技扶贫投入机制。除精准脱贫专项资金专项用于项目建设外,积极争取省、州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特色资源培育与研发,培养213名科技明白人等。2016年度组织县内企业、专合组织等预拟定上报省、州科技扶贫项目申报书5项以上,拟申报项目资金22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资金130万元。同时,健全科技金融长效对接机制,引导社会、金融、资本投入,形成支持科技扶贫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和支持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

(三)改进科技扶贫项目管理。配合省州科技主管部门,在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前提下,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优化服务。申报条件上,放宽申报人资格,逐步取消项目资金配套,鼓励科技人员牵头与民营科技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申报实施项目;支持方式上,实行无偿支持、后补助、贷款贴息、转移支付等;项目管理上,优化经费科目设计,注重绩效考核。

(四)创新科技扶贫服务机制。贯彻和落实省、州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政策,探索建立科技成果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处置模式。建立保障科技人员服务基层长效利益机制,鼓励科技人员通过停薪留职、技术入股、技术承包、收益分成等方式深入农村创业服务。组织企业参与科技合作交流,宣传推广优势特色产品。加强科技扶贫宣传,及时宣传新进展、新成效、新做法、新经验和先进典型。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申报人,男,1970年6月出生,江西人,大学本科学历,厦门大学哲学专业毕业,中共党员,政工师,现任集团人事教育部经理。我参加工作已经有十七年,由于各级组织的培养教育,历经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提携帮助,加之个人不懈努力与虚心学习,我的政治觉悟、思想品德、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综合素质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按照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专业职称评聘工作有关文件规定,比照相关条件,现申报高级政工师专业职务。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从事政工工作的基本情况

本人政工干部出身,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9年4月,经省交通厅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定,省人事厅颁发资格证书,取得政工师任职资格。经历了从基层作业单位到企业管理机关的多岗锻炼,从事过共青团、文秘、党务、宣传、组工、纪检等工作,具有比较完整和连贯的政工工作资历。17年来,无论单位怎样变化,职务如何变换,本人均安心于党务岗位,专心于政工工作。期间先后任省总公司船队团委干事、分公司办公室秘书、政治处宣传干事、团委副书记,总公司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党委秘书、党委工作部副主任、组织员(享受部门正职待遇)等。1999-还兼任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负责研究会的日常事务。1月经组织选调进入省交通有限责任公司,任人事劳资部(人力资源部)主办职务,从事组工人事工作,并兼任机关党支部组织委员。3月调入集团任纪委副书记兼监察室主任,从事纪检监察工作。17年来,每一次工作调动,本人均能服从组织安排。在所从事的每一个政工工作岗位上,都能做到工作尽心尽职,脚踏实地,工作的能力和工作作风也得到较好的锻炼,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政工工作知识及实践经验。曾获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交通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省企业效能监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二、从事政工工作的学习情况

多年来,本人始终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特别是注意政工知识的学习。尽管原初始学历是大学本科,哲学专业,对从事政工工作有专业对口的先天优势和具备一定得理论基础,但本人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保持头脑清醒,坚持不满足、不停步。起又通过自考,兼修大学法律专业,

取得了大专文凭(第二学历),进一步丰富了法律和经济方面的知识。因为工作需要,经组织选派,多次参加各类专业培训。1999年5月,参加省交通厅第八期中青年科级干部培训班;1999年10月参加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组团,赴云南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讨并进行实地考察;11月,参加中国交通企业协会(华东片)劳动信息写作培训班;5月参加中纪委监察部杭州培训中心第5期纪检监察业务培训班。除了参加组织选择送的专业培训外,还每年一度参加单位自办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班,认真完成继续教育任务,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的主要课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交通运输业---新时期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新战略》等。三、在政工岗位上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在政工岗位上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和实践多年来,本人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既注意把学习思考所得写成论文和调研报告,提交有关会议研讨或参加评选。同时,又注意将论文成果运用于指导业务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政工岗位上取得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突出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立足本职工作,认真撰写材料。本人承担了所在部门、单位或组织大量综合性材料的撰写和执笔工作。包括起草和拟定党委工作计划与总结、工作报告、党代会、职代会、党风廉政工作及干部考核动员等等重要会议的领导讲话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5年规划、典型经验和企业对外宣传材料、专题汇报材料、党内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及总结材料、评先评模事迹介绍、业务报告、班子及干部考核鉴定等。特别是在“三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以及学习时间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中,负责所在单位班子分析检查材料的起草工作,比较出色地完成综合性文字工作,得到组织肯定和领导认可。

二是结合本职工作,认真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类和各个层次论文研讨,向相关专业期刊投稿,完成研讨任务,多篇论文获奖或发表。《树立大政工观念,改进我司思想政治工作》,被评为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1996年度优秀论文三等奖,并收录在《省交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从我司看海运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与要求》,1998年获省交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论文二等奖;《做好三道题,推进国企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一文,获港务集团工运论文研讨一等奖,并收录在《政工师论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9月);《对企业维稳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一文,9月在《工会博览》发表;《浅谈企业廉政监督力的建设》一文,10月在《管理观察》发表。

三是围绕本职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在企业制定工作规划和计划、规章制度等过程中,本人能根据工作体会,积极提出思路、意见和建议,多次参与重要文件、重要规章制度的起草、修订和讨论。1998至,负责执笔起草省轮船总公司第五届党代会工作报告,负责草拟党建堡垒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工程”规划,并制定考核评比细则,对持续推进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初作为首批录用的工作人员,调入新组建的省交通运输(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之后,本人能积极主动协助部门领导制定组织工作的有关工作制度,起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与干部教育、管理、监督、考核、任用以及三项制度改革、人才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和规章制度,为理顺人事管理体制、保证工作衔接、促进工作开展、规范干部管理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和有益的探索。转岗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后,也在不断学习,主动适应,积极思考,组织开展了港务集团党代会代表巡视党风行风工作,组织开展党风行风状况问卷调查及涉及领导干部廉洁从业问题的调查,试行《港务集团廉政合同制度》。在深化企务公开、效能监察和规范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推进反腐倡廉六项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建议和设想,为党委创新和完善工作制度、部署党风廉政工作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是依托本职,认真开展政研工作。1999-担任省轮船总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秘书长期间,围绕党委中心,积极组织课题调研,开展论文研讨,举办内部培训。先后两次主持省轮船总公司自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论文研讨及评审工作,不仅圆满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而且本人所负责论文研讨项目和执笔完成的综合文字材料等,受到上级的表彰或组织的肯定。主持编印了《省轮船总公司企业管理工作论文集》、《省思想政治工作论文集》、《省轮船总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经验材料汇编》、《省轮船总公司党建工作制度汇编》等。在港务集团工作期间,多次参与党建工作调研,撰写了关于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状况及内部退养人员待遇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参加了港务集团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授课工作,负责讲解《党的纪律》知识。五是认真履行本职,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在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和从事管理工作后,对本部门的工作,能从全局上进行谋划,发挥好职能部门作用;对上级部署的工作,能结合企业实际,认真加以落实;对基层单位的工作,能够认真布置,加强指导、检查,督促落实,工作不走过场;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能积极配合,协同完成;对自己属下的工作,能严格要求,热心指导、帮助,注意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省轮船总公司负责宣传部门工作期间,围绕企业经济工作中心和党委工作重点,做好重点宣传和选树典型工作,深入船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持船员队伍基本稳定。在港务集团负责纪检监察部门工作期间,能认真贯彻党委工作部署,推动反腐倡廉六项机制建设,认真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廉政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积极开展效能监察,严肃对待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企业的党风廉政工作继续得到加强,干部队伍保持了稳定,无发生违纪问题。

回顾所经历过的部门和所从事工作,本人做到了在加强管理中体现服务,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务实精神,保证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四、思想品德

本人多年来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自身工作,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马列主义水平。作为一名党务干部,能带头参加党委理论中心组的学习和支部党员组织生活会,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报告、新,学习了党的历次全会精神,学习以公道正派为主要内容的树组工干部形象活动、纪检干部做党的忠诚卫士,做群众贴心人的主题实践活动等。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在事关政治方向、重大原则问题上,能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对个人的政治品德和道德品质修养有比较清醒认识,在工作生活中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大局,团结协作,廉洁奉公,艰苦朴素,求真务实,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上下级,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在多个干部任期考核中,均得到组织肯定可同志们的认可。

综合考虑,本人具有比较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政治立场坚定,在政治思想工作中取得一定业绩,基本具备高级政工师的任职条件,也基本具备了高级政工师应有的素质要求。为使自己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安定稳定、为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神文明建设事业尽职尽责尽力,本人特申报政工系列高级职务,请予评审。特此报告。

申报人: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7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才服务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全县打造“双百”工程和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以服务百家企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活动。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打造百亿兴发大讨论活动,围绕打造百亿兴发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开动脑筋,全力服务兴发。一是引才,实施“招硕引博计划”,上半年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征集岗位,坚持为企业引进各类紧缺紧需大学生40名以上。二是育才,加强企业各类人才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考试培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达100%。目前,此项工作正进入实施阶段。三是聚才,协助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兴发集团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企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和特殊人才评价工作,做好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

对全县农业、教育、卫生等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申报“三支一扶”计划63名,目前双方已初步签订合同44人。

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跟综服务。根据兴办发[20*]40号文件,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落岗和分流转制人员全部实行免费人事关系。

积极做好人事来信来访,半年共接访并成功调处人事件8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二)人事管理逐步规范。

1、严格执行事业参管制度,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参管申报工作。根据《湖北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鄂组通[20*]65号)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县市区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申报与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17号)等文件精神,对其符合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基本条件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县人事、财政、编制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报县政府研究,同意向市人事局上报县旅游局等38个事业单位258名编制首批申报参照管理。

2、强化人事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人事计划。根据湖北省人事厅《关于下达20*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控制数)的通知》鄂人函[20*]34号文件要求,从严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坚持人事计划调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和结构这一科学模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中长期控制目标,结合本地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实际情况,上报了20*年全县公务员录用计划12名,目前已完成256名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审核和笔试通过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37名,目前已完成卫生招考23名。始终坚持顺向流动,杜绝单位超编进人。截止6月底共从外县调入1人,招聘1人,本县调出9人,事业单位调进机关1人,机关调入事业单位2人,辞职8人,自然减员29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每年都是负增长。

3、加强人事调研,进一步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针对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出现的新情况,走访基层单位,针求基层意见,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人员用及教育系统人员调查,并拟定出规范管理的建议,供县政府参考。

5、规范公务员考核,做好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认真做好20*年度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4号)和《关于做好20*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5号)精神,并结合《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认真完成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20*年年度考核工作。20*年政府部门应参加考核41*人,实参加考核4091人,优秀59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14.54%,称职(合格)3450人,占应考核人数的84.*%;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3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9%;暂定等次1人;占应考核人数0.*%;基本合格1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不合格5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12%;未参加考核14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34%。

6、认真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政策。根据省人事厅鄂人[20*]18号文件精神,和市人事局总体安排,安排部署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档和事业单位调整薪级工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部分单位的审批工作;会同财政局、教育局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工资收入情况的调查及相关数据上报工作,为下一步出台教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提供数据支持;对全县20名行政职务晋升人员调整了职级工资,月增资2160元,人平月增资1*元;为20*年度54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升了技术等级工资,月增资4320元,人平月增资80元,同时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20*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工作,为3353名考核称职(合格)人员审批年终奖金393万元,人平月奖金1172元。其中,属财政拨款的3244人,年奖金368万元,人平月奖金1134元。

7、稳妥实施退干政策,强化日常工作管理。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要求,对141名1993年以前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退休费1.2万元,人平增资85元;根据鄂财社发[20*]113号文件规定,对事业单位24名离休干部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津贴6800元,人平增资283元;对24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重新核定了退休费基数,月增资800元;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纪要,认真落实鄂民政发[20*]46号、鄂人[20*]2号等文件精神,对20*年10月至20*年12月机关死亡的74人进行登记,按政策规定增加一次性抚恤费110万元;坚持遗属困难补助年审制,上半年审批享受遗属困难补助574人,年享受补助金8.8万元,为20*年死亡的23人审批一次性抚恤金35万元,丧葬费11.5万元。

8、严密组织人事考试工作。组织计算机中、初级考试申报390人,高级考试申报60人,宜昌市中、初级外语考试124人;组织全国外语报名41人,经济考试报名23人;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报名18人,完成英语考前培训72人,工人技术等级报名109人。

9、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事。按照人事档案管理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先后到教育、卫生、农业、县委组织部等部门收集各类档案材料,全部输入干部人事管理系统。做好人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改制的事业单位和分流人员、做好自愿申报人事关系,对全县事业单位录用、招聘、新进的工作人员推行全员人事关系46人,查核个人档案资料123人次,并将部分个人档案材料156份进行清理造册,按程序移交县委组织和其它主管部门,提高了自身服务质量,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同时,为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办理合同鉴证26人;为教育、卫生招聘人员见习期满,及时申报转正材料,按规定办理转正定级11人;为文工团和部分人员调整档案工资15人,按程序为辞职流动人员办理人事关系调动手续8人,根据服务对象的意志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满意为止。

(三)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完善了党建工作体制。切实加强人事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健全了以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副书记具体负责,党组成员联系分管股室党员干部,办公室协助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制。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20*年党建工作计划》、《20*年纪检监察要点》、《20*年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局长办公会制度》、《党组议事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2、开展机关干部文明执法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及时制定了《**县人事局文明执法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部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等有关文件精神,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进上了生动的廉政党课。积极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全县作风整顿要求找问题,查不足,领导班子和每个干部职工都认真检查了自身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纪律上等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深刻反思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做到了边学边改和边查边改。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局领导班子带头从遵守最基本的签到、请销假制度做起,抓制度落实,避免各项制度成为一纸空文。通过卓有成效的学习动员、认真扎实的查找问题、求真务实的整改提高,我局上班纪律严明、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态度转变,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

3、加强对外宣传调研。出台了人事宣传调研奖励办法,增强全员参与人事宣传调研的积极性。围绕人事人才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人事部门报送人事人才工作动态,宣传工作亮点。

4、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抓住市人事局帮扶南阳镇百羊寨村的机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帮助百羊寨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落实村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围绕村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给村委会阵地建设扶持资金1.5万元。5月23日,市、县人事局聘请法律专家深入到南阳镇百羊寨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送法律下乡活动。

5、20*年文明单位创建取得一定成效,制定下发了《20*年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进一步统一全局的思想认识,形成人人重视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活动,个人素质在创建活动中得到提高,业务工作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促进,单位形象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展现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3.12开展的植树活动,5.12全局为四川灾区义捐4700元,特殊党费3000元。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8篇

第一条为客观公正地评价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能力和业绩,调动和发挥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根据《农业技术人员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件》。

第二条适用范围:全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开发、教育培训、研究、生产指导、技术监督等工作的农学、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园艺、农村能源、畜牧、兽医、水产等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农业技术职务包括以下专业:

(一)农学专业包括作物栽培,作物育种,种子生产、加工、经营、质量检验、管理,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农业开发,农业资源区划研究,农业信息等;土壤肥料专业包括土壤质量与土壤监测,土壤改良,土地利用规划,土壤农化分析,肥料质量检测,作物营养与施肥,肥料开发、生产、推广应用、经营和管理等;植物保护专业包括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植物检疫,农药开发、生产、经营、推广应用和管理,农药质量检验、农药残留检测等;园艺专业包括果树、蔬菜、花木、茶叶、蚕桑等的育种、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农村能源专业包括农村能源及生态资源管理、开发与利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监测等。

(二)畜牧专业包括畜、禽、蜂和其它动物的饲养管理、品种繁育与改良,饲草选育、栽培、保护、推广,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加工、质量检验与监测等。

(三)兽医专业包括动物防疫、检疫,动物产品检疫,动物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及技术推广,动物防疫监督,兽药研制、开发及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兽药监察与管理,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及养殖环境监测等。

(四)水产专业包括水产养殖和增殖、苗种繁育、品种改良、渔用饲料加工、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病害监测与防治、淡水捕捞、渔业资源监测与保护、渔业环境监测与保护、水产品质量检验、水产品加工与储运、渔业工程、渔船检验等。

第四条任职资格名称:

1、农学、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园艺、农村能源等专业:农艺师、高级农艺师。

2、畜牧专业:畜牧师、高级畜牧师。

3、兽医专业:兽医师、高级兽医师。

4、水产专业:水产工程师、高级水产工程师。

二、基本条件

第五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六条身体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岗位职责。

第七条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符合当年国家和贵州省对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完成规定的本专业继续教育任务。

第九条任现职期间,有下列情况,按以下规定执行:

1、在规定任职年限内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的,每次延期一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的,每次延期二年申报。

2、在职称考试中违纪受查处者,从通报之日起延期二年申报;在申报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从认定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

3、受党纪、行政“警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三年申报;受“记过”及以上处分的,从解除处分之日起延期四年申报。触犯法律,受刑事处罚的,从解除处罚之日起延期六年申报。

三、申报条件

第十条申报农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获硕士学位,取得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2、获双学士学位,取得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3、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四年以上。

4、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五年以上。

5、中专毕业,在县(不含市、州、地所在地的县市区)、乡镇农业推广部门工作,取得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助理级技术职务七年以上。

第十一条申报农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人员的学历、资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博士后出站人员。

2、获得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二年以上。

3、获硕士学位,取得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三年以上。

4、获双学士学位,取得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中级技术职务四年以上。

5、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五年以上。

6、大学专科毕业,在县(不含市、州、地所在地的县市区)、乡镇农业推广部门工作,取得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担任农业中级技术职务七年以上。

四、评审条件

第十二条农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

2、了解本专业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标准。

3、了解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4、了解本专业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能承担完成生产技术试验示范任务指标,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技术有效应用于生产。

2、了解省或所在市(州、地)、县、乡本专业生产发展状况。能应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参与完成新品种、新技术和重点实用技术推广并写出相关的技术总结报告。

3、了解与本专业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能进行技术指导与监督。

4、熟悉和运用本专业法规、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技术工作计划、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5、参与编写本专业技术培训教材或讲义,承担并较好完成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指导工作。

6、具有从事试验研究、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的能力和经历。

(三)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2项:

1、主持完成本专业行业性或区域性规划、设计、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统编教材、法规等1项,并被同级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正式颁布实施(前2名,需有关部门盖章确认)。

2、主持从事技术推广工作,使当地1项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大,增产或增收5%以上(前2名,需提供同级业务主管部门专家验收的证明材料)。

3、主持从事农业开发工作,年创纯利润10万元以上(前2名,需提供有关税务或财务部门材料)。

4、主持农业技术推广、研究或开发项目1个,并通过同级业务主管部门的专家验收鉴定(前2名,需提供专题材料)。

5、参加品种选育或引进优良品种,并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证书获得者。

6、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证书获得者。

7、省农业丰收奖的证书获得者。

8、地(厅)级科技进步奖的证书获得者。

9、省星火计划奖的证书获得者。

10、荣获县级政府或地级业务主管部门先进工作者表彰1次。

11、获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

12、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荣获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先进工作者表彰1次。

13、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在1-9款中,作为参与者即可(需提供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四)论文及论著,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专业学术会上交流学术论文2篇。

3、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科普读物、报刊发表相关学术文章3篇。

4、参与编写正式出版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著作或译著,本人完成五千字以上。

5、写出本专业技术报告、规划、技术方案3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并被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前2名)。

6、参与编写本专业技术培训教材、讲义、技术资料,省地、县、乡镇部门工作的申报人分别完成二万、一万、五千字以上。

7、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写出推广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总结等2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并被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

第十三条农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条件

(一)专业理论知识:

1、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对本专业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技术具有较深造诣,对本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标准。

3、熟悉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

4、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

5、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阶段新科技现状、新科技信息和发展趋势。

(二)工作经历与能力:

1、主持完成省、地级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良种繁育、品种改良、技术开发和应用研究等方面的项目任务,对当地农、牧、渔业生产上的重大疑难问题有组织攻关的经历。

2、提出技术推广等方面的规范、规划、实施方案与管理的建议,参与有关法规、标准的制定工作,有2项被当地业务主管部门采纳实施。

3、曾就当地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指导、服务与咨询,从理论与技能上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4、熟练地掌握与本专业生产相关的标准、规程、法律、法规与政策,并能正确地解决有关技术争议问题。

5、参与承担市(州、地)以上本专业生产技术方面的研究课题的选题、立项、论证及实施的全过程,能就其中复杂的技术问题进行改进并被采纳认可。

6、具有熟练从事试验研究、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的能力和经历。

(三)业绩与成果,符合下列条件2项:

1、主持完成本专业行业性或区域性规划、实施方案、设计、标准、规程、规范、统编教材等2项,并被同级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认可或正式颁布实施(前2名,需有关部门盖章确认)。

2、主持农业实用技术推广项目,使当地1项农、牧、渔业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大,增产或增收10%以上(前2名,需提供同级业务主管部门专家验收的证明材料)。

3、主持从事农业开发工作,年创纯利润20万元以上(前2名,需提供税务或财务部门材料)。

4、主持大、中型技术项目,或重点示范工程项目1项,通过项目验收并经省级专家鉴定(前2名,需提供专题材料)。

5、参与选育良种1个或引进优良品种示范2个,经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省级良种,并得以推广应用(前5名)。

6、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的证书获得者。

7、地(厅)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证书获得者。

8、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或二等奖2项的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5名,县乡部门工作的证书获得者)。

9、省星火计划二等奖1项的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5名,县乡部门工作的证书获得者)。

10、荣获地级政府或省级业务主管部门先进工作者表彰1次。

11、获国家授权并实施的发明专利1项。

12、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荣获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先进工作者表彰2次。

13、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在上述1-9款中,作为参与者即可(需提供县级以上业务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四)论文及论著,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省级以上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全国学术会上交流学术论文3篇。

3、正式出版本专业著作或译著,本人完成二万字以上。

4、写出大、中型技术项目,或重点示范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或总结3篇,其中通过同级或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论证、批复或2篇(前2名)。

5、编写出水平较高,适用性强的技术培训教材、讲义,省地、县、乡镇部门工作的申报人分别完成五万、三万、一万字以上。

6、在乡镇工作的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写出推广应用项目可行性报告、调查报告、技术总结等3篇,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并被县级业务主管部门采纳1篇。

五、破格条件

第十四条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等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任现职两年以上,可破格申报农业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

(一)破格申报农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证书获得者)。

2、地(厅)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证书获得者)。

3、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4、省星火计划奖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二)破格申报农业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除具备正常晋升的评审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的证书获得者。

2、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证书获得者)。

3、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证书获得者)。

4、地(厅)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5、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6、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2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7、省农业丰收奖一等奖3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8、省星火计划奖一等奖1项的主要完成者(省地部门工作的前2名,县乡部门工作的前5名)。

9、荣获省(部)级先进工作者表彰或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次以上。

六、附则

第十五条本《条件》中“公开出版物”是指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是指北京大学图书馆最新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刊登的学术期刊。

第十六条本《条件》由省人事厅、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9篇

半年以来,知工科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切实抓好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为了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我们组织开展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人才评选活动,并于元月6日召开了表彰大会,表彰了贵港市第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名,每人发给津贴、奖金3000元,表彰了贵港市第三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24名,每人发给奖金1500元,合计共发放奖金、津贴96000元,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表彰大会的召开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知识分子、对人才的高度重视与关爱,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6月中旬,为了确保第三批优秀人才健康生活和正常工作,我们组织了第三批优秀人才共44人进行免费身体健康检查。另外,对我市的自治区优秀专家,我们按有关规定共发放了特别津贴3900元,把党的人才政策及时落到实处。此外,我们还根据自治区的通知精神在全市范围组织开展了评选第五批自治区优秀专家的活动,目前正处于评选对象上报材料阶段。

(二)加大优秀科技人才宣传力度,弘扬科学与创新精神

为了弘扬先进,树立典型,我们组织新闻、宣传等有关部门对全市70多名优秀科技人才先进典型进行采访,并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贵港日报》开设了“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风采”专栏,已刊登优秀科技人才采访报道16多篇;贵港广播电视台对优秀科技人才的先进事迹进行了系列报道,至今已播出37期;“贵港党建网站”在“人才队伍建设”栏目发表了科技人才先进事迹材料51篇;弘扬了科学与创新的精神,增强了干部群众的科技意识和人才意识。此外,我们正在编辑出版一本反映我市优秀科技人才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集《贵港市科技人才风采录》,目前已完成大部分采访工作,已收上采访文稿40多篇。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工作的通知精神和全市发展民营经济动员暨表彰大会的精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建设服务,我们决定组织举办一个“人才创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目前已下发通知要求中心发言人员提前准备好发言材料,现在正在对中心发言材料进行审核。为了促进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高创新能力,我们联合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在全市组织开展了首次优秀自然科学论文评比活动。计划9月中下旬完成参赛论文收集工作,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各若干名。获奖论文评选产生后,将组织获奖人员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举行一次颁奖活动暨学术研讨会,并推荐优秀论文到有关刊物发表。

(三)重视培养科技后备干部,加强对挂职干部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科技后备干部的培养,去年3月份,我们从市直部门选派了34名优秀年轻科技干部到“玉贵走廊”有关乡镇挂任科技副职。到今年3月份,挂职期满,我们组织挂职干部对他们挂职一年期间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行总结,同时组织考察组分别对这些挂职干部进行考察,写出了考察材料,并将了解到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挂职干部的原工作单位,为挂职干部在原工作单位的使用、提拔提供参考依据。考察结束后,除了3名同志因工作需要延长挂职时间一年外,其余挂职干部回到原工作单位工作。

(四)抓好科技副职管理工作,加大人才引进、使用力度

1月份,我们与青干科合作,组织中央、自治区下派到我市的挂职干部召开了一次挂职工作座谈会,张立文副部长主持了会议。会上,挂职干部们畅所欲言,积极交流挂职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并对今后如何开展好挂职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们认真了解挂职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有关政策和待遇,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从自治区财政厅选派到桂平市挂任科技副市长的蔡高根、从柳钢集团选派到覃塘区挂任科技副区长的张庆忠两位同志到今年6月份挂职时间将满,我们与这两位同志的原工作单位密切配合,联合组成干部考察组,分别到桂平市、覃塘区对这两位同志进行全面考察,写出了考察材料,作出了鉴定总结,并上报到自治区人才工作处。今年,中央组织部、团中央将选派第六批“博士服务团”到西部地区锻炼服务。为了引进优秀的人才,促进我市经济的发展,我们结合我市的实际,向市委提出了引进1-2名熟悉财政管理或工业管理的“博士服务团”成员到我市挂任科技副市长职务的计划,得到市委领导的同意,现已填报《第六批“博士服务团”岗位需求调查表》。

(五)进一步抓好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我们与市人事局密切配合,制订出贵港市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积极宣传发动全市各企事业单位申报人才小高地。目前已有贵港市人民医院、贵港职业学院等一批企事业单位申报建设首批人才小高地。经研究,我们决定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和工作重点,依托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事业单位建设首批人才小高地。初步确定在临床医学、职业教育、生物制药、建筑设计、普通教育等方面建设首批3-5个人才小高地。

(六)认真抓好“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加紧开展“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及时成立了工作领导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并组织召开了贵港市“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人才规划工作进行了部署。组织有关部门对人才队伍的现状进行调查,对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围绕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人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六支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九个重点课题和6个子课题,分别由组织、人事、农业、发改委等10多个部门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调研。现在前期调查摸底工作基本结束,下一步将组织编写小组开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人才引进方面,方法不多,力度不大,成效不够显著。

(二)对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抓得不够好,只是依靠各职能部门组织培训,没有举办过全市性的具有特色的科技干部培训班。

(三)在人才管理方面缺乏创新精神,没有很好地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真正形成。

(四)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进展缓慢。由于人才小高地建设的有关配套政策还没有完全出台,加上建设经费还没有落实,对申报的单位还没有具体全面考察,我市人才小高地建设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进展比较缓慢,成效不够明显。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继续抓好优秀科技人才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一是与市委宣传部合作,继续在贵港日报、贵港广播电视台、贵港党建网站等媒体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二是组织有关人员对《贵港市优秀科技人才风采录》的稿件进行编辑,争取在10月份出版发行;三是与市“先教办”配合,组织优秀科技人才参加“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各地进行巡回报告,弘扬先进,树立典型。

2、对申报我市人才小高地建设的单位进行考察了解。会同市人事局对申报单位进行全面考察,确定我市首批人才小高地建设单位,并进行授匾。

3、建立市四家班子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制度,加强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4、做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工作,组建写作班子起草《贵港市“十一五”人才规划》。

5、组织举办“人才创业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积极探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办法、新措施。

6、组织召开一个优秀自然科学论文表彰暨科技创新研讨会,促进广大科技人才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开拓创新,多出成果。

申报人才工作计划范文第10篇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人才服务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全县打造“双百”工程和壮大“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以服务百家企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双服务”活动。在全局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打造百亿兴发大讨论活动,围绕打造百亿兴发用足用活政策,积极开动脑筋,全力服务兴发。一是引才,实施“招硕引博计划”,上半年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征集岗位,坚持为企业引进各类紧缺紧需大学生40名以上。二是育才,加强企业各类人才专业继续教育培训和职称考试培训,打造学习型、创新型企业,今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达100%。目前,此项工作正进入实施阶段。三是聚才,协助企业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强兴发集团博士后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积极开展企业人才专业技术职务量化评审和特殊人才评价工作,做好省管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的推荐选拔工作。

对全县农业、教育、卫生等单位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申报“三支一扶”计划63名,目前双方已初步签订合同44人。

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跟综服务。根据兴办发[XX]40号文件,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落岗和分流转制人员全部实行免费人事关系。

积极做好人事来信来访,半年共接访并成功调处人事件8件,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二)人事管理逐步规范。

1、严格执行事业参管制度,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参管申报工作。根据《湖北省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实施意见》(鄂组通[XX]65号)及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县市区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管理申报与人员登记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09)17号)等文件精神,对其符合具有法律、法规授权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使用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三个基本条件的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县人事、财政、编制等进行了严格审核,并报县政府研究,同意向市人事局上报县旅游局等38个事业单位258名编制首批申报参照管理。

2、强化人事宏观调控,严格执行人事计划。根据湖北省人事厅《关于下达2009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控制数)的通知》鄂人函[2009]34号文件要求,从严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长,坚持人事计划调控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规模和结构这一科学模式,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中长期控制目标,结合本地机关事业单位用人实际情况,上报了2009年全县公务员录用计划12名,目前已完成256名乡镇机关公务员招考网上报名审核和笔试通过人员的资格审查工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37名,目前已完成卫生招考23名。始终坚持顺向流动,杜绝单位超编进人。截止6月底共从外县调入1人,招聘1人,本县调出9人,事业单位调进机关1人,机关调入事业单位2人,辞职8人,自然减员29人,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每年都是负增长。

3、加强人事调研,进一步规范临时聘用人员管理。针对目前机关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出现的新情况,走访基层单位,针求基层意见,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人员用及教育系统人员调查,并拟定出规范管理的建议,供县政府参考。

5、规范公务员考核,做好事业单位年度考核。根据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关于认真做好XX年年度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09]4号)和《关于做好XX年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宜组文[2009]5号)精神,并结合《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认真完成政府部门机关事业单位XX年年年度考核工作。XX年年政府部门应参加考核4105人,实参加考核4091人,优秀59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14.54%,称职(合格)3450人,占应考核人数的84.04%

;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37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9

%;暂定等次1人;占应考核人数0.02%;基本合格1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02%;不合格5人,占应考核人数的0.12

%;未参加考核14人;占应考核人数的 0.34%。

6、认真组织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政策。根据省人事厅鄂人[XX年]18号文件精神,和市人事局总体安排,安排部署了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正常晋档和事业单位调整薪级工资工作,目前已完成了部分单位的审批工作;会同财政局、教育局完成了义务教育学校工作人员和公务员工资收入情况的调查及相关数据上报工作,为下一步出台教育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提供数据支持;对全县20名行政职务晋升人员调整了职级工资,月增资2160元,人平月增资108元;为XX年年度54名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晋升了技术等级工资,月增资4320元,人平月增资80元,同时完成了机关事业单位XX年年度考核结果兑现工作,为3353名考核称职(合格)人员审批年终奖金393万元,人平月奖金1172元。其中,属财政拨款的3244人,年奖金368万元,人平月奖金1134元。

7、稳妥实施退干政策,强化日常工作管理。按照省、市人事部门的统一要求,对141名1993年以前机关离退休人员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退休费1.2万元,人平增资85元;根据鄂财社发[XX年]113号文件规定,对事业单位24名离休干部的津贴进行重新核定,月增津贴6800元,人平增资283元;对24名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重新核定了退休费基数,月增资800元;根据县长办公会议纪要,认真落实鄂民政发[XX年]46号、鄂人[2009]2号等文件精神,对XX年10月至XX年年12月机关死亡的74人进行登记,按政策规定增加一次性抚恤费110万元;坚持遗属困难补助年审制,上半年审批享受遗属困难补助574人,年享受补助金8.8万元,为2009年死亡的23人审批一次性抚恤金35万元,丧葬费11.5万元。

8、严密组织人事考试工作。组织计算机中、初级考试申报390人,高级考试申报60人,宜昌市中、初级外语考试124人;.

组织全国外语报名41人,经济考试报名23人;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报名18人,完成英语考前培训72人,工人技术等级报名109人。

9、进一步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促进人事。按照人事档案管理要求,缺什么补什么,先后到教育、卫生、农业、县委组织部等部门收集各类档案材料,全部输入干部人事管理系统。做好人事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改制的事业单位和分流人员、做好自愿申报人事关系,对全县事业单位录用、招聘、新进的工作人员推行全员人事关系46人,查核个人档案资料123人次,并将部分个人档案材料156份进行清理造册,按程序移交县委组织和其它主管部门,提高了自身服务质量,促进了人才合理流动,提供了人事人才服务功能。同时,为事业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办理合同鉴证26人;为教育、卫生招聘人员见习期满,及时申报转正材料,按规定办理转正定级11人;为文工团和部分人员调整档案工资15人,按程序为辞职流动人员办理人事关系调动手续8人,根据服务对象的意志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达到满意为止。

(三)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1、完善了党建工作体制。切实加强人事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结合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健全了以党组书记负总责,党组副书记具体负责,党组成员联系分管股室党员干部,办公室协助抓落实的党建工作体制。结合人事编制工作实际,制定下发了《2009年党建工作计划》、《2009年纪检监察要点》、《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职责》、《第九个党风廉政建设实施方案》,完善了《局长办公会制度》、《党组议事制度》、《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

2、开展机关干部文明执法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月活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本局实际,及时制定了《**县人事局文明执法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部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等有关文件精神,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局党组书记、局长陆进上了生动的廉政党课。积极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照全县作风整顿要求找问题,查不足,领导班子和每个干部职工都认真检查了自身在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纪律上等方面存在的不良现象,深刻反思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做到了边学边改和边查边改。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局领导班子带头从遵守最基本的签到、请销假制度做起,抓制度落实,避免各项制度成为一纸空文。通过卓有成效的学习动员、认真扎实的查找问题、求真务实的整改提高,我局上班纪律严明、工作效率提高,服务态度转变,干部作风发生了显著变化。

3、加强对外宣传调研。出台了人事宣传调研奖励办法,增强全员参与人事宣传调研的积极性。围绕人事人才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人事部门报送人事人才工作动态,宣传工作亮点。

4、加大帮扶工作力度。抓住市人事局帮扶南阳镇百羊寨村的机遇,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扶贫帮困活动。帮助百羊寨村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落实村民增收的各项措施,围绕村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给村委会阵地建设扶持资金1.5万元。5月23日,市、县人事局聘请法律专家深入到南阳镇百羊寨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送法律下乡活动。

5、2009年文明单位创建取得一定成效,制定下发了《2009年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方案》进一步统一全局的思想认识,形成人人重视创建活动,人人参与创建活动,个人素质在创建活动中得到提高,业务工作在创建活动中得到促进,单位形象在创建活动中得到展现的良好氛围,着力推进“和谐机关”建设,多形式多方法多途径地开展文明创建活动。3.12开展的植树活动,5.12全局为四川灾区义捐4700元,特殊党费3000元。

上半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创新精神,人事制度改革推行力度不够,对当前人事部门面临的矛盾和困难缺乏深入的研究,克难奋进、艰苦创业的信心不足。二是人才环境不优,人才管理和人才服务机制不完善,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三是调查研究还不够。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完成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依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加快对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进度。配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及时变动相关人员的工资待遇,真正体现“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事业单位新型管理模式。

(二)做好人事年度考核和年度人事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机

关事业单位各项工资政策,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

革。

(三)开展人事培训工作。以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

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为重点,对新录公务员、事

业单位招聘人员、“三支一扶”人员进行培训安置。

上一篇: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人才目标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