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

时间:2023-02-24 17:25:59

赡养老人协议书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1篇

被赡养人姓名

母亲:

赡养人姓名

大女儿: 二女儿: 三女儿:

长子: 次子: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如下养协议。

第一条:赡养人的主要义务

1、赡养人不分男女都有赡养被赡养人的义务,各赡养人应积极履行对被赡养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

2、赡养人不得要求被赡养人承担不愿意或力不能及的劳动。

3、被赡养人的房产权、房屋租赁权和居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被赡养人同意,赡养人子女不得强占、出卖、出租、转让。

4、被赡养人有权依法平均继承父母遗产。

5、赡养人应妥善安排好被赡养人的膳食结构,保证被赡养人吃饱、吃好。

6、如被赡养人不能自行出行,赡养人应安排时间负责被赡养人出行,所需交通费由赡养人承担。

7、被赡养人生病,赡养人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被赡养人日常检查、就诊、买药由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大病需住院治疗的,应就近治疗。被赡养人住院期间由各赡养人轮流护理,没有时间或条件亲自护理的,由当期赡养人聘请专人护理。

8、被赡养人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自行护理应每 个月轮换一次,由赡养人护理。个别赡养人不能亲自照料被赡养人的,可以按照被赡养人的意愿,请人代为照料,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赡养人之间可以协商由其中一个赡养人护理,其他赡养人应支付相应的补助,补助的数额由赡养人共同协商。

9、被赡养人体弱多病行走不便的,赡养人要及时给予医治、照顾和精心看护,在精神上关心被赡养人,不得用粗暴蛮横的语言对待被赡养人。

10、赡养人每年要为被赡养人庆祝生日,宴会费用由全体赡养人共同承担。庆祝期间赡养人尽可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不得谈及伤害、侮辱被赡养人或其他赡养人的话题。

第二条 赡养的方式、周期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应主动上门赡养,各赡养人每 个月轮换一次。

2、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同住的,各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每 个月轮换一次,下一顺序的赡养人负责上门接回被赡养人。

第三条 赡养费及共同承担的费用数额、给付方式、给付时间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每月给付被赡养人赡养费 元。

2、赡养人应以现金方式支付赡养费,赡养人应填好相应凭证,赡养人应对支付赡养费或共同分担的费用承担举证责任。

3、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由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有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医疗、护理等费用,由被赡养人从存款中支取,不足部分,赡养人共同承担。

第四条 协议变更的条件和争议的解决方法

1、变更本协议应取得被赡养人、赡养人全部同意后方可变更、修改。

2、赡养人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各赡养人应本着实事求是、求同存异、最有利于维护被赡养人利益的原则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好争议事宜。

第五条 违约责任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因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赡养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由违约的赡养人承担。

4、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继承遗产时少分或不分。

5、部分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其他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由不尽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下一顺序赡养人继续履行赡养协议约定的义务,任何赡养人不得以此作为自己不履行义务的理由。

本协议共 页,一式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赡养人、被赡养人各执一份。

被赡养人

母亲:

赡养人

大女儿:

二女儿:

三女儿:

长子:

次子:

协议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2篇

甲方:XXX(二人均系XX社区居民) 乙方:XXX(二人均系XX社区居民)

丙方:XX (XX系XX社区居民,XX的长子。经由已故居民XXX的原

配妻子XX同意,由XX承担赡养义务和合法继承财产)

甲方之一XX与原配妻子XX(已故)婚后生育两个女儿,长女XX,次女XX.

甲方之二XX与原配XX(已故)婚后生育一子,名为XX(已故) 甲方XX和XXX在1954年结婚,婚后未生育子女。

甲方现有房产座落XXX新村16号楼一单元403号,房屋建筑面积为64.7平方米。甲方在该房屋居住。

甲方XXX,男、1921年1月10日生人,现年91岁。XXX,女、1926年12月14日生人,现年86岁。由于两位老人年迈,生活不能自理,经两位老人同意,乙方和丙方达成赡养老人和甲方身后财产处理协议如下:

1、根据甲方的意见和该家庭的特殊情况,乙方和丙方通过协商一致同意两位老人分别由乙方和丙方各自承担赡养责任,即乙方和丙方按月轮换负责老人的生活(包括雇保姆工资和生活费用)

2、甲方XXX的医疗费用由乙方承担,XXX的医疗费用由丙方承担。

3、甲方两位老人全部故去后,对该房产进行作价出售,出售全部房款归乙方和丙方两方平分。

4、甲方_____的低保金、占地老人生活费和居民保险以及困难补助等收入,XXX的一切收入归乙方,XXX的一切收入归丙方。

5、甲方现有存款人民币肆仟元,该款归乙方和丙方两方平分。

6、未尽事宜,由乙方和丙方协商解决。

7、此协议一式五份,甲、乙、丙、见证单位和公证处各一份,该协议公证后生效。

甲 方:乙 方: 丙 方:

见证单位: XX社区居委会 见证人:

20XX年11月10日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本二

被赡养人姓名

母亲:

赡养人姓名

大女儿: 二女儿: 三女儿:

长子: 次子: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赡养人和被赡养人签订如下养协议。

第一条:赡养人的主要义务

1、赡养人不分男女都有赡养被赡养人的义务,各赡养人应积极履行对被赡养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

2、赡养人不得要求被赡养人承担不愿意或力不能及的劳动。

3、被赡养人的房产权、房屋租赁权和居住权受法律保护,未经被赡养人同意,赡养人子女不得强占、出卖、出租、转让。

4、被赡养人有权依法平均继承父母遗产。

5、赡养人应妥善安排好被赡养人的膳食结构,保证被赡养人吃饱、吃好。

6、如被赡养人不能自行出行,赡养人应安排时间负责被赡养人出行,所需交通费由赡养人承担。

7、被赡养人生病,赡养人应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被赡养人日常检查、就诊、买药由赡养人负责。被赡养人大病需住院治疗的,应就近治疗。被赡养人住院期间由各赡养人轮流护理,没有时间或条件亲自护理的,由当期赡养人聘请专人护理。

8、被赡养人生活不能自理时,赡养人自行护理应每 个月轮换一次,由赡养人护理。个别赡养人不能亲自照料被赡养人的,可以按照被赡养人的意愿,请人代为照料,并及时支付所需费用。赡养人之间可以协商由其中一个赡养人护理,其他赡养人应支付相应的补助,补助的数额由赡养人共同协商。

9、被赡养人体弱多病行走不便的,赡养人要及时给予医治、照顾和精心看护,在精神上关心被赡养人,不得用粗暴蛮横的语言对待被赡养人。

10、赡养人每年要为被赡养人庆祝生日,宴会费用由全体赡养人共同承担。庆祝期间赡养人尽可能创造轻松、愉悦的气氛,不得谈及伤害、侮辱被赡养人或其他赡养人的话题。

第二条 赡养的方式、周期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应主动上门赡养,各赡养人每 个月轮换一次。

2、被赡养人同赡养人同住的,各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每 个月轮换一次,下一顺序的赡养人负责上门接回被赡养人。

第三条 赡养费及共同承担的费用数额、给付方式、给付时间

1、被赡养人单独居住的,赡养人每月给付被赡养人赡养费 元。

2、赡养人应以现金方式支付赡养费,赡养人应填好相应凭证,赡养人应对支付赡养费或共同分担的费用承担举证责任。

3、赡养费或共同承担的费用,由赡养人承担。被赡养人有医疗保险不能报销的医疗、护理等费用,由被赡养人从存款中支取,不足部分,赡养人共同承担。

第四条 协议变更的条件和争议的解决方法

1、变更本协议应取得被赡养人、赡养人全部同意后方可变更、修改。

2、赡养人在协商、调解的过程中,各赡养人应本着实事求是、求同存异、最有利于维护被赡养人利益的原则进行协商,妥善处理好争议事宜。

第五条 违约责任

1、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

2、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被赡养人有要求赡养人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3、因赡养人不履行本协议而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交通费、赡养期间的护理人员费用由违约的赡养人承担。

4、赡养人不尽赡养义务的,在继承遗产时少分或不分。

5、部分赡养人不履行义务,其他赡养人按照长幼顺序由不尽赡养义务赡养人的下一顺序赡养人继续履行赡养协议约定的义务,任何赡养人不得以此作为自己不履行义务的理由。

本协议共 页,一式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赡养人、被赡养人各执一份。

被赡养人

母亲:

赡养人

大女儿:

二女儿:

三女儿:

长子:

次子:

协议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协议签订地点: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3篇

老人还活着,如何“放弃”遗产?

上海市民顾老伯与老伴丁阿婆共育有三子一女,大儿子一家在国外定居,其他子女均居住在上海。二儿子顾青曾在东北插过队,同沪成家后一直与父母居住在一起。考虑到顾青一家三口的经济状况不如其他兄弟姐妹,且常年照料二老生活,顾老伯遂召集子女协商今后自己的遗产分配。经多次商议后,全家人签订了一份家庭协议书,约定老夫妻俩的遗产由顾青继承,其他子女自愿放弃遗产继承。

2014年4月,丁阿婆去世,小儿子拒绝履行家庭协议书的约定,要求依法继承母亲的遗产。顾青无奈,寻求律师帮助,律师却告知,该协议书中的遗产继承部分无法律效力,小儿子的要求合法。

“我国的《继承法》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遗产指的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也就是说,只有在被继承人死亡时,才会产生遗产,也才会产生继承关系。老人既然还在世,就没有遗产一说,子女又怎么能放弃遗产?”律师表示,子女即使做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也要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很多家庭协议书中会写明对老人将来的遗产的分配,其实都是无效的。

赡养协议“说废就废”?

上海市民张老伯多年前与小儿子因房屋拆迁闹了点矛盾,后一直随大儿子一家生活。两年前,张老伯就赡养问题和两个儿子签订了家庭协议,将名下的一套产权房过户给了大孙子,今后自己的晚年生活由大儿子及孙子照料,不需要小儿子赡养。

2014年年初,张老伯骨折后需要装支架,他以无力承担医药费及后续康复费为南,要求小儿子承担赡养义务,每月给付500元赡养费。小儿子拿着家庭协议书气愤地来到社区调委会:“三个人白纸黑字都签了名,上面写明了我不拿分文也不养老人,现在这张协议说废就废了?”

律师解释:“《婚姻法》明确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也就是说,只要被赡养人要求你履行赡养义务,那无论双方是否曾经对此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约定,赡养人都必须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赡养父母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子女之间就父母赡养问题的约定不能对抗国家法律。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养老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赣州市于2000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目前农村老龄化水平要高于城镇,加之农村自身条件的不足,使广大农村老年人在养老方面存有许多困难。

老有所养、终有所送,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要求,农村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被长期忽视,由于农村老年人生活比城镇老年人辛苦,经济收入低,老保障制度不健全,在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机制,保证农村老年人都能衣食无忧,安度晚年,是建设和谐赣州,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

人口比例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 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这次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1.91个百分点。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可见,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国老年人口的一半以上。同时,根据调查,城市老年人口领取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的比例接近60%,依靠家庭养老的比例不到40%,而农村老年人口领取退休金和基本生活费的比例只有10%,依靠家庭养老的比例超过85%,并且只有少数农村老年人口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能否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特别是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

老年人生活现状

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可以分为三种状况:一是身体强壮的,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他们的生活一般是自给自足,自己照料自己同时还帮忙照顾子孙;二是高龄的,但有生活自理能力的,通常由子女供给生活费和基本生活物品,自己照顾自己,包括做饭、洗衣服等,他们一般与子女分开居住;三是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如瘫痪老人,高龄老人,他们需要有人在身边长期照料,这种情况比较麻烦,一般要看子女的经济状况和是否有孝心,有些瘫痪老人或高龄老人无人照料,一日三餐都没有保障,更谈不上其他的服务了,这也是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农村社会养老服务现状

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主要有两个:一是对苦难家庭的低保和五保户补助;二是目前国务院出台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目前的养老形式主要还是传统的家庭养老形式。

养老机构严重缺乏,一个乡镇大概也就一个养老机构,老年照料服务基本没有,而且基本只接受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基本满足。

二、农村老人养老难的原因分析

(一)农村社会福利事业滞后,养老机构严重缺乏

一些小型托老机构,房屋档次普遍低,空间小,通风、采光条件差。公用附属设施不配套,空气污浊。普通养老机构除了给老人提供电视、扑克牌等外,无其他文化可言。老年人到这里就是等死,仅仅能达到定时有饭吃、死了有人报的最基本需要。有的小型养老机构开张多年,没有营业执照,不符合条件,政府也没有对策。此类养老机构处于无部门管理的自然状态,形成了很多意外事故。“就这情况,要比住在家里好得的多,起码定时有人送饭,病重能简单治疗,死了有人通知家属”。农村失去生活能力老人的生活是很艰难的。

(二)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

虽然目前政府已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但农村参保老人数量极少,大多还是依托家庭养老,虽然政府也出台了如低保和五保户等政策,但对于无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来说,有钱也没办法花,有钱还需要请人帮助他们花,对于失去生活能力的农村老人来说,受传统观念影响,宁愿独居,也不愿进入乡镇社会福利机构养老。而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农村家庭来说,外出务工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如果要长期照料生病的老人,一方面子女脱不开身出去赚钱,没有足够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老人治病还要花钱,子女的负担加重,时间一长,子女也是有心无力。再加上农村少数子女传统观念缺失,对赡养老人观念发生变化,靠传统的道德、亲情维系的家庭式养老遇到了冲击。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滞后,缺医少药

由于农村老人生活条件差,农村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相对较差,农村老人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一些农村老人,小病扛,大病拖,小病拖成大病或乱投医现象比较普遍。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往往因给老人治病,花光积蓄,甚至借债,使原本不富裕的家庭进一步陷入困境,农村老人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的不在少数。

以上原因致使农村老人特别是无生活能力的老人的养老变得非常艰难。

三、对策和建议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是保证家庭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因而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善农村的养老保障工作。

第一,为老人提供养老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要将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和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一样予以重视,要逐步探索健全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努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并全面进行普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不等不靠,量力而行。

第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的公益性收入、公共积累,如企业承包费、土地征用费、可用的转移支付资金等,要拿出一些资金投入老年人的养老事业中,比如建立村办的养老院,解决农村“三无”老人和因病、因残等其他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加强农村乡(镇)福利院的建设,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纳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 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 优美的休养环境;大力兴办民办养老机构;加大养老护理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使之掌握相应的护理专业技能,并适度提高其岗位待遇和补助。以保证所有困难老人都能够享受到优厚的生活和福利待遇,实现丰衣足食、安度晚年。

第三,各级领导重视。农村老年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 他们的经济收入和医疗水平相对城镇比较低,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推动农村的发展, 建设新农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继续支持和鼓励低龄、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从事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 提高自养能力,确保基本生活;加强养老保障工作的宣传教育,树立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重视养老保障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各级干部,以及孝敬老人的子女等先进人物和事迹,给予表彰奖励和大力宣传,以造成全社会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第四,建立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养老保障体系。尽量扩大农村医疗保险和享受低保的覆盖面,特别要向贫困农村老年人倾斜,加大财政扶持力度, 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 缴纳个人负担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 县( 市、区) 、 乡( 镇) 人民政府要筹措资金加以解决;各级医疗保健服务,为农村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取药、住院提供方便。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真正让困难的农村老人看得起病,确实做到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靠,让广大农村老年人都过上幸福、快乐、祥和的晚年生活。

第五、要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 强化农村家庭对老年人赡养义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 让老人与子女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 是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之一。因此, 继续推行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有效做法, 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具体执行中, 一是要经常开展尊老、爱幼、树立赡养老人为荣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每个村民懂得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美德, 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力倡导和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共同生活, 以提高广大村民尊老爱老、养老的自觉性。二是要明确《家庭赡养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协议书内容应包括: 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并明确规定经济供养的钱、物数量和兑现的时间以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解决办法等。 三是协议签订后, 由老人、子女和村委会或各持一份, 由村委会监管执行。

参考文献:

[1]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百度百科.2012.11

[2] 胡正兰.农村养老现状与对策.《科技创新导报》.2008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5篇

复婚协议书一

事实及理由:

男女双方虽已在二零壹零年办理了离婚,但因为双方感情未彻底破裂,有一子需要抚养,故两人决定在一起生活,办理复婚。

男方: ,男,汉族,____年__月__日生,住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方: ,女,汉族,____年__月__日生,住_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双方共同生活中感情及物质各方面都有所保障。故决定签署这份复婚协议书。

协议事项

1、 男女双方本着同等自愿的原则决定复婚,双方要做到互敬互爱、互相扶持,并保证无论任何情况下不能遗弃对方(无论重病伤残或其他情况。)

2、 男女双方必须共同承担起双方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责任,孝敬老人,往事不记 。(老人:男方 父母 女方 爷爷奶奶)

3、 双方财产归共同所有,有房子一处(70平方左右),其房子所有权归男女双方及子女共同所有,用于居住和生活。买房和装修支出及债务也由双方共同负担。

4、 男方保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殴打侮辱女方,不能让女方在精神和身体上受到任何伤害,女方毅如此。

5、 在男女双方共同生活中,双方都不能在感情及行为上背叛对方不得分居,若一方背叛或分居导致离婚,背叛方必须放弃房屋所有权以及夫妻共同财产以及子女的抚养权以及探视权承担每月的子女抚养费 离婚期间未予支付的抚养费应一次性补足。

6、 此协议一式两份男女各持一份,双方意思表示的结果并且都是自愿的,双方签字复婚后生效。

协议人 男: 协议人 女:

复婚协议书二

男女双方虽已在二零零三年办理了离婚,但因为双方感情未彻底破裂,有一女需要抚养,故两人一直在一起生活,没有分开。

为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双方共同生活中感情及物质各方面都有所保障。故决定签署这份复婚协议书。

协议事项

1、 男女双方本着同等自愿的原则决定复婚,双方要做到互敬互爱、互相扶持,并保证无论任何情况下不能遗弃对方(无论重病伤残或其他情况。)

2、 男方必须要与女方共同承担起赡养老人和抚养孩子的责任。

3、 双方财产归共同所有,有房子一处(一百平方左右),其房子所有权归男女双方共同所有,用于居住和生活。欠债也由双方共同负担。

4、 男方保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殴打侮辱女方,不能让女方在精神和身体上受到任何伤害,否则女方有权结束婚姻。

5、 男方如果不顾夫妻感情,殴打辱骂女方,并导致感情破裂,让女方受到身体和感情上的伤害,男方要为此支付给女方两万元的精神损失费。

6、 在男女双方共同生活中,双方都不能在感情及行为上背叛对方,若一方背叛导致离婚,背叛方必须支付给受害方精神损失费五万元。

7、 此协议一式两份男女各持一份,双方签字后生效。

协议人 男: 协议人 女: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6篇

在广大农村地区,子女赡养老人,由姐妹兄弟之间签订赡养老人的协议的现象普遍而常见,大部分协议子女没有让老人签字认可,一旦发生纠纷,则赡养协议有被法院认定为无效的风险存在。

案例索引:

1、信阳市罗山县人民法院(20__)罗民初字第10号民事判决书。

2、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20__)信中法民终字第410号民事判决书。

案情:

原告胡克珍,女,1940年8月18日出生,汉族,农民,住罗山县龙山乡沈畈村王畈组。

被告孙定刚,男,1961年3月11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同上。

委托人周成丽,女,1960年10月13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同上。系孙定刚之妻。

被告孙建,男,1967年10月11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同原告。

委托人雷霞,女,1969年9月1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同上,系孙建之妻。

被告孙俊,男,1972年10月11日出生,汉族,住址同原告。

委托人邵红梅,女,1972年9月22日出生,汉族,农民,住址同上。系孙俊之妻。

罗山县人民法院查明,原告与其丈夫共生育三子三女,三子即长子孙定刚、次子孙建、三子孙俊,六名子女均已结婚成家。早年原告丈夫因车祸去世,1994年9月17日三名被告在孙明国、孙立群见证下,签订《关于赡养母亲的协议》,约定孙俊赡养母亲,并负责今后母亲的衣食住房、病后护理及病故的安葬;母亲有住房三间,除应分孙俊一间外,另外两间因孙俊赡养母亲,一致同意分给孙俊,两间房屋产权归孙俊所有,别人无权过问;母亲的田地由孙俊代种代收,孙定刚、孙俊每年应给母亲150元生活费,母亲一切事故孙定刚、孙建均不负责。该协议没有征求原告同意,原告没有在协议书上签字认可。协议签订后,三位被告均按协议履行了义务。20__年原告身患心脏病,支出医疗费836.50元,因医疗费的分担三被告相互推诿,同时原告认为赡养标准低,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需要,遂向法院提讼。

原告诉称,1994年9月17日,在原告不知情的情况下,三位被告签订了一份《关于赡养母亲的协议》,该协议以附条件的方式将赡养原告的法定义务大部分转移给了被告孙俊,现市场物价较十年前有大幅度提高,再按此协议已无法解决原告的赡养问题,原告身体有病,三名被告不愿承担医疗费用,相互推诿。原告认为三名被告不经原告同意将其应尽义务相互转让,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故请求依法确认三位被告所签订的赡养原告的协议无效。判令三位被告每人每月给付原告赡养费150元,医疗费用三位被告分担。

被告孙定刚的委托人周成丽辩称,原告的赡养问题三被告早年签订有协议,这10多年来均按协议履行,要求仍按赡养协议履行义务,不同意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孙建的委托人雷霞辩称意见同周成丽相同。

被告孙俊辩称,原告现年老多病,再按原协议履行,不能确保原告老有所养,其一人也负担不起,同意原告的意见,由弟兄三人共同赡养原告。

审判:

罗山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义务的,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本案三被告虽然签订了《关于赡养母亲的协议》,该协议在没有征求原告同意。原告没有在协议书上签字的情况下,将被告孙定刚、孙建应对原告尽的赡养义务大部分转移给被告孙俊承受,侵害了原告对被告孙定刚、孙建享有的赡养权利,且该协议擅自处分了本属于原告的财产(两间房屋),亦属越权行为,该协议违反了法律规定,对原告无拘束力,现原告要求三名被告各尽赡养义务,于法有据,应予支持。但其要求偏高,应予调整,依据当地一般生活水准,酌定三名被告每人每年给付原告赡养费800元为宜,医疗费由三名被告平均分摊,每年结算一次。被告孙定刚的委托人周成丽与被告孙建的委托人雷霞的辩称意见,与法相悖,本院不予采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三款的规定,判决:一、三被告孙定刚、孙建、孙俊于1994年9月17日签订的《关于赡养母亲的协议》无效。二、三被告孙定刚、孙建、孙俊从20__年1月1日起每人每年付原告胡克珍赡养费800元,此款于当年6月30日前付清。胡克珍医疗费用凭票据每年结算一次,由三被告平均分担,于当年12月30日前付清。三、20__年度胡克珍医疗费用836.50元,由三被告孙定刚、孙建、孙俊平均分担,于本判决生效后5日内付清。案件受理费50元由三被告平均负担。

宣判后,被告孙定刚、孙建不服一审判决,向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上诉称,一、原审认定事实有误,协议内容是按胡克珍的意思和要求订立的,在原审时其也承认在场,原判认定擅自处分原告财产不符合事实;二、原判决显失公平与公正,本案的赡养纠纷是由于被上诉人孙俊不尽义务,其妻子邵红梅殴打并撵出胡克珍引起的,被上诉人孙俊取得了其母亲大部分利益后将老人推出来,原审判决平均承担赡养义务和医疗费有失公平,被上诉人孙俊收益了其母的田地收入和征用土地的补偿款,就应承担主要的赡养义务,请求撤销原判,依法予以改判。被上诉人胡克珍答辩称,一、原审法院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答辩人依法行使赡养权利,没有任何过错;二、原审判决公平、公正,让三个儿子共同承担赡养义务符合法律规定,请求二审法院依法维持原判。

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赡养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案中三位被告却因各自家庭的利益相互推诿,相互指责,致使被上诉人胡克珍晚年生活、医疗不能得到保障,诉至法院,其三人行为有悖公俗良序,有悖于传统道德观念。赡养协议以擅自处分被上诉人的房产为主要内容,将赡养义务大部分进行了转移,违反了有关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的规定,被上诉人胡克珍因生活困难依法请求子女行使赡养义务,并无不当,原判决三子共同承担赡养义务处理适当,适用法律正确,上诉人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遂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受理费60元,由上诉人负担。

分析:

本案是一起较典型的赡养纠纷案件,在当地也引起较大反响。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经济上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费用和用品,扶助是指子女给予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老年人对于社会和家庭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尽到了责任,理应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尊敬和照料。依据《宪法》的规定,当公民年老、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时,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但由于我国目前社会福利相对不足,国家和社会对老年人的物质帮助,还不能完全取代家庭功能,我国现阶段赡养老人仍然主要依靠家庭,子女赡养老人是其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责任。由此《婚姻法》第二十一条也作了强制性的法律规定,赡养协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

事性质的协议,他包含了双方的身份关系,并不要求老人抚养子女和年老后子女赡养老人在物质上、经济上绝对对等。子女赡养老人是作子女的法定义务,不可不经权利人同意或许可相互转让或推诿,否则就侵害了老人对子女享有的合法权益。审理本案,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其一,三被告孙定刚、孙建、孙俊以附条件的方式将孙定刚、孙建对其母胡克珍负有的赡养义务转让给孙俊,而权利人在赡养协议上并未签字确认许可,显然三位被告以约定协议的方式对抗自己应负有法定义务的强制性规定有悖法律;也从另一方面违背了中华民族养老育幼的公序良俗和传统美德。

其二,赡养协议处分了胡克珍的财产,胡克珍作为权利人,有住房两间,处分权属于其本人,但三位被告未经权利人同意,将上述两间房屋亦作了处置,侵犯了权利人的财产权益,属越权行为。

其三,三被告签订的赡养母亲的协议时间在十多年前,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的不断上涨,已不能满足权利人的养老需求,达不到最低生活保障线,权利人依法也有权利随时要求法院对协议予以调整。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7篇

对青少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还认真做好老年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多年来,杨金台同志能组织老龄工作同志认真学习《老年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鼓励老同志积极投身老年工作事业,同时,组织老同志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画廊、墙报、标语等宣传渠道在全镇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宣传,爱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以及做好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的有关政策,2001年10月在《老年法》颁布实施五周年之际,他还组织印制800多册《老年法》分发到各村(居)达到60岁以上老人人手一册,为了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良好社会风气,杨金台还组织老龄工作同志利用元旦、春节、国际老人节及敬老日,走村串户,集中宣传老龄工作,宣传《老年法》以及国家、省、市、县对老年人的相关政策。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了一股爱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为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1992年在杨金台的建议下,黄圩镇党委、政府在全县率先出台减免老年人的“两工”负担,1994年筹建敬老院,在全县率先实行“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至目前为止,集中供养率达48%。为使农村老人养老问题得到较好落实,根据黄圩镇实际,2000年开始,杨金台组织开展《赡养协议书》的签订,到目前为止,签订率达到93.8%,通过《赡养协议书》签订,使群众进一步明白,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藉”是子女的义务,是赡养人不可推诿的责任。在组织签订《赡养协议书》的同时,杨金台还组织老龄工作者开展“三百”活动,带领老同志深入到老年人当中,走一走、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从而掌握第一手材料,满腔热情地为老年人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每年组织医务人员、老年人免费体检身体,深受老年人的欢迎。,

为了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杨金台还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把为老年人办好事、办实事作为工作重点,不断丰富了老年人活动内容,改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一是办好老年学校(大学),为老年人开辟学习、活动场所,二是组织老同志经常性地开展象棋、扑克、书画、钓鱼等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为了将老年维权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2003年杨金台还协调相关部门组织成立了“老年人法律援助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

通过杨金台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圩镇老龄委先后受到省、市、县表彰为“老龄工作先进单位”、“老干部先进党支部”等16次,他个人先后被省、市、县表彰为“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十佳老干部”等近30次,2003年、2005年,他先后还被社会工作协会、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评委会表彰为“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提名奖”、“全国榜样贡献特别奖”。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分析。

胡总书记在今年“十七大”报告中着重强调了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温总理粼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一文中也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维护社会公正、协调社会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因此,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是摆在各级政府案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一、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是否成熟

在这一问题上,理论界多数学者均认为中国目前还不具备全面推行这一制度的条件,但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意见。

第一种观点: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条件尚不具备。有代表性的观点出自何文炯等(2001)。他们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于农民,都是处在该国工业化、市场化、农业生产集约化、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工业化由中期转向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即工业化靠自身积累且剩余能反哺农业时期。这时,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农民收人大大提高,农民人口相对一国人口总数已不占绝对多数。而目前,中国农村多数地区仍处于相对封闭的小农经济阶段,且地区之间水平差距过大,因而,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社会经济条件尚不具备。他们认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就全国而言发达地区应积极推进,欠发达地区应暂缓推行,然后逐步扩大实施范围。不管是发达的农村地区还是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都应建立综合性、多渠道的养老保障体系,以对付农民的老龄化风险。梁鸿(1999)在对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约束因素进行分析后指出,由于中国政府财力有限,而城市又处于经济改革的中心,根据“发展优先和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必定在资金的竞争性使用中具有优势;而且福利国家的困境一“福利病”对政府的警示作用使国家不敢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投人太乡再加上中国农村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不平衡又已达到相当程度,因此现阶段中国尚无能力建立真正的全国范围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能以局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作为替代。

第二种观点:建立农村社会要老保险条件已经具备。卢海元(2003; 2004)认为:①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基本成熟。2001年,以美元计价,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0185 )元已经超过欧洲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的最高水平(爱尔兰,1998年为9580元)。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0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已达到5774美元,也超过了发达国家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时的平均水平(5226美元)。2002年,中国农业gdp比重已经下降到15%。可以说,中国逐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经济条件目前已经具备。②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战略条件基本具备。首先,中国gdp将突破10万亿元,财政收人也突破1.7万亿元,经济发展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进行国民收人再分配的能力和手段都已具备。其次,由于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发达地区农村、城镇近郊农村和中西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农村,也已具备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条件。再次,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一方面打破了农村“养儿防老”的传统方式,另一方面加速了农村人口的老龄化,这些都要求中国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后,加人世贸组织要求严格限制使用农产品价格保护等与之相抵触的农业政策。为避免农业受到重大打击,为避免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中国应该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对农民实施更有效的保护。不失时机地为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郭秀亮、范作雄1997狱为,农村能否顺利推行社会保障归根到底取决于两个方面:其一,有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作保障;其二,农民有较为强烈和广泛的社会保障参与意识。前者是推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硬件”,是物质基础,后者则是一种软件,是顺利实施社会保障制度而必须具备的一种社会氛围。基于此,他们指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得中国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质的飞跃,已初步具备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首先,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为集体经济组织缴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基金提供了可能其次,农业生产劳动者收人的提高使得农民具有了较为强烈的社会保障参与意识;再次,存在通过国家政策性调节措施(向高收入阶层征税和在国家财政设立社会保障支出项目直接拨款床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可能。

二、现行模式基本特征与缺陷

建国后,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确立,农村养老保障基本上是一种低水平的集体保障。改革以来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使得集体保障模式的制度基础不复存在。过去由集体承担的就业和收人等基本保障功能,就转为由农户家庭承担,由单个家庭来提供养老保障。只有少数地区保留了集体经济。

从1986年开始,农村地区开展了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并一与1991年6月,民政部颁发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确立以县为基本单位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此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各地推广开来,参保人数不断上升,到1997年底,已有7542万农民投保。

但1998年以后,农村养老体制改革工作陷人了停顿状态。政府机构改革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民政部门移交给劳动与社会保障部。1999年7月,国务院指出目前我国农村尚不具备普遍实行社会养老保险的条件,决定对已有的业务实行清理整顿,停止接受新业务,有条件的地区应逐向商业保险过渡。全国大部分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出现了参保人数下降,基金运行难度加大等困难。2004年,农村劳动力参保数量为5378万人,比1997年减少了2164万人,下降幅度达到28.7%。农村劳动力参保数量占农村劳动力总量比例同步下降,由1997年的15.4%下降到11.0%。

除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在很多地方事实上已经暂停之外,农村集体养老组织模式只仅仅局限于少数发达地区,面对大部分农村地区而言,仅有的社会救济养老模式不仅覆盖范围十分有限,而且其本身动作也相当不正规。

从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发展历史来看,现行体系具备如下基本特征:

首先现行体系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社会保障组织与制度的广泛缺位。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养老内容,主要是经济上供养、活上上照料、精神上慰藉三个方面。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建国以来,农村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党和政府努力在农村建立:和发展新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家庭在养老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其作用也未为其他养老方式所取代。

一个可持续的农村养老模式要满足一下条件:(1)家庭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以分享收人或分散风险(2)家庭有比较稳定的收人来源,以维持生活水平;(3)家庭有良好的社会网络(如亲戚、邻里或朋友等),以抗御家庭难以承担的外部风险。

伴随社会转变和经济转型,农村家庭养老面临未曾遇到过的挑战。

1、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

这种进程,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弱化了土地保障作用,促使了社会养老方式的产虫另一方面,工业大生产劳动方式的重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赡养和生活照料功能随之削弱。

2、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推行之后,农村家庭类型由拓展型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家庭人口规模逐渐缩小。农村家庭常住人口数量由1978年户均5.7人下降到2003年的4.1人。

3、劳动力流动和人口的迁移导致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市更加严重

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是7.5%,而城市只有6.4%,在户籍制度限制下,农民举家流动的比例很小,人口向城市迁移人口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加速城市化将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

4、农村土地的收人和保障功能被不断削弱

虽然土地在农户家庭生产经营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即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功能,但因规模狭小,流动性差和产权不稳定,不仅难以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而且也难以发挥其收人保障功能。农民收人增长越来越依靠非农就业收人来源。

5、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增加,商品性支出增大

农民收入提高,消费尤其是商品性支出的增加,改变了老年人供养以实物支付为主的传统方式,子女对老人的供养主要表现为货币支出。自给性消费向商品性消费的转变使老年人供养来源直接受子女货币收人的影响,缺乏稳定性并隐藏着风险。

6、农村社会网络的作用也在下降

例如,农户农庭之间的转移性收人占农民收人的比例由1980年的11.7%下降到2003年的3.7%a。此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功能日益弱化,无力为困难家庭提供帮助。

其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水平低。

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既有商业保险的技术难度,又有依法实施的政策难度,因而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很高。但是,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践中,却很少有地方能够保证管理上不出问题。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机构设置不健全,便出现了很多漏洞,其中最严重的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管理上的问题。关于筹集资金,许多贫困村民无法投保,而少数村,乡干部利用职权、巧立名目、利用公款为自己投保,养老保险成了这些人为自己谋私利的工具,影响了养老保险的运行和群众投保的积极性。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强制保险,例如,不缴纳保险金就不许领结婚证等等。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最终必将影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行。

第三,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可持续性差。

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农民可支配的收人更低,所以在大多数地方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农民投保的保费很低,养老保险以来到1999年底全国有800(〕多万人参加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累计收人保险基金184亿,1998年向59.8万参保人发放养老金,“人均约42元,’(中国社科酬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降题组,2000 )。按此计算参保人人均累计保费仅230元,月均养老金仅约3.5元,显然难保其基本生活。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一些地方只能持续几年时间,有些刚受表扬,时隔不久却已经解体了。这些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有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一哄而上之嫌,甚至有些地方对基层工作实行“养老保险一票否决制”,凡要求县改市、乡镇,要求扶贫、救济款和参加双拥评比的农村基层部门在并无立法的情况下采取行政措施来强力推行养老保险,对不参加者给予各种各样的处罚,这样搞起来的养老保险一旦风头过去或者下一任地方官员不重视,就自然而然地会中途废掉,农民的钱无法收回,最终造成了相当恶劣的影响。

第四,覆盖面小、共济性差以及制度上的不稳定。

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一般是一个县。从保险单位上说,一个县的人口也不少了,如果是商业性意外伤害保险,在县内分散风险就已足够,但是对于养老保险,尤其是社会养老保险来说,想在一个县的范围内把养老负担在不同年龄层的人口中分摊开来就颇有难度。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扩大到相邻的几个县是一种可行方法,在一些地方试过,但在地方利益错综复杂、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种努力最终都浅尝辄止。

制度上的不稳定性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另一个致命伤。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撤销,费用的筹集、运用以及保险金的发放,不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而是按地方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规章制度执行的,不是农民与政府的一种持久性契约。

三、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构想和对策

首先,要解决好认识问题。农村老年人占我国老年人口的大多数,他们的经济收人和医疗水平相对城镇比较低,解决好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对人日老龄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第二,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在继续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撑能力相适应、以切实可行的以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妥善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养老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出台对农村老年人的各项优惠政策,解决农村“三无”老人和因病、因残等其他因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老年人的生活问题。三是继续支持和鼓励低龄,健康的农村老年人从事各种正当的经营活动,提高自养能力,确保基本生活,建立健全城乡特困老年人,启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程,让农村贫困老年人也享受低保。四是按照“国家政策扶持,农民自我保护为主,集体补助为辅”的原则,建立“低水平、广覆盖、适度保障”的新型的农民社会化养老保险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问题。无是总结推广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奖励扶持制度经验,研究完善奖励扶持措施,真正让每位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第三,加快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解决农村老人的就医难问题。大力推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农村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途径。做好这项工作,一是采取国家、地方政府和个人负担的办法在农村逐步建立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二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农村特困老年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缴纳个人负担医疗基金确有困难的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要筹措资金加以解决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服务,为农村老年人看病挂号、就诊、取药、住院提供方便。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真正让困难的农村老人看的起病。

第四、加强农村乡(镇)社会福利院的建设,提高“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比例。一是继续全面实施省政府提出的“福星”工程,用几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使农村“五保户”除自愿投亲靠友供养外,基本上实现乡镇福利院为主的集中供养,让农村这部分最困难的群众真正成为福利之星。二是将乡镇、村福利院、敬老院硬件设施建设和环景建设纳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以保证供养对象有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三是免征、减征农业税及其附加后,原从农业附加中列支的五保供养资金,列人县乡财政预算。地方在安排使用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时,确保五保供养资金的落实,不允许截留、挪用,使“五保”老人做到应保尽保。四是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以提高供养对象生活水平。乡镇政府可供养对象生活水平,确保这些老年人的生活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乡镇政府可按供养人平均标准划拨耕地和山林面积,对乡镇福利院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实行免征税收和其他照顾。并允许利用福利院的资产引进民营业主发展经济,用发展的成果来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水平,确保不低于当地人均生活水平。五是妥善解决好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赡养问题。

第五,要大力提倡并推广家庭赡养协议制度,加强农村家庭对老年人赡养义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主要形式,让老人与子女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是妥善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之一。因此,继续推行普遍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有效做法,把子女的赡养责任用协议书的形式固定下来。在具体执行中,一是经常开展尊老、爱幼、树立赡养老人为荣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每个村民懂得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美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大力倡导和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共同生活,以提高广大村民尊老爱老、养老的自觉性。二是要明确《家庭赡养协议书》的主要内容。协议书内容应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并明确规定经济供养的钱、物数量和兑现的时间及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的解决办法等。三是协议签订后,由老人、子女和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各持一份。并由村委会或村老年协会监督执行。

第六,建立解决养老保险争议的法律救济机制,及时解决养老保险纠纷。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应在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建立解决社会保障争议的机构,以便在受保险人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及时给予救济。

第七,加快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工作力度。国家尽快出台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大从事服务农村养老社会工作者的培训,提高福利待遇,提升他们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农村 家庭养老保障 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2-0020-02

引言

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是指农村农民在步入老年失去劳动能力后,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特别是成年子女提供经济来源的养老保障模式。家庭养老保障源于以家庭生产经营为基础的封建农业社会,是我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的养老保障模式,孝顺老人是每个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而且国家宪法也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从而顺利实现家庭中的代际经济交换过程。但是,实际上,家庭中成年子女的性别、数量、经济能力等,以及道德、文化等社会环境因素都会对家庭养老保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农民家庭养老保障有两个特点:一是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目前为止仍然依靠家庭养老保障。据统计,2003年,我国农村地区96%的老年农民依靠家庭赡养维持生活,仅仅只有4%的农村老年农民迫于无奈依靠家庭之外的其他方式进行养老。这无疑表明了家庭养老保障的巨大优势。二是“分而不离”家庭多。有一部分老年农民虽然与成年子女分户居住,但是其部分生活仍然由成年子女提供照料。即老年父母家庭与成年子女家庭通常住在一个社区,相距很近,便于情感沟通,生活上也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通常情况下,只要是老年父母家庭独立自主生活,一般是老两口都健在,一旦丧偶或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时,就会和成年子女重新居住一起,重新回到家庭养老保障的模式上来。

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受市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流动加剧,家庭结构变迁等因素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关报道显示,人大代表翟玉和曾经自掏腰包对一万多名中国农村农民的养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项调查以全国10402名60岁以上农村老年农民为研究对象,结果显示:45%的农村老人与成年子女分开居住,6%的老人一日三餐没有保证,94%的老年农民一年添不起一件新衣,66%的老人生病了吃不起药,90%的老人得了大病住不起医院,84%的老人自力更生干农活,96%的老人亲自干家务,53%的成年子女对父母“感情有点麻木”,只有9%的农村老人精神状态还算良好。所有这些农村老年农民平均一年的收入只有660元,恰恰相反的是,成年子女的生活水平要比父母高几倍多,相当一部分儿女觉得,自己没让父母冻着、饿着,就是在尽孝了。由此可见,当前农村老年人单纯依靠家庭进行养老保障产生了严重危机。农村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已经严重弱化,“养儿防老”已经变得不太现实。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老龄化社会提前到来

在我国总人口中,农村老年人口在国家老年总人口中的比重已达到了71%,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依旧不高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农村未富先老所产生的很多现实问题比城市更为紧迫和严重;同时由于几十年来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广泛实施和深入开展,致使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全新的变化,新增家庭人口数量不断下降,核心家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出现了“4-2-1”的家庭模式。这就使得成年子女面对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

(二)传统亲情价值观变化

目前,中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养儿防老”等许多传统的价值文化观念体系受到了来自西方现代价值观念的强烈冲击,很多农民特别是中青年农民身上那种质朴的父母亲情关系被蒙上了金钱、物质利益的灰尘,很多中青年人已经无力、无心、无暇顾及生养自己的年迈的父母了,往往将年老需要子女照顾的父母看成自己的累赘和负担。

(三)家庭关系重心转变

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核心家庭增多,家庭关系的重心已由传统的父子婆媳关系转为夫妻关系,尤其是下一代的抚养占据了一个家庭绝大部分的经济资源和主要精力。老年农民不仅失去了他们在传统联合家庭中的经济主导地位和绝对的权威角色,而且家庭关系主轴的转变,致使父母与子女之间生活和感情上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隔阂。

(四)家庭财富过早进行代际转移

我国农村农民一直以来的观念就是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家庭上,普遍缺乏个人养老保障思想。主要是因为在农村,父母对子女从出生到抚育、教养直至成家立业,子女己成为父母惟一的希望和寄托。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开支就是给儿子盖房子和娶媳妇,大多数父母对于这两项巨大的经济支出往往是竭尽全力,甚至负债累累才能完成。当儿子成家立业后,父母一般都已步入老年,基本没有大的劳动能力,仅仅依靠耕种为数不多的几亩土地来维持生存,但这种家庭经济大权过早的落入下一代人手中的现状却使农村老年农民处于很被动的地位,即含辛茹苦的父母到了年老之时,需要子女(儿子媳妇)帮助自己养老的时候,自己在家庭经济中的地位却微不足道。

三、对策探析

为保障农村老年农民的合法权益,近年来,有些农村地方采取了行政或法律手段,来巩固和增强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如父母和成年子女签订赡养协议书,从法律的角度保障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义务等。这是目前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有些弱化,而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又未建立的情况下,采取的增强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有效手段。可以看出,这种具有法律意义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已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保障模式有所区别。另外,还有些农村地区尝试探索积极的养老之路,鼓励低龄的健康老人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一)开展道德建设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传统孝道思想,使“孝顺”二字深入人心,是农村农民家庭养老保障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上,各地政府应广泛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手段,采用榜样示范教育和日常生活宣传等,以广大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组织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养老、尊老的传统“孝道”美德,同时各地政府部门应通过社会舆论监督部门的约束作用,从道德和制度层面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依靠儿子养老而女儿不养老以及赡养老人时重物质轻精神的片面思想,以求使农村老年农民在生活无忧的同时,保持心情轻松和精神愉快,从而有效发挥农村农民家庭养老保障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农村农民家庭养老保障的法制建设,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我国政府和各级基层干部应利用各种手段深入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并加快制定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老年人赡养法规和管理条例,有针对性地增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现实可操作性。同时,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农民家庭养老协议书和成年子女尊老敬老保证书的签订和监督制度,要求制定专门的农村农民养老法即《农村家庭养老保障法》,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农村农民家庭养老保障的原则,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形式,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内容和法律责任,等等。

(三)政府实行政策倾斜,鼓励和资助农村家庭养老

一是加大多子女对父母协议养老的落实力度。例如,对于事业成功、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女,应进行说服教育并力促其签订养老协议,使父母随其养老。对于仍然以务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子女,应严格监督检查其协议养老的落实情况。二是政府应坚持政策倾斜,体现对农村农民家庭养老的优待原则。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除了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外,还应该用适度的经济杠杆作为手段,促使成年子女意识到赡养照顾老年农民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自己又可以从赡养中获得有利于家庭建设和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而有助于家庭养老保障的长期深入发展。

(四)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以充实家庭养老的经济保障

我们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农业生产的增收潜力,按照市场需求规律,因地制宜地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加快发展特色鲜明且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生产,以有效地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加大广大农民的务工收入。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加大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按照适度调整、重点倾斜的原则,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府财政支出、公共设施建设投资以及信贷投放等,逐渐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资金投入。

【参考文献】

[1]徐清照.山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09,30(4):176-178.

[2]耿永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特区经济,2009(12):176-177.

[3]岳红娟.农村家庭养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

赡养老人协议书范文第10篇

xx县地处四川重庆两省市结合处,与xxxxxxx三市交界。目前,全县人口总数逾80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07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以上,并正以年均4.5%的速度急剧增长,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县的行列。由于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家居农村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8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社会保障的不断深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水平遂步得到了提高。但农村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生活、赡养等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农村老年人,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之路,对于农村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党和政府及老龄工作部门当前亟待研究、探讨并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都很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关注农村老年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大力强化宣传,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县乡政府都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社区居委会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基层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以“老有所养”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倡导个人的自我养老,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我县在开展农保工作中,主要采取储蓄式积累方式,其经费来源由村组和个人共同负担,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个人缴费和村组补助部分,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属投保人的私人财产。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操作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制宜,坚持自愿投保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摊派,不强迫命令。承保机构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基金的营运,千方百计保证基金增值。并强化监督机制,由审计、财政和监察部门定期对“农保”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营运。自1995年至今,全县参保人数达6000多人,共筹集保费140多万元,累计积累基金190万元,现已有420多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共计支付4万余元。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2003年广安市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近年来,我县通过转移支付和村、组供给等方式,保证了全县3100名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672元生活费和350公斤口粮的补给标准。另外,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敬老院31所,共有床位561张,已收养了五保供养对象441人,占全县五保供养对象的11.3%。

(四)落实“双签”工作,促进家庭养老。开展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和“家庭敬老保证书”的“双签”工作,是贯彻落实《老年法》,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县在巩固“双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完善“双签”工作,把重点转移到建立跟踪回访监督机制方面,把家庭养老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已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24274份,签定“家庭敬老保证书”20081份。

(五)以老协为载体,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县老年人协会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作为社会与老人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调解家庭纠纷、解决村民生活困难、破除迷信、移风移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4月23日晚,我县金牛镇一带突遭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来势凶猛,位于金牛镇二村的孙家平桥被洪水冲毁。次日清晨,100余名去河对岸学校上学的中、小学学生及相邻几个村的过往村民站在被冲毁的桥边因无法过河而急得团团转。这一情景恰被该镇老年人协会二分会负责人孙平阳等人看见了,望着河岸人群中那一张张焦急又无奈的面孔,老人们庚即组织分会会员及村民商量、研究,决定马上搭建一座临时竹桥,以解决两岸村民过往难题。他们砍来自已家的树木、竹子(共约2000多斤),并买来大量铁丝,组织人员削竹、排竹、捆绑固定,孙会长还带领会员们涉水冒险架桥。在他们的精心指挥下,不多时一座长15米、宽2米的临时竹桥便架起在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竹桥建成后,孙平阳又组织青年村民将被洪水阻隔的那100余名学生和村民安全护送过河,保证了孩子们正常上课和村民的正常过往,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缓慢。我县农村的社会养老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农业条件的限制和我国城乡"二元"政策体制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养老这种方式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层次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养老投入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目前全县只有五保老人能够得到较为固定的社会救济性保障,其余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

第二,保障水平低,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第三,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特别是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以及社会救济具体实施,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某些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际工作中漏洞很多,导致某些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不能得到落实,部分社会养老保障金不能真正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多数老年人还不能实现共享社会救济发展的成果,甚至落后于平均生活水平。

(二)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从农村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多数农民已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但在老年需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

第二、农村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

第三、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

(三)医疗困难、医疗水平低。与城市不同,我县农村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而多数子女经济收入低,无法全力承受其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人生病后,只要进医院看病时,如果医生说治不好,大部分老人及家人也就不再坚持医治了。对老年人来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任务:传宗接代、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对子女来说已经尽了自己的一定责任,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都不会受到多大的谴责。这就出现了有病难医、或不医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县农村长期处在较落后的阶段,医疗机构设施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合格医生比例不高,因此老年人一旦生重病后,对痊愈所抱的希望不大,这也是老年人就诊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生活质量低下。在我县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即是说,给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没有标准,只能以儿女的孝心来保障,但相当一部分儿女养老意识不强,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更不用说照顾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我县大多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带管孙子、上学等,老人不但生活无人照料,还要管教孙子,很难安度晚年。

(五)部分农村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农村家庭子女数逐步减少,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赡养变成了由两个子女或一个儿子承担,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子女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一代,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在《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条款中分别将这一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确定。因此赡养老人是一项法定的社会职责。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子女赡养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农村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县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对有较大经济开支需要的老人给以适当的帮助,以弥补家庭养老、社保养老和自我保障的不足。同时,建立邻里互助小组,充分发挥邻里功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这一初级社会群体在传统的农村担负着“守望、共生”的重要功能,邻里之间的相互照顾包括家务劳动,老人小孩的照看等。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老龄工作者要发挥农村邻里互助的作用,组织农村老人自愿组成的邻里互助小组,就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小孩的照看、老人的看护,充分调动社区老人的积极性,强化邻里的互助功能。邻里互助的另一形式是家庭之间互相协调,例如张家的劳动力帮李家耕种农田,李家的老太太帮助张家照顾小孩等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五)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和添加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镇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四、兴建适当的老年文化生活设施版权所有

建立老年文化设施,如健身房、图书室、兴趣活动室;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他们喜爱的文娱活动,如老年健身操、太极拳表演等。对落后地区应实行送文化下乡的办法,将一些新人新事新变化通过演出的形式送到农村,使一些从未走出过家门的老年人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幸福。

除此之外,还可设立老年人生活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兴办老年教育中心,提高农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满足经济生活较富足的老年农民的需要。

上一篇:誓师大会发言稿范文 下一篇:英语话题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