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0 11:26:32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纪委、监察局加强队伍建设的部署要求,结合山亭实际,以加强内部监督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监督机制,严格干部队伍管理,有效提高了全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开创了纪检监察工作新局面。去年全市纪检监察综合考核我区获得了先进名次,并被评为全省工作先进单位,今年又被推荐为受省纪委、监察厅表彰的先进集体。

一、以提高队伍素质为出发点,把加强内部监督摆在突出位置

经过多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锻炼和考验,我们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已成为一支党性强、作风正、能打硬仗、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但是,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形势的发展,纪检监察机关在教育监督别人的同时,不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坚持把练好内功、建设队伍、树好形象作为推进纪检监察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每年初研究制定工作要点时,都把队伍建设列为重头戏,认真研究,仔细琢磨,确保年年都有新举措。近年来,我们先后在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了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年活动、“三个一流”学教活动和思想、纪律、作风整顿活动,在加强学习教育,建章立制,促进机关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从严管理、从严监督的长效机制,完善和落实了内部监督责任制。在委局机关明确了一把手负总责,常委、局长、室主任具体抓的层级负责制,并将责任延伸到委室的每位工作人员,自上而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责任体系。明确纪委机关党支部和干部室作为实施内部监督的具体机构。由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常委牵头,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负责受理对纪检监察干部的检举、控告等事务,每季度向区纪委常委(扩大)会报告内部监督工作的有关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形成良性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突出内部监督重点,增强监督管理的实效性

加强内部监督,关键是要突出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增强监督效果。我们结合实际,明确了内部监督内容、监督时间、监督对象和监督环节。在监督内容上,突出三个方面的监督:一是政治纪律监督。看纪检监察干部是否立场坚定,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做一名坚强的忠诚卫士。二是工作纪律监督。看纪检监察干部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严守保密纪律。三是廉洁纪律监督。看纪检监察干部是否带头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廉政准则,严格财经纪律,反对铺张浪费,特别是看能否做到不以各种名义向单位或个人吃、拿、卡、要、报。在监督时间上,既包括工作日之内的监督,又包括工作时间之外的监督,把内部监督始终贯穿于纪检监察干部的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全过程。在监督对象上,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均在内部监督的范围之内,重点加强对纪检监察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的监督。在监督环节上,突出举报、案件检查、案件审理、执法监察、党风廉政建设、纠风、干部任用、财务管理等项工作和相关环节,确保内部监督的效果。

三、建立内部监督机制,保证内部监督落到实处

有效的内部监督措施落到实处,必须依靠好的保证机制。工作中,我们通过制定和落实监督制度,使所有执纪执法活动都纳入自主监督约束之内,努力创新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一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凡属区纪委常委会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定,公正决策,不搞一言堂;对常委实行交叉分工,切实加强纪委内部领导权力运行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二是实行请示报告制。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纪检监察机关每半年要向区纪委、监察局报告工作情况。委局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完成外出任务后,要及时向委派任务的分管领导汇报外出情况。纪检监察领导干部要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组织和社会监督。三是实行谈话诫勉制。委局机关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定期与乡镇(街道)纪检干部进行一次谈话,对个别存在苗头性问题和来信来访的纪检干部随时谈话,对不适宜从事纪检工作的干部予以调整。四是实行开门纳谏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每半年召开一次特邀监察员及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信,公布内部监督电话,设立举报箱,从多个层面征求社会各界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今年以来,区纪委、监察局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及上门纳谏等形式,向社会各界收集了7个方面共38条建议和意见,并做了认真的研究和落实。五是实行纪务公开制。每周一按时召开周前会,通报上周工作和大项财务收支情况。同时向社会和服务对象公开工作职责、办事程序等服务内容,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实行督促检查制。委局机关对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重点帮促。对重要批件的办理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区纪委干部室定期或不定期对纪检监察干部履行职责、遵规守纪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查访、回访和巡访。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凡接到反映纪检监察干部的来信来访,由区纪委有关常委带队进行初核,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查,查必有果,有错必纠。对确实存在问题的,一律按干部管理权限,坚决予以惩处。

我们通过加强内部监督管理,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全区纪检监察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并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境界、工作思路、自身形象、工作作风等方面都有了新提高。两年来,全区纪检监察系统先后有12名同志获省级以上先进个人称号,40名同志获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和区委、区政府的表彰。一批素质好、能力强、政绩突出的干部被提拔重用。今年,在我区干部调整中,区纪委、监察局新提拔纪委副书记1人、常委2人、监察局副局长1人、正科级检查员5人、副科级干部1人,新调入5人。乡镇(街道)纪委书记中有2名纪委书记被任命为乡镇长,3名纪委书记被提拔为正科,2名纪委书记到区直部门交流重用。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一、加强领导,深入调研,为社区规模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街道成立了以党委书记白伟伦、办事处主任刘灏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张文玉任副组长的调整社区规模工作领导小组。街道主要领导带领工作组成员深入社区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建设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社区规模配置不合理。万泉街道现有常住居民22258户65463人,有14个社区,其中,最大的社区为2676户7300人,最小的社区为920户2818人。一般规模保持在1400户4500人左右。个别社区区域划分不合理增加了管理难度。二是社区办公用房得不到保障。由于历史的原因,14个社区有4个社区租用居民住宅办公,开展活动没有场所。社区平均办公用房面积(含租用房)为165平方米。三是社区一把手队伍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干部素质不高的问题严重制约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四是社区发展不平衡。14个社区中,有国际风尚水平的“三位一体”新型社区典型,也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视察、享誉全省的普通社区典型,但大部分社区工作创新不够、平庸有余,服务功能不完善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导致社区发展两极分化。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瓶颈,必须下大力加以解决。

二、探索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研究制定可行性实施方案

街道党工委在认真组织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市政府创建和谐社区的六条标准,对如何立足现有条件,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制定了可行性实施方案。

(一)明确工作思路,解决重点问题。确立了“调整社区规模,整合社区资源,优化一把手组合,实行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的工作思路,重点解决社区规模不合理、办公用房面积不足、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不高的问题。

(二)明确指导思想,确立基本原则。社区规模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深化社区体制改革,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功能,强化社区服务,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和谐社区奠定坚实的基础。社区规模调整按照“方便群众、便于管理、提高效能”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合理设置社区规模、有利于整合资源、有利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原则,将社区的规模确定为2000——3000户左右。调整后的社区实行书记、主任单设,强化一把手及队伍建设,强化党的领导。

(三)明确调整范围,实现优化组合。这次社区规模调整涉及14个社区。一是地域合并,方便管理。将原金星、福康社区及463医院、省肿瘤医院(含院内家庭楼)合并为金星社区;原河沿、仁安社区合并为河沿社区;原舟泉、永保社区合并为舟泉社区;原永丰、福臻社区合并为永丰社区;永丰社区教师楼划归东逸社区;原大东路、前丰、魁星社区合并为魁星社区;原民主、华家社区合并为华家社区。调整后的社区在地域上相对集中,为城管、社保及社会事业等工作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整合资源,改善办公条件。每个社区都有规模较大的企事业单位,使有限的资源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同时,街道将原万泉街道办事处1132平方米的办公楼划归金星、舟泉社区作为办公用房,使调整后的7个社区办公用房平均为834平方米。三是强化领导,优化组合。此次调整,街道把社区一把手的配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强强联合、强弱搭配、整建制合并,把既有领导能力,又有开拓创新精神社区主任任命为社区党委书记。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在部分社区配备了专职党务副书记。从而使社区领导力量得到加强。

三、统一思想,把握关键,保持调整中的稳定

社区规模调整是一项事关和谐社区建设的大事,为了不影响

社区工作的连续性和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保证社区资产不流失。街道党工委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街道党工委的决策上来。为了保持调整中稳定,街道党工委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一是召开领导班子会议和党工委会议,研究制定方案。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表意见,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决策的正确性。二是召开社区党委书记会议,提高对社区规模调整重要性的认识。为了把工作做细做实,先后与16名社区正副书记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真实的想法,进一步统一思想,使大家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服从大局,实现了决策层、执行层的高度集中统一。

(二)清查资产,增加调整工作中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为准确掌握社区资产和办公经费的使用情况,街道成立了以纪检副书记张静波为组长的社区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对社区微机、打印机、办公桌等固定资产逐项核查,登记造册,对正常办公经费和驻社区单位赞助经费进行自查上报,统一对社区财务帐目进行了检查。保证了各类资产在调整合并中不流失,杜绝了违纪问题的发生。

(三)专家把脉,充分论证社区规模调整的可行性。在调整方案基本形成后,我们邀请了区民政局、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等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对方案的可行性了进行研究和论证,并对我街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一是社区党委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突出了党的领导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根据地域划分社区有利于社区建设和管理;三是通过资源整合为社区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组织实施,保持调整合并中社区工作正常有序。经过精心筹备,街道办事处于7月20日,组织召开了由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街道中层以上干部和全体社区工作者参加的大会。宣布《万泉街道社区规模调整方案》和《万泉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书记任职决定》,并对这次调整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动员,使广大社区工作者不仅在认识上达到了统一,在行动上也体现了良好的工作姿态。社区间的工作交接、档案资料交接及资产交接都按照预定方案实施,各项工作正常有序,保证了调整合并中稳定。目前看,社区规模合理,资源整合到位,人员组合优化,思想认识统一,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近年来,薛城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以*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按照省、市纪委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以学习教育为切入点,努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素质,始终紧抓队伍建设不放松,有力推动了全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下面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作简要汇报:

一、立足实际需要,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

纪检监察工作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队伍素质是基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就难以履行好新形势下的纪检监察职能。当前,我们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好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经得起各种考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近几年来,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少数纪检监察干部身上表现比较突出。一是不重视学习,政治理论素质不高。二是业务能力不强,满足于掌握纪检监察工作的一般性概念和工作程序,缺乏创新的精神。三是自我要求不严,组织观念不强,影响了队伍的整体形象。区纪委常委会研究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切实造就一支“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纪检监察队伍,必须从加强学习、严格教育入手,大力提高纪检监察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为此,我们成立了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明确了一名副书记主抓,制定了学习教育的五年规划和每年的落实计划,规定了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教育方式和保障措施,认真组织实施,加强指导,督促检查,各项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得有生有色,在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形成了自觉学习、竞相争先的局面。

二、突出重点内容,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当前反腐倡廉的新形势下,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纪检监察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履行纪检监察工作职责,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为此,我们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教育。首先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利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纪检监察干部。在坚持日常学习教育的同时,今年以来,我们结合本区的实际,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开展了以谈一次话、读一本书、写一篇心得、看一部片、送一份“礼”为主题的“五个一”专题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学习考试、召开座谈会、举办读书演讲比赛等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其次是以先进人物进行典型教育。利用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纪检监察队伍中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典型,组织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姜瑞峰、张建国的先进事迹,并组织观看《忠诚卫士》、《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影视片。在纪检监察干部受到思想教育的同时,也增强了从事纪检监察事业的自豪感和光荣感。第三是“两个务必”教育。积极开展“慈心一日捐”等扶贫济困的社会公益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深入二玻、青啤(薛城)公司等企业的车间,考察一线工人艰苦创业的情况,启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抓好学习教育的同时,我们积极拓宽思路,不断强化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在培训对象上,重点抓好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新进人员的学习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紧扣”,即紧扣政治形势学,紧扣中心任务学,紧扣业务技能学。结合工作的开展,把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公文写作知识等纳入培训内容,进一步优化了纪检监察干部的知识结构,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纪检监察工作能力。

三、创新形式,增强学习教育的实际效果

在抓好日常学习教育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创新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新颖度和感染力,增强实际效果。一是采取“学、调、写、论、看、考、树”七步教育法。“学”,就是学理论、学业务;“调”,即组织开展调查调研月研究活动,每人提交一份可行性的调研报告;“写”,就是围绕如何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联系工作和个人思想实际,每人撰写一篇学习体会或理论文章;“论”,即组织开展“为什么参加纪检监察工作,参加纪检工作图什么和给后来人留点什么”的大讨论活动;“看”,就是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观看《、马向东案件透析》、《的两面人生》、《扭曲的人生》及《贪者诫》等反面典型电教片,开展警示教育;“考”,就是组织党纪条规知识测试;“树”,即树立一批“勤廉标兵”。二是组织室主任以上干部为机关人员讲课。按照学习计划,每周集中学习一次,委局机关集中学习划分了十二个专题,支部成员、常委、室主任每人围绕一个专题重点学习辅导,理论与实践结合,讲体会、谈经验,同时每一专题讲后,进行一次考试,使大家都能互相学习不同科室的业务知识。三是立足本职工作,定期举办研讨会、汇报会,开展多种形式在职自学,推动自学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四是实行年度考试制度。每年底组织机关人员进行考试,检验一年来的学习效果,不及格者年终考核不能定为优秀等次,各室如有2人以上不及格者,当年不能评为先进集体。通过有效的学习教育形式,全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转变了作风,更新了观念,提高了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在近两年的工作中,有14名纪检干部受到市、区委的表彰奖励,2名同志受到省纪委的表彰,1名同志被中纪委授予“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称号,有15名同志被提拔重用,纪检监察干部以过硬的作风,赢得了领导和群众的信任。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随着新形势下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工作重心的下移,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日益成为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社区的服务功能日趋凸现。为使党和国家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需要依托社区资源,把人口计生宣传、技术服务等与社区服务、社区事物管理融为一体,与有关部门的工作融为一体,以提高人口计生水平。

二是居民机构及居住情况日趋复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城市建设、住房条件改善和户籍制度的改革,人户分离现象增多;下岗、失业人群走向社会,企事业单位的一些社会职能逐步转向社会,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

三是由于社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待遇偏低。一些基层领导对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等原因,导致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还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制约着社区人口计生工作进一步开展。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社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依靠在街道计生办工作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建设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对做好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抓好社区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提供人才和组织保证。做好人员的选聘工作。加强社区人口计生工作队伍建设,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以及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要求,采取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取原则,选派得力干部主抓社区人口计生工作。要大胆改革,重实绩重贡献,选贤用能,并从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社区人口计生干部。抓好各类教育培训。应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人口计生工作业务技能等培训活动,使社区人口计生工作者能及时掌握和更新为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计生工作联系制度,县、市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机构的计生干部应经常深入社区,帮助研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社区人口计生工作管理工作水平和服务水平。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自20*年大队成立以来,大队全体人员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经费装备未到位等困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发现消除了大批火险隐患。通过报纸、板报、培训和讲座等多种形式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单位和个人的消防安全意识。2年多来大队所负责的辖区内,火灾形势稳定,消防重点单位位发生一起火在,整个辖区内没发生一起重、特大火灾,没有一人因火灾事故伤亡。特别是20*,在大队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辖区单位群众的积极配合下,全年辖区内仅各类发生火灾8起,无一人伤亡。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十分不开的,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高新区大队近两年的建设经验。

一、部队建设情况

一是狠抓班子自身建设。大队自组建以来,特别是大队成立党委以来,十分重视班子自身建设,经常召开会议,定期研究分析工作和部队管理等方面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大队党委一班人注重团结协作,身先士卒,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干工作。在大队党委的带领下,全队上下风气正,同志们干劲足,工作积极努力,大队上下已经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二是认真组织政治教育活动,保证官兵政治上永远合格。按照支队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部队认真开展“十六大”专题教育学习和“学习十六大,全面建小康,消防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学习活动中联系大队官兵的思想实际,结合工作任务特点,认真制定了学习活动方案,层层发动部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好教育活动的开展,通过教育学习和大讨论活动的开展,全队形成了良好的学风,上下思想更加统一,目标更加一致,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同志们的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更加稳定,工作更加积极主动,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增强。三是抓好部队的警营文化生活,不断陶冶官兵情操。大队在充分发挥所属十中队军乐队的基础上,今年5月份以九中队为依托,与济南九州富得香料有限公司投资2万余元组建了济南消防九州富得威风锣鼓队,经过综合训练,锣鼓队已于国庆节前夕进行了汇报演出。锣鼓队的建成,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官兵的警营文化生活,也标志着部队的文化建设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四是狠抓部队正规话建设,积极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今年3月份支队确定先行在我大队十中队开展正规化试点工作,为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大队一班人统一思想,密切配合,放弃业余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十中队投资12万余元改造了基础设施,改变了中队营房基础设施相对较差的状况,为官兵创造了良好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圆满完成了任务。大队还积极争取资金30万元,购置了监督车2辆、摩拖车三辆、微机3台等办公器材,按照岗位划分了办公区域,购置了办公桌椅。同时积极响应支队的暖心工程,结合总队“十个一工程”的开展,大队又投资近8万元一次性为所属两个中队及大队机关安装空调近30台、并为两个中队配备了蒸饭车、分餐用具,极大地改善了大队机关及中队干战的学习训练生活工作环境,创造了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受到支队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五是发扬高新精神,唯旗誓夺。大队对支队组织的各项竞赛比武活动非常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大队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每次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专人负责。在支队组织的学习“十六大”演讲比赛中,我大队取得了个人第四名的成绩;在支队组织的条令和安全条例知识竟赛中,我大队取得了一个第二、一个第三的好成绩;在支队组织的“百日大练兵特勤业务比武”中,大队取得了总分第三名、所属九中队取得了总分第四名、所属十中队取得了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支队7月24日至8月13日开展的法律文书档案评比活动中获得第四名。六是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大队机关干部的日常管理。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大队机关干部的日常管理,提高工作办事效率,大队每月从三点名、办公室卫生、警容礼貌、请销假、课余时间的管理、政治学习、交接班等方面,对大队机关干部进行量化考核,成绩与奖惩、评优评先挂钩。通过采取此项措施的落实,大队机关的正规化建设得到加强,干部的工作热情、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七是“五条禁令”落实到位。公安部“五条禁令”颁布实施后,大队按照上级要求迅速召开了贯彻“五条禁令”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向全体官兵发放了禁令内容,向干部家属发放了一封信,制作发放了单位警示牌和随身警示卡,层层签订了执行“五条禁令”责任书。大队党委把贯彻禁令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每周大队例会讲评干警执行“五条禁令”情况,结合违令通报的学习,教育警示官兵,有效地遏制了违令行为的发生,人人成为遵守“五条禁令”的模范。同时依据部队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加大对所属中队的监管力度,从一日生活秩序入手,狠抓岗哨、请销假、内务设置、警容风纪、食堂管理、车辆装备等方面的落实,大队领导坚持每月不少于两次巡回所属中队,深入官兵中间座谈了解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部队和官兵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将基础管理工作做深、做实、做扎实。经过大队体官兵的共同努力,全年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和责任事故,保证了部队的稳定,为圆满完成以防火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八是积极做好接待工作,为支队的大局服好务。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市领导四次来大队就支队的指挥中心建设问题召开的现场会和开工奠基仪式的接待任务,完成了支队在大队召开的各种会议、演讲、文艺会演、比武、培训工作和外来参观等20余次。大队不等不靠,提前准备,精心安排,工作上细了再细。用我们辛勤的汗水,良好的精神风貌,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高度评价,以实际行动树立起高新消防大队的良好形象。

二、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彻底消除火灾隐患

一是加快社区消防建设。今年以来,大队按照支队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不等不靠,自2月底开始,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槐荫区青年公园社区、历下区绿景嘉园社区、永安志愿者消防站参观学习。并在雅居园小区开展社区消防工作。建立了由小区主任任组长,分管主任任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小区消防安全组织网络,设立了消防安全和治安联防综合办公室。建立健全了各种消防安全制度,制作了小区消防水源图、消防车道路图、消防器材分布图,并悬挂上墙。建成完善了供水管道流量、压力和室外消防栓数量、间距达到技术规范要求的消防供水系统。并在小区以治安岗亭为依托,设置了消防器材箱40个和多处24小时全天侯的消防报警电话。在每个单元楼梯间配置了两具4公斤干粉灭火器,共80具。设置制作了大型不锈钢消防宣传牌2块,在楼道内、小区绿地和道路两边设置40块消防安全提示牌。在消火栓处放置了灭火用水带和水枪,并在小区适当位置设立了化学危险品集中存放点,大大消除了居民家庭的火灾隐患。以小区保安为骨干,成立了小区义务消防队,对小区及周边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逻。目前雅居园社区消防工作基本上达到了工作有机构,办公有地点,实施有制度,宣传有内容,检查求助有队伍,协调有领导,措施有落实,安全有保证的“八有”社区。二是狠抓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和夜查。按照支队的要求,结合高新区消防工作实际,大队紧紧抓住影响消防安全的人员、物资、危险品“三聚集”场所不放,采取多种形式,先后开展了公众聚集场所、建筑工地、寄宿制学校、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建筑工程、加油站、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等7个专项监督检查活动。每次活动均做到有会议部署、有检查落实、有验收总结,确保专项治理落到实处,特别在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建筑工程专项治理中,由于有的建筑长期使用,造成器材损坏,有的产权变更,造成验收人员三反五次找不到负责人,针对未验收的建筑多、又特别分散的实际,科学分配,制定进度明晰,兵分两组,责任明确,经过艰苦的工作,对180余栋60余万平方米的建筑全部进行了验收,出具了验收意见书,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任务。年内针对夜间消防管理薄弱的实际,在元旦、春节、元宵节、五一节和“三级两会”期间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消防夜查活动。据统计,今年以来,夜查共派出检查组50余次,监督单位130余家次,下发各类消防法律文书56份,警告3人,罚款4.2万元,停止施工3家,停止使用4家,帮助单位消除火灾隐患180余处。有力地维护了消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促进了高新区火灾形势的基本稳定。由于加大了消防监督检查的力度,今年截止目前,高新区共计发生火灾仅8起,其中4起到场后熄灭,其他4起共损失1000余元,无人员伤亡。三是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加强重点单位监督管理。为防止失控漏管,1月1日和7月7日,两次对消防重点单位进行了调整。对所有重点单位建立健全了防火档案,结合每季度监督检查,对档案内容及时进行完善,重大变化随时调整完善,完成了所有重点单位的系统数据输入。今年共检点单位56家次,发现问题168条,下发法律文书56份,年内辖区重点单位无火灾事故。四是严格建筑防火审核,把好火灾隐患的源头关。自今年2月20日调整建审范围以来,我大队共审核建筑工程项目93个,审核建筑面积541127.01平方米,提出审核意见385条,退回变更设计项目20余个。检查工地40余处,当场整改问题30余条,减少损失100余万元,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在开展建审工作中,严格执行支队《六项十六条措施》,提高审批效率,材料齐全的一般工程审核,5个工作日内办结,紧急特殊重点工程随到随办,不让建设单位跑两趟。并实行了项目承办人负责制,每个建设项目报审时,发给办事人员《执法效能回执单》,对承办人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审批时限、廉洁自律等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把群众满意程度与每个人的奖励基金挂钩。五是积极落实农村消防建设工作。为加强对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由管委会许子仪主任助理任组长,金桥办事处书记、公安分局分管局长为副组长,办事处、派出所、消防、村民委员会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农村消防工作领导小组,经主任批准,由分局宋局长带领消防大队、金桥办事处、草山岭村等一行6人,于10月23日至10月25日,对威海高新区消防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以借鉴外地先进经验。落实了人员,确定了建设进度,12月1日前按照标准建成草山岭试点村,并通过验收,为全面铺开农村消防工作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六是大力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培训,提高全民的消防安全意识。年内大队先后对小鸭集团、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济南九州富得香料有限公司、济南第二职业中专等10余家单位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受教育人数达2000余人。9月15日,大队组织所属中队与二职专联合开展了消防逃生灭火演习,增强了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提高了消防安全意识,济南教育电视台对演习情况进行了实况转播。并充分发挥消防教育基地的作用,定期组织村民及厂矿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近千人参观了消防宣传教育基地和所属中队。特别是针对11月9日宣传活动分配大队的任务,大队及时向管委会和分局领导汇报同时,按照标准要求狠抓落实,制作的消防宣传图版,内容新颖,图文并茂,质量好,受到领导好评,被评为一等奖。年内组织先后召开了消防工作部署、调度会议5次,并协调管委会宣传部,在火炬之光报刊上开辟了消防专栏,全年共登载宣传稿件25篇。年内完成了支队消防教育培训的数额,并结合专项治理和建筑工程审核工作,于7月2日在大队会议室,集中一天时间,对50余家单位65人进行了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通过以上各种宣传、教育、培训等形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三、加大监督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2009年全市建设工作会议初定于2009年2月上旬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会议主要议题:传达全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为做好本次会议准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2008年度*市建设系统先进单位7个和先进企业65个

(一)评选对象

先进单位评选对象:建设系统中的机关和事业单位。

先进企业评选对象:建设系统中的施工、监理、开发、勘察设计、燃气、建筑节能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企业。

(二)推荐办法

评选推荐按照“分级管理、逐级推荐”的原则进行。

1、先进单位: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自荐或由市建设局推荐;区县建设局属下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或市建设局推荐;其他单位由市建设局推荐。

2、先进企业:区县属下企业由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推荐;市直企业可自荐或由市建设局推荐。

具体分配名额详见附件1、附件2。

(三)评选条件

1、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大和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有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领导成员廉洁自律、勤政廉政、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能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决定、指示,真抓实干,勇于创新。

2、有一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干部职工队伍,能同心同德,从大局出发,对社会负责,为群众着想,在开展社会服务承诺和为民便民利民活动中成绩突出。

3、有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行为规范,作风优良,工作扎实,办事效率较高,社会形象较好。

4、能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纳税,按时缴交有关规费。

5、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及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没有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质量安全等事故;没有违法建设行为;没有违法违规行政行为;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违治安综合治理规定;没有违风廉政建设规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6、实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和承办人员,严格按照本通知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推荐评先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征询意见、讨论研究、资料填报等工作,确保推荐工作顺利开展。

2、做好推荐评先。在开展推荐工作中,各单位要严格依照评选条件,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被推荐的单位和企业具有先进性、代表性,一经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该单位(企业)评先资格。

3、填报有关资料。参加评选的单位和企业,按附件3要求填报(一式二份),由其主管部门加具意见和加盖公章,并附上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证明(各区县建设局须由各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证明,其他单位和企业可由其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出具证明),于2009年1月7日前按管理线条报送本局有关业务科室。

二、会议经验交流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军队院校 图书馆 改革 发展

1.军队院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性

1.1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直接带动信息化条件发展,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军事斗争准备日益严峻,信息化建设任务十分迫切。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化是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处理软件环境条件与硬件环境条件、大型图书馆与小型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与传统图书馆服务等关系。要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图书馆整体发展规律,勇于改革创新,破解难题,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对军队院校图书馆的迫切要求。

1.2适应军事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军队院校担负着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培养任务,图书馆作为院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基地,必须适应军事教育信息化要求,认真研究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规律,以创新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开展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创建信息化资源体系;以信息网络为依托,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集成,提高信息的共享程度,满足读者对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真正发挥图书馆在现代化教学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1.3适应军队院校教育转型的迫切需要

随着军队院校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型和“基础课教学集中、专业课教学分流”的转变,课程设置跨学科、多层次,学员读者类型多、变化快,对图书馆资源体系、信息平台、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新情况。这一系列问题,要求图书馆必须主动适应培训对象、任务、性质的变化,服从军队院校的教学基本规律,创新信息资源建设思路、服务模式和管理手段,确保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适应院校教育转型的需要。

1.4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的迫切需要

信息资源是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的基础。部队战备建设和军事训练需要信息资源作保障;院校教育教学和科技创新需要信息资源作支撑;官兵知识更新和素质提高需要信息资源作保证。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汇集了大量优秀学术科研成果、专著、军事期刊、学位论文、教材等特色信息资源,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途径和平台。要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统筹规划、推动联合保障、拓展服务范围、创新保障机制,努力建成“全军院校一个馆”,满足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和军事人才培养对信息资源的广泛需求。

2.军队院校图书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观念滞后,创新发展意识不强

军队院校图书馆在某些方面思想观念滞后,制约“全军院校一个馆”的目标实现。一是传统保守思想,“大而全”的资源建设观念仍然存在,全局意识、共建意识不高。二是传统“馆藏”的概念没有发生改变,仍然存在以单个馆的“馆藏”论实力的观念,不能有效地发挥馆际之间的共享。三是创新服务意识滞后,还不能完全满足院校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难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2.2信息资源重复建设,联合保障发挥不力

信息资源建设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军队院校图书馆仍然存在信息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一是由于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平台处于建设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二是信息资源采集渠道增多,信息甄别难度增大,给军队院校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带来更多困难。三是社会上的公共信息资源供应商的利益驱使,人为设置不少的技术标准、企业标准障碍,直接造成全军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复建设。

2.3文职人员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近五年来,军队院校图书馆人员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过去的文职干部为主体,职工、临时工作人员为辅,转变为以文职干部为骨干,文职人员为主体,临时工作人员为补充的队伍结构。文职人员的加入改变了军队院校图书馆的学历结构,提升了图书馆整体工作人员素质。但是,由于文职人员短期内大量替换在职多年的图书馆工作人员,难免出现人员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不均衡,加之工作时间短,军事素质、工作经验、工作阅历的缺乏,使得军队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青黄不接,深层次服务出现断层,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发挥。

3.军队院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对策措施

3.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改革发展的执行力

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一行动,强化贯彻落实的执行力。一是军队院校图书馆要在总部统一领导下,由军队院校图书情报协作联席会牵头,各协作区图书情报专业组协调。二是各大单位军训部门牵头组织,院校训练部门负责落实。总部统领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统筹规划,组织指导基础性、通用性、联合性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各大单位根据总部规划,负责本军兵种(专业)建设任务的规划、计划和组织实施,各院校要按照统一部署,落实建设任务。四是军队院校图书情报协作联席会和协作区专业组要负责为总部决策咨询,为军队院校图书馆协调发展、联合保障发挥作用;总部要定期评估各单位建设应用情况,对建设质量高、成果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3.2加强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夯实保障和服务基础

军队院校图书馆的特色信息资源是全军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点,是联合保障和联合服务的基础,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的核心内容。原生信息资源是特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完成总部下达的原生信息资源建设任务的基础上,要加大收集本单位本学科相关的特色资源的力度。特色资源的建设重在“特”上,要在建设质量和利用上下功夫。围绕重点学科、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等开展专题建设,尽可能地避免重复建设。要充分利用原生信息资源建设的条件,主动梳理本院校、本单位的特色信息资源范畴和领域,科学筹划,创造性开展特色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军队院校图书馆特色信息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和基础性的工程。一是要按照总部的统一要求,收集加工院校、部队和机关产生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全军的特色信息资源总库(包括原生信息资源、档案资源、声像资源等)。二是要充分发挥全军院校图书馆联合保障作用,搞好特色资源的共建共享;继续加强军队院校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为全军联合保障和服务提供支撑;继续加强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信息资源(包括书目、期刊、军事图书等)的建设,努力实现全军院校公共信息资源联合采购和共享;要建立军队院校特色数字资源元数据中心,实现信息资源的共知。三是要充分利用全军院校图书馆信息管理专门人员和信息化条件的优势,开展联合的信息采集、信息标引和信息著录,提高全军院校信息资源联合信息处理和情报处理能力。

3.3加强创新服务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创新服务是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是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保证。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服务,是一个创新和动态发展的过程,要不断地了解需求,更新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拓展服务对象,大力开展信息服务。一是开展信息资源导航。建立各种类型信息的导航模式,开展网络信息资源导航和实体图书馆信息资源导航,提供多种资源、多种分类和学科特色等多种样式的导航服务,满足用户快速查找所需信息的要求。二是开展主动和个。充分发挥主动和个的优势,开展个性化定制和信息推送服务,为读者“量身定制”信息;开展深层次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图书馆“学科馆员”作用;开展定题跟踪服务,增强图书馆对科研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三是大力开展全程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养是新型军事人才必备的素质,军队院校图书馆要科学设置各层次军事人才的信息素质教育内容,实行信息素质“终身”教育。四是实施“全开放式”服务。建立一馆办证,全军院校图书馆通用的全开放式服务模式,要在服务的区域、内容、设备、时间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服务。

3.4加强条件建设,营造良好信息环境

信息环境条件是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环境包括实体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这些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读者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因此,要重视图书馆信息环境条件的建设。一是不断改善图书馆的馆舍条件。利用现代的管理理念,为读者营造规范有序、布局科学、文化氛围浓厚的良好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共性和个性,满足读者全方位的需求。二是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加强“爱岗敬业”、“使命责任”教育,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图书馆人文环境建设。三是不断改善图书馆信息利用条件。加强图书馆信息技术设备的建设,不断改善读者获取信息的设施设备条件,加强信息采集、加工、存储设备的更新,不断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四是加强联合信息保障的条件建设。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联合保障硬件和软件条件,为信息的联合保障提供有效的支撑。

3.5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图书馆建设水平

加强图书馆专家和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图书馆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是专家队伍的建设要按照“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和联合攻关的能力水平”要求,在总部和军队院校图书情报协作联席会的组织下,认真遴选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研究馆员组成专家组,为全军院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出谋划策,为总部决策当好参谋,为全军的信息资源建设和信息服务提供有力的支撑。二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要按照“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精、创新能力强、奉献精神好”的要求,引进一批能够胜任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馆长、骨干培训班、专业技术学习班,建设一支以文职干部为骨干、文职人员为主体、其他人员为补充的图书馆人才队伍。

3.6加强交流机制建设,实现整体协调发展

加强交流机制建设是军队院校图书馆整体协调发展的条件,是军队院校图书馆联合保障的基础,是信息化条件下开放办馆的要求。军队院校图书馆要大力开展馆际之间、地区之间的交流,要从交流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成果,促进信息资源的融合、互补、共享,提升军队院校图书馆的整体建设水平。一是继续加强军队院校图书馆的交流,充分发挥军队院校图书情报联席会、图书情报专业组交流平台的作用,利用学术研讨、交流经验等形式,达到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提高认识的目的。二是积极参与地方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的交流活动,扩大军队院校图书馆的视野和影响,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服务理念,提高军队院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和联合保障水平。三是在总部机关的组织下加强与国外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开拓眼界,拓宽思路,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创新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第二炮兵司令部军训部. 信息化条件下军队院校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研究. 全军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三,2009(12):3-5;11-15.

[2]总后司令部军训局.军队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体系建设研究. 全军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五,2009(12):24-25.

[3]国防大学训练部.军队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全军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七,2009(12):17-18.

[4]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队院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全军院校图书馆工作会议交流材料之八,2009(12):3-4.

作者简介:

申世海(1962-)男,总参炮兵训练基地训练部电教资料室主任,高级讲师。

齐文玉(1973-)男,总参炮兵训练基地训练部电教资料室,讲师。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8篇

****年全市建设工作会议初定于****年*月上旬召开(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会议主要议题:传达全国、全省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工作。为做好本次会议准备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年度汕头市建设系统先进单位*个和先进企业65个

(一)评选对象

先进单位评选对象:建设系统中的机关和事业单位。

先进企业评选对象:建设系统中的施工、监理、开发、勘察设计、燃气、建筑节能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企业。

(二)推荐办法

评选推荐按照“分级管理、逐级推荐”的原则进行。

1、先进单位: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自荐或由市建设局推荐;区县建设局属下事业单位由其主管部门或市建设局推荐;其他单位由市建设局推荐。

*、先进企业:区县属下企业由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推荐;市直企业可自荐或由市建设局推荐。

(三)评选条件

1、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七大和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有一个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领导成员廉洁自律、勤政廉政、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能带领全体干部职工认真贯彻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机关的决定、指示,真抓实干,勇于创新。

有一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干部职工队伍,能同心同德,从大局出发,对社会负责,为群众着想,在开展社会服务承诺和为民便民利民活动中成绩突出。

3、有一套行之有效、较为健全的规章制度,照章办事,行为规范,作风优良,工作扎实,办事效率较高,社会形象较好。

4、能遵纪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纳税,按时缴交有关规费。

5、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及经济技术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没有拖欠职工和农民工工资;没有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没有发生质量安全等事故;没有违法建设行为;没有违法违规行政行为;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违治安综合治理规定;没有违风廉政建设规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6、实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落实一名分管领导和承办人员,严格按照本通知有关要求,认真做好推荐评先的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做好调查摸底、征询意见、讨论研究、资料填报等工作,确保推荐工作顺利开展。

*、做好推荐评先。在开展推荐工作中,各单位要严格依照评选条件,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被推荐的单位和企业具有先进性、代表性,一经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该单位(企业)评先资格。

3、填报有关资料。参加评选的单位和企业,按附件3要求填报(一式二份),由其主管部门加具意见和加盖公章,并附上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证明(各区县建设局须由各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出具证明,其他单位和企业可由其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出具证明),于****年1月*日前按管理线条报送本局有关业务科室。

二、会议经验交流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9篇

1)材料组成以及结构和性能。在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需要涉及到材料在生命周期之中的基础性问题,在对其规律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节能和高性能。

2)材料加工和制造。在对建筑材料进行加工与制造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高效性以及节能型,因此,要在低能耗以及避免环境污染的条件下对材料和产品进行生产[1]。相关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先进制造技术以及产品性能优化技术还有低负荷生产技术等。

3)材料寿命。实验室要对材料耐久性和寿命进行研究,采用先进的科技理论以及方法,使其寿命得以延长,对其耐久性机理以及方法等进行研究。

4)检测方法。实验室要对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利用材料评价模型对其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相关检测仪器与软件等。

2实验室建设

1)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对实验室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并对其进行细化,将运行管理办法制定出来,并制定开放基金指南和相关管理条例,确保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保证实验室的正常建设和运行[2]。

2)建设人才队伍。实验室需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较高以及结构合理的队伍,引进高级人才。在对队伍进行建设的时候,要坚持精悍和竞争的原则,选择学术性和产业型的相关人才。

3)开展学术活动。实验室要坚持开放以及交流和合作等原则,吸引比较优秀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进行合作或者是开展研究。另外,还要结合自身的研究平台,开展国际交流,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交流,不仅达到合作交流效果,也扩大其学术影响力。

3发展措施

1)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实验室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大型以及中型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之间进行深入合作,构建一种战略性的关系,并开展学术研讨会,对企业的各种需求信息进行及时收集,从而组织相关科研力量进行攻关,使企业在对建材进行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得以解决。实验室要结合国家经济和行业形势,和大型企业之间加强技术交流与沟通,邀请企业的相关技术负责人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还可以安排专门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之中对实际状况和企业关键需求进行及时了解。另外,实验室还要和中小型企业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协助这些企业将自己的技术难题解决掉,从而提升其竞争力。还要及时实验室的各种研究成果,使得成果转化过程缩短,另外,还要吸收企业中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鼓励企业的研究人员以及进修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研究,确保科研和生产之间的有效结合。另外,还要结合我国实际,制定相关标准,促进产业不断发展。

2)和高校之间加强合作,促进成果的及时转化。实验室中的科研骨干以及带头人要和相关领域的各个高校和学术专家等进行长期合作,并进一步深化。结合实验室在社会资源方面的优势,促进高校理论研究和企业需求两者之间实现有效的结合和转化。实验室要对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之中高校理论成果的关键性问题,在高校理论研究直至用反馈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促进原创科研成果的实现,减少成果实现产业化的时间。另外,在高校中还可以构建各个分实验室,对行业中的软件资源以及硬件资源还有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等进行整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重要的建材技术研究平台。

3)加强国际交流。我国的建筑材料市场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从当前情况看,很多国际上的大型建筑材料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其发展战略一般都是长期化和本土化,此外,我国需要先进的生产技术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进步。因此,实验室要依据自己在国际合作方面的关系,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到国际市场中去,并把国际市场上对于技术的需求向实验室进行反馈,使得实验室能够和国际上的先进科研成果进行挂钩,结合国际市场上对于绿色建筑材料的具体技术需求,确保实验室能够在国内市场发展的同时,在国际科研和企业市场中有着一定的竞争力,构建良好的绿色建筑材料科研和创新平台。依托企业构建绿色建筑材料实验室是对科技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措施,要将企业当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给该领域提供先进的技术原型,并推动企业不断实现技术发展,同时使产业结构实现有效的升级。所以,在对实验室进行构建的过程中,要不断解决行业中的关键性技术,打造技术较高的团队,构建良好科研平台,对绿色建筑材料的相关应用基础问题进行研究,强化原始创新以及集成创新,对标准和专利进行重视,重视国际交流工作,并努力培养一批素质比较高的创新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学科带头人以及科技骨干[3]。实验室要依托企业进行构建,是和别的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区别的,具有工作基础比较扎实以及组织能力比较强的特点,需要将行业中的科技资源组织起来,和企业以及高校与研究院所等之间进行合作和联系,尽快构建良好的学研平台,使科技成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及时的转化,使实验室发挥自己在理论研究和产业化之间的桥梁作用,促进科技不断发展,将我国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各种关键性问题解决掉,促进绿色建筑材料的不断研究和进步,推动绿色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节能减排的要求下,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发展趋势,要构建绿色建筑,是离不开绿色建筑材料的。当前,绿色建筑材料研究还面临很多关键性的共性技术,需要建设实验室对绿色建筑材料的各种应用基础问题进行研究,促进行业不断发展。

区队建设交流材料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材料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04-03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是教育部、财政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2007年12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了部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近几年,我们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建设理念,推行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色建设,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以及师资队伍等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充分体现了专业特色,有力地提高了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培养方案

新材料是21世纪几大支柱产业之一,材料学科在不断发展与演化,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层出不穷,同时材料涉及的领域很广泛,多学科交叉是其重要特征。为了适应这种特点及其变化,我们以“宽口径、厚基础、多样化和高质量”为指导思想,明确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坚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熟练掌握外语,受到较强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的训练,并掌握较宽厚的、系统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材料的性能改进、质量控制、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等工程科技工作和技术经济管理工作。

为此,立足于厦门大学在理科领域的传统和优势,我们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并形成了以下三个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1)突出行业特色,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需求。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急切需求,重点培养航空航天材料、先进金属材料、能源材料、光电信息材料、绿色和环保材料等领域的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2)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支持学生科研创新活动。(3)突出学生个性化培养: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和社会需求选择课程、选择科研课题,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培养模式。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推动计划,开辟拔尖优秀人才培养的新渠道。

二、优化课程体系,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

(一)优化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的质量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我们在深入研究和比较德、日、美等若干材料强国研究型大学材料类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体系以及结合我校材料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多次修订了教学体系,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优化,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通修课、方向性必修课和方向性选修课等组成模块式的课程设置,形成科学的、特色的课程体系。学科通修课程是由最为重要、最为基础、最为核心的20门课程组成,新生入学后将不分方向,先修学科通修课程。从大二开始,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结合本科生导师的建议,选择专业方向,系统学习材料二级学科的基础知识,三学年将开设若干门选修课,鼓励学生选修主修课程外的跨二级学科课程、个性课程和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课程,到了大四最后一学年将进行生产实习、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或升学深造打下基础。

(二)重视课程建设,倾力打造材料特色的精品课程

学科通修课程纳入学校平台课程建设,要求由本专业最优秀的教师上课,并有计划、分批次地进行规划并建设成校级以上精品课程,同时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促进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共享。目前本专业有国家精品课程材料化学导论、福建省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以及两门校级精品课程无机材料物理性能和材料力学,同时还有5门校级平台课程建设计划,两门超星学术视频公开课。这些精品课程的课件、习题等学习资料将进一步开发出网络学习资源,实现课程开放与共享。

(三)加强教材建设,推进教学改革研究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品教材建设,体现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现已拥有8部自主编写的教材,其中《高分子科学简明教程》、《无机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导论(第二版)》等3部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教材,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并成为国内多所高校的专业基础教材。鼓励教师进行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教师已承担多项教改项目,并发表教学论文20多篇,涵盖课程教学、实验教学、教学体系等内容。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一)构建“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我们秉承“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理念,,对本专业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将实验课与理论课分离,独立开设实验课程,增设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科研创新性实验,实验实践实训课程比例达到28%,构建了“全程化、多元化、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全程化”是指从大一开始,实践教学贯穿始终,四个学年不间断;“多元化”是指实践教学内容以材料学科为主,且涵盖化学、物理、机械、电子等多学科,形式为课堂实验、实训训练、科研创新活动和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多层次”即为基本型、专业型、综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五个技能层次的培养。

(二)完善实验教学平台,建设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们重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近两年先后投入五百多万,极大地改善了中心的实验环境和仪器设备条件,使中心成为培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目前该中心已经拥有包括材料合成、加工、热处理、形貌观察、性能测试等14个实验室,实验室使用面积12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一千多万元,24小时365天全面开放,与此同时,还将网络技术和现代材料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了实验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和智能化实验室管理。

(三)以“天生我材创新基金”为抓手,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为配合特色专业的实践教学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学院拨出专用经费,启动了“天生我材创新基金”,结合“厦门大学基础创新科研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挑战杯”竞赛等,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加强校企合作,在骨干企业建设一批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校企合作是拓展实践教学空间、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校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有效地解决了高校工科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实验设备水平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封闭培养环境与人才成长过程不适应等问题。目前与中航工业集团、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厦门虹鹭钨钼工业有限公司、南平铝业、厦门翔鹭化工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合作的企业在学院设立了专门奖学金,主要有:“鑫展旺奖学金”、 “大平―容华乃梅奖学金”、“海堡奖学金”、“OTI―利明奖学金”、“KPP鞋底科技奖学金”、“大洋气雾剂奖学金”、“三达奖学金”等,促进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优秀教学团队

(一)“点面结合”,建设一支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

“点”上抓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利用国家“”、“闽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学校高层次人才工程的有利条件,引进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很突出的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在此基础上,通过加强团队建设,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并力争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面”上抓各类人员素质的普遍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和健全青年教师的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出国研修提升学历水平和国际视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并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传、帮、带,全面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

(二)建立稳定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献身教育事业精神的教学团队

采用课程组形式建制,由学科负责人担任基础课程组组长,精选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吸引年轻博士和博士后充实到教学团队,实现了师资队伍的年轻化、高学位化。其中材料科学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获得福建省教学团队荣誉称号。

(三)通过“校企合作”,吸引一批骨干企业的技术高管作为兼职教师

利用与企业合作的良好关系,已聘请中航工业集团、厦门钨业、南平铝业、三钢集团、福耀集团、新加坡三达集团、烟台德邦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及其他骨干企业的9位技术高管作为兼职教授,并为本科生开设短课程或系列技术前沿讲座。

五、积极开辟 “第二校园”,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

(一)加强国际间人才培养的合作与交流

推进与境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学生的互派、交流,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国际间的学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和国际视野。目前与美国匹茨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境外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培养学生和学生互派的协议。每年通过国际(地区)项目合作、联合培养、短期交流等境外学习项目,选拔10~20个拔尖学生到境外一流大学进行短期学习交流,以此提高学生跨文化学术交流能力。

(二)建立海峡两岸高校材料学科合作机制

利用与台湾地区高校的地缘关系,积极推进与台湾高校的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与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元智大学、台湾中兴大学等多所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互派交流生,实行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进行联合培养;与台湾地区高校合办新材料周,双方教师互相到对方开展材料类系列讲学、开设材料前沿的短课程及高层次的学术研讨。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建设,厦门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形成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被列福建省高等教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批“十二五”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显著提高,有4个本科生项目获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在历届国家和省级“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多次获得金、银、铜奖,在台湾东元科技创意竞赛(国际性竞赛)中连续两次获得最高奖项――杰出奖。在厦门大学“景润杯”数学竞赛、物理知识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业竞赛中屡创佳绩。人才培养效果好,毕业生认可度高。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位居学校各学院前列。

专业特色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我们将积极以产业需求指导教学,以学科发展带动教学,以行业实践促进教学,同时进一步依托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平台,培养具有优势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泮洲,侯立松.浅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4,(1):22-23.

[2]刘彬让.试论高等学校的特色专业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8,(3):47-49.

上一篇:燃气安全交流材料范文 下一篇:安全保卫交流材料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