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肿瘤范文

时间:2023-03-05 23:54:26

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1篇

患者,男,46岁,主因右侧大腿肿瘤切除术后4个月肿瘤复发于2007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2007年1月因右侧大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复发在外院行肿瘤切除术,术后4个月发现肿瘤再次复发来我院就诊,为行手术治疗而入院。患者2001年5月因发现右臀部包块伴右下肢疼痛、麻木3个月余在北京某医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臀大肌深层5cm×8cm大小实性肿物,术前诊断为“神经纤维瘤”,行肿瘤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002年4月因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此后2003年1月、2003年12月、2004年10月、2005年8月、2006年4月、2006年12月均因肿瘤复发在该医院行手术治疗,共计8次。

入院查体:一般状况可,心、肺、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大腿近端可见结节状肿物,由会延伸至臀部,大小约8cm×12cm,表面皮肤水肿明显,质硬,压痛明显,活动差,肢体远端轻度肿胀,感觉、血运、活动正常(见图1)。

入院诊断:右侧大腿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术后复发。

辅助检查:常规化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肺CT扫描未见异常;骨盆及右股骨X线未见骨质破坏。MRI示右侧大腿近端肿瘤(见图2)。

治疗经过:入院后行术前化疗两个周期,2007年6月20日在全麻下行肿瘤广泛切除(见图3),局部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拟于术后3周开始行放、化疗,患者拒绝后续治疗而离院。2008年6月因双肺多发转移瘤死亡。

评析

本例为何会发生误诊?

该患者术前诊断为神经纤维瘤,是一种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通过局部切除可治愈。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属于发病率较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即软组织肉瘤),恶性程度高,治疗需行肿瘤广泛切除,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晚期可发生远隔脏器转移而危及生命。

分析此例误诊原因:

首先从发病率来讲,原发软组织肿瘤良、恶性之比>100:1,临床中常见到的软组织肿瘤多为良性(如脂肪瘤);此外,成人软组织肉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平均发病年龄为65岁,该患者初诊时年龄仅40岁。

从临床表现来看,在3个月内肿瘤大小变化不明显,不具有常见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的特点,肿瘤位于坐骨神经走行区,良性肿瘤也可引起肢体疼痛、麻木等压迫症状。

术前B超检查示臀大肌深层5cm×8cm大小实性肿物,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影像学检查未见恶性肿瘤特异性表现。

回顾分析该病例术前有哪些恶性肿瘤的特征?

主要有两点:生长部位与肿瘤最大直径。据统计,软组织良性肿瘤99%生长位置表浅,最大直径5cm的表浅软组织肿瘤和所有位置深在的肿瘤中,恶性肿瘤的可能性约为10%。

如何提高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简单讲就是遵循临床――影像――病理三结合的原则。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根据肿瘤生长部位、大小、边界、活动度、质地、有无压痛等做出初步定性。良性肿瘤多生长缓慢,界限清楚,有良好活动度;而恶性肿瘤往往生长迅速或短时间内变化较快,除位置表浅者可有一定活动度外,多数界限不清,活动度差。

软组织肿瘤的影像学检查,B超简便易行,能提供肿瘤的大小、囊实性、包膜及与相邻组织器官的关系等信息,可在基层医院进行,但对肿瘤的定性诊断帮助有限。

核磁共振(MRI)检查可准确判定肿瘤大小、多个层面的肿瘤及其与周围肌肉、筋膜、骨和神经血管的关系,提供水肿、出血、坏死等情况,是软组织肿瘤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螺旋CT扫描不受气体组织界面和活动假象的影响,适于检查胸腔和腹腔的软组织肿瘤。良性软组织肿瘤不需要活检,如果肿瘤直径>5cm或生长位置较深(筋膜下),根据临床表现不能做出单一而准确的临床诊断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肿瘤呈侵袭性生长,不论肿瘤大小、生长部位如何,都应行病灶活检明确病理诊断。本例初诊未进行活检就进行手术,是应该汲取的教训。

软组织肉瘤被误诊为良性肿瘤进行了切除该如何处理?

如果术后病理检查所有手术切缘均无肿瘤残留,肿瘤组织学分级为低级别肿瘤,可进行密切随诊,组织学分级为高级别肿瘤,可行放射治疗,对化疗敏感的肿瘤还可行辅助化疗;如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手术切缘有肿瘤残留,应毫不犹豫地尽早再次手术行肿瘤广泛切除,当不具备治疗条件时应及时将患者转往专业的肿瘤中心进行治疗。

结合本病例在软组织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哪几方面?

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复杂,部分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常缺乏特异性,易发生误诊误治,治疗前应明确肿瘤性质,必要时行活检。

生长缓慢,直径

肿瘤的广泛或根治性切除是治疗软组织肉瘤最重要的方法,同时放疗及化疗在肿瘤的治疗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当病例在手术前后进行辅助放化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2篇

错误1:见瘤就切,不该出手乱出手

软组织肿瘤多表现为肿物,无痛性,可逐渐增大,有的浅表,有的深在,有的移动,有的固定,基于此特性,基层医生认为手术操作容易,未经过检查,未进行正确的诊断程序,在临床资料不完善的情况下就盲目切除。常造成恶性肿物切除不够,残留肿瘤,污染组织多,造成肿瘤复发或创口污染及感染(见图1)。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坚持诊断程序按步骤进行。

第一步:收集病史、症状、体征及物理学检查等资料。这一步骤主要明确肿瘤部位、质地、大小、压痛与否,有无移动性,表面皮肤有无粘连,表浅静脉是否怒张,皮温有无升高,肿物是否持续增大等,有无合并血管神经受压的症状体征。如皮下脂肪瘤质软,无压痛,可移动,与皮肤无粘连,增长不明显;肌肉内的肿瘤,多随肌肉活动,收缩时可被遮盖;血管瘤瘤体压迫后可缩小,放开后恢复原样;神经鞘瘤多与神经部位相吻合,叩击肿瘤时有放射痛或电击/击电感。这些特征对诊断很有帮助。

第二步:影像学检查。对于软组织肿瘤,X线虽不能显示肿瘤,但可以排除骨质破坏及受累情况,并不是软组织肿瘤不累及骨质,恶性软组织肿瘤可以压迫或侵袭骨质,造成破坏。CT或增强CT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肿瘤大小、边界及血运情况。MRI更是适合对软组织肿块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边界及扩展情况,并能在各种层面上进行评估。B超可以显示肿瘤血运情况,也很有临床参考意义,囊性物的液体没有血流信号,恶性肿瘤血供丰富,血管瘤可探及血窦及血栓。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影像学检查应在活检之前进行,如果是活检之后就很难评估其边界等。另外,对于恶性软组织肿瘤,胸部X线及肺薄层CT是必检项目,因为软组织肿瘤往往发生肺转移,而骨转移少见。

第三步:活检,是病理学检查的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能够通过影像和临床明确诊断的软组织肿瘤就不需要活检,但如果不能明确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就必须实施活检。

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软组织肿瘤评估和分期过程中的最后一步。许多病例在实施了活检后,紧接着就是外科手术,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如果不能实施活检就不要贸然手术,或如果不能手术,又不能明确诊断就不要贸然活检,活检应由手术者本人完成。

错误2:没有进行分期和评估就手术

良性肿瘤一般进行边缘切除即可,对于具有侵及性的良性肿瘤需要扩大切除,恶性肿瘤则必须进行术前评估。虽然分期和评估主要是评价大量患者的疗效,对制定个体方案意义较小,但手术前没有弄清楚肿瘤的分期就手术是不妥的,而且带来后期治疗的麻烦。一摸到包块就进行手术是临床的常见错误,尤其在基层医院,有时由于术前评估不足导致手术失败或出现并发症,甚至不能收场(见图2)。

分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分级、大小、肿瘤所在的间室和有无转移。目前已有现成的分期系统。软组织肿瘤的评估目前公认的是使用Ennecking系统或美国肿瘤联合会系统(AJCC)。现系统适用于骨骼―肌肉系统肿瘤评估,分期评估的目的是更好地确定手术方案,同时有利于大宗病例的统计分析及疗效评估(见表1和表2)。

对于软组织恶性肿瘤,Ⅰ期无论大小、深度,关键是分化较好低度恶性;Ⅱ期可总结为大而浅表或小而深在;Ⅲ期则为高度恶性,大而深在;Ⅳ期则为只要出现了转移,不论其大小、深度、分化程度如何。需要指出的是,评估是在完成诊断步骤以后进行的。

错误3:肿瘤切除方法失当

具体选择术式错误,没有病理结果,不能确定良恶性一律进行包膜边缘切除,导致再次手术困难(见图3)。

错误操作的主要原因是术者没有肿瘤边界的概念,对于良恶性肿瘤应该采取的手术方式未进行分析。软组织肿瘤的边界概念要从肿瘤基本病理进行理解。在软组织肿瘤周围有一层反应性纤维组织,在骨周围则有一层反应骨,这层反应性增生的纤维组织形成了肿瘤包膜。对于良性肿瘤,这层包膜多可能完整;但对于恶性肿瘤,由于其侵润性生长,组织可能突破包膜,而在肿瘤外生长,形成小或微小肿瘤灶(也称为卫星灶),也可能直接侵入静脉而转移至远处,形成跳跃性病灶,甚至在早期就发生了肺转移。所以为了尽可能地达到彻底切除的目的,软组织肿瘤的切除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即根据肿瘤属性、大小、分期分别采取囊内、边缘、广泛和根治性切除。

1 囊内切除 即在肿瘤实质内进行切除,实际上是肿瘤部分切除术,这种方式几乎100%复发。目前囊内切除只适合于骨良性肿瘤,或一些瘤样病变,巨大软组织肿瘤姑息切除也可采取。

2 边缘切除 适用于良性软组织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但不适用于侵润性较强的良性肿瘤)。这种切除方法就是白肿瘤包膜外,将肿瘤及包膜一同完整切除,但不适用于恶性肿瘤(会残留卫星灶,复发率在60%以上)。

3 广泛切除 在肿瘤外的正常组织内进行切除,切除边缘距肿瘤边缘2~5cm,这样可以将肿瘤主体连同绝大部分卫星灶一并切除,也可以将肿瘤所在间室的组织完整切除,这种方法较为彻底,但仍有一定的复发率,适用于侵润性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4 根治性切除 切除范围更加广泛,包括整个间室所有组织,这种方法切除彻底,但组织缺损大,功能缺失多,一般较少应用。仅适用于恶性肿瘤复发难以切除或重要神经、血管受累而且难以保存者,如截肢。

一般情况下,良性肿瘤进行边缘切除已经达到手术目的,但对于有侵润特性的硬纤维瘤,边界不清,没有包膜,边缘切除不够,必须扩大切除。恶性肿瘤多需要扩大切除,但术前经过了放疗化疗等辅助治疗已经使肿瘤减小或边界清晰,此时也可以进行边缘切除。对于反复复发,或重要血管神经束受累不能分离者,扩大切除很困难者可以进行截肢等根治手术。目前由于血管移植的开展,大血管切除后人工血管重建技术已经很成熟,所以截肢已很少应用。

按良性肿瘤进行手术,术后病理为恶性,这种情况一般需要再次手术切除,或者密切随访,一旦发现肿物复发就立即再次扩大切除。这样做虽然不能完全避免再次复发或转移,但也可以达到尽量彻底切除的目的。另外辅助化疗或放疗也可以进行。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3篇

由于良恶性软组织肿瘤在临床、影像方面表现很相近,所以特别强调临床――病理――影像三结合的原则。软组织肿瘤的诊疗步骤如下。

第一步:物理检查

肿块是主要特征(见图1),常是就诊的原因,应仔细检查,并做出初步判定,以利于选择下一步影像学检查手段。表1中所列的鉴别要点可供参考。

第二步:影像学检查

必须的环节――影像学检查的选择,首选是X线,包括肢体X线和胸部X线。X线可以除外骨质病变并可观察到软组织肿块影(见图2),胸部X线可以观察是否有肺转移(见图3)。CT对软组织肿瘤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可以通过调整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是否有骨破坏,CT增强可显示肿瘤血供情况。恶性肿瘤血供丰富(见图4)。良性肿瘤供血较差,但血管瘤则为大量血窦。目前薄层肺CT可以发现较小的肺转移灶,已列为恶性软组织肿瘤常用项目。

MRI能更好地显示软组织肿瘤(见图5),且可多方位、多层面扫描,是诊断软组织肿瘤首选,但对于体内存在金属异物(起搏器、心脏支架、颈动脉支架、节育环)的患者不能选择,此时应选择CT或增强CT。

B超是目前日渐被重视的软组织肿瘤影像手段,可以为检查软组织肿瘤大小、位置及周围关系提供重要参考(见图6),尤其是肿瘤血运情况,实性还是囊性,与大血管的关系,非常有意义。如血管瘤血供丰富,压迫可使肿瘤明显缩小,解除压迫后恢复,有诊断意义,B超对囊性肿瘤及血肿很敏感,对胭窝囊肿的诊断很准确。缺点是所给出的影像不如CT、MRI直观,对手术方案设计参考价值较小。

其他方法还有PET―CT、血管造影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指出的是,血管造影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意义不大。

第三步:病理检查

肿瘤活检和病理学检查是评估和分期的最后一步,在各种影像学检查完成之后,如果临床表现和影像均提示为良性,则不用活检就能决定外科治疗,但通常影像学不能鉴别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怀疑为恶性肿瘤或不能确定为良性者均应进行活检。活检方式可以开放(切除或切开)或闭合(穿刺),采取哪种方式应和病理科医生沟通并对取材部位、鉴别诊断等进行讨论。不管何种方式,应注意取纵切口,以便活检道能在肿瘤手术时一并切除(见图7);没有另外间室或血管神经束被污染。

针吸活检

用细针检查吸出的组织少,有时很难诊断,可用以复发肿瘤的检查,一般较少选择。

穿刺活检

用较粗的穿刺针活检简单易行,可以吸出较多的组织,但有时仍难以诊断,此时应改为其他活检方式。

切除活检

切除活检往往不能在恰当的外科边界中切除肿瘤,易污染创面,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所以只有术前各种影像提示良性肿瘤或肿瘤较小时才选择切除活检,此时注意是证实术前诊断。

特别提示:如果不慎对恶性肿瘤进行了切除活检,则应在病理结果出来后尽快再次行扩大切除,以达到所需的外科边界。

在基层医院存在着一见肿瘤就手术,结果术后发现恶性的情况,此时应立即进行再次扩大切除的准备工作。

切开活检

适用于所有怀疑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情况,注意活检切口要与手术时切口相一致,要锐性切割剥离组织,切开只通过一个间室,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污染。将肌肉劈开,仔细止血,因为血肿会污染较多组织。

总结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4篇

【关键词】 CT 恶性骨肿瘤;软组织肿块

作者单位:277500 山东省滕州市中医院

“骨癌”的专有名词是恶性骨肿瘤,其可分为三种:原发性骨肿瘤、继发性骨肿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其中原发性的骨肿瘤以骨肉瘤、软骨肉瘤和纤维肉瘤常见,通常原发恶性肿瘤更多见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而非转移瘤;由良性转变而来的是继发性骨肉瘤;由其他系统的恶型性肿瘤向远处转移就形成了转移性骨肿瘤,它多数起源于乳腺癌、肺癌、鼻咽癌等癌症。恶性骨肿瘤是最常见的转移瘤,而其最常见的转移途径就是血行转移,它还包括其他类型的转移方式为直接侵犯、经淋巴道或脑脊液进行传播。骨组织对转移瘤的反应有两种:一是骨吸收的增加,多数人认为是破骨细胞和肿瘤细胞共同作用而形成;二是骨形成,其大体机制为肿瘤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还有就是病理 骨折而引起的反应性病变,有点像骨痂,常见于中老年,在儿童时期发生神经母细胞瘤也能导致此类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红骨髓内有十分丰富的毛细血管,导致在经过此处时血流十分缓慢,合适于肿瘤栓子的生长和成熟。转移瘤最常见的其他部位还有长管状骨的干骺端,骨端或其骨干。转移瘤的表现形式受原发肿瘤、患者年龄、转移瘤位置以及检查时间的诸多影响呈现各种各样的状态。虽然转移多发,但单性病灶也还是能遇到,就如肾癌或甲状腺转移等孤立性病灶,但很难与原发恶发性肿瘤相鉴别开来。多发病灶、大小不一的转移瘤不同于其他肿瘤的多发病灶。组织学将转移瘤分为骨吸收和骨形成,在影像学上却有溶骨型、混合型及成骨型三种,而恶性骨肿瘤又分为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的恶性肿瘤和形成特征性软组织肿块的恶性肿瘤。研究发现,1/3恶性肿瘤者的椎体塌陷,是由于非肿瘤性病变所致,而不是转移引起。血行转移最先侵入长骨的松骨质内,继而才打扰到皮质骨,其缺乏广泛的骨膜反应及明显的软组织肿块,这对转移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恶性骨肿瘤患者37例,男27例,女10例,年龄在20~54岁,其中患骨肉瘤的有 13例,转移性骨肿瘤的有24例。有28为多发病灶。临床症状多为局部间接性的疼痛,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转变为持续性疼痛,尤以夜间为重。

1.2 方法 70年代初的放射性诊断的研究成就了CT,它不是单纯的X线摄影,是平片基础上的一种延伸,是能对人体进行扫描成像,且图像逼真,解剖关系确切的一项重大突破,它不仅大大的扩大了影像学的检查范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肿瘤病变的早期检查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既给患者以简便、安全的检查方式,又有力的促进了医学影像学的的重大发展。第三代的CT不仅是单前最流行的检查手段,因其拥有较MRI高的空间分辨率且价格优惠。不同的肿瘤患者各有不同的特点,因此临床医师在扫描前需先拍X线平片、搜集好临床资料填写好CT清单,以明确扫描后要解决的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扫描欲达到的目的, 如良、恶性肿瘤的鉴别等。对于骨肿瘤的CT检查,与X平片相比,其拥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敏感的诊断和较好的特异性,CT检查主要以横断面成像为主,对于检查骨颈处、脊柱、盆骨等部位的病变是很好的首选方法之一,而对于由于骨肿瘤累及范围、邻近组织等均有良好的显示,并对鉴别良、恶性肿瘤效果明显。尤其对于发生在关节面或邻近关节面的地方的肿瘤,CT技术更能发挥其优越性来检查关节骨质的许多细微的变化和周边组织的改变。并且,CT也能很好的显示骨肿瘤病灶内结构与钙化程度等。其实虽然CT技术由于X线,但追究其原理却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在用CT进行扫描时再加上造影剂,CT的成像效果会更佳。CT的检查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平扫,为常规检查;二是增强扫描,从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再进行扫描,可以使某些病变显示更清楚;三是先造影后扫描。

具体操作如下:

1.2.1 不用造影剂的CT的扫描 CT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软组织的密度影和斑点状的钙化影,可以显示出大部分病变的范围,边缘清楚,因此可以清楚的判断软组织的病变位置,以及了解软组织病变与邻近周围组织的关系。CT对软组织病变也可以进行临床的初步诊断。

1.2.2 注入一定量的有机碘CT的增强扫描 为了提高对软组织中已病变与未病变的软组织的辨别力,通过专家研究推断得出,恶性肿瘤周边部分的血管化程度要大大的高于中心组织。CT的增强是反映了血管的多少和血流量的多少,然后根据其差异进行两者的鉴别。从此种方法也能较好的区分恶性骨肿瘤软组织肿块和软组织肿瘤。

1.2.3 灌注成像检查 因为常规的动态增强成像很难定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结果,若对于选定某一层面的某个部位感兴趣,则可通过进行灌注,去除伪影,以得到更好地反映其参数的横断面图像,从而较常规增强扫描能更好地反映患者身体的血供情况,进而为软组织肿瘤进行确诊。

2 结果

37例恶性骨肿瘤患者经CT检查后,能全部显示出病变的范围和程度,确定了手术的确切位置,给予肿瘤切除术以保证。CT是一种通过X线束照射,测定X线量,经过计算得出吸收系数,最后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CT图像能够显示X线平片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除无解剖结构的重叠因素外,其密度分辨率较高,因此拥有较高的病变检出率和准确率[1],其诊断的准确率为100%。CT扫描的突出优点是,可进行窗宽、窗位的调节,能较平片更清楚、更早的显示肿瘤的病变轮廓、内部结构和解剖位置、范围以及与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用计算机可对肿瘤进行大小、CT值的测量和分析。还可随时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扫描的范围,及时的追踪病灶。所以CT能在早期就可以检查出髓腔内的肿瘤病变[2]。骨肿瘤种类繁多,在不同部位以及不同时期,表现也不完全相同[3]。骨肿瘤CT图像(图1)与X线平片(图2)的基本征象相差不大,虽然其较X线的不足之处体现在,CT图像在少量骨膜反应时横断面的图像不易显示出来。

图1 图2

但肿瘤组织的强化是与肿瘤性血管异常增生和血流量的增加密切相关的,因此对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和肿瘤的定性诊断会有一定程度的帮助。最近一些研究人员却认为造影剂增强成像,几乎对确立骨与软组织肿瘤的组织学诊断没有帮助[3],这也与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

3 结论

虽然X线是诊断骨肿瘤的重要检查方法,显然X线平片对病变的显露远远不及CT,CT横断面图像能抗某些组织或器官的干扰,能在早期的就能观察到脊柱的细小的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能察觉到某些病变,因此CT是显示肿瘤的最佳方法。

图3

CT常能检查到软组织肿块的CT值在10~60 hu,增强后的CT值升高了20 hu左右,如果肿瘤内的坏死处强化程度不明显,增强扫描不具特征性(软组织肿块CT如图3所示)。混合型转移瘤的成骨呈致密的骨影,若量大而明显则在X线平片时就能表现出来[4]。恶性骨肿瘤的软组织肿块主要依靠影像学进行诊断。影像检查目的除了能发现病变的存在、大小、部位外,还能对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做出相应的、大致的推断,对骨外科治疗方案的选择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骨骼肌疾病的高频超声分析.中国超声诊学杂志.

[2] 劳群.四肢软组织肿块MRI恶性征象的町靠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

[3] 张卫东,等.股骨骨肉瘤案例报道.中固骨肿瘤骨病,2007.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肿瘤复发;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 R445.2;R7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1-17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low field MRI features of recurrence soft tissue tumor.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0.35 T MRI manifestations of 18 persons with postoperative recurrence soft tissue tumors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Results Of all the 18cases,1 case located in the chest wall,1 case located in the hip,2 cases in the shoulder,3 cases in the upper limb,11 cases located in the lower limbs.Surgical pathology types:hemangioma in 4 cases,sarcoma in 14 cases.All showed neoplasm in the operation area and (or) nearby.Hemangioma showed tortuous flowing void effect within the soft tissue.Sarcoma showed a mass or lobulated,inhomogeneous signal intensity on MRI,high signal on T2WI and low signal on T1WI,and T2WI showed the best. Conclusion MRI examination is an accurate image evaluation of recurrence soft tissue tumor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 Soft tissue tumors;Tumor recurrenc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软组织肿瘤是间充质来源的新生物,组织来源复杂,良性为多,恶性者复发率高、预后差。X线、超声、CT等传统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软组织分辨率较差,MRI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多序列成像的优点,使其成为软组织肿瘤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2]。现收集2009年10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MRI检查提示软组织肿瘤复发、经过再次手术病理证实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复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9例,女9例,年龄3~71岁,平均(38.0±4.3)岁。18例中位于胸壁1例,臀部1例,肩部2例,上肢3例,下肢11例。前次手术距离本次MRI检查时间:50d~23年,平均2.3年。本

次入院时主要症状及体征:术区发现与术前性状类似的肿物,均伴压痛。均行MRI检查确定肿瘤范围后再次手术切除,术后送病理。恶性者术后全部辅以化疗及放疗。

1.2 MRI所用设备及检查评价方法

使用沈阳中基AG3500型0.35T低场MRI机,肩部检查使用肩关节专用线圈,四肢检查使用膝线圈,髋关节、体部及大腿上部检查使用体线圈。扫描方位及序列以轴位、冠状位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为主,部分辅以压脂及质子等序列。主要扫描参数:SE T1WI(TR/TE为400~450/15~17),FSE T2WI(TR/TE为3000~3600/120~145),激励次数1~2次,层厚3~8mm,扫描野:22~33cm(肩、膝线圈),40~50cm(体线圈),层间距0.5~1mm。2例行增强扫描,使用钆喷酸葡胺注射液(DOTA)0.2mL/Kg肘静脉注射。MRI检查序列设计方案得到我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由本科两位高年资诊断医师共同读片,重点观察肿瘤大小、囊壁特征、流空现象、有无分叶、有无瘤周水肿、有无瘤内出血、信号是否均匀、有否侵袭性(是否跨肌包膜、周围脂肪间隙有否浸润、周围神经血管束有否受侵和临近骨质有否受侵)、有无强化等。

2 结果

18例中位于胸壁1例,臀部1例,肩部2例,上肢3例,下肢11例。手术病理类型:血管瘤4例(图1),肉瘤14例(横纹肌肉瘤7例,滑膜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见图2~4)。均表现为术区和(或)附近新生物。17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病灶大小(上下径×前后径×左右径):3.8cm×2.3cm ×1.9cm~14.1cm×8.5cm×7.6cm。血管瘤MRI表现为T1WI及T2WI均呈迂曲、扩张的不规则条状流空信号、间杂不同程度的T1WI低(少许高)T2WI高信号影,增强有强化。肉瘤均呈团块状或分叶状、MRI信号不均匀,以T1WI等低T2WI高信号为主(与肌肉信号相比较),6例伴T1明显低T2明显高的囊变区域。MRI平扫多以T2WI显示为佳,增强扫描病灶多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1例肉瘤表现为侵袭性特征,伴骨破坏2例,脊髓受压1例。术后病理均提示肿瘤复发。为减少再次复发,本组恶性肿瘤全部行直线加速器放疗。

3 讨论

软组织肿瘤来源复杂,种类繁多,目前认为诊断上应重视临床、影像及病理三者紧密结合[3]。本组软组织肿瘤复发病例以恶性的肉瘤最多、其次为良性的血管瘤。软组织血管瘤可MRI表现为不均匀T1WI低T2WI高信号灶,MRI平扫即可发现血管流空影。内部混杂信号为纤维组织及血栓形成,完全钙化则为无信号或呈低信号。部分无明确边界,多有强化[4]。软组织血管瘤复发主要应与以下鉴别:下肢静脉曲张,表现为皮下浅层迂曲树枝样静脉血管[5]。

本组肉瘤有以下特点:四肢最多,多囊者多,MRI信号不均匀,以T1WI等低T2WI高信号为主,有侵袭倾向者多。MRI信号不均匀与病灶内实性、囊性、纤维性、坏死和出血成分混合存在有关[6]。有学者对成人下肢少见原发软组织肉瘤的MRI 表现研究,发现滑膜肉瘤邻近关节,位置深在,且肿瘤内部于T2WI序列可见低、稍高、高三重混杂信号[7-8]。但本组复发性滑膜肉瘤症状常不典型。但肉瘤作为恶性肿瘤,由于浸润性生长及血供丰富,具有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共同表现:境界不清,明显强化[8-10]。

影响四肢软组织肉瘤预后因素有组织病理学分级、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的深浅、间室状态以及有无转移等,其中以组织病理学分级最重要。而软组织肉瘤的边缘形态特点也非常重要。肉瘤对周围组织主以推挤为主,MRI上可见假包膜形成。MRI上一旦出现瘤周无低信号包膜、瘤周具有高信号、肿瘤边界不清楚则提示周围侵润。根据肿瘤边缘的MRI形态特点可协助确定肿瘤的边界,对放疗计划野的确定以及手术切除范围的判断有指导价值[11]。MRI尤其是T2WI可清晰观察到肉瘤复发灶的形态、范围,从而指导进一步的治疗。而根据年龄、病理类型、肿瘤部位、大小及治疗史,对复发后软组织肿瘤创造条件进行局部治疗,可明显提高生存率[12]。

肉瘤应与以下鉴别:软组织血肿,多有外伤史,随访信号变化快,无血管流空;神经源性肿瘤,但多沿神经分布的结节或肿块;侵袭性纤维瘤多,中年多见,好发于大腿、腹壁及腹膜后,边缘多清晰,MRIT1WI及T2WI上多因纤维成分含量高而呈低信号影,增强呈渐进性强化[5-7]。

总之,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率,在显示软组织病变复发方面有其独特优势,能够准确区分病灶是否复发,再次治疗前行MRI检查,有利于指导进一步的临床处理。

[参考文献]

[1] 侯唯姝,钱银峰,余永强.软组织肿瘤的MRI征象[J].放射学实践,2012,27(2):198-201.

[2] 周正荣.影像学检查对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的意义[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2):109-112.

[3] 蔡宏.软组织肿瘤诊断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2):113-115.

[4] 潘诗农,王丰哲,马颖,等.肌间血管瘤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分型和bFGF表达的相关性[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9,25(2):290-293.

[5] 丁长青,王文生,崔智慧,等.先天较广泛性神经血管性病变的MRI表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163-164.

[6] 梁长华,毛华杰,陈阳阳,等.软组织滑膜肉瘤MRI、CT影像表现与鉴别诊断[J].实用癌症杂志,2013,28(3):285-287.

[7] 宗敏,贾中芝,邹月芬,等.下肢软组织滑膜肉瘤的CT及MRI诊断[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12):1771-1773.

[8] 吕璐璐,胡春峰,徐鹏,等.成人下肢少见原发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8(10):1957-1960.

[9] 倪恩珍,王亚非.四肢黏液性脂肪肉瘤MR表现与鉴别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7):1059-1062.

[10] 王辰果,曹军,朱斌炜.四肢软组织黏液样脂肪肉瘤的MRI表现[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2):193-195.

[11] 刘庆余,李海刚,陈建宇,等.59例软组织肉瘤的MRI特征与组织病理分级的关系[J].癌症,2008,27(8):856-860.

[12] 甄子俊.儿童横纹肌肉瘤治疗进展[J].新医学,2013,44(7):437-441.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6篇

【关键词】 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

同绝大多数实体肿瘤一样,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治疗也是从外科手术开始的,而且至今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从其切除范围来看,经历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最初,鉴于治疗后局部复发率较高,手术切除的范围不断扩大,但最终的效果是生存率未见明显提高。于是,近30年来,不断总结经验,手术治疗已趋于保守,也就是在取得同样疗效而又无损机体功能的前提下,实行最佳的适度手术切除,再辅以其他治疗,以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 病灶内切除术

病灶内切除术或称减积手术,是不完整的切除手术,无论大体或是微观都有肿瘤细胞残留。这是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肿瘤而采取的手术方法,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尽可能延长生命。如腹膜后和肢体的纤维瘤病、神经纤维瘤病以及腹膜后巨大的侵袭性脂肪肉瘤,可先行此类手术,缩小病灶,继而辅助放疗,可取得一定效果。

二 边缘切除术

边缘切除术也称局部切除,是指在肿瘤和周边正常组织界限所作的切除,可以通过大体或微观检查标本有无肿瘤残余。边缘切除术适用于良性肿瘤。对于恶性肿瘤,此种方法仅能切除假包膜以内的肿瘤组织,必然遗留一些“反应区”内的卫星转移灶和跳跃转移到正常组织内的转移灶,从而成为以后局部复发的“祸根”。因此,术后必须配合辅放疗或者化疗。

三 广泛切除术

广泛切除术是指在肿瘤没有侵犯的正常组织内进行,术前mri检查、术中大体及微观检查可见该组织没有组织反应或水肿。

适用于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切除了包含“反应区”以外的部分正常组织,深度也达到深筋膜和肌肉筋膜,在冷冻切片上已经找不到残余的肿瘤组织。

四 根治切除术

根治切除术是较广泛的切除,操作在对肿瘤浸润产生解剖屏障作用的部位进行。与皮肤已有粘连的软组织肉瘤,不论是原发还是复发,要求距肿瘤基地外3cm做切口,连同复发者过去的切口瘢痕一同切除。皮下组织要再向外潜行分离4-5cm或更广泛,以便施行肌肉问切除术,包括受累肌肉群从其起止点整块切除。主要神经受挤压移位或粘连时,应仔细用神经剪刀把神经外膜连同肿瘤一并切除,这样可以保留神经纤维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对主要血管要尽量予以保留。如无毗邻骨骼破坏,则仅行骨膜局部切除即可,否则需行骨段切除加修复术。然后用新配制的2mg氮芥(hn2)生理盐水溶液或1:2000的洗必泰、蒸馏水等浸泡创面4-5分钟,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最后根据创面大小和保留皮肤多少选用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松解切口缝合或转移皮片缝合、游离肌皮瓣(带血管蒂或血管吻合)、游离肌骨皮瓣吻合(带血管蒂或血管吻合)等方法覆盖创面。

五 肿瘤段截除术

肿瘤段截除术位于肢体近端的软组织肉瘤,可采取保留肢体大部切除肿瘤的方法。此法用于临床已久。首先是tikhor-linberg肩胛带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累及肩胛骨、肱骨头及骨外端的情况,手术切除肩胛骨、肱骨上端及锁骨全部或外侧部分,保留上肢的血管和神经,不影响肘腕关节的功能。以后发展到用于下肢的摹仿手术-骨盆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肉瘤,切除部分盆骨及股骨上段,保留下肢的血管神经,不影响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惟不能负重,需借助拐杖行动。近年来,随着人工材料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发展,单纯应用肿瘤段截除术已逐渐减少,而代之以相应的修复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受累关节的功能。

六 截肢术

截肢术包括各种长骨中段截肢术及各关节解脱术。适用于肢体的巨大肿瘤并累及重要神经、血管,伴发溃疡、感染、出血而又无法控制;或因肿瘤毒性反应,剧烈疼痛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或因肿瘤引发毗邻病理性骨折,已失去活动能力;或因过去曾行远端截肢,现又有肿瘤复发及区域淋巴结转移,已无法用根治术或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选用截肢术。

严格地讲,所有肿瘤都是可以切除的,然而切除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如果肿瘤的切除必将带来患者的死亡,则不应再行手术。用切除来治疗软组织肉瘤仍然是一个复杂的需要慎重考虑的选择过程。每个个体的肿瘤都有其特异性。有些生长很快,有些生长很慢,常常要几十年,尽管活检结果可能是高度恶性肿瘤。对于低度恶性肿瘤,由于很少发生转移,主要的问题是局部复发,因此,通过严密的计划和完全彻底的外科手术切除,治愈是可能的。对于许多低度恶性肿瘤来说,广泛地切除和小心谨慎地避免肿瘤污染和种植,甚至可以不用其他的辅助治疗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7篇

何种情况下不用活检

临床物理检查和影像学都支持确诊为良性肿瘤者不用活检。如脂肪瘤、神经鞘瘤等。这些肿瘤相对表浅、体积较小,宜行切除,如皮下脂肪瘤患者,物理检查和核磁能基本确定诊断,则可行切除手术,术后送病理,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见图1)。

何种情况下不能活检

比较明确不能进行活检的肿瘤就是黑色素细胞瘤,因为可能刺激后出现恶变或转移(见图2)。对于该肿瘤直接扩大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如为恶性,应进一步放疗。

何种情况下需要活检

在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完成后不能确定性质及高度疑诊为恶性肿瘤者。

活检的分类

病理活检的方式通常分为切除活检、穿刺活检、切开活检,不同部位不同性质的肿瘤应采取不同的活检方式。

切除活检

对于不能确定性质、体积又较小的肿瘤,可以直接切除活检,切除时以扩大切除术为宜,这样既能达到诊断的目的,同时又能达到治疗的目的。术后注意病理结果及肿瘤边缘切除是否彻底,有无残留。切除活检应当掌握严格的适应证,错误的切除活检可能会导致肿瘤扩散、恶性肿瘤未能扩大切除、切除范围不够等不良后果(见图3)。

切除活检的另一种适应证是肿瘤生长于人体关键部位,如不切除会对人体重要功能构成严重损害。如椎管内肿瘤,已有明显神经根压迫症状,如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及二便失禁等。此时无论肿瘤为何种性质,均应及时切除及椎管减压。术中宜尽量彻底清除病灶,并将切除组织送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见图4)。

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的优点是简单、快速,感染或血肿的危险小,是临床上常用的另一病理活检方法。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包括针道感染、血管神经束损伤、血肿及针道污染。穿刺针道应在随后的肿瘤切除手术中一并切除。

穿刺活检适用于位置较深而解剖结构较复杂的肿瘤,以明确诊断。对于骨髓源性的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穿刺活检更具有重要价值。临床上常用穿刺活检的方式是从髂骨或胸骨穿刺获取病理组织,证实肿瘤的病理组织、细胞分化的程度,为确诊提供依据。其他骨与软组织肿瘤多用骨活检穿刺针进行活检,当肿瘤病变较小、位置较深时,可在X线或CT的引导下进行穿刺。坚硬的骨病变需要能够切割骨组织的环钻,这样形成的骨窗为圆形,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骨折。而细胞成分高的肿瘤、骨髓肿瘤、转移癌等应加用病灶抽吸的方法(见图5)。

切开活检

切开活检是临床上常用的另一种病理活检方式,主要用于肿瘤位置较深、体积较大、无法完整切除、或穿刺活检不易获取有价值的病理组织时。对于深在的巨大肿瘤,行肿瘤部分切除,送病理活检对明确肿瘤的良恶性质、细胞分化程度、以决定手术的方式有重要价值。如果已有广泛转移的肿瘤,需要病理证据,也可以切开活检。

对于部分囊性肿物,穿刺活检不易穿至肿物囊壁,而囊中的坏死液化组织诊断价值较小,可选用切开活检的方式。切开活检明确诊断后就尽快手术,手术时应将活检道与肿瘤作为整体一并切除(见图6)。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8篇

关键词:L*a*b*;形态学;软组织肿瘤;边缘检测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08802

1基于L*a*b*色彩空间的形态学定义

设V(x)为L*a*b*空间的彩色图像,V(x)=(L(x),A(x),B(x)),其中,100≥L(x)≥0,128≥A(x)≥-128,128≥B(x)≥-128,x∈Dv,且Dv是V(x)的定义域,Dv∈Z2,Z是整数集合。

定义1:对L*a*b*空间的彩色图像{V(x);x∈X,X∈Dv},定义3个分量算子Ψl(),Ψa(),Ψb()分别为彩色图像的亮度分量、绿到红的色彩分量和蓝到黄的色彩分量。

定义2:定义min(或max)为最小(或最大)运算,在Lab彩色空间,约定L(x)的优先级别最高,其次为A(x)最后为B(x)。

(a)若{L(x),x∈X}存在唯一的最小值(或最大值),则

min{V(x)}={V(aL);aL=argmin{L(x),x∈X}(1)

max{V(x)}={V(aL);aL=argmax{L(x),x∈X}(2)

其中argmin和argmax结果分别为所给集合中最小值点和最大值点的位置。

(b)若{L(x),x∈X}中有m个相同的最小值(或最大值),这些最小值(或最大值)位于点xn1,xn2,…..,xnm,构成XL集。并且在{A(x),x∈XL}中只有一个最小值(或最大值)。

那么

min{V(x)}={V(aA);aA=argmin{A(x),x∈XL}}(3)

max{V(x)}={V(aA);aA=argmax{A(x),x∈XL}}(4)

(c)同样若在{A(x),x∈XL}中有M个相同的最小值(或最大值)分别位于点xn1,xn2,…..,xnm,构成XA集,XA∈XL∈X,那么

min{V(x)}={V(aB);aB=argmin{B(x),x∈XA}}(5)

max{V(x)}={V(aB);aB=argmax{B(x),x∈XA}}(6)

假定用card()表示集合的势,则有:card(XA)≤card(XL)≤Card(X),card(XA)=M,card(XL)=m。

定义3:对彩色图像V1(x)=(L1(x),A1(x),B1(x))和V2(x)=(L2(x),A2(x),B2(x)):x∈X,则V1-V2的定义如下:

V1(x)-V2(x)={L1(x)-L2(x),A1(x)-A2(x),B1(x)-B2(x)}(7)

定义4:V(x)关于结构元素P的彩色形态膨胀VcP与彩色形态腐蚀VcP的定义如下:

VcP(s,t)=min{V(s+x,t+y)-P(x,y)|(s+x,t+y)∈Dv,(x,y)∈Dp}(8)

VcP(s,t)=max{V(s-x,t-y)+P(x,y)|(s-x,t-y)∈Dv,(x,y)∈Dp}(9)

其中,Dv和Dp分别是V(x)和结构元素P(y)的定义域。在实际运算中,腐蚀和膨胀通常使用平坦的结构元素来执行,在这种结果元素中,P的值在定义域Dp内的所有坐标处的值均为0,即Pl(x’,y’)=0、Pa(x’,y’)=0、Pb(x’,y’)=0,(x’,y’)∈Dp。Pl、Pa、Pb分别表示P的L、a、b分量。

在这种情况下,彩色图像的腐蚀、膨胀运算可以简化为:

VcP(s,t)=min{V(s+x,t+y)|(s+x,t+y)∈Dv,(x,y)∈Dp}(10)

VcP(s,t)=max{V(s-x,t-y)|(s-x,t-y)∈Dv,(x,y)∈Dp}(11)

定义5:结合彩色膨胀和腐蚀,可得到彩色形态开和彩色形态闭,VcP和VcP的定义如下:

VcP=VcPcP(12)

VcP=VcPcP(13)

2基于彩色形态学脂肪性肿瘤细胞的边缘检测算法

2.1边缘检测算子

设V(x)为输入的彩色图像,P(x)为结构元素,则有:

基于腐蚀运算的彩色图像梯度边缘检测算子:

Ge(x)=(V-VcP)(x)(14)

基于膨胀运算的彩色图像梯度边缘检测算子:

Gd(x)=(VcP-V)(x)(15)

基于腐蚀和膨胀复合运算的彩色图像梯度学边缘检测算子:

Gde(x)=(VcP-VcP)(x)(16)

结合膨胀、腐蚀运算梯度边缘检测算子的特性,我们对上述梯度边缘检测算子加以修正,令:

Gmin(x)=min{Ge(x),Gd(x),Gde(x)}

Gmax(x)=max{Ge(x),Gd(x),Gde(x)}

Gdec(x)=Gmax(x)-Gmin(x)

(17)

则:

G(x)=(2/3)Gde(x)+(1/3)Gdec(x)(18)

为新定义的彩色图像形态学梯度边缘检测算子。

2.2结构元素选取

一个结构元素只对与其同方向的边缘敏感,而与其不同方向的边缘则会被平滑掉。考虑到不同性质的边缘,设计了包含0°、45°、90°、135°四个方向以及一个菱形的3×3全方位结构元素,如图1所示,它们基本能涵盖各个方向的边缘。

图1本文所采用的结构元素

如果采用不同尺度结构元素对图像进行边缘检测,则既可以较好地提取图像的细节特征,又能有效地抑制噪声。

假设结构元素P由小结构元素S和K经膨胀运算得到即:

P=ScK

则:

Ge(x)=(V-VcP)(x)=(V-Vc(ScK))(x)

由性质8可以得到

Ge(x)=(V-VcScK)(x)

同理:

Gd(x)=(VcScK-V)(x)

Gde(x)=(VcScK-VcScK)(x)

若结构元素P可由n个相同的结构元素B(B为有限结构元素)经n次膨胀得出,即:

P=nB=BcBcB…cB

则有:

Ge(x)=(V-VcBc…cB)(x)

Gd(x)=(VcBcB…cB-V)(x)

Gde(x)=(VcBcB…cB-VcBc…cB)(x)

(19)

由上式我们可以看出三种梯度边缘算子的计算转化为由结构元素膨胀和腐蚀次数n的问题。这里我们称n为多尺度结构元素的尺度。

结合18式得到多尺度彩色图像的边缘检测算子Gcde为:

Gcde=∑ni=1wiGi(20)

式中:wi(i=1,2…n)为对应尺度i时的权值,Gi为对应尺度i时求得的图像梯度边缘。

wi权值的确定:

首先,求出各个尺度的作用下的均值梯度边缘Gavg:

Gavg=1n∑ni=1Gi(21)

其次,计算不同尺度的标准差和方差Δi和Δi2:

Δi=GiGavg(22)

Δ2i=GiGavg2(23)

由彩色图像差的定义,Gi-Gavg为对应图像各个分量的差,即:

Gi-Gavg={LGi-LGavg,AGi-AGavg,BGi-BGavg}

则:

Gi-Gavg=|{LGi-LGavg,AGi-AGavg,BGi-BGavg}|

在本算法中,取各分量的标准差的最大值作为整幅图像的标准差,即:

Δi=Gi-Gavg=max(LGi-LGavg,AGi-AGavg,BGi-BGavg)

同理:

Δ2i=Gi-Gavg2=max(LGi-LGavg2,AGi-AGavg2,BGi-BGavg2

进而确定权系数wi为:

wi=(∑nj=1Δj)Δi2×∑nj=1Δj或wi=(∑nj=1Δ2j)Δ2i2×∑nj=1Δ2j(24)

2.3实验结果分析

图2为软组织恶性外周神经鞘瘤针吸图片(巴氏染色,X400),采用本算法检测到的边缘。其中,a为原图,b为本算法检测到的边缘。由图可见,本文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噪声的影响图像边缘的细节丰富、边缘定位更准确,而且提取的边缘相对完整、连续。

图2各种算法提取到的边缘对比

参考文献

[1]David H.Cormack.组织学[M].吴梅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刘彤华,刘复生.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36837.

[3]余旺盛,侯志强,宋建军.基于标记分水岭和区域合并的彩色图像分割[J].电子学报,2011,39(5):10071012.

[4]Evans A.N, Liu X,U.A morphological gradient approach to color edge detection[ J].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2006, 15(6):14541463.

[5]李雪林,彭斯俊.一种彩色图像的边缘检测算法[J].软件导刊,2013,12(6):4244.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9篇

1.黑痣

又称色素痣,含有痣细胞的一种生物或色素或丘疹。根据痣细胞分布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三型:(1)交界痣:痣细胞位于真皮及表皮交界处,呈境界明显的细胞堆,为淡棕色至黑色的斑块或丘疹,表面光滑、无毛,体积较小,多见于足底、手掌、口唇及外生殖器等部位,极少数可恶变为黑色素瘤。治疗:在容易受摩擦部位的交界痣应做预防性切除。(2)皮内痣:痣细胞位于真皮或皮下,可高出或不高出皮面,常有毛发生长,色泽为褐色或深褐色,一般不需要治疗。有恶变表现或发生在身体有摩擦部位的应切除并做活体组织检查。另外,皮内痣边界变模糊,色素呈放射状扩展或有区域淋巴结增大者需进行手术治疗。(3)混合痣:为上述交界痣和皮内痣的混合型。

2.黑色素瘤

又称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于足部,为迅速长大的青黑色结节浸润性肿瘤。本病亦可因黑痣被挑破、摩擦、腐蚀、活检刺激局部后引起恶变。其可经淋巴或血液转移至肺、肝、脑和骨等处。一经确认又未转移者,要尽早广泛切除;若有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应立即切除;对局限性多发和已转移者,可采用放、化疗和免疫疗法等综合措施治疗。

3.皮样囊肿

为胚胎发育中少量外胚叶组织遗留于皮肤、黏膜以下或深部组织内所形成,又称为囊性畸胎瘤。囊内壁有皮肤、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组织,呈柔软的圆形或较硬固的局限性囊样肿块位于真皮下,与皮肤不粘连,而与深部骨膜等组织粘连甚紧,不易推动。治疗应完整切除囊肿并将粘连组织一起切除。

4.表皮样囊肿

又称皮脂腺囊肿、粉瘤,是皮脂腺导管阻塞后皮脂淤积而形成的外包囊壁,内容物状似面泥。其继发感染也有恶变的可能。本病好发于面部、臀部等处,呈孤立性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形肿物,界限清楚隆起,一般没有疼痛感,和皮肤粘连,推动时皮肤随其变化。囊肿中央表面皮肤上有点状凹陷的皮脂腺管口,有时管口处填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忌挤压。治疗应完整摘除囊肿,如不手术祛除易继发感染;若已发生感染,应待炎症消退后切除,否则易复发,但极少有癌变。

5.脂肪瘤

是脂肪组织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多位于皮下的局限性肿块。临床分为三型:(1)单发型:好发于肩、背、臀等处,呈扁圆形或分叶,界限清楚,质软有弹性,有假波动感。肿瘤不与表皮粘连,皮肤表面完全正常;紧压瘤体可现分叶状态,其覆盖皮亦呈现“橘皮”状。(2)多发型:常见于四肢,也可见于胸腹部皮下,为多发性,质软光滑活动,压之有轻痛感。(3)颈部弥漫性脂肪瘤:本病不仅局限于皮下层,且可发展至筋膜中或肌间及肌层,和正常组织分不清,呈浸润性发展,可致颈运动受限。小的脂肪瘤或多发性散在性脂肪瘤可不做处理,如不能排除囊肿病或神经纤维瘤者可做病理切片检查。

6.脂肪肉瘤

为一种无痛性进行性恶性肿瘤,多见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其次是腹膜后和躯干部皮下,呈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柔软。通过X线、超声、CT、动脉造影及活体组织检查等鉴别诊断,确诊后应及时治疗。

7.纤维瘤

由分化良好的纤维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大多位于皮下组织内,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生长慢、质地较硬、无痛、光滑、易动。治宜手术切除。

8.硬纤维瘤

又称带状纤维瘤,含纤维组织多、细胞少,多见于女性,好发于腹壁,生长缓慢,浸润性生长而无包膜。应广泛彻底切除,并加用放疗以控制复发。

9.纤维肉瘤

多见于四肢、腹膜后及头颈等处,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坚韧,边界清楚,位于皮下肌肉组织内或腹膜后,逐渐增大,无疼痛,但当肿瘤侵犯压迫神经时有痛感。巨大的纤维肉瘤在下肢可包裹坐骨神经和动静脉;在腹膜后可包裹或推移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少数向血液转移,但极少向淋巴转移。经x线、动脉造影、B超、CT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肿块性质和范围。若肿块破溃可采用活体组织检查协助确诊,但无破溃的肉瘤不宜做活检,以防止扩散。根据病情可做根治性局部广泛性切除,或先放疗后再做手术。

10.神经纤维瘤

本病是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良性肿瘤,肿瘤可单发,亦可多发,以多发常见,又称神经纤维瘤病。诊断:①单发性神经纤维瘤,可凸出于皮面,也可在皮下触及,呈圆形、结节形及梭形不等;质地有软有硬,多数较软且边界清楚。肿瘤可向神经走行横向推动,而不能沿神经走行方向推动,压迫或叩击可出现疼痛,并发生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及功能障碍。②神经纤维瘤病,是一种具有家族倾向的先天性疾病,大多幼年发病,常伴有智力迟钝、器官畸形及发育不全等。多数肿瘤突出于体表遍及全身,大小不等,质软或硬。巨大软性神经纤维瘤可引起皮肤松垂,并在皮面产生大小不一的咖啡斑。目前对单纯性神经纤维瘤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若为皮肤巨大软纤维瘤,影响外貌和功能并引起疼痛或疑有恶变者,可手术切除。

11.血管瘤

是一种先天性畸形或血管增生扩张所形成的良性肿瘤,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三类:(1)毛细血管瘤:是由真皮内增生扩张的薄壁微血管组成。本病多见于婴儿,好发于面颈部等处,界限清楚,呈鲜红或暗紫色,压之褪色;多数在2~5岁停止生长或消退;也有随年龄增长而继续增大者,甚至波及半个颜面以上。根据病情可选用切除、冷冻、浅层放疗及注射硬化剂等治法。(2)海绵状血管瘤:是由形态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扩张的静脉和血窦所构成,其形态近似海绵。本病多发生在皮下及黏膜下组织内,也可在肌肉内,少数可发生在骨骼或内脏等部位。若发生在皮下和黏膜下,局部隆起皮肤正常色或青紫色,瘤体柔软,有压缩和膨胀感,无搏动和杂音,无触痛;若发生在肌肉内可出现肌肉肥大;若发生在下肢,久立或多走时有发胀感,当收缩肢体肌肉时,肿块可突出或反而摸不清。对局限于皮下组织界限清楚的血管团块可切除;对弥漫型肿块手术不易彻底,可用弹力绷带包扎,或用40%尿素硬化剂分次注射治疗,对婴儿可用小剂量放疗。(3)蔓状血管瘤:是由新生的小动脉和小静脉相互吻合成为迂回、扭曲、有搏动性的一种血管瘤,有广泛的动静脉交通支,形成多发性动静脉瘘。肿瘤局部稍隆起,皮肤呈紫色,皮下可见到和触及如蚯蚓般弯曲迂回的动脉和怒张的静脉,有搏动和震颤;可听到吹风样杂音,病变超过一侧肢体可使患肢增粗。严重者可致心脏肥大和心衰。血管造影能了解血管瘤蔓延的范围,有助于手术时参考。

12.纤维腺瘤

为乳腺小叶的纤维和腺上皮同时增生所形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青年妇女。肿块呈卵圆形,也可呈分叶状,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活动,多发生在外上方。少数患者在妊娠期、哺乳期瘤体迅速增大;有的随年龄增大而缩小,一般30岁以下可通过视诊和触诊诊断,有疑问者可切除,送病理检查,多发性或术后反复生长者,可用男性激素治疗。

13.单纯性囊肿

见于内分泌失调致导管上皮增生,导管伸长迂曲,乳腺分泌物潴留于导管内而产生的囊肿,好发于30-50岁妇女,月经来潮前伴胀痛。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可活动。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x线检查、近红外线扫描及穿刺吸液检查有助于确诊。治疗以手术切除为宜。

14.乳腺癌

本病多见于40~60岁的妇女,临床表现:①局部增大,内陷和抬高,溢液或溢血,皮肤表面呈橘皮样,有的发红或破溃,患侧上肢水肿。②扪及肿块,多数位于外上方,质地硬而不光滑,如与周围粘连则肿块固定,腋窝、锁骨上等区域淋巴结及肺、胸膜、肝、骨等远处转移。③辅助检查:根据病情可选择x线、B超、近红外线扫描、穿刺等检查及细胞学检查和手术活体组织检查等。治疗原则: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适当方式的手术、化疗、放疗及内分泌免疫治疗等。

15.鸡眼

为长期摩擦和受压引起的角质增生性损害而嵌入真皮部的一种圆锥形角质栓,一般如豆大或更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呈淡黄色或深黄色,多见于足部。由于尖端刺激周围末梢神经,行走时感觉疼痛。预防:减少摩擦和挤压,穿合适而软质鞋或用海绵垫保护局部。治疗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①常用各种腐蚀药,如纯水杨酸外敷,可将橡皮膏中央剪一圆孔,大小与鸡眼一致,贴于患处,将鸡眼露出,撒上水杨酸粉,再用橡皮膏固定,一般3~5天换药1次;每次换药前清除残留药粉后,用热水泡足,并刮去软化的角质,再敷上水杨酸粉,直至全部剔除鸡眼为止。亦可用鲜半夏、鸦胆子仁等中药捣烂贴敷,方法同上。此外,市售鸡眼膏等亦可应用。②鸡眼挖出术:用尖手术刀沿角质肥厚边缘处做环形切口,用有齿镊夹住,在透明带上层进行剥离,将鸡眼挖出。注意勿伤及正常皮肤以免出血,然后用消毒药膏纱布包扎。一般不需要麻醉,但一定要无菌操作。有感染者禁用此术。

16.扁平疣

好发于青少年,亦称青年扁平疣,为病毒感染,多发于颜面、手背或前臂,呈正常皮肤色或浅褐色,约如帽针头大小或稍大一点的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表面光滑,境界明显,可自行消退,但可复发。治疗:可用鸦胆子仁涂抹疣面,或用5%酒石酸锑钾溶液,或用2.5%氟脲嘧啶软膏点涂疮面(后者愈后常遗留色素沉着,面部不宜使用);亦可用30%水杨酸火棉胶或激光治疗。

17.传染性软疣俗称水瘊子

由病毒引起,多见于青少年,初发为粟粒大至绿豆大半球形丘疹,呈灰白色、乳白色、微红色或正常皮肤色;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窝,可从中挑出或挤出白色乳酪状物质,即软疣小体。可采取激光治疗法。

18.尖锐湿疣

软组织肿瘤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免疫组化;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临床作用

【中图分类号】R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468-02

临床上,软组织肿瘤的肿瘤来源较广,且种类较多,但其来源鉴别、恶性肿瘤识别和假肉瘤性良性病等诊断较为困难,进而凸显免疫组化重要性。伴随着各种新型抗体的大量使用,对之前使用的抗体反应类型有全新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给临床诊断带来误诊[1]。为进一步了解免疫组化在软组织肿瘤鉴别诊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3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患者排除在。其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24―75岁(49.65±5.01)岁;18例为良性肿瘤,14例为恶性肿瘤;分析患者肿瘤出现部位,4例为头颈部位,10例为四肢部位,7例为腹腔部位,6例为躯干部位,5例为胸腔部位;分析患者肿瘤类型:6例为平滑肌肿瘤,10例为肌纤维母细胞肿瘤,6例为脂肪细胞肿瘤,4例为纤维组织细胞样肿瘤,6例为血管肿瘤。

1.2软组织肿瘤患者肿瘤病理学特征和特点

1.2.1平滑肌肿瘤:6例,其中,3例为平滑肌瘤,2例为血管平滑肌瘤,1例为平滑肌肉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短梭和梭形。1例标本中瘤细胞为不规则卵圆形,1例标本中发现多核瘤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0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87.5%、75.0%和0.0%。

1.2.2肌纤维母细胞肿瘤:10例,其中,2例为纤维瘤病,2例为纤维肉瘤,4例为纤维瘤,2例为增生性肌炎。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短梭和梭形。1例患者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2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100.0%、20.0%和10.0%。

1.2.3脂肪细胞肿瘤:6例,1例为脂肪肉瘤,2例为黏液样脂肪肉瘤,3例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不规则形、梭形和卵圆形。1例病理中见大量黏液,2例病理标本中见脂肪母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2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72.7%、54.5%和36.3%。

1.2.4纤维组织细胞样肿瘤:4例,其中,2例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为纤维组织细胞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不规则形。1例标本中见多核瘤细胞。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6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100.0%、22.2%和11.1%。

1.2.5血管肿瘤:6例,1例为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为毛细血管瘤,2例为血管瘤,2例为血管肉瘤。组织病理学特征,肿瘤多为不规则形和卵圆形,血管较为丰富。免疫组化结果,使用14种抗体检测,其中,vimentin、desmin和S-100阳性率分别为60.0%、10.0%和0.0%。

2.结果

本次研究选取的3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的肿瘤形态主要为卵圆形、梭形和多形态。使用的抗体主要为vimentin、desmin和S-100,其使用率分别为85.9%、84.3%和78.1%,软组织肿瘤患者诊断率为100.00%。

3.讨论

在软组织种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当光镜下诊断难以确定时,往往采用特染、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等手段来辅助诊断。尽管这些手段有时可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常规诊断手段的HE染色切片,仍然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手段。因为不论特染、免疫组化或电镜观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而绝不能代替对HE切片的观察。如果缺乏光镜下HE切片上对肿瘤基本组织形态的观察,而只依赖于特染、免疫组化或电镜观察,也就等于舍本求末,缺乏目的性,因而也就有可能会导致错误的诊断。在实际会诊工作中,也曾碰到过因角蛋白阳性而把平滑肌肉瘤误诊为梭形细胞蜂癌的病例。因此,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各种手段要分清主次,相辅相成。通过本次研究显示,选取的32例软组织肿瘤患者中肿瘤组织细胞和组织具有卵圆形、梭形、不规则形和多形性等多种形态。临床诊断中,相同的肿瘤会表现出不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同时,不同的肿瘤也会表现出相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因此,针对组织病理学复杂的肿瘤特征,在实施染色片诊断时较为困难[2]。并且,临床上同时期的软组织肿瘤病变性质主要依赖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进行判断,肿瘤细胞分化和诊断可靠性呈正比,即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其病理诊断可靠性相应也越低。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免疫组化作为一种软组织肿瘤辅助诊断方式成为鉴别诊断软组织肿瘤病理学的可靠方法,显著提高软组织肿瘤临床诊断率。本次研究中,主要使用的抗体为间叶组织标记物波形蛋白、肌性标记物结蛋白、和外周神经标记物S-100,其被广泛应用到诊断软组织肿瘤临床上,提高诊断率[3]。综上所述,常规病理学检测+免疫组化检查能更好的实现鉴别诊断软组织肿瘤,提高临床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付红,张颖.免疫组化在胸膜上皮性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肺癌杂志,2007,10(4):320-323.

[2] 李 明,石麒麟.软组织透明细胞肉瘤临床病理诊断[J].2013,18(4):261-262,265.

上一篇:抗肿瘤药范文 下一篇:泌尿系统肿瘤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