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行政档案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1 18:32:40

企业行政档案工作计划

企业行政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以分析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为切入点,针对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第一,企业行政管理具有计划决策作用,促进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适应市场新形势,创新增活力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部门,通过对市场形势、科学发展观、资源配置以及管理体制等内容的深入分析,形成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并以此为指导,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计划,合理的决策,使企业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更高的地位。

第二,企业行政管理具有组织协调作用,促进企业平稳、有序的健康发展。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对企业发展运行规划的分析,通过建立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和职权,对企业的各管理事项进行合理的组织、调度,促进企业运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发展。同时,通过对工作人员的选拔、调配和考核,可实现对企业资金、物材等作出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利用。从而为企业运行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保证企业平稳、有序、健康地发展。

第三,企业行政管理具有监督控制职能,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一个无监督、无控制的组织,在自身行为失去约束的状态下,就会放任自流,混乱秩序,偏离目标。针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各项行为和活动,企业行政管理通过建立监督系统和绩效考核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对企业员工的分工合作关系进行确定,并建立员工在职、责、权层面上的结构体系,可对各种不规范、无秩序的行为进行约束、调整和和督导。保证企业各个环节有序、健康的运行,促进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二、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大部分企业行政管理通过不断的总结经验,学习探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企业发展取得良好的内部环境,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作为深入企业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的系统体系,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整体把握行政主体、行政架构、行政手段和行政文化,才能存进企业全局的协调发展。然而目前,许多企业的行政管理仅仅定位在文档管理、人事管理、办公室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具体事务中,凸显着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缺少系统的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使行政管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企业行政管理模式落后。许多企业行政管理理念长期局限于传统经济体制,沿袭传统行政管理模式色彩,而不能顺应新形势、新格局。管理模式仅停留在日常事务的登记,缺乏现代管理意识和先进管理手段,从而导致企业行政管理流于形式,管理效率低下,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第三,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综合的系统体系,其配备的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科学的管理理论、丰富的管理经营以及其他综合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与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然而目前,许多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层次不齐,思维老套,缺乏创新意识,不能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导致行政机构不能灵活的运作。

三、企业行政管理的发展路径建议

第一,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体系,促进企业行政管理作用的发挥。首先,健全企业行政管理权力体系。权力是企业行政管理的生命线,权力的获得、保持、增长能有效的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使其拥有更多的权限和义务去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促进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现代企业管理中,在结合企业发展计划的现实基础上授予行政管理更多的权利,让其明确组织结构设计的原理和内容,制定企业行政结构和行政流程,定义组织的概念、类型,规划结构治理方案,整合企业组织力量,在职能分解、岗位设置、人事调度等工作中发挥更广的作用。

其次,健全企业行政管理技术体系。企业行政管理需要以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为保障。技术体系的建立包含管理中的领导与管理、控制与监督、沟通与协调。这就需要企业行政管理人需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在掌握传统技术方法的同时,借鉴引进国外管理活动中出现的先进技术方法,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

最后,健全企业行政管理事务管理体系。事务管理体系主要包含文书档案、办公室管理、会议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这就需要行政管理工作人员深入探究部门工作计划,理清部门决策的内在机理,更好的发挥其计划、协调、控制职能。

第二,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创新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是顺序社会经济形势、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

首先,规范行政管理管理制度。企业行政管理要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制度,针对企业行政管理中的各项具体工作,明确人员配置和岗位分工,细化工作权限,以确保环环相扣,使之形成一整套监督措施和管理办法。严格制止“游击作风”、“打乱仗”的现象。同时,设置绩效考核系统,对各级岗位人员的工作价值做出评价,使每一位员工有明确的制度执行目标、流程和标准,促进各项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进行。

其次,建立企业扁平式的组织结构。扁平式行政管理结构的突出特点是分权,使各管理层级中低端的员工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权利。在权利分配的同时也将行政管理的巨大责任层层细分,每个员工都能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提高整体员工的积极性,促进整个组织的有效运作,企业能够以整体的姿态对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最后,建设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是行政管理发挥计划、决策、协调、监督等职能的根本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复杂,企业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高。因此,企业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向企业各类管理人员和各个组织提供企业内外部信息,灵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促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素质,增添企业管理活力。一方面,企业应针对企业的实际管理局面加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大力强化行政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的培训,组织管理理论学习,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重视学以致用,提倡岗位成材,鼓励人员在职自学相关专业,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实现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另一方面,企业行政管理各岗位人员应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工作之余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企业管理知识的讲座活动,吸收新知识,适应工作的需要。

企业行政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

最近几年世界格局有了明显的转变,现代的企业纷纷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怎么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也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行政管理的职业化对于推进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之下,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1企业的行政管理实现职业化的积极意义

企业里的行政管理人员是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主要对象,是为了保证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朝着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简单来说就是作为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需要联系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为合适的管理手段,保证所有的工作都能按照职业要求开展,使知识技能和观念等相关的能力得以提升。

1.1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式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加以限定,从服务对象的层面来看,需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更好的为服务对象服务,并得到他们的认可。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做到以人为本,尽可能的提升管理服务的效率,最终也能保证整个企业的服务管理水平。

1.2管理服务的认知能力得到提升

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日常工作都是由一线的行政人员负责的,在管理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职业规范进行操作,对比之后可以看出,需要加以完善的部分还有很多。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进行管理时,要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获得彼此的信任,在服务过程中思考提升服务能力的正确的途径,更好的处理利益和服务之间的关系;利用有限的资源,对有关的数据要作出理性的分析;对工作要作出合理性的分配;利用好有限的时间,在服务过程中要不断的提醒自己,要认真负责的对待自己的工作,进一步的提升服务水平。

1.3建立起科学的职业管理观念

作为职业化的人才必须要具备职业化的精神。他是价值观的重要一部分,他的精神更多的是表现为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的态度,是内在精神动力的重要体现。一旦某个员工具有该素养,会在工作中具有着强有力的精神支撑,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2企业的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管理者的角色没有准确的定位

绝大多数的管理者没有正确的认知自身的管理工作,他们的管理理念尚停留在初级阶段,一般情况下,职业化包括三个层次,所有工作的开展都要建立在三个层面的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却是,绝大多数的管理者将工作重心放在第二个专业技术管理的层面上,管理者并没有重视员工职业素养的养成,这也就是所谓的两不管。这可能是因为很多管理者会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为了确保企业员工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只需要稍微的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点,不需要按照条条框框的制度对员工进行约束。只要确保企业的员工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很多领导者看起来很忙碌,但是一段时间之后,并没有看到工作上有多大的起色,究其原因是因为管理方法的限制。

2.2难以区分高素质和高绩效

人很难做到十全十美,一个人如果某方面做得好,但不表示在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在企业的职业化行政管理工作中,一部分员工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能够恪尽职守,但是这种类型的员工并不一定能够创造出好的绩效。企业不仅重视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实操能力,还重视员工具有的道德素养。对于企业而言,更看重道德素养高的人才,在取得优异业绩的同时,还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2.3一样的错误会重复犯

当人们犯错误时经常会说,吃一堑长一智。当同一种类型的错误频繁出现之后,就会对这样的错误记忆深刻,下一次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会有意识的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犯错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应该害怕出错,但是当错误频繁出现的时候,我们需要意识到问题。就比如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管理人员或者是操作人员都需要对犯错有一个警惕心里,下次再出现同样类型的错误的时候知道该要怎样的妥善处理。从而将犯错的机率大大减小,促进员工工作质量的提高,减少企业成本的投入。

3促进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路径的强化

3.1基于管理者角度考虑,促进管理意识的增加

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做好人员分配工作,还需要将人员的管理和物质资源的管理进行分开。也就是说,人员和财物是分考的,每个部门都需要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实现工作环节中的团结,有效避免行政管理职业化造成的管理混乱情况的发生,也能够避免发生跨越范围管理现象的出现。作为企业的管理工作者,需要及时了解当前企业的管理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管理环境的改善,实现效果的加强。

3.2加强管理细节的重视

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当发现问题的时候,需要从问题的根源考虑,找出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作为工作人员需要积极面对错误,保持一颗冷静的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惩罚手段,表示对犯错员工的惩罚,从而增强员工工作的责任,使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多多留心细节方面的问题,并对问题做好总结工作,也是给其他员工作为参考,减少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此外,作为企业行政管理领导层需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任何事情都需要起到带头的作用,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开展,使得员工的工作技能水平得到提升。还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切实制定科学化的管理方法,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

3.3重视监督考核体系的有效建立

当一件事情循环往复的进行时,多半需要考虑到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不论哪个项目,生产流程中的哪个环节,尤其是针对新的任务,相关部门需要将客户的需求量进行确认,从而保证工作总量与之相持平。对于具体的监督工作内容,需要事先制定计划,在真正开始的时候,需要做好检查工作,对于生产环节的细节内容认真监督,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做好上报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更需要加强行政管理职业化,并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建立并健全,一般来说,主要分为三个内容。首先,需要加强事务管理体系的完善,也就是需要对企业档案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工作计划制定完善,对于不同部门的需求需要处理好,从而实现计划对管理工作的协调作用。此外,还需要加强权力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使得企业管理者能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并赋予行政管理部门足够的权利,保证分配工作的顺利完成。

3.4积极做好行政管理的优化工作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做好整体布局的规划,将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并重视企业管理氛围的改善,实现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再分配环节中的合理性。此外,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制定长久的计划,并将整个管理流程分析清楚,做好工作的总结,对于工作环节中应该表扬和惩罚的人员需要落实到位,促进管理工作各项内容的衔接,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在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各个部门需要配置相应的信息化设备,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企业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需要多利用信息化设备来实现,重视信息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并将管理内容转移到管理系统中,有效保证日常记录的备份和保存,将管理职责赋予管理人员,保证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此外,还需要加强信息反馈平台的创建,能够将员工的心声及时传达出来,从而及时改正经营过程中的错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基于上述内容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行政管理职业化发展对于企业经营来说所占据的重要位置。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需要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行政管理工作职业化发展重要性的了解,并强化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长久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蔚然.论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J].企业导报,2012(17).

[2]康露雯.改革企业行政管理,促进企业现代化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6(09).

[3]李睿.探析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路径[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8).

企业行政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随着现代经济形势的变化,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如何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更稳定地发展,是其在发展运行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基于此职业化的行政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相关理论

(一)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含义

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企业中的行政管理人员,是其工作人员处于工作状态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标准化。简单来说是从事行政管理的工作人员根据场合采取恰当的方式,实施恰当的管理行为,促使其工作按照职业规范标准开展,以提高知识技能、观念等职业素质能力[1]。

(二)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特征

1.职业岗位的公认性

企业管理中为了增加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质量效果,要有颇具规模的行政管理岗位群。这些人群在社会组织中具有很高的需求量,在社会各种类型的人才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国家对于企业行政管理人才予以承认,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具有很高的保障。

2.职业资格考评的制度性

在职业资格考评事项上有开放的考评管理制度,有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具有一批高资质的考评人员与考评机构,也有完善的监督体系,这些制度规范确保了职业资格考核工作的真实性,保证从事行政管理的人才得以任用。

3.职业资格认证的权威性

职业资格认证的权威性体现在职业资格考评通过后,国家权威部门发放资格证书,与实行持证上岗的制度。这些认证机构是社会公认与经过国家机关授权的机构,职业资格证书由国家机关颁发,在国内国际上通用。但是有些职业资格证书有效范围受到一省通用与行业内通用的限制,权威性比国家国际认证低得很多。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不仅能够保证企业日常事务管理的规范性,运行更加顺畅,更是职业化建设发展水平的体现与职业化追求的目标。如果没有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就不能体现出公平竞争的原则。

4.其他特征

纵向性,企业行政管理是通过自上而下的隶属关系进行对管理工作的指挥协调。盈利性,行政管理职业化最终还是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服务,为了企业长远利益提供服务。实时性,管理手段方式直接,有针对性地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解决。

二、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意义与必要性

(一)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意义

1.提升服务能力水平

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以标准化、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形式规定了行政管理人员在管理中的义务,使其从服务对象的角度,为其提供便利的服务,通过优质的服务,取得服务对象的一致认可。行政管理人员能够遵从以人为本的原则,提高管理服务的人均效益与工作效率,提高服务管理能力。

2.提高对管理服务的认知度

一线行政管理人员是企业日常管理的执行层,在管理中需要按照职业化要求,对照职业化要求,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尽可能地从服务对象角度,取得信任满意度,在服务过程中考虑如何提高服务能力,正确处理好服务与利益之间的关系。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对工作有计划性地分配,有效利用时间,从而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对待管理工作认真负责,从而提高服务水平。

3.提升职业化管理的国际化价值

职业化管理重点体现在“职业化”方面,往往被冠以专业化的头衔,一种工作与产品被冠以“职业化”头衔之后,其价值就会提升。从国际化角度角度来说在职场中职业化是一种职场规则,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反映了国家政策法规实施水平。

4.树立正确的职业化管理观念

职业化精神是一个职业化人才需具备的素质,作为一种价值观,其精神体现了工作人员在职场中表现出来对工作持有的态度,是内在精神动力的体现。当一名工作人员在职场中具备了这种精神,会在工作中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精神支持,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

(二)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必要性

从管理者角度来说,其群体是实行行政管理职业化的主体,管理者在企业日常运营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其管理行为关系着企业各项事物的有序进行。管理者本身具有专业人力资源等其它资源的管理知识理论与素质技能,行政管理职业化是对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中对其从能力素质方面提出的内在要求,所以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对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显得非常有必要。从企业员工角度来说,其群体是企业生产运行的具体实施者,为企业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劳动、知识技术力量,同时在行政管理职业化中是实施管理的对象。员工群体具有劳动、知识技术方面的职业能力素质优势,其能力素质关系着企业生产运行的协调性,直接影响着企业发展。对员工在工作操作中的行为加以职业化的行政管理,有利于规范和创建良好的工作行为、环境氛围,共同为企业发展而贡献应有的力量,所以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对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显得十分有必要。

三、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现状

(一)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现状

自企业的诞生之日起,企业运行当中需要进行对具体事务管理,从而促使行政管理部门的出现,其岗位是伴随着企业的诞生而出现的。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我国的企业发展史上,缺乏行政管理助理这个职务,行政管理岗位中也就只有秘书等。在特定的部门岗位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一些工作在特定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员工,在行政管理领域缺乏相关的职业资格、专业技术职称。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我国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开始认识到劳动力素质低下的弊端,职业资格认证体系逐渐得到重视,其体系逐渐建立起来。负责人力管理的相关部门经过国际劳工组织的推荐,与英国展开了关于职业资格证书合作项目,先后在全国一些城市中实行试点,取得了可喜成就。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加强在企业行政管理职业资格证书上的合作,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度体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者角色定位不准确

有不少管理者对于管理工作还是认识不上去,对管理认知还处于起步阶段,职业化有三个层次,在日常的企业事务管理中应该从这三个层次出发,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只是注重第二个层次的专业技能管理,管理者对于职业素养与员工是否遵守规范标准不是十分注重,这就是所谓的“两不管”。可能大多数管理者会认为其自身的职责就是保证员工具备行业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娴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员工的表现稍加指点一番即可,没有必要通过严格的“条框式”的制度规范要求员工,只要是员工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一些事情可以不值得一提。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看起来非常繁忙,但是经过一番忙碌之后,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功亏一篑,这可能与管理方法等有关系。

2.高素质与高绩效划分不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在某方面做得很好,但是这并代表在每个方面都要做得好。在企业职业化行政管理中,可能有些员工具有很高的职业素质,尽职尽责,但是这样的员工未必能创造出高绩效。企业最看重的是员工既要具备丰富娴熟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还要有高度的职业素养,企业往往会将高绩效的员工加以提拔、任用,虽然这些高绩效的员工在工作方面创造出令人满足的业绩,也确实为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其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所以对于行政管理的高素质与高绩效人员分配上是很难保持平衡。

3.同样的错误重蹈覆辙

“吃一堑长一智”是形容人们对于错误清醒的认识,当同样错误出现时候增加了经验教训,不会导致相同错误的产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生产操作人员,对于错误没有防范意识,忽略不计,再遇到相同类似错误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解决,导致错误重蹈覆辙地出现,从而影响到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效益,浪费了工作人员花费大量的时间想方设法解决错误[2]。

4.缺乏成熟的经验

企业职业化行政管理取得的效果取决于领导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与审时度势的眼光,还取决于个人员工对日常的工作中认识能力的发挥。许多企业按部就班,东施效颦,一味地模仿其他同行业的管理方法模式,又或者是从头开始通过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自己摸索,在这其中会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而很少借鉴成功的经验,从中得到一些管理思路,致使企业失去了宝贵的市场机会。

(三)我国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问题根源探讨

1.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中国有句再熟悉不过的俗语叫做“水往高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话说明拥有美好的前途是每个人共同梦寐以求的事物。中国人自古以来崇尚为官,学而则仕,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在企业中在提拔人才的时候,不能很好地从科学角度进行对人员的提拔任用。

2.劳动力培训存在着片面性的问题

从教育角度来讲,注重知识与考试,这种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中国教育所缺少的是对人才技能素质的培养。在企业中为了使员工的能力素质满足于发展的需求,往往会对员工进行培训,但是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员工培训也是注重理论,轻实践。

四、加强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的路径

(一)对管理者的角色精准定位,提高管理意识

在企业管理部门中做好人员的分配,将对于人员与物质资源的具体管理与决策分离开来,也就是说将管理与会计统计区分开,彼此之间是在各自部门中各司其职,在企业重要管理内容上彼此合作的关系,这样避免了职业化行政管理混乱与差强人意的现象出现,避免相互之间跨越部门进行管理。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对应的管理办法,这样避免了忙而无效现象的发生,强化了管理效果[3]。

(二)划分清楚高素质与高绩效的辩证关系

建立激励机制,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于其高度重视,对于企业发展树立了自信心,在日后工作中将会以身作则,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贡献应有的力量。从高素质与高绩效的辩证关系来说,一名员工具有高素质能够形成高绩效的效果,高素质侧重于职业素养,具有高素质的员工能够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在提拔事项上这样的员工相对适合于管理工作,企业对此应该加强对其提拔后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对管理能力强的员工加以任用,管理能力稍微弱一些的员工企业可以对其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出既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与娴熟的实践技能的人才;具有高绩效的员工,在专业技能上具有优势,在提拔事项上可以提升为类似于部门主管之类的职位,如果是生产一线上做出高绩效的员工,可以提升为班长之类的职位,并对其工作同样进行监督考核。

(三)注重管理的细节

日常管理中企业特别强调对于错误从心理上的调节与针对具体问题如何具体解决的方法,当发生错误时工作人员能够以积极乐观,沉着冷静的心态面对,可以适当地加以一些惩罚措施来避免错误的出现,经常强调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多留心,注意细枝末节,当错误被解决之后,做一个工作总结,对错误原因与解决方法记录下来,做一个备案,以便发生相同类似错误的时候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一方面企业领导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形成榜样示范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使其在道德素质与专业技能上得以提高。加强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合作交流,借鉴其他企业的管理方法,并结合本企业自身实际,发挥企业的奇思妙想,探索出一条既符合企业实际与具有创新特色的行政管理路子[4]。

(四)建立有效的监督考核体系

出现一件工作循环往复地进行多数是与监管工作做得不到位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于每个项目,每个生产流程,特别是新任务,相关部门应该确认工作总量与客户需求等基本事项,提出具体的工作部署,对工作中所需要的设备提前进行检查,在实际的工作生产中,还要有专门的人员巡视,发现问题能够做到及时解决,定时上报工作进展[5]。将行政管理职业化在企业发展运行中提高整体高度,纳入到企业发展运行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而健全控制体系需要做出三个方面的努力:完善事务管理体系,即加强对文书档案日常事务的管理,管理者需要做好工作计划的制定,分清处理好部门决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发挥出计划对于管理工作的协调作用;完善技术体系,技术体系是行政管理的技术支撑,包括对行政管理中人员的沟通协调,对运行中事务的监督控制,要求管理人员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多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手段;完善权力体系,通过增强权力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赋予行政管理部门更多的权力,分配好人员的配置调度[6]。

(五)优化行政管理工作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完善各项制度,改善管理工作的环境氛围,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对管理工作的开展建立一条完善的从计划、试行、最终执行的管理流程,定期进行工作总结,对相关的人员表现给予表扬奖励、批评惩罚,及时与各部门之间沟通交流,做好管理任务的交接,做好下一步工作的部署[7]。坚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实行的重要支撑点,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向企业行政管理决策层申报所需的信息技术设备,在全企业中井然有序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建设完成之后企业的日常事物管理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完成,建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日常管理内容记录到管理系统之中,对记录的内容加以保存备份,以供管理人员进行核对,为其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建立信息反馈平台,通过平台加强与员工之间的联系,便于为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提出有意义性的建议。

五、结语

通过上述可知,本文从四个方面对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展开了论述。企业行政管理职业化能够使其在激烈的竞争当中提高适应能力,更快实现发展目标,提高综合竞争力,因此可以看出加强行政管理职业化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企业应该借鉴成功经验,加强对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

作者:赵承薇 张瑛瑛 单位:中航工业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参考文献:

[1]李锡元,徐闯.国企实施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本质、核心和路径[J].江汉论坛,2015,02:11-15.

[2]王鲁平,李健,王菥茹.国家审计职业化及管理对策[J].审计研究,2013,02:10-16.

[3]郭萍,周毅.文化能力、职业化管理与家族企业的现代转型[J].商业时代,2014,08:94-95.

[4]唐斌.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研究:现状、特点及反思[J].学习与实践,2014,10:84-91.

[5]林碧卿.关于提升现代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373-374.

[6]张鑫.浅述现代企业行政管理[J].企业技术开发,2013,16:101-103.

企业行政档案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第一条为加强乡镇企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为乡镇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结合乡镇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中小型企业。大型乡镇企业,参照《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条乡镇企业档案是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乡镇企业历史真实面貌、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乡镇企业档案属企业所有,由企业管理。企业安全保管条件暂不具备、档案安全无保障的,可由乡镇档案部门或县、市档案馆代管。

第五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是乡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总称,是乡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企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等实际问题,保障档案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六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内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企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

第七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和计划,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建立档案机构,配备档案人员。档案工作由一名企业负责人分工领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企业档案馆。

企业档案机构主管全企业的档案工作,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统一管理本企业的档案及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形成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企业各部门应开展档案工作,配备档案人员,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并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熟悉企业职能任务。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享受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企业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危害档案安全的行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群工作文件材料

二、行政管理文件材料

三、企业产权文件材料

四、劳动人事文件材料

五、经营管理文件材料

六、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材料

七、产品文件材料

八、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

九、基本建设工程文件材料

十、设备仪器文件材料

十一、会计核算文件材料(详见附件)

第十二条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字迹工整、图像清晰、签字等手续完备,便于长期保存。

第十三条归档时间

1、各项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形成的次年六月底前组成保管单位,由产生文件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2、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后或告一段落时组成保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3、产权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工作进行完毕或文件正式生效后归档。

4、会计核算方面的文件材料,由财会部门整理立卷,保管一年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分阶段归档。

第十四条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列入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五条档案人员应参加产品试制定型、创优、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引进技术资料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活动,指导、监督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第十六条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会议获得的文件材料,按照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及图纸更改补充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编制档案及其有关图书、资料、信息等总目录、分类目录和底图目录等检索工具,完善信息查询体系。

第十九条乡镇企业档案分类,依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参照国档发(1991)20号《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进行。档案形成数量少的,可将有关类目适当合并;归档的案卷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条进行档案收集、管理、利用、鉴定、销毁等情况的统计。

第二十一条根据国家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为长期或短期保存;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档案鉴定工作,由企业领导、专业人员和档案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进行,逐卷、逐件鉴定档案的价值,并形成鉴定报告。该销毁的档案,编造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企业领导审核批准后销毁,并由档案鉴定小组人员监销。

第二十二条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库房有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潮、防高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褪变的档案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一体利用,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参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流;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国家和本企业的保密制度。

第二十四条档案管理现代化应纳入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统筹规划中,逐步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管理档案。

第二十五条企业实行兼并、破产、产权拍卖和实行承包、租赁、股份制改造以及与外商合资合作经营等资产产权变动时,档案的处置参照《国有企业资产产权变动档案处置暂行办法》执行。其党群工作、行政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类档案应按产权关系,决定是否向乡镇档案管理机构移交或寄存。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会计档案管理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由国家档案局和农业部负责解释。

上一篇:文秘档案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学校档案保管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