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2-28 06:54:13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篇

22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渗透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海水色彩变化的原因。进一步体会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2、诵读作者对海域物产的具体形象描写的词句,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展示交流

内容:中华经典古诗文吟颂

形式:一人展示、全班交流。

目的:激发学文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相关资料交流

内容: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

形式:小组间自由交流。

目的:为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做好铺垫,提高学生精选内容及语言表达与有效交流的能力。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框架)

1.过渡语: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有宁静的乡村,繁华的城市……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南海,共同领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2.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是围绕那一句话来写的?作者是从哪些地方来描写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

四、精读感悟、汇报交流(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各种学习方式、训练学生正确分析课文、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及领悟写法从而突破重难点)

A. 海面部分(个别朗读汇报,全班评价交流)

1.过渡语:作者在描写海水时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一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找出找出答案。

2.课件出示。请你先在课文中找出西沙群岛海水呈现出五光十色的原因再用关联词因为……所以……说出答案。

3.齐读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海面的瑰丽无比。

B. 海底、海滩部分(讨论交流前置性作业、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

1.过渡:西沙群岛海面上如此的瑰丽无比,那么它的海底和海滩上又是怎样的呢?课件出示前置性作业

2.小组认真交流合作内容。(讨论中可以有新的发现和自己的理解)

3.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挖掘文中知识、深化作业内容,达到学习目的)

C.海岛部分(当堂合作交流、培养自学能力)

1.过渡语:我们欣赏了西沙群岛海面的瑰丽,惊叹于海底海滩的富饶,现在走上海岛看看那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课件出示自学内容及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答案。

2.汇报交流、畅所欲言。

五、合读课文,进一步领悟写法。

1.师生合读首尾段,说说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点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六、拓展延伸、升华中心

1.过渡语:西沙群岛真是个可爱的地方!真是“世界之大,美在西沙。”现在咱们也来写写言语夸夸富饶的西沙群岛吧!课件出示前置性作业。

2.个人间相互交流。

七、课外积累、每日一句

课件出示写景励志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 陆游

附板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2篇

学习目标:

1.认识“饶、屿”等10个生字。会写“蓝、赖”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2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认读生字、词语,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多媒体出示祖国地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西沙群岛吗?请看这是一幅我们伟大祖国的地图,谁能从地图上找到西沙群岛的位置?

师简介西沙群岛:它是祖国南海上的一群岛屿。它由许多小岛组成,是我国的海防前哨。

2.多媒体播放风光片。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游览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吧!(播放完)美吗?如果我们读了课文,一定会有更美妙的感受的。

二、初读课文

1.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质疑)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在读懂的地方可以用笔注一注。

3.检查自读情况。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5.多媒体出示生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字理析解生字.

“拣”字,左形右声,指挑选。成语:挑肥拣瘦。形近 :练、炼。

“划”字字理教学

“威”的字理教学

“武”字的字理教学

写字指导(指导书写学生提出的难写的字)。

6.学生朗读课文。

7.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读画出文章的中心句: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三、重点探究

1.凸现重点。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学生交流后教师板书: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2.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的?(板书:海水(面)、海底、海滩、海岛)3.课文可以怎样划分段落?4.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轻声读一读,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句画下来,仔细想一想为什么喜欢它。5.请给大家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指名评价。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3篇

高密市开发区小学孙金花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弄懂布鲁斯成功的原因,体会布鲁斯屡败屡战的不懈斗争精神.

教学准备

文字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十一课《第八次》,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大家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我们共同来解决.请大家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想,把不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

学生读文,作标记

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他几乎失去了信心中的几乎是什么意思蜘蛛是怎样织网的布鲁斯是怎样动员人民的

以学定教,研读课文

(出示多媒体课件:对这场战争,他几乎失去了信心.对这场战争,他失去了信心.)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个句子,把它们进行比较,理解几乎的意思.

自读1,2两个自然段,从哪个句子能看出布鲁斯几乎失去信心了

学生读,回答.

师:布鲁斯为什么躺在磨房里生答.

师:什么是唉声叹气生说.师:唉声叹气是什么样子生作叹息状

师:那不断地唉声叹气呢学生表演.

师:此时的布鲁斯在想什么呢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想什么

(创设情境)现在我们来到了古时候的欧洲,来到了美丽的苏格兰,在这里,你和苏格兰人民过着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可是当外国侵略军踏到苏格兰土地上的时候,这种幸福的生活便被打碎了!难道苏格兰就像一只小羊一样等待着被这匹恶狼吃掉吗不!你,苏格兰的王子,勇敢的布鲁斯王子,带领军队奋起抵抗!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见,顿时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经过一番激烈的厮杀,我们败了,可我们并不灰心,再打,败了再打,就这样打了败,败了打,一连打了七了,都失败了,军队被打散了,你拖着疲惫的受伤的身体,逃到了山上的一间磨房里,实在走不动了,就一头倒在了木板上,此时的你,会想什么呢

学生说.

师:就在布鲁斯灰心丧气的时候,他忽然看到了什么生说

师:现在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划出蜘蛛结网的句子.

(1)生读,画.

(2)指名读.接着出示多媒体课件.

(3)自读,边读边想象.(师先示范怎么是边读边想象)

(4)指名读,指导学生朗读.

(5)想读的站起来读,不想读的闭上眼睛想象.

(6)老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蜘蛛生说,并到黑板板书.

师:作为布鲁斯,他历经了七次失败,失败的打击让他灰心到了极点,感觉这次战斗没什么希望了,看到了这只不服输的蜘蛛他是怎么表现的呢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他心里在想什么生说.

指名读,指导朗读.

师:布鲁斯被感动极了,他下定决心要干到底,他会怎么说"我也要干第八次"

学生握起拳头读.

师:同学们,说话很容易,可做起来却不那么简单.只有他一个人就打仗了得有什么(军队)军队被打散了怎么办(召集)可那些士兵和布鲁斯一样经过了七次失败,也灰心丧气了,不想打仗了,几乎失去了战斗的勇气,那布鲁斯得怎么做才能让士兵愿意跟他一起去战斗(生说)

假如你是布鲁斯,你会怎么说服他们,鼓起他们作战的勇气和信心呢

学生上台说,下面的学生和老师充当被打散的,失去信心的士兵.

齐读最后两句话.

再读课文

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听.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说给同学听听,也可以写下来.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习风格;小学英语;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81-1小学英语教师必须要熟知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不同学习风格,尊重小学生的学习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的学习风格理论,让多种学习风格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绽放。

一、了解不同学习风格,提高教学的具体化

1.归类学生学习风格。由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风格要在教学中才能够体现出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和归类小学生的学习风格是最有效的。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的教学中,我针对本单元中的比较简单常用的单词进行教学,包括了“Hello、Hi、Good”等单词,设计三种教学的方式,观察不同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第一种是看多媒体播放“Hello、Hi、Good”等单词的写法和读音,第二种由老师读“Hello、Hi、Good”等单词的读音,第三种是由学生自己看课本上的对话,找出这些单词,然后记下来。课堂上分别亮出这三种教学的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选用何种学习的方式。

2.风格导向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后,要及时总结这些学习风格。新译林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的教学中,老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教师在课后总结不同类别同学的在不同学习风格下的学习效果,进而对班级的同学的学习风格进行归类和总结。通过教学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喜欢通过幻灯片播放的方式来学习“Hello、Hi、Good”等单词,于是,本人将这类的学生归结为“视觉性的学习者”;另一部分学生喜欢老师读“Hello、Hi、Good”等单词来进行学习,本人将这类学生总结为“听觉型的学习者”;还有一种学生是喜欢自己在纸上写这些单词进行学习,我把这类学生归结为“体验式的学习者”。通过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的“Hello、Hi、Good”等单词来设计三种教学方法,以此来发现和归类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课后,总结这些同学的学习效果,将这些数据和后期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设计结合起来,制定更加符合不同类学生的教学对策,明确教学的目标。

二、尊重不同学习风格,促进教学的多元化

1.设计多种教学方案。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 《Im Liu Tao》的教学设计中,本人设计了三种教学的方案。第一种是为“视觉型学习者”设计的教学方法:通过幻灯片播放“Hello,Mike.”“Hello,Yang Ling.”等等对话,让学生展开本课的学习;第二种是为“听觉型学习者”设计的教学方法:由老师在讲台上朗读本课的对话,学生在下面听,之后展开一系列学习;第三种视为“体验式的学习者”设计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在下面抄写并朗读这些对话,抄写三遍之后再展开学习。

2.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在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2 《Im Liu Tao》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首先让班级的所有学生观看幻灯片播放的“Hello,Mike.”“Hello,Yang Ling.”等等对话,这样,就可以让“视觉型”的小学生事先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很快速地掌握了这些句子的读法。之后,我在讲台上继续朗读一遍“Hello,Mike.”“Hello,Yang Ling.”等等对话,然后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大声朗读“Hello,Mike.”“Hello,Yang Ling.”的对话,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听觉型”小学生可以再一次地熟记这段对话,起到很好的记忆效果。最后,我让全班学生在下面拿出纸和笔,抄写“Hello,Mike.”“Hello,Yang Ling.”等对话,每一个对话抄写三遍,我在周围巡视并指导学生抄写。通过这样三个步骤教学方法的实施,班级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机会在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下展开学习,在自己喜欢的学习风格中展开学习。在课堂最后五分钟的提问环节里,我随机挑选了5名学生进行提问,朗读“Hello,Mike.”“Hello,Yang Ling.”等对话,效果很好。

三、融合不同学习风格,促使学习高效化

虽然不同的小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小学英语教师也应该尊重不同小学生的学习风格,并设计符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一点也很关键,那就是任何一种学习风格都有优点和缺点,所以,小学教师要让不同学习风格进行融合,让小学生的学习风格更加完善,提高学习效果。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板书设计 运用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新颖的板书设计,生动、活泼甚至幽默夸张的简笔画创设情境,再现词、语句及课文的情境之中,足见板书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应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板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介绍几种我平时教学实践中常用的板书设计:

第一、图文式板书,它富有创意,更灵活多变

图文式板书是指给板书创设一个整体的情境,在板书上配上简单的简笔画,或者贴上小词卡图片,赋予板书多姿多彩的生命活力。例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 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story time)版块时,先以一个太阳的简笔画呈现课题Unit3,在事先画好云彩,呈现课题内容通过Is this your pencil?,在教学过程中再以一朵花的形状,呈现了关于“学习用品”的词汇“schoolbag”,“pencil case”,“crayon”,“ruler”,“pen”,“rubber”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句型Is this your…? Is that your…?,在花叶部分呈现“Yes,it is.”,“No,it isn’t.”,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得以一目了然呈现,更利于学生们对于本节课重难点内容的把握。

又如在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下Unit 4 Drawing in the park(story time) 版块时,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紧紧围绕在公园画画这一活动展开,因而师事先利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小树、花、船、小河画在素描纸上备用,同时再准备本节课中相关的树,花,船,小河的词汇卡片,以及难点词汇easy,diffficult的卡片,和重点句型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Can you draw …? Sure. It’s easy. It’s difficult,but I can try.一个形象的公园场景仿佛就在黑板上了,再通过贴上词组句型卡片。

第二、比较式板书,突出比较,以达到加深记忆的目的

比较式板书是对所教授内容的进一步诠释,它是通过单词和单词、短语和短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相互比较,让学生发现其内在联系,更清晰地了解教学重、难点或易混淆的知识点。教学中很多知识点都有紧密的关联,通过对比加以扩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加深记忆和印象。例如,在教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4Then and now(Story time)时,通过设计then与now的比较,让学生能更好把握文本中人物Mike,Mr Brown,Mike’s grandpa,Mrs Brown他们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变化。又如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中还会涉及有关名词的单复数变化,在四年级上册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中学习水果类词汇时其单数与复数形式的变化,利用比较式板书就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很清晰地掌握其变化规律。

第三、思维导图复述式板书,步步生成,串联整体

该板书在牛津小学英语的教材中,比较适合那种有着明确时间顺序变化的语篇课,讲课时按教学流程,一步一步地写在黑板上或再用图片配合,亦先写,再逐步完成。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6 What time is it? (Story time)部分讲述了Liu Tao 的一天,当师把一些关键词汇以箭头式的思维导图在黑板上板书后,这篇文本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们来说就很容易掌握了,同时学生还能快速地复述课文。

又如在小学四年级上册Unit6 At the snack bar文本学习中,通过一份快餐店的菜单为中心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关键人物即服务员,接着学习服务员的用语What would you like? Anything else? I’d like …;以此基A上再进入文本学习,学生便能很轻松地进入情境,学习中带着学生们进一步完善板书中文本中提到的人物及他们各自所点的食物和饮料。

第四、表格式板书,发散思维,提高自学能力及概括总结能力

表格式板书既能使所学内容一目了然,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用合作学习达到巩固作用。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5 How old are you ? (Story time)文本的学习中,文本中涉及了不同年龄适合的不同玩具,师先通过设计有效地任务活动,让学生发现不同的年龄阶段有适合的不同玩具,在学生边完成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更能完整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并能以此为基础展开拓展活动,为身边的小伙伴们挑选适合的玩具,让知识可以学以致用。

总之,在现今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在关注学生及课件等资源的同时,板书设计也必须要成为一种落实教学要求的艺术再造,它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去努力研究,更需要教师们去精心雕琢,一则精心设计的内容准确、形式新颖、条理清楚、字体美观的板书,能够为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增色生辉。

参考文献:

[1]曹伟华.小学英语教学板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6(7).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6篇

如何备好美术课呢?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要想备好美术课,我们必须把握好“钻、解、研、制、编”五个环节。

一、“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钻研教学大纲:从整体上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本学科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美术课的教学特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掌握教材的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

钻教材:了解教材编排体系,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某课教材确定后,首先教师应分析教材中美的因素。研究怎样在教材过程中进行美育和思想教育,怎样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然后分析这课教材在整个美术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分析教材的知识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阐述清楚哪些部分属于旧的知识,要复习巩固,哪些是本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最后根据掌握教材的内容,研究怎样通过作业,让学生掌握哪些技能、技巧,使教学“由博返约,深入浅出”。

钻有关资料:在认真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还要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例如: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我设计的自行车》一课,虽然自行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交通工具,但课前我还是查阅了一些关于自行车方面的书籍及现在最新款和未来自行车发展的趋势等新闻资讯,从有关作品中选取典型、具体的材料,充实教学内容。另外,教师还需进行试画,对教材力求理解透彻,把教材讲的生动活泼。

二、解

“解”即了解学生,要想使备课工作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负担等情况;还需联系本课教学要求,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产生的问题;还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爱好、特长;对美术教师的感情,班级风气等情况;以便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创造适当条件帮助学习上和纪律上的后进生树立进步的信心等。特别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下面我就以三年级学生情况分析为例:

本班共4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25人,班级纪律和其他各科学习成绩较好,美术成绩在全校为中上水平,其中有14位学生成绩优秀,占29%,9人较差,占18%,成绩特别优秀的有张亚婷、麻世国、王梦迪等三位学生,成绩很差,要加强辅导的有刘伟强、王庆亮两位同学。

一、二年级时学习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一般较为巩固,对于美的事物有兴趣,有初步感受美的能力,作画时初步培养了观察习惯,对于平面物形象有一定的目测能力和概括能力,对于想象画,命题画有较大的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大胆地描绘。

完成作业速度不一,部分同学习惯于带回家去画完,少数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还停留在一年级的水平。

根据这些情况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才能准确,确定的教学目的才有针对性、现实性,才能因材施教调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成效,反之,只备教材,不备学生,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的主观主义。

三、研

研究教学方法,每一堂课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要求,因而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要设计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就先考虑用什么方法,提什么问题,举什么例子;然后分析怎样启发联想,怎样板画示范,怎样解决具体作画的方法步骤,怎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怎样纠正学生可能产生的错误等问题。同时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样使学生既有学习兴趣,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最好是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同时以其他教学方法配合,形成教学方法的最佳结合。

四、制

要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的水平来制作范画。过难过繁,或过于简略草率的范画,都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范画大小要适当,要让最后一排学生也能看清楚,范画要做得美观,具有典型性。例如: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材《彩线贴画》一课中,我选择制作了具有代表性的形象范图,并将范画装饰的美观、新颖,激发学生美的感受,引起他们剪贴的兴趣。

只有研究绘制范画和运用制作的直观教具,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五、编

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一步。是教师备课的成果。教师应精心制作,即便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仍然要写教案。因为时代在发展、教材也在变化,而补充材料要更新,学生在变化。教案内容一般有:年级、授课日期、课题、课时、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那么怎样编写美术教案呢?

我认为主要由以下6各方面入手: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定得要具体、明确、恰当,便于执行和检查。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一节课知识的关键核心部分。教学重点是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部分。确定重点、难点,应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

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的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组织教学内容。

组织教学内容就是依据教学方法的要求对教材进行组织加工。如用讲授法,就应列出教材内容的讲授提纲。

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就是一节课各部分的先后顺序及时间分配。不同的课型教学过程不尽相同。它是课堂教学的施工程序。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记录演示画略图。

演示图要在教案中体现出来。

此外写教案要用简单明确的文字,如果发现教案中有某些不合适的地方,可以适当调整,使这一堂课上得更好。

写好教案后,要反复熟悉教案,使教案内容融化在自己的脑子里,达到讲课不离教案,但基本上不看教案。否则手不离教科书、眼不离教案,学生听起来一定会枯燥乏味。还要通过想象把自己带入实际课堂的意境中。在教学活动中自然地激疑、答问、启发诱导,运用科学的语言,使学生明确概念;运用形象的语言、饱满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是实实在在地准备好了教案,可见编写教案是备课技能中重要的一项,也可以说是掌握备课技能的关键,同时也反映了教师的智慧。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7篇

常言道:“越是民族的,越具有世界性。”中国画作为美术学科中独具表现形式的民族绘画,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是中国文化、哲学、审美情趣、智慧的大综合,区别西方概念的纯绘画。那中国画继承状况如何呢?一个中国学生去国外学习美术,但外国人告诉他,真正的艺术在中国。然而现在确实学习外国的美术教育多于中国画,高考的科目全是西洋画、艺术院校的国画专业课程有的结合西方课程失去了国画特有的特点,更可怕的是有的艺术院校因国画专业就业率很低,取消了国画专业,这样大部分老师对国画不够了解。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国画教学是不少美术教师感到为难的课题,原因有以下几点:(1)国画教学的过程比较繁琐,一节课40分钟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工具准备、知识传授、技能学习、乐趣的培养、体验实践、卫生……)。(2)小学生对毛笔的控制能力较弱,对笔力、意境等一些抽象的名词不易理解,教学上颇有难度。(3)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够扎实,对国画的教学心有余而力不足。(4)教材中对于国画课课程安排偏少、不集中,开展国画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二、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及分析

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阶段的国画课程有:《彩墨游戏一》(三年级上册)、《彩墨游戏二》(三年级下册)、《用彩墨画鸟》(四年级上册)、《用彩墨画鱼》(四年级上册)、《娇艳的花》(四年级上册)、《动物的脸》(四年级下册)、《山水画》(五年级上册)、《有趣的汉字》(五年级上册)、《花鸟画》(五年级上册)、《有特点的人脸》(六年级上册)、《戏曲人物》(六年级上册)、《画故事》(六年级下册)共十二课。三年级是尝试用毛笔、水性颜料、墨和宣纸等工具、材料,运用点线面来体验趣味性。四五年级是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技法,表现自己对花、鸟、鱼、虫的认识与理解,体验笔墨趣味。六年级运用笔情墨趣来创作生活。

三、选择国画为课题的理由

1.中国画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2.字如其人,我认为画也如其人,画品即人品,其人不正,其行不远,能对孩子的人格品行进行教育。

3.符合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4.让国画成为大众教育,“从娃娃抓起”,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途径,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国画的延续往往是通过一代代地传授学习得以实现的而中小学学生又是接受这种传授的主要对象。我们沿着历史发展的规律,今天做好国画教育,明天后继有人继续做国画教育工作,相信,国画艺术会在中国民族文化发展轨迹上开出继续传承、更加绚丽的花朵。

5.我校要营造书香氛围,学生对诗歌理解水平较高。

6.教师虽然不是国画专业毕业,但认真学习、钻研、请教,相信能胜任教学。我校专任教学副校长王立峰书法、篆刻都很在行,可以随时请教。

四、我校的现状和实施途径

东方实验小学是新建5年的学校,低年级学生多,高年级学生少,而且半路转来的多,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弟,基础相对弱,美术教师有4位(王锐、乌丽雅斯、孙海珍、金萍)。

具体措施如下:

1.先从每个班级选出约2名基础相对好的学生,在每个星期二到五第七节课进行培训,最后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课程不脱离课本的意图。低年级1~2年级主要以彩墨游戏的方式接触中国画、熟悉中国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在刚开始接触中国画时能感受到乐趣,对学习充满了期待,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保持愉悦的心情。主要参考对象为吴冠中的作品。3年级从儿童喜欢的简笔画入手,以简单的线条画出有趣的图像和表情,同时贯穿并应用简单的国画理论(墨色、用笔、干湿)。4~5年级以具象的为主,鸟、鱼、花、动物为主。6年级根据生活创作,可以画人与人的组合、人和环境的组合故事。

2.每个学期定期开展国画讲座(可以由优秀的学生担任,也可以聘请知名学者)。

3.多让孩子参观画展,多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利用网络提高自己,为国画作品多又质量好的学生举办个人画展,邀请全校师生及家长参观,增强学生创作的动力。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教师根据实验研究中总结的经验,编写专著、培训、撰写论文,成果展示,并将有价值的经验在全区推广。

结题时间:2017年9月至2017年11月

1.提交科研论文、撰写研究实验总结报告。

2.提交研究实践中相关的电子成果资料,集册和个册成果展示等。

3.出版专著地方特色初中校本课程《校园国画》及国画欣赏读本。

4.通过活动课、课堂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开展国画教学实践,形成较为完整的教学设计体系并积累优秀活动案例。整理、汇编活动案例、优秀教案及孩子的感想体会,随时随地了解各大杂志的国画比赛信息,交流、展示本校的阶段成果,为交流、提升搭建平台。

5.收集校外美术培训班的国画作品,交流学习技法,提高思想认识,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其他学生也学到了新知识。

6.整理各种活动照片,编辑国画课题等活动影像资料。

参考文献:

[1]谢文兰.粤北仁化中学国化教学实施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2016.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8篇

一、 做得比较好的方面:

1、在科学教学中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同样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同时,更是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科学能力的培养。

2、明确课程理念、目标、任务,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材的特点,从而做出与教材相符,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教学设计。

三年级科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是生命科学方面的内容,是适应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1~5单元包括了“植物”“动物”“我们自己”“水”“纸”五大方面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内容,而第6单元是从学生最熟悉的事物——米饭出发,引发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这些都是贴近生活的内容。因此,教学设计便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将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比如第一单元中“大树的观察”,就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观察的意义的内容。因此,设计教案时,就尽可能地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重点,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为难点,同时重视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精神的培养。

3、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活动。

三年级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比一、二年级学生更为强烈和积极,因此,在教学中都尽量放手他们主动参与科学的学习探究。因为,三年级上册的教材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结合,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更容易地进行科学的各种实际观察和操作。这样也比教师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学能力的提高。比如,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方案,并通过户外的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观察和实验的快乐,也提高彼此观察、实验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这样的开放的课堂环境下,学生对科学便会产生浓厚的兴趣,经过多次的实际观察和实验活动后,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能力。

4、设计好学生实验与课堂演示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实验的方法。科学知识的掌握,很大部分都来自实际实验中所得到的启示和验证。同时,实验也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依靠实验,一些客观的科学现实能够转变了学习探究的科学规律,从而使学习在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中体会着科学规律有存在,体验着科学知识的形成。所以,每一次的实验都必须严格设计,同时,也教予学生进行准确的科学实验方法。

二、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

1、虽有挖掘教材资料,但在拓展课外相关知识方面深度还不够。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精心点评 把握实质 明确目标 把握课标 丰富形式

一次完整的习作课至少应该包括“习作指导――独立习作――习作评讲――再次修改”这样四个环节,前段时间笔者就习作评讲这一环节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习作评改时的评语”、“评讲课的备课”、“习作评讲课的听课”、“对评讲目的、意义的座谈”等项目。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很少关注“习作评讲”的研究,淡化“习作评讲”这一程序的教学。在学生习作上的评语往往是非常抽象的,学生似懂非懂;在评讲课的备课上是诸如“优秀习作展示――主要成绩――注意事项(修改建议)”几条非常简单的经;在评讲课的形式上,大多是注重佳作欣赏、师生共改,几乎每节课都力求突出展示学生在材料选取、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的习作成绩,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那么,教师在“习作评讲”这一环节应该做什么?笔者认为,一定要认真批阅学生习作和充分预设好讲评课,制定好课时计划。备课要在分析研究习作批阅的情况和记录的基础上,确定明确讲评的目的、要求及重点;考虑好用何种讲评方式;怎样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问题等。

一、精心点评:呵护学生的习作热情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的习作水平总是参差不齐,面对学生自己苦心“经营”的一篇小习作,我们教师一定要发挥习作评语对于保护、深化学生的习作热情的重要作用。在评语中切不可打击学生的习作热情,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地心灵交流,使学生在不断的习作评语中实现不断地自我超越,在不断地超越中体验到习作的快乐,从而深化学生的习作热情。

有一个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中总是将标点符号用错,该断句的不断句,不该断句的乱断句,有时整个段落没有一处标点符号。这样的状况可以说在每所农村三年级小学生中都存在。就有位教师这样评到:“你读过你的文章吗?反正我是读不通的,请神仙帮你读吧!”试想,当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后,还能喜爱老师和习作吗?碰到这种情况,有一位教师在评语中这样写道:“我费了好长时间才慢慢读通你的文章,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问题出在哪儿呢?是因为你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原因,如果将来你长大了,怎么能用文章和别人交流呢?如果你想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请在作文本发下以后,让老师和你共同读读,一起将标点符号改改吧!”虽然点评中有批评,但我们相信,这样的评语一点都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不会伤害他们对习作的喜爱之情。

要想完成作文讲评课所达到的目的,教师一定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习作,了解学生的习作现状,用真情而火热的评语打动学生,把真情注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评语中感受到快乐,深化学生习作的动机。切不可用上诸如“语句不通”、“层次不清”、“层次分明”、“感情真挚”等抽象而无法触摸到的评语。

二、明确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习作讲评课既然是课,那教师就必须得备课;既然要备课,就应该具备备课的基本要件。我在查阅教师的备课时,发现教师所谓的教案就是一份教学流程的设计。请看一位教师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习作讲评课的“教案”:①教师总结这次习作的主要优点。②教师展示学生优秀习作。学生宣读――学生评议――教师评议。③点滴精彩展示。学生就自己某一方面的得意之处展示――学生谈收获。④修改习作。自己独立修改――请同学帮助自己修改。

[教案诊断]综观这份教案,完全按预设教学流程写就,教学目标不甚清楚,本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想象日本飞机轰炸上海火车站前的场面,轰炸后的场面,用对比的方法表现出自己对战争的憎恶,对和平的向往;并能用恰当的环境和心理描写来表现自己应该发愤图强,为国家的强大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当然教学难点就是: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像这样缺乏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教学设计流程适应于所有的习作讲评课,难免会出现面面俱到、蜻蜓点水的局面,极容易落人流水账讲评的窠臼。让我们再来看一篇评讲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介绍物品》习作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①在多重情境中学会评价,在趣味性讲评中体验成功。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评改,积极评改,养成评改的良好习惯。

2.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的自述”为形式讲事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3.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具体例子、数字、比较、打比方等方法,讲事物的特点写生动。

4.教学过程(笔者省略详案):教师先确定本次评改主要目标和本次习作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习作(修改重点是“写的清楚、具体)――面批典型习作(先找出出色的内容,再指出不足之处,帮助修改)――同法修改(学生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帮助差生修改、同学之间相互修改)――欣赏修改后的习作(自荐、小组推荐)

[教案诊断]这份教学设计就有较强的目标意识,对本次习作评讲的重难点定位恰当,描述清晰,并且立足学生的实际和生活经验和积累,降低了坡度。写好后,有充分讨论、交流,真正达到了自改自批的目的。

三、把握实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美国课程理论家斯塔费尔比姆强调:“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习作评价不是为了证明学生习作能力的高低,也不是为了证明学生习作的优劣,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探寻语言实践的路径,达到“灵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因此,教师在习作评改中要树立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意识。

让我们来看一个人教版四年级习作评价的案例(《××,我想对您说》)或许会给我们一个启示,案例出自一个平时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再一次数学测验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他的妈妈责怪他肯定抄了别人的答案,受委屈之后对妈妈说的其中的一段话:

师:展示习作片段

妈妈,从我记事起,您就教育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我真没有抄别人的答案,您就是因为我没有考好才不相信我吧,您这样冤枉我,让我多伤心啊!

师:读完了吗,你们认为小作者写得怎样?

生:我觉得小作者这段话没有很大的问题,表达了小作者内心的痛苦。/我觉得小作者把伤心的原因说的很清楚,我完全能理解他的感受。

师:难道不想提提意见吗?我觉得他只表达了他的伤心之处,却没有表达他伤心的程度,让我们读起来,虽然找不到病句,但我们总觉得干巴巴的。你们能回忆

你们受委屈的经历吗?形容一下你当时难受的心情。

生:这种伤心比做错事爸爸打屁股还让我心痛。/本来我对学好数学增添了许多信心,但妈妈的冤枉让我又失去了信心,心中的那团熊熊的热情之火顿时被大雨泼灭了。/我伤心极了,心中好像被一座大山压着喘不过气来。

师:我相信什么叫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了。

这则案例中教师及时把方法用于实践,让学生在历练中潜移默化地习得方法,学会表达。当我们要求学生将句子写生动、写具体时,如果只提目标,或者只交给方法,不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的经验或阅历,学生是不会提高语言表达技巧的,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地提高是缓慢的。因此,我们小学习作评价的实质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表达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文学鉴赏家”或“文学评论家”。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别无他法,唯有在语言实践中方能提高。

四、把握标准:坚守学生习作评价的底线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阶段的写话和习作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评价建议”中也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如是否有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教材在习作训练之始,适当降低评价标准,目的就是减缓评价的门槛,使大多数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利达标,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习作并不难。可是我们由于受作文书以及考试时能得到高分的影响,在平时的训练中往往会提高达标要求。正是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训练方式,使得极少数部分学生的成绩上去了,但是多数学生因此丧失了写作兴趣,直接影响了学生习作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笔者曾经听了一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的习作讲评课,教师却大力责怪学生写的不具体,没有将自己怎样参加的课余生活写具体的,于是乎,教师就拿出了《英才教程》中的一篇范文让学生认真读,仔细揣摩其写法。这位教师不知道,这是刚从二年级入三年级的学生,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他的水平仅相当于二年级水平,却要写出300字的习作,这是何等的艰难啊!长此下去,学生哪有不怕习作的道理?其实教材中明确规定学生写清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是怎样安排的,做了些什么事,有那些受收获或感受便可,根本没有那么多要求。对于课外阅读丰富、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我们可以不“封顶”,切不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到达教师的理想。我们的评讲一定要显出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尊重,对后进生的关注,否则,这是对习作教学规律的违背。

五、丰富形式:增强自我修改习作的自信

在实际讲评课中,教师更多的侧重于内容和方法的指导,忽略了呈现方式的研究。如果我们讲评方式总是墨守陈规,是很难引起学生的习作兴趣。在这里我为大家提供几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

1.学生把脉,诊断病因。过去我们教师把病文找出来,教师修改后让学生领悟或让学生帮助修改我们找出来的错误之处。我们不妨为学生提供有突出问题的习作,首先引导学生找出病因,然后对病文进行诊疗:还可以针对习作勾出小作者表达的主题,让学生围绕主体丰富语言,整合语言。

2.公开发表,同伴吸收。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因此,我们在班级应可开设习作发表专栏,可以发表整篇习作,可以发表优秀片段,甚至可以发表一个好句子,真正让学生来吸收学生的语言,来模仿学生的语言。我们教师习惯于拿远离学生视野之外的好词佳句、优秀片段、优秀范文,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可望不可及,殊不知“同伴之间的影响更有渗透力和震撼力”。

三年级上册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无序”;“有序”;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23-05

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中高年级的老大难问题,教师怕教习作,学生怕写习作。在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对这想说爱你不容易的习作,一线老师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随波逐流型。这类老师只管照教学参考书上课,他们往往把教材上规定的习作内容往黑板上一写,请几个优秀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接着讲讲要注意的几个要求,然后一声令下,全班开始埋头习作。更有甚者,让孩子回家习作,要求家长检查辅导或参考教辅用书。难怪有人说他们把“教”习作异化成“叫”习作。另一种是毅然摒弃型。这类老师怀着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开始质疑教材中习作的编排。于是,他们摒弃教材中的习作,另立山头,试图重编习作教材,探索习作教学规律。这两种类型的老师可谓走在了习作教学改革的两个极端。教材中的习作安排到底是“无序”还是“有序”,在习作教学改革的两个极端之间该如何寻求平衡呢?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从教学实践的角度,以中年段教材为例,试图来回答这个问题,希望能有助于深化习作教学的改革,有助于新版语文教材的改进。

一、习作教学安排的“无序”

(一)内容安排序列混乱

一般来说,每本教材都有七至八次习作教学内容的安排。笔者梳理了苏教版中年段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内容,以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习作教学内容为例,详见表1。

表1:

从习作类型来看,“我的自画像”是写人类型的文章,“绘图写话”是写事类型的文章,“秋景”是写景类型的文章,“设计动作名片”是说明事物类型的文章,“写文具”是状物类型的文章,“写童话”是编故事类型的文章,“诗句研究”是研究事理类型的文章。可见,尽管三年级是习作教学刚刚起步的时候,但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样样都有,不可谓不丰富。兴许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各种类型文章的写法,以唤醒、激活学生的习作激情。然而实践证明,每隔半个月左右才进行一次习作教学,如此这样“全面”的发展只会让学生感到困难。正如要求一个学生去学习下棋或者学习弹琴一样,每隔半个月让学生去上一节棋课或琴课,且每次学棋或学琴的内容不一样。如第一次学下围棋或学弹钢琴,第二次学下象棋或学拉小提琴,第三次学下国际象棋或学拉大提琴……可以想象,这样全面开花式的学习,还要求学生学好,取得优秀的成绩,学生能不漏洞百出,能不疲于奔命吗?很有可能的结果是:这个学生从此厌恶并拒绝学棋或学琴。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年段语文教材中习作教学内容的安排序列会让学生一开始就陷入对习作的恐慌。

(二)技能训练序列混沌

尽管教师批改学生一次习作花费的时间比其它任何一次作业批改的时间都多,但这并不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畏惧的根本原因。教师怕教习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知道本次习作到底该教学生掌握哪些写作知识和写作技能,其核心知识与技能又是什么。纵观苏教版中年段语文教材,每册书中“习作”部分不过十多页,占整书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每次的“习作教材”多是先提出一个话题,再附一篇范文,最后是一个简要的写作提示。以表1为例,习作要求笼统,多为“写清楚”“写得有意思”“写具体生动”之类,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几乎为零。从三年级上学期第一篇习作中“边念边改,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表述比较含糊,没有具体的可测性。该篇习作提供的范文百字左右,没有分段,就是二年级的写话,却在写作提示中说“这就是习作”。如果说三年级上是习作的初始学期,可能从降低习作难度出发,试图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那么其余各学期也鲜见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教学的安排,就令人费解了。偶尔出现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的安排也难以让人发现规律。如三年级下学期习作四“看图写一件事”,要求写一段对话,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然而在三年级上学期习作二“我的自画像”与三上习作七“摆玩具写童话”的教材范文中都是有对话描写的,在实际习作教学中老师也都会要求学生进行对话描写,且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然而“习作教材”却在相隔一学期之后提出这样写作技能的要求,委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三)习作时间难以保证

习作教学内容安排相对阅读教学而言如此单薄,教师对“习作教材”的把握又拿捏不准,以至于习作教学时间难以保证。根据语文课程及教材的安排,学生每周都应该有两节习作指导课,然而事实上,学生是每隔一周才会上一次习作指导课,因为一学期20周左右,教材中只有七至八次的习作安排。除了这七至八次的习作教学外,其余的课时大多被挪为他用。一学期近140节语文课中,只有14节左右用来进行习作教学。习作教学时间如此随意,根本原因在于课表上没有专门的“习作”课,语文老师可能会用两节连排的语文课进行习作教学,也有可能是用两节分散的语文课进行习作教学,还有可能只用一节语文课进行习作指导,然后让学生带回家完成习作草稿,习作誊抄也常常当作家庭作业完成。学校的教学常规检查,不管是检查作业还是检查教案,都不会涉及到老师实际是如何进行习作指导的,只要看到老师的教案与学生的习作本就行。这更助长了习作教学时间安排的随意性。此外,不少语文老师认为把习作草稿批改好,再让学生誊抄到大作文本上,本次习作教学就告一段落。事实上,此时的习作教学并没有结束,誊抄完习作之后还应该有一个互动交流、评价赏析的环节。这个认识上的误区也使得习作教学时间捉襟见肘。

二、习作教学安排的“有序”

习作教学安排真的是“无序”吗?那么多学者专家,怎么可能编制出一个“无序”的习作教材来呢?细细琢磨,苏教版教材中的习作训练为独立的教学板块,是与阅读训练并列的一根柱子,其“有序”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年段整体有序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关于写作的评价是这样表述的: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如此看来,乐于表达、勤于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是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三级台阶。以表1中的习作要求为例,习作一让学生不要害怕习作,什么都可以写。习作二要求写好后征求大家意见,再贴在壁报上。这个过程鼓励学生大胆交流,让学生有多次表达的可能。习作三提示中的“简单写写”,习作四提示中的“自己感兴趣的景色”,习作五提示中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习作六提示中的“自己喜欢的文具”,习作七提示中的“你喜欢的玩具”等。可以发现,教材试图通过不断降低写作的难度,鼓励学生乐于表达、勤于表达。渐渐地,到三年级下学期后,开始提出要注意分段(习作一)、对话描写(习作二)、正确使用标点(习作四)等写作知识与技能。到了四年级,又进一步提出合理想象(四上习作一)、具体生动(四上习作五)、详略得当(四下习作二)等写作要求。由此看来,苏教版中年段习作教材是整体有序的。

(二)类型整体有序

上文提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教材中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样样都有。其实不只是年级三上的习作教材,整个中年段每一册习作教材皆如此,内容宽泛,有记实文,有想象文,有应用文,甚至还有探究性的文章。如此看来,编者的意图应该是让学生先初步感受各种类型文章的写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在整体上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态势。如想象类的文章,三年级上册习作七“摆玩具写童话”要求“展开想象,写得要有意思”,三年级下册习作八“编写童话故事”要求“编童话,让人知道良好习惯的好处”,四年级上册习作六“为卡通人物编故事”要求“可以让人从中懂得某些道理”等。同为想象类的文章,习作的要求从“让人觉得有意思”到“让人知道某好处”,再到“让人懂得某道理”,梯度在不断地上升。然而囿于语文教材本身的限制,同一类型的文章往往一学期只能写一次。

三、在“无序”与“有序”之间寻求平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实践操作层面的“无序”与顶层设计层面的“有序”无疑构成了一对矛盾。如何遵循“有序”的顶层设计去化解实践操作中的“无序”呢?笔者的躬身实践证明:整合,可以在“无序”与“有序”之间找到平衡。具体体现在习作训练序列的整合,习作训练能力点的整合以及习作训练时间的整合三个方面。

(一)基于学生,重组习作教学序列表

从习作类型角度来看,中年段共30次习作中有25次是与写人记事密切相关的,占83.3%。因此,练好写人记事类型的文章是中年段习作的重中之重。有些文章看起来与事情无关,其实不然。如三年级上册习作三,要求在图中添一两种动物,再写下来。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问学生:你添的这两个动物在干什么事呢?“事情”就有了。以这册教材中习作四为例,看起来写秋景与记事无关,不过细读习作提示可以发现,教材编者要求学生到公园里去,到田野里去观察迷人的秋景。老师在教学时可以问学生,周末你和谁到哪里去观察秋景的,找到迷人的秋景了吗?你们先到哪儿找,又到了哪儿找,最后去哪儿找,分别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学生把这个问题回答好,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都有了,“事情”自然而然也就有了。这需要老师对某一类型的文章进行整合,在经常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逐渐掌握习作的技巧。以三年级上册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例,学生得从外貌、自然情况、爱好等三个方面介绍人物的方法后,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写“同学的画像”,“老师的画像”,“家长的画像”,“超市营业员的画像”等,接下来可以从外形、自然状况、特点这三个方面用第一人称来写某个动物的自画像,某个植物的自画像,某个玩具的自画像等。如此一来,三年级上册习作五“设计动物的名片”,习作六“写一个学具”,习作七“写一个喜欢的玩具”等都被“某某的画像”这样一个大的主题囊括其中。如果孩子们乐意,还可以写“我婴幼儿时的画像”“我未来的画像”等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寻找资料(照片)的能力、想象的能力等。学生在这样新的习作训练序列中越写越轻松,不会对习作有丝毫的畏难情绪,且各项习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训练。

(二)单元组合,发现语言运用价值点

从习作知识与习作技能角度出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善于通过单元组合,发现语言运用的价值点,将更有利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如很多老师都喜欢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小练笔应与本单元的习作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暴露出的薄弱点紧密结合起来。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时,特别关注以下内容并进行相应的练笔:《我给献花》中的与“我”的对话描写,《徐悲鸿励志学画》中徐悲鸿不分昼夜刻苦练习的动作描写,《虎门销烟》中林则徐下令销烟后的场面描写。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在本单元的习作中介绍自己的本领时,自然而然会运用对话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场面描写等,习作轻轻松松,一挥而就。从内容上看,有些单元主题与本单元的习作练习相对独立,则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寻找共同的语用价值点。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有四篇文章:《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前三篇是写景类型的文章,最后一篇是叙事类型的文章,本单元的习作是写一封信,介绍自己的家乡。如何打通本单元的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结合点呢?仔细研读课文,换个角度来看,发现在每篇文章的背后都能看见一个人在深情地描述他们心中美丽的家乡。他们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家乡的呢?这便成了本单元阅读教学的核心问题。至于本单元口语交际“学会赞美”的内容,可以聚焦赞美内容,让学生赞美可爱的家乡,赞美身边的好人,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打通“阅读”“口语交际”“写作”之间的壁垒,使之因为共同的语用价值点而有机融合,更能凸显单元主题性学习。

(三)小步前行,建立言语生长记录本

一项技能的习得,一种能力的提升,没有一定训练的量是难以保证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的真正掌握必须依靠大量的言语实践,在习作中学会习作。一次完整的习作教学从构思到动笔,再到品析分享,需要耗费师生大量的时间,经常习作的可能几乎为零。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呢?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趋微”新常态。从短信到微信,从博客到微博,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从“小时代”进入“微时代”,从微电影到微公益、微力量、微监督等,“微”无所不在。这样的“微”也许是“微乎其微”的“微”,却因为其短小而灵动;这样的“微”也许是“量小力微”的“微”,却因为其简约而便捷;这样的“微”也许是“微不足道”的“微”,却有着积小成大的功效。在教育教学中,“微课”“微视频”“微演讲”“微阅读”频频出现。可见“微表达”是现代社会的需要,是现代社会公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老师应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便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推行了“微日记”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从学生角度出发,每天写一篇作文或者记一篇日记都会大幅增加学业负担,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微日记,即篇幅非常短小的日记,每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让学生轻松起步,逐步深入,在有层次地不断推进中掌握大量的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在习作序列整合与单元语用整合的基础上,对同一序列同一类型的习作教学目标与训练点可以做系统的安排,确定每次习作训练的侧重点。有时可侧重于人物的动作、神态或对话的描写,有时可侧重于场面的描写,有时可侧重于心理活动的描写,有时可侧重于事例详略的取舍等等。这样的专项分块训练既化解了习作难度,又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有效扎实的训练阶梯。以对话描写训练为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关于人物对话的精彩描写。借助这些精彩的对话描写,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技巧和方法。在对话的数量上,可以从一组对话描写到多组对话描写。在对话的形式上,可以从无提示语的对话描写到有一个提示语的对话描写,再到多个提示语的对话描写;从提示语的位置无变化到提示语的位置有前、中、后的变化,以及知道什么情况下提示语在前,什么情况下提示语在中间,什么情况下提示语在后。在对话的范围上,从与同学对话到与老师、家长、路人等对话,从自己与自己对话到与动物、植物、器物对话,甚至可以与星空对话,与大地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未来对话。每个训练点持续三至五天,直至全班整体符合要求后进入下一个训练点。“微日记”篇幅短小,批阅时只关注学生训练点是否达标,所以能很快改完,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或者特别精彩的地方利用当天的早读、午静休,或课前两分钟等“微时间”进行及时的反馈。每周还利用一节校本实践课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交流汇报。这样的“微指导”周期短,有针对性,见效很快。一学期结束,“微日记”写得少的同学能写完二、三本语文本,多则四、五本语文本。中年段结束时,班上写得最多的学生能写完20本,达7万多字。

上一篇:三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下一篇:四年级上册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