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07 12:11:43

—《申报》研究综述

【摘 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创办了首批近代报刊,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是《申报》。笔者搜集了从2007年至2012年学术界关于《申报》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望能对未来的《申报》研究起借鉴作用。

【关键词】《申报》 研究 视角 内容 特征 评析

《申报》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在近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史料价值相当丰富,学术界对其研究兴趣浓厚。本文对近五年来与《申报》相关的研究做回顾和概述。

一、研究历程回顾

本文梳理了2007-2012年五年内,国内涉及《申报》研究的基本内容。本文以“篇名”为检索项在中国知网对与“《申报》”有关的研究论文进行检索发现,这五年来关于《申报》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有近200篇,文章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共有相关论文22篇,而最近两年则都有40多篇。可见,对《申报》的研究近年来始终受到学术界尤其是新闻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追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因《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史料价值丰厚,从对《申报》的研究中不仅可以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近代报业的发展,还可窥探整个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上海这个地区的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

二、研究的视角及内容

回顾对《申报》的研究发现,其研究视角和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直接对《申报》的理论和业务的研究

在众多文献中,有相当部分是针对《申报》自身的研究,包括它的舆论监督、办报理念、经营管理、刊登广告、编辑手法、宣传策略、业务革新、发展历程、新闻理论、办报特色、报纸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还有专门研究某一报人管理下的或者某一特定时期的《申报》发展状况。这部分文献主要凸显《申报》在新闻学方面的重要价值。

对《申报》经营管理的研究,学者的认识大致相似,通过分析其成功经营策略,从而为当代中国报业经营管理探索一条好出路。在办报理念方面较为典型的研究是:通过对1872-1908年的灾荒报道分析探讨《申报》在灾荒报道中所体现的民生关怀意识,及该意识与当今民生新闻的联系,试图为当今媒体应对灾荒或社会危机、更好地表现民生关怀意识提供一定借鉴。①有的学者以《申报》在中的实践为例来探析它的自由主义新闻理念,还有学者从专业眼光来对其进行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申报》进行媒介生态分析。

关于《申报》本身细节的研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如报纸与读者的互动、广告宣传、报纸对新闻内容的选择、媒介形象的自我宣传、报纸中教育新闻的特点、编辑手法、业务革新、报纸的政治参与、社会新闻报道的演进、社评、报人心态等,部分研究《申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对《申报》报道某一历史事件的研究

这部分研究屡见不鲜,在这里《申报》成为“历史事件的记录者”和研究历史事件的珍贵材料,显现出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对历史事件的报道间接地反映了《申报》的办报理念及舆论导向。

学者在研究《申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时说,西安事变作为影响中国近现代史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其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前提,其历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在这一事件刚发生后,国内外反应不一,对这点我们从中国近代史上发行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申报》中可窥一斑。②

这方面的文章特别多,如研究《申报》对抗战期间敌后游击战的报道,对“洋票”事件的报道,对1936年中国柏林奥运行的报道,对“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报道,对1927年南京事件的报道,对卢沟桥事变的报道,对历史上最早的亚运会的报道,对济南事件的报道,对中法战争期间清政府援台抗法的报道,对“杨月楼案”的报道等。

3、从《申报》的报道中审视某一群体形象

这方面研究算得上是近年来关于《申报》研究新兴的一个话题,它的某些报道往往从侧面映射出了某一群体的形象特征。较典型的是关于都市女性形象、形象、婢女形象、产妇形象、上海乞丐的形象等几个群体的形象研究,多侧重对弱势群体的研究。

关于女性形象分析,有学者认为,《申报》上有关女性的社会新闻,大致可以根据发生空间分为家庭内部冲突,包含夫妻关系、妻子与丈夫亲属关系、妻妾关系,及家庭与外部发生冲突,以拐骗、最突出。女性在其中扮演的社会角色通常是家庭角色,而非职业。把女性作为一种话语作为一种思想的载体,更是基于满足大众需求的目的。③还有学者选取辛亥革命和这段新旧思想碰撞交汇的特殊时期《申报》的广告,结合历史背景,从社会性别理论角度对《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做分析,呈现出《申报》广告所勾勒出的女性形象和体现出的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以期为报纸广告史和女性主义传播方面研究提供借鉴。④

4、从《申报》中透析上海的地域文化

《申报》立足于上海这座城市,所以很多报道无疑就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从《申报》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它的报道折射出强烈的上海本土特色,包括它的艺术、影视、文学、手工业、国民心态、政府举措、近代报业兴衰、重要历史事件、日常生活等各方面。

例如,有学者以1872-1911年的《申报》作为研究的基本资料,分析了晚清上海城市娱乐业发展的原因,具体从娱乐方式、娱乐设施、娱乐理念三个层面对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发展进行阐释和归纳,描述了晚清上海城市中心娱乐区的形成、变迁,分析了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影响力,并以《申报》为例探讨大众传媒与城市娱乐业间的良性互动。⑤有的学者通过1896-1915年间《申报》电影广告与报道等相关史料,从放映、发行、摄制、管理方面对这一时期电影在上海的传播和接受进行梳理。⑥

5、对报纸所反映的某一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深层次探析

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也是关于《申报》最常见的一种研究视角。众多学者从《申报》的报道中进行深层次探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报道所隐射出的某一核心问题进行评析探索。研究成果中所透视的话题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比如通过报道来研究报纸视野中的中国共产党、现代传媒视野下的戏曲演出、梅兰芳及其表演艺术、西方文化传播、民初的法律文化、舆论与政治间的较量、中美新闻交流的互动、日本明治形象、晚清海派京剧的传播、政治博弈、科举制度功能的异化等。

三、研究成果评析

1、研究特征分析

(1)研究领域广,涵盖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各个层面。从对《申报》的研究视角不难看出,关于它的研究领域相当开阔。通过《申报》,有的研究当时的政治形势和政党状况,有的研究历史时期的战争战事,有的研究当时的商业经济,有的研究中国的报业发展,可谓千姿百态。

(2)善于从《申报》的报道中审查某一核心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特征是学术研究往纵深方向发展的体现,也是《申报》研究最为典型的特征,善于跳出《申报》本身透视表面现象背后的本质。比如,从《申报》的灾荒报道这样简单的事实中研究《申报》深层次的民生关怀理念和意识,通过《申报》中的报道来研究当时的国民心态,通过报纸中的法律广告来研究当时的法律文化,从《申报》的相关报道来研究国人日本观的变化,通过《申报》有关济南事件的认识论述舆论与政治间的较量等。

(3)倾向于从案例着手,以小见大。关于《申报》的研究近年来较少出现笼统的研究,而侧重从某一案例出发来进行相关研究。比如对“卢沟桥事变”、“西安事变”、“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苏报》案”、“财政部私印印花税票案”的报道来探析这些历史事件,比如以1872-1911年《申报》保险广告为例探究晚清保险广告的社会影响,以服饰类广告为例研究1930年《申报》广告的宣传特点等,都是典型的从小处入手进行深入探讨。

(4)研究的时间跨度越来越细化,侧重研究某个时间段内的《申报》。近几年学者大多倾向于选取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年代、某一报人时期、某一年甚至某一天等某个时间段内的《申报》来进行研究。比如前、全面抗战时期、北洋政府时期、民国初年、黎烈文时期、黄远生时期、史量才时期、国庆日、民国十八年一月七日等,时间跨度细化非常明显,研究的针对性和侧重性强。

(5)研究视域在传承中求创新。近五年来的研究内容继承了以往的传统,在研究《申报》报纸报业自身、新闻传播事业本身,研究报纸中涉及的历史事件,研究通过《申报》报道映射出各个领域内的深层次问题等各个方面的成果都很显著。但同时近年来学术界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焦点,关于《申报》的研究视域呈现一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的态势,新的研究视角显著体现在广告和女性两方面。

2、研究成果评价

首先,学者们的态度都是客观公正的,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探寻《申报》重要价值和意义的同时,能看到它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继而进行客观评价,不遮不掩。

其次,研究内容丰富,总体涵盖面广,但大多都停留在传统的研究视角之下,新颖独特的研究少见。就广告研究来说,基于宏观视角的研究成果很少,多数研究某一时间段内或某一类型的广告。还有,大部分研究都是立足国内,视野单一狭窄,很少出现从国际视角来看待和研究中国的《申报》。

第三,研究方法较单一,学者们多采用传统的立足报纸史料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较少出现新的研究方法,尤其在当下新媒体的环境下,若能出现新颖独特的带有时代特色的研究方法则会让人眼前一亮。

总之,学术界若能继续坚持客观公正、不偏不倚的态度,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无论在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视角上做到既有“历史感”又有“时代感”,那么《申报》研究在新闻学术界定会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①夏燕燕,《从灾荒报道看〈申报〉的民生关怀意识》,安徽大学硕士,2010(5)

②梁严冰、董艳华,《〈申报〉报道的西安事变》,《百年潮》,2007(4)

③杨璐玮,《晚清家庭中的女性形象探析——以〈申报〉及画报为中心的考察》,《黑龙江史志》,2009(8)

④许秀秀,《〈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硕士,2010(5)

⑤黄益军,《从〈申报〉看晚清上海城市娱乐业的发展(1872—1911)》,苏州大学硕士,2007(4)

⑥何莲,《〈申报〉里的早期上海电影(1896-1915年)》,《新闻大学》,2011(6)

(作者:均为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周蕾

上一篇:农民工媒介形象呈现探讨 下一篇:浅议国内都市报摄影革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